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羊兒爬上山坡抒情散文
村莊的早晨是從羊兒出圈開始的。村子裡起床最早的也許是家庭主婦,生火,燒水,做飯,但出門最早的卻是羊倌。羊倌放的羊,也許是自己家裡養的,但更多的羊倌,除了自己家裡的羊,還有帶上的別人家的。你家三五隻,我家十頭八隻,要是誰都只是趕著自己家的羊去山上放,那就是白白浪費勞力。實踐出真知,慢慢的,人們也就琢磨出了合作的重要性,因為大多人家都要或多或少養羊,一則養到一定時候賣了也是經濟上的貼補;二則擀氈做被褥要用羊毛,莊稼人總不能連羊毛也要去買;再則有些事情或者過年的時候要殺羊的。所以,根據家庭情況,量力而養。要是誰都趕著自己家的羊去放,那滿山跑的羊倌簡直比羊還要多。
這種合作,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帶」,自家的羊乾脆讓某個羊倌放,每月一隻羊給十幾或幾十塊錢,叫做「帶羊錢」,也就是勞動報酬,羊倌要是帶的多了,也有一定的收入,就有了專職的味道。再就是「駢工」,這個「駢工」只是根據意思寫下的詞語,是莊稼人的叫法,其實就是幾家合作,實行輪流制,張三放幾天,李四放幾天,王五再放幾天,有時候誰臨時有事或者家裡忙,可以調整天數或者次序。當然,農民的智慧也是在其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的,靈活是為了各自方便,原則是必須有的,否則天長日久,合作就會因為矛盾而終止。天數的確定,是根據羊的多少而定,比如你家八隻,他家十隻,要麼就是你放八天,他放十天,或者對半,你四天,他五天。
女人們起得早,除了忙裡忙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看羊倌什麼時候出門,要按時把自家的羊趕出圈,趕到羊群中去。遲了的話,要讓羊倌等,別人會笑話自己懶,怪難為情的。羊倌吃過早點,背上氈包,裡面不外乎自己的水瓶、饅頭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嘛。手裡提上鞭子,先把自己的羊趕出來,甩幾下鞭子,「啪、啪」的脆響,就會回盪在小村,人們聽到鞭子聲,那就是鍾聲哨聲,趕忙相應。當然大多數羊倌還要扯著嗓門吆喝「打羊了」或者「把羊趕出來」之類的。沒出村子,羊群的隊伍就會匯聚壯大,向著山崗浩浩盪盪進發,漸漸的,就像大片大片的雲朵,飄過山崗,飄向大山深處。
羊群漫過山崗,小村的一天就會正式拉開序幕,下地的,上山的,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好像被羊蹄踩踏出來。直到傍晚羊群進圈,也預示著各路忙活的人都要收工吃晚飯,從喧囂又趨於平靜。這樣周而復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羊群自然也成了小村無形中的時間標志,看似單調,卻演繹著小村生生不息的平凡生活。
其實羊倌一天內的生活,也是單調的'重復。因為一整天都在山上,羊群到哪裡,羊倌自然緊跟到哪裡,上山下屲,一天下來,跑個不亦樂乎。羊倌們都會披著氈衣,走到哪裡,躺倒哪裡。背個氈包,隨便撿拾一些柴棵,日積月累,家裡的柴垛也就越積越大,柴垛大了,燒火做飯冬日取暖,簡單的日子也就紅紅火火的。要是遇上刮風下雨,那羊倌也就會受罪。不過,到了山裡,有羊兒、野兔、山雀做伴,可以躺著曬太陽,喧謊兒,也算是自得其樂吧。所以,我一直感覺羊倌的生活也是有一種超然世外的感覺,簡單,不費心思,安靜,質朴。所以,每每看著一群一群的羊,爬上山崗,還真有點神往。
不過我也曾經做過幾天羊倌,那種無級無品的「官」,可是世界上最自然的「官」。好多官,勞心費神,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別人管住,好似越嚴越好,被管者越是疲於奔命,當官的就越有成就感。羊倌卻不同,或許這個「倌」多了一個人字旁,就有了濃濃的人情味。羊倌管羊,目的是讓羊吃得體肥膘壯,好多時候都是自然、隨意,所以要是管人的官,講多了民主,缺乏鐵腕,就會被人詬病為「放了羊」,你的水平就會降到「羊倌」的層面,似乎在別人眼中心裡就成了軟弱無能的表現。不過細細想來,要是管理真正能夠達到「羊倌」的境地,民似自由而不亂,這或許也是留給管理專家的課題吧!
羊倌的人情味還體現在,放羊也會放出感情的,那些羊,都是他的孩子一般,大多都有一個親切的小名,他們都捨不得打羊,哪怕是最調皮的某個羯羊或者騷胡,母羊就更不用說了,羊倌為每一隻母羊都接過生,用火烘乾過或者氈包、被窩中焐過它們的孩子。要是遇上受傷生病的羊,羊倌還背過它,為它喂葯、包紮過呢。所以,羊倌一般都捨不得殺羊。賣羊的時候,也許還搭上過幾滴眼淚呢。
我做臨時替補羊倌的時候,別的羊倌都開玩笑,那可比寫字讀書難,管不住的話,累死你都沒轍。其實沒那樣嚴重,只要跟緊就好,再就是嚇唬它們不要進到麥田裡去。在我看來,那種簡單浪漫的放羊,在別的羊倌眼裡,自然有了書獃子氣。躺在氈包上,可以看書,看著看著,還可以打盹小憩。可以站在山頭,大聲喊叫或者胡亂歌唱。要是出發的時候,背包中裝上幾顆土豆,撿來柴禾,壘起土塊,燒紅了,把土豆埋進去,等土塊涼下來的時候,散開來,黑不溜秋的土豆,把外殼輕輕颳去,焦黃酥軟的土豆早已清香撲鼻,咬一口,雖然燙得人直流眼淚,但一邊哈氣,一邊啃著,那種愜意,無法形容。不過,手上、臉上,尤其是嘴邊,早已烏黑一片,別人分享著你的美食,不停地開著玩笑,這種快樂,除了山野中,還有哪裡能找得到呢?
