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暴力用詞有哪些

網路暴力用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2 19:35:33

㈠ 什麼是網路輿論和網路暴力

網路暴力是一種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暴力形式,它是指一類由網民發表在網路上的並且具有「誹謗性、誣蔑性、侵犯名譽、損害權益和煽動性」這五個特點的言論、文字、圖片、視頻,這一類言論、文字、圖片、視頻會針對他人的名譽、權益與精神造成損害,人們習慣稱其為「網路暴力」。網路暴力能針對當事人的名譽、權益與精神造成損害,而且它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往往也伴隨著侵權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亟待運用教育、道德約束、法律等手段進行規范。網路暴力是網民在網路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路上的延伸。網民們若想獲得自由表達的權利,也要擔當起維護網路文明與道德的使命,至少,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客觀。
2019年12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根據規定,網路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台不得開展網路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賬號等違法活動。[1]
中文名
網路暴力
外文名
Cyber—bullying/online abuse
具體方式
發表在網路上的並且具有攻擊性的不實言論
規范手段
網路道德手段
美國同名電影
網路暴力
快速
導航
表現形式產生根源社會危害防治措施相關新聞
詞語定義
網路暴力是指網民在網路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路上的延伸。網路暴力不同於現實生活中拳腳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為,而是藉助網路的虛擬空間用語言文字對人進行傷害與誣蔑。這些惡語相向的言論、圖片、視頻的發表者,往往是一定規模數量的網民們,因網路上發布的一些違背人類公共道德和傳統價值觀念以及觸及人類道德底線的事件所發的言論。這些語言、文字、圖片、視頻都具有惡毒、尖酸刻薄、殘忍凶暴等基本特點,已經超出了對於這些事件正常的評論范圍,不但對事件當事人進行人身攻擊,惡意詆毀,更將這種傷害行為從虛擬網路轉移到現實社會中,對事件當事人進行「人肉搜索」,將其真實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細節等個人隱私公布於眾。這些評論與做法,不但嚴重地影響了事件當事人的精神狀態,更破壞了當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2]
表現形式
(一)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路事件,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
(二)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
(三)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動和言論侵擾,致使其人身權利受損等等。
在形式上
(1)以文字言語做為形式的網路暴力
現實生活中人在生氣、煩悶、情緒不定時,想要通過語言暴力宣洩是很正常的,而現實社會中人與人的直接交往,會受到道德倫理的約束,或多或少的抑制了這樣一種宣洩的產生。網路社會是虛擬的社會,在網路上卻比現實更容易爆粗,通過文字的方式發生語言暴力。文字語言暴力這種形式在如今人流量大的網站隨處可見,如天涯論壇、網路貼吧、微博、騰訊新聞評論等。任何一個網路暴力事件,不難發現,其中文字語言暴力必定不會少,粗俗、惡毒的攻擊性語言推動了網路暴力的擴散,也增加了網路暴力的危害。
(2)以圖片視頻做為形式的網路暴力
以圖片視頻做為形式的網路暴力在很多的網路暴力事件中也並不鮮見。我國發生過很多例子,例如篡改他人傳上網路的照片,通過照片的篡改進行侮辱、誹謗、攻擊等。韓國網路發達,網際網路寬頻連接居世界第一,但是也並未發展成一個成熟的網路社會,網路暴力問題此起彼伏,比較早的例子是2006年一名22歲的韓國女學生的照片出現在一家圖片共享網站時,臉部被人塗改的面目全非,朋友在看到照片後,接二連三的給她打電話確認情況。網路中,目前也存在許多圖畫信息暴力的情況,驚恐的圖片恐嚇他人,通過Photoshop技術惡搞、損毀他人照片,以此攻擊他人,這是一種圖片信息暴力,通過圖片的形式實施網路暴力。
在性質上
(1)非理性人肉搜索
網路暴力事件的另一主要類型是非理性人肉搜索。非理性的人肉搜索最易侵犯受害者的隱私權,而參與者往往認為是一件刺激而有趣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滿足於自身「FBI」能力的竊竊自喜。關於非理性人肉搜索的網路暴力事件比比皆是,電影《搜索》中很好的反應了這點。電影講的是關於公交車上「讓座」事件所引發的網路暴力。電影中,女主角因為在醫院被檢查出癌症晚期而受到打擊,沒有給身邊的老大爺讓座,這件事被人拍下視頻傳上網路,最終引起群體的口誅筆伐,在網路上通過文字言語、圖像的方式進行攻擊,最終人肉搜索和網路暴力將女主提前推入死亡。很多情況下,網民習慣性的站隊到自認為正義的一方,以道德的力量審判他人,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充當了劊子手,卻沒能加以自身的判斷,去辨清事實的真相。但是通過人肉搜索的方式引發網路暴力,最終傷害當事人的方式非常不足取,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利用道德的力量去審判他人。
(2)充斥謠言的網路暴力
謠言的危害性是非常明顯的,而且一旦發生會有愈演愈烈之勢。謠言,顧名思義,是虛假的言論,是由不法者惡意編造,網民成為被利用者,謠言傷害了網民群體的相互信任感。民眾一再被造謠者愚弄,很容易變得草木皆兵,使得網路社會的信任感變得愈發的低。網路暴力的發生有的源於遙言,有的並非。源於謠言的網路暴力最開始是由利益人發布不法的謠言,再煽動不知情的網民推波助瀾,而利益人則等待事件擴散,坐收其中利益。有的網路暴力雖最開始並非因遙言而起,卻在整個過程中會以訛傳訛,最終遙言四起,真相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當矛盾變得更加尖銳時,網民已經不考慮事件的真相,享受的是破壞和指責的快感。網路本身也包含諸多暴力信息,如網路上的暴力游戲,暴力影視等等。但是無論哪種網路暴力類型,都不是單一存在於網路暴力事件中,往往是結合幾種類型一起,作用於整個網路暴力事件之中。
作用方式
(1)直接攻擊
直接攻擊是指網路暴力事件中通過直接的方式進行攻擊,也就是說在言語上直接用侮辱性和攻擊性的惡毒語言對當事人進行討伐。就網路暴力而言,直接性的攻擊危害比較大,給當事人造成的傷害也比較明顯。
(2)間接攻擊
間接攻擊則是通過諷刺等方式跟風發表意見,即俗稱的罵人不帶臟字,有的也選擇轉播他人的直接攻擊進行二次攻擊。無論是哪種形式的網路暴力,無外乎都會從虛擬世界進而影響到現實世界,也因此,在應對網路暴力的過程中,任何一種形式的網路暴力都不能忽視。[3]
產生根源
網路暴力根源很多,一有網民的匿名性,網路上缺乏制度和道德約束,二有一些網民的素質原因,三有社會的不公,四有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滯後等等。
中國網路暴民的出現,與中國網民年輕化、網路的商業化運作以及中國民主環境都有極大的關聯。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公布的第22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情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68.6%的網民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而這一特徵在中國網路發展的十一年中不曾變過,18歲以下以及18~24歲之間的網民比例呈上升趨勢。網民年輕化,是網路暴力突現的直接原因。這些年輕的網民,較年長的人來說,血氣方剛,充滿激情沖勁十足,但也容易沖動,容易被激怒,容易放縱自己。主帖事件在網路上一發布,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用鍵盤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顯出不滿與憤怒。而這些憤怒的個體在網路上非常容易結合成一個觀點一致的暫時群體,然後他們以群體的身份,以「正義」名義對當事人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追討與打擊。他們以為自己正在伸張正義,卻忽略了自己給別人帶來的過度傷害。而且年紀也決定了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及對事物認識的深度。他們既容易受群體情緒的影響,也容易受到表面信息的左右,急於對一件事情下是非判斷,而無法迅速看清事件背後的復雜關系與原因。這種年輕的沖動與無知,很容易認同並實施以暴治暴的網路暴力。
&amp
網路本身的特性又比傳統的媒體或是言論平台更能容納這種年輕的沖動與無知。正如一位網路編輯所說,「網路暴民」這個詞並不新鮮,其實「平媒暴民」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只不過「網路暴民」由於其發言成本低、聯合成本低、殺傷半徑大而更顯威力罷了。③不僅如此,網路的虛擬性,使得參與者每個人都可以隱瞞或編造自己的身份,而這種身份匿性又使得現實生活中本該遵守的規范和約束都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這對於自律性不強、容易沖動與放縱的年輕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自由的天堂。
