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TCP協議和HTTP協議
TCP/IP四層協議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
TCP協議是計算機網路中非常復雜的一個協議。
1. 它解決了以下問題:
(1). TCP協議可靠傳輸
網路環境復雜,保證數據准確無誤到達
(2). TCP協議流量控制
感知對方壓力並控制流量(比如網卡性能差異,造成接收壓力,TCP可以減緩傳輸,控制流量。感受接收方的壓力)
(3). TCP協議擁塞控制
感知網路壓力並控制發送速度(如果網路出現擁塞,TCP可以控制發送速度感受網路的壓力)
2. TCP報文
TCP協議是面向位元組流的協議,不管傳輸什麼數據,都需要轉成位元組,再傳輸
3. 應用場景
(1). 微信、QQ等APP消息發送接收
(2). 瀏覽器-伺服器通信
(3). 其他可靠通信的場景
TCP的三次握手與四次揮手
(1). 三次握手
三次握手是建立連接的過程,當客戶端向服務端發起連接時,會發一包連接請求數據,過去詢問一下,能否與你建立連接,這包數據稱為 SYN 包,如果對端同意連接,則回復一包 SYN+ACK 包,客戶端收到後回復一包 ACK 包,連接建立,因為這個過程中互相發送了三包數據,所以稱之為「三次握手」
為什麼不是三次握手而不是兩次握手?
這是為了防止因為已失效的請求報文,突然又傳到伺服器引起錯誤。三次握手本質上是為了解決網路信道不可靠的問題,為了在不可靠的信道上建立可靠的連接。
三次握手之後,客戶端和伺服器端都進入到了傳遞數據的狀態。
(2). 傳輸確認
一包數據有可能會被拆成多包發送,如何處理丟包問題?
這些數據包到達的先後順序不同,如何處理亂序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TCP協議為每一個連接,建立了一個發送緩沖區,從建立鏈接後的第一個位元組的序列號為0,後面每個位元組的序列號就會增加1。發送數據時,從發送緩沖區取一部分數據組成發送報文,在其TCP協議中會附帶序列號和長度。接收端在收到數據後,需要回復確認報文,確認報文中的ACK等於接受序列號加長度,也就是下一包數據需要發送的起始序列號。這樣一問一答的發送方式,能夠使發送端確認發送的數據,已經被對方收到,發送端也可以發送一次連續多包數據,接收端只需要回復一次ACK就可以了。這樣發送端可以把待發送的數據分割成一系列的碎片,發送到對端,對端根據序列號和長度,在接收後重構出來完整的數據,假設其中丟失了某些數據包,在接收端可以要求發送端重傳。
TCP連接是全雙工的,對於兩端來說均採用上述機制。
(3). 四次揮手
假設客戶端主動發起連接關閉請求,它需要將服務端發起一包 FIN 包,表示要關閉連接,自己進入中止等待1狀態,這是第一次揮手。
服務端收到FIN包,發送一包 ACK 包,表示自己進入了關閉等待狀態,客戶端進入中止等待2狀態,這是第二次揮手。
服務端此時還可以發送未發送的數據,而客戶端還可以接收數據,待服務端發送完數據之後,發送一包 FIN 包,進入最後確認狀態,這是第三次揮手。
客戶端收到之後回復 ACK 包,進入超時等待狀態,經過超時時間後關閉連接,而服務端收到ACK包後,立即關閉連接,這是第四次揮手。
為什麼客戶端需要等待超時時間?
這是為了保證對方已收到ACK包,因為假設客戶端發送完最後一包ACK後就釋放了連接,一旦ACK包在網路中丟失,服務端將一直停留在最後確認狀態。客戶端在發送完最後一包ACK包後等待一段時間,這時服務端因為沒有收到ACK包,會重發FIN包,客戶端會響應FIN包,重發ACK包,並刷新超時時間,這個機制跟三次握手一樣,也是為了保證在不可靠的網路鏈路中,進行可靠的連接斷開。
UDP協議是非連接的,發送數據就是把數據封裝一下,然後從網卡發送出去就可以了,數據包之間並沒有狀態上的聯系,正因為UDP這種簡單的處理方式,導致它的性能損耗非常少,對於CPU內存資源的佔用也遠小於TCP,但是對於網路傳輸過程中時產生的丟包,UDP協議並不能保證,所以UDP在傳輸穩定性上要弱於TCP
TCP vs UDP
TCP傳輸數據穩定可靠,適用於對網路通訊質量要求較高的場景,需要准確無誤的傳輸給對方,比如傳輸網路,發送郵件,瀏覽網頁等。
UDP的優點是速度快,但是可能產生丟包,所以適用於對實時性要求較高,但是對少量丟包沒有太大要求的場景,比如域名查詢,語音通話,視頻直播等。UDP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場景,就是隧道網路,比如VPN,以及在SDN中用到的VXLAN.
