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互聯網時代下如何看待傳統的幾種傳播方式
傳統媒體是相對於近幾年興起的網路媒體而言的,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即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平台的媒體,主要包括報刊、戶外、通信、廣播、電視以及自媒體以外的網路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
傳統媒體主要有聲音、圖像還包括電視、收音機等、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而多媒體則集聲、圖、動畫等於一體,更主要的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但是多媒體並不能取代傳統媒體。
中文名
傳統媒體
相對
網路媒體
缺點
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
優勢
強大的人力物力資源
地位
大眾傳播方式
組成內容
傳統媒體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
主要特點
2013年國家廣電總局的重點工作之一,是「以多媒體和全媒體為發展方向,加速傳統媒體升級和戰略轉型。」但如何轉型是擺在傳統媒體面前的一個難題。
以下為中國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的路徑。
1.1多媒體的優勢
1.資源優勢,內容豐富;
2.時效優勢;
3.互動優勢與高度的參與感;
4.全面服務。
1.2網路媒體的三大不足
1. 缺乏嚴謹性;
2. 缺乏深刻性;
3..缺乏權威感。[1]
1.3傳統媒體的優勢
1. 強大的人力物力資源;
2. 發揮傳統媒體的特長;
3. 豐富的經驗。[2]
關系分析
(一)網路媒體的發展依賴於傳統媒體。
網路媒體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寬頻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這些不足都可以從傳統媒體中得到有益的補充。一方面電視媒體擁有四通八達的有線電視網,它們具有建成寬頻高速傳輸網的現實可能性,這正是新一輪網際網路革命興起的基礎,它將極大提高網路傳輸速度,並結合網路與電視的優點,為網路進入千家萬戶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傳統媒體具有豐富的信息資源,這可以為網路媒體提供鮮活的內容和素材,傳統媒體具有星羅棋布的信息採集網、經驗豐富的信息採集加工人才、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料庫,這些在「內容為主」的網路媒體競爭中具有重要價值。網路媒體藉助傳統媒體的信息資源就能擴大信息採集渠道,可以不斷獲取世界上各個領域的最有價值的信息「活水」!另外,傳統媒體還擁有雄厚的品牌資源,一些著名新聞機構在廣大受眾的心中早已樹立了良好的傳播形象,網路媒體與這些機構聯合,就可以利用這些名牌效應,提高自身的權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網路信息的虛假性、無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廣大網民的光顧。
(二)傳統媒體在網路媒體推動下不斷改進自身,走向完善。
面對網路媒體諸多優勢的挑戰,傳統媒體顯得有些底氣不足,因而對傳統媒體而言,調整機制、自我完善已經刻不容緩。網路媒體帶給傳統媒體挑戰的同時,也為傳統媒體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傳統媒體主動積極利用網路優勢來改進自身。如改革新聞機制,大力發展多媒體新聞,開發網上點播新聞、網上圖像新聞,甚至實驗網上音像新聞等,以便與未來信息高速公路接軌。眾多媒體紛紛與網路媒體聯姻,獲取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網路版或電子版新形態。據不完全統計,到2000年4月,我國內地已有273種報紙上網,其中116種報紙有獨立域名。僅有的兩家通訊社—一新華社和中新社均已上網。《人民日報》一上網就具備了信息量大和新聞更新快兩大優勢。可見,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傳媒巨頭魯珀特·默多克在新加坡向廣播團體發表演講,稱報紙、電視、電影等將能經受住來自網路媒體的挑戰。他說:「新型媒體的繁殖並不就敲響了老媒體的喪鍾,現實證明不是這樣,所有這些行業都做得不錯。」