同時,網路的商業性運作,有時更利用了年輕網民的沖動與無知,對這些網路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我們不排除一些發帖者通過極端語言炒作自己或是故意以此進行有目的的打擊與報復,但是更不能忽視的是,網路媒體在其商業化的運作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故意自編自演相關事件或是放任網路暴行蔓延。為了追求點擊率,網路媒體一向著力於策劃議題,越有爭議性越有「創意」。他們貫用吸引眼球的大圖片、驚心動魄的大標題,以及誇張的細節故事,來對新聞事件進行炒作。如「史上最毒後媽」事件,發布的帖中就稱被虐女童被後媽「打得口吐鮮血,背部六塊脊椎骨基本被打斷」,配發的圖片也是血淋淋的。經各大論壇轉帖後,標題已升級為《史上最惡毒的後媽暴打六歲女兒》。血淋淋的圖片和聳人聽聞的標題成為網路挑動網民神經興奮點的重要手段。後來事件證實六歲女孩吐血只是患病所致而非後母所為。未經核實的新聞就加以大肆報道,很難說不是網路媒體的炒作。而當初「虐貓事件」在貓撲論壇發布後就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而該版版主在對帖子過濾時卻刪除了一些冷靜分析的帖子,而保留了無理謾罵的帖子。④年輕的沖動與激情,在這里,成為了網路運營商家獲利的資本。
年輕網民暴行之所以會在網路上彰顯,之所以會被商家利用,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中國社會當中民眾自由表達渠道的缺失。從這些網路暴民身上,我們很容易看到民主意識、法律意識的缺乏。他們缺少必要的民主生活訓練,也缺少有效的自由表達空間或是渠道。比如在基層自治上、在選民與代表的溝通上,在傳統媒體上都沒有多少表達權。網路的出現,立刻成為民眾追捧意見表達的自由空間。缺乏民主修養的中國民眾還沒學會如何自由表達,卻已經賓士在了信息高速公路,其暴力行為完全在情理之中。這只能怪我們沒能提供更多的表達渠道,沒有在網路以外建設更多的表達機制,迫使網路承擔了更多的表達任務。⑤而網路在中國的發展,承載著民眾「自由表達空間」的期待,但真正能形成公眾輿論並通過社會信息溝通以及政府決策起作用的成就感並不多。絕大多數網路上的言論與意見沒有被足夠重視,於是民眾反而在這種公共表達空間中累積了更多的憤懣。於是依仗「馬甲」在身,看不慣的聽不慣的開口就罵,網路暴力也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我們的社會仍處於一個相對復雜的轉型期。經濟上的貧富懸殊、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失調,文化上的「眾神狂歡」,加上社會上得腐敗現象時有發生以及全球化帶來的劇烈震盪,都使得觀念碰撞、輿論多元成為當代社會的種必然趨勢。在這種社會環境下,網路這個匿名的、開放的、管理制度相對寬松的虛擬空間不免成為網民發泄情緒的最好管道。
社會危害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網路暴力受害者,網路暴力的肆無忌憚,正在以其獨有的方式破壞著公共規則、打破著道德底線。[4]
網路暴力的危害很廣,從近年發生的網路暴力事件的危害進行匯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網路暴力會混淆真假
真真假假的世界,尤其是網路這樣一個虛擬的社會,真假原本就難以辨識,而在網路暴力事件的不斷沖擊下,原本難以辨識的真善美和假丑惡變得更加難以區分。通常,對真理的曲解並不在於信息源本身,而在於真理在傳播的過程中被歪曲混淆,網路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混淆了對與錯,真假難辨。
網民進入網路世界,應該具備對與錯的基本辨識能力,可實際情況是,在網路這樣一個虛擬世界,對與錯的界限變得很模糊,當然,如果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是絕對值得推崇的。但是這里的混淆並不是辯證的用理性的態度去理解事情,而是將錯的東西說成對的,而對的事情又變成錯誤的,歪曲事實真相。眾多網民參與網路暴力事件時,會帶有個人情感的去看待事物,換而言之,就是對待一個事件往往會有「第一印象」,這個「第一印象」就是個體對網路事件的第一態度,而在接下來的過程中,進行搜索或者獲得資料試圖去辨明事件真相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進入網路世界的人們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在利用搜索網站進行搜索時,所搜尋到的資料和觀點基本都是和自己原本持有觀念相一致的觀點,這個過程中不但無法將其從錯誤引向正確的觀點,反而會更加強化其原有的觀點。一件事情在網路上引起爭論,引來各方關注和討論,原本是件好事,經過討論和辨別的事情能夠更加趨近真理,可是網路暴力的發生也是網路事件引起爭論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不是討論結果的價值多元化,而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極端觀點佔主流地位,網民不自覺的站隊,無形中充當了網路暴力事件的推動者。縱觀多數能夠引起極大爭議的網路暴力事件,不難發現這樣的事件大多即使未違反法律也多半違背普遍道德倫理價值觀。[3]
網路暴力會損害個人權益和侵犯個人名譽
網路暴力中,參與者非理性的群體攻擊侵犯了網路暴力事件當事人,對當事人的身心造成了傷害,並直接侵擾了當事人的現實生活。尤其人肉搜索風靡開始,網民已不再局限於在網路上通過語言文字或圖像的方式對當事人進行攻擊討伐,通過人肉搜索手段直接從網路虛擬社會滲透到現實社會,對當事人的現實生活進行騷擾。網路暴力事件中,受害人有名有姓,卻找不到具體的實施傷害的人,正因為如此,參與的網民抱著法不責眾的心理肆意而為。網路集體暴力中,網民很少考慮到當事人的心理。而當事人因網路暴力事件,所受的懲罰完全非等量懲罰。當事人需要道德譴責,需要法律制裁,但絕對不需要披著道德外衣打著正義旗幟的暴力去解決。[3]
網路暴力會損害網民的道德價值觀
除了直接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外,網路暴力行為的頻繁發生,會危害網民的道德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念是人類社會秩序正常運行、美好和諧社會得以構建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他們的行為和處事方式。就學校食堂旳例子來說,每到吃飯時會很擁擠,樓梯中總是人頭攢動,但是卻亂中又井然有序,就是價值觀念在發生作用。交通規則的道理相同,在交通規則還未制定、紅綠燈都還不存在的世界,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車輛也會互相相讓,以使每一個通行的人能快點到達目的地。社會的普遍價值觀影響了個體的價值觀,進而影響個體的行為。
網路暴力沖擊人自身的防衛系統,原本符合社會倫理、符合道德意識的價值觀在網路暴力的沖擊下會被扭曲。原本提倡的辯證法在網路暴力事件中完全被忽略,事情變得只有兩個極端,非A即B。在網路暴力事件中,參與事件的網民盲目的支持某一方過於絕對化的觀點,披著道德的外衣,做著違反道德的事,而且並不認為自己有錯。這里網路暴力的表現就是扭曲的價值觀,把錯誤的觀點當成是真理,堅決不承認錯誤。人在思維上有一種慣性,就是有時會過於堅信某一方面的觀點,並通過其他信息的搜尋不斷的強化自己的觀點。正因為個體已經偏向於某一方面的觀點,一旦與自己已有觀念不同的觀點侵入,則會存在不安全感,盡其所能的去維護自己的觀點,進而自我欺騙,在搜集與自己持相同觀點的同時加上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騙,原先的觀點被強化,不再接受其他觀點,價值觀被扭曲。[3]
網路暴力會阻礙和諧社會的進程
網路暴力事件加速個人信息的泄漏,引發社會恐慌,阻礙和諧社會的進程。2012年4月半月談對公民如何保護個人信息權進行了網路調查,參與人數4142人。其中對於個人信息是否泄漏的調查數據顯示:30%的人多次遭遇信息泄漏狀況,40%的人偶爾有信息泄漏的狀況,僅15%的人極少遭遇此情況,且15%的人對自己信息是否泄漏尚不清楚。由此可見,至少70%以上的人遭遇過不同程度的個人信息泄漏狀況,個人信息安全關繫到個體的切身利益,個人信息遭到侵犯,使得當事人缺乏安全感,容易引發不安情緒。
而對於個人信息存在哪些安全隱患方面,52%的人認為機構或網站擅自將個人信息泄漏或販賣給其他機構或個人,23%的人認為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用於詐騙等犯罪行為,18%的人認為機構或網站的個人信息保管機制不健全,5%的人認為個人在上網時遭遇「釣魚網站」,而僅有2%的人認為是其他原因。很明顯98%以上的人所認為的安全隱患都與網路有關。
網路暴力事件侵犯了當事人的名譽權、隱私權,泄漏了網民的個人信息,更加增強了個人信息的安全風險,引發了社會的恐慌情緒。網路空間和現實社會是有共通之處的,有的學者則直接認為,「網路空間」也是「現實社會」,只不過它是一種通過虛擬技術進行信息交流和傳播的新型媒介而已。按照這樣的說法,網路空間,是人們生活的空間,是一個以虛擬為形式的「現實社會」。那麼,在這樣一個社會所受到的一切影響也必然會作用到現實社會。網路暴力是「輿論」場域的群體性紛爭,以道德的名義對當事人進行討伐,可以說是網路自由的異化,這無疑阻礙了和諧網路社會的構建。與現實社會的暴力行為相比,網路暴力參與的群體更廣,傳播速度更快,因此某些意義上說,可能比現實社會的暴力產生的危害更大。網路暴力的產生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危害大、影響范圍廣,而且蔓延趨勢嚴重。
網路暴力作為網路表達自由的異化現象,有的學者認為不僅是對人類公共道德和傳統價值觀念的挑戰,更為嚴重的是,網路上的一些過激言論或行為已經觸及到法律的紅線。也有的學者認為,網路上的發泄情緒所引發的網路暴力,不僅使得社會倫理大廈根基動搖,道德與誠信逐漸淪喪,而且古老的文明傳統即將逝去,與現代文明風氣也漸行漸遠。國外學者也注意到網路暴力的嚴重性,並一致認為網路暴力以及給受害者的騷擾在全球范圍內呈上升趨勢。他們提出,與傳統暴力相比,網路暴力以及網路犯罪來得更加頻繁。而且有人甚至認為互聯網潛在的巨大危害能徹底摧毀一個人的生活,這里摧毀的力量指的就是網路暴力。隨著博客、貼吧、論壇以及視頻網站的運營,人們的行為、話語、姿態,可能通過這些媒介,登上網路平台,遭受公眾審判,而公眾在審判的過程中帶有過多的個人情感和情緒的發泄,往往過於偏激,引發網路暴力。加之人肉搜索的興起,私人信息被曝,網民跟風炒作,擴大事情影響,引發網路暴力,給當事人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3]

