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神通和特異功能
「神通廣大」這句話是常常聽到說的,在一般人似 乎比佛教徒說的 機會更多。但是,「神通」兩字的內容,不唯一般人弄不清楚,即使多數的 佛教徒們,也未必弄得清楚。
因此,來談「神通」這個問題,雖不是要緊的「熱門」,想也能夠引起讀 者的興趣。
當然,作者無意來談神通的經驗,所談神通的種種,只是將曾見於經律論 中的資料,作一番綜合的介紹而已(注一)。���
何謂神通?
首先要知道的,是神通的定義(注二)。
變化莫測,謂之神,無拘無礙,謂之通,所謂神通,合起來講,便是既能 使人莫測他的所以,又能為所欲為而了無障礙。當然,除了已經成佛的過去諸 佛,菩薩也好、羅漢也好、天神也好、修得禪定的凡夫也好、阿修羅神也好、 外道的仙人也好、乃至鬼神也好,雖各各皆有或大或小與或多或少的神通,總 也不能到達絕對莫測與究竟無礙的境界。除了佛陀之外,其他的神通之莫測與 無礙,都是比較的,都是相對的。
在佛教所稱四聖六凡的十法界中,從大體上說,除了未修的人與畜生,以及 地獄道中的罪苦眾生之外,其餘的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固然都有 神通,即使六凡之中的天神、修羅神、鬼神、乃至人與畜生之中的修定者,也 有神通的。
因此,神通的類別,有的分為三種:
一、由報而得的神通。系指諸佛菩薩,三界二十八天的天人,以及各種神 鬼的神通,皆依各各的果報,自然感得。
二、由修而得的神通。系指三乘聖者,從「戒、定、慧」三學的修持之中 ,所得的六通,以及外道仙人,從世間禪定的修持之中,所得的五通。
三、由變化而出的神通。系指三乘聖者,以其神通之力,所變現的種種神 通。
由此可知,神通所指的范圍,的確非常廣大。從佛陀境界的隨類應化,下 至鬼神的感應,乃至一般凡夫與凡夫之間,偶而發生的心靈的交感,均在神通 的領域之內。正如瓔珞經中所說的「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凡是體驗到了天 真之心的,即為神;凡是透發了智慧之性的,即能通。天心是定境,慧性是智 照。神通是不能離開了禪定與智慧而獨立存在的。如由神通而想超出三界,了脫 生死,那又不能離開了戒律的持守而可求得的。三乘聖者之能有六通,比凡夫 外道之僅有五通,聖者多了一項漏盡通,而可了脫生死,便是由於戒定慧的同 時並修。凡夫外道,不持戒,所以僅有得到五通的希望,而不能了脫生死。
故在楞嚴經中,有這樣的四段話:
一、戒淫:「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 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二、戒殺:「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 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師等,下品當為地行 羅剎。」
三、戒偷盜:「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 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
四、戒妄語:「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 若大妄語(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即三摩地(禪定),不得清凈,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其中所言「塵」者,便是惑障,便是煩惱生死。故在四十二章經中說:「 透得此(情愛)門,出塵羅漢。」了脫生死,即是出塵 羅漢。