網路套接字與通信過程
進程之間的通信:HTTP協議
計算機可以同時運行多個不同的進程,比如打開瀏覽器的同時,可以播放視頻,那麼如何識別是哪一個進程進行通信呢?
(1). 使用埠(Port)來標記不同的網路進程
(2). 埠(Port)使用16比特位表示0~2^16(0~65535)
套接字(Socket)是抽象概念,表示TCP連接的一段。
通過套接字可以進行數據發送或接收。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傳輸協議)
通過HTTP協議來獲取互聯網資源。包含著超鏈接,圖片,視頻等多媒體的副本,這個副本可以通過HTTP協議進行傳輸
互聯網資源那麼多,怎麼獲取 --通過地址獲取
HTTP請求方法:
比較常用的請求方法
(1). GET: 獲取指定的伺服器資源
(2). POST: 提交數據到服務端
(3). DELETE: 刪除指定的伺服器端資源
(4). UPDATE: 更新指定的服務端資源
Web伺服器工作流程
(1). 接受客戶端請求:服務端接受客戶端連接
(2). 接收請求報文,通過報文,服務端可以知道瀏覽器想要干什麼,想獲取或操作什麼資源
(3). 處理請求
(4). 訪問Web資源:通過路徑去判斷需要訪問哪些資源
(5). 構造應答:構成應答報文
(6). 發送應答:把應答報文發送給瀏覽器
HTTP協議的請求報文詳解
請求報文的主要內容
1. 請求行:不管有多少內容,都只有一行
包含:請求方法(GET,POST等),請求地址(唯一對應Web伺服器的資源),HTTP版本
2. 請求頭:
通信的附加信息:比如說明當前手機還是計算機
格式:<key>:<value>
常用的請求頭:
實例:
3. 請求內容
發送數據
數據格式是不固定的,只要客戶端和服務端協商好就可以
注意:請求內容不是必須的
4. 實例
HTTP協議的應答報文詳解
1. 狀態行
狀態碼:三位數
304: 客戶端緩存的數據並沒有發生變化,不需要再次請求後台,可以直接使用本機緩存,即304為重定向到本機緩存
2. 應答頭
和請求頭類似
常用的應答頭
3. 實例:
❷ 怎麼監視什麼進程在訪問網路
進程監視工具
最好的進程監視工具,完全免費!這是曾經為微軟提供技術
支持的 sysinternals.com 的作品,其功能在同類軟體中無出其右。它
不僅可以監視、暫停、終止進程,還可以查看進程調用的 DLL 文件,
遇到不熟悉的進程還可以直接通過 google 或 MSN 搜索;查看 CPU 及
內存使用情況,對進程進行調試...Process Explorer 與 process
Viewer、Norton process Viewer、國產的 IceSword 堪稱 「進程監視
四大天王」,是你預防病毒、查殺木馬的好幫手。強烈推薦
下載地址:http://www.wangmeng.cn/Soft/GOODSOFT/pz/200603/4531.html
❸ 什麼是埠 互聯網中如何標識一個網路進程
是設備與外界通訊交流的出口。
埠可分為虛擬埠和物理埠,其中虛擬埠指計算機內部或交換機路由器內的埠,不可見。埠類型有:
1、周知埠,范圍從0到1023,其中80埠分配給WWW服務,21埠分配給FTP服務等。我們在IE的地址欄里輸入一個網址的時候是不必指定埠號的,因為在默認情況下WWW服務的埠是「80」。
2、動態埠是從49152到65535。之所以稱為動態埠,是因為它 一般不固定分配某種服務,而是動態分配。
3、注冊埠埠1024到49151,分配給用戶進程或應用程序。這些進程主要是用戶選擇安裝的一些應用程序,而不是已經分配好了公認埠的常用程序。這些埠在沒有被伺服器資源佔用的時候,可以用用戶端動態選用為源埠。
(3)互聯網如何識別一個網路進程擴展閱讀
埠在入侵中的作用,入侵者要佔領這間房子,勢必要破門而入(物理入侵另說),那麼對於入侵者來說,了解房子開了幾扇門,都是什麼樣的門,門後面有什麼東西就顯得至關重要。
入侵者通常會用掃描器對目標主機的埠進行掃描,以確定哪些埠是開放的,從開放的埠,入侵者可以知道目標主機大致提供了哪些服務,進而猜測可能存在的漏洞,因此對埠的掃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目標主機,而對於管理員,掃描本機的開放埠也是做好安全防範的第一步。
如果開放埠中有你不熟悉的,應該馬上查找埠大全或木馬常見埠等資料(網上多的很),看看裡面對你那個可疑埠的作用描述,或者通過軟體查看開啟此埠的進程來進行判斷;判斷時候要慎重,因為一些動態分配的埠也容易引起你多餘的懷疑,這類埠一般比較低,且連續。
還有,一些狡猾的後門軟體,他們會借用80等一些常見埠來進行通信(穿透了防火牆),令人防不勝防,因此不輕易運行陌生程序才是關鍵。
參考資料:網路 埠
❹ 什麼是互聯網
一、什麼是互聯網
互聯網:凡是能彼此通信的設備組成的網路就叫互聯網。
(1)內部結構:
互聯網指的是通過TCP/IP協議族相互連接在一起的計算機的網路。TC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IP是Internet Protocol,網際協議。TCP/IP協議族是一個網路通訊模型,是當前互聯網通訊的基礎架構。
IP用來去識別網路上的一台計算機。計算機要連接到一起相互通信,首先需要知道連接的目標計算機,而IP就能標識一台計算機。做一個類比,我們人跟人之間也需要建立連接才能交流,在一群人中說話,首先喊出一個人的名字,他就知道你在跟他說話了。IP就是計算機的名字。