㈡ inm是不是網路暴力

inm是網路暴民團體,進行抱團式網路欺凌,欺凌理由一般都是對方表達了與自己相左或者中立的想法,而欺凌的對象一般都是同胞手足,相比帝吧欺凌國外反動勢力,欺凌社會敗類等正能量行為,inm是純粹就是單純的肆意而為,如果帝吧比喻成類似於蝙蝠俠、綠箭俠一樣的以暴制暴者,inm就是類似於企鵝、雙面人等純因一己之私無差別報復所有人的存在。
也許我說的有些偏激了,不過這是我個人的體驗,我被inm網暴了半年,只因為我理性的支持了一個他們不喜歡的up,其實那個up也沒得罪他們,只是得罪了他們喜歡的up,然後被他們喜歡的up煽動過來攻擊這個up,但是這個up本身也是因為他們喜歡的那個up首先欺負了一個up新人,看不慣說了兩句中立客觀地話而已,不過這個行為被那個主動欺負新人的up定性為大佬欺負弱小,因為幫新人up說話的up粉絲有幾十萬,欺負新人的up粉絲只有幾萬,然後在inm強大的助攻下,幫主新人up說話的幾十萬粉的up竟然淪陷了,幾萬粉的欺負新人的up粘貼了幾十條(而實際也只有幾十條),幾十萬粉up粉絲攻擊他的話開始表示他被幾十萬粉的up欺負了,而inm也用這個為理由,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對那個幾十萬粉的up和他的粉絲的長時間的辱罵和攻擊,我也說了些理性客觀地話來支持幾十萬粉的up,然後因為其中和一個inm理性辯論(我試圖理性辯論,對方一直在強詞奪理,扭曲是非,顛倒黑白,其手段就是把時間點完全搞亂,表示是幾十萬粉up先攻擊了幾萬粉up,然後幾萬粉up才去欺負了新人up,反正就是他們搞亂了時間順序想給自己喜歡的up洗白,卻邏輯全是漏洞,而我很耐心的支出他的邏輯漏洞後,他惱羞成怒),在對方不佔理後,奇怪的事情就開始上演了,我每天會收到大量的@,出現在各種奇怪的地方,然後每個@下面會出現幾十條充滿人身攻擊、陰陽怪氣、拖家帶口、杜撰捏造事實的各種評論,還會受到幾十條極其直白的辱罵私信,其中就有跟我「辯論」的那個人的言論,他表示我得罪他就是得罪整個inm團體,他會讓我體驗inm的恐怖,他會讓我出道,他會讓我明白inm逼人自殺是不是在開玩笑,然後這樣的事情就一直持續了半年。
我能做的就是舉報,不停的舉報,拉黑,不停的拉黑,但是辱罵的人後面就會用注冊新號的方式私信辱罵,掛我,這樣的事在半年後終於消停,而是變成了不知什麼時候突然冒出來一個一級小號私信辱罵我後,就消失的偶爾鬧鬼事件,持續至今。

我是不懂inm,但是就從這個自稱inm的人的行為和他煽動的一群自稱inm的人的行為來看,把inm當成小圈子,當成二創小眾文化,不好意思,我做不到,也許存在那些自以為自己是小眾文化的inm,但是當你自稱自己是武林正派,可整個江湖上所有你門派的人都不做人事,那麼你們被稱為邪教也不是空穴來風吧。

㈢ 請問。網路詞語「拜金女」,具體指前不久我在網上遭疑似此類人攻擊,誰知道這個詞的含義

拜金女,就是盲目崇拜金錢、把金錢價值看作最高價值、一切價值都要服從於金錢價值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的女人。
拜金女是一種持有大奶至上的思想道德觀念,認為大奶不僅萬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為的標准。
據樓主而言,那已經對樓主造成網路暴力。
網路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同時也是一個和真實世界並行、交融的現實世界;互聯網的開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網民不負責任的言行演化為「網路暴力」, 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等合法權益,給他們造成極大的精神傷害和心理傷害,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專家們認為,防治「網路暴力」必須疏堵結合、綜合防治。要通過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提高網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識,增強他們的分辨能力、選擇能力和對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養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在全社會倡導文明的、負責的網路行為;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快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研究,盡快出台相應的法規、制度,加大依法懲治的力度,通過法律手段規范人們的網路行為,凈化網路環境。

㈣ 用什麼樣的詞語形容網路暴力人群比如憤青之類的

噴子:對於網路事件都是片面看待,傳遞都是負面能力。在新媒體的推動下,網民做的都是碎片化閱讀,不去探究事件來龍去脈,他們也沒時間去做,產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無序的規則.

㈤ 這是一篇關於網路暴力的文章

網上的噴子有兩種。

一種是簡單粗暴的,張嘴就是臟話,句句不離生殖,就是為了辱罵你而噴。

另一種是討論問題時,雙重標准滿地打滾胡攪蠻纏,抓住你一兩句話斷章取義,毫無思辨的噴子。

個人認為第一種還比較好打發,第二種更加礙眼。我偶爾玩玩網路游戲時,經常會遇到第一種人。

從其語言來看,大多也是教育水平不高,家教不好的。看這些人罵街時,往往會很有畫面感。

恍惚可見,在昏黃噪雜地板滿布一道道黑腳印的網吧里,一個穿著邋遢、眼神遊移、頭發油膩的漢子,在被煙灰覆蓋的鍵盤上奮指敲擊一句句他所能想到最精妙的言辭,嘴裡不時會用聲調尖細的方言重復滿意的段落。摁下回車,將臟話送到網路另一端後,抓起旁邊的冰紅茶狠狠灌了一氣,然後隨手將空瓶扔到身後的垃圾堆放區。抓起煙灰缸上的煙屁,使勁嘬了一口,咳嗽幾聲,將煙屁掐滅在灑過方便麵湯的滑鼠墊上。

每當這種畫面在我腦中閃過時,實話說,我就生不起氣來了。看看自己的居室和書架上的書,反而還湧起一陣強烈的負罪感。

好多年前,我還會和他們對罵,寫一些陰險刁鑽的言辭欺辱他們沒什麼知識的大腦。

後來懂事兒了就不這樣浪費時間了。首先是,我用特別高水平的話罵他們,他們未必能看懂。其次是想明白自己和對方的差距時,就發現這毫無意義了。

我有一次陪朋友玩游戲時,就遇到了這樣一位噴子。

大概就是我朋友拿了游戲里一個什麼東西,讓他拿不了,於是他就開始罵上了。

我那位朋友的涵養也非常好,並沒太過於激動,直接回了他一句「有病吧。」

然後兩邊就互相噴上了。我朋友好歹是上過學的,很快就索然無味,除了偶爾呵呵兩聲,在公共頻道里替對方的智商和家教哀嘆,也不跟他多廢話了。

我旁觀了一會兒,覺得有點煩,但是又不想加入戰團。主要是之前嘲諷了幾句,便被對方施以暴風驟雨般熱情的問候。

但對方並沒有打住的意思,而是越罵越來勁,並且呼朋喚友,在公共頻道里組團問候我們。

玩游戲時左下角一直在刷針對你的臟話,這多少是有點掃興的,癩蛤蟆不咬你也很膈應啊。

我覺得放任這樣不管,會顯得我方聲勢太弱,並助漲對方氣焰。於是打算也刷點什麼。

將游戲窗口縮小一些後,我打開網頁,翻出一篇文章來。我在游戲里水平很菜,於是也比較閑。在操作的空餘之間,我就隨手復制那篇文章里的一段,再轉手黏貼到公共頻道里。

至今還記得很清楚,那是人民日報一篇社論,叫《打牢基礎 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文章還算長,我每次復制都整段的刷,比他打字罵人快多了。一篇文章刷完,我就隨手又打開另一篇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文章來繼續黏貼。

那一晚上公共頻道都很和諧,洋溢著對改革開放的深刻理解與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與信心。

沒用多久,不只是那個噴子,公共頻道里一個說話的人都沒了。只能看到我在嘚吧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必要性。

誠然,除了教育水平比較低的底層群眾,也有讀過書自詡高素質人群的傢伙會用不停的罵臟話這種不怎麼上檔次的方式對別人進行攻擊。

以前在某個網站,我曾遭到某位文化人這樣問候。這位仁兄當年在北京電視台工作,整天人五人六裝大尾巴狼,跟在女網友帖子底下一口一口小X老師獻巧兒。網名有個醉字兒。

於是我把他罵過的所有臟話都整理下來,做成了簽名。其中不乏對女性的深切問候以及他對生殖過程表達的高度興趣。然後在他所有出沒過的貼子里回了一遍。

特別是他那些和女網友探討陽春白雪品味人生雞湯的貼子里,我也會一本正經的回復一下,當然是為了曬簽名。

有人說文化流氓不在乎這個,你越這樣他越得意。不過我的目的倒不是惡心他,而是要給別人看。

在他將這些當做自己豪情四射嬉笑怒罵的偉大事跡時,也會有人和我一樣看出來丫就是個斯文敗類。喜歡文化流氓的你管不了,但討厭他的人多了,他就成了小丑。

這是我針對第一種噴子的舉措。

不過真正討厭的還是第二種。

他們一般不會說什麼臟話,而是對你冷嘲熱諷,陰陽怪氣。

你在認認真真討論問題,他拿不出什麼干貨,卻偏偏橫挑鼻子豎挑眼,抓住你的某句話不放,拚命放大你的紕漏,來彰顯自己的高深。

當你拿出可靠的硬東西來反駁他時,他要麼裝死看不見,要麼滿地打滾撒潑耍賴。

這些人的另一項拿手好戲就是雙重標准。

他們支持的,殺人放火都是有理有據。他們反對的,多吃了塊肉都該槍斃。

「凡是我們支持的,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別人支持的,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黑。」

我稱之為噴子的兩個凡是。

對這種人就不能認真。

雖然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至今為止,最常用的的手段就是拉黑,不能拉黑就不搭理他。但是碰上某些精神實在不正常的,還會換上馬甲來繼續惡心你。