這幾年離開家鄉,站在坡頭遠望羊群爬上山崗的機會幾乎沒了,再加上老家實行禁牧,雖然好多人家都在養羊,但只限於圈養,老羊倌的鞭子,都只是掛在牆上,空谷傳響、婉轉久絕的鞭哨,也許只能回盪在記憶的峽谷之中了,雲朵一樣飄逸的羊群,把遠逝的背影,定格在大山的靜默之中······
⑵ 西漢愛國富商的起伏,從羊倌到三公究竟經歷了什麼
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平準書》里,記載了一位愛國商人卜式的故事。卜式是漢武帝時期的一名草根商人,他胸懷大愛,幾次以家資助國救民,被漢武帝賞識,提拔為官員,最後官至御史大夫(副丞相)。
兩年後,卜式又因為與漢武帝在商業政策上的分歧,受到冷落,被貶為有名無實的太傅。
不過,降職後的卜式並未妥協,他依然旗幟鮮明地反對現行經濟政策。有一年遇旱災,漢武帝令有關官員求雨,卜式當眾把矛頭對准了,漢武帝經濟改革的旗幟性人物桑弘羊:
⑶ 《西遊記》中,有個妖王從不吃人,而且買東西還給錢,卻被打死了嗎
在《西遊記》,絕大部分的妖怪都是害人的,但是像金翅大鵬鳥那樣一次就吃掉一個國家的超級妖王,還是極少的;不過比起來,不吃人的妖王那更是寥寥無幾,甚至可以說是另類;但是大千世界,這樣的另類也並不是沒有,比如那個被觀音菩薩帶走的黑熊怪,就可能沒吃過。
如此一個不傷害生靈的好妖王,結果卻落得個如此下場;而反觀那些有背景的兇殘妖王,比如金翅大鵬鳥、青毛獅子怪、靈感大王這樣的妖王,由於有背景,結果是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就被自己的主人帶走了,現實真是殘酷。
⑷ 呼倫貝爾羊一隻羊能賺多少錢
您好!現在養羊每隻羊一天投入大約在1元左右的成本(飼料加人工),養殖6個月就可以出欄。假設飼養60-100隻羊其經濟效益還是可以的。平均養殖一隻羊可以創造400-800元的利潤,也就是說100隻羊就可以達到8萬元的收入。詳情參考山東農大牧業種羊場。
⑸ 80後上門女婿失去雙臂,被妻子趕出家門,結果怎樣呢
劉斌,38歲,陝西淳化人。2002年在親戚的介紹下,結識了一名閻良的姑娘,二人結婚後劉斌就在閻良做了上門女婿。然而好景不長,2003年因為一次意外事故,劉斌失去雙臂,因此與岳父一家人日漸不和,直到2005年被趕出家門,帶著兒子回到老家淳化。意志消沉的劉斌,曾數次想到自殺,但在親情的感召下,讓他重新振作了起來,從兩只羊開始,逐漸發展到幾百隻。而現在他將修建面積達22畝的羊場,帶領76戶鄉鄰致富。
回憶起往事,劉斌依舊寒心不已。2002年,在親戚的介紹下,劉斌與前妻相識,二人迅速墜入愛河。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劉斌無奈入贅閻良。但劉斌人聰明、肯吃苦、又愛鑽研,很快就贏得了岳父一家的喜歡。2003年5月,劉斌的兒子出生,更是給這個家庭帶來無數的歡樂。
但好景不長,2003年10月,劉斌像往常一樣在棉花廠工作,突然機器故障,夯機掉了下來,將他砸暈,醒來之後便失去雙臂。殘疾後,劉斌主張要求棉花廠賠償,而岳父一家覺得是熟人,所以想就此了事。在劉斌的堅持下,對方賠償了14萬。但劉斌與岳父一家的關系也日益惡化,竟然發展到不給吃飯不給喝水,冬天全家人都能用電褥子,不給劉斌用。這讓劉斌內心憤怒不已。
劉斌的品德在當地有口皆碑。這次聽說他要搞「大事情」,附近76戶村民紛紛表示要入股,但都被劉斌婉拒。劉斌覺得現在羊場還沒有建好,等明年6月養殖場建好之後,羊一上,大家再入股也不遲。「我一定能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劉斌一臉自信地說道。
⑹ 石占明的個人生平
歲月流轉,千百年來,太行一脈山河錦綉、人傑地靈、文藝興旺、民風醇正、民情濃郁,沉澱了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造就了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流傳下了許多感人的神話、傳奇故事。
在太行山深處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名叫「紅都」的小山村,那裡群山懷抱、溪水甘甜、草地肥沃,那裡的人們憨厚質朴,勤勞善良,率真豪放,就是這樣一片熱土上流傳著一個與「唱歌」有關的、帶有傳奇色彩的、真實的故事;從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走出了一位新時代名揚於黃河兩岸的源生態民歌「歌王」;並締造了一個「山村羊倌」關於歌唱的宏大夢想;造就了一種純真質朴、嘹亮高亢、音域寬闊、難以模擬、獨特的民歌演唱風格。
他攝取著太行山、汾河厚重的泥土文化營養,他見證了一個年輕人為了夢想執著拼搏的歷程;他的傳奇經歷背後的苦辣辛酸告訴了我們「天道酬勤」的真理,他的剛毅精神為我們樹立了標桿,筆者希望他的故事能夠推廣和傳揚,以期待更多的人來了解關注原汁原味的民歌藝術、愛原生態民歌,唱原生態民歌,更希望能啟迪和感悟更多的人。
石占明家祖祖輩輩居住在左權縣城西20多公里外的紅都村,隸屬左權縣的石匣鄉,埋在深山裡。這個村因抗日戰爭中那場著名的「紅都戰役」而聞名。但由於過於偏僻,很少有外人去。幾年前,政府規劃新農村建設,要求紅都村全村外遷。可這里的老鄉,出於對這方熱土的深深眷戀和不舍,他始終不肯離開,守著這片山地,依然過著放羊、放牛的自由生活。