TCP是計算機之間控制傳輸信息的協議,同樣的類比,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語言和方式。一個不會外語的中國人跟一個美國人交流是無效的,就跟好像一台計算機發送目標計算機無法識別的數據包。能夠識別出網路上的計算機,同時也能以相互理解的方式進行通訊,這樣計算機就可以連接到一起了。
(2)互聯網、網際網路、萬維網三者的關系:互聯網包含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包含萬維網。凡是能彼此通信的設備組成的網路就叫互聯網,網際網路是基於TCP/IP讓不同的設備彼此通信,TCP/IP協議由很多協議組成,不同類型的協議又被放在不同的層,其中,位於應用層的協議就有很多,只要應用層使用的是HTTP協議,就稱為萬維網。
二、互聯網的發展歷史
人類的發展歷程中常常伴隨著戰爭,戰爭往往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互聯網也不例外。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計算機"ENIAC"於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由美國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重達30噸,被美國國防部用來進行彈道計算。
互聯網誕生於冷戰時期,美國國防部研製的阿帕網(ARPA),這是互聯網的誕生雛型,主要用來傳遞戰爭情報,這個時期分組交換技術得到了發展,分組交換的意思就是完整的數據如何拆分成一個個數據包分開傳輸,接收之後就重新組裝的技術,但是互聯網的真正發展開始於1985年。
1973年TCP/IP協議實際上就已經提出來了,到了1982年,TCP/IP協議被標准化了,Internet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來了。提出互聯網概念這兩個人,一個叫Vint Cerf,一個叫Robert Kahn,這兩個人也因此被譽為這個互聯網之父。2004他們獲得了叫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叫圖靈獎,這是計算機界能夠獲得的最高的終生榮譽。Vint Cerf現在依然是Google的互聯網首席科學家。
隨後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建立了各個大學之間的高速傳播的網路。如果把互聯網想成是一棵大樹,那當時美國各個大學之間建立的主幹網路,就形成了最重要的幾個核心主枝幹。後面越來越多的子網或者其他的網路,逐漸的連到這個主幹上,而形成我們今天整個全球化的互聯網。
Web的誕生:
1990年的時候出現了World-Wide-Web,萬維網,就是現在簡稱的Web。在這個詞出現之前,在這張圖中都是冷冰冰的技術術語,但是在這個詞出現之後,互聯網發展歷史上里程碑式的偉大企業相繼出現,如:Yahoo、Google和Facebook。
Web最早只是一種靜態信息的發布媒介,就是我們訪問到的網頁都是事先寫好的固定信息。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可以用來實現動態的功能。
TCP/IP協議可以實現信息的傳遞,萬維網基於TCP/IP協議的傳輸功能,實現超媒體的內容展現形式,超媒體可以在TCP/IP協議上傳輸文字、音頻、視頻,同時可以相互鏈接,萬維網是一種超文本文檔相互鏈接形成的一種超大規模的分布式系統。
萬維網從技術內涵上怎麼來理解呢?首先它是運行在互聯網上的,是一個TCP/IP協議之上的應用協議,它是一種超文本文檔相互鏈接形成的一種超大規模的分布式系統。
這里需要了解一下三個術語: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HTML超文本語言和URL統一資源定位服務。雖然是技術術語,但是在我們每天的上網過程中都能看到它們的痕跡。
今天你們經常聽到Html5,比如微信的HTML5頁面,HTML5游戲等。HTML是從1.0版本開始的,有一個叫W3C的標准化組織,逐步在維護這樣一套HTML語言的標准,一直演化到今天的HTML5。HTML的作用是描述超文本文檔。比如說我們希望有一個東西展示給用戶,你需要用HTML表達出來,這樣才能放到萬維網上讓別人瀏覽。
URL可以理解為網址,就是我們在瀏覽器中輸入的一個字元串。它用來定位超文本文檔,URL協議定義了Web上如何標識出一個網頁,即超文本文檔。這跟IP協議如何標識出一台計算機的意義是相似的。
我們在瀏覽器中輸入網址,會看到網址前面都有一個「http」,這指的就是一種HTTP協議。HTTP協議定義了如何與超文本交互,信息通過超文本文檔描述好了,也可以定位到了,接下來就需要通過HTTP協議去訪問。HTTP協議定義了一套與網頁交互的工作,我們不去細究,我們只需知道這是獲取信息的一種協議,瀏覽器會把我們的各種動作翻譯成HTTP協議相關動作與Web伺服器進行交互,並且將得到的超文本文檔渲染成可讀的內容讓我們方便瀏覽。我們所謂的「連接」在技術層面都時這些協議在默默地發揮著基礎設施的作用。這就是萬維網的一個基本原理。
