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圍觀的群眾素質如何

網路圍觀的群眾素質如何

發布時間:2022-11-02 17:11:05

⑴ 網路圍觀的道德底線與相關法律規范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有句話說得好,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高級的法律!作為網路圍觀群眾,你可以在法律法規范圍內隨意的發表意見,發泄個人情緒,這些都是你的自由,那怕你的觀點不合大眾,不符合傳統文化,甚至有違道德,別人也只能譴責你,批評你,法律卻管不了你,畢竟你沒有違法,但是,如果你的言論違反了法律法規,你就會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所以,做什麼事,一定要搞清楚法律法規的界限和道德的底線,不然就會犯下大錯!

⑵ 怎樣做一個理性的吃瓜群眾

作為互聯網16G沖浪網友,對於各種新聞八卦十分感興趣。但是在網路時代,可以說,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我們很可能被別人的情緒干擾。而且事實證明,很多事件展現的都不全面,經常會出現反轉再反轉的事件。所以,吃瓜保持理性很重要。那麼怎麼做一個理性的吃瓜群眾呢?

⑶ 如何看待輿論場上的「吃瓜群眾」

輿論場上的「吃瓜群眾」缺少專業知識和媒介素養的圍觀,以訛傳訛的概率極高;公眾借個案宣洩對社會深層矛盾的不滿,容易讓輿論跑偏。
1.本地居民和外地網民
「吃瓜群眾」的圍觀還有可能以輿論狂歡的方式侵犯隱私。如,圍觀明星的「狗仔隊」爆料,常對當事人和家庭造成傷害。再如,領導幹部一旦被發現抽了一包高價煙,有某種豪華的配飾,就可能被眾口一詞斥為貪官,這種「有罪推定」讓你壓根沒有招架辯護之力。
熱點輿情的推手,大致可以區分為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與利益無關者。前者通常表現為維權行為,是個案中的利益訴求;後者通常表現為泄憤行為,只要個案符合他們對社會的「刻板印象」(如城管欺負攤販),就趁機借個案表達對政府、對體制的不滿情緒。
在突發事件中,本地居民的帖文比外地網民更容易較為准確地傳遞現場信息,而外地網民隔岸觀火式的評論可能離事實真相更遠。本地居民作為利益相關者,會權衡利弊,進行成本收益比較,有溝通餘地;而外地網民可能採取「大拒絕」的態度,持對抗性心態,較難說服,不易達成妥協
網上熱點事件參與者,還可以區分為本地居民和外地網民。本地居民對熱點事件知根知底,常常持就事論事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而外地網民並不真正關心個案本身的是非曲折,更多的是借個案吐槽、起鬨。熱點事件和熱點輿情的監測闊以采購軟體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進行監測。
2.包容本地「吐槽」,鼓勵「在地參與」
適度包容本地居民在本地網站吐槽,有利於政府了解基層治理瑕疵,及時解決問題,避免矛盾的激化。如果一味阻礙本地居民在本地網站發聲,他們就會移步到一些全國性網路平台吐槽。而外地網民的心態更容易推波助瀾,把事態鬧大,損害地方形象,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⑷ 圍觀的人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

網路世界裡,每天總有若幹事情觸動我們的神經,各種喧嘩,各種炒作,各種新聞,各種悲劇,眼睛累了,思想也近麻木。

其實,網路世界並不是虛擬的,它是現實的擴展,那些喧嘩、那些悲劇,並非虛幻,而是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就是那些假新聞、假事件,也是真實人性的另一面表現而已,它們為什麼會出現,肯定有著各的目的。

中國歷史幾千年,潮起潮落,風雲變幻,統治階級無數花樣的灌輸,無數花樣的壓迫,讓中國人的人性幾千年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所以,中國歷史幾千年也就是一次次重復,幾乎沒有什麼質的改變。

在我最敬仰的人裡面,不得不提到魯迅先生,他實在太厲害了,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對中國百姓的了解,實在有點讓人感覺全身的不自在,在他的筆下,剝開我們光鮮的外衣,總能看到自己的靈魂,想躲都躲不掉,我想,這就是他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罷。然而,喜歡不喜歡,我們到今天卻仍然活在他筆下的環境里,那圍觀的習慣、旁觀的靈魂沒有一點改變。