石占明出生時,家裡非常貧窮,祖祖輩輩都以放羊為生,父親也無不例外,是個老羊倌,放了一輩子羊,也唱了一輩子歌。父親是一個極為樂觀的人,這輩子哀愁二字好像與他根本沒有一點關系,再勞累辛苦中尋找著那份快樂。早年農業社解散時,他父親把社裡賣剩下的幾只沒人要的羊趕回了家,精心伺養,像母雞下蛋一樣,幾只放到幾十隻,幾十隻放到了一百多隻。
父親在當地是一個招人喜歡的民間歌手,鄉里鄉親都稱他「山歌老大」,他只要一出門,不管走到哪裡,歌聲就傳到哪裡,田地里、小溪邊、山谷中,總能聽到他歡快的歌聲。甚至有的時候,有人在村路上碰到隨意讓父親唱上一兩段,他都會毫不猶疑的唱起來,而且會聚來更多的人湊熱鬧,一唱就是半天過去了,結果羊卻跑到四處吃人家的莊稼,父親還得背上自家的糧食去向人家賠償。父親從無怨言,也不計較,六十歲了,依然唱得有情有調,有滋有味。
母親勤勞朴實,善良賢惠,那時家境不好,一家人一年四季伙食全是母親張羅,柴、米、油、鹽、醬哪樣都得精心盤算仔細計劃。今天石占明仍能記起小時候那個關於「雞蛋」的故事,一天他和弟弟放學回家,趁母親下地還沒回來,便偷煮了三四個雞蛋想解解饞。可母親突然回來了,一揭鍋蓋便露了餡兒。母親看著鍋里的雞蛋又看看守在鍋前饞巴巴的兩個孩子,過了好一會母親撫摸著兩個孩子的頭說:「孩兒啊,這幾個雞蛋是娘攢著賣錢,指望著用它們來換油鹽醬醋、針頭線腦兒哩,這可維系著咱們一家人的生活啊,你們現在已經長大了,應該學著替整個家考慮事情了。」母親說完深深地看了一眼小石占明,在那一霎那間,母親的那種帶有無奈而期待的眼神,深深地觸動了這個整日里只知道玩鬧的嘎小子,那一刻他好像突然長大了許多,明白了許多,一種力量在他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他告訴自已一定要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
家庭的熏陶對石占明影響很大,每天晚上他就偎依在爺爺的身旁聽爺爺的嗩吶聲,起伏的嗩吶聲飄揚整個山村,清脆、響亮,在耳邊響著,卻被風吹得更遠,彷彿有一種力量,在牽引著他。另外,奶奶也有一副好嗓子,石占明還記得奶奶自己經常唱的一首歌叫《到坐家門前納鞋幫,淚點點滴在鞋尖上》,這首歌讓他記憶特別深刻,奶奶每唱一次,她淚水就流一次,把自己內心的感情釋放出來。她的歌聲觸動了他當時幼小的心靈,感覺到奶奶心裡有說不盡的苦和流不完的淚。石占明很小的時候特別希望天天跟隨父親上山放羊,因為到了山上就能聽見父親的山歌,是那樣的嘹亮、高昂,豪放的歌聲在山谷中回盪,是那樣的令人興奮。
石家世代幾乎人人都會吹拉彈唱,多少年來,村裡遇著紅白喜事、正月鬧社火就全靠石家人來湊景兒了,也就有了一個吹唱班子,外人稱頌「石家班」。早先爺爺和四叔都是吹嗩吶的好把式,三叔敲鼓,姑姑拍鑔,出嫁一個,次小的就頂上來,直到後來四姑手把雙鑔,再加上父親這個好唱角兒。這石家班真是樣樣都拿得起,或再搭上幾個幫手,就沒有什麼大場面應對不了的了,也包攬了當地的紅白喜事的一些吹拉彈唱,在十里八鄉,特別受鄉親們喜歡。
石占明上小學時,教學環境和設備相當差,教室簡陋,沒有寫字的本子,只能用磨光了的石板來寫字,石占明從小就愛唱歌,所以他說他就喜歡到山上放羊,跟父親學唱山歌,喜歡跟爺爺吹嗩吶。到13歲的時候,爺爺和他說:「你學會了吹嗩吶,最起碼的就可以有口飯吃,等我老了,吹不動了,你就接我的班,把咱們祖祖輩輩的手藝和我的心願傳承下去。」石占明雖然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但是這對於他後來民歌演唱之路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石占明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從小受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熏陶,耳濡目染,有了對民歌的喜愛。喜怒哀樂都通過自編自唱去表達,去表現美好的生活和豐富的思想感情。從小一直唱,他感受著原汁原味的民歌帶給他的快樂;他感受到這片熱土和他的親人們給予他最大原動力,不斷地在推動他把這最古老最原始的藝術帶出大山,傳承並不斷的創新;他也領悟了田青老師對他講的那句「民歌卻是窮鄉好」話的真諦。那種面對著大山,放開喉嚨,敞開嗓子,自由自在的歌唱是在那狹窄的舞台上難以尋找到的感覺和效果。 初中一畢業,自小愛吹愛唱的石占明沒有再繼續讀書,而是每天隨父親上山,跟著羊群,跑前跑後,不停的吆喝,趕著上千隻羊,漫山遍野的羊群,不滿方圓一公里,他的吆喝聲必須讓所有的羊聽見。所以,這種吆喝是最練嗓子的。可他母親不願意他像父親一樣也一輩子與羊為伴兒,常常嘮叨:「你光惦記著放羊,你想打一輩光棍呀!」石占明只是憨厚地笑。因此他也就常常出外打工,雖然身板和父親一樣瘦小,倒也不比膀大腰圓的鄉人勞力差,但他還是希望靠自己唱歌的天賦來維持生計。
離家的日子裡,靠著天生的好嗓子,於1994年,因會吹嗩吶,會唱山歌,石占明被選進左權縣藝術團,在藝術團里,他的演出很少,幾乎很少讓他演出,團里因為他不會說普通話,又嫌他太「土」,表演沒有氣場,半年後就被藝術團辭退了。
被辭退後,他有些感觸,他認為這次工作經歷對他而言,不是打擊而是一次鼓舞,他決心一定要汲取這次被辭的教訓,為了自己的事業一定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子,他深深地知道小小的藝術團都留不下,一定是自身條件還不夠好,自己的身上沒有亮點。所以他帶著一定要不斷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的信心和勇氣又投入到新的環境中。