可見,神通是神秘可愛的,如果不能持戒,神通也是無用的。
五通與六通
三界的凡夫外道乃至鬼神,可得五通。出世聖人可得六通(注三),六通的名目,根據大智度論的次第,是這樣排列的 :
一、神境智證通,又稱身如意通,又有稱為神足通的(注四 )。
二、天眼智證通。
三、天耳智證通。
四、他心智證通。
五、宿命智證通。
六、漏盡智證通。
如果到了佛的境界,又將六通演為十通了,唯此十通,仍屬六通的范圍, 只是把六通之中的第一神境智證通,另化為五通,而成十通。實際上,能夠使 人看得到的種種神跡,也多出於神境智證通。比如最有名的十八神變是:右脅 出水、左脅出火、右出火、左出水、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 水、履水如地、入地如水、空沒在地、地沒升空、空中行、空中住、空中坐、 空中卧、現大身滿空、大復現小。這十八神變,都是神境智證通所現的。現將 五通六通與十通的配合,列表如下:
現在,再把這些神通的內容,介紹一下:
神通之皆稱為智證通或智通者,乃因神通之產生,不離於智慧,由禪定產生 智慧,由智慧產生神通,雖在世間凡夫外道的五通,有的可由葯力和咒力產生 ,但那不能持久,多半的五通,皆依世間有漏禪定之所產生。
神足通(注五)之所以具有好幾個名稱,正因為神 足通所包括的范圍廣大,諸如來去自如,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虛空之中,行 坐住卧,變化種種形狀,示現種種境界等等,皆屬神足通的職責。能使身體如 意變化,自在隱現,速疾往還,所以稱為身如意通,簡稱為身通;能夠變現不 可思議之境界,比如佛能化娑婆世界為清凈佛土,能化一身為千百億身,能使 十方諸佛國土,納於佛的一根毛孔之中,置之一根毫毛之端,所以稱為神境通 ;又因能以神通之力,無遠弗屆,來去迅速,所以稱為神足通。如能得到這一 神通之後,鑽天入地,移山倒海,撒豆成兵,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那是不成 問題的事。有了這一神通的人,又何止只有孫悟空那樣的七十二變,那簡直可 以隨心所欲,要怎麼變就怎麼變。
比如提婆達多向十力迦葉學得了修習神通的法門,他便:「初夜後夜,警 策修習,於後夜分,依世俗道,獲初禪,發神通,轉一為多,轉多為一,或現 或隱,山石壁障,身皆通過,不能為礙,猶如虛空;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在 虛空中,跏趺而坐,猶如飛鳥;或時以手捫日月……。」(見根本 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十四)
這是依世間禪定初禪的工夫,所得的神足通,如與出世間定所得的神足通 比較,自又不能同日而語了。
再說天眼通(注六),天眼通是指修得與色界天人 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他的眼力,便可與天人一樣,天眼所見的范圍 ,六道眾生,萬事萬物,若近若遠,若粗若細,若覆若露,乃至眾生的死此生 彼,自己以及眾生的未來生死,都能看到。神怪小說中的千里眼,能夠見到千里 以外的東西,有了天眼的人,何止能看千里以外?
至於天耳通是指修得與色界天人同等的耳根,有了天耳通的人,他的聽 覺,便可與天人一樣,天耳所聽的范圍,凡是六道之中的一切聲音,無所不聞, 天上的天音樂聲,天女天子聲,天人娛樂聲,人間的男聲、女聲、樂聲、苦聲,乃至種種傍生之聲,各各餓鬼之聲,以及地獄受罪之聲。要聽什麼聲 、就有什麼聲,雖能使得聽覺的距離無遠弗屆,但卻各各分明,毫不混雜。這 與神怪小說中的順風耳,自又勝一層十層,乃至千百萬層了。
