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寫好網路評論
看優秀的新聞評論作品,如果網評的話去「紅辣椒評論」看看,肯定會有所收獲。
㈡ 文藝評論怎麼寫
文學評論的寫作分為四個步驟:閱讀——定題——評論——寫作。
閱讀。
對於文學評論來說,閱讀是佔有材料、調查研究的過程。只有通過閱讀,才能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閱讀既要做到點面結合,又要做到深淺結合。
所謂點面結合的「點」,是指作品。所謂「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在這里,作品的閱讀是最重要的,這是獲得評論權的最重要的依據。只有閱讀作品,才能使自己對評論的對象了如指掌,評論時說到點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
所謂深淺結合,是指作品的閱讀要深一點,鑽得透一點,深到能產生真知灼見為止。
定題。
定題,就是在讀書、搜集材料的基礎上,選擇並確定評論的題旨。定題首先要選准作品。應該選擇什麼人的哪一篇作品的標准首先就是作品的價值。一篇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份量,權衡一下。其次就是現實的需要。現實的需要指的是:國家事業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凡是現實需要評論的作品,我們作為評論者,就應該負起評論的責任。
評論。
多數評論是基於以下五個問題:這部作品說些什麼?這部作品意味著什麼?這部作品是如何表達的?這部作品表達得好不好?這部作品值得創作嗎?在《文學評論》、《文藝報》等報刊上發表的評論作品,為文學評論的提供了範文,我們可以從這些評論中學習到有益的評論方法。
寫作。
文學評論屬於議論文。它必須具有議論文的一般特點,這是它與其它議論文相同的共性。但是由於它是對文學作品發表的評論,所以又不同於其它的議論文,而要有點文學色彩,這是它的個性。因此,一篇好的文學評論,既要具有一般論說文的特點,又要講究文學性。
㈢ 評論怎麼寫
如何寫評論性文章。我覺得很容易回答,但是又很難說出口。說容易點的,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寫文字本來就沒有什麼方針之類,若有模式那不成了八股?說這評論難吧,是因為它很個人化,很多東西因為風格的不同,就只能意會了。我這里與其教別人如何寫文章,不如說說我是怎麼寫文章的。
不管評論什麼,都是將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看見一個人一本書一件事情,如果它很有意思,或者很無聊(無聊也是一種感受),都會有反應。評論是沒有長度的限制的,少的幾百字,多的洋洋萬言,都可以。其實每個人都會有發牢騷的時候,也會有感悟的時刻,但是那些將觀後感轉變成文章的卻是少數。我們常看的報紙,沿用了幾乎是一種模式,所以讓人感覺評論就該這么寫,其實不是。我最初寫文字也受到這方面的影響,而且痕跡很重。但我覺得無所謂好壞,僅僅是一種風格。
可能是我們的文藝評論傳統長期受壓制的緣故,我們對評論文學其實沒什麼概念,可我們卻又條條框框的很。我看過N多風格的評論,有淺顯型的,重點在拉家常。也有藝術型的,觀點鮮明略帶刻薄。我的評論空間似乎要大一點,有些是很感性的隨筆,或者是一些抒情文字。還有一些理論研究,幾乎屬於論文性質了。當然習慣看某方面的人可能看其他類型很看不習慣,因為看習慣隨筆的會覺得別的都沒個性。看慣論文的會覺得沒有專業術語和腳注就等於沒深度。
我也寫過一些比較長的,比如《憶幼集》《觀吾集》很感性,而《反思集》《放目集》卻有點不夠活潑,嚴肅了一些,當然我盡力迴避將他寫成論文的樣子。如果我用上很多專業的詞彙,並附上引用句子的出處,會有人心悅誠服。但是我估計這帖子也沒人看了,這就是網路文字的局限,我要是將這些文字拿去投稿,估計人家會說:「稿費這么好騙啊,你還嫩點。」