沒過多長時間,他又被永佛寺煤礦組織的文藝隊吸納,參加過一些小型的演出活動,這回的石占明充分的珍惜每一次演出機會,把自己的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很受領導的賞識和同事的認可,這給了石占明很大的鼓舞,本想這次能長期的發展下去,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文藝隊不知什麼原因突然被取消了,想當然石占明的工作也就沒有了。
那時,想想家裡受累的父母們,為了能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石占明並不灰心,離開縣城後他去了七里店村私人搞的小型吹唱團,隨班四處賣藝,從一個個小山村、到大一點的鄉鎮,方圓百餘里,石占明的名字漸漸地傳開了,不僅是他嗩吶吹的棒,歌唱的響,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好,重義氣。
有一次演出,觀眾喜歡他的演出,不停地讓他上場,最後老闆讓石占明放開了唱,多唱一場加50元,結果他不停的唱,一直到深夜十二點鍾,他嗓子都唱痛了,但他還是堅持下來了,一場也沒有停,最後他掙到2400元錢,在那個時候這筆錢不算小數,頂它差不多放小一年羊的工錢。他沒有獨吞這筆錢,而是平均分給了其他一起參與為他伴奏負責吹拉彈唱的的幾個人,他們當時都高興壞了,一下子仗義也出了名,好多文藝社都爭著搶著要他。
因為歌唱得好,為人又心善、仗義,1999年石占明隨團到了縣里東鄉演出時,結識了他的妻子。半年後,直爽厚道的他把這個深深傾慕他那歌聲的、距他一百多里的外村閨妮娶進了家門,也了結了父母多年來的心願。
父親老了爬不動山了,家裡的羊便分給他們兄弟幾個。石占明東挪西湊又買了幾十隻,自幼就跟著爹上山的他,很快也成了個放羊的行家裡手。用放羊鏟扔石頭搗頭羊,底氣十足地長聲吆喝,再「啪啪」地甩響放羊鞭,直把幾百隻羊指揮得服服貼貼。風里來雨里去,石占明日復一日地在山溝里遊走著,按他的話說,「這一放了羊,就等於『轉了正』啦,不管啥天氣啥季節,每天都得固定出工收工哩!」盡管養羊依舊苦累,但因為論收成在農村來說還算是個好營生,因此村裡數得著的「精」人都放了羊,時過境遷,再也沒有人像以前那樣笑話放羊漢是沒本事的「二不楞」了,娘也就不再絮叨了。
小日子過了起來,石占明放著羊,倒也沒擱下他的嗩吶,村裡村外也常有同好免不了拉他到婚喪嫁娶的操辦中去湊個台,羊便托兄弟們代管一陣兒。可忙碌回來占明還是和他爹一樣,覺得在山上放歌痛快,在山間他隨心而與的唱著,以至動情處歌聲高揚,像使勁一甩放羊鞭般,聲音便從山溝里向上攀,上了山頂上了雲端,全然沒有登台時的局促心情,每逢其時他總覺得自己的歌唱得棒極了。
在漫長又孤獨的牧羊人生活中,他經常對著秀美的山川、空靈的大自然引吭高歌,造就了悲壯、高亢、獨特的民歌演唱風格。 2002年到來時,石占明的命運出現轉機。他對這一年的記憶是特別的。
2002年4月,石占明因在縣里的鬧社火歌詠比賽中得了二等獎,他被縣里選送到北京,參加中山音樂堂「高原如歌——中國邊遠少數民族音樂尋根之旅」左權民歌小花戲音樂會的專場演出。當時連一句普通話也不會說的他,高興得抱著一隻羊轉了幾個圈圈,翻了幾個跟頭。他賣了幾只羊做路費,穿著布鞋就闖北京了。第一次來到北京,他當然想看天安門、萬里長城,還有人民大會堂。可他想著他家裡放養的四百多隻羊,那裡還有剛剛產下的一百多隻小羊羔呢。在舞台上站著時,他還在想他的那些小羊羔。所以一開口,便跑了調,觀眾雖然不知道,他卻下台後卻急哭了。但是一曲《高高山上一簍油》,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當掌聲經久不息,觀眾大喊再來一個時,他還以為自己沒唱好,深鞠一躬,便回轉後台不知出來了。是主持人把他從幕後拽出來,給觀眾又清唱了幾首才得以退場。此時的石占明深深地感到觀眾對自己的認可及對民歌的喜愛,
2002年10月,左權縣舉辦「九一八」紀念抗日名將左權將軍殉國六十周年、遼縣易名為左權縣六十周年活動,縣文化局組織了一場關於左權民歌、小花戲的發展研討會,並組織了一場民歌演出,慰問北京前來的音樂專家們。開始縣里叫專業歌手唱了幾首民歌,著名音樂人田青怎麼聽怎麼都沒鄉土味,就說,叫一個地道的民歌手唱唱。縣里說,叫石占明唱唱。石占明在4月的鬧社火民歌比賽中得過二等獎,石占明的歌聲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當石占明的歌聲在田青面前一響起時,田青就驚呆了:世界上還有這么好的民歌!這么好的歌聲!他立馬就決定要石占明跟他前往浙江,參加全國首屆原生態南北民歌擂台賽。
於是石占明在田青老師的強力推薦下,又一次走出山村,參加文化部主辦的「中國首屆原生態南北民歌擂台賽」。他是第5個選手,穿著羊皮襖拿著羊鞭,一上場「啪」地一甩羊鞭,開口就唱,唱完了台下一點聲音也沒有,一會兒掌聲雷動,把整個現場都震了。這是個什麼人?當時擂台賽女主持問田青老師。田青老師說,不瞞你說,他是我前幾天剛剛從山裡帶出來的,壓根兒沒經過初賽、復賽,直接就進決賽。
石占明是這樣想的,「俺是來唱歌的,而不是來比賽的」,所以唱得很輕松。他以他獨具魅力的、純屬「野路子」的歌喉贏得了「十大民歌歌王」之一的桂冠。不久,田青還請石占明給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去講一堂課。他覺得這才是真正的中國民歌!真正的中國聲音!他要讓他的學生們感受感受這來自鄉土的天籟之音!