瀏覽器中訪問一個Web頁面的過程:
在移動端和PC端都可以訪問網頁,比如我們去訪問Google的頁面,google.com網址就是符合URL規范的網址。瀏覽器看到這個網址,首先去查詢DNS(Domain Naming Service)伺服器,DNS伺服器會將網址轉換為IP地址。萬維網是運行在TCP/IP協議之上的,所以首先需要知道Web伺服器的IP地址,DNS幫我們做了這件事情。
有了IP地址,瀏覽器就可以基於HTTP協議,向遠程的Web伺服器發送請求了。而Google的Web伺服器就能夠接收到這樣的請求,收到這樣的請求之後,它就會調用後端的一系列功能並且最終組裝出HTML頁面,通過HTTP協議返回給瀏覽器。瀏覽器把返回的HTML文本渲染成為一個美觀而且可讀的頁面,這就是在瀏覽器中看到Google的頁面了。這整個過程是在TCP/IP協議之上完成的,Web請求和Web響應都會安裝TCP協議要求的方式進行打包和傳輸。
從計算機的連接擴展到了信息的連接,互聯網這個基礎設施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巨大的擴展。
三、互聯網商業經營模式
3.1商業模式:為何人,采購何種物品,創造何種價值,最後以何種方式換取等價物。新技術可以乘著『商業模式』這頭坐騎走向創新,也可以說商業模式自身的巨大改變即創新,包括傳統的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和新型互聯網商業模式。
3.2美團創始人王興提出的四縱三橫理論
橫向是網民在互聯網上產生的行為,縱向是每5年一次引領技術走向的變革。他們之間相互組合會形成新的產品模式,比如:
搜索+娛樂=網路MP3
社交+內容+娛樂=SNS
移動+通信=微信
移動+娛樂=手機游戲
所解決的交叉點數量越多越強大
3.3幾類商業模式
1.免費模式
藉助免費手段銷售產品或服務建立龐大的消費群體,塑造品牌形象,然後再通過配套的增值服務、廣告費等方式取得收益的一種新商業模式。
2.平台模式
基於用戶生態衍生和創造價值,打造一個多方共贏互利的生態圈。
3.多變模式
每個客戶細分群體之間都是相互依存的,並且有自己的價值主張和收入來源。
4.長尾模式
通過C2B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核心是『多款少量』。
5.租賃模式
以實體或硬體作為唯一載體,取得軟體及服務的收費。
6.誘釣模式
先做一個免費的主力產品聚集用戶,然後再用流量進行變現。
7.低成本模式
利用低於競品的價格,實現薄利多銷,然後形成粉絲群,實現粉絲經濟。
8.工具+社群+電商模式
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交流越來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社群。同時,互聯網將散落在各地的星星點點的分散需求聚攏在一個平台上,形成新的共同的需求,並形成了規模,解決了重聚的價值。比如微信最開始就是一個社交工具,先是通過各自工具屬性/社交屬性/價值內容的核心功能過濾到海量的目標用戶,加入了朋友圈點贊與評論等社區功能,繼而添加了微信支付、精選商品、電影票、手機話費充值等商業功能。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簡單來說,工具如同一道銳利的刀鋒,它能夠滿足用戶的痛點需求,用來做流量的入口,但它無法有效沉澱粉絲用戶。社群是關系屬性,用來沉澱流量;商業是交易屬性,用來變現流量價值。三者看上去是三張皮,但內在融合的邏輯是一體化的。
9.電商模式:
P2P:互聯網借貸平台(person-to-person),又稱點對點網路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屬於互聯網金融(ITFIN)產品的一種。屬於民間小額借貸,藉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路信貸平台及相關理財行為、金融服務。
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線離線/線上到線下),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平台,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美國。O2O的概念非常廣泛,既可涉及到線上,又可涉及到線下,可以通稱為O2O。
B2B:是Business-to-Business的縮寫,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專用網路或Internet,進行數據信息的交換、傳遞,開展交易活動的商業模式。它將企業內部網和企業的產品及服務,通過 B2B 網站或移動客戶端與客戶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網路的快速反應,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促進企業的業務發展。
