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律如何保護網路隱私
從民法到刑法多層次保護,盡快制定專門法規
「網路隱私權保護是隱私權在網路環境中的延伸,對網路隱私權的維護,既有傳統隱私權的普遍性,同時也要充分體現網路的特性。」柳經緯認為,「從我國立法來看,立法對傳統隱私權的保護是多層次的。首先是憲法層面的保護,如憲法第40條對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護;其次是民法層面的保護,這方面主要有兩部法律,一部是民法通則,另一部是去年剛剛頒布的侵權責任法。後者第36條規定,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在刑事立法方面,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吳宗憲在人民網訪談時指出,侵犯公民網路隱私權有可能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以及侵犯通信自由罪等。比如非法侵入他人的計算機信息,有可能會涉及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攻擊他人的電子郵件系統也有可能涉及侵犯通信自由罪。
在網路服務提供者責任方面,柳經緯指出,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規定,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立法保障、政府監管等方面,對網路侵權行為雖然進行了規范和落實,但還需要根據網路技術的發展和隱私權侵犯的新特點,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尤其在網路運營商自律方面,我國目前還沒有出台具體的自律規范和協調機制。」張新寶教授指出。
對於網路隱私的立法保護,相關專家認為,應在考慮本國國情,比較考察世界先進國家有關網路隱私權法律保護模式的基礎上,從中吸取可行的經驗措施,形成我國網路隱私權立法的一般方式和原則。具體來說,首先應從法律上明確隱私權作為一項獨立的民事權利的地位,進而盡快制定隱私權保護法,加強對傳統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另外,還應重視對信息時代網路隱私權的調整,盡快制定保護網路隱私權的專門法規,建立一套完整的網路隱私權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加強個人網路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為網路電子產業的發展開辟一條更為坦盪的道路。
國外建立的一些網路隱私保護法案:
1、美國頒布《電子通訊隱私法案》
美國是互聯網技術和電子商務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比較重視個人隱私權的法律保護。2000年4月21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制定了美國第一部網路隱私法――《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
到目前為止,美國並沒有一部綜合性法典為個人信息的隱私權提供保護,但是憲法、聯邦和州政府制定的各種類型的隱私和安全條例,都足以承擔起保護個人信息的重任。其中,最為重要的是1986年頒布的《電子通訊隱私法案》。它規定了通過截獲、訪問或泄露保存的通信信息侵害個人隱私權的情況、例外及責任,禁止「向公眾提供電子通信服務」的供應商將服務過程中產生的通訊內容提供給任何未經批準的實體。
2、歐盟建構完備的法律框架
歐盟在隱私保護的立法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網路環境保護下的隱私保護立法。1995年制定的《歐盟隱私保護指令》是網路隱私權保護的重要法規,對網路環境下的隱私保護做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規定。此後,歐盟頒布了《電子通訊資料保護指令》和《歐洲電子商務行動方案》。歐盟通過上述一系列法規和指令,建構起了一套完備的網路隱私權保護的法律框架,為用戶、網路服務商、政府等提供了清晰可循的原則。
另外,與歐盟成員國有特殊關系的國際組織,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也非常重視對網路隱私權,特別是針對個人數據資料的保護。
3、日本提出隱私保護五原則
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立了「私生活保護研究會」,對網路隱私權保護問題進行研究,並於1982年9月制定了《個人數據信息處理中隱私保護對策》,提出了隱私保護應遵循的五項基本原則,即:限制利用材料原則、限制收集原則、個人參與原則、責任明確原則、正確管理原則。此外,1998年,日本還通過了規制公共機構的《有關行政機關保有的與計算機處理有關的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
Ⅱ 網路時代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網路財產的安全
想要保護好自己的網路財產安全就一定要有兩個意識。
第一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很多的網路詐騙都是利用了人們愛佔小便宜的心理,你要時刻提醒自己,這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好事,尤其是在網路上。
第二個:涉及到錢的問題,多留個心眼
無論你在網上遇到多麼和自己聊的來的人,聊天可以,但是一旦涉及到錢財問題,你的第一反應就應該是對方是個騙子。
Ⅲ 在如今你是如何進行隱私保護的面對信息網路安全保護,你有哪些好建議
