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社交網站上搶紅包是出於什麼心理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這句多用在春節拜年時的戲謔語在2015年春節有了新玩法:一甩過去「討」紅包的羞澀扭捏,進入全民「搶」紅包模式,十足的「火葯味」和趣味性不僅使這項傳統重獲生命力,也令微信紅包一夜爆紅。數據顯示,除夕開始,超過800萬用戶參與了紅包活動,超過4000萬個紅包被領取,平均每人搶了4至5個紅包。紅包活動最高峰是除夕夜,最高峰期間的1分鍾有2.5萬個紅包被領取。
社會學者認為,滿足用戶在某些場景的強需求是關鍵,這些產品火爆的背後,代表著一種移動生活新方式的日漸流行。
用幾塊錢甚至幾分錢的「利市」,
微信紅包正是讓人們在相互討要、分發的歡樂中拉近人際距離,同時給傳統的「發紅包」注入社交網路的新時尚。事實上,這款迅速獲得人心的產品是騰訊財付通下屬的一個小團隊,僅用十多天時間加班趕出來的一個應景之作。
「我們就是希望開發一個好玩、有趣的產品。微信紅包正是基於這樣的初衷而設計的一個好玩的小應用。」
微信紅包開發負責人、騰訊財付通產品總監吳毅表示。
微信紅包之所以這么火爆,原因並不復雜:一是年關將近,大家對搶紅包有比較強的心理需求;二是微信作為一種社交工具,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它更貼近於真實世界的人際關系和社交屬性;三是在設計這個產品的過程當中,的確考慮到了一些好玩的元素,比如「拼手氣群紅包」,讓每個人拿到的紅包都是隨機的,這樣拆開時就會感覺到一種意外驚喜。套用一句《阿甘正傳》里的經典台詞——「紅包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都不知道拆開之後裡面會是多少。」
中國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助理董俊峰這樣分析微信紅包:微信紅包作為一個小而美的移動支付產品,無疑是成功的。它是適度套牢情感的客戶行為實驗,是產品組合設計和快速迭代開發理念的有益嘗試,也是病毒式營銷推廣的成功案例。在互聯網時代,信息不對稱不斷被削平。當世界越來越平的時候,當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殘酷的時候,當利潤越來越薄的時候,誰洞察人性,誰將贏到最後。盡管產品總監吳毅出來聲明,請大家理性看待微信紅包,但在社交媒體上對於它的熱絡討論依然不減。
收發紅包的社群心理學
春節前幾天,我所在的微信群里不能免俗地開始了哄搶紅包的大業,最受歡迎的發放種類是隨機金額,雖然大部分時候抽到的錢數也就夠喝杯水,不過帶來的樂趣卻不小。
而另一方面,現實生活中的走親戚發紅包卻往往被人視為苦差,給少了擔心不落好,給多了錢包受不了。同樣是收發紅包,心情可謂大不同。何故?一大原因可能在於時代變遷。人是社會動物,需要互惠互利,才能收獲歸屬感和支持感。但從前我們仰賴親族相照顧,如今卻要靠「多個朋友多條路」。從前一姓就是一村,大家雞犬相聞,如今親戚天南海北,一年才聚一回。現代人更重視找到同好的職業圈,共同度過昨天今天明天。當你在一個小社群里投入許多時間精力,這個圈子感覺上就是你的大部分世界,裡面的悲喜動盪也會牽動你心。
圈子要成立,必須靠友誼。朋友與我們並無親緣,為何我們願意作出犧牲奉獻?這種互惠心理可能來自萬年以前。這周你逮到一頭豬,下周他獵到一隻鹿,如果雙方願意互相接濟,就沒有人需要挨餓,如果兩方都決定吃獨食,吃不完的部分可能腐壞,最終就成了經濟學上所謂的「邊際效益遞減」。
懂得交換,才能雙贏。在食物匱乏的遠古,雙贏的社群戰勝了自私的社群。如今我們若有能力,也願意為社群中的小夥伴一擲千金。事實上,同樣是花錢,用在自己身上叫花費,用在小夥伴們身上,則可以視為投資,給花錢者帶來更多幸福感。正是因為如此,有些平常節約的人更捨得為他人付出。有美國研究者利用磁共振成像術觀察腦部活動,發現同樣是花高價買飲料,買給自己會讓吝嗇鬼心痛不已,買給別人反而讓他們松一口氣。
既然是投資,自然有回報。說到底,收發紅包是個零和博弈。參與者想要回報率高,就得在群里形成「你發我發大家發」的風氣,從心理學上說,主要靠三點:其一,社群長久存在,相信自己未來還要和這群人打很多交道的人,付出的動力就更強;其二,有人以身作則,隨大溜是人之本性,發放紅包的人越是多,帶動參與進來的人也越多;其三,堅持公平誠信,如果有人明顯在「搭便車佔便宜」,比如搶完紅包後退群,群內的後續熱情就會受到重大打擊。
東方文化本就在意「回禮」,出於互惠心理驅動,大部分人在收到紅包後會回饋社群。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甜棗,最終形成良性循環,事實上,這種「以牙還牙」的策略在演化上正是著名的優秀策略,唯有讓人認識到你是「合作者」,才可能在未來獲得社群的支持。
對於微信紅包發放者來說,「小夥伴們也會給我發」自是一大動力,而收獲感謝之詞也同樣讓人感到愉悅。前者是金錢回饋,後者是自尊滿足。微信設定了搶到紅包者會自動留言祝福,而對於搶到大紅包的人來說,再額外多寫幾句贊美之詞也不是難事。