順便說句,在網上我遇到的蜀黑吳蜜幾乎全是這樣的。純粹為了黑而黑,根本不想跟你認真討論。

你開個帖子講漢魏攻防,他就進來呵呵一句開始扯荊州。

你說關羽斬顏良,他就進來呵呵一句開始念叨麥城斷頭關二狗。

你說張遼威震逍遙津,他就進來呵呵一句開始感嘆周郎燒赤壁,順便黑一把諸葛亮。

我他媽怕了你我跟別人聊曹操打呂布行嗎?他還會進來呵呵一句,開始意淫小霸王其樂無窮。

我的朋友里也有吳蜜,不過他們都不是這種無腦蜀黑。真是萬幸。

一個神志正常思路清晰會用腦子的人,絕不會為了贊美自己喜愛的事物就去拚命貶低別人,並不肯正視自己喜愛事物的缺陷。

我是標準的季漢狂熱粉,但我也會承認關羽性格的巨大缺陷以及政治上的低情商。並贊美東吳太史慈這種重信有義,充滿騎士精神的熱血好男兒。

好吧,題外話結束,繼續說第二種噴子。

碰到這種噴子出現,或者你預計到他們將要出現,唯一的手段就是盡量減少會與他們摩擦的幾率。

抬手不打笑臉人,當你對他們表現出善意後,一般都會降低他們跟你鬥嘴皮子的心思。

他進來呵呵,你先不要生氣。哪怕肚子里把對方八輩兒祖宗都罵遍了,也笑呵呵的回復。

承認自己的不足,認同對方的部分觀點,你要告訴他:「我們中國現在發展文化,向文化進軍,有人提出一個主張,把大帽子一扣,說他是資產階級的,那文化的發展就完蛋了。」所以我們要百花齊放,要百家爭鳴。都是為人民服務的,要有服務意識,不分什麼彼此,求同存異。

尖利的對抗會正中這幫噴子下懷,軟軟的回應才能避免無謂的爭吵。

對於第二種噴子,我說的回應方法是在無法避免時的無奈之舉。為了節省大家時間又不破壞心情。

平時遇到這種人,當然還是能避則避。不理他就得了。

我非常討厭這些沒營養的爭吵,舌頭癢癢了去馬路牙子上蹭蹭,別浪費別人的生命。

我的時間太寶貴了,只能花在有價值的人身上。

是什麼導致了噴子思維以及如何轉變噴子思維呢?以下是個人看法。

在心理學上噴子思維的誘因:

1,社會比較理論&保護自尊

社會比較(Leon Festinger,1954)是指我們經常通過與他人的比較來獲得對自己的評價。在這樣的比較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我們常常會在內心對優於自己的人產生詆毀。(尤其是這些人是我們身邊的人時)

比如常見以下現象:

「秀恩愛,分的快!」

「你這是來拉仇恨的嗎?」

當一個人自尊被傷害時,這種為了保護自尊而出現的「比較」和「詆毀」更加常見。

比如聽說一些土豪帶著美女去北大清華參觀,看到路過的學生罵一句「窮學生!」是真的因為此土豪鄙視一切窮人嗎?自然不是的,我敢說他不會對公司的最基層下屬說「窮工人!」所以土豪罵「窮學生」只不過是在一群高知識的人面前找自尊而已,而這種找自尊的方法就是從1000個特點中找出一個對方比自己弱的。而土豪在其下屬面前不需要保護自尊,所以也沒必要鄙視。

類似的情況還常見於運動場,當一個沒品的足球後衛被梅西過掉時,他有時也會罵一句「死侏儒!」因為這幾乎是他能找到的比對方強的唯一一點了。

那麼如何解決呢?如何降低在「社會比較」方面的噴子屬性?

①培養獨立性自尊,減少社會比較。自尊一般有2種,依賴性自尊和獨立性自尊,前者是把自己的自尊建立在外在事物(比如金錢、名譽等)之上,所以需要不斷地通過跟別人對比才能獲得自尊;後者(獨立性自尊)是把自己的自尊建立在對自己的良好感覺和信任感之上,「我知道我很棒,這就夠了」,所以沒必要跟別人對比。

相比獨立性自尊,依賴性自尊往往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噴或者詆毀別人)、波動性(較大的情緒波動)以及焦慮水平。所以當你意識到這一點,可以更多地通過減少比較、增加努力程度等方式來提高獨立性自尊,降低依賴性自尊。(兩者都不可能變成0,都是同時存在的,只是比例不同)

②不要把朋友當潛在競爭者。想像一下:扎克伯格創業成功,我們會羨慕他崇拜他,而如果他恰好是你的室友,你可能會嫉妒他。這是因為受進化的影響(氏族社會同一族群內爭奪有限的交配資源),我們潛意識經常把周圍的朋友當成競爭者。因此我的建議是,當你的朋友成功了,給他一個由衷的祝福,即時內心有些不爽,但是不要在意,這只不過是進化的遺跡而已。

③不要放大你的生物化學反應。其實有時候我們莫名其妙噴周圍的人,只不過是受短期內激素水平的影響。比如有研究證明,女性在排卵期對其他女性的敵意會增強。或者你被某些電影激發出的高腎上腺素水平提高了你的攻擊性。這時你要明白:發生在你情緒上的,只不過是生物化學反應,並不是你性格的體現,不要過分放大它。

2,基本歸因錯誤

另一種盲目亂噴的表現是基本歸因錯誤。

基本歸因錯誤是指,當我們評價別人時,經常把別人的行為歸因到態度和性格等內在因素;而當我們評價自己時,經常把行為歸因為環境等外部因素。

因此假設你是銷售經理,當你下屬銷售不好,你第一反應是「你怎麼不夠努力?」而當你自己銷售不好,你第一反應是「唉,現在客戶太難拉了!」

為什麼這樣呢?

這是因為信息的易得性不同。當你觀察別人時,別人的態度、行為等信息是易得的,而他們當時所處的環境是你不知道的,所以你根據易得性信息,自然認為這是別人的性格導致的。當你觀察自己時,你自己的態度行為反而是難以察覺到,而你所處的環境更加容易被察覺,所以你往往更加傾向於歸因為環境因素。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往往覺得別人十惡不赦,絲毫不顧及可能是環境影響:

比如你男朋友晚回家可能並不是其態度的體現(比如不愛你了),更可能是其環境的作用(老闆強迫),而這時不管對方當時所處的環境就盲目亂噴(你這么不在意我!),明顯是思維懶惰的表現(懶得了解對方的環境)。

比如下屬業績不好,可能並不是因為他太笨或者不夠努力(態度因素),而是環境影響(整個行業都不景氣),這時作為老闆你需要了解事情的本質。

再比如我們罵暴恐案的實施者都是十惡不赦的混蛋,認為他們的暴力是性格的體現(天生慘無人道),但是忽略了他們所處的極端環境:他們只不過是被洗腦了。其實換個角度,如果讓100個未經過思維訓練的普通人跟他們處在一樣的環境—「信息單一來源」、「權威型強迫」、「減少控制感」、「增加角色感」、「葯物作用」等,可能有一半人也會變成暴徒。畢竟洗腦的作用太大了(詳細網路:米爾格納姆權威實驗和斯坦福監獄實驗)或許我們更應該去罵的是對這些人實施洗腦術的人。

既然「基本歸因錯誤」如此常見,那我們如何歸因呢?

可以參照心理學家凱利在1967提出的「三維歸因理論」,比如當你看到下屬遲到了,你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他是只在本公司上班遲到,還是不論做什麼都拖拖拉拉?

他是經常遲到,還是只有今天遲到?

其他人今天遲到了嗎?

如果他做其他事不遲到,而且只今天遲到,那麼可能的原因是他個人遇到了急事(可以原諒);如果今天其他人也都遲到,那麼可能是公司問題,比如昨天加班,也可以原諒。

通過這樣的方法,你可以顯著把「對人」和「對事」給區分開,降低盲目亂噴的概率。

3,隧道視野

導致噴子思維的另一個原因是「隧道視野」。

如果你在新聞頭條看到這個:

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我想有些人的第一反應是「唉,世風日下啊!上海市民真是開放!」

那如果我換一個新聞標題「上海市本年市民有99.999%以上的人未參與公眾裸拍行為」,你會怎麼想?「嗯,上海市民素質真高,裸拍率不到十萬分之一。」

而實際上這兩條新聞是一樣的。

這就叫「隧道視野」,我們喜歡人為放大少數事件的影響,忽略主體。

比如你在台上給500人演講,看到有一個人睡著了,你會盯著這個人看,然後想「唉,我的演講真失敗,你看他都睡著了!」然後下一場演講,499個人睡著了,只有一個人興高采烈地在聽,你會盯著那個聽的人,然後想「嗯,我講的還是不錯的,你看他聽得多認真!」

所以,面對很優秀的個體,人往往還是容易注意到TA的缺點,因為那就像500個人中睡著的一個,在其他優點的對比下如此明顯,因此我們就自然而然地「放開去噴吧!」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

當說到小米公司,無數人所謂的「商業分析師」去噴它,即使小米已經是在很多方面優秀的公司,比如成功地改變了市場的競爭基礎、被證明的商業模式、巨大的現金流等。甚至無數自媒體人「為噴小米而生」。(PS,僅為舉例用,我不是米粉也不是米黑,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只是陳述事實。)

但是當看到某個10人團隊的初創公司,即使他們根本連基本的商業模式都沒找到,更別說「質量把關」「供應鏈管理」了,我們還是更容易去贊揚他們,「嗯,這個想法真是創新!」

所以,面對優秀的成功者,我們在100個優點中找一個缺點拿來噴,而在不成功的人中,我們在100個缺點中找一個1優點來贊美。

如果你想做一個客觀的人,請關注更具統計意義的「大多數」,這可以讓你減低隧道視野對判斷的負面影響;當然如果僅僅是媒體,還是得關注更加博眼球的「小部分」。

4,萬能葯思維

請想像這樣一個場景:

你身體不舒服,走進了醫院。然後醫生沒有對你進行任何的詢問,甚至幾乎都沒有看你一眼,就說:把這個葯吃了,每天三次。你會不會覺得奇怪?當你用質疑醫生時,他說:我前兩個病人都是吃這個葯治好的,因此預計你吃這個葯也能好!

