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謠言有哪些危害
1、引發社會震盪,危害公共安全,損害公眾利益。由於網路謠言的傳播速度快捷,范圍廣,一旦一些危言聳聽的謠言形成了一定規模,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引起廣大網民的慌亂,從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2、擾亂人們的思想、心理和行為。人們經常是為了一個虛假的謠言而表現種種不適當的行為,尤其是面對有關自己切身利益的謠傳,人們就更加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判斷力,從而從內心深處覺得這就是真的,一傳十,十傳百,到最後,弄的人心惶惶。
3、破壞政府公信力,損害了政府形象。近年來,各地經濟都在飛速發展,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也正如火如荼,建設征地和拆除違法建築也是政府工作中遇到的一件大難事。
(1)網路謠言升級批量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應對網路謠言的方法:
1、加強主流文化建設。網路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當前,各地各部門在加強網站建設上動作很大,但是在維護網站上跟進不平衡。
3、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網路的虛擬性及相關法律創立的滯後性,刺激了一些網路謠言的製造者、傳播者的僥幸心理。
⑵ 網路謠言到底是什麼內容
以捏造、變造、誇大的事實,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廣泛傳播的一種言論,大致分為政治謠言、社會謠言和個人八卦三類。
政治謠言以煽動民眾不滿、製造社會動盪,從而引發內亂,導致政權更迭為目的。政治謠言包括:鎮壓、屠殺、示威、民族仇恨、種族歧視、動亂、暴亂、迫害……
除此之外,政治謠言也包括一些泄私憤的相似言論。
社會謠言主要兩類:一類以煽動資源緊張、製造資源性恐慌從而從中漁利為目的。包括以自然災害、供應短缺、政策緊縮、成本上升、產量下降為借口散發的物資供應緊張言論,內容如:地震、海嘯、暴雨、乾旱、泥石流等導致物資供應短缺(如近兩年的豆你玩兒、蒜你狠、葁你軍……)。
除此之外,社會謠言還有一類純屬為吸引眼球而惡搞的不實言論,比如大橋垮塌、地震、海嘯……
個人八卦也有兩類:一類通常以捏造、變造、誇大個人隱私、行為,滿足民眾獵奇心理,從而達到提高人氣、增加經濟效益為目的,如一些網站媒體發布的XXX明星跳樓死……;
另一類以捏造、變造、誇大個人隱私、行為,詆毀個人聲譽來達到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如一些個人在論壇、微薄等網路媒體上發布的XXX局長貪污、淫亂……
⑶ 謠言是什麼意思(辟謠課堂|網路謠言的界定和成因)
【理論篇】
謠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傳媒,它存在的歷史幾乎和人類口耳相傳的歷史一樣漫長。但至今,人們對謠言產生的動因及界定依然莫衷一是。治理網路謠言要從界定謠言開始。歷史上,對謠言的定義有以下幾種:
虛假說。 這是最普遍的概念,簡單地認為謠言就是虛假的消息,但是事實上,很多謠言並不一定是假的,有的甚至事後證明是真的,所以這個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
故意說。 認為故意傳播的是謠言。使用這個概念,會涉及到謠言和流言的區別。在英文中,流言和謠言,都是「rumour」一詞。但中文表達中,二者有一定的區別。有的學者認為,謠言是故意傳播的,流言是非故意傳播的。實際上,好多謠言是無意傳播的。所以,僅用「是否故意」來區分謠言和流言,不是很妥當。可以從傳播的強度和廣度來區分,謠言傳播的范圍更廣、強度更大,流言傳播的范圍要小一點,強度也沒那麼大。而且謠言和流言一字之差,謠偏向於故事的完整性,流是碎片化的、流動性的。
未經證實說。 沒有經過證實就傳播的消息,尤其是沒有經過官方證實,就是謠言。但是謠言不可能都要經過官方證實,而且官方不僅有證實,也存在證偽的情況,所以這個概念不全面。
即興新聞。 指群體議論過程中的即興新聞,這個概念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使用這個概念的時候,需要區分謠言和假新聞。假新聞一定是假的,但是謠言有真有假。但是假新聞通常是在媒體上發布。一旦假新聞大面積傳播開、廣大網友大面積轉載,就有可能變成謠言。
解釋與評論說。 大家看到一件事情的時候,加入了自己的解釋和評論,就有可能產生謠言。這個視角實際上讓我們對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有了一定的包容性,對於謠言為什麼會產生也有了一定的根源上的探究。
