A. 如何看待新華社將「娘炮」「耽美」歸類為不良文化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明一下:把「娘炮」「耽美」稱為「不良文化」的,是國家有關部門在約談網游企業時提出來的,這一消息是通過新華社對外發布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有關部門將「娘炮」「耽美」等列入「不良文化」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同樣,耽改劇最主要受眾群體也是青少年。一項針對15至23歲女性受眾的調查顯示,動漫、影視、綜藝節目是她們接觸耽美題材作品的渠道。部分耽改劇為了吸引眼球,在畫面上突出男性肢體語言的曖昧挑逗,呈現低俗庸俗的傾向。耽改劇盛行,無疑會讓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關鍵塑造期的青少年產生困惑和迷失。
由此可見,把「娘炮」「耽美」等列入「不良文化」進行堅決抵制,是完全必要的和及時的。
B. 什麼是飯圈文化現存的飯圈亂象有哪些
飯圈是一個網路用語,指粉絲圈子的簡稱,另外"粉絲"一詞的英文單詞為"fans",單詞fans本身由fan+s構成,s一般表示多個,其中的fan可以直接音譯為「飯」。粉絲群體叫「飯」,他們組成的圈子叫「飯圈」,近義詞有「飯團「。
從前追某個明星或樂隊,最多就是買專輯,看演唱會,基本都是散粉,並沒有飯圈的概念。近年來,隨著粉絲群體擴大,偶像經濟不斷發展,催生出為偶像買周邊(衍生產品)、租廣告位做宣傳、投票以及做慈善公益活動等多種方式 。就現在而言,飯圈由追星粉絲自發組成的文娛社群逐漸發展成為有組織、專業化的利益圈層。
」飯圈文化」是一種亞文化。所謂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相抗的文化。所謂亞文化,又稱集體文化或副文化,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於某一區域或某個集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一種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
現時中國的「飯圈文化」大多由演藝經紀公司操控,這對穩定娛樂圈經紀公司的演員隊伍和穩固、提升演員在娛樂圈的地位產生了重要作用。
但是飯圈文化的副作用極為嚴重。飯圈追捧的偶像,不論其演技實力,品行為人,自已喜歡的,只管捧,且往往捧的是極不配位或德不配位的演員,因此影視業出現為演員量身定製的劇本、劇情、台詞等等現象,從而產生了大批的「爛劇」、「爛電影」,這就嚴重製抑了影視事業的正常發展,使娛樂圈形成「怪圈」現象,使人們討厭娛樂圈,不想看電視劇看電影了。
現在,看到一部好劇、好電影,幾乎成了滿足人們奢望的事了。
飯圈的很多行為悖離社會正常行為。瘋狂的,無是非的,顛倒黑白的,變態的,甚或無視法律法規的,對此種種,我不能接受,心生討厭之感。
C. 網路信息中的不良文化有哪兩種表現形式
網路信息中的不良文化我覺得應該兩種,一種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黃賭毒,另一種就是網路價值扭曲,游戲和那些小說,還有什麼各種各樣的方式讓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D. 飯圈文化是什麼意思
飯圈文化,指一群粉絲組成的組織和團體,自發地給偶像助威或宣傳。
在這個飯圈之中里,有人負責拍照修圖發圖,有人負責視頻剪輯,有人負責其他人對自己粉絲的評論,有人負責轉發和數據。粉絲們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完全就只為了一個共同目標。
社會影響
「飯圈」存在瘋狂氪金、無腦應援、網路罵戰等等亂象,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危害極大。如今是時候多管齊下,做一番徹底的矯正和清理。從粉絲個人來講,拒絕畸形的飯圈文化、理智追星,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
「飯圈」本是粉絲抱團支持明星的鬆散團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飯圈」變了味,應援打榜不計成本、罵戰互撕不擇手段、為了流量惡意營銷沒有下限。「飯圈」變味,「唯流量論」難辭其咎。在娛樂圈,流量代表著藝人的知名度,也代表著商業價值。
與幾十年前不同,在互聯網時代,等待藝人推出膾炙人口的好作品帶來流量,速度似乎遠不如炒CP、買熱搜、設置熱點話題。於是,在一部分粉絲的帶動下,不良「飯圈」文化開始蔓延。有不少未成年人混跡「飯圈」,種種不良文化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E. 祖安是什麼意思
祖安即祖安文化,是網路用語,指以網路粗口為核心的青年亞文化,是一種網路庸俗文化。