說到他心通,他心通是能夠知道他人的心念,若善若惡,若悲若愁,若苦 若樂,若喜若怒,若凈若垢,若�若惱,若疑若怖,並亦自己觀得心念的生住 異滅。有了他心通的人,既可知道他人的心思,便可不愁遭受他人的暗算了。 但是,他心通只能用於有心念活動的人,如無心念的活動,也就莫測高深了(注七)。這有一個故事:在唐朝代宗時代,從西天—— 印度來了一位大耳三藏,他有他心通,皇帝見了,便介紹給慧忠國師見面,並予 試驗,慧忠國師問大耳三藏說:「你有他心通嗎?」他答:「不敢當。」慧忠 國師便問:「你說我現在在什麼地方呢?」他答:「和尚是一國之師,怎麼會 去西川看賽船呢?」又問:「現在我在何處?」他答:「和尚是一國之師,怎 么卻到天津橋上去看弄猢猻呢?」慧忠國師第三次再問:「現在呢?」大耳三 藏觀察了好久,也觀察不到忠國師的心,不知忠國師的心究竟到那裡去了。原 來是忠國師止住了心念的活動入了定,所以雖有他心通,也是不濟事了。因此 被忠國師罵道:「你這野狐精,他心通呢?」到了無念之時,他心通是用不著 的。(見傳燈錄五)
什麼是宿命通?宿命通能知自己在六道之中的過去生死,並知六 道眾生在六道之中的過去生死。如果有了宿命通的人,過去生中的事,便能回 憶,正像人到老年時,仍能回憶童年時代,少年時代,青年時代,中年時代的 往事一樣。甚至人之回憶,尚有遺忘的許多事,宿命通對於過去生死的種種情 形,是不會遺忘的,如果有了宿命通,他對他自己曾經做牛做馬,變狗變豬, 上升天堂,下墮地獄,誰是過去的父母,誰是往世的眷屬,誰又是前身的怨仇 ,便可歷歷如繪,了如指掌了。宿命通與天眼通,是相互為用的,天眼通能知 未來生死,宿命通則知過去生死,有了天眼通與宿命通,便可知道過去與未來 了。
最後說到漏盡通,漏是漏洞,有了漏洞的水缸,水是永遠注不滿的,邊注 水,邊漏水,不把漏洞塞住,注水等於白費工夫。我人修行也是一樣,修行的 人如果不斷煩惱,即使修行,永遠也不會了生脫死,有煩惱,便會作惡,作惡 便是修行功德的漏洞,修行而有漏洞,修行的功德,永遠也不會圓滿。持戒, 便是堵塞這一生死漏洞的唯一方便。所謂漏盡,便是斷除了生死煩惱之根,能 斷生死煩惱之根,便是得到漏盡通了。所以,前五通凡夫外道乃至鬼神,都可 由其報得或由修得,唯有第六漏盡通,凡夫外道以及異類鬼神是沒有份的,一 定要證到了三乘聖果以上的聖者,才能得到漏盡通。能夠不受六道生死的束縛 ,超出了三界生死之外,所以叫做漏盡通。因此,漏盡通者,即是生死無礙的 意思。
六通與三明
前面說過,神通雖是莫測與無礙的意思,但也是相對的比較的, 除非成了佛,才是絕對的究竟的。
因此,神通的境界,乃有千差萬別了。
外道的五通仙人,以神足通所變的種種幻象境界,最多保持延續到七天的 時間,其所能夠變的境界與種類,也是有限並且局部的;佛及佛陀的羅漢弟子 ,所變的境界是無限的,全面的,沒有暫久的。不過,即使在佛與羅漢之間, 神足通的通力,也有極大的距離。這有一個故事:有一次,目連尊者思念他已 經去世的母親,便用天眼看到他的母親,已生在摩利支世界。他即向佛說:「 父母對於子女的愛護,能夠難作能作。我的慈母現在生於摩利支世界,距離此 間太遠太遠了,很少有人能到那個世界去教化她歸依三寶的,但願世尊慈悲,能 去教導我的母親。」
佛陀立即答應了,並問目連尊者:「那麼用誰的神力去呢?」
目連尊者心想,佛陀常常說他是弟子之中的神通第一,所以便說:「唯願 世尊慈悲,給我加被,以我的神力去好了。」
於是,目連尊者,便運用他自己的神力伴同佛陀,向摩利支世界出發:每 移一足,即蹈一個世界,即過一座大須彌山。就是這樣,一連走了七天,才到 摩利支世界。
但當教化目連尊者的母親之後,以佛的神足通,帶著目連尊者,回到我們 這個世界時,佛陀只說:「當還本土」,「以我神力」,即在言下,佛與目連 尊者,便已還到了本土,到了印度的逝多林下了(見根本說一切 有部毗奈耶葯事卷四)。以此可知,佛與羅漢的神通,其相差的程度 ,也是不可以道里計的了。