中國人對圍觀,有無法控制的愛好。最壯觀的是圍觀殺人,過去,殺人要先遊街,廣而告之:殺人了,大家圍觀!於是,人潮人海,趕緊搶位置,後面的想方設法往前擠,擠不動的鑽,鑽不動的踮腳、伸長脖子,人犯走到哪擠到哪,最後,菜市口圍定,聚精會神,等到最後那一刀,一群驚嘆,看到鮮紅的血四濺,無頭的屍體擺在那,各自散去。魯迅先生棄醫學文,正是看到一場國人圍觀殺人的場景,殺人者是侵略者,被殺者是國人,圍觀者也是國人。

當然,殺人的好戲不是每天都有的,不是得「秋後問斬」嘛。平時呢?車禍,有人圍觀;跳樓,有人圍觀;落水,有人圍觀;吵架,有人圍觀;跌倒,有人圍觀;喊冤,有人圍觀;城管打人,有人圍觀;警察抓人,有人圍觀;街頭小戲,有人圍觀---處處皆有圍觀,事事皆有圍觀。

現在,科技進步了,網路進入生活,社會延伸到網路上,圍觀也同時進軍到網路。最能引起網路圍觀的是什麼呢?冤屈和低俗。社會如此亂,冤屈如此多:這里城管打小販,那裡法官判冤案;這邊強征,那邊強拆;今天幼女遭強奸,昨天老人受虐待;各種冤屈,天天上演。另一方面就是低俗,無數人在網路上意淫;充滿色彩誘惑的標題最吸引人,上當了大罵「標題黨」;五花八門的圖片滿網亂飛,今天某人露胸,明天某人裸背,比誰的臉厚、比誰的膽大、比誰的底線下;這邊女大學生求包養,那邊二奶小三鬥富有。

圍觀,是國人的一大習慣,是社會的一大風景。其實,圍觀並不是全無益處,圍觀有時候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力量。最好的表現就是若干官僚在大家的圍觀下露出貪腐的形狀,「表哥」、「表叔」、「房姐」、「房嬸」等就是代表;還有被拐賣的孩子,有很多在大家的圍觀、傳播中得到解救;一些錯誤的決定在大家的圍觀、聲討下得到改正。圍觀,對社會的公開、公正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

然而,圍觀最大的弱點是短暫性。今天的熱鬧,明天就成平淡,這個社會熱鬧的事情太多,這件事發生,就會覆蓋那件事,很多問題在一時引起關注後,迅速冷淡下去,很快失去關注,於是,出現若干「爛尾」事件。許多當事人和地方政府已經發現這個規律,於是,學會了找借口,推諉、冷處理的態度明顯增加,「躲過這陣風口就過去了」成為他們的共識,而事實就是這樣,所以,圍觀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存在的頑疾。

最可怕的不是短暫,是旁觀的靈魂。「人血的饅頭」仍然受歡迎,用別人的苦難滿足自己的快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小偷行竊,冷眼旁觀;弱者受欺,冷眼旁觀;車禍受傷,冷眼旁觀。需要援助的時候,沒有人伸出手,哪怕是舉手之勞。更有甚者:看到有人自殺,不僅不勸阻,還起鬨;看到有人落水,不僅不救援,還挾屍要價;看到發生車禍,不僅不報警,還趁火打劫,哄搶物品;看到弱智女人被欺辱,不僅不制止,還鼓動,拍視頻---這樣的事層出不窮。

旁觀的靈魂,是自私自利,是冷漠無情。這個社會淪落成如此,就是我們的旁觀造成的,站在一邊冷嘲熱諷,站在一邊孤芳自賞,當自己成為事件的主角,希望別人伸出手時已經發現這是一種妄想!因此,社會要進步,先從檢討我們的靈魂開始吧!