『貳』 如何看待網路傳播
網路傳播是以計算機通信網路為基礎,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的目的傳播形式。網路傳播融合了大眾傳播(單向)和人際傳播(雙向)的信息傳播特徵,在總體上形成一種散布型網狀傳播結構,在這種傳播結構中,任何一個網結都能夠生產、發布信息,所有網結生產、發布的信息都能夠以非線性方式流入網路之中。同時,網路傳播具有人際傳播的交互性,受眾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饋信息,發表意見。而且,網路傳播突破了人際傳播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局限,在總體上,是一種多對多的網狀傳播模式。
『叄』 通過互聯網可以收到很多的宣傳信息,請簡述你對對互聯網傳播的理解(可以從互聯網傳播特點以及方式方法來
互聯網媒體的特徵,是相對於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特點而言的。互聯網媒體的傳播特徵,可以歸結為三大類:
一是從其所傳播的信息內容及其表現形式來看,它所體現出的特徵有:
1. 數字化。網路媒體是真正的數字化媒體。數字化是互聯網媒體存在的前提。正像原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單元一樣,比特是構成信息世界的基本單元。在互聯網上無論是文字、圖像、聲音,歸根到底都是通過「0」和「1」這兩個數字信號的不同組合來表達。這使得信息第一次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形式上獲得了同一性。數字化的革命意義不僅是便於復制和傳送,更重要的是方便不同形式的信息之間的相互轉換,如將文字轉換為聲音。
2. 全球性。就範圍而言,與傳統媒體的傳播相比,網路傳播的范圍更廣,具有一種全球性。這種全球性,實際上也表明了網路的傳播具有一種開放性的特徵。這就意味著我們目前使用的這個網路,不管是誰發明了它,都是屬於全人類的。這種「全球性」並不是一個政治口號,而是有技術保證的。互聯網的結構是按照「包切換」的方式連接的分布式網路。因此在技術的層面上,互聯網不存在中央控制的問題。也就是說,不可能存在某一個國家或者某一個利益集團通過某種技術手段來完全控制互聯網的問題。反過來,也無法把互聯網封閉在一個國家之內——除非這個國家不打算建立互聯網,而是要建立別的什麼網路。
互聯網媒體是一種名符其實的全球化傳播媒體。其全球化特徵主要體現在傳受雙方,即信息傳播的全球化和信息接受的全球化。互聯網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傳播范圍多限本地、本國的束縛,其受眾遍及全世界。互聯網媒體的這一特徵,有利於地方性媒體和全國性媒體、弱勢媒體與強勢媒體的競爭。甚至個人網站亦可以在一夜之間成為全世界網民關注的對象。如最早報道柯林頓與萊溫斯基緋聞的,就是美國的一位年輕人馬特·德魯吉開設的個人網站。
3. 信息的豐富多樣性與無限性。這是指網路媒體在信息傳輸量上具有無限的豐富性;在信息形態上具有紛繁的多樣性。無論是報紙、廣播、電視,在單位時間(節目)和空間(版面)中所傳播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而互聯網媒體貯存和發布的信息容量巨大,有人將其形象地比喻為「海量」。
4. 可存儲、易復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主任尼古拉·尼葛洛龐蒂曾指出:信息社會,其基本要素不是原子,而是比特。比特與原子遵循著完全不同的法則。比特沒有重量,易於復制,可以以極快的速度傳播。在它傳播時,時空障礙完全消失。原子只能由有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價值越低;比特可以由無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價值越高。