外道的五通仙人,以天眼通所看眾生的未來生死,也是有限的,外道的五 通仙人不能看出每一眾生的最後歸宿,也不能看到自己的最後歸宿,甚至只能 看到未來的一生,除了知道從此死了究竟往何處投生之外,至於再往下看,就 看不到了。天上的天人,往往都是如此的,當他們的色相衰敗時,便知死亡將 至,便可看到死後的去處。同時,天人的天眼,也有差別不等,欲界天人的天 眼,只能看到欲界以下的事物,而看不到欲界天以上的事物,下一層次的天人 ,看不到上一層次的事物,只有色究竟天的天人,可以看到三界眾生的一切活 動,其實,到了無色界天,根本無有形色可看,所以天眼用在察看上的實際范 圍,只是欲界與色界而已。再往上去,至三界以上,已不是天眼通的范圍而是 天眼明的領域了。佛及聖者的天眼,皆稱為明,通是無礙,明是覺照,天眼明能 夠覺照一切眾生的未來生死。天眼通,只能知道死此生彼的過程大略,天眼明則 能知道每一眾生,每一生死過程中的種種行業因緣,絲毫不差。
因此,天眼的名稱也分三種:轉輪王以下的,稱為假天眼,四王天以上的 天人,稱為生天眼,羅漢以上的聖人,稱為清凈天眼。
宿命通的境界,也是萬類不等,有了宿命通,能知過去生中的情形。但是, 除了佛陀,不能追溯到無始以來屢生屢劫的過去生死,通常的神鬼,只知過去的一 生兩生,通常的五通仙人,也只知過去的一世兩世,由於修持工夫的深淺以及 各人善根的厚薄,能知過去的十世百世,那是了不得的成就了。直至阿羅漢與 辟支迦佛(獨覺),能知過去八萬大劫中的生死之事, 八萬大劫以上,就不得而知了。這有一個故事,有一次佛與舍利弗尊者,看到 一隻蟻子,佛問舍利弗,那隻蟻子本來是什麼?舍利弗便用宿命通看那隻蟻子 ,一直看到過去的八萬大劫,蟻子還是蟻子。只有佛陀看到那隻蟻,曾經為人 ,由於業報,一墮蟻身,竟已超過了八萬大劫。這個故事,本為說明人身難得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勸人及時修行的,但也說明了阿羅漢的宿命通,也是 有限的。唯有諸大菩薩,諸佛世尊,才能推知過去的無量意劫,事實上,佛菩 薩的已是明,而不是通了。
他心通,到了無念之境,便用不著,對於三界以上,很少用到他心通了。
漏盡通,唯有出了三界生死的聖人才有,所以三界以內的眾生,對它根本 不能想像。
以此可知,神足、天眼、天耳、宿命,此四通的境界,自諸佛菩薩,而至 外道鬼神,雖都有份,但卻高下不等,境界懸殊;他心通雖通於凡聖,用途多 在凡界或對凡界而用;漏盡通則唯屬聖人,不及三界。到達羅漢果位之後的六 通,實則僅有三通,其於三通,便稱為明。在羅漢與菩薩稱為三明,到達佛境 ,雖亦可稱三明,但已另有一個名稱,而稱為三達了。
六通與三明,關系殊為密切,六通是三明的根本,三明是六通的升華,有 了三明的,無不具足六通,具足六通的,亦將得到三明。六通與三明,可以下 表說明之:
以凡聖的階層,來說明五通、六通、三明、三達的配合,則如下表:
三明既是六通的升華,何以在六通之中,只有三通可升為明,其餘三通就不 能升之為明呢?這在大毗婆娑論卷七十七中,有這樣的解釋:「身如意(神足通)但工巧,天耳通但聞聲,他心但知他人心,故此不 立為明;餘三所以為明者,天眼知未來苦,宿命知過去苦,俱能厭離生死,又 ,漏盡能為正觀而斷煩惱故。」
根據這一解釋,通與明的確立,端在能否使人出離三界的生死苦海而定。 再則,我們也可看出,凡是偏重於三界之用途的,便不能成之為明,凡是偏重 於出離三界之用途的,便可成之為明。換句話說:凡是僅用於有形有色有行動 的神通,只稱為通,若能兼用於世出世間乃至僅用於出世間法的,才有成之 為明。
又根據大智度論卷二,對於神通與明的解釋,是這樣的:「直知過去宿命 事,名通,知過去因緣行業,名明(宿命);直知死此 生彼,名通,知行業因緣,際會不失,名明(天眼); 直盡結使,不知更生不生,是名通,若知漏盡,更不復生,是名明(漏盡)。」