連簡譜都不識的石占明,就這樣揣著羊鞭走進了中國最高的音樂殿堂。這是他祖祖輩輩都沒想過的。在這所音樂殿堂里,他沒有什麼音樂理念,可他卻用他的歌聲征服了這所殿堂里的所有人。他和他的歌聲,像山野里吹來的龍卷風,席捲了這所殿堂的每一顆心每一個角落。讓這些學生興奮、激動和狂熱。石占明一下子就成了他們的偶像。
2002年11月份,在省城太原首屆「山西黃土風情農民歌手大賽」上,石占明又以「開花調」贏得了一等獎。
2002年,盡管這一年的風光幾乎沒有給石占明的小家帶來什麼實惠,但2002年,卻是羊倌石占明的歌唱事業突然之間有了轉變的關鍵一年。
隨後,2003年,中央民族樂團邀請作為山西民歌藝人的石占明和陝北信天游、藏族民歌、蒙古長調藝人一道,匯為「黃河之聲」,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江山如此多嬌——新年民族音樂會」。石占明以一曲《打酸棗》再次引起轟動。首都媒體以《羊倌歌王登上人民的大會堂》為題,廣泛宣傳他的事跡。
2004年8月11日,《桃花紅杏花白》山西原生態音樂會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成功主辦,石占明與劉改魚等山西歌手,為京城觀眾奉獻了一台精彩的演出。
2005年以來,他多次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的演出,還多次被中國音樂學院還專門請他去當「客座教授」。
2006年通過文化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的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博導、研究員田青教授力薦,被正式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特招入伍並擔任原生態民歌獨唱演員。
此後,他的演出不斷,榮譽不斷。他先後16次被邀參加中央電視台的文藝名牌欄目,《民歌中國》更是以他為主角,進行了專題采訪。至此,他創造了太行山上又一個關於歌唱的傳奇。
2014年,石占明作為夢想達人,登上《2014農民網路春晚》和《2014網路農民鬧元宵》晚會的舞台,以原生態的歌喉,演唱《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和《山西民歌聯唱》 征服了每一位現場觀眾。 從一個山村裡的「羊倌」到如今中國南北民歌歌王,從一個普通的民間歌手到今天著名民歌歌唱家,從山西左權到北京首都,談到這一段傳奇的的經歷,除了石占明自身的勤奮努力,他表示,他還非常感恩於自己的歌唱表演事業得以不斷成熟、精進給予幫助過的幾個「貴人」。
田青老師就是其中一位最為感激的人,就是他在調研時不經意的發現了他,從而讓他從深山裡走出,讓他的歌聲能夠真正走到全國百姓們的心裡,另外,田青老師還在專業的演唱技法及事業發展上都給予他細心地指導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他說他自身還有許多不足和缺點,他在日後的實踐中一定要好好地去唱、去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巧,不斷地汲取更多的知識,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以不辜負田青老師對他的信任和栽培。
郭守衛老師是山西左權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左權縣恆隆煤業董事長,在石占明的作品專輯編輯、拍攝、製作、出版過程中給予莫大的幫助和支持。在老郭看來,他幫助石占明,不是幫助他個人,而是為了讓家鄉這土生土長的藝術永遠的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來學習,來欣賞,他覺得很榮幸,所以幫助石占明也一如既往。 另外他還提到著名作家劉紅慶,左權文化局石湘濤、王琳等諸多人,對他的演出及在生活上都給予了莫大的支持和幫助。所以石占明表示,他一定不會辜負家鄉父老鄉親們的期望,一定在歌唱事業這條路,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為家鄉爭光,為全國人民演出,唱好每一首歌。
⑺ 女孩說別整沒用的 什麼意思
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來這個女孩是個比較實際的人,估計在生活中比較干凈利落,腳踏實地,同樣在交男朋友方面有自己的標准,如果達不到要求她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離你而去,所以從她嘴裡說出別整沒用的就是亮出紅色信號了,如果你沒有改變那麼估計朋友就沒的做了,應該就是這個意思了。
⑻ 《狼圖騰》的閱讀問題
《狼圖騰》,紀實體長篇小說,姜戎著。
作者簡介 ●姜戎(筆名) ,本名呂嘉民,1946年生。
北京人,北京某大學研究人員。主業:政治經濟學,偏重政治學方面。 1967年自願赴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
作品《狼圖騰》,之前以呂嘉民之名著寫《落荒》、《羊油燈》。
《狼圖騰》: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於北京。2003年歲末定稿於北京。2004年4月出版。
狄戎各族以狼為圖騰,高車祖老狼,突厥族狼母,薛延陀祖狼頭人,蒙古族以蒼狼白鹿為圖騰
成吉思汗為什麼能夠遠徵到歐洲進行大屠殺?中國人性格里究竟狼的成分有多少?有狼的風景會帶給你怎樣的震撼與沖擊?這是一部關於狼的著作,一部對中國歷史進行解讀的小說,一部可以給包括商界、文化界、學術界帶來震撼的作品。
本書由幾十個「狼故事」組成。讀者可從書中每一篇章、每個細節中攫取閱讀快感。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小狼艱難圖騰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一個個疑問:當年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麼能夠遠徵到歐洲進行大屠殺?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游牧民族,還是游牧民族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為什麼中國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著一個狼圖騰文化?於是,我們發出叩問:我們自詡是炎黃子孫,可知「龍圖騰」極有可能是從「狼圖騰」演變而來?華廈民族的「龍圖騰崇拜」,是否將從此揭秘?我們究竟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
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實在是當代讀者的幸運。千百年來,占據正統主導地位的鴻學巨儒,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著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更遑論為狼寫一部書,與狼為伍探微求真了。
狼圖騰·序
[編輯本段]
安波舜
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惟一一部描繪、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曠世奇書」。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於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因為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留給我們和後代的僅僅是一些道德詛咒和刻毒謾罵的文字元號。如果不是因為此書,狼——特別是蒙古的草原狼——這個中國古代文明的圖騰崇拜和自然進化的發動機,就會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質一樣,遠離我們的地球和人類,漂浮在不可知的永遠里,漠視著我們的無知和愚昧。
