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會發生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體松動造成的,常常發生在半乾旱的山區或高原冰川區。這里地形陡峭,樹木植被很少,一旦暴雨來臨或冰川解凍,石塊吸足了水分,便出現松動,開始順著斜坡向下移動。隨著互相擠壓、沖撞,大大小小的泥石夾雜著泥漿水,匯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滾滾而下,於是就出現了泥石流。
Ⅱ 泥石流什麼意思
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3個條件:①流域內有豐富的、鬆散的固體物質。②流域內谷坡陡、溝床比降大。③溝谷的中、上游區有暴雨洪水或冰雪融水和湖泊、水庫決潰等提供充分的水源。在斷裂構造發育、地震頻發、降水集中、水土流失嚴重的山區,以及古冰川發育、現代冰川活躍的高山地區易形成泥石流。在時間上,泥石流多產生於數年乾旱後,或人類不合理開發山地後的多雨暴雨年份,或氣候轉暖、冰川衰退、積雪消融、凍土解凍的年份。泥石流是高濃度的固、液兩相流。固體物質含30%~80%,流體容重1.5~2.3噸/米3。固體物質的多少、成分、補給方式決定了泥石流的性質、類型和規模。泥石流有多種分類:①按形成特點可分為冰川型、降雨型泥石流。②按溝谷形態分為溝谷型、山坡型泥石流。③按物質組成分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④按結構-流變分類,可分為稀性泥石流(容重1.5~1.8噸/米3,含沙量800~1200千克/米3),紊動強;粘性泥石流(容重>2.0噸/米3,含沙量>1600千克/米3)
,以層流為主;過渡性泥石流,介於以上二者之間。⑤按規模可分為小型(一次物質總方量<10萬立方米),中型(一次物質總方量10~50萬立方米),大型(一次物質總方量為50~100萬立方米)和特大型(一次物質總方量>100萬立方米)。
Ⅲ 泥石流是什麼意思泡麵
泥石流 [ní shí liú]
基本釋義
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塊等碎屑物質經山洪沖擊挾帶而形成的短暫急流。對建築物、公路、鐵路、農田等有很大破壞作用
Ⅳ 泥石流災害
泥石流是一種由泥砂、石塊等鬆散碎屑物質和水組成的流體。泥石流與一般洪水不同,它暴發時,山谷雷鳴,地面震動,濃稠的流體或依著陡峻的山勢,或沿峽谷深澗,前阻後涌,沖出山外,往往頃刻之間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災難。
我國不少山區都發育有泥石流,但各地的叫法頗不一致:有些地方稱「山洪」,西北地區稱為「流泥、流石」或「山洪急流」,華北和東北山區稱「龍扒」、「水泡」或「石洪」,川滇山區稱為「走龍」或「走蛟」,西藏地區則稱為「冰川暴發」。
由泥石流造成的災害,包括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和資源破壞等,稱為泥石流災害。
2.4.1泥石流分類
泥石流可以按不同標准分成多種類型。泥石流常用的分類方法有8種(表2-4),按每一種分類方法又可以將泥石流分為若干亞類。
表2-4 泥石流主要類型簡表
2.4.2泥石流溝特徵
常見的泥石流溝有兩類,即溝道(谷)型泥石流溝和山坡型泥石流溝。
2.4.2.1溝道型泥石流溝
典型的溝道(谷)型泥石流域,像一條頭大腰細尾巴散開的金魚一樣。從上游到下游一般可將其分為3個區段(圖2-11)。
圖2-11 典型泥石流流域示意圖
Ⅰ.泥石流形成區;Ⅱ.泥石流流通區;Ⅲ.泥石流堆積區;Ⅳ.泥石流堵塞大河形成的湖泊
泥石流形成區:一般位於流域的上游區段,多為高山環抱的山間盆地(低地),呈漏斗狀,形成一個匯水區,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和水源主要由此區段供給。這里滑坡、崩塌、岩錐等可以同時伴生,水土流失嚴重,山坡極不穩定。
泥石流流通區:一般位於泥石流溝的中游地段,多為峽谷地形,谷坡急陡,溝床縱比降大,多陡坎或跌水。
泥石流堆積區:是泥石流固體物質停積地段,位於泥石流溝的下游,多呈扇形或錐形,大小石塊摻雜堆積,地面壟崗起伏,坎坷不平。
2.4.2.2山坡型泥石流溝
山坡型泥石流溝一般指發育在尚未形成明顯溝谷的山體坡面上的小型或微型泥石流(圖2-12)。
山坡型泥石流通常發育在坡度陡峻(20°~40°),坡面較長且較為平整,坡積層較薄(<3m),下伏基岩透水性較差的斜坡上。
泥石流形成區發育在斜坡的中、上部有一定匯水條件的凹型坡面。山坡型泥石流規模較小,流域面積一般不大於0.4km2,堆積物多為一般性搬運,泥沙輸移量為數十立方米至數千立方米。人類對山地環境的破壞常加劇山坡型泥石流的活動。
圖2-12 山坡型泥石流形態圖
1.殘坡積層;2.崩塌後壁;3.崩塌及泥石流形成區;4.泥石流流通區;5.泥石流堆積區;6.基岩
2.4.3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條件
泥石流的發生必須同時具備3個條件,即陡峻的地形、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和充沛的水源。
2.4.3.1陡峻的地形
