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社交失范是什麼意思

網路社交失范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11-05 14:54:34

⑴ 什麼是網路型社交障礙症

網路對青少年社會適應能力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為:網路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人們網上交際主要依靠於抽象的數字、符號,青少年終日沉迷於這種人機對話的模式,會對社會適應行為和能力受到影響,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還可能患上「網路社交障礙症」;在網路環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對象、身份都不確定,這就減弱了青少年的社會角色的獲得能力;網路交往的虛擬性、自由性,很容易導致人們行為的普遍失范,不利於青少年的社會化,甚至導致青少年社會化的失敗。

⑵ 網交什麼意思是什麼 網交具體是什麼

1、網交是網路社交的簡稱。

2、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路化,在網上表現為以各種社會化網路軟體,例如Blog、WIKI、Tag、SNS、RSS等一系列Web2.0核心應用而構建的社交網路服務平台(SNS)。互聯網導致一種全新的人類社會組織和生存模式悄然走進我們,構建了一個超越地球空間之上的、巨大的群體——網路群體,21世紀的人類社會正在逐漸浮現出嶄新的形態與特質,網路全球化時代的個人正在聚合為新的社會群體。

⑶ 什麼是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是指社會生活中基本道德規范的缺失與不健全所導致的社會道德調節作用的弱化以及失靈,並由此產生整個社會行為層面的混亂無序。 當人們通過電子郵件相互問候,通過Oicq聊天,在網上購物、獲取新聞信息的時候,它就和我們密不可分。我們的某些社會行為被搬到了網上,大家在網上交往、學習,就形成了一個新「社會」一虛擬社區。在這個新社會中,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正在逐漸形成。網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在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也造成了某些負面、消極的影響,甚至導致了網路道德的失范。如惡意域名搶注、網路盜版、垃圾郵件、網路壟斷、網路腐敗等不道德的醜行。雖然,道德在本質上不是經濟資本,也不可能作為直接的經濟資本來使用。然而它卻從來不乏價值資源的意義,甚至也能成為一種特殊的資本發揮巨大效用。 二、網路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網路交往的特殊性對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也包括道德價值觀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之所以在互聯網的發展中會出現道德失范的現象主要是基於以下的兩個原因: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難以形成「他律道德」。

⑷ 什麼是無效社交

是指那種無法給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帶來任何愉悅感和進步的社交活動。但最重要的是看你能吸引多少人、影響多少人。你自己不厲害,認識再多厲害的人也沒有用。現在每個人都是很現實的,都只想認識一個對自己有用的人,想想你在成功人士面前自我介紹時那種沒底氣的樣子,別人不會把你放心上的。而這種社交只能讓你越來越沒底氣,越來越不自信,變得浮躁、焦慮。因此:你自己的層次,決定了你所處的層次。你永遠只能和同一個層次的人在一個圈子。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努力的提升下自己。我們正在從外求變成內求,外求就是求資源、求渠道、求關系、求人脈,到頭來卻發現就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內求就是將自己精力都放在應該做的事上,將你的特長發揮到極致,自然就會把別人吸引過來,然後滿足自己的需求。

⑸ 社交網路什麼意思

  1. 社交網路即社交網路服務,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譯,中文直譯為社交網路服務,意譯為社交網路服務。

  2. 社交網路含義包括硬體、軟體、服務及應用,由於四字構成的片語更符合中國人的構詞習慣,因此人們習慣上用社交網路來代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

⑹ 中學生網路交友的利於弊

網路文庫里里有很多,樓主可以參考下,在網路搜索欄輸入關鍵字「網路交友 利弊」就行。這是其中一篇。樓主可參考下

1


網路交友帶來的人際關系障礙。
電腦網路所引發的人際關系障礙主要表現為網路孤獨症、
人際信任危機和各種交際沖突。

2

網路人際交往還可能誘發各種人格障礙,
由於學生網民以為對自己的言行無須承擔任何責任,
他們往往在言語上非常直接坦率。當一個人的某種行為習慣養成之後
,
可能轉換成個人的人格特
質,形成攻擊性人格。

3
、謊言林立。網路是虛幻的,沒有人也沒有辦法對網上的「個人資料」進行審核。想在謊言的
世界尋找真實的情感無異是自欺欺人。

4
、陷阱密布。網路使溝通變得自由與便捷,也使行騙更難讓人識別。別有用心者打著交友的旗
號圖謀不軌,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5
、低級趣味充斥。網路是一個沒有法律制約與道德規范的自由世界,很多人在聊天時容易放縱
自己,低級趣味泛濫成災,讓人道德淪喪。基於以上幾點,我們認為中學生網上交友弊大於利。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計,以學習為主要目的上網的中學生,美國占總數的
20%
,英
國為
15%

中國僅僅為
2%

這驚人的對比,
恰如其分地說明了中學生的自製力不如網路的吸引
力,


對於尚未完全培養出正確判斷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的青少年來說,會影響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
長;還有,由於網路快捷方便,使青少年更疏了實際的人際交往,社會活動,易使青少年的情
感趨於冷漠,造成

自我封閉

狀態;另外,網路畢竟是

虛擬社會

,而與現實社會的反差,會
影響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存能力。

網路信息良莠不齊、泛濫成災,垃圾信息對學生整體素
質造成沖擊;網路傳播成為誘發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沖突與失范的重要因素,如虛
擬的網戀,讓不喑世事的學生上當受騙

1
、你們這樣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2
、近幾年來,因為網路交友而走向犯罪、遭受迫害的案例數不勝數,請問對方辯友注意到相關
報道了么?