大體上說,小乘聖者,均可能有六通,但在未證大阿羅漢以前,只能稱通 ,而不得稱明,到了大阿羅漢以上,則又將天眼、宿命、漏盡的三通,稱之為 三明了。但在一般的說法,三明六通,可以連起來稱的,也可以說,三明六通 是阿羅漢所具的功德。比如觀無量壽經中:「聞眾音聲,贊嘆四諦,應時即得 ,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但是,上面曾說,神通的境界,除了佛陀,其餘都是未圓滿不究竟的。所 謂明,是明白的覺照,但尚未能透達至最高深處與極無限處。唯有佛陀,才能 對於世出世間的一切萬法,無不明白覺照,透達窮盡。所以,三明的工夫,到 了佛果圓成之時,便稱之為三達了。三達,又是六通的再度升華,也是三明的 至極之境。
神通不是萬能
看了神通的境界與神通的功能之後,也許有人以為神通是萬能的 ,有了神通,便可解決一切的問題。我也曾聽有人這樣說過:「今天的時代太 亂了,人命太沒有保障了,主要的原因是出了一些人間的魔王。如果今天,能 有一個象孔悟空那樣的人物出世,把那些人間的魔王,在不知不覺中殺死,或 者給他們一些神通的顏色看看,讓他們感到恐懼之時,我們的時代社會,也就 不再會如此的可怕了。」
以一般人的猜想,這樣的觀念,雖然幼稚,但卻並不可笑。然以佛教的觀 點來說,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因為,神通不是萬能的(注八) 。在一切凡聖的神通之中,以佛的神通最為究竟,但是佛陀雖為無時 不覺無所不知的大覺智人,佛陀也非萬能,佛陀也有三種不能辦到的事:
第一、不能度無緣眾生。
第二、不能令眾生界空。
第三、不能滅眾生定業。
佛陀廣度眾生,只能誓願度盡眾生,卻不能度脫一個與佛無緣的眾生,比 如有些人們,生在佛時,竟未聞有佛之出世;有些人,舍利弗與目犍連能度他 們出家,卻不受佛的度化,這都是緣的關系。佛陀雖然發誓度一切眾生,卻不 能度盡所有的眾生,教化的責任在於佛陀,學佛修行的責任則在每一個眾生, 不受教化的眾生,佛也愛莫能助。佛陀雖已斷盡了一切煩惱,並教眾生滅除 煩惱的方法,但是各人先世所造的定業,定業成熟,必然受報,雖為佛陀,也 是無可奈何。所以即使成佛之後的釋迦世尊,由於先世的業因,仍要感受到十 種煩惱的果報:
一、六年苦行。
二、孫陀利殺女謗佛。
三、乞食羅閱城時,木槍刺足。
四、毗蘭邑安居三月中,食馬麥。
五、琉璃王滅釋迦族,頭背疼痛(注九)。
六、娑利那村乞食,空缽而回(注一○)。
七、旃荼女偽裝懷孕,謗佛通姦。
八、提婆達多推下山石,偽破足指出血(注一一) 。
九、在阿羅婆伽林,入夜寒風破竹(注一二)。
十、娑羅雙樹間臂痛。
至於佛的諸大弟子,除了薄拘羅尊者是無病長壽之外,其餘的諸大弟子, 幾乎都有業障的,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舍利弗的神通,曾與目連比過,遠在目 連之上(注一三),因其智慧蓋過了神通,故稱智慧第 一,但他也是多病第一,舍利弗的一生,幾乎是在病中度過的;另有一位畢陵 伽婆差,也以神通聞名,並以神通護法救人,但其自從出家之後,也是經常生 病。
目連尊者是有名的神通第一,但當釋迦族遭受滅族之難時,雖以神通將缽 救人,救出之後,活人都成了血水;目連常以神通救人度人,但他自己到最後 ,竟又被執杖外道圍打而死。
迦留陀夷是大阿羅漢,他以種種善巧方便,種種神通變化,度了九百九十 九家信佛學佛,並皆證到初果以上的聖階聖位,但當他度到第一千家時,竟被 暗殺而埋屍於糞坑之中。
仙道比丘本為國王,後來出家已證阿羅漢果,當其在返國途中,其子誤以 為他將收回王位,而派人來取他的腦袋。他不怕死,但他不忍使他的兒子造下殺 父與阿羅漢的雙重逆罪,故想以神通之力,逃脫被殺之禍,但他竟然不知如何 發起神通,甚至連神通一詞也想不到了。
蓮花色比丘尼,乃是尼眾之中的神通第一,但當她在阿蘭若處靜坐之時, 遇到了一個色狼,她雖已是離欲的阿羅漢了,那個色狼仍不放她,她問愛她什 么,說是愛她美麗的眼睛,她便以神通,把眼球挖出送他,那個色狼竟然惱羞 成怒地說她玩弄妖術,並將她狠狠地毒打了一頓。因此佛陀制戒,不許尼眾住 阿蘭若處。