泥石流流域一般具有陡峻的地形,它為泥石流形成和向下運動提供必要的位能條件。典型的泥石流溝上游多為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的漏斗狀地形,山坡坡度多為30°~60°,溝床縱坡一般不小於13°。這樣的地形條件有利於承受周圍山坡上的固體物質,也有利於集中水流。
2.4.3.2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
泥石流溝的斜坡或溝谷中應有足夠數量的鬆散堆積物,它為泥石流形成提供必要的物源。山體表層岩體破碎風化後形成的殘坡積物,滑坡、崩塌提供的鬆散堆積物,溝谷中各種沉積物及人工開山採石、采礦和工程建設的棄渣等是最常見的泥石流固體物質的來源。
2.4.3.3充沛的水源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動力條件,而且還是泥石流暴發的激發因素。如蘭成渝管道沿線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來自暴雨。
2.4.4泥石流形成的地質條件
(1)地質構造復雜,斷裂褶皺發育,新構造運動強烈,地震烈度大的地區是泥石流溝最密集分布的地區。上述原因導致這些地區岩體破碎,滑坡、崩塌密集分布,溝谷深切,從而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物源條件和地形條件。
(2)軟弱岩層或軟硬相間岩層大面積出露的地區也是泥石流溝密集分布的地區。管道沿線出露主要的軟弱岩層有泥岩、頁岩、煤系地層、粉砂岩或砂頁岩等、板岩、千枚岩,另有黃土、殘坡積碎石土、洪積、沖積礫石土等鬆散層。
2.4.5人類活動可能誘發泥石流災害
(1)過度砍伐森林、陡坡墾殖使森林植被破壞,山坡失去保護,山體裸露,水土流失嚴重,進而引起沖溝發育,破壞山體的穩定性,造成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大量出現,最終就可能導致泥石流活躍。
(2)在鐵路、公路、水利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中,不合理的工程開挖造成山體滑坡、崩塌發生,進而引起泥石流發生。
(3)工程建設、采礦、採石時不合理的棄土、棄渣,為泥石流直接提供了大量的鬆散固體物質。(4)水庫、引水渠道滲漏和斜坡上的水田滲漏,造成大量水體滲入斜坡岩體誘發滑坡後,產生泥石流;水庫、渠道潰決,直接造成潰決性泥石流。
2.4.6泥石流對油氣管道的作用及危害方式
2.4.6.1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方式
泥石流的危害方式主要有沖刷、淤埋、沖擊、磨蝕和堵塞等。
(1)在泥石流的形成區和流通區,大量坡面土體和溝床內的泥沙被泥石流沖走,山坡上土層被沖刷而形成難以利用的荒坡,沿溝岸坡垮塌,使兩岸堤防、交通和水利設施遭破壞。
(2)泥石流溝下游及堆積扇上,泥石流帶下的泥沙可將大量的農田、村莊及各種建築物淤埋。
(3)快速流動的泥石流,尤其是其中的巨石具有很大的動能,能撞毀橋梁、堤壩、房屋等建築物。
(4)泥石流中的泥沙在通過排導溝和壩體時,可將其表面嚴重磨蝕。
(5)泥石流體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甚至漂木,極易堵塞涵洞、橋梁,形成漫流改道,造成災害。當支溝泥石流規模很大時,還可能堵塞主河,形成堰塞湖,使主河上游水位增高,淹沒沿河兩岸,堰塞湖一旦潰決又形成潰決泥石流或潰決洪水,造成更大的災害。
此外,泥石流直進性強,在彎道凹岸或頂沖點能爬上數米甚至十幾米高的溝岸或山坡,造成意外的損失。
2.4.6.2泥石流對管道的作用及危害方式
泥石流對管道的作用與管道通過泥石流流域位置有關。
(1)管道在泥石流形成區通過:泥石流形成區雖地形較平緩,大多在20°~30°之間,這個地形是滑坡發生的最佳地形,靠溝邊小型崩塌也多,所以要找一塊較穩定的地方敷設管道較困難。若把管道敷設在滑坡體上,其作用和危害與前述第2部分同。
(2)管道從泥石流流通區通過:泥石流流通區溝床峽窄,岸坡高陡,坡度大多在40°以上,並多小型崩塌災害,管道不適宜地下穿越,只能用橋或懸索跨越。若採用跨越,兩岸的橋墩一定要置於穩定的岩土上,否則將遭受崩塌的危害。
(3)管道從溝口泥石流堆積扇頂通過:溝口大多較窄,並是泥石流沖、淤接近平衡之地,適宜管道敷設通過。泥石流對管道的作用主要是沖刷,若管道敷設較淺,泥石流有可能將管道沖出損毀。若管道採取深埋(1.5m以下),並在管道外側修攔沙壩保護,就可防治泥石流對管道的危害(圖2-13)。
圖2-13 管道從泥石流堆積扇通過
(4)管道從泥石流堆積扇中間通過:泥石流堆積扇是一個不穩定的鬆散堆積體,且堆積扇高低不平,從溝口流出沖溝深切,管道敷設較為困難。若把管道敷設變淺,有可能受泥石流沖刷的危害。若把管道敷設過深(3m以上),泥石流堆積體以下的原始老土層中,工程量很大,施工困難。所以一般不把管道敷設在泥石流堆積扇中部。
(5)管道從泥石流堆積扇沿通過:此種敷設較好,因為前沿泥石流堆積體很薄,很易將管道敷設在原始老土層中,若離主河床較遠,還不需作水工保護;如離主河床很近,還應做水工保護防治主河床水沖刷傷害管道。
以上5種敷設方式中,僅溝口、泥石流堆積扇沿位置較好,其他方式盡量避免。
2.4.7我國泥石流的分布
我國幅員廣大,地質構造復雜,岩性多變,地震強烈,加上季風氣候,以及幾千年來人類活動的影響,成為世界上泥石流最為發育的國家之一。