以前老的報告文學之類的評論感覺很像在上課。有時代背景,接著還有故事大綱,中心思想和具體分析。這樣寫可以,但並不是金科玉律。長期這樣寫很容易將自己框死,作繭自縛。通常閱讀和觀看之後,我都會想想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麼,譬如在文學方面或許是別人的寫作模式,可能是文字能力,也可能是純感受。一個好的作品可以談論的東西很多,但是應該談論的是感動自己的那部分。填充式的面面俱到可以表達自己,但是絕不會是一篇好的文字。
很多人都覺得寫作需要很深厚的知識做鋪墊。當然有理論基礎是件好事情,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知識的盲區,在一個不涉獵的領域內,懂一點理論知識還不如一點不懂來的要好。很多人在剛涉獵文藝歷史哲學(包括美學)的時候,很容易產生豁然開朗大徹大悟的感覺,以為都了如指掌了,卻不知道自己學習的不過是眾多流派中的一種。每一種流派理論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但是推到極致都會變的很荒謬。
寫文章怎麼寫並不重要,最重點的是是否言之有物。說到這個「物」。裡面有太多的奧秘。由於我們生長在一個「統一思想,統一口徑」的大環境中,很多讀者都喜歡去尋找跟自己相同的觀點,一旦意見相左,便會反應很激烈。一個人寫東西,別人不同意他的觀點很正常,但很多人會因此而傷害人。其實不必,你有不同意見盡可以發表,在網路時代已經沒有人可以壟斷話語權。但只要沒有高度統一的政策,這個世界上就會有形形色色的不同意見。如果一個人不能適應言論自由的環境,他最好躲開這個環境或者自己創造一個言論統一的小環境。
十幾年前的評論文學,淪為說好話的宣傳。現在有些人為了驚世駭俗,故意來唱反調,其實兩者心態是一樣的。真正的評論,最重要的是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感受沒有對和錯,感受一定有反對者,但感受有講道理和胡說之分,有常態和奇態之分。很多被別人叫做憤青和毛毛的人,他們的文章大多人都不會苟同,但他們自有他們自己的邏輯。我不同意他們的結論,但我欣賞他們獨特的視角。
一個評論者的真本事不在於人雲亦雲,而在於發現別人的疏忽。當《黃金時代》無人問津的時候,就有少數人一直在為他吶喊。說《紅樓夢》是優秀作品,沒人會覺得你是天才。(我不鼓勵唱反調)好的評論者該勇推遺珠,當你看到一本好書,一篇好文,而別人卻無人問津,這時候你就該勇敢的把他的好給說出來,而且當你得到認同後,那種快感可以說是無以倫比的,而且介紹好東西給別人,也是一件責無旁貸的事情。
㈣ 如何撰寫原創網評文章
高精 尖 短 平 快 ——網評文章寫作的「六字原則」
常有同事問我網評文章如何寫,這讓我感覺很難回答,因為文無定法,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將道理弄清楚就是一篇網評文章。網評,事實上就是放到網上這個平台的評論,議事論理而已。在寫法上有的人喜歡洋洋灑灑,行雲萬里;有的人喜歡簡簡單單,就事論事;有的人喜歡曲徑通幽,有的人喜歡直截了當。每有自己風格特點的論者,一般都會有不錯的結果,也會各自擁有一批粉絲,「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嘛。就我自己而言,什麼都喜歡去嘗試一下,於是文章風格也好,路數也罷,隨心所欲,又於是,沒有風格。但我想,寫網評文章,最重要的是表達觀點,形式風格可以不拘一格——寫網評文章是思想交流,思想本應沒有束縛,如何寫評論的人還用一些框框把自己框起來,如何能夠准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呢?