像這種例子,在佛經中是很多的。這不是說神通不靈,而是說神通不是萬 能,神通是敵不過業力的。阿羅漢是最後一生,即使在最後一生中,也要算清最 後一次的業賬,因為「定業」,必定受報,如果業不受報,便違背了因果定律 ,那是不會有的事。
再說,神通的產生,雖說有三種,實則不外報得與修得的兩種,變化而得 的神通,可以包括在修得的神通中去,所以通常說的神通,總是說報得與修得 兩種。
報得的神通與修得的神通,在功用上是相同的,但在發起或使用上是不同 的。從大體上說,報得的神通,是隨時可以使用的,隨時靈通的,修得的神通 ,則必須由定力的發動,才可使用神通。所以,阿羅漢可能有神通,但卻未必 每一位羅漢皆必有神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葯事卷三,有這樣一段記載: 「時彼長老圓滿,有大智慧,不修神通,而作是念:我雖斷諸煩惱,不修神通 ,同諸外道,所有神通。」「斷諸煩惱」的,便是阿羅漢,阿羅漢不修神通, 便無神通。羅漢有慧解脫與定慧俱解脫的不同,大抵慧解脫的羅漢,若不修神 通,便沒有神通。
另有一個例子,根本說一切有部�芻尼毗奈耶卷二,載有一位妙 賢�芻尼,已證阿羅漢果,有一天沿街托缽乞食,經過阿�世王的宮前,王臣見她 美麗,將她軟禁起來,強為她換上宮人的服裝,佩上宮人的飾物,把她送給阿 �世王,王見其美,她遂被污了!第二天,才由蓮花色尼以神通飛至宮內的空 中,對她說:「姊妹!你已破除煩惱之魔,何不發起神通,逃脫此處,而受這 種凌辱呢?」於是教她如何調心,如何修神通。即在須臾之間,妙賢羅漢尼, 便得神足通,乘空飛返尼僧的僧團之中(注一四)。
由這兩個例子,可以說明,羅漢並非皆有神通的。神通主要是從 禪定而來的,所以有了神通的大阿羅漢,平時也跟凡夫一樣,所見不出數百 公尺,日行不過百里左右,所聞不超常人的范圍,所知不越一般的領域,所有 的僅是血肉之軀。如果要用神通,必須運心方得。
同時,除了聖者的神通不會失去之外,凡夫的神通,是會失去的。由於貪心 、�心、痴心的旺盛,便會失去神通。所以提婆達多由十力迦葉教他依止世俗 道,修得初禪而發神通之後,因為自傲自狂,並作無恩之言,而說:「彼十力 迦葉與我何力?我自日夜,常求精進,得第一禪定力,是我自求,不關十力迦 葉事。」即在言下,便失神通(破僧事卷十三)。
佛經之中又有記載,在久遠以前,有五百個五通仙人,乘空飛過 一個王宮的上空,聞到宮中宮女奏樂娛樂游戲之聲,由於一念貪著,五百個五 通仙人,竟像煅羽之鳥,全部失去神通,跌落在宮中,王問他們是什麼人,他們 說是飛空的仙人,王令他們再飛走,他們卻不會飛了,於是被王當作賊人辦了 。又有釋迦世尊在因地時,曾作五通仙人,並能指令天神不再降雨。經過乾旱 十二年後,當地國王的公主,便帶了許多美女去接近仙人,仙人在淫慾的貪樂 中,竟把他的神通喪失了,天也下雨了。
還有,神通的使用,在修得的神通,固然需要入定之後,始能發通,即使 報得的神通,在貪、�、痴等重大煩惱現前的時候,也會不起作用的。比如龍 的神通是由報而得的,龍能變化自如,但是龍有五時不能變化:生時是龍,� 時是龍,淫時是龍,眠時是龍,死時是龍。
佛教不重神通
神通的境界,雖以佛教最高,佛教卻是一個不重視神通的宗教。 基督徒們,總喜歡誇贊耶穌的神跡,比如耶穌使水變酒,使聾子能聽,使瞎子 能見,使幾個餅幾尾魚,吃飽了幾千個人,耶穌能夠趕鬼,耶穌能在水上行走 等等。其實,這些神跡,在佛教中,簡直數不勝數,除了佛陀,即在佛教的 高僧,能有這些神跡的,也是不勝枚舉。但是佛教,並不重視這些(注一五),佛教多數的高僧,不以有了神通而成為高僧,乃由 於他們的人格,他們的道行(道德的行為),超過了 常人,所以成為高僧。在佛教史上,雖然也有好多「神僧」,高僧傳中,也以 神僧列為一科,但是最受後人敬仰,並予後世影響最大的高僧,卻不是神僧, 而是有學有行,有德有成,有作有為的出家人。神通的作用,雖能轟動一時, 但不能影響及後世。