保護個人隱私的方法非常多,對於用戶來講,用戶最需要做的事情是養成正確的上網習慣,同時也需要避免把自己的個人隱私主動透露出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個人隱私的保護問題,有些人也會因為個人隱私的泄露而招致一系列的麻煩,甚至有人會因此而上當受騙。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一個人的個人隱私反映出了這個人的方方面面,我們甚至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個人數據來直觀的描繪出一個人的現實生活情況,有些不法商家甚至會直接利用用戶的個人隱私來做出各種違法行為。
最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用戶需要定期檢測自己的電子設備,並且主動卸載掉那些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用程序。如果發現自己的電子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用戶需要及時進行相應的檢修操作,甚至可以選擇返廠修復,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
Ⅳ 四川程女士莫名被貸款1200萬,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安全
隱私問題一直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現在的信息技術發展得太快,一不小心我們的隱私就會通過網路泄露出去,而隱私泄露出去之後,如果沒被人利用那就還好說,被人利用去做違法犯罪的事情的話將會給我們自身帶來非常大的麻煩。這樣的新聞已經屢見不鮮,有人被人利用個人信息去詐騙、貸款甚至開公司,我想這些事情大家都不想遇到,那麼下面我就來教大家怎麼樣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的隱私。3.公共的無線網路最好不要連。現在外面經常會有那種免費的無線網路供大家連接,但是我建議大家最好不要連。因為連接了那個網路,對方就有機會入侵你的手機或者筆記本電腦,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如果連接上了打著壞心思的無線網路,那麼造成的後果不堪設想。
以上就是幾條可以保護個人隱私的小技巧,相信大家按照我說的做,個人的隱私一般來說就不會泄露了。
Ⅳ 如何保護網路個人信息安全
對於個人的自我保護是網路隱私權保護第一重要環節。網民進行保護網路隱私權的方式有很多。
一是將個人信息與互聯網隔離。當某計算機中有重要資料時,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將該計算機與其他上網的計算機切斷連接。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被入侵的 個人數據隱私權侵害和資料庫的刪除、修改等帶來的經濟損失。換句話說,網民用來上網的計算機里最好不要存放重要個人信息。這也是目前很多單位通行的做法。 二是傳輸涉及個人信息的文件時,使用加密技術。在計算機通訊中,採用密碼技術將信息隱蔽起來,再將隱蔽後的信息傳輸出去,使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即 使被竊取或截獲,竊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內容,發送方使用加密密鑰,通過加密設備或演算法,將信息加密後發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後,使用解密密鑰將密文 解密,恢復為明文。如果傳輸中有人竊取,他也只能得到無法理解的密文,從而保證信息傳輸的安全。
三是不要輕易在網路上留下個人信息。網民應該非常小心保護自己的資料,不要隨便在網路上泄露包括電子郵箱等個人資料。現在,一些網站要求網民通過登 記來獲得某些「會員」服務,還有一些網站通過贈品等方式鼓勵網民留下個人資料。網民對此應該十分注意,要養成保密的習慣,僅僅因為表單或應用程序要求填寫 私人信息並不意味著你應該自動泄漏這些信息。如果喜歡的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用一些虛假信息來應付對個人信息的過分要求。當被要求中輸入數據時,可以簡 單地改動姓名、郵政編號、社會保險號的幾個字母,這就會使輸入的信息跟虛假的身份相聯系,從而抵制了數據挖掘和特徵測驗技術。對唯一標識身份類的個人信息 應該更加小心翼翼,不要輕易泄漏。這些信息應該只限於在在線銀行業務、護照重新申請或者跟可信的公司和機構打交道的事務中使用。即使一定要留下個人資料, 在填寫時也應先確定網站上是否具有保護網民隱私安全的政策和措施。
四是在計算機系統中安裝防火牆。防火牆是一種確保網路安全的方法。防火牆可以被安裝在一個單獨的路由器中,用來過濾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裝在路由器和主機中。在保護網路隱私權方面,防火牆主要起著保護個人數據安全和個人網路空間不受到非法侵入和攻擊等作用。
五是利用軟體,反制Cookie和徹底刪除檔案文件。如前所述,建立Cookie信息的網站,可以憑借瀏覽器來讀取網民的個人信息,跟蹤並收集 網民的上網習慣,對個人隱私權造成威脅和侵害。網民可以採取一些軟體技術,來反制Cookie軟體。另外,由於一些網站會傳送一些不必要的信息給網路使用者的計算機中,因此,網民也可以通過每次上網後清除暫存在內存里的資料,從而保護自己的網路 隱私權。
六是針對未成年人的網路隱私保護,除了對未成年人進行隱私知識和媒介素養教育外,應在家長或監護人的幫助下,藉助相關的軟體技術進行。
Ⅵ 網路信息泄露事件頻發,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有很多人會在生活中面臨一個很苦惱的問題:每隔幾天就會收到騷擾簡訊或者是騷擾電話。有的人不止會接到騷擾電話,還會發現有人在用自己的身份信息,這種類似事件都是因為網路信息泄露導致的。事實上,關於這方面,我們可以做的預防措施還是蠻多的。
現在網路越來越發達,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謹慎,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