不過,網評文章寫作還是有一些基本要求的,我用前些年各地叫得比較響亮的招商口號結合起來,總結為六個字:高、精、尖、短、平、快。希望這「六字訣」既不束縛大家的思想,又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高:即高度。論者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問題,所謂高屋建瓴,站得高,看得遠,觀點才能不偏,文章才有厚度。高度在哪裡?高度就是文化、政治、經濟、地理、形勢、國情,就是以執政黨執政興國的視角,從整體上來思量具體事件的得失,而不執著於個體特例。
精:即精確性。文章無論寫作形式如何,都必須要准確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不能讓人誤解文章觀點。這屬於文字表達能力,是「紙上口才」。我有的文章,上網後網友跟貼,從跟貼內容上看已經完全誤解了我的觀點。這讓我臉紅,首先得檢討是否表達觀點不夠准確而讓人誤解,而不能先質疑對方的理解能力。
尖:一是寫文章要如一把刀,能夠深入進去;二是觀點要明確,不要含糊其辭,一針見血,直截了當。觀點不明,則受眾不知所雲;沒有深度,則觀點單薄,缺乏支撐。
短:即文章篇幅不能太長。目前的網路文化總體而言是快餐文化,是目前這個快餐時代的典型代表,上網者大多沒有耐心看完長篇大論,必須在短小的篇幅內抓住讀者,把觀點表達給讀者。「仲祖文」的文風現在也有明顯的「網路化」傾向,甚至有五百字左右的文章出來,這是根據時代特點而進行的轉變,非常有益。
平:即語言要平實、平和、平易近人。在網路上,不再是我說你聽,而是大家都在說。如果文風居高臨下,則不能取得網民信任,甚至會被大量惡語相向。文風居高臨下者,會成為網上的「弱勢群體」,而且是不被人同情的「弱勢」,因為這種文風會被網友視為「弱智」。 快:即寫網評要有時效性。網評即時事評論,必須隨時而說,因事而論。網民視線轉移非常快,如果時過境遷,所寫文章也就沒有了太大價值。失去了第一時間,應當是寫網評文章的第一大忌。
當然,這「六字原則」是一個總體要求,也是一個目標要求,它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准:何為高?何為精?何為尖?何為短?何為平?何為快?而且這些要求,也是隨著寫作的深入而越來越高。但是,如果我們在寫網評的過程中,一直追求這些基本的原則,那麼,文章水平的提高,網上影響力的提升就是必然的。
㈤ 抖音網友昨下午發出的作品,我今天才看到,應該怎麼寫評論
抖音的網友,昨天下午發出的產品,但是你今天下午才看見的話,你都直接寫評論就好了呀,這個評論的話有什麼關系呢?你直接點開他的一個評論,點擊評論就可以了。
㈥ 文學作品的評論文章怎麼寫
學評論概述
文學評論是一種以作家、作品、文學創作和文學思潮作為評論對象的理論文體。寫作者通過寫作評論,表達自己對該作品美學價值的認識和評價,啟發和幫助讀者提高欣賞水平,對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確而有益的批評和建議。俄國詩人普希金說過:「批評是科學。批評是揭示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和缺點的科學。」(《論批評》)這種評論,「是一種洞察過去,啟發未來的禮物」。「只有當評論是苛刻的、有破壞性的、不辨是非的或使人誤解的時候,它才是有害的。在多數情況下,人們歡迎評論,並且接受有益的(富於建設性的)評論」。(威廉·W·韋斯特《提高寫作技能》)
評論一部文學作品、一個作家或一種文學現象,必須掌握批評的標准。文學評論的標准有政治標准、思想標准、歷史標准、社會標准、藝術標准、美學標准等等。用不同的標准來評論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應該用美學標准和歷史標准來衡量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所謂美學標准,指的是藝術規律和美的原則。別林斯基指出:「確定作品美學上的優劣程度,應該是批評家的第一步工作。當一部作品經不住美學分析的時候,也就不值得對它作歷史的批評了。」(《關於批評的話》)美學標準的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四點:
一、形象的真實性和生動性。沒有形象就沒有文學藝術,分析作品要從分析藝術形象體系入手,才能完整地把握住作品,考察它是否真實、生動。這里講的真實性,不僅包括「客觀真實」,也應包括「主觀真實」。如卡夫卡的《變形記》把人寫成一條蟲,仍是來自對現實的人的思考。它是對「客觀真實」的一種「變形反映」,滲入了作者「主觀真實」的成份,仍然是真實地揭示了現實關系中人的本質的某一方面。
二、典型化的程度。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