感謝本書的作者姜戎先生。30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他自願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直到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院。在草原,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斗過,也與狼纏綿過。並與他親愛的小狼共同患難,經歷了青年時代痛苦的精神「游牧」。蒙古狼帶他穿過了歷史的千年迷霧,徑直來到謎團的中心。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草原人對狼的愛和恨、狼的神奇魔力,使姜戎與狼結下了不解之緣。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狼對蒙古鐵騎的馴導和對草原生態的保護;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對於狼的至尊崇拜;蒙古民族古老神秘的天葬儀式;以及狼嗥、狼耳、狼眼、狼食、狼煙、狼旗……有關狼的種種細節,均使作者沉迷於其中,寫出了這部有關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的長篇小說。如今,正值中國社會轉型,而農耕文明衍生的國民性格已成其沉重羈絆之時,姜戎終於為他這一部傾其半生心血的鴻篇巨制畫上句號,最終完成了他再現「狼圖騰」的使命,成為「有關狼的真理的終結者」。
狼圖騰神話
[編輯本段]
2004年,一匹千年草原狼復活了,它帶著洞穿一切的霸王之氣,從一本叫作《狼圖騰》的小說中橫空出世。長江文藝出版社垂死掙扎般扭住「狼」的尾巴不鬆口,別出心裁地將《狼圖騰》賣了個高價英文版權,緊接著又推出少兒版《小狼小狼》。而一些反映遲鈍的出版商也繼續推波助瀾——他們中毒似地熱衷於對《狼圖騰》的模仿,什麼《狼魂》、《狼嗜》、《人狼變》、《狼相報告》,與狼毫無瓜葛的書籍紛紛掛狼頭賣狗肉,據說一個11歲的小孩子也出版了一本《一隻孤獨狼的遭遇》。
所謂狼性,同樣為不甘落後的企業界所津津樂道,並將這些狼性精神鍛造為市場競爭中的唯一生存法則。企業界狼災泛濫,教育界亦未能倖免。開放的深圳主動投懷送抱引「狼」入校,大興「狼性教育」,前衛的某中學甚至在校園里樹起了狼的塑像,以此教育孩子從小樹立狼的精神……
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惡心的狼一夜之間成了神的化身,集智慧、頑強和團隊精神等優秀品質於一身。在人們無限深情的懷念和隨波逐流的贊頌中,狼儼然成為新世紀最熱門的動物。
而狼一旦戲劇性地與文化勾結在一起,又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狼圖騰》能夠像精神鴉片一樣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們對於各種隱私的嗜痂成癖。人們不僅關心明星的私人生活,也窺視歷史人物的官場沉浮。他們還以同樣的熱情關注著動物的隱私,關注著民族的隱私。《塵埃落定》掀起了一陣藏文化熱潮,《狼圖騰》則讓蒙古族的生活細節與民俗風情成為人們視野中一縷新異的風景。
和《狼圖騰》運作安波舜難忘的相約
[編輯本段]
作者:大陸女作家毛竹
來源:東方竹子國際互聯網:http://www.eastpassion.com
毛竹忽然發現安波舜產生了一種錯覺,彷彿擔心發生什麼事情,彷彿猜透了毛竹的險惡居心,彷彿警惕著毛竹的可怕陷阱,彷彿毛竹不是作家而是某個黑社會的女黑老大,彷彿毛竹不是作家而是運作作家的神秘女魔鬼,彷彿毛竹身後等了一個加強團正准備安公子入套,彷彿那些高樓大廈中都有眼睛窺探著他們拋出的小小美麗的誘餌怎麼完成殲滅戰的最後一步,彷彿毛竹一下子淪落成他不屑的某類人物
和安波舜見面是那一次他來京向毛竹約稿。
那會兒,他看到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給毛竹出的「透明三步曲」第一本,可能是感覺毛竹有某種潛力,書中有一種突破創新的東西在裡面涌動,故而來京向毛竹約稿。他們約好在藍島大廈門前見面。
毛竹在計程車上,剛能看到藍島大廈,就看到一個人。毛竹猜想那一定是安波舜,後來證明果然不出所料。安波舜站在那裡實在是太出類拔萃了!安波舜如約站在藍島大廈的門口等毛竹,身高居然有一米九幾,上身穿大T恤,大T恤上是方方的大圖案;下身著牛仔褲,顯出兩條大長腿。安波舜真是又瀟灑又出眾。看著就是一個大氣磅礴的人!他們打車去京廣大廈一樓喝咖啡。為了裝進高個安波舜,他們打了一個那時京城還橫行的微面。看安波舜蜷著身子才鑽進計程車,坐在後面仍蜷蛐著身子,像一個大蝦公一般,毛竹覺得真是好玩。
他們在京廣大廈一樓咖啡廳落坐後,安波舜就開始給毛竹講他需要什麼樣的書稿。
他說起了《阿甘正傳》等暢銷書。說了美國好來塢許多大片。特別地說起好來塢片子中那些可讓觀眾激動互動的細節:阿甘在跑,忽然發現身後面好多人在跟著跑,越來越多的人在跟著跑,越來越多的人在跟著跑,台下觀眾鼓掌了起來,每一個觀眾都熱淚盈眶;他說起一部好來塢片子:一個男人性不滿足,本想趁妻子回娘家放鬆一下,結果那個放鬆對象,那個孤獨寂寞的第三者,那個渴望家庭溫情激情愛情的大齡姑娘,居然把妻子心愛的小白兔放在鍋里活活地煮死了,台下男觀眾群情激奮,全體起立,揮舞著拳頭,齊聲高喊:「殺死她」「槍斃她!」「煮了她!」「烹了她」「讓她償命!」「撕了她!」「打死她!」最後這些憤怒的聲音匯成風雷齊動的:「打死她」「打死她!」......
那真是一種作品和生活相溝連而呈現出的一種或讓人熱血沸騰或讓人驚心動魄的場面!
那可真是作品與生活風雨雷電交相呼應的場面!
原來安波舜想要的書稿是能和讀者互動且能引起大家關注、甚至讓大家激動的書稿.
原來安波舜佇立在一個遠離海洋的地方,卻在渴望海潮、海暴、海嘯將自己漫過;佇立在一個遠離危險的河谷,卻在期待著大風、台風、颶風將自己吹起、抬起、吹到一個最冷最熱的地方。原來安波舜心裡呼喚著有那麼一個作者擁有那麼一種力量,讓他借力把整個世界抖動、激動、轉動、飛快地奔走,讓整個世界雷電弗迷,讓整個世界龍卷風一般旋轉,吸水,吸物,吸水,然後將整個世界卷到一個他希望到達但他也不知道是哪裡的地方。
安波舜又談到了他的運作。
原來這個大氣磅礴的人想成為中國出版史上的大出版家,他的立足的不僅是中國或是華人世界,而是整個的世界。他期望他的書的印數不是幾千幾萬,而是幾百萬。他是要借國外出版社的大運作來運作中國圖書。他幻想他的圖書不是一本一本地印,而是工廠化的大運作。而這個工廠化運作包括他的作家、編輯、印刷廠、出版商、讀者、評論家、記者、發行商、書店經理等等,都是他大運作流水線上的鉚釘,而他現在需要借一股氣將這個龐大的機器運作轉動起來。
而當時的安波舜並不是什麼京城或全國著名出版社的社長,他所在的出版社只是東北一個普通的省級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他在全國也沒有太大的名氣。比起顧志城、岳建一、汪兆騫、張守仁等著名出版家,他更是顯得名不見經傳。這,更使得他的想法和志向顯得那樣的不平凡。
安波舜說了那麼多,殷切希望毛竹能寫一本他想要的書稿。
而安波舜不知道,毛竹寫書是整理而不是新寫,毛竹平時喜歡劃著玩,而某一塊一整理就是一本大書。
從京廣大廈出來,臨分手時,毛竹想請安波舜有空兒看看自己的幾個小說的毛稿,然後決定整理哪個。毛竹的前幾本書出版社來約稿,毛竹都是先向約稿者匯報毛稿內容得到共嗚才開始動手整理。雖然這種溝通只是電話勾通,但是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毛竹不是專業作家,還需要忙報社的事情,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只能是擠業余時間。就在毛竹邀請安波舜聽她匯報毛稿的那一剎,毛竹忽然發現安波舜產生了一種錯覺,彷彿擔心發生什麼事情,彷彿猜透了毛竹的險惡居心,彷彿警惕著毛竹的可怕陷阱,彷彿毛竹不是作家而是某個黑社會的女黑老大,彷彿毛竹不是作家而是運作作家的神秘女魔鬼,彷彿毛竹身後等了一個加強團正准備安公子入套,彷彿那些高樓大廈中都有眼睛窺探著他們拋出的小小美麗的誘餌怎麼完成殲滅戰的最後一步,彷彿毛竹一下子淪落成他不屑的某種某類人物。
這種一個大社長對一個女作家的堤防,毛竹還從來沒有經歷過呢!