還有一種情形,是土豪給群眾發紅包,發出的數目特別巨大,基本不可能回收多少。他們的收益又在哪裡呢?做慈善是一種自我宣傳,目的在於廣而告之,自己是個優秀的「利社會型」合作者,吸引更多的人來支持自己或者與自己結盟。長遠來看,仍然是門好生意。紅包飛得最勤的日子裡,有人在微博上開玩笑說,「求進陳游標所在的微信群」。可見,不管這位「首善」真正做了多少善事,至少他的名聲確確實實已經遠揚
⑵ 如何看待微信、支付寶、新浪微博和陌陌打響的紅包大戰
紅包起源是中國春節的一種習俗,寄託了老人對年親人的一種思念,和祝福而在當今社會互聯網昌盛的時代,最初 為了方便人們寄託的思念,而做出的商業紅包策略,因為越來越多的社交平台演變成了一種商業大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紅包大戰。
無論這種戰爭會引發的多熱烈最初的目的都是純粹的,只是在演變過程當中加了太多的商業味道。
⑶ 網路紅包弊大於利反方
1.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學沉溺網中,不能自拔,花費大量時間上網,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2.網路良莠並存,容易接觸不良網頁,如色情、暴力等。又因為學生常常容易受人影響、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們常常會因為網上不良內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3.長時間上網容易造成大腦缺氧,從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造成近視。 4.一些長期長時間上網的學生容易產生孤獨症,整天沉溺於幻想中脫離現實,而當他真正面對社會和人群的時候,就會因為想像和距離的問題產生退縮感,不敢正常與人溝通。 5.許多中學生因為打一些暴力游戲使自己模糊了真人與游戲對象的區別,常常無意識地模仿游戲來對待身邊的人。 6.長期上網需要大量金錢,沒有錢的時候,自控能力弱的人會採取違法的方式,不擇手段地獲取金錢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7.網吧這些上網的地方往往是無業遊民、癮君子、罪犯的藏匿地點,在這些地方逗留時間太久往往會出意外,或受人引誘。 8.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路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 9.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 10.青少年在充分享受著網路時代的快捷與方便的同時,其身心也正承受著網路負面效應的煎熬。信息網路對於玩酷追星、宣展自我、極富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年輕一代而言,是一個「擋不住誘惑」的新奇世界。由於網路技術尚存在著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處,加之網路管理、規范的相對滯後,信息網路對青少年網民心理的負面作用也日漸凸現並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是需要我們審慎對待的。 11.一些青少年網民過分迷戀與網上的「 人——機」式交往,爆炸般的網路信息,會加大青少年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引發「信息污染綜合症」等心理障礙。 12.長時間的上網會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產生對網路的過分依賴心理,成為「電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網成癮症」等心理疾病。患者的行為與吸毒成癮類似,一接觸網際網路就興奮異常,沒機會接觸就寂寞難耐。可見,網癮問題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視。 13.青少年的自製力、理性發展都還未達到成人狀態,所以很難控制自己,容易導致網癮問題的出現。 14.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 15.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佔有各種信息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16.