B2C:是Business-to-Customer的縮寫,而其中文簡稱為「商對客」。「商對客」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也就是通常說的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商業零售模式。
C2C:實際是電子商務的專業用語,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
3.4互聯網商業模式的變現方式
1.廣告
幾乎所有的互聯網產品都具有或可以使用廣告這種盈利模式。廣告模式還可以細分為一般廣告模式和搜索廣告模式。
2.傭金
平台類產品為企業銷售的實現提供了幫助而獲得報酬。如:京東(非自營部分)、天貓、美團、大眾點評。
3.銷售
銷售產品、數據、信息或服務。如京東自營、網路指數或一些咨詢網站出售的統計數據和商業信息、心理咨詢網站的咨詢服務。
4.開放API
通常是一些大型公司,具有技術或平台優勢的公司才有能力運營。
5.增值服務
根據客戶的需要,為客戶提供超出常規服務范圍的服務,簡單來說就是提供特權服務。
3.5優秀的商業模式案例:
在互聯網公司中說到優秀的商業模式,那就不得不提到谷歌,因為以谷歌為首的互聯網公司成功的創造了獨特的商業模式,且在今天依然非常走俏。
傳統的商業模式
說到互聯網的傳統商業模式,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由雅虎創造的門戶模式了,直到如今,新浪、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還依然活得好好的,但在新媒體的沖擊下,門戶網站的後勁明顯不足,還需要尋找新的出路,比如新浪推出的新浪微博,對新浪來說就是非常好的突破。
探索中的商業模式
除了上述已經成熟的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以外,近年來又涌現出了許多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其中以社會化網路和移動互聯網為先驅,尤其我們在移動互聯網流量什麼時候能超過PC?一文中曾對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做過分析,其中指出2015年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將超過互聯網,所以這些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將很有可能後來者居上,爆發出非常驚人的力量出來。
四、發展現狀及趨勢
互聯網是20世紀最重大的科技發明之一,將深刻地影響人類社會文明進程。
現狀:
有30多年歷史的互聯網,在2012年已進入成熟發展階段,2015年中國PC互聯網滲透率為50%,移動互聯網滲透率為45%,按照技術擴散的三階段論(滲透率從0至10%為起始階段,從10%~40%為成熟階段,從40%~75%為飽和階段),目前中國互聯網已進入飽和階段。2018年全球使用互聯網的網民數量已經超越了40億,而同期的全球人口數量大約為76億。得益於近十幾年移動網路與智能設備的發展,在這40億網民中,有大約一半使用智能手機上網。
由此可見,互聯網處於上升階段,企業可以藉助人口紅利通過"割韭菜"實現盈利,而一旦人口紅利的優勢不在,必然要實現其他方面的轉變和創新才能在市場中繼續保持盈利。
從上圖可見,移動互聯網已取代PC互聯網,全球很多用戶將跨越PC互聯網階段,直接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和工具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兩大屬性,仍將沿襲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路徑,媒體屬性因與其他產業的弱關聯性而率先發展,工具特性將持續深化發展。
趨勢:
1.目前在中國網路終端很多,因此多網融合是大勢所趨
有線、無線、手機、電視,以及其他的終端會最終融合,在融合的過程中會產生更大的應用服務於人類。
2.中國互聯網的行業整合速度將加快,盈利將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
3.互聯網安全問題將引起更多重視
4.全球傳統媒體嚴重衰退,中國網路廣告收入超越電視廣告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網路廣告將是效果廣告的天下,以大數據精準廣告將成為網路廣告的重要發展驅動力
2013年以CPC和CPA為計費方式的效果廣告,其市場份額達66.6%,2014年該比例將超過7成。在效果類廣告為主流的中國網路廣告市場,精準廣告技術將成為網路廣告市場的重要驅動力。我們看到360公司的點睛系統、騰訊的廣點通等新的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精準廣告勢力正在快速崛起,其市場地位已經可以跟傳統的門戶相當。游戲和電商是這些精準廣告系統的主要客戶群,隨著這些客戶群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精準廣告系統在大數據方面的進一步發力,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以大數據驅動的精準廣告勢力將成為網路廣告市場最為重要的變革和發展的驅動力。
