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p2p網貸公司面臨的風險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2p網貸公司面臨的風險有:
1.非法集資風險。P2P面臨的最大法律風險就是非法集資,主要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以及集資詐騙。
2.信息安全風險。P2P平台在金融服務的過程中承擔的是信息中介的角色,目前P2P平台掌握了借貸雙方的個人信息、財產信息以及交易信息。P2P網貸公司及其工作人員負有保密義務,應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客戶信息,不得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
法律依據:《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第三條 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按照依法、誠信、自願、公平的原則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供信息服務,維護出借人與借款人合法權益,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直接或間接歸集資金,不得非法集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借款人與出借人遵循借貸自願、誠實守信、責任自負、風險自擔的原則承擔借貸風險。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承擔客觀、真實、全面、及時進行信息披露的責任,不承擔借貸違約風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⑵ p2p網路借貸風險有哪些
法律分析:1、網路交易的虛擬性,導致無法認證借貸雙方的資信狀況,容易產生欺詐和欠款不還的違約糾紛。2、網路平台發布的大量放貸人信息中,有不少是以「貸款公司」、「融資公司」等名義對外發放貸款。而事實上,必須是經國家批準的金融機構方可從事信貸融資等金融服務,擅自從事金融活動者往往會因為「非法集資」、「非法吸引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管理秩序而被追究法律責任。3、如果貸款經由網路平台代為發放,那麼在網路平台疏於自律,或內部控製程序失效,或被人利用等情況下,則可能出現捏造借款信息而非法集資的情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八十條 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約定不明確,當事人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當地或者當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市場利率等因素確定利息;自然人之間借款的,視為沒有利息。
⑶ 進行p2p網路借貸有哪些潛在風險
網路借貸有哪些潛在風險,中興財富分析包括以下幾點:
一、審貸風險
借款人出現逾期或違約。我國的徵信體系不健全,審貸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網貸平台難以核實借款人在銀行體系以外的債務狀況,也難以對借貸資金的用途實現有效的審貸和貸後管理,缺乏借款人違約後的有效控制手段。此外還有審貸技術不過硬帶來的審貸風險。
二、中間賬戶風險
指中間賬戶處於監管真空狀態。資金託管方的普遍態度是允許開戶,不承諾監管,這樣的現實情況使得中間賬戶的資金和流動性情況處於監管真空的狀態。
三、擔保墊付風險
一是擔保率低的先天不足限制擔保公司發展,使得其承擔風險能力無法提高,擔保公司的資金鏈脆弱。即擔保公司不可能給出借人提供充分的保險公司的安全感;二是平台的資金杠桿倍數過高,其資產不足以覆蓋壞賬,平台資金鏈出現重大風險,平檯面臨經營危機。
四、流動性風險
當網貸平台的流動性不足的時候,它就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減少負債或變現資產獲取足夠的資金,從而影響盈利水平。當平台隨時持有的、用於支付需求的流動資產只佔負債總額的很小部分,網路借貸的大量債權人同時要求兌現債權(如擠兌行為),網貸平台就面臨流動性危機。
五、透明度風險
網貸平台對相關信息的披露程度以及平台的風控體系是否完備對於投資人來說就是一種透明度風險,該風險影響投資人甄選。
應對措施:增加透明度,對平台自身信息主要是借款人信用狀況、平台經營情況,歷史逾期風險的通報以及相關處理方案盡可能做到透明。並加強對擔保公司信息包括就自身擔保的業務及以往經歷的信息披露。
六、技術風險
指平台運行中依靠的互聯網技術操作不當帶來的風險。平台易遭黑客攻擊影響平台正常運行,影響資金安全。行業有金融屬性,系統出問題後造成的影響大,風險資本進入該領域,行業的社會關注度高,加上網貸平台系統本身安全漏洞多,極易被黑客要挾勒索。
七、法律風險
包括網貸平台、出借人、借款人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涉及的法律風險等四個方面。
①網貸平台涉及的法律風險:主要指平台在經營過程中所提供的一些服務與國家政策規定有些地方容易起沖突,稍有不慎可能就越過法律邊界。