3
、即使網路交友有一些益處,但也要分時期、年齡和階段,我們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難
道不是么?(一切都要圍繞著學習,我們說的交友是結交真心朋友,需要用心,要花費時間和
精力,這樣才能結識真正的朋友,這難道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嗎?但如果是抱著一種放鬆、隨
便的心態,不耗費時間和精力,不傾注真心的話又談何結交真心朋友呢?)

4
、有許多人在網路交友時上當受騙,甚至遭受人身傷害,這些現象又說明了什麼呢

⑺ 網路行為失范的內容簡介

互聯網路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引致了「網上社會」的發育和建構。在這一「新的場域」之中,人們一方面可以充分享用互聯網路帶來的各種便利,而另一方面,形形色色的網路行為失范,又無從避免地在其中萌生出來,給社會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網路行為失范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值得關注和研究。
全書分為導論、六個章節以及結語等八個部分。
在導論部分,筆者概述和評析了相關文獻中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的成果,同時闡述了進行本項研究的社會背景,對本項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也作了說明。
第一章結合對互聯網路發展之社會影響的分析,討論了「網上社會」得以形成的問題。對網路行為和網路行為失范這兩個基本概念,進行了分析和界定。
第二章通過對實證材料的引證,描述了網路行為失范的不同形態和外在表現。其中,「機構的」網路行為失范,主要分為兩大類情況;「個人的」網路行為失范,則有六種不同的情形。在「現象描述」的基礎上,概括和分析了網路行為失范的社會危害。
第三章從「場域轉換」的視角,在整體上探討了網路行為失范的成因。接下來,又分別討論了導致網路行為失范的主體方面的原因和網路行為失范得以產生的客觀條件。
第四章集中討論了網路行為失范的責任歸屬問題,即誰應當為網路行為失范「買單」。研究者強調指出,「虛擬」是一種特殊形態的存在;因此,在本質上講,「網上社會」不是「虛擬的」,而是「現實的」;「網上社會」依舊是人的社會。網路行為的主體是人,人的網路行為是一種社會行為,他理應對自己的網路行為負責。
在第五章里,研究者提出了應對網路行為失范的對策思路,並且認為網路社會控制是值得首選的解決問題的方式。研究者首先界定了網路社會控制這一基本概念,分析概括了它的基本類型和功能;接下來,又從幾個方面入手,著重討論了網路社會控制的必要性。研究者提出,在當前,無論是討論還是實施網路社會控制,都必須面對「防控困境」和「網路區隔」這兩大制約因素的影響。對於網路社會控制的有效實施而言,「主體准備」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在第六章,研究者進一步討論了幾個相關的問題,主要包括:對我國當前網路社會控制的總體態勢,可以作出怎樣的基本判斷?應當怎樣估價幾種網路社會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從「應然」的層面上說,網路社會控制的框架思路會是什麼樣子?它應當選取哪些可行的路徑?對於上述這些問題,研究者都展開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同時也都嘗試著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本書的結語部分,研究者簡要地歸納出兩點基本認識,它們可以被看作是擺脫問題困擾和重建人類信心的兩個「支點」:一是人類的社會生活(包括網上的社會生活),在客觀上需要建構一定的秩序狀態;二是人自身具有向善的追求和行動的理性,人們對其應予充分肯定和大力彰顯。研究者認為,基於這兩點認識,人們依然有理由期許美好的「網路家園」。

⑻ 什麼是無效社交

無效社交,所謂無效社交,就是指無效人脈。
從小就被大人教育,要和別人搞好關系。但是,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我們要這些人脈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利益交換。不就是以後再用的著的時候能夠希望他能幫我一把嗎?求的就是他以後幫我的這個機會。說的不好聽,但是確實是這個理。
而且,這樣的人脈也都是有相同點的,那就是他們都是能夠跟你公平交換的,你付出的價值跟你將來能得到的價值是公平的。
當然我們這里說的是普遍的狀況,排除那些比較有心計的通過一些手段達到自己目的的人。"關於什麼是'無效社交',有個網友說:'你跟他吃飯你總不開心,你跟他處事你總是吃虧。你跟他待著你總覺得累。