獨闖世界,毛竹從來都是堤防別人,卻從沒想自己也需要別人堤防。
似乎安波舜生命中某種好鬥的東西被喚醒,風中的安波舜一下子看起來更高了,站在那裡,更加高高在上,用那麼一種高高向上腑視目光看著小小的毛竹。比較起來,站在他面前,身高一米六五的毛竹似乎一個小小的孩子。這么一個小小孩子還想和自己斗?安波舜似乎在跟自己決斗,又似乎想跟毛竹決斗。毛竹忽然感覺面對的不是社長而是一個戰場上的對手。而安波舜的某種誤解使毛竹有點受傷但又感覺很新奇:
那高高的佇立風中的安波舜顯得有點悲壯。似乎安波舜在和一種神秘的大力對峙著,且在做一種天地宣言:肉體可能毀滅,血液可能流光,骨頭可能碾碎,頭顱可以砍去,可是,一個人的精神是不能被征取的。
許多年後,看到安波舜運作的《狼圖騰》,毛竹才明白,自己那天面對的是一個忽然被喚醒的狼。這個狼那天出門,是在尋找一個可聯手布陣的母狼?是在覓尋一個可在草原上與之決斗的母狼?是在尋找一個女姜戎好率領著她金蹄狂奔慘殺一路直取東亞征服各國。忽然發現這只母狼居然想「自投羅網」,覺得不對勁,立刻進入一級戰備狀況,開始警惕警覺和防範。
毛竹沒有按安波舜的要求給他寫書稿。安波舜一定不知道與他沒看毛稿有很大關系。因為毛竹整理稿子的過程常常是和出版社的編輯互動的。如透明第一本是和天津散文編輯室的范希文互動,因最後范主任運作不了,才交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的女主編顧志城運作的。第二本是中國社會出版社的社長賈斌安排責編張承和向飛和毛竹互動。毛竹已經習慣於出版社編輯等她的書稿催她的書稿。不等不逼,總在風中雨中雷中雹中旋渦中的毛竹怎麼才能靜下心來整理書稿?不等不逼,毛竹還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去做哪有時間「不務正業」?
毛竹雖然沒有為安波舜寫稿,可是安波舜給毛竹說的話,卻始終在毛竹的生命中縈回,在毛竹的耳畔回響。毛竹知道自己在醞釀,知道早晚會為安波舜專門寫一部書,但什麼時候她也不知道。
後來安波舜社長策劃的「布老虎叢書」因為鐵凝的《無雨之城》等真的越來越轟動。
而《無雨之城》也正是安波舜期待的那種和大眾生命息息相關的第三者婚外戀題材。可是毛竹感覺鐵凝的《無雨之城》太凝重,太自我,太曲高和寡,離安波舜想要能和廣大讀者互動的作品,還差很多很遠。
毛竹和安波舜的談話也別具一格:《無雨之城》雖然轟動,但那是名人的轟動,因為鐵凝本人已經很出名了,充其量只是您約到了名作家鐵凝的稿件。如果「布老虎叢書」能有真正的突破和創新,能夠推出自己的新人,那就是真正成功了。
後來關於安波舜的傳說很多:春風出版社出的衛慧的《上海寶貝》剛開始並不暢銷,安波舜出奇制勝,安波舜讓人到處「造謠」:出版局查封了《上海寶貝》!這果然促使《上海寶貝》由滯轉暢,沒想到後來中宣部真的查下來了。本來喊狼來是為了引起大家注意,沒想真把狼招來了。安波舜後悔不已,丟了社長官職,狼狽逃躥。
後來,毛竹曾就此事問了安波舜。安波舜說自己因為衛慧的《上海寶貝》而辭職是真的。安波舜說:《上海寶貝》不是我出版的。我當時不在家,這書出不出我還在思考中,可是家裡幾個年輕編輯耐不住寂寞,我回來他們已經出版了。上面要撤的是當時在家的副社長,而我是主動辭職,似乎並不是因為要承擔連帶責任。我是主動提出辭職的。
後毛竹聽文友說業界對安波舜的爭議很大,說安波舜離開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社的人一查賬才知道財務一塌糊塗。
有一天安波舜電話告訴毛竹他調到北京,有一天他電話告訴毛竹要出國,有一天他們失去了聯系。
有一天毛竹在網上找到了安波舜的信息,心裡好高興,原來他和原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的女社長金麗紅在一起給長江文藝出版社干。金麗紅出版過《墨跡》、《幸福深處》、《悲傷逆流成河》、《我叫劉躍進》,拉攏郭敬明搞《最小說》雜志,還出了王朔的《新狂人日記》等。出過倪萍的《日子》趙忠祥的《歲月隨想》崔永元的《不過如此》等。金麗紅策劃過吳小莉、白岩松、余秋雨等人的自傳,並使其旺銷全國圖書市場。她被行里人稱為書市裡的「大腕」。金麗紅在出版界相當出名。而這兩個一通俗一嚴肅的兩個出版人組成的新搭擋也算是一種巧妙組合。安波舜、金麗紅、黎波三人搭的班子被人稱作出版界的「金三角」或是「黑三角」。
安波舜和金麗紅組合給長江文藝出版干。那是一種全新體制下的全新合作模式。
毛竹和他通了電話。他很高興,他們又一次約見。
安波舜說他這段時間出國干到董事長總經理一類的高位,卻忽然發現這樣幹下去沒意思,精神上很空虛,覺得這不是自己想乾的事。安波舜毅然在朋友的挽息、嘆息聲中辭職,放棄了讓人羨慕的高薪和讓人眼熱的股份,拾起自己心愛的出版事業。
安波舜送給毛竹一本他策劃的《狼圖騰》。並說他終於等來了一本他想要的書。他說他出書是寧缺毋濫,決不與市場苟合。他在網在搜了一下《狼圖騰》,然後用孤芳自賞的口氣說:快看!這《狼圖騰》一共有一百萬的搜索量呢!