②出借人風險主要指一些平台不合規不合法操作帶來的電子合同、債權是否合法,出借人是否受保護等。此外出借人涉及的法律風險還包括一些出借人藉助平台進行非法公開發行證券的風險。借款人面臨的風險:與平台的類似。
③第三方支付涉及的法律風險:第三方支付的託管並不是真的託管,它必須不能使監管,必須要簽託管協議,最重要要真正起到託管作用,不能實質成為網貸平台的資金池。(辨別方法就是平台、出借人、借款人在第三方支付公司開通獨立的虛擬賬戶)。
八、出借人杠桿風險
網貸行業在利率基準上並無規范,特有的出借人放大資金杠桿造成風險。網貸行業仍然處於無准入門檻狀態,有部分平台將出借人資金挪作己用,涉嫌「自融」,或者直接捲款跑路。
⑷ P2P網路借貸的風險有什麼
法律分析:1、網路交易的虛擬性,導致無法認證借貸雙方的資信狀況,容易產生欺詐和欠款不還的違約糾紛。2、網路平台發布的大量放貸人信息中,有不少是以貸款公司、融資公司等名義對外發放貸款。而事實上,必須是經國家批準的金融機構方可從事信貸融資等金融服務;擅自從事金融活動者往往會因為非法集資、非法吸引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管理秩序而被追究法律責任。3、如果貸款經由網路平台代為發放,那麼在網路平台疏於自律,或內部控製程序失效,或被人利用等情況下,則可能出現捏造借款信息而非法集資的情形。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 借貸雙方通過網路貸款平台形成借貸關系;網路貸款平台的提供者僅提供媒介服務,當事人請求其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網路貸款平台的提供者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為借貸提供擔保,出借人請求網路貸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擔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⑸ 網路借貸平台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借款人向P2P公司借款有下列法律風險,即P2P公司沒有放貸資格的風險;借貸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風險;借貸合同違背公序良俗的風險;以及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將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風險等。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三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一)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的;
(二)以向其他營利法人借貸、向本單位職工集資,或者以向公眾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資金轉貸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六)違背公序良俗的。
⑹ 什麼是P2P金融,P2P存在哪些法律風險
P2P金融又叫P2P信貸,是互聯網金融(ITFIN)的一種。意思是:個人對個人。
P2P金融指個人與個人間的小額借貸交易,一般需要藉助電子商務專業網路平台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系並完成相關交易手續。借款者可自行發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方式和時間,自行決定借出金額實現自助式借款。
(一)P2P與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是P2P的主要法律風險。首先需要明確,非法集資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罪名,根據司法解釋,《刑法》中涉及非法集資的罪名有以下六個:第160條的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第176條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第179條的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第192條的集資詐騙罪,第225條的非法經營罪。
而在P2P運營過程中,可能涉及的主要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非法經營罪、集資詐騙罪。
目前設立P2P網站並不需要專門的金融牌照,因此只能從事信息中介的工作,而不能主動吸收存款。如果P2P平台先以自身名義歸集資金,再尋找借款對象或決定投資目標,產生資金池,就有可能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其中,資金轉移是否先於投資行為的發生是判定的關鍵。
而P2P平台大部分不具備「融資、理財」的經營范圍,如果跨越信息中介的定位,直接參與到借貸關系鏈條中,甚至從事融資擔保,則有可能涉及「非法經驗罪」。