噴子思維的另一個影響因素是「萬能葯思維」—我們潛意識認為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樣的。總之,當你有一把鑰匙,你看什麼東西長得都像鎖。

所以我們看到,剛入職的產品經理在噴:58同城的UI界面簡直挫的一逼啊,要是讓我來設計,絕對分分鍾高大上。

嗯,你潛意識覺得「高大上的精美設計」是一切互聯網產品的解決方案,而忽視了不同企業的定位不同。

如果你做微信或者linkedIN,嗯,一定要精美!但是58同城的主要客戶是有剛性需求(租房、找工作)的中小從業者,它的定位是「啥都有的大雜燴」,精美的設計反而不如這樣簡單粗暴的字元陳列管用。58同城不是高檔西餐廳,而是城市小吃街—啥都有,都不貴,雖然臟亂差,但我們吃的就是這個情懷!給燒烤攤弄上高大上的裝修,反而會讓客人受不了。

所以,你在一個問題上取得了成功,並不代表你的「成功經驗」具有普適性。因此在你拿著自己的「成功經驗」去噴別人之前,先搞清楚:你們面臨的是同樣的問題嗎?

在英語文化中,有一類人被稱為haters。hate仇恨,加上代表人的er,來形容那些內隱地被嫉妒驅使著,而習慣性仇恨別人的人們。

2000年,一個名叫3LW的R&B樂隊在他們的的一首歌曲中寫到「haters gonna hate」,之後,就像「給力」、「宅男」這些古老的網紅詞一樣, haters終於被牛津大詞典收錄,成為了有名分的正經詞。

牛津詞典中對haters的解釋是:總體來說,對任何人/事有強烈的厭惡,或持批評態度。

現在在Facebook、Reddit、Twitter上也經常會看到「haters gonna hate」這句話。

但到底要怎麼理解haters?中文直譯「懷恨在心者、仇恨者」來指代haters未免無法完全涵蓋它的意思,並且譯不出那種氣勢。

但隨著網路文化發展,也誕生了一個可以較為完美對應haters的詞:噴子。

現在也有另一個詞:diss們:專門提反對意見的人,他們貶低、詆毀、輕視disparage、不尊重disrespect別人或者其他任何事物。(造句:我家愛豆這么努力,diss們速速退散。)

噴子們(haters)都是什麼樣子的?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見識到噴子們的全部嘴臉,我們才能不漏不錯地斬殺。下面這些特點常常出現在噴子們的身上:

見不得別人好

看誰都不順眼:永遠在批判他人、給予負性評價

(但要澄清:並不是所有的批評都是出於貶低和侮辱。建設性的、有價值的意見能夠促使人們進步。)

帶有主觀惡意的人身攻擊

只關注缺點

有些人認為噴子們之所以雞蛋里挑骨頭,完全是出於羨慕嫉妒恨。但haters和噴子們不一定是出於嫉妒才對他人惡語相向。嫉妒的前提是你想要變成嫉妒的那個人的樣子。而噴子們不一定想要成為他們噴的人,他們只是想單純地捅你一刀。(……蛤?)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

1 網路環境是個大溫床

噴子們常見於網路上,匿名(或無法識別出真實身份)這一特點,讓噴子們有了一個安全的地方,可以隨意發泄自己的憤怒,口無遮攔,反正大家又不知道是誰說的(或者要找出是誰比較困難)。

2 噴子也有基因?

環境對人們言行的影響是巨大的,有些人一匿名就變噴子。但除此之外,真的就有些人是自帶噴子屬性嗎?

研究告訴我們,還真是這樣。人們的秉性中會存在這樣一種傾向(dispositional attitude):喜歡、或厭惡外界的一切刺激。雖然這種傾向很微弱,但它所產生的蝴蝶效應卻是巨大的。

所以,如果要問,噴子是天生的嗎?嗯……也不能說完全不是吧。

3 一些因素讓噴子們得以持續噴下去

每個人在網路瀏覽、閱讀的過程都是在確認自己的觀點,我們會更加註意到那些與自己已有觀點相符的觀點,也傾向於忽略那些與自己價值觀不符的內容,這稱之為注意偏差。

因此普通人對於外界的信息可以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噴子們則是完全閉著眼亂噴,他們只堅信自己的觀點,並和其他噴子反復地相互認同。

遇到噴子,我們怎麼辦?

如果你遭遇了噴子,那麼說明,你的言語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了。

一開始我們都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對負性評論免疫。這可能是一種防禦方式,你罵你的,I don't care(攤手)。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並不是他們最真實的想法,事實是:這些負性評價真的,很,傷,人。如果你不能處理好這些爛事,它會影響你自己的生活,影響你做正事。

並不是只有明星這些公眾人物才會受到公開的批評,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要面臨一些來自他人的批評,也許是熟人、也許Ta對你了解甚少、也可能一無所知。

那麼,既然我們無法生活在無菌的真空里,那麼要怎樣去面對這些「總要面對的」噴子?

1 忽略它 Ignore it

直接阻截掉信息渠道,盡力避免去看到這些負性評論。比如有些明星關掉自己的評論區,或者開了評論區但根本不看,這就很好地阻隔了自己的視線,免於遭罪。雖然不堪的文字可以阻隔,但惡意卻總能通過其他方式傳遞到你身邊。

2 分析它 Analyse it

雖然噴子們給予的負性評論大多是毫無建設性地亂噴,但也不乏其中可能就有一兩條是真正有價值的建議。如果你能做到心平氣和,兼容並包的心態,來從看似惡毒的言語中,看出他們「為了讓你進步」的苦心,那麼就坐下來,分析一下吧~

3 處理它 Deal with it

如果你不願深究這些惡意的指指點點,但由於一些原因,也屏蔽不掉。那麼,don』t take it personally,不要覺得那些話是針對自己的。在面對噴子的時候,練就一副厚臉皮是很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我們面對噴子的態度,體現了我們是否有獨立完整的自尊。如果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完全與他人的評價聯系起來,那麼一旦遭到反對意見,就有全面崩潰的可能。所以,我們不需過於重視外界的認同,那無異於自取煩惱。

所以,當你在網上,或現實中遇到噴子怎麼辦?

Don't let them get you.

參考資料:

Ann Friedman. (2013). Haters Gonna Hate. What』s a Woman to Do About It?

Carl Richard. (2016). Learning How to Deal With the Haters. The New York Times.

Gregory S. Parks. (2016). The psychology of haters. The Huffington post.

Sarah Kliff. (2013). Researchers take on crucial question: Are haters gonna hate? The Washington post.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2013, August 26). Why do haters have to hate? Newly identified personality trait holds clues. ScienceDaily.

最後,分享一個故事。

有兩個人吵了一天,一人說3X8=24,另一個人說3X8=21,相爭不下告到縣衙。縣官聽完便說: 「把三八二十四的那個人拖出去打二十板!」

二十四的人就不滿: 「明明是他蠢,如何打我?」

縣官答: 「跟三八二十一的人能吵上一天,還說你不蠢?不打你打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和聽不懂人話的人較勁,因為最後受傷的可能是自己。

覺得此話甚是有理!

直面了這個網路的精彩,也便留了下來,從起先純粹的旁觀者漸漸的亦變成了分享者。

段子逗樂,亦有故事,偶吐干貨,雜而不濕。

不求聞達於貴乎,只圖內心我樂意,足矣。

但也慢慢印證了一個道理,我到底不是人民幣,就不必奢求討每個人的歡喜,那些邁出國門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噴子也適時的出現了。好吧,我也逐步適應並理解了他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並明白了與之爭辯的無力和徒勞,最重要的是我以前曾經在《百家講壇》上看到過台灣大學曾仕強教授講授的關於「三季人」的故事,覺得獲益匪淺,就把它搬過來,以饗知友,以期共勉!

「三季人」指的是那些不可理喻的人或者指代無知的人。

他是這般說的:

這個世界上三季人太多,越是不懂的人,講話聲音越大,以後你在哪裡都可以看到,凡是那個聲音最大的人就是最不懂的人。你懂,你講話聲音那麼大幹什麼,所以後來我們讀莊子的話才讀的懂「夏蟲不可以語冰」,你跟夏天的蟲你講什麼冰,那是你糊塗,你跟他講什麼冰,那這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嗎?你如果去問孔子,孔子說本來就這樣,你見人不說人話,那不是鬼話連篇嗎?萬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講鬼話,你怎麼溝通呢?我們都搞錯了,這個絕對不是投機取巧,這個是隨機應變。

原文是這樣的:

朝,子貢事灑掃,客至,問曰:「夫子乎?」曰:「何勞先生?」曰:「問時也。」子貢見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幾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後言:「三季也。」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子貢以為然。

翻譯過來就是:

早晨,子貢在大院門口打掃院子。有人來到,問子貢:「您是孔子嗎?」

子貢答道:「有什麼事需要向我們老師請教?」

「我想請教關於時間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說說一年有幾季?」

「四季。」子貢笑答。

「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貢理直氣壯。

「三季!!!」來人毫不示弱。

然後就爭論不止,一直爭論到中午也沒消停。

孔子聽到聲音,從院內出來,子貢上前講明原委,讓孔子評定。

孔子先是不答,觀察一陣後說:「一年的確只有三季。「

來人聽此,大笑而去。

待來人走後,子貢忙問老師:「這與您所教有別啊,且一年的確有四季啊!