我國泥石流主要沿著山地活動性地質構造斷裂帶發育,沿河兩岸及山間盆地的山前分布,並集中活躍於暴雨和融化水充沛地區,以及人為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區。西南、西北、華北、東北和中南的23個省(區)都分布有泥石流,其中以西南、西北為最多,最活躍,規模也最大[8]。
從全國地勢來看,泥石流集中分布在由一級階梯到二級階梯的過渡帶,即,從喜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東段到橫斷山、龍門山、秦嶺、大巴山、黃土高原、祁連山、昆侖山一帶;其次是二級階梯到三級階梯的過渡帶,即從長白山到燕山、太行山、巫山、大婁山、九萬山、海洋山一帶。
Ⅳ 網路詞語泥石流啥意思啊,
清流寒流泥石流,清流即長相俊美一派,比如寧澤濤。寒流即表情冷漠,比如張繼科。泥石流即畫風突變的清流或寒流,比如傅園慧。
Ⅵ 簡述泥石流的形成條件及防治措施
一、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分別是:地形條件、地質條件和氣象水文條件。1、地形條件。要具有利於水和物質匯集和泥石流流動的高山深溝、陡峻地勢、坡降大的溝河流域等地形地貌。泥石流形成區多為地形比較開闊、周圍山高坡陡、岩石破碎、植被差等利於水和碎屑物質集中的三面環山、瓢狀或漏斗狀地貌;流通區的地形具有能夠使泥石流急瀉而下的深狹谷、大陡降谷床特徵;堆積區一般為能使碎屑物堆積的開闊山前平原和河谷階地地形。2、地質條件。地質條件決定了鬆散固體物質來源、組成、結構、補給方式和速度等。泥石流強烈發育的山區,多是地質構造復雜、岩石風化破碎、新構造運動活躍、地震頻發、崩滑災害多發的地段。這樣的地段,既為泥石流准備了豐富的固體物質來源,也因地形高聳陡峻,高差對比大,為泥石流活動提供了強大的動能優勢。
3、氣象水文條件。水既是泥石流的組成部分,又是搬運泥石流物質的基本動力。泥石流的發生與短時間內大量流水密切相關,沒有大量的流水,泥石流就不可能形成。因此,就需要在短時間內有強度較大的暴雨或冰川和積雪的強烈消融,或高山湖泊、水庫的突然潰決等。氣溫高或高低氣溫反復驟變,已經長時間的高溫乾燥,均有利於岩石的風化破碎,再加上水對山坡岩土的軟化、潛蝕、侵蝕和沖刷等,使破碎物質得以迅速增加,這就有利於泥石流的產生。
4、泥石流的形成與土壤及水的酸、鹼度也有很大關系,鹼性土壤地區(pH>7.0),有充足的岩石風化坡積物,即泥石流的固相物質,若遇山高坡陡的有利地形地貌條件,並有特大暴雨及連續降雨,使匯集在溝谷中的坡積物在水動力和重力作用下,便發生泥石流;在酸性土壤地區(pH<7.0),當鬆散的酸性固體物質在鹼性較大的洪水中產生絮凝,只要配合有利的地形地貌條件,也易形成泥石流。
二、防治措施:
1、工程防治措施。泥石流工程治理要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就地論治,因害設防和就地取材,充分發揮泥石流排、攔、固防治技術特殊作用的有效聯合。工程措施可分為治水工程、治土工程、排導工程、攔蓄工程和農田工程。
2、生物措施 。在城區後山流域的水源區,採用封山護林育草,涵養水源,以減少暴雨徑流,保持水土。在泥石流形成區,通過營造不同類型的森林,保護、發展灌木林和草本植被,提高地表覆蓋率,輔以沖溝溝頭防護,溝內建生物谷坊群,坡地改梯地,陡坡地退耕還林,發展水平埝地,打地邊埂,修集水溝、排水溝等農業土壤改良措施,建立較為完善的山地農業工程與泥石流生物防禦體系,既保障農業生產,又改善山區生態環境,提高防治區的經濟效益(發展用材林、薪炭林、經濟林等)。通過有計劃、有措施的組織活動,變泥石流防治工作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進行長期治理。
3、農業措施。農業措施有退耕還林、等高耕作、滑坡體上水田變旱地、開發利用泥石流堆積扇等。城區後山區域主要是在防治區內現有耕地中,對大量的坡耕地逐步進行改造,即陡坡退耕還林,緩坡地等高耕作。
4、危險度區劃和預測預報措施。泥石流的預防和治理措施開展泥石流危險度區劃和預測預報,在泥石流易發山區劃分出危險區與安全區,避開在危險區建設;建立泥石流預警站(點),開展監測和預警工作;危險地段設置警示牌,提醒過往行人、車輛注意安全;建立反應快速、機動靈活、保障有力的救災搶險系統,泥石流災害發生後及時開展緊急救援。
Ⅶ 什麼叫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是斜坡上的岩體或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
2、泥石流是山區爆發的特殊洪流,它飽含 泥沙,石塊以至巨大的礫石,破壞力極強