⑼ 網路社交的網路社交的特點

從人類科技文化的發展歷程來看,互聯網推動著人類活動的科學化、技術化、知識化,改變著人類的價值體系,從而為道德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物質基礎和科技基礎,而且還推動了人類道德進步的趨勢,給人們的生活方式以深刻的影響,改變了人們的某些傳統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網路社交」具有自身的特點:
(一)網路社交具有虛擬特性
網路社交是以虛擬技術為基礎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以間接交往為主,以符號化為其表現形式,現實社會中的諸多特徵,如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和社會關系等都被「淡」去了,人的行為也因此具有了「虛擬實在」的特徵。與真實社會情境中的社會化相去甚遠,網路的虛擬性與匿名性導致了網路上青少年道德感的弱化現象。廣東團省委謝宗寶的一份調查報告提到:有31.4%的青少年並不認為「網上聊天時撒謊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認為「偶爾在網上說說粗話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有24.9%的人認為「在網上做什麼都可以毫無顧忌」。青少年網路道德感的弱化主要是因為網路的高度隱蔽性。每個人在網路上的存在都是虛擬的、數字化的、以符號形式出現的,缺少「他人在場」的壓力,「快樂原則」支配著個人慾望,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人性中惡的一面會在這種無約束或低約束的狀況下得、到宣洩。這種網上道德感的弱化直接影響和反作用於青少年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行為。
(二)網路社交具有多元特性
網路信息的全球交流與共享,使時間和空間失去了意義。人們可以不再受物理時空的限制自由交往,它們之間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等的沖突與融合變得可能。這種價值取向的「多源」和「多歧」,給每一個網路青少年創造了空前寬松的道德生活空間。而對於沒有主體意識、沒有獨立進行道德選擇的能力和自信、沒有道德選擇的權利感和責任感的他們來說,此空間所給予的「自由」與其說是道德生活的福音,毋寧說是道德生活的「陷阱」。道德生活的相當一部分主體則會淹沒在這「陷阱」中迷失自我。而其人格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人格危機,具體表現為「三失」,即傳統人格的「失效」、現實人格的「失范」和理想人格的「失落」。因此,建構主體性道德人格,是解決當前社會中道德問題的現實性要求。
(三)網路社交具有創新特性
網路是創新的產物,其創新的形式,使信息的傳輸過程變成參與者主動的認知過程。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容易滋生出更多元化的、甚至偏離社會正常行為規范約束的各種奇觀異念。中央電視台《社會經緯》播報了一個關於17歲少年黑客利用自己高超的電腦網路技術設計了一個黑客網站,使登錄這個網站的上萬台計算機陷入癱瘓,經濟損失無法估量的故事。而面對警察的詢問,這個少年竟然輕松地說,我只不過是在網路世界展示自己的才華,證明一下自己的價值,這難道也犯法嗎?況且網路世界是虛擬的世界,能造成多大損失呢?當前國際輿論對於網路犯罪案件的宣傳,使不少人覺得網路犯罪是個人智慧、能力與膽識的體現,它既不傷天害理,也不兇狠殘暴,只是一種「孤膽英雄」式的「壯舉」。在個人主義盛行的西方國家,許多人並不以其為可恥,反而羨慕和欽佩這種行為,這種善惡不分、是非顛倒的輿論導向對網路犯罪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近年來,我國一些青少年利用信息技術盜竊金錢、獲取情報、傳播不健康內容、誹謗他人、侵犯他人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德育工作者警覺的信號。
(四)網路社交具有自由特性
「網路社會」分散式的網路結構,使其沒有中心、沒有階層、沒有等級關系,與現實社會中人的交往相比,「網路社會」具有更為廣闊的自由空間,傳統的監督和控制方式已無法適應它的發展。一些學者在青少年網民中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令人擔憂:承認自己「曾經」瀏覽過色情網站的佔34.6%,承認「經常」去看的有4.9%。其中很多青少年因此而荒廢學業,成為「電子海洛因」的吸食者,對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損害。而在對接受調查的人的統計中,90%以上的青少年都是因為缺少外界的有力約束力,再加上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而頻繁地去訪問色情站點……武漢市公安部門調查顯示,進入網吧的以大中小學生為主,約佔70%,大專院校周邊可達90%,熱衷聊天室的佔76%,選擇玩游戲的佔35%,只有不到20%的學生上網是搜索信息或下載軟體。因此,網路在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便利的同時,也給傳統的道德法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五)網路社交具有異化特性
「網路社會」中的交往主要是以計算機為中介的交流,它使人趨向孤立、冷漠和非社會化,容易導致人性本身的喪失和異化。「網路社會」開放的、自由的信息系統提供的是一種嶄新的,動態的和超文本式的傳播模式,這種人機系統高度自動化、精確化而缺少人情味,容易導致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他人和社會的幸福漠不關心,容易使人產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的問題,並失去現實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斷力,嚴重時會導致人性的喪失和異化,出現一些反人類的極端事件。據調查,大學里有不少學生上網的大部分時間里不是在學習而是在玩網路游戲,精於此道的人也不少。當前大部分網上游戲充斥著戰爭、暴力、兇殺等血腥內容,痴迷於此的學生容易養成冷漠、無情和自私的性格,既不關心集體,也不關心他人。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1998年7月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提醒人們對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新納粹等極右翼勢力利用網際網路加強宣傳的事態予以關注。這份報告認為,盡管這種趨勢尚「不至於使新納粹勢力的行動能力得到增強」,但右翼勢力的宣傳材料在網際網路上越來越多,產生的影響已引起人們的擔憂。

閱讀全文

與網路社交失范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1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4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75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6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57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24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33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2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94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31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2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90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0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1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0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8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73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5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