如果P2P發布虛假的借款標的,或者採用「以新還舊」的龐氏騙局模式,甚至捐款逃跑,都可能構成「集資詐騙罪」,這也是相關罪名中性質最為惡劣、危害性最大的。對P2P網站來說,設計各種機制驗證審查借款項目的真實性,既是其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又是法律提出的要求。
不構成非法集資,是P2P經營的底線。其實只要經營者遵循真實交易和信息中介的原則,就不會觸碰底線。
(二)P2P的違約風險
筆者接觸的P2P公司,在借款項目的篩選上各有特點,有的有龐大的線下團隊負責審核借款人的資料,有的通過合作的小額貸款公司,有的通過供應鏈數據來判斷項目的風險。這些風控方法既有非常傳統的接近銀行的審核機制,也有基於大數據(或稱數據挖掘)的分析方法,業內領先的公司通常將二者結合。
但不管各家P2P網站如何強調其壞賬率低,隨著成交額的擴大,違約是一定會發生的,只是時間早晚和比率問題,這是借貸行業的基本規律。借款人出現違約行為是不可避免的,所不同的是,如果借款人不能償還貸款,投資者是否能獲得補償。由第三方擔保公司來承擔本息擔保,看起來很有保障,但如果壞賬大面積發生,以擔保公司的實力也無法完成兜底的責任,還是要由投資者承擔風險。如果P2P平台上的項目主要集中在特定地域或特點行業,缺乏風險分散和對沖,則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時,有可能發生「火燒連營」的連鎖反應。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於目前很多P2P網站宣稱的極低的壞賬率,筆者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第一是因為這些數據缺乏第三方的驗證,另一方面是絕大部分P2P網站的成立時間都不長,並未經歷外部經濟環境波動或是「黑天鵝事件」的考驗。
(三)P2P的道德風險
P2P行業本來提供的信息中介服務,但由於整個行業資金的來源和去向不夠透明,很多P2P網站的運營者截留、挪用了投資者的錢,對借款人和投資者都是巨大的風險。P2P不能超越中介地位,擁有中間賬戶資金的控制權,是防範道德風險的重要手段,也逐漸成為業界共識。
(四)P2P的信息泄露風險
很多P2P平台往往要求用戶上傳自己的個人信息,這其中包括姓名、電話、住址、支付賬戶等隱私信息。如果P2P網路貸款平台沒有對客戶的個人信息做好保密措施,那麼將極易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根據公開報道和筆者的了解,P2P由於掌握了重要的個人金融信息,遭受黑客攻擊的幾率要遠高於其他互聯網公司,有一些P2P網站甚至被迫要定期向跨國黑客組織交納「保護費」。從這個角度上,在P2P領域創業的技術門檻也越來越高。
對於有經驗、夠警惕的投資者,上述所有的風險都不難判斷,但如何權衡則是另一回事,筆者並沒有具體的建議,因為投資本身也是一個風險識別和風險定價的過程。是挑選知名度高、比較正規但收益率偏低的P2P,還是挑選收益率高但看起來不夠安全的P2P,主要取決於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高收益和高風險不能「魚和熊掌兼得」。
而對於P2P行業的創業者而言,筆者則建議在項目啟動前就系統研究上述風險,並找到合適的人才填補短板,否則不僅企業的經營不可持續,個人將來還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甚至是刑事責任。和普通的互聯網創業相比,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創業的風險也更高。
⑺ p2p網路借貸機構主要面臨哪些風險
(1)資金的來源缺少監管。
(2)違約責任追究困難。
即借款人無法按時還本付息的風險。在P2P網路借貸過程中,平台僅僅是在借款人和投資人之間扮演了中介的角色,為借貸雙方提供融資信息配對服務,協助雙方順利完成
沉澱資金安全性低,有可能中途被網站等其它人員挪用。
1.借款人違約的風險
你貸款給借款人的資金沒有抵押,即借款人未為貸款提供保證(如房子按揭貸款)。所以,如果借款人違約,沒有錢沒有財產的情況下,那麼作為借貸人幾乎也無計可施,且只能承擔剩餘未支付款項的損失。
2.糟糕的分散化投資組合
實行分散化,進行投資組合是將風險減輕至1點的最好方法,即你應當將投資分成若干個部分。
3.網路借貸公司的經營風險
法律上沒有P2P網路借貸公司破產的先例,因而也就無人准確知曉具體後果。但是,近期,很多P2P公司頻頻暴雷,投資前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4.利率上升的風險
近幾十年中,我們處於利率最低的環境當中。實際上,利率可能會有所上升,且是否會影響P2P網路借貸還尚不知道。現在,它比較容易吸引期望8%到10%回報的投資者。
法律依據:我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二十八條也明確規定了量化起訴標准,即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三十戶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一百五十戶以上;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這意味著網路借貸應當受制於法律尺度的限制,不能稍有逾越。但是根據網路公布的借款成功的具體標的的情況看,也有個別借款標的超過了30戶,而且有些超過最高投資人數額的借款標的,平台沒有起到限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