佛教是人的宗教而不是神的宗教,佛教學佛,是教人從人的本位上老老實 實,本本分分地做起,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也不主張仰賴神通度化眾生,甚 至禁止弟子們現神通。佛陀曾說:「�芻(即比丘)不 應於俗人前現其神力,若顯現者,得越法罪。」(根本說一切有 部毗奈耶雜事卷二)律攝卷九則說:「若對俗人現神通者,得惡作罪 。……無犯者,為顯聖教,現希有事,自陳己德,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調伏故 ,雖現無罪。」可見,佛在原則上是不許弟子們現神通的。佛在僧團之中也很 少用神通,佛在人間游化時,在印度境內,由南到北,由北到南,來往周遊於 恆河兩岸,也絕少乘神足通的。弟子之中的目連尊者常用神通,化度眾生與折 伏外道,佛也絕少明白地要他使用神通,但他所用神通,都能恰到好處,否則 ,佛陀也是不許的。比如賓頭顱尊者,有一次為了得到一隻掛在半空中的缽, 在俗人面前現了神通,便被佛陀呵責了一頓。又有一次,蓮花色比丘尼,在佛 前現作轉輪王身,也被佛陀呵責了一頓。
雖然,為了折伏凡夫的傲慢心,為了顯現佛及佛的羅漢弟子們的聖行聖德, 並且因此而可化度無數的眾生之時,佛及佛的弟子們,是會現神通的。佛陀為 度外道迦葉,曾現十種神通,為降伏六師外道,曾大現神通;為彰薄福善來(大弟子)的德行,便使他去以神通降伏失收摩羅山的毒 龍。
但是,佛教雖有神通,並也會在必要之時利用神通,佛教卻不是一個重視 神通,更不是以為有了神通為光榮的宗教。佛教的偉大,乃在有其偉大的智慧 與偉大的文化,尤其是偉大的慈悲精神,並不在於區區的神通而已。
注就不寫了
B. 神通的神通的用處
1、神通方便度化眾生; 2、神通可以讓眾生起信心; 3、神通是教化弟子的一個有效工具。
即使如是,佛教還是不提倡用神通,《維摩經》曰:「以神通慧,化愚痴眾生」。佛、菩薩、大阿羅漢之所以顯神通者,只為度化下劣根機,愚痴眾生而已矣。
因此凡是佛、菩薩、大阿羅漢等示現世間,弘揚佛法,皆現凡夫身。唯以戒、定、慧教化眾生,絕不以神通接引眾生。 佛說:「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是故舉凡於凡夫、居士面前顯神通者,都是在臨命終時。
C. 她總說的神通能力是真的嗎,有人親眼見過嗎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沒有人見過,一般有這能力的人。
1.被國家請去幫助做研究了
2.不敢聲張怕被別人算,有這種能力的人知道它的這種能力是不會被普通人接受的所以不會輕易施展的。而且使用神通是有副作用的,她更不會隨便用。
3.騙子,用自己有神通來騙錢的騙子。
D. 神通(如佛教六神通)怎麼用,可以用來干什麼,
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天足通、宿命通、他心通、漏盡通。
六通之中,前五通皆是生滅因果的戲,不能致令真正的解脫,超越六道輪回。漏有第六通漏盡通,證得此通,即能超越六道,證得解脫。
前五通,是指超過當下正常的業緣現象,大多數同類生命狀態所不具備的,就被我們叫做「神通」。比如說,不需要肉眼,就能見境界。但這些也是因緣的產物,原來不曾有,隨因緣生起,也會隨因緣滅失。所以還在生滅的因果戲中。
唯有漏盡煩惱的漏盡通,能真正的鏟除眾生的煩惱痛苦之根,離生滅假象,入不生不滅。方能真正的證得解脫!
所以說,漏盡通是最大的神通,而前五通皆是小小的神通。而且會根據自自當下的業緣不同,修為不同,而顯現出不同層次與境界。
唯有佛是究竟回落的覺悟者,佛的六通是圓滿遍徹的,無有超越者!