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路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當前,網路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兩點,一是某些人實施諸如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黃色垃圾對青少年的危害。據有關專家調查,網際網路上非學術性信息中,有47%與色情有關, 網路使色情內容更容易傳播。據不完全統計,60%的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但自製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於好奇或沖動而進一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深陷其中。 17.據一項調查顯示,不少的中學生成了小「網蟲」,沉湎於網上,將90%的時間用到網路游戲上,做了網路的俘虜,為網路所累,痴迷於「網吧」、「聊天室」不能自拔。據2000年4月《廣州日報》報道,一名15歲的中學生為了上網玩「隨心所欲」網路游戲,竟然殺害自己的表姐,以達到佔有她電腦的目的。青少年沉浸到網路的虛擬化生活空間中,容易患上「網路上癮症」,「網路疏離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一旦回到現實社會就產生一種孤獨感,成天高唱:網路是我家,我的眼裡只有它。這樣對心理造成嚴重損害。同時在生理上小學生正處於快速發育時間,但是他們一上網就是四、五個小時,不僅眼睛超負荷運轉,危害視力。對青少年的身體也有不良影響。 18.長時間進行網上交友聊天、網路游戲,瀏覽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內容,使得未成年人沉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面對現實生活,造成心理焦慮、脾氣暴躁、性格扭曲,對其它一切事物失去興趣;而家長嚴管時就極易使孩子走向另一個極端,造成親子關系破裂和犯罪現象的發生。 19.絕大多數上網者,都是全神貫注,長期盯住屏幕,眼睛得不到休息,眼球離屏幕越來越近,導致視力急劇下降;身體長時間坐在屏幕前而得不到活動,尤其是長時間沉浸於極端緊張和刺激的超級游戲中,導致廢寢忘食,夜不歸宿,進而四肢無力,精神恍惚,直至身體被徹底拖垮。
⑷ 你是如何看待微信搶紅包現象
近幾年,隨著新型互聯網交流方式的出現,「微信紅包」已經日益成為一種新的支付和交流方式:「表示感謝」發個紅包,「表達祝福」發個紅包,「展示財富」發個紅包,「無聊寂寞」發個紅包……人們在搶紅包、發紅包之間,忙的不亦樂乎。微信紅包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也使人們心情得到了放鬆。
我認為微信搶紅包會火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社會認同原理:經常都是較有錢的開頭發紅包,就算不是最有錢,被人吆喝幾聲土豪,也會心甘情願來個大紅包。因為人們往往會強化別人對自身的看法,迎合社會認同是我們的本能。
2、互惠原則:小弟小妹搶土豪的紅包不亦樂乎,自己也搶了不少了,但是拿人手軟,所以經常會出現有人把搶到的所有紅包貢獻出去的現象,中國的人情社會在這里表現得淋漓盡致。
3、從眾心理:發紅包的人越來越多了,有人安奈不住了也發一個吧,不然顯得跟不上潮流,也會被人看成異類。
4、合理遮蔽性原則:發著發著,手就停不下來了,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5、驚喜原則:在設計這個產品的過程當中,我們的確也考慮到一些好玩的元素,比如「拼手氣群紅包」,讓每個人拿到的紅包都是隨機的,這樣拆開時就會感覺到一種意外的驚喜。紅包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都不知道拆開它裡面會是多少。
2016馬上就要過去了,騰訊和阿里巴巴為了搶奪移動支付市場今年的搶紅包熱潮會不會來的比以往更猛烈,我們一起期待吧。
⑸ 國考面試熱點:如何看待日益風靡的「搶紅包「
2015年隨著搶紅包的火熱,滋生了一個新的職業,很多人成了專職的「搶手」,各種場合都有紅包的身影,一個個都搶得手發酸。但當越來越多的人們因忙於搶紅包而忽略身邊親人時,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就變成了「我看著你,你卻在搶紅包」。對於今年過熱的「搶紅包」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審題】根據題目描述要審清題目,微信紅包是互聯網應用技術和傳統習俗的巧妙結合,強化了網路空間的交往,增進了感情交流的互動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微信紅包也不例外。若不分場合不分地點搶紅包,搶紅包就會從閑暇消遣的「好玩」演變為 「家庭大戰」,甚至出現冷落家人,疏遠情感的情形。因此,正確對待生活中的「紅包」是十分必要的。 【題型】智能性問題;考察綜合分析能力。