5. 易檢索。互聯網媒體通過超文本鏈接的方式,將無限豐富的信息加以貯存和發布,用戶可以很方便地輸入關鍵詞進行資料檢索。
二、是從互聯網媒體的傳播方式上看,它所表現出的特徵有:
1. 迅捷性。互聯網媒體傳播速度快捷,信息來源廣泛,製作發布信息簡便。因此,互聯網媒體可以隨時發布新聞,尤其是在報道突發性事件和持續發展的新聞事件,互聯網媒體的「刷新」更換功能比傳播媒體的「滾動播出」更勝一籌。網路信息傳播速度很快,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如中國大使館被炸、中美就中國加入WTO問題簽訂協議等。 還如新浪網對悉尼奧運會的報道等。因此,網路媒體在新聞傳播上,又表現出一種實時傳播的特徵。
2. 多媒體化
互聯網媒體整合了報紙、廣播、電視三大媒介的優勢,實現了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傳播符號和手段的有機結合。
3. 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互聯網媒體帶來了傳受雙方的雙向互動傳播。自從國際互聯網出現後,公眾與媒介的傳受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尼葛洛龐蒂對這種變化有詳細而形象的描述:「數字化會改變大眾傳播媒體的本質,『推』(pashing)送比特給人們的過程將一變而為允許大家(或他們的電腦)『拉』 (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過程。這是一個劇烈的變化,因為我們以往媒體的整個概念是,通過層層的過濾之後,把信息和娛樂簡化為一套『要聞』或『暢銷書』,再拋給不同的『受眾』。」③由「推」到「拉」不僅僅是一個動作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它把網上信息變成一個世界范圍的「信息超級市場」,網民在其中可按自己意願各取所需。
三、是從網路媒體的傳受關系角度看,其特徵有:
1. 多元性。互聯網媒體的多元性特徵,首先表現傳播主體上,在互聯網媒體世界,不是專門的新聞傳播機構一家獨有,從網路屬性上講,政府、企事業網站乃至個人網站都有能力可以發布新聞,成為傳播新聞的主體。其次,互聯網媒體的全球化特徵,決定其文化的多元性,它通過超鏈接,超文本的手段,運用數字技術,將全球文化用網路的方式聯結在一起。第三,互聯網媒體的傳播方式也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傳播媒體的傳播方式一般是點對面的傳播,而互聯網媒體除了點對多即網站向網民、某一網民向不特定的其他網民發布信息這一方式之外,還有點對點即網民通過網路向其他某個網民發電子郵件的方式,眾多網民向某一個網站發送信息、反饋意見的多對點方式,以及網上聊天室、電子公告牌等多對多的傳播方式;
2. 自由性,受眾可以在自己許可的時間與地點上網,接受信息,消化信息;
3. 個性化。從這個意義上看,網路媒體的傳播,是真正個性化的傳播,它的內容的設計,大多是出於受眾的個體需要。因此,有人說互聯網媒體傳播最溫馨,最具有人情味。
『肆』 你是如何看待現在的網路綜藝的
現在網路綜藝可以說熱度正盛,不論哪一年都能找出正在熱播的綜藝節目。但是過多的數量造成了行業內第一次的綜藝大行其道。很多觀眾都都能明顯的感覺到國內的網路綜藝一天不如一天。在很久之前的時候,湖南衛視憑借《爸爸去哪兒》斬獲了極高的收視率也帶動了國內真人秀類綜藝節目的發展。在那一段時間里,網路綜藝一直都有著很好的前景。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能夠依然爆火的網路綜藝已經很少了。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多年來綜藝節目的狂轟濫炸導致觀眾們產生了審美疲勞;另一個原因是為了追逐利益,大量低至綜藝節目流入市場,拉低整體水平。
現在網路綜藝的發展其實已經比不上前幾年了,而國內的節目組如果想要持續的發展下去,那麼就要開始做原創內容,用真誠打動觀眾才是保持熱度的最好方法。
『伍』 如何看待網路傳播中的自由與自律