神話說。 也就是歷史習俗和神話。這個概念認為有的謠言是由神話的某個片斷流傳而來。這類謠言在中國古代就有,比如藉助於神話力量賦予皇權一定神聖性等。
都市傳說。 都市傳說一般是和恐怖故事連在一起,像割取人體器官、挖取眼角膜、學童被綁架等,就屬於這類謠言。這類謠言呈現經常性且反復出現的特點,就像潛水一樣,隔段時間就會冒出來。
不確定信息說。 通過梳理上述概念,我們不僅能對謠言的定義有所了解,而且從中可以看出謠言產生的動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更具普遍意義的謠言界定方法,就是不確定信息說。謠言就是廣泛傳播的不確定信息。這個概念當中廣泛性和不確定性缺一不可。如果有確定性且被廣泛傳播,就不是謠言;如果它是不確定的,但是沒有廣泛傳播,那也不是謠言。
網路謠言產生公式:
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相關性+事件的娛樂性)✖事件的模糊性✖事件的推送力度 ÷ 公眾批判能力
1953年科洛斯在經典謠言公式上加了一個因素——公眾的批判能力。如果公眾的批判能力足夠強,不管謠言再怎麼產生、傳播,只要公眾有自己的理性判斷,就可以遏制謠言的傳播。這就相當於「謠言止於智者」,智者就是指公眾的批判能力。
舉報謠言 查證謠言
⑷ 網路謠言的三個特徵都是什麼要如何辨別這些謠言
要知道無論是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期間,還是在一些大事發生的過程當中,總是會伴隨著一些謠言。要知道對於我們來說是能夠去接受真相的,但是卻不能夠接受,來自於謠言的擺布。而且這些謠言當中,大多數都是帶有一些惡意中傷的。但有的時候正是因為這些謠言的散播速度比較快,所以很難很快的去控制,並且抓到這些謠言散播的源頭。
其實網路謠言的存在,無論是對於官方來說,還是對於個體來說傷害都是非常大的,而這些謠言的散播者也並非一定能夠從中獲利,而是單純擾亂了整個社會的秩序,造成了一些民眾的恐慌。
⑸ 網路謠言的產生原因
1、社會生活的不確定性,為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
2、科學知識的欠缺,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
3、社會信息管理的滯後,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機會;
4、地方政府部門公信力,少數黨員幹部紀律的下降,使公眾的不信任感增強;
5、國外,國內一些媒體及群眾觀念淡漠,助長了政治謠言的傳播;
6、網路推手、網路水軍製造謠言,強化了謠言的擴散,挾持了網民的意見;
7、商業利益的驅動,是謠言滋生的經濟動因。
(5)網路謠言升級批量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謠言的影響:
謠言是對人、對事、對社會事件的一種不確切信息的傳播。謠言的功能總是消極的。它可以傷害個人,傷害群體,傷害社會,傷害國家,在許多情況下,流言蜚語往往成為不誠實的人的政治斗爭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使原來比較穩定的人際關系變得互相猜疑、傾軋、緊張;
使原來比較穩定的社會秩序變得十分混亂,變得人心惶惶;它可以麻痹人們的思想警惕,減弱人們的防備心理,使人不知不覺成為謠言的俘虜,它可以破壞人們的團結,削弱彼此之間的信任,製造內耗,瓦解對方的戰鬥力。由於它具有混淆輿論的功能,往往造成極壞的影響。
⑹ 網路謠言有哪些危害
1、網路謠言對民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干擾。
目前的移動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我國通過手機上網的人數急劇增加,目前手機網路用戶已達4.5億人,通過手機上微博、微信的用戶分別達4億人、3億人,幾乎每一個人均可通過移動網路而成為信息的接受者、發布者。
這些網民的眾多聲音、意見建議成為一個十分復雜的輿論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原有的網路生態已經被完全打破,我們之前習慣用現實社會、虛擬社會區分現實與網路,將網路作為虛擬社會。
但是,隨著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之間的差異性已經逐步被打破,在當前網路技術更為發達的狀態下,網路事件引發現實社會中的實體事件,網路中的一個不負責任的謠言,非常容易成為社會恐慌的爆發點,對民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2、網路謠言不斷摧毀社會信任體系。
網路謠言偏好於社會上的負面信息,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負面信息更加容易引起網民的關注,瞬間被大量轉載,對事情的真相進行瓦解。