5.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正在崛起,大型平台類互聯網企業將驅動市場快速發展
互聯網消費金融是指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購買消費品提供消費貸款的現代服務金融方式,包括住房貸款、汽車貸款、旅遊貸款、助學貸款等。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正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2013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達到60.0億元。從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構成來看,2013年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主要以P2P消費信貸為主。
6.互聯網正在大力往健康領域滲透,掀起互聯網健康浪潮
越來越多的用戶在使用互聯網尋找與健康相關的解決方案,由此帶動了移動互聯網健康市場的迅速發展,從移動掛號到日常健康管理服務,從健康監測到慢病預防和慢病管理,互聯網健康浪潮正在掀起。
7.在線教育拐點到來,未來市場快速成長
學歷教育、職業在線教育是市場規模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中小學在線教育市場將比整個在線教育市場的成長速度更快。
目前的教育領域的變革主要是來自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在線教育從相對集中的學習轉變成碎片化學習的狀態,這需要在線教育產品形態的轉變;而由於大數據的發展也使得在線教育更加智能和科學,比如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建立錯誤題庫去優化老師講課的重點,或者通過大數據去輔助學生答題,科學評估學習成績,優化學習重點,如猿題庫、學習寶和優答。
8.在線旅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市場正在醞釀變局
9.房產領域O2O做閉環,加速轉型迎發展
10.社交平台將加速生態整合,以社交為基礎打造溝通、娛樂、生活、購物和學習一站式服務平台
在三大類社交應用中,整體網民覆蓋率最高為即時通信,第二社交網站,最後為微博。即時通信(IM)在整體網民中的覆蓋率達到了89%。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騰訊幾乎領跑了這三類主流的社交應用市場。即時通訊領域,騰訊的QQ和微信的網民滲透率分別到78%和65%,QQ空間的網民滲透率也達57%,騰訊微博為27%,僅比新浪微博低1%。最為值得關注的是微信,上線後僅用四年便取得了65%的網民滲透率,發展速度極快。
11.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可能會是計算機歷史中的一個終極目標。從1950年,阿蘭圖靈提出的測試機器如人機對話能力的圖靈測試開始,人工智慧就成為計算機科學家們的夢想。
五、總結
我們很慶幸可以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註定要比其他時代見證更多的變化,作為20世界最偉大的發明互聯網,它的飛速發展讓我們感同身受的同時,也在改變著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每一次科技革命的超越都要比上一次花費更多的時間,也更難超越,又有誰能預知下一次革命還能否被超越?
❺ 怎麼樣察看網路進程
怎麼叫查看網路進程啊?
進程是自己系統上的,不是網路的進程
是不是要解決開機慢呢,就是隨系統啟動的程序太多了
要是不用優化軟體,就按F1到幫助里,對了你是XP的系統么?
F1幫助——選擇一個任務使用工具查看您的計算機信息並分析問題——
系統配置應用程序——打開系統配置應用程序——最後一個啟動
這裡面的就是系統啟動時候的進程,不認識的就不要動了,一般是系統程序
把你認識的,比如realplay啊,qq啊,其他你自己安裝過的程序
看著辦吧,去掉越多,你機器啟動就會越快,要去掉的把前面的勾拿掉,重啟
進程的話,沒事看那個也沒用,因為你不知道那個進程是非法的,不懂得禁
❻ 如何實現網間進程通信
網間進程通信首先必須解決以下問題。
(1)網間進程的標識問題。在同一主機中,不同的進程可以用進程號(Process ID)唯一標識。
但在網路環境下,各主機獨立分配的進程號已經不能唯一地標識一個進程。例如,主機A中某進
程的進程號是5,在B機中也可以存在5號進程,進程號不再唯一了,因此,在網路環境下,僅
僅說「5號進程」就沒有意義了。
(2)與網路協議棧連接的問題。網間進程的通信實際是藉助網路協議棧實現的。應用進程
把數據交給下層的傳輸層協議實體,調用傳輸層提供的傳輸服務,傳輸層及其下層協議將數
據層層向下遞交,最後由物理層將數據變為信號,發送到網上,經過各種網路設備的尋徑和