網路傳播的既時性、 全球性、 交互性、 自由性, 在帶來方 便的同時, 也讓人類面臨更多的沖突和困境, 甚至落入某種 難以自拔的惡性循環。 面對這些問題, 我們無法高枕無憂。 網路傳播是伴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誕生而漸漸發展起 來的。目前, 國際互聯網已經發展為一個遍布世界各個角 落的傳播媒介, 形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信息世界。雖然 網路的參與者還比不上其它的媒體, 卻擁有其他媒體所不 具有的優勢。 網路傳播的諸多特徵中, 對我們生活沖擊最大的莫過 於網路傳播的自由性。網路傳播的自由體現在多方面, 歸 結起來為三大類: (1)網路傳播的信息選擇自由 網路傳播擺脫了時間限制, 地域限制和層層把關的審 查機制限制。 因此, 在網路空間里, 人們擁有從所未有的自 由。 每個人都可以在他認為最適當的時候選擇自己喜歡的 任何節目任何信息服務。 網路媒體改變了傳統媒介的僅僅 向用戶"推"出信息的局面, 而建立了一種由用戶從媒體上" 拉"出信息的新模式。在這種新模式的影響下, 人們由一貫 的接受信息的被動姿態轉換為主動的一方, 便在一定程度 上掌握了信息的主動權。 (2) 網路傳播的信息發布自由 網路空間的廣闊難以形容, 網路傳播的介質網際網路為 分布式系統結構, 即任一主機或節點上發布的信息都可以 被無限放大。網際網路在技術上呈現出無中心特徵。只要用 戶付出上網費便擁有了到不同伺服器上獲取信息的權利。 因為沒有一個固定的信息資源和管理中心, 人們形成這樣 一個共識, 即網際網路不被任何人、 組織或國家掌控。 既然因 特網沒有領導, 那麼各個傳播主體在網路上的地位都是平 等的, 之間的關系也是平行的。人們在網路上的信息發布 也會是自由的, 只要願意, 網路用戶可以在網路上傳播各種 各樣的信息。 (3)網路傳播的信息交流自由 因為一個人的絕對自由必 將為他人帶來極大的不自由; 同理, 當網路信息傳播已經成 為一種基本的人類信息傳播方式, 網路的自由泛濫所帶來 的問題成為網路傳播的雙刃效應時。要消除這些不良效 應, 則要求人們從以下方面入手解決。 3.1 網路傳播的自律機制 自律機制是以人為中心的, 這是因為網路傳播也是以 人為中心, 重視人的作用是自律機制的關鍵。以每個人為 對象, 注重啟迪網路用戶自己管理自己的自覺性。從而達 到自下而上的網路傳播管理。自律隱含著對是非, 善惡的 價值判斷。 深入內心的自律觀念一旦形成會比任何嚴苛的 法律手段都更有力。 尼葛洛龐帝在 《數字化生存》 中公然嘲 弄法律, 將其比喻為一條垂死的魚。這是因為大部分法律 是針對現實世界而不是虛擬空間, 何況網路遍及全球, 單一 國家的法律只能影響單一地區, 甚至還力不從心。因為法 律往往在事件發生後才有所動作, 而自律在這一點上恰好 可以彌補法律的不足。 因為自律作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規范 在事件發生前便能阻止其發生。 3.2 法律措施 互聯網不僅僅只是一個先進的網路, 而是促進社會文 化, 政治, 經濟及日常生活信息化的有力杠桿。 它改變了社 會各階層, 各行業的原有格局, 對人們以往固有的觀念造成 沖擊。所以及時制定, 修改有關政策法規是迫切需要的。 3.3 技術控制 創造清潔的網路環境, 保證網路用戶自由的權利。除 了網路用戶的自律和國家相關法律政策的監督, 還需要充 分的技術支持。 我國現有的網路控制技術主要是分級系統 軟體和過濾技術軟體兩方面。 所謂分級系統也就是指通過 一定的分級標准, 幫助用戶控制在登陸網路後所應該看到 的和不應該看到的信息內容, 防止用戶接近有害信息。過 濾技術是通過一定產品資料庫來限制對網路信息內容的讀 取, 將不良信息阻攔在賽博空間的邊緣, 從而實現對非法有 害信息的防範。 網路傳播一貫以自由標榜自己, 也為人們營造了一個相 對自由的空間。 但時間與實踐證明, 人們要保障自己的網路 自由與安全還需要約束自身慾望, 制定法律來規范失控的網 絡, 並有效的運用自身開發的技術來更好的完善網路。 網路上信息傳遞是在瞬間完成的。 以前傳統媒體以自 上而下的方式將信息傳遞給受眾, 交流是單向的; 而網路媒 體的受眾則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他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 意見。網站與網民之間、 網民與網民之間很容易實現及時 溝通, 互動式的交流。 網路成為一個大家自由參與, 模糊了 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界限的信息傳播空間。 