⑸ 網路圍觀的利弊

確實這個問題很現實,這是目前社會必須解決的大問題,網路圍觀肯定是有利有弊的,利則是眾人的關注,可以引發傳統媒體的報道,進而形成社會效應,促使問題得到解決。弊端可能是侵犯他人隱私,並且網路民意有可能會影響司法判斷,形成民意暴力。
1.網路的圍觀絕不遜於實地的圍觀,在場感極強。比如說,某地發生了特別引人矚目的殺人案,如果不放在網路上的話,可能這個新聞只是局部的,雖然人會很多,雖然大家的關注度也比較高,但是只是局限的。可是網路圍觀雖然沒有實地圍觀那麼強烈,可是它的影響范圍廣,網民都可以經過新聞呀,微博呀,社區呀等等了解這個熱點。而且會形成輿論壓力,使其關注度會極具上升。
網路圍觀可以影響一個人,一個國家。「我爸是李剛」這個發生在河北大學的車禍案,2.網路的圍觀使其關注度發生了極具的變化。網路圍觀影響了受害者,影響了李剛,影響好多人。上海大火引起的網路圍觀,微博的力量,最終使數10萬的群眾現場鮮花,寄託哀思。網路圍觀與現實圍觀水乳交融,網路圍觀推進現實圍觀,現實圍觀又通過網路得到放大。這兩個事實的深層思考便是我國的政治體質,大了說就是我們的文化,李剛案的網路圍觀,微博的圍觀,使其上了紐約時報,發生在中國的官民案因為網路的圍觀,微博的發酵,引起的卻是外國有力量,有影響力的媒體的關注,引起了外國政界對官員的思考。但是中國卻沒有產生如此的影響力,媒體反而遭到了政府的抵押,受到了消息的封鎖,只有通過特殊的人肉搜索才可以找到的新聞,不加思考的中國政界反而不思考,這不得不說,這是政治體質的弊病,這是文化的奴隸。
3.網路的作用巨大,可是也有其弊端,我們往往在網上關注一件事也就那麼幾天,慢慢的就被其他的熱點替代了,說明其具有短暫的影響力,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可是,我覺得雖然這個弊端不能避免,但是它代表民眾的參與,代表民眾的呼聲,向社會向政府說:「我在」、「我知道」、「我要發表看發」。起碼我們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等我們的關注激情達到一定程度,網路圍觀必定會影響政府決策,社會現象的評論,文化的提升,公眾的參與。
4.網路的圍觀會慢慢的使我們由網民變成公民,網民只限於網路,可是網路的圍觀作用使網民上升到公民的身份,參與公共的管理,參與各種熱點的評價。圍觀是第一步,嘲笑是第二步,理性的對話是第三步。參加公共意見,影響公共決策才是網民上升到公民的最終一步。
最後,我們要期待網路的圍觀,期待網民上升到公民,影響公共決策,實現公共管理。圍觀就是力量,關注改變中國。

⑹ 現在的網路吃瓜群眾是什麼樣的存在

怎麼說呢吃瓜群眾就那些對現狀不滿,對社會不滿的一群拿著2000多工資的人,總是埋怨這不公平那不公平的,卻自己不作出改變的一群人。

⑺ 如何看待圍觀而不幫助的行為,你會怎麼做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是了解情況的來龍去脈肯定過去要幫助弱者。但是如果並不清楚事情的原因,建議不要輕易過去幫忙。否則會適得其反,對自身的安全也會有影響!
現在社會有些事情真的很復雜,想做好人好事,有時候真的會被人誤解,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去幫助他的,要看是什麼事情?如果是我,我會幫助,不過在有旁觀者的情況下,再去怎麼做!
有一些家庭瑣碎的問題,你是沒有辦法幫上忙的,胡亂的參與只會加重別人的反感,幫不上忙的話,也不要做隨便的圍觀,這樣對別人來說也是一種不好的體驗。
我們應該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公平總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當這種不公平情況發生時,我們應該增強權利意識,善於用合法的手段,求得問題的合理解決,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當見到不公平現象時,我們應該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分別是家庭暴力和僱傭童工 看法:要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要懂得維護自身的權益 監護人要履行監護作用!!!!!!