該詞出自網游《英雄聯盟》的祖安區,因很多玩家在那裡一言不合便口吐臟字,「問候」對方親人而得名。
2020年8月下旬,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路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將在全國開展未成年人網路環境整治「飯圈」、「黑界」、「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網路社交行為和現象,把「祖安」這種文化垃圾徹底清理干凈。
狂歡終有落幕時,「祖安文化」熱鬧的外表下,盡是虛無。換個視角來看,所謂的「祖安文化」,不過是近些年「審丑文化」的衍生物——在網路上無底線地博出位,也能引發圍觀、引領潮流,甚至越出格越流行。這不應該是當代青年文化應有的模樣
F. 什麼是網路亞文化
網路亞文化簡介:
網路亞文化是一種有別於網路主流文化,體現著獨特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的網路流行文化,具有極強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它對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路亞文化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重要的群眾文化現象之一。網路亞文化作為一種新型文化形態,對未成年人的學習方法、人際交往手段、各種價值觀及思想行為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些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網路亞文化的積極影響,而對網路亞文化產生的消極影響應採取相應的對策解決,以減少網路亞文化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關鍵詞:網路亞文化 未成年人 影響 對策
未成年人處於身心開始發育,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群,伴隨著網路亞文化的發展而成長,他們的行為特徵、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直接和間接影響著社會主流文化,當今天的未成年人成為明天的社會中堅時,這一代人身上所擁有的氣質、素養和文化特質將深深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此,從未成年人的視角審視和研究網路亞文化,正視網路亞文化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進而採取積極的措施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主動接受網路亞文化,促進網路亞文化健康發展,是研究網路文化的一個新的視角和領域,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
G. 不良文化指的是什麼
不良文化的啟蒙定義:凡違反邏輯學原理的言論或行為,是不良文化。
這里所說的邏輯學,包括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或者說,凡違反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對立統一的規律和量變到質變的規律的言論或行為,屬於不良文化
雖然,不能用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對立統一的規律和量變到質變的規律這三個規律,來完全表徵辯證邏輯,但是,引用這三個規律相信不會引起任何爭論。
本文採用的不良文化的啟蒙定義,與luozl888於2006年在漢網上所採用的不良文化的定義基本上是相同的。顯然,不良文化的啟蒙定義,其外延不能涵蓋所有的不良文化。
雖然,不良文化的啟蒙定義,其外延不能涵蓋所有的不良文化;但是,根據不良文化的啟蒙定義,可以分析出很多不良文化,。特別是,我們接觸到的不良文化,大多數只需要應用不良文化的啟蒙定義加以分析。
不良文化的初級定義:凡違反邏輯學原理的言論或行為,或違反『國際人權憲章』的言論或行為,是不良文化。
在這里,『國際人權憲章』是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公約》三份國際法文件的統稱。
中國簽署了『國際人權憲章』,說明中國認同了『國際人權憲章』。中國已批准了《世界人權宣言》和《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公約》,中國於1998年簽署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也就是說,採用這種不良文化的初級定義,是不會引起爭議的。