2 網路傳播自由的諸多問題 網路傳播自由的濫用必然會影響到網路信息傳播的環 境, 破壞了社會公眾擁有的平等, 健康, 有序的網路信息交 流。為了遏止這種網路信息傳播活動中的不良行為, 正確 了解網路信息傳播自由所帶來的負面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2.1 信息虛假 網際網路被人戲稱為"一面可以隨意塗寫的巨大電子牆", 上面充斥著各種假廣告, 假信息。這是因為在網際網路上任 何人, 任何組織都可以開辦網站或發布假信息, 而且傳播方 便影響巨大,又無須負責人承擔後果。"網路造假"也就有 著巨大的市場, 由此, 對網路上鋪天蓋地的網路信息進行其 真實性的判斷就成為一個難題。 網路用戶發布的信息在生 產, 傳遞過程中沒有經過傳統媒體的層層把關的審查程序, 沒有人對這些信息的真實性, 權威性, 客觀性把關。 且網路 技術的飛快發展使得製造假照片, 假證據易如反掌。網路 信息的真實性沒有保障, 如果有人有目的性的發布不符合 事實的假信息, 誤導人們對真實情況的認識, 造成的惡劣影 響是不言而喻的。 2.2 垃圾信息 垃圾信息的成因有兩個: 信息過剩; 信息老化。 一, 二, 互聯網傳遞信息具有瞬間性, 但也造成了網路成為藏污納垢 之所。 由於缺乏像傳統媒體那樣嚴格的信息把關制度, 網路 信息豐富的同時也源源不斷的產生大量無用信息。其後果 便是網路信息失真, 重復, 過載等現象。網路提供匿名傳播 技術, 方便網民自由發表意見, 但也促長了垃圾信息的發送。 3 解決網路傳播自由泛濫惡果的方法 18 世紀, 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盧梭說過: "人生來自由, 卻又無處不在枷鎖之中。"
『陸』 如何理性對待網路傳播的優勢和弊端
尤其進入21世紀,當網路傳播對人類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時,當我們在網上既可以看到白宮,又可以看到中南海時……,對網路政治進行觀察與思考的時機也就成熟了。
一、對輿論及輿論監督的認識
輿論是社會或社會群體中的大多數人對於近期發生的、為人們普遍關心的某一有爭議的問題的共同意見。①輿論監督是和輿論一體相連、密不可分的。它所反映的不是個人對社會現實的認識,而是一定的社會群體(公眾)對社會現實的普遍的、共同的意見。輿論監督藉助新聞媒介的傳播優勢,以公開的方式反映公眾對某一社會現象、某個社會事件或社會問題所形成的比較一致的意見。實際上它是代表公眾的意志對社會現實做作出強有力的主動回應,因而在實施對社會監督方面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權威性。
②輿論監督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監視社會環境、調整社會心態與社會意見、對社會進行控制、制衡等等。在中國,輿論監督是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黨委和政府改進工作、解決問題的銳利武器,也是提高新聞宣傳的戰鬥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新聞媒介與輿論監督的關系非常密切,傳統媒體成為輿論監督的重要工具,在網路逐漸受到青睞的現代社會,通過網路進行輿論監督成為輿論監督的一個新焦點,尤其網路政治倍受關注。
二、網路政治的現狀——特點與問題
在互聯網興起之前,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在輿論監督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互聯網興起之後,網路也加入到了輿論監督的行列中來,並且日漸顯出其重要地位。
網路政治強調的也是輿論監督的一種社會控制功能、社會制衡的功能。它應該是主要以輿論、宣傳、教育的手段去影響和引導公眾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預防和制止社會越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有益的。同時要明確,這種控制不是強制性的,它主要是通過精神內省、價值認同、道德感化的方式達到控制的目的。
與傳統媒體在政治方面的輿論監督不同,利用網路進行政治方面的輿論監督有了其新特點。