【答案解析】 2015年隨著微信紅包的盛行,有多少假日時間本該全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溫馨時刻被紅包搶走,讓很多人不能容忍。因此,針對搶紅包我們應該趨利避害,注意引導。
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科技正在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當我們對搶紅包趨之若鶩,難得的長假里,只見網路紅包不見身邊親人,我們應該捫心自問,到底是我們在搶紅包,還是紅包在搶我們?中國自古就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重視人情往來。在我們日常的待人接物中關注對方,應答得體是一種禮節,也是一種親近感情的別樣表達,而在與人交流時,一門心思的盯著手機,搶著紅包,心不在焉,由此怠慢了別人,也顯得非常不禮貌,不文明。
比如某男子看不慣妻子瘋狂搶紅包的狀態,忍不住爆發「你到底要搶多少錢,我一次性付給你。」然而, 更多的人還是顯得無可奈何,最終選擇「妥協」。為搶紅包夫妻反目雖是一個個案,但這個特殊的事例,向人們發出警示:為搶紅包冷落家人、淡薄親情是買櫝還珠。正確對待數字通訊化時代的網路新事物,珍惜親人相聚時的美好時光,用親切的交談和笑容維系美好的情感,當真誠交流和微信紅包相輔相成,人間的親情日漸緊密而不被紅包稀釋,主次分明而不是本末倒置,才能消弭親情的距離,感受親情的溫暖和力量。因此,我們應該共同努力。
第一,電視、廣播等媒體在加入一些營銷娛樂手段的同時,也需要強調家庭人員感情交流互動的重要性,通過一些公益廣告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重親情的美德。
第二,學校和家庭也要多組織一些親子活動、家庭活動,增加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使得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關注周圍親人的感受和想法。
第三,我們年輕人也要換位思考,不要過多的沉迷於新興的事物當中,要有一定的把控力,更多的跟周圍親人的交流和溝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維護好和諧的家庭關系,共創和諧的社會氛圍。
⑹ 你如何看待網路上的搶現金活動這個活動呢
我認為網路上的搶現金活動純屬在浪費時間,消耗人們的精力。消耗自己的人情,請許多人助力最終卻發現在最後一步永遠也無法成功。
隨著時間的發展,互聯網在快速進步,從最開始的大屁股電腦一直到現在的筆記本和一體機。時代發展的非常迅速,各類互聯網公司也在快速擴張自己的資本。其中有一部分公司為了增強自己的名氣,為了讓用戶量增加,因此會設置各種福利來吸引人們下載公司APP。有些公司是真心實意,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領取到現金,既讓用戶滿意也讓自己收獲了流量。但是有的公司卻不這么做,讓許多用戶都深惡痛絕。
⑺ 網路紅包的利與弊的資料
「微信紅包」的推出從很大意義上拉近了大家的距離,不管大家相距有多遠,只要你有手機,能夠網上支付,那麼你就能很輕松地參與到搶紅包的活動中來。甚至毫不誇張地說,這種發紅包的方式比之前打車軟體更讓人容易接受,便捷的電子支付時代開始悄悄來臨。這種轉變帶來的是什麼?通過這種轉變,開發者又得到了什麼?我不由得開始思考這之間的種種。或許,是資金流,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或許幾塊錢,十塊錢算不得什麼,但是平台使用人口基數這么大,點點滴滴的匯集將使得開發者擁有一筆數目龐大的資金流,而這筆資金只需拿出很小一部分用於提取周轉,甚至都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或許,是消費習慣,紙幣的支付讓我們對於支付有更感性的認知,而數據的交換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更多的消費,進而為網路商家賺取更多的利益;或許,是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使用這個電子商家搭建的平台,擴大自己的網路影響力,從更多的廣告中賺取利潤;或許,還有其他……但是,緊隨著電子商務便捷而來的其實就是個人信息的不安全和網路犯罪的頻發。對於電子產品的依賴讓我們少了很多人文關懷和現實交流,很多人寧願坐在一起通過玩手機交流,也不想面對面的溝通。我無法斷定這到底是大數據時代的優越,還是人文交流的落寞。不盡其然,不定其形。
⑻ 如何解讀類似於「發紅包」這樣的網路傳播形式(例如京東發紅包事件)用新媒體廣告的知識解答
誘惑點擊誘導下載,也就等於花幾毛錢到幾塊錢讓人幫你推廣,甚至是欺騙下載,也算廣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