「這一年到底應是幾季?」孔子答:「四季」

子貢不解。孔子繼而說道:「這時和剛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綠衣。他分明是田間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經歷過春、夏、秋三季,哪裡見過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維里,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你跟這樣的人那就是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的。你若不順著他說,他能這么爽快就走嗎?你雖然上了個小當,但卻學到了莫大一個乖。」

說完,子貢立刻明白了。

故,以後大凡有噴子黑子之流,管你是九段還是十八段,管你是天朝第一還是宇宙最牛,弟均以「三季人」以贈之。

㈥ 2022網路熱詞大全

2022網路熱詞大全

2022網路熱詞大全,作為一枚網友,無論你是80、90後的弄潮兒,還是00後的後起之秀,都不可避免經常遇到一些網路熱詞 。那你知道2022網路熱詞大全有哪些嗎,快來看看吧

2022網路熱詞大全1

1、躺平

指無論對方做出什麼反應,你內心都毫無波瀾,對此不會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抗,表示順從心理

2、內卷

是指當某一種社會資源有限,但爭奪它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每個人得到的都越來越少,卻付出的越來越多,活的越來越累 ,本指通過向外拓展新的資源的方式進行競爭,現在可以指大家互相拉著一起停止內卷

3、YYDS

「yyds」「ssmy」「pljj」「zqsg」……當看到這些像密碼一樣的代表符號時,很多人都摸不著頭腦。而這些恍如天書的語言縮寫,正是現在年輕一代們司空見慣的日常用詞,是在網路世界裡交流時最「潮」的語言。這些都是拼音的縮寫,「yyds」為「永遠的神」,「ssmy」為「盛世美顏」,「pljj」是「漂亮姐姐」,「zqsg」則是「真情實感」。

4、就是玩兒!

就是玩兒,網路流行語,網上興起的一種搞笑句式:有x,我不x,我xxx,哎,就是玩兒表達我就是來任性搞笑、來玩兒的。

出自抖音某作者的一系列無厘頭搞笑視頻,視頻里他多用「就是玩兒」這句話和類似的句式,比如:點完菜,我不吃,我去別桌吃,哎,就是玩兒。引起了很多人的模仿。

5、雞娃

「雞娃」是網路流行詞,指的是父母給孩子「打雞血」,為了孩子能讀好書、考出好成績,不斷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讓孩子去拼搏的行為。

6、爺青回

2020年度彈幕「爺青回」,為「爺的青春又回來了」的縮寫,用來表達人在變化後的環境中,面對曾經熟悉的人和事物時,油然而生的一種喜悅之情。這條彈幕常見於青春時代經歷過的人、影視劇、游戲、動畫等事物,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在當下再現和回歸的場景中。

在「爺青回」的感嘆中,既有年輕人對於被迫成長的時代情緒的回應,也包含著大眾對於重獲幸福的渴望。通過重回往日時光的方式,「爺青回」讓人們再次體驗生活中曾有過的那些快樂的、高光的瞬間,從而喚起美妙、感動等情緒,讓觀看者得以在當時當下重獲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勇氣。

12月1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發布了2020年度彈幕,「爺青回」榮登第一。 爺的青春回來了,網路流行語,簡稱「爺青回」或「爺春回」,指看到了以前熟悉的事物,我的青春回來了。

7、韭零後

「韭零後」是"90後"的諧音,2021年基金的大跌讓很多年輕人意識到自己被割韭菜了,熱衷於買基金的90後不得不自嘲成了「韭零後」。

8、氣氛組

點擊播放 GIF 0.0M

是指營造氣氛的人。

氣氛組是酒吧里經常有的一個工作,具體工作內容就是營造現場的氣氛,讓現場更嗨。經常需要上去蹦迪,帶動其他的人一起。

9、干飯人

造詞法來源於工具人、打工人一類的網路流行語,干飯一詞本來是西南官話方言里的「吃飯」的意思,帶點「一口乾了(一口氣吃完、喝完)」的豪爽感,又因為某博主,他吃飯視頻的開篇都會說一句「干飯了 干飯了」而走紅網路。

10、絕絕子

太絕了,表示好極了,常用格式為:明星姓名+絕絕子,表示這個明星非常有吸引力。

太絕了,表示差極了,用於嘲諷,例如xxx的大白嗓絕絕子。

11、跌媽不認

2021年2月,明星基金的一齊下跌,網友們製造出了新的網路「熱詞」——「跌媽不認」,意指基金跌到媽都不認識了。在基金吧中,有網友被基金凈值單日大幅縮水給嚇到了,於是直接贖回了一半。

12、社恐,社死

先簡單解釋一下社恐: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復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社恐是社交恐懼症的縮寫。

社死:顧名思義,社會性死亡。社會性死亡,網路流行詞,其含義多為在公眾面前出醜的意思,已經丟臉到沒臉見人,只想地上有條縫能鑽進去的程度,被稱之為「社會性死亡」,和另外一個網路語「公開處刑」的含義比較接近。另一個含義為個體遭遇網路暴力後,陷入社交往來被阻斷、社會聲譽被傾軋困境的一種代名詞。

由於手機,平板,電腦等交流設備的更新迭代,以及網路交友的便捷,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現實中「零交流能力」的一批人。

2022網路熱詞大全2

拿來吧

你這個網路熱詞,出自抖音視頻作者劉子,每當他的視頻內容有向別人所要東西的場景,或者保護自己不願意被搶走東西的時候,就會有拿來吧你這樣魔性的口頭禪。

一時間,不管實的虛的,各大社交媒體上都已經變成一種「萬物皆可拿」的狀態。這場「拿來」爭奪戰的主力軍---「Z時代」,再次向眾網友們展現出那潛力無限的腦洞。

油麥

是什麼意思呢?它並不是指油麥菜,也不是指油膩,而是「幽默」的`諧音。

出自微博博主@怨男0,該博主經常發一些搞笑段子,並把幽默叫成油麥(一開始是幽麥),因為他的微博好笑,並且經常出梗,於是粉絲們也跟著把幽默叫成了油麥。

破防

原本是指游戲里的裝備由於技能或其他原因,沒有了防禦效果。在互聯網環境中,多用來指人的心理防禦被突破。很多時候是指出現在被嘲諷後心急,在雙方「語言互動」中由一方急了,就會被嘲諷破防了,也有在「對線」中遭受了暴擊,或者說看到一些令人悲傷心酸的事情,或被感動到,也可以稱為破防了。

比如:#七一的延喬路破防了#,#南陳北李破防了#

想你的液

出自「國民老公」王思聰之口,意為想念另一半。富二代王思聰與網紅孫一寧的聊天記錄,被譽為「舔狗語錄」。

我命油我不油天

原義是我的命運我自己來掌握,不要讓上天來決定。此句來源於孫一寧和王思聰的聊天記錄,是形容人非常油膩的諧音梗句。

這個詞首先出現電競圈裡,指的是國內一名ADC選手,形容操作犀利,永遠且無人可匹敵。但很快便被廣大網友用在不同圈層。

「yyds」

當屬00後網路俚語的扛把子,不僅出現頻率高還滲透性強,聊天、刷彈幕都頻繁出現。

比如網友彈幕:《覺醒年代》yyds!

絕絕子

有兩個意思:太絕了,表示好極了;

太絕了,表示差極了,用於嘲諷。

舔狗

指代「舔狗」、「生活不如意,在網上嘩眾取寵的人」、「自作多情的人」、「前後態度反差巨大,讓人覺得可笑滑稽的人」、「游戲操作滑稽可笑的人」,常用於自嘲。

例如:打工人天天加班到深夜,想著年底能升職加薪,結果被裁了……小丑竟是我自己。

凡爾賽

凡爾賽文學,一種「以低調的方式進行炫耀」的話語模式,也稱凡學。這種話語模式先抑後揚,明貶暗褒,自說自話,假裝用苦惱、不開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深諳凡爾賽文學的人,被稱為「凡爾賽人」

例如:馬雲——我對錢沒有興趣撒貝南——北大還可以

打工人

打工人是指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人對自己的一種調侃和自嘲,因為如果叫打工仔會顯得社會地位很卑微,社畜聽上去又太慘了,於是乎大家都自嘲的稱呼自己為打工人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但不能一天不打工。

2022網路熱詞大全3

1、打工人

自嘲的一種自我調侃,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的自我鼓勵,自嘲背後是對自我的肯定和辛苦付出的接納。

2、凡爾賽

不露痕跡,不經意地去各種炫,實則是有預謀,蓄謀已久的去展現。我覺得但凡是凡爾賽者都還是比較矯情的。

3、內卷

讓人焦慮的不是別的,就怕內卷。通俗來說就是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各行各業,一被內卷了,到最後大家都不好過。

4、神獸

指疫情期間待在家裡的孩子,神獸回歸,神獸出籠呀,等等,都是家長對孩子即愛又頭痛的昵稱,家裡要是同時有三四個神獸的,每天都會上演馴獸經典。

5、躺平

躺平跟宅還不同,躺平是啥也不想干,沒乾的動力和心氣,連看電視都會覺得索然無味,癱躺在沙發里看。

這也反應現代年輕人對加班加點,內卷,房車焦慮後的無奈和妥協。

㈦ 最近很火的網紅詞語

最近很火的網紅詞語

最近很火的網紅詞語,作為一枚網友,無論你是80、90後的弄潮兒,還是00後的後起之秀,大家肯定都對網路上的熱詞朗朗上口,以下為大家分享最近很火的網紅詞語,快來看看吧

最近很火的網紅詞語1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體現了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我國之所以在抗疫戰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堅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一指導准則。