存儲轉發.才能到達目的端主機,目的端的網路協議棧再將數據層層上傳,最終將數據送交
接收端的應用進程,這個過程是非常復雜的。但是對於網路編程來說,必須要有一種非常簡
單的方法,來與網路協議棧連接。這個問題是通過定義套接字網路編程介面來解決的。
(3)多重協議的識別問題。現行的網路體系結構有很多,如TCP/IP. IPX/SPX等,操作系統
往往支持眾多的網路協議。不同協議的工作方式不同,地址格式也不同,因此網間進程通信還要解
決多重協議的識別問題。
(4)不同的通信服務的問題。隨著網路應用的不同,網間進程通信所要求的通信服務就會
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文件傳輸服務,傳輸的文件可能很大,要求傳輸非常可靠,無差錯,無
亂序,無丟失;下載了一個程序,如果丟了幾個位元組,這個程序可能就不能用了。但對於網上
聊天這樣的應用,要求就不高。因此,要求網路應用程序能夠有選擇地使用網路協議棧提供的
網路通信服務功能。在TCP/IP協議簇中,在傳輸層有TCP和UDP這兩個協議,TCP提供可靠
的數據流傳輸服務,UDP提供不可靠的數據報傳輸服務。深入了解它們的工作機制,對於網路
編程是非常必要的。
具體請看http://www.zhaojing520.com/thread-214-1-1.html?_dsign=9cd875fb
❼ 怎麼檢測自己的網路狀況呢
可以使用ping命令查看網路情況,具體操作如下:
1.右鍵單擊開始,打開運行。
❽ TCP協議如何利用埠號識別應用進程
為各種公共服務保留的埠號范圍為:1~1023.TCP/IP協議號和埠類似於PC機的並口或串口,也可以將其想像成交通中的交叉路口。程序員使用TCP/IP協議號和埠的目的是在TCP/IP的高層(傳輸層和應用層)為用戶數據包選擇路徑,只不過協議號用來識別傳輸層的協議,埠用來識別應用層的程序進程。1 TCP/IP協議號 TCP/IP協議號是由網路專家定義的一個8位數值。當IP數據報到達正確的IP地址時,網路互連層必須將數據報傳送到傳輸層,而傳輸層的協議不是唯一的,它至少包含兩個主要協議TCP和UDP。為了確定哪個協議接收下層的數據報(或上層的用戶數據包),必須使用TCP/IP協議號。為此,IP數據包的包頭專門為協議號開辟了一個「窗口」——協議域。協議號的工作方式是:在信息發送方,協議號用來指明使用哪一種協議對用戶數據包進行封裝。例如協議號為6時,網路軟體將使用TCP格式對數據包中的數據進行封裝。 在信息接收方,網路軟體通過檢查該協議號,將IP數據報傳遞給與這個協議號相應的協議。例如協議號是17,就將數據報傳遞給UDP協議。常見的協議號見下面的表1:協議名協議號基 本 描 述IP0互連網協議ICMP1互連網消息協議GGP3網關——網關協議TCP6傳輸控制協議EGP8外部網關協議UDP17用戶數據報協議Xns_IDP22Xerox NS IDPrdp27可靠數據流協議rvd66MIT遠程虛擬磁碟表1:常見的TCP/IP協議號2 TCP/IP埠號網路互連層的IP協議將數據傳送到傳輸層後,傳輸協議要將數據傳遞給正確的應用進程。為了識別是哪一個進程,就需要使用埠號。埠號是用來區分和標識應用進程的一個16位值,它也在IP數據報的包頭中指定。包括兩個埠號:源埠號——代表了發送數據的進程;目的埠號——代表了接收數據的進程。每個應用程序,不管是伺服器還是客戶端,都有一個唯一的埠號。尤其是專門為完成特定任務的網路程序(像FTP、Telnet和E-mail等這種廣泛使用的應用程序)要使用由Internet權威機構制定的埠號——即眾所周知的埠號見表2。埠號關鍵字基 本 描 述7Echo回波9Discard丟棄11Users活動的用戶13Daytime日期15Netstat網路狀態21ftp文件傳輸協議23Telnet遠程登錄25SMTP電子郵件37Time時間43Nicname別名查詢69TFTP普通文件傳送協議79Finger用戶信息查詢101HostnameNIC主機名服務表2:專用程序埠號 用戶在使用專用程序時,不允許改變其埠號,這是必須遵守的一條規則。不過,用戶新開發的網路通信應用程序可以自己設置其埠號,但不能和用做公共服務的埠號發生沖突。一般情況下,所有小於255的埠號都保留做公共服務(程序),其它規定應視你使用的操作系統而定。 TCP/IP埠就像每個居民住戶的門牌號碼,你要訪問某個家庭,除要知道這個家庭所在的國家、城市、小區和街道外,還要知道其門牌號碼才能正確到達。TCP/IP的傳輸層協議(主要指TCP和UDP)要和各種埠直接打交道,特別是無連接的UDP協議,它在傳輸數據時重點就放在埠上。當然,面向連接的TCP協議在傳輸數據時將重點放在連接上,而不是埠,使用TCP的應用程序可以為同一埠打開多個連接,傳輸仍能正確進行。也就是說,UDP通信就像平信郵遞業務,郵差(UDP)只將郵件(數據)放在正確的家庭或單位信箱(埠)中,並不通知收件人(應用程序)郵件已到;而TCP則更像郵政系統的電話業務,只有先建立呼叫(連接)後,才能使用電話(埠)進行對話(數據交換)。 需要注意的是:在編寫發送方的應用程序時,一般不用關心程序使用的埠號,但在接收方必須知道。每次發送方傳輸報文時,傳輸層自動在包頭的源埠域中插入正確的埠號。
❾ 網路通信
我們要理解網路中進程如何通信,得解決兩個問題:
a、我們要如何標識一台主機,即怎樣確定我們將要通信的進程是在那一台主機上運行。
b、我們要如何標識唯一進程,本地通過pid標識,網路中應該怎樣標識?