⑻ 如何看待輿論場上的"吃瓜群眾

在網路輿論場上,遇到突發事件和公眾議題,經常有一堆人排隊跟帖。他們似乎覺得事不關己,但又極喜歡湊熱鬧,被戲稱為「吃瓜群眾」。諸如,「目睹了整個事件的吃瓜群眾」「然而吃瓜群眾早已看穿了一切」「吃瓜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網路輿論的洶涌澎湃,是每一位「吃瓜群眾」刷屏、蓋樓的功勞。
他們不是魯迅小說《葯》里「頸項都伸得很長」的冷漠看客,「圍觀只需要一個簡單的轉發動作,但是照見的是自己並不冷漠的心,是雖無權勢和本領卻為權勢所忌憚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蔣方舟)。
「圍觀」的力量和局限
在網路世界,大概沒有比部分網民更熱心的人群了。2007年10月12日,陝西省林業廳宣布發現華南虎,並公布了據稱為鎮坪縣農民周正龍拍攝的虎照。由於當地環境早已不適合華南虎生存,照片露出破綻,網上質疑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一網友稱,「華南虎」的原型實為自家牆上年畫,而浙江義烏年畫廠也證實確曾生產過老虎年畫,廠商還向法院起訴周正龍侵權。公眾的七嘴八舌,讓政府官員參與的弄虛作假難以遁形。8個月後,省林業廳副廳長被免職。
對南京江寧區房產局原局長周久耕「天價煙」和陝西安監局原局長楊達才「天價表」的圍觀,幫助紀檢部門發現了貪腐線索。網民中藏龍卧虎,比如,@花總丟了金箍棒,手錶鑒定專家,一一指認楊局長每塊手錶的型號、價格。網路圍觀以某種特殊方式踐行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表達權,但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專業分工的社會,不是普通人根據常識和樸素的愛憎都能對一些人和事做出精準判斷的。互聯網上常常是「喇叭多、事實少」,七嘴八舌不一定能夠拼湊出事實真相,群情激昂卻可能得出偏差的結論。
2012年8月,重慶警方擊斃悍匪周克華,DNA和指紋比對無誤,但有人質疑被擊斃的其實是便衣警察,甚至指名道姓說是長沙警察陳子河。其實,陳子河只是較早質疑死者不是周克華的博聯社網民署名。現場疑為長沙到重慶的火車票,其實是電影票。還有「高人」考證周克華隨身攜帶的錢包上疑似印有警徽,其實「公安機關從未給民警配發過這種印有警徽的錢包,便衣警察更是巴不得身上沒有警方標志」。
2014年3月,河南寶豐縣一鄉鎮退休幹部李三虎身首異處死於礦井內。警方經過偵查,排除他殺可能。網民嘩然:「碎屍還能自殺?警方沒腦子?自己把自己碎了?」這完全是外行的想當然。知名警務微博@江寧公安在線解釋說,碎屍≠被別人肢解的屍體。礦井深340米,而上海東方明珠塔最高的一層觀光層是350米。礦井裡有多少繩索、鋼筋、尖石?什麼樣的人能從這樣的高度墜落,還能保持屍體完整無損?「這就不是人而是超人了」。
缺少專業知識和媒介素養的圍觀,以訛傳訛的概率極高;公眾借個案宣洩對社會深層矛盾的不滿,容易讓輿論跑偏。
2010年12月一天深夜,以復旦大學學生為主的18名上海驢友黃山遇險。據說其中一人的二姨夫是上海市委常委,這才有上海警方與安徽警方聯動,打破「夜不上黃山」的慣例組織搜救。上海警方公布了110接警錄音,神秘的二姨夫在電視台亮相,只是一位普通的下崗工人。在公共事件中,一部分人心中有一根弦始終緊綳,對事件背後的人際關系、權力影響,可能存在的潛規則保持高度警覺,甚至到了過敏的程度。
「吃瓜群眾」的圍觀還有可能以輿論狂歡的方式侵犯隱私。如,圍觀明星的「狗仔隊」爆料,常對當事人和家庭造成傷害。再如,領導幹部一旦被發現抽了一包高價煙,有某種豪華的配飾,就可能被眾口一詞斥為貪官,這種「有罪推定」讓你壓根沒有招架辯護之力。