安波舜說這么多年他還在等毛竹寫一本他想要的書。
安波舜告訴毛竹《狼圖騰》現在已經印到80萬冊。安波舜說自己正和海外的出版商洽談《狼圖騰》的海外版權。看來,安波舜正朝著他的目標一步一步穩步邁進。
毛竹有一種女人的直感,就算是《狼圖騰》很精彩,但是這本黑皮大書的暢銷絕對有人為運作在裡面,甚至有不為人知的經濟運作在裡面。後來的實事證明了這一點。
毛竹說,每當她想起安波舜,就想起他身上那股拗勁,那股犟勁。
毛竹離去的時候,忽然有一種更加真切地感受:那就是安波舜生命中潛藏的一種渴望.那是一種需要朋友的渴望,但不是需要一般的朋友的渴望,而是需要能和他較上勁的朋友的渴望。那渴望中甚至帶著一些絕望。安波舜本人就如一個好戰好鬥、善戰善斗、陰險毒辣、足智多謀、精通戰術的狼。那麼安波舜運作出版《狼圖騰》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安波舜想找的朋友是能和他拗上勁、較上勁的棋友。
安波舜的心在呼風喚雨,安波舜的血正風雨雷電。安波舜呼喚他的朋友和他底氣相當、棋力相當。
安波舜期待他的朋友不僅是他的對手,而且是他的敵人,或是他的殺手,甚至是是世界上最冷酷、最殘暴、最無情、最狠毒、最慧智、最敏捷的鐵血殺手。
就算是對女作家,安波舜也絕不想降低標准心慈手軟的。這個安波舜似乎根本就不想聽作者想寫什麼,而是他想要什麼,強求作家為他寫什麼。逼迫作家為他寫什麼。更不屑聽作家談寫作靈感--這樣正常的事情他會認為是別有所圖。也不在乎作家有無時間給他寫.安波舜是狼,最願意的事情就是逼作家拿出他想要的.他常常寫作中的溝通當成是乞求或是請求。不過他是可以要求或命令作家寫什麼的.安波舜常常誤解女作家心態,以為是她們只能乞求憐憫而忽略了女人的豐富的內在。面對世界上的另一半,他反而會變得更加堅硬,更加鐵石心腸,更加狡猾狠毒,更加陰險毒辣。狼根本就沒有同情心,安波舜對人世間另一半,似乎從沒有憐香惜玉之心,而是他面對的另一個強大的敵對陣容。這個安波舜根本不在乎市場上什麼書銷售量大讓他掙多少錢,而在乎什麼書能讓自己激動起來,能讓自己有運作的激情和豪情,干勁和勇氣,讓自己向龐大的市場發起進攻,讓自己與多於自己百萬倍甚至千萬倍的敵人展開決斗。挑戰的難度越大對他越剌激越讓他興奮越讓他狂燥越讓他激動越讓他愜意。這個心裡呼風呼雨的安波舜!
這個安波舜,可能對女作者的要求比男作者的要求更高。對女作者的要求比男作家更嚴。安波舜甚至渴望他著手運作的女作家是一個嗜血成性、冷酷殘忍、陰險毒辣,鬼計多端、能夠合圍運作的母狼。安波舜可能渴望他著手運作的女作家是母狼群中的首領,或是可以遠遠和他對峙,或是可以和這只母狼同打一場世紀大戰,或是在運疇帷幄中同共指揮感受兩個狼群互相撕打的悲壯,享受兩個狼群互相慘殺發出的長嘯。安波舜似乎渴望感受天翻地覆天崩地裂帶給自己的那種極致的快感。安波舜甚至期待自己著手運作的女姜戎的作品在世界引起的狂風暴可殺了自己、毀了自己、葬送自己,讓自己五馬分屍,死無葬身之地。一如衛慧第二。
但安波舜心裡清楚,就是衛慧也是別人運作自己連帶,殺傷力根本不夠,根本不是自己真正想找想要的那一種。
可不是?不論安波舜看起來是怎樣的文質彬彬,不論安波舜看起來是怎麼樣的溫文爾雅,可是他的骨子裡卻苛求著自己將運作的女姜戎是能喝光自己的血釀制的烈酒、吃光自己的肉烹制佳餚的女鐵血殺手。
而這種要求,也算是對當今女作家的最高要求?
安波舜渴望這只母狼---女姜戎的出現的樣子是悲狀的,別看他表面是怎樣的平靜,那隻是一種表象而已。
只是不知道,當真正的女姜戎出現在自己身邊時,他能不能感到,有沒有靈性察覺,有沒有金眼識別。
安波舜通過《狼圖騰》想要表達什麼?是一個近代歷經滄桑、飽受侮辱、文明退化的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磷光?在安波舜的眼裡文明也是一種退化?安波舜是想以狼的智慧狼的團隊意識狼的協作理念狼自信自堅狼的陰險惡辣,喚醒一個骨子裡從來就沒有被真正征服過的民族的民族精神?安波舜是想以狼道讓中國人重溫《孫子兵法》,提醒中國人好戰不忘,好強不衰,好鬥不竭力?安波舜是想以狼經提醒中國人近代中國史中的恥侮以狼血刺激以免中國人性的退化?這安波舜是想用狼血展開一本《厚黑學》好讓一個民族對待世界上狡猾的虎蛇狗豹,以免八國聯軍的惡夢重演?
而今天,看到安波舜的德性,總覺得他所做的一切,似乎和一個正在崛起的民族的前路有關?
⑼ 愛國商人卜式是如何從一個羊倌到位列三公的
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平準書》里,記載了一位愛國商人卜式的故事。卜式是漢武帝時期的一名草根商人,他胸懷大愛,幾次以家資助國救民,被漢武帝賞識,提拔為官員,最後官至御史大夫(副丞相)。
兩年後,卜式又因為與漢武帝在商業政策上的分歧,受到冷落,被貶為有名無實的太傅。
卜式的身份地位,在西漢的政治圈顯得很渺小,但是他以個人的情懷,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愛國贊歌。
卜式是無奈的,他的情懷足以青史留輝,遺憾的是他得情懷,不能承擔起政治負重,更無法左右皇權時代的一言定興亡。
卜式又是幸運的,他的情懷還是感動了漢武帝,當他站在漢武帝對立面時,冷酷的劉徹沒有將他一棍子打死,也算奇跡一樁。
⑽ 漢武帝時期的卜式,他怎樣從羊倌做到御史大夫的
卜式能從羊倌做到御史大夫,個人覺得是因為他真的愛國,不帶一點私利。卜式在漢武帝當政時是個傳奇人物,他本來是一個農民,家裡以種田放牧為生。在他們父母過世之後,他一個人獨挑大樑,還撫養年幼的弟弟。但是這個人放牧很有一手,所以他的羊總是比別人的要肥,他的羊群也越來越大。後來他弟弟成年了,他就將所有財產留給他弟弟,自己只帶著一百多頭羊到山裡去居住。由於他放牧極有天賦,慢慢的他又累積了很多財富。
後來南越國丞相造反,卜式第一個表示自己願意前往。漢武帝覺得一個羊倌尚能前去,於是讓諸侯都去,但是沒想到每一個肯去。後來漢武帝覺得卜式是個忠心且有才華人將他封為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