滑坡與泥石流發生所造成的危害:滑坡會掩埋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築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流出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立方米的物質,堵塞江河,催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Ⅷ 滑坡,泥石流是怎麼形成的,哪些地方易發生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體或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坡面整體下滑的現象。暴雨和地震容易誘發滑坡,人類活動破壞植被也會誘發滑坡。滑坡會破壞或掩埋坡上、坡下的農田、建築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並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地震後下暴雨,很容易誘發泥石流,人類活動破壞山谷中的植被也會誘發泥石流。發生泥石流常常會沖毀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甚至村鎮等,造成巨大損失。
滑坡和泥石流在山區容易發生,像我國西南的橫斷山區滑坡和泥石流頻繁發生。這些地方地震活動頻繁,有多條斷裂帶,地層破碎;地形復雜,起伏很大,斜坡和溝谷眾多;植被不良,夏季降水強度大,加上人類活動的影響,經常發生滑坡和泥石流。
Ⅸ 泥石流是什麼
泥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塊的特殊洪流。其特徵往往突然暴發,渾濁的流體沿著陡峻的山溝前推後擁,奔騰咆哮而下,地面為之震動、山谷猶如雷鳴。在很短時間內將大量泥砂、石塊沖出溝外,在寬闊的堆積區橫沖直撞、漫流堆積,常常給人類生命財產造成重大危害。泥石流按其物質成分可分為3類: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徑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為主,含少量砂粒、石塊、粘度大、呈稠泥狀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稱之水石流。泥石流按其物質狀態可分為二類:
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徵是:粘性大,固體物質佔40-60%,最高達80%。其中的水不是搬運介質,而是組成物質,稠度大,石塊呈懸浮狀態,暴發突然,持續時間亦短,破壞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體物質佔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為搬運介質,石塊以滾動或躍移方式前進,具有強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積物在堆積區呈扇狀散流,停積後似「石海」。
以上分類是我國最常見的兩種分類。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分類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類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類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發展階段分類有:發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Ⅹ 介紹泥石流的成因現象危害
泥石流是介於流水與滑坡之間的一種地質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並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泥石流經常突然爆發,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並以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泥石流所到之處,一切盡被摧毀。右圖就是一幅泥石流所造成破壞的照片。
我國泥石流的分布有什麼特點?
我國泥石流的分布明顯的受地形、地質和降水條件的控制。特別是在地形條件上表現得更為明顯。
1、泥石流在我國集中分布在兩個帶上。一個是青藏高原、盆地與東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過渡帶。
2、在上述兩個帶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斷裂,深大斷裂發育的河流溝谷兩側。這是我國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動最頻繁,危害最嚴重的地帶。
3、在各大型構造帶中,具有高頻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崗岩、千枚岩等變質岩系及泥岩、頁岩、泥灰岩、煤系等軟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積物分布區。
4、泥石流的分布還與大氣降水、冰雪融化的顯著特徵密切相關。即高頻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氣候干濕季較明顯、較暖濕、局部暴雨強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區。如雲南、四川、甘肅、陝西、西藏等。低頻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東北和南方地區。