逆行者

逆行,指反著眾人的方向而行,不走尋常路;逆行者,指由於職責和信念所系,在發生重大危險時不顧個人安危,迎難而上,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人。

現在流行的「颯」,特指帥氣利落、瀟灑清爽,多用於女性。據統計,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中約有50%是女性,護士中女性超過90%。用「颯」來形容她們,是全國人民對女性同胞最崇高的致敬!如今,「颯!」「真颯!」「又美又颯!」已成為人們贊美奮戰在各行各業各自崗位上女性同胞的常用語,在網路上廣為傳播。

後浪

源於「長江後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當前流行的「後浪」,大致是指我們的90後、00後。這一代人多為獨生子女,曾讓人覺得「不著調」「太叛逆」,但面對新冠疫情,他們奮不顧身,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後浪」承擔起了歷史賦予他們的責任和使命,已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希望一代」。

神獸

神異之獸,本指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的動物。2021年上半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孩子們在家上網課。這些孩子活潑可愛,但許多人調皮搗蛋,還智商超群,出格之事時有發生。家長們心力交瘁,盼望疫情早日平復,學校早日復課,盡快讓「神獸歸籠」。「神獸」便成為疫情期間居家上網課的孩子的代稱。

直播帶貨

即通過互聯網平台,使用直播技術,進行線上展示、導購、銷售的新型商品交易形式,是「新一代電子商務模式」。據媒體報道,疫情嚴重的美國日前也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直播帶貨」已成為廣為人知的流行語,進入大眾視野。

雙循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做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於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於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打工人

打工人,原本多指從事體力勞動的人,通常為外來務工人員。在流傳中,「打工人」適用范圍擴大,指稱對象多元化,幾乎成了各行各業勞動者的統稱。無論是社會精英還是普通職員,無論是腦力勞動者還是體力勞動者,都稱「打工人」。

內卷

本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更高級模式的現象。2021年下半年,有幾張圖片刷屏:有人騎在自行車上看書,有人邊騎車邊用電腦,有人床上鋪滿了一摞摞書……「邊騎車邊用電腦」的同學被稱為「卷王」登上熱搜。「內卷」流行開來,高校學生用它指非理性內部競爭。

凡爾賽文學

一種「以低調的方式進行炫耀」的話語模式,也稱凡學。這種話語模式先抑後揚,明貶暗褒,自說自話,假裝用苦惱、不開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比如,有人自炫長得瘦:「好羨慕那些輕輕鬆鬆就長胖了的人,我一個月吃了好多東西以為能到90斤,結果……太不公平了,我想哭!」實際上,現在的「凡學」作品多數已不再是炫耀,而僅是一種調侃。

最近很火的網紅詞語2

1、躺平

指無論對方做出什麼反應,你內心都毫無波瀾,對此不會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抗,表示順從心理

2、內卷

是指當某一種社會資源有限,但爭奪它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每個人得到的都越來越少,卻付出的越來越多,活的越來越累 ,本指通過向外拓展新的資源的方式進行競爭,現在可以指大家互相拉著一起停止內卷

3、YYDS

「yyds」「ssmy」「pljj」「zqsg」……當看到這些像密碼一樣的代表符號時,很多人都摸不著頭腦。而這些恍如天書的語言縮寫,正是現在年輕一代們司空見慣的日常用詞,是在網路世界裡交流時最「潮」的語言。這些都是拼音的縮寫,「yyds」為「永遠的神」,「ssmy」為「盛世美顏」,「pljj」是「漂亮姐姐」,「zqsg」則是「真情實感」。

4、就是玩兒!

就是玩兒,網路流行語,網上興起的一種搞笑句式:有x,我不x,我xxx,哎,就是玩兒表達我就是來任性搞笑、來玩兒的。

出自抖音某作者的.一系列無厘頭搞笑視頻,視頻里他多用「就是玩兒」這句話和類似的句式,比如:點完菜,我不吃,我去別桌吃,哎,就是玩兒。引起了很多人的模仿。

5、雞娃

「雞娃」是網路流行詞,指的是父母給孩子「打雞血」,為了孩子能讀好書、考出好成績,不斷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讓孩子去拼搏的行為。

6、爺青回

2021年度彈幕「爺青回」,為「爺的青春又回來了」的縮寫,用來表達人在變化後的環境中,面對曾經熟悉的人和事物時,油然而生的一種喜悅之情。這條彈幕常見於青春時代經歷過的人、影視劇、游戲、動畫等事物,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在當下再現和回歸的場景中。

在「爺青回」的感嘆中,既有年輕人對於被迫成長的時代情緒的回應,也包含著大眾對於重獲幸福的渴望。通過重回往日時光的方式,「爺青回」讓人們再次體驗生活中曾有過的那些快樂的、高光的瞬間,從而喚起美妙、感動等情緒,讓觀看者得以在當時當下重獲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勇氣。

12月1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發布了2021年度彈幕,「爺青回」榮登第一。 爺的青春回來了,網路流行語,簡稱「爺青回」或「爺春回」,指看到了以前熟悉的事物,我的青春回來了。

7、韭零後

「韭零後」是"90後"的諧音,2021年基金的大跌讓很多年輕人意識到自己被割韭菜了,熱衷於買基金的90後不得不自嘲成了「韭零後」。

8、氣氛組

點擊播放 GIF 0.0M

是指營造氣氛的人。

氣氛組是酒吧里經常有的一個工作,具體工作內容就是營造現場的氣氛,讓現場更嗨。經常需要上去蹦迪,帶動其他的人一起。

9、干飯人

造詞法來源於工具人、打工人一類的網路流行語,干飯一詞本來是西南官話方言里的「吃飯」的意思,帶點「一口乾了(一口氣吃完、喝完)」的豪爽感,又因為某博主,他吃飯視頻的開篇都會說一句「干飯了 干飯了」而走紅網路。

10、絕絕子

太絕了,表示好極了,常用格式為:明星姓名+絕絕子,表示這個明星非常有吸引力。

太絕了,表示差極了,用於嘲諷,例如xxx的大白嗓絕絕子。

11、跌媽不認

2021年2月,明星基金的一齊下跌,網友們製造出了新的網路「熱詞」——「跌媽不認」,意指基金跌到媽都不認識了。在基金吧中,有網友被基金凈值單日大幅縮水給嚇到了,於是直接贖回了一半。

12、社恐,社死

先簡單解釋一下社恐: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的一種亞型,恐懼症原稱恐怖性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復出現,難以控制。恐懼發作時常常伴有明顯的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患者極力迴避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社恐是社交恐懼症的縮寫。

社死:顧名思義,社會性死亡。社會性死亡,網路流行詞,其含義多為在公眾面前出醜的意思,已經丟臉到沒臉見人,只想地上有條縫能鑽進去的程度,被稱之為「社會性死亡」,和另外一個網路語「公開處刑」的含義比較接近。另一個含義為個體遭遇網路暴力後,陷入社交往來被阻斷、社會聲譽被傾軋困境的一種代名詞。

由於手機,平板,電腦等交流設備的更新迭代,以及網路交友的便捷,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現實中「零交流能力」的一批人。

最近很火的網紅詞語3

拿來吧

你這個網路熱詞,出自抖音視頻作者劉子,每當他的視頻內容有向別人所要東西的場景,或者保護自己不願意被搶走東西的時候,就會有拿來吧你這樣魔性的口頭禪。

一時間,不管實的虛的,各大社交媒體上都已經變成一種「萬物皆可拿」的狀態。這場「拿來」爭奪戰的主力軍---「Z時代」,再次向眾網友們展現出那潛力無限的腦洞。

油麥

是什麼意思呢?它並不是指油麥菜,也不是指油膩,而是「幽默」的諧音。

出自微博博主@怨男0,該博主經常發一些搞笑段子,並把幽默叫成油麥(一開始是幽麥),因為他的微博好笑,並且經常出梗,於是粉絲們也跟著把幽默叫成了油麥。

破防

原本是指游戲里的裝備由於技能或其他原因,沒有了防禦效果。在互聯網環境中,多用來指人的心理防禦被突破。很多時候是指出現在被嘲諷後心急,在雙方「語言互動」中由一方急了,就會被嘲諷破防了,也有在「對線」中遭受了暴擊,或者說看到一些令人悲傷心酸的事情,或被感動到,也可以稱為破防了。

比如:#七一的延喬路破防了#,#南陳北李破防了#

想你的液

出自「國民老公」王思聰之口,意為想念另一半。富二代王思聰與網紅孫一寧的聊天記錄,被譽為「舔狗語錄」。

我命油我不油天

原義是我的命運我自己來掌握,不要讓上天來決定。此句來源於孫一寧和王思聰的聊天記錄,是形容人非常油膩的諧音梗句。

這個詞首先出現電競圈裡,指的是國內一名ADC選手,形容操作犀利,永遠且無人可匹敵。但很快便被廣大網友用在不同圈層。

「yyds」

當屬00後網路俚語的扛把子,不僅出現頻率高還滲透性強,聊天、刷彈幕都頻繁出現。

比如網友彈幕:《覺醒年代》yyds!