本地居民和外地網民
熱點輿情的推手,大致可以區分為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與利益無關者。前者通常表現為維權行為,是個案中的利益訴求;後者通常表現為泄憤行為,只要個案符合他們對社會的「刻板印象」(如城管欺負攤販),就趁機借個案表達對政府、對體制的不滿情緒。
網上熱點事件參與者,還可以區分為本地居民和外地網民。本地居民對熱點事件知根知底,常常持就事論事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而外地網民並不真正關心個案本身的是非曲折,更多的是借個案吐槽、起鬨。例如,2014年8月15日凌晨,甘肅臨洮縣縣長柴生芳猝死在辦公室。有外地網民懷疑「真的是工作而死嗎?」「是不是因為平時『聲色犬馬』掏空了身體?」甚至有人惡意揣測「是不是犯了事兒,害怕公檢法來查,所以『畏罪自殺』?」但臨洮人了解這位父母官。柴生芳出生於農民家庭,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公派到日本國立神戶大學留學,博士回鄉,主動請纓到了「貧困苦瘠甲天下」的定西市。在臨洮,他跑遍了全縣323個行政村,病故當天工作到凌晨1時30分,終因長期超負荷,誘發心源性猝死。當地群眾自發守在道路兩側,高舉著「臨洮人民的好兒子」「柴縣長一路走好」等標語和橫幅,送別這位因公殉職的好縣長。
在突發事件中,本地居民的帖文比外地網民更容易較為准確地傳遞現場信息,而外地網民隔岸觀火式的評論可能離事實真相更遠。
本地居民作為利益相關者,會權衡利弊,進行成本收益比較,有溝通餘地;而外地網民可能採取「大拒絕」的態度,持對抗性心態,較難說服,不易達成妥協。
2014年5月,杭州餘杭區垃圾焚燒項目曾引發群體性事件,群眾擔心二惡英污染環境,聚集阻斷交通。事後,當地政府組織了82批、4000多人次赴外地,實地察看國內先進的垃圾焚燒廠。有的村民聽介紹說經過處理的水養魚沒問題,伸手就從水池裡捧起一捧水,湊上去使勁聞。垃圾廠出門就是商鋪,對面還有樓盤,居民就住廠隔壁,聽說那裡房價這兩年沒有降,還在升。「不看不知道,一看放心了。」該項目可望在今年下半年投入點火試運行。《人民日報》刊出通訊《社會治理創新:杭州解開了「鄰避」這個結》。
包容本地「吐槽」,鼓勵「在地參與」
適度包容本地居民在本地網站吐槽,有利於政府了解基層治理瑕疵,及時解決問題,避免矛盾的激化。如果一味阻礙本地居民在本地網站發聲,他們就會移步到一些全國性網路平台吐槽。而外地網民的心態更容易推波助瀾,把事態鬧大,損害地方形象,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成都老太胡麗天7年時間參加了約20場政府聽證會,一度被網民挖苦為「政府的托兒」「最佳群眾演員」。後來發現,胡老太是熱心人,報名約40場聽證會,中簽率偏高。但這不是因為政府和老太串通作弊,而是這些聽證會名額經常報不滿。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為什麼一些網民成天「激情四濺」批評現實,但遇到身邊的社會參與,優化政府決策的聽證會場合,卻置之不顧?
不妨鼓勵當代網民「以全球為架構思考,以在地為關懷行動」(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如果只知道空談,對身邊的事視而不見,只做「鍵盤俠」(keyboardman),可能於事無補,也不利於找到自己在現實國情中的位置。