傳統媒體在發布新聞、引導輿論、監督社會時很難得到受眾的直接反饋,即使得到直接的反饋在時效性上也是比較差的。簡單地說,話語權是主要由一方控制的,而另一方非常被動,難於充分享有話語權;同時,控制話語權的一方也很難確切了解新聞發布後受眾的反應及其輿論效果。對傳受雙方來說,很難形成互動。
而網路的交互性特徵為網路傳播新聞、進行輿論監督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尤其在網路政治方面的表現更為突出。網路使得普通受眾擁有了話語權,他們可以通過網路發表關於政府、政府官員的意見與建議,同時,發布信息方也可比較直接地獲取這些反饋信息,及時了解受眾的心理狀態,為政策等的改進與制定提供了依據,網路能及時地報道政治及與之有關的新聞,讓最廣大的受眾以最快地速度了解政治並可讓他們以最快地速度對政治做出反應。從一定程度上說,更有利於社會控制。
這實際上發揮了輿論監督兩方面的功能,一方面互聯網為普通人對政府行為或政府官員的監督提供了便利,與傳統媒體相比,這一特點尤為突出,網路論壇等都成為普通受眾的傳聲筒。由於普通人開始享有話語權,原來的話語權控制者在統一聲音方面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以柯林頓的性丑聞案為例,美國《新聞周刊》的編輯部在這篇消息即將發稿的時候把它撤了下來,而由一個年輕人開設的一個人網站——德魯吉報道則將這一爆炸性新聞公之於世,在當時引起的轟動足以見證網路輿論監督的威力。而另一方面政府通過網路能更迅速、更直接地了解普通受眾(民眾、人民)的狀態,輿論引導與監督也更為方便。在中國,剛發生不久的孫志剛事件在網路上引起了重大的反響,最終政府根據人民的反饋情況修訂了相關的政策,也可以看出人民的意願通過網路對政治生活的影響,同時也體現了網路政治對社會的一種調節,在這里,網路的交互性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不同國家的政府網路都是為其自身的政治利益服務的。以美國為例,1998年美國轟炸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明明是明目張膽地侵犯行為,但包括網路在內的西方傳媒對事實進行了精心地選擇,向美國民眾公開了所謂的真相,這種假信息事實上是在有意地塑造美國民眾對這一事件的認識,簡單地說,美國政府是在利用手中地話語權影響以致誤導美國民眾,是在意識形態上控制全體民眾。不過,在中國則不同,中國政府都是站在黨和人民地立場上通過網路發布忠於事實的新聞,目的在於讓中國的廣大人民都能及時地了解政府政策、新聞事件的真相……從而可以更積極地投入到社會地建設中去。
當「網上辦公」、「在線政府」、「電子化政府」日益成為可能時,「開放政府」也就成為可能,公民的知情權得到了極大的保障,他們也可是直接享有一部分話語權,可以直接通過相關的網站了解到可靠的政務信息,這時政府的角色開始慢慢具有服務的性質——及時地向公民提供信息的服務。當然這種信息的服務是有立場的、有選擇的,上面提到的美國轟炸中國使館的例子足以說明這一點。與此同時,政府也可以較為容易的從網
『柒』 你怎樣看待網路媒體在輿論傳播中扮演的角色
輿論審判,在這個網路信息縱橫的時代,屢見不鮮。葯家鑫事件,唐慧事件,輿論先於法制,輿論大於法制,將法制踐踏。有一些媒體一貫以「優良傳統」伸張正義,傾倒一側,與「弱者」抱成一團,進而引導輿論,導致輿論審判。
殊不知媒體的實質到底是什麼?想必真實客觀早已拋到了九霄雲外。強者沒有話語權,強者永遠是霸權、強權、蠻橫的代表,在媒體眼中,「強者」總是處於被審判的地位。我想說:「這到底意味著媒體的進步還是法制的退步?」我們總講「依法治國」,難道這個過程就是被媒體所干涉或介入的過程?那麼如此說來,媒體是否成為了一種審判依據,比憲法還要更行之有效呢?
媒體應該是傳播輿論的載體、工具、手段,媒體傳播輿論、製造輿論、助推輿論,但媒體並不等同輿論,更不可能「包圓」輿論。輿論是公眾評說、公眾傳播,也可以說是公眾之口,除了各種媒體這個輿論場外,還有人們的口口相傳這個輿論場。但是現在的網路媒體已經處於一個混亂的狀態,並沒有明確自身應處在一個公平公正的角度去對一件事件進行解讀,而是為了博取眼球去闡述報道。
那麼,網路媒體到底扮演著何種角色?不解的同時更多的是擔憂,網路媒體要何去何從?如何促進自身發展?我認為網路媒體自省應早先提上日程。
『捌』 如今網路火爆怎樣看待現在的綜藝節目