泥石流的種類:
泥石流按其物質成分可分成 3 類: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徑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泥石流;
以粘性土為主,含少量砂粒、石塊,粘度大,呈稠泥狀的叫泥流;
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謂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質狀態可分為 2 類:
一是粘性泥石流,含水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徵是:粘性大——固體物質占 40—60% ,最高達 80% 。水不是搬運介質,而是組成物質。稠度大——石塊呈懸浮狀態,暴發突然,持續時間短,破壞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體物質占 10—440% ,有很大分散性。水為搬運介質,石塊以滾動或躍移方式前進,具有強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積物在堆積區呈扇狀散流,停積後似「石海」。
以上分類是我國最常見的兩種分類。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分類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類有:冰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溝的形態分類有:溝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類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發展階段代發類有:發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泥石流對人類有哪些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兇猛、迅速之特點。並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單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它對人類的危害具體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對居民點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見的危害之一是沖進鄉村、城鎮,摧毀房屋、工廠、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場所、設施。淹沒人畜,毀壞土地,甚至造成村毀人亡的災難。例如1969年8月,雲南大盈江流域弄璋區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兩村被毀,97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萬元。
2、對公路、鐵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沒車站、鐵路、公路、摧毀路基、橋涵等設施,致使交通中斷,還可引起、正在運行的火車、汽車顛覆,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有時泥石流匯入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變遷,間接毀壞公路、鐵路及其他構築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線,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例如甘川公路394公里處對岸的石門溝,1978年7月損失。例如甘川公路394公里處對岸的石門溝,1978年7月暴發泥石流,堵塞白龍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白龍江改道使長約兩公里的路基變成了主流線、公路、護岸及渡槽全部被毀。該段線路自1962年以來,由於受對岸泥石流的影響已3次被迫改線。建國以來,泥石流給我國鐵路和公路造成了無法估計的巨大損失。
3、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沖毀水電站、引水渠道及過溝建築物,淤埋水電站尾水渠,並淤積水庫、磨蝕壩面等。
4、對礦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毀礦山及其設施,淤埋礦山坑道、傷害礦山人員、造成停工停產,甚至使礦山報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