2008年11月,甘肅發生隴南事件。部分居民擔心隴南市行政中心遷出武都區而利益受損,出現打砸燒行為。事後檢索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發現,從當年9月起就有不少網民對隴南搬遷問題表達不滿,且留言越來越偏激。甘肅省委辦公廳感慨:如果早些了解到這些民意,及時做出回應,或許能有更好的結果。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開設了官民互動的直通車,基層老百姓可直接給省市縣三級黨政「一把手」提交切身利益攸關的問題,請政府解決,這樣做又避免了公開網路平台的炒作。
搜狐自媒體「藤影荷聲」寫道:網路圍觀的確推動了社會進步,但也可能提示其他的訴求渠道不暢通,有時竟然需要靠自媒體上的起鬨來解決問題。圍觀不是長久之計,當務之急是設計優秀的民意表達制度。
3月2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在人民網考察時,對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表示贊賞,希望人民網「多搭建聯系群眾的橋梁,推動解決實際問題,更好服務群眾」。貫徹這一重要指示任重而道遠。

⑼ 如何看待圍觀

現在大街上圍觀的行為隨處可見,其實我認為圍觀也是體現個人素質的現象。圍觀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自身的好奇,跟風現象所導致,當有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齊心協力幫助他解脫困難就還好,但是大街上的圍觀大多屬於看「熱鬧」的現象,這是一種不值得提倡的行為。

⑽ 網路圍觀會對當事者造成什麼影響

5月27日,吉林省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宣判長春「盜車殺嬰」案,被告人周喜軍一審被判死刑。3月4日,僅兩個月大的嬰兒許皓博隨一輛私家車被盜,長春幾乎全城出動,警察、的哥、好心的市民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尋找孩子的下落。次日晚,嫌犯周喜軍自首,卻已將孩子掐死埋於雪地之中。當時,有不少網友認為這次媒體、社會力量等總動員參與營救的方式,包括網路圍觀對作案者形成壓力而致使其走極端。在當日庭審中,被告人周喜軍的供述證實,網路圍觀「致死」嬰兒的說法不成立。(見5月29日《新民晚報》)
被告人的供詞讓所有擔心網路圍觀被抹黑的人鬆了口氣:當時的網路圍觀並未對罪犯造成心理壓力,與孩子被殺無關。
從某種程度上說,網路圍觀其實是一種關注和表達、一種在場與監督。這是網路帶來的現象,也是媒介改變生活的一個變化。如果沒有網路圍觀,一些事件可能不會成為公共事件。因此,對網路圍觀,不少人寄予厚望,「圍觀改變中國」的理念也廣為傳播。的確,時下,網路圍觀本身就是公共生活的一部分。
可網路圍觀的確容易讓人們陷入一種矛盾中。一方面,網路圍觀的作用可能沒有那麼大,其改變效應也有一些詩意化、理想化的成分。有時,網路圍觀只是一種短暫停留,聚焦熱點事件後,圍觀迅速散去;有時,網路圍觀只是一些情緒化的表達,缺少理性的表述和判斷;有時,網路圍觀甚至會成為一種偏離議題的人肉搜素,將個人隱私公之於眾,讓隱私裸奔。
新聞案例中網路圍觀則是又一種情況,它可能造成一種壓力,或將導致更壞結果的發生。這一點,讓那些本就對網路圍觀持懷疑態度者找到了論據,也讓那些對網路圍觀樂觀贊同者感到心虛。很多時候,建立在客觀理性基礎上的文明圍觀,有助於推動事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甚至可以推動真相盡快浮出水面;而因沖動而生的一窩蜂、湊熱鬧式的圍觀,則可能會推波助瀾,使事件更加撲朔迷離,甚至發展為聚眾起鬨式的煽風點火。網路上,每個人在圍觀某一事件時,都想到圍觀的後果了嗎?是否想到:一次無心的從眾圍觀,可能就讓自己成為了一次公共事件的「參與者」?
如今,當事件塵埃落定,我們不得不承認網路圍觀依然是一種力量,其可能造成的影響也必須被正視。這就需要我們在面對網路圍觀時,保持一種理性的態度。在權利的邊界和利害的考量前,讓圍觀止步。只有這樣,才能讓網路圍觀源源不斷地傳遞出正能量。

閱讀全文

與網路圍觀的群眾素質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1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4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75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6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58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24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33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2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94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31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2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90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0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1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0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8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73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5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