絕絕子

有兩個意思:太絕了,表示好極了;

太絕了,表示差極了,用於嘲諷。

舔狗

指代「舔狗」、「生活不如意,在網上嘩眾取寵的人」、「自作多情的人」、「前後態度反差巨大,讓人覺得可笑滑稽的人」、「游戲操作滑稽可笑的人」,常用於自嘲。

例如:打工人天天加班到深夜,想著年底能升職加薪,結果被裁了……小丑竟是我自己。

凡爾賽

凡爾賽文學,一種「以低調的方式進行炫耀」的話語模式,也稱凡學。這種話語模式先抑後揚,明貶暗褒,自說自話,假裝用苦惱、不開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深諳凡爾賽文學的人,被稱為「凡爾賽人」

例如:馬雲——我對錢沒有興趣撒貝南——北大還可以

打工人

打工人是指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人對自己的一種調侃和自嘲,因為如果叫打工仔會顯得社會地位很卑微,社畜聽上去又太慘了,於是乎大家都自嘲的稱呼自己為打工人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但不能一天不打工。

㈧ |核心論文觀點選登|關鍵詞:網路暴力

本期關鍵詞是  網路暴力  :

網路暴力是一種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暴力形式,它是指一類由網民發表在網路上的並且具有 「誹謗性、誣蔑性、侵犯名譽、損害權益和煽動性」 這五個特點的言論、文字、圖片、視頻,這一類言論、文字、圖片、視頻會針對他人的名譽、權益與精神造成損害,人們習慣稱其為「網路暴力」。

網路暴力是網民在網路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路上的延伸。網民們若想獲得自由表達的權利,也要擔當起維護網路文明與道德的使命,至少,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客觀。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公民也必須對自己在互聯網上發表的言論負責。

本期分別從社會學、法律、政治、教育、新聞傳播學等多個領域,遴選代表性選題若干篇。讓大家通過大家、名家的選題,對 「網路暴力」 這一選題方向有明確的了解,供自己開展學術研究作參考。

| 1 | 【語言學】

網路語言暴力的(不)禮貌研究

摘要: 網路發聲現已成為人們表達自身觀點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它也催生了網路語言暴力現象。這一現象充分體現了語言的殺傷力和網路的影響力,對個體和社會造成了極大危害。近期雖有研究提出視其為一種言語行為,但語用學視角下的相關研究尚不多見。本文將網路語言暴力置於(不)禮貌研究視角下,採用混合研究方法,結合關系管理理論分析網路語言暴力的定義及評價問題。

[1]耿雯雯、謝朝群.福建師范大學[J].網路語言暴力的(不)禮貌研究,中國外語. 2020,17(03):20-28

| 2 | 【新聞傳播學方向】

網路文化安全視域下女性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探析

摘要: 網路文化安全建設要重視網路傳播中的青少年群體,通過媒介素養教育增強青少年的網路安全意識,形成有效的保障防線。在網路暴力中,女性青少年更容易成為受害者。女性青少年在信息社會的發展也面臨著數字性別鴻溝。媒介素養教育要強調賦權和參與,增強性別意識和安全意識。提升女性青少年的媒介素養需要媒體傳播、政策保障和教育培訓的合力,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2]王琴.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J].網路文化安全視域下女性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探析,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21,43(06):16-18

| 3 | 【戲劇影視】

《搜索》:新聞倫理異化與「道德審判」

摘要: <正>操縱新聞輿論影響事態的電影橋段,在很多影片中都有體現。國產電影中,陳凱歌執導的《搜索》(2012),是難得一見關注輿論"道德審判"和新聞倫理的一部影片,其對新聞操縱和輿論"道德審判"的描述,生動有力。《搜索》所講述的故事,貫穿了新聞倫理異化和傳媒職業價值觀扭曲的現實折射,這些異化和扭曲導致的後果,令人惋惜。當然,《搜索》本身也內涵著道德審判傾向,但這不影響其故事所呈現的新聞倫理的警示價值。

[3]岳振.《當代貴州》雜志[J].《搜索》:新聞倫理異化與「道德審判」,電影評介. 2018,(05):19-21

| 4 | 【教育方向】

高校教育網路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維護的影響研究

——評《網路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 <正>在資訊獲取極大便利的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心理情緒和情感表達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網路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著一些困境。網路上良莠不齊的信息充斥著大學生的信息接受渠道,各種物質利益的誘惑和大學生虛榮心滿足的需求等,致使一些大學生深受網路詐騙和網路暴力的傷害。因此,網路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著嚴峻形勢,迫切需求高校轉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和樹立教育新理念,積極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體系。   

[4]賀天慶.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J].高校教育網路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維護的影響研究——評《網路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國高等教育. 中國學校衛生. 2020,41(12):1921

| 5 | 【政治方向】

網路民粹主義辨析

摘要: 民粹主義作為19世紀興起的社會思潮,其含義多變,反精英、反建制、反理性是其基本特徵。網路民粹主義是互聯網時代民粹主義泛化、極端化、碎片化、危害更烈的新變態。網路民粹主義在我國呈現為:網路炒作的社會輿論或群體事件、頻頻發生的網路暴力事件、狹隘偏激的網路群體和個人維權事件。為此,我們要善於區分處理網路民粹主義事件中的合理訴求和不合理訴求,建設良好網路輿論生態,依法懲處網路違法犯罪行為。

[5]王奎、胡樹祥.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J].網路民粹主義辨析,教學與研究. 2020,(05):36-42

| 6 | 【法律方向】

「網路暴力」致人自殺死亡的刑事責任

摘要: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網路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出現了不少因不堪忍受凌辱而自殺的案例。我國刑法通常認為自殺死亡結果和網路暴力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自殺死亡結果只是情節嚴重中的結果,但這並不合理。網路暴力的特質在於對精神的強制以及對身心的持續傷害,網路暴力高於普通的精神傷害行為,在特定的情況下網路暴力能成為殺人罪的實行行為並與自殺死亡結果有因果關系。相應地,刑事責任也應重新評價。

[6]徐穎.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J].論「網路暴力」致人自殺死亡的刑事責任,政法論壇. 2020,38(01):132-142

| 7 | 【政治學】

中國網民網路暴力的動機與影響因素分析

摘要: 網路暴力是現實暴力在網路世界的體現。伴隨著網路2.0時代的到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媒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沖擊力影響著處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與傳統媒體的影響方式不同,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媒體在現實生活中給人微言輕的邊緣化群體提供了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成為他們獲得信息和宣洩情緒的主要途徑。也正是由於網路的草根性和低門檻性,使得網路暴力日益泛濫,並成為具有極強殺傷力的工具,極大地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民眾的心態。網民參與網路暴力的動機主要有兩個:道德審判和宣洩式的攻擊。而對網路暴力產生影響的因素包括:社會環境、網路環境和網民心理因素。以往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分別從傳播學、法律與行政管理、社會學與心理學三個視角展開。研究者還進一步指出從心理學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的方向。這些分析對我們認識和預防網路暴力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7]侯玉波、李昕琳.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J].中國網民網路暴力的動機與影響因素分析,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54(01):101-107

| 8 | 【社會學】

虛擬整合與時空交織:一個網路失范的理論框架

[8]張兆曙.杭州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J].虛擬整合與時空交織:一個網路失范的理論框架,新視野. 2021,(04):101-108

㈨ 網路暴力的語言詞彙

網路暴力是指用言語、圖片、視頻等形式在網路上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屬於網民在網路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路上的延伸。 其危害嚴重、影響惡劣,能對當事人造成名譽損害、精神損害,而且它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往往也伴隨著侵權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

詞語定義
網路暴力是指網民在網路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路上的延伸。

網路暴力不同於現實生活中拳腳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為,而是藉助網路的虛擬空間用語言文字對人進行傷害與誣蔑。這些惡語相向的言論、圖片、視頻的發表者,往往是一定規模數量的網民們,因網路上發布的一些違背人類公共道德和傳統價值觀念以及觸及人類道德底線的事件所發的言論。這些語言、文字、圖片、視頻都具有惡毒、尖酸刻薄、殘忍凶暴等基本特點,已經超出了對於這些事件正常的評論范圍,不但對事件當事人進行人身攻擊,惡意詆毀,更將這種傷害行為從虛擬網路轉移到現實社會中,對事件當事人進行「人肉搜索」,將其真實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細節等個人隱私公布於眾。這些評論與做法,不但嚴重地影響了事件當事人的精神狀態,更破壞了當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1]

表現形式
(一)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路事件,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

(二)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

(三)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動和言論侵擾,致使其人身權利受損等等。

在形式上
(1)以文字語言為形式的網路暴力

現實生活中人在生氣、煩悶、情緒不定時,想要通過語言暴力宣洩是很正常的,而現實社會中人與人的直接交往,會受到道德倫理的約束,或多或少的抑制了這樣一種宣洩的產生。網路社會是虛擬的社會,在網路上卻比現實更容易爆粗,通過文字的方式發生語言暴力。文字語言暴力這種形式在如今人流量大的網站隨處可見,如天涯論壇、網路貼吧、微博、騰訊新聞評論等。任何一個網路暴力事件,不難發現,其中文字語言暴力必定不會少,粗俗、惡毒的攻擊性語言推動了網路暴力的擴散,也增加了網路暴力的危害。

(2)以圖畫信息為形式的網路暴力

圖畫信息暴力在網路暴力事件中也並不鮮見。我國發生過很多例子,例如篡改他人傳上網路的照片,通過照片的篡改進行侮辱、誹謗、攻擊等。

㈩ 抵制網路暴力和網路謠言,我們應該提倡哪些原則

網路的發展,成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配合上一個小小的手機,可以讓我們輕松搞定所謂的網路購物,處理文檔等,這些都是跨時代的意義,而網路的世界也有很多的問題,比如網路暴力和網路謠言,人們會疑惑抵制網路暴力和網路謠言,我們應該提倡哪些原則?首先就是不辱罵,還有文明用語等,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吧。

還有自己不要去造謠,這一點也是原則,自己壓根就不知道這些事情的真相,結果就因為獲得流量就說出來,這是對於自己還有別人的不尊重,人都是有人格的,這樣傷害別人,幫助自己的事情不要去做,也是一個原則,保持理性看待也是一方面的原則。

閱讀全文

與網路暴力用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1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4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77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6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60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24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35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2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97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34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2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92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0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1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0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8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75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5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