網路綜藝雖然在數量上增長,但除了《奇葩說》,還沒有新的爆款出現。 2016 年視頻流量最高的一些綜藝,例如《爸爸去哪兒》第四季、《媽媽是超人》、《2016 超級女聲》等,都是因為「限童令」等政策原因而從湖南衛視轉向芒果 TV 播出。它們「自降」體量,反而造成了電視台廣告費用的損失。
其它一些獨家網綜,如《火星情報局》、《我去上學啦 2》、《拜託啦冰箱》等,都出自傳統電視團隊、主持人之手。而他們的主戰場仍然在衛視平台。
另一方面,在直播綜藝這個領域里,有條件加入競爭的公司和人數量非常多。碎片化短視頻或者直播節目,不同於要求精製的剪輯類綜藝,對於普通人幾乎是零門檻的。 2016 年最大的脫口秀類爆款是以微博為平台的 Papi 醬短視頻,但也到此為止了。
米末傳媒 2016 年的新節目《飯局的誘惑》,盡管用了「狼人殺」直播的宣傳方式,但最後的影響力比《奇葩說》相差甚遠。騰訊互娛參與出品了陳漢典、肖驍主持的直播綜藝節目《拜託了,粉絲》,單集的平均播放量僅為 300 萬左右。《飯局的誘惑》
而讓已經創意匱乏的綜藝產業變得更加艱難的是「尺度問題」。盡管沒有人知道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它的標准在哪裡,但這反而讓他們變得更加戰戰兢兢。
2016 年 7 月 7 日,騰訊視頻上線了網路綜藝《吐槽大會》。它由笑果文化製作,他們也是東方衛視周播綜藝《今晚 80 後脫口秀》的編劇製作團隊。主持人王自健,也是《今晚 80 後脫口秀》的主持人。
這檔節目的模式模仿自美國戲劇中心的經典節目《吐槽大會》。節目組會邀請賈斯汀·比伯等在美國國內有爭議的明星,接受從發型到服裝,從性取向到年齡,各種三俗吐槽的狂轟濫炸。而在中國版的《吐槽大會》中,他們請來了周傑,這個因為《還珠格格》中爾康一角而出名的演員。
中國版《吐槽大會》展現出了成為一個網路爆款的潛質,7 月 10 日下午五點半,《吐槽大會》官方微博稱,節目播放量已經突破 3000 萬——但這條微博發布不久,《吐槽大會》便下架了。普遍認為下架的原因是因為「三俗」,節目中有大量的段子直接和性內容相關。
笑果文化認為環境已經可以接受這樣一檔節目,但是現實的尺度要遠比他們想像中小得多。
2016 年不只這一檔「受挫」的節目。孟非和《非誠勿擾》團隊在優酷上的節目《美女與極品》,同樣因為「價值觀不正」,在播放量超過 3 億之後 12 月 7 日遭到了下架。
這種尺度有越來越收緊的趨勢。2017 年伊始,愛奇藝的小 S《姐姐好餓》、優酷和米未傳媒的《黑白星球》、熊貓 TV 和騰訊視頻的《hello!女神》等三部已完結的網綜都悄悄從視頻網站下架。官方都沒有公布下架原因,而坊間傳言則是這三檔節目主打「污」和「大尺度」,從而引進了相關部門的注意有關。
綜藝節目似乎進入了一個困境:知道有很多界限,然而並不知道界限在哪裡。
《歡樂喜劇人》也是如此,岳雲鵬、沈騰說的段子,雖然會向網路流行話題靠攏,但沒有任何「逾越」之處,在諷刺力度上,無傷大雅的自黑也多於對於社會現象的討論。《歡樂喜劇人》每周也都會一兩個節目,會盡量往「正能量、主旋律」的主題上引導。
整改過後的《吐槽大會》在 1 月 8 日重新上線,播放量看似不錯——第一集就超過了 8000 萬——但是相比起未整改前最高超過 14 萬的網路指數,現在的網路指數最高僅達到 64000 就開始回落。而在豆瓣上,復播後的評價中「尷尬」、「不好笑」成了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
這也沒什麼好意外的。畢竟真正有生命力的喜劇大多來自於對於社會、對於政治、對於人性的洞察,觀眾笑的是真實,而不是流俗。
『玖』 分享一下自己是如何看待網路直播
超速行駛發生車禍、騷擾辱罵肯德基顧客、露骨的性暗示等大量不適合向公眾傳播的視頻內容,充斥在各大網路直播平台中,引起公眾對於網路直播行業的深深擔憂。
『拾』 如何看待現在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
因為人們非常喜歡。
綜藝節目是一種綜合多種藝術形式並帶有娛樂性的電視節目,給大家帶來很多歡樂。
現在逐漸產生互聯網綜藝節目,脫胎於傳統電視綜藝節目依託於互聯網的方式進行傳播,是一種新興的綜藝形式。
發展現狀
國外的綜藝節目起步相對較早,對於我國港台與內地的娛樂節目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歐美或日本首創再被我國的香港或台灣地區移植,接著被內地借鑒並「星火」一下,最後就是各地模仿成風造成一片「燎原」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