本文中,不良文化的初級定義,與《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2年第05期所載《威脅信息安全的深層次原因》一文中的不良文化的定義基本上是相同的。雖然,不良文化的初級定義,其外延不能涵蓋所有的不良文化。不過,不良文化的初級定義,可以分析出很多不良文化。
不良文化的中級定義:凡違反普世價值的言論或行為,是不良文化。
在這里,『普世價值』指一些有限的、人類中絕大多數有認知能力的人都認同的觀念的集合;亦即這里所說的普世價值與人類的觀念相關聯,是相對的普世價值。
由於邏輯學和『國際人權憲章』是人類中絕大多數有認知能力的人都認同的觀念,是相對的普世價值,因此,不良文化的初級定義的外延是不良文化的中級定義的外延的一部分。
雖然,不良文化的中級定義,其外延還不能涵蓋所有的不良文化。不過,不良文化的中級定義,可以分析出非常多的不良文化。
例如,按照不良文化的中級定義,違反憲法或法律的言論或行為、泄露國家秘密、侵犯國家或集體或公民的合法權益、貪污,受賄,淫穢、色情、賭博、嫖娼,賣淫,暴力、兇殺、恐怖、搶劫、教唆犯罪、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等等;都是違反普世價值的言論或行為,它們都是不良文化。
順便指出,網路等論述的普世價值,其含義應該修改,否則,違反了邏輯學原理,是不良文化。
網路等中說:普世價值,在哲學上,普世價值指把一些有限的,所有人類都認同的觀念集合在一起。代詞。「民主,自由,法制,人權」的另一種說法。
為了便於說明,前者指:普世價值指把一些有限的,所有人類都認同的觀念集合在一起。後者指:「民主,自由,法制,人權」。首先,根據普世價值的這種含義,前者的內涵不受時間和認知能力等的影響,是一種絕對的真理。而後者,是人的一些具體的觀點,它們的內涵受時間和人的認知能力等的影響。因此,網路等論述的普世價值,既認同普世價值不受時間和人的認知能力等的影響,又認同普世價值受時間和人的認知能力等的影響了,違反了邏輯學原理,是不良文化。再者,前者的外延為零,亦即根本不存在所有人類都認同的觀念,例如,嬰兒和弱智人等沒有認知能力;又例如,美國的拉斯維加斯和中國的澳門等,賭博是合法的,根本不存在所有人類都認同的法制。
不良文化的高級定義:凡違反宇宙中最根本的特性的言論或行為,是不良文化。
不良文化的高級定義,是客觀的,不受人類的觀念影響,是判斷不良文化的絕對標准。如果把宇宙中最根本的特性,定義為絕對的普世價值;那麼,絕對的普世價值確實存在,這是因為,宇宙中最根本的特性確實存在。這樣一來,不良文化的高級定義為:凡違反絕對的普世價值的言論或行為,是不良文化。
不良文化的高級定義的外延,涵蓋了所有的不良文化;既涵蓋了人類已認知的不良文化,也涵蓋了人類尚未認知的不良文化。
應用不良文化的高級定義,其難點在於什麼是絕對的普世價值。我們不必去追求絕對的普世價值,這是因為,對於人類的認知來說,絕對的普世價值總是通過相對的普世價值表現出來。我們承認存在不良文化的高級定義就足夠了,或者說,我們承認存在絕對的普世價值就足夠了。實際上,我們接觸到的不良文化,絕大多數都可以應用不良文化的中級定義加以分析,要應用不良文化的高級定義來分析的不良文化是非常之少。特別是,我們接觸到的不良文化,大多數只需要應用不良文化的啟蒙定義加以分析。
對不良文化的定義的若干說明:
從前面的討論可知,不良文化的定義為,凡違反普世價值的言論或行為,是不良文化。不良文化的啟蒙定義,不良文化的初級定義,及不良文化的中級定義,都是以相對的普世價值作為判斷標准;不良文化的高級定義以絕對的普世價值作為判斷標准。
由於人類的觀念有些與宇宙中最更本的特性相符合,因此,相對的普世價值中,有些也是絕對的普世價值。相反地,用不良文化的中級定義判定的不良文化,用不良文化的高級定義加以判斷有可能就不是不良文化了;這類似於真理有時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相對的普世價值和絕對的普世價值之間的關系,類似於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之間的關系。它們之間相互轉化、相互滲透,相對之中有絕對,絕對寓於相對之中;任何普世價值都是由相對向絕對永恆地發展,絕對的普世價值總是通過相對的普世價值表現出來。
世界上,文化的定義有一百多種。實際上,文化是一個范疇,不可能用一個定義涵蓋文化的所有的外延;因此,本文認為,不應該論述文化的定義,只應該根據具體涉及的情況說明文化的含義。
本文及有關文章中,文化的含義,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或團體的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等。
相反地,由於不良文化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有可能用一個定義涵蓋不良文化的所有外延。本文提出了四個不良文化的定義,其中,不良文化的高級定義可涵蓋所有的不良文化;既涵蓋了人類已認知的不良文化,也涵蓋了人類尚未認知的不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