E. 神通是什麼東西(他心通天眼通之類的)什麼原理,有的人會用他做不道德的事,他究竟是什麼原理,能不能影
神通會讓一個人的陽穴爆炸、小便大便排不出來、牙疼一晚上就全掉光了、腳底湧泉穴因為踩了結界終極地域而疼的滿身哆嗦……進而導致星際文明戰爭,地球猿猴就會被被外星人用反間計殺光了
F. 成佛了神通都有什麼用
[神通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們常會看到一些寺院的大殿上會掛著一塊匾額,上門寫著「具六神通」;
有時候我們也會聽到一些說法,說外道修行具備的是五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只有真正的學佛人才能修成最後一個漏盡通。
於是大家在聽聞這些關於神通的說法時就會驚嘆和嚮往,特別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夠具備這樣的能力。
但是,我們要理解所謂的神通到底是指什麼?神通和我們的某種身心感應是不是一回事?
很多人都把神通和身心感應混為一談,其實不是這樣的,所有的感應都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中的受,屬於感受的部分。
很多人以為神通就是感應,認為神通是一種現象,其實不是的,所有的感應和現象都是神通的因緣結果,它只是一種呈現,而不是神通本身,這是一個重大的認識誤區,必須糾正。
舉一個例子,在《阿含經》里也曾提到過。
目犍連尊者奉佛陀的命令,以神足飛到距離人間極遠的東方奇光佛國。那邊的人都是巨人,他們看到目犍連的體型如同一隻小蟲,內心便生起了傲慢和藐視。奇光佛為了破除這些比丘的慢心,讓目犍連把自己變成比他們更加碩大無數倍的巨人,大到他可以左腳踩著人間的須彌山,右腳跨在梵天之上,於是相比之下,奇光國的人竟然小到可以被目犍連放在缽中,被目犍連高舉至梵天,然後又端回到人間的釋迦牟尼佛面前,最後再送返奇光佛國,此後奇光佛國的人再無慢心。
聽到這樣的故事,不知大家有什麼感受?首先一定覺得很神奇,對吧?但是我們想一想,這故事對你的智慧成長有幫助嗎?如果它跟你的智慧無關,那麼它為什麼要被記載在佛經里呢?
大家切記,佛經里記載的所有內容都是與智慧有關的,我們學佛一定要回到返聞自性的邏輯,佛經里討論的所有內容都是在比喻你的自性成長。
如果落在事相上,既然都到了東方奇光佛國,如果只是為了去攝受一些外星巨人的慢心,那麼奇光佛他自己示現神通不就好了嗎?何必弄得這么麻煩?所以說,不是這樣的,這個故事它只是一個心性的比喻。
那麼到底什麼是神通?
正心堂牆上掛著一幅書法,寫著四個字「神通光明」,是我請一位知名的書法家朋友幫忙寫的,它的出處就在《華嚴經》開篇。如果不解其意的話就會念成「神通,光明」,聽上去好像特別玄妙,其實他的句讀應該是「神,通光明」。
所以當我們在談論神通的時候,首先要理解什麼是神?
神字示字邊旁,與同為示字旁的「祈禱」二字具有類比性,但凡與心性、示現相關的大多用都這個邊旁部首。神字右邊是申,申字中間是一個田,上伸出了頭,下伸露了腳。
因此所謂神通的神,是指自性能生萬法的功能,讓你示現自己的自性心田,可以上天入地,可以來去自由,這被稱為神。
所以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再來理解一下《地藏經》里佛陀對地藏菩薩的付囑:「現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殷勤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
這句話怎麼去理解?意思是要讓我們能夠以地藏菩薩這樣能自在、涵養、生蘊一切的自我認知能力,去解脫所有的煩惱、執著和自我束縛,這叫大神通。
剛才評論區有位同學說得非常好:「你會的我不會,我會的你不會,這確實就是彼此的神通。」
沒錯,只是有些東西我們已經習以為常,覺得平淡無奇,覺得那不是神通。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眼通、耳通、心通、足通、命通,所以我們才能夠來到這個世間,能夠與人結緣,能夠反聞自性。
但是為什麼我們的「通」還不能被稱為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和宿命通呢?因為我們關注的只是自己的狹隘自我認知,僅此而已。
所以當我們在談論神通的時候首先要理解它的理路是什麼,不要把感應當作神通,迷惑於外相,那樣你會越來越不通,最後把自己繞進去,通的只是一種自我臆造、意識幻覺,沒什麼真實的價值。
所謂的「神通三界」、「 神通光明」就更加與你無關了。
——摘自七非先生社群答疑解惑《實用禪學,造福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