所以,往往發生這樣的事情,網路謠言通常被社會公眾誤認為就是事情的真相而被廣泛傳播,後來即便政府或者相關機構、個人出來澄清,但澄清之後的事實無法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許多民眾的頭腦中始終記憶的是「謠言」而非事實的真相。
網路謠言通過瓦解事實真相的方式,對社會信任體系產生摧毀性的巨大負面作用,一些社會的陰暗面被無限制地放大、擴散,從而不斷導致矛盾的激化,甚至無中生有進行惡意的攻擊,對社會和諧穩定產生極大的威脅,讓民眾對政府和社會喪失信心。
3、網路謠言嚴重損害政府形象。
一個網路謠言一旦傳出,大部分網民甚至新聞媒介人士都還沒有形成對信息來源進行核實的意識和習慣,在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網路信息真實性的狀況下就會相信網路謠言,並且將這些網路謠言作為判斷事實和對相關事物進行批評的依據,甚至還有媒體記者將網路謠言作為撰寫評論的「論據」。
網民在網路上發布的信息不需要像傳統媒體一樣進行嚴格的審核把關,導致網路上的信息真假難辨,無法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事件的全貌,政府形象受到極大損害。
網路謠言也並非空穴來風,其可能有著一定的誘發事件,但更多的是由於人們有組織和預謀地進行的,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網路謠言信息的產業化。
網路謠言的預防與治理對策:
1、切實提高社會公眾對網路信息的辨別意識與能力。
目前,網路上的謠言一經發布,許多謠言的接受者缺乏對信息的辨別意識,「自然地」、「想當然地」相信謠言,認為謠言就是事實、就是真相,公民對網路信息缺乏辨別意識、辨別能力,是網路謠言得以迅速滋生蔓延的重要因素。
2、充分發揮行政機關在網路謠言治理中的主導功能。
治理網路謠言,政府要積極主動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只有如此,才能讓謠言及時得到澄清,讓行政權力在陽光之下運行,促使行政機關和社會民眾間保持信息的對稱,提升政府公信力,避免網路謠言給政府形象造成侵害,避免網路謠言產生更大的社會危害。
3、切實加大對網路謠言的法律規制。
網路並不是法外之地,必須通過法律途徑對網路謠言進行有效的規制,實現「依法治謠」。
⑺ 你如何看待網路謠言在生活中泛濫屢禁不止的現象
網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由於網路空間缺乏有效的規范而成為了網路犯罪的溫床,如網路謠言。網路謠言是在網路上生成或發布並傳播的,沒有事實根據或捏造的虛假信息。其與傳統謠言相比,無論是傳播速度、覆蓋面均有擴展並且社會危害性更大、治理難度加大。目前,網路謠言此起彼伏、屢禁不止並已嚴重侵害了個人的權利、影響到社會的穩定,故此我們不僅要關注網路謠言,更應探尋網路謠言的形成規律,研究其原因以便遏制該類犯罪。針對網路謠言犯罪現象,從三個層面分析其泛濫的原因:首先是社會層面,一方面立足於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的大背景,從文化沖突的視角分析網路謠言犯罪現象的動因即主文化與犯罪亞文化的沖突,另一方面從政府信息管理不夠科學的角度,即面對一些重大事件政府正面報道語焉不詳,渠道不通暢,導致公眾不能及時、有效獲取相關信息;其次是群體層面,從群體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網路群體在傳播網路謠言時受無意識的支配和從眾心理的影響;第三是個體層面,主要是行為主體對網路行為虛擬性的認知錯誤以及造謠者基於特定的心理驅動如為報復、中傷他人、為獲得關注、為追求經濟利益。故此,在綜合分析網路謠言泛濫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以下規制對策:行政層面,應建立和完善信息公開機制,提高網民的責任意識;司法層面,完善刑法法對網路謠言的規制;國外治理經驗借鑒層面,通過在對國外治理網路謠言的經驗之分析並綜合我國自身的實情得出以下啟示:一是完善法律法規,增強操作性;二是鼓勵行業自律;三是加強網路監督。通過以上三方共同著力,對網路謠言犯罪進行有效控制,進而形成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的良好社會氛圍。
⑻ 刑法關於網路謠言的規定
網路謠言是指通過網路介質(例如郵箱、聊天軟體、社交網站、網路論壇等)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的話語。主要涉及突發事件、公共領域、名人要員、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內容。謠言傳播具有突發性且流傳速度極快,因此對正常的社會秩序易造成不良影響。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製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製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