解決辦法:
a、TCP/IP協議族已經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網路層的「ip地址」可以唯一標識網路中的主機
b、傳輸層的「協議+埠」可以唯一標識主機中的應用程序(進程),因此,我們利用三元組(ip地址,協議,埠)就可以標識網路的進程了,網路中的進程通信就可以利用這個標志與其它進程進行交互
以UDP傳輸為例:
1、物理層:
解決兩個硬體之間怎麼通信的問題,常見的物理媒介有光纖、電纜、中繼器等。它主要定義物理設備標准,如網線的介面類型、光纖的介面類型、各種傳輸介質的傳輸速率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傳輸比特流(就是由1、0轉化為電流強弱來進行傳輸,到達目的地後在轉化為1、0,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模轉換與模數轉換)。這一層的數據叫做比特。
2、數據鏈路層:
在計算機網路中由於各種干擾的存在,物理鏈路是不可靠的。該層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各種控制協議,將有差錯的物理信道變為無差錯的、能可靠傳輸數據幀的數據鏈路。
它的具體工作是接收來自物理層的位流形式的數據,並封裝成幀,傳送到上一層;同樣,也將來自上層的數據幀,拆裝為位流形式的數據轉發到物理層。這一層的數據叫做幀。
3、網路層:
計算機網路中如果有多台計算機,怎麼找到要發的那台?如果中間有多個節點,怎麼選擇路徑?這就是路由要做的事。
該層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路由選擇演算法,為報文(該層的數據單位,由上一層數據打包而來)通過通信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這一層定義的是IP地址,通過IP地址定址,所以產生了IP協議。
4、傳輸層:
當發送大量數據時,很可能會出現丟包的情況,另一台電腦要告訴是否完整接收到全部的包。如果缺了,就告訴丟了哪些包,然後再發一次,直至全部接收為止。
簡單來說,傳輸層的主要功能就是:監控數據傳輸服務的質量,保證報文的正確傳輸。
5、會話層:
雖然已經可以實現給正確的計算機,發送正確的封裝過後的信息了。但我們總不可能每次都要調用傳輸層協議去打包,然後再調用IP協議去找路由,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自動收發包,自動定址的功能。於是會話層出現了:它的作用就是建立和管理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
6、表示層:
表示層負責數據格式的轉換,將應用處理的信息轉換為適合網路傳輸的格式,或者將來自下一層的數據轉換為上層能處理的格式。
7、應用層:
應用層是計算機用戶,以及各種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其功能是直接向用戶提供服務,完成用戶希望在網路上完成的各種工作。前端同學對應用層肯定是最熟悉的。
應用層(應用,表示,會話):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等等
傳輸層:TCP,UDP
網路層:IP,ICMP,OSPF,EIGRP,IGMP
數據鏈路層:SLIP,CSLIP,PPP,MTU
重要的 協議族介紹:
IP 定義了 TCP/IP 的地址,定址方法,以及路由規則。現在廣泛使用的 IP 協議有 IPv4 和 IPv6 兩種:IPv4 使用 32 位二進制整數做地址,一般使用點分十進制方式表示,比如 192.168.0.1。
IP 地址由兩部分組成,即網路號和主機號。故一個完整的 IPv4 地址往往表示 為 192.168.0.1/24 或192.168.0.1/255.255.255.0 這種形式。
IPv6 是為了解決 IPv4 地址耗盡和其它一些問題而研發的最新版本的 IP。使用 128 位 整數表示地址,通常使用冒號分隔的十六進制來表示,並且可以省略其中一串連續的 0,如:fe80::200:1ff:fe00:1。
目前使用並不多!
http協議對應於應用層,tcp協議對應於傳輸層,ip協議對應於網路層。
TPC/IP【TCP(傳輸控制協議)和IP(網際協議)】,主要解決數據如何在網路中傳輸,而HTTP是應用層協議,主要解決如何包裝數據。關於TCP/IP和HTTP協議的關系,網路有一段比較容易理解的介紹:「我們在傳輸數據時,可以只使用(傳輸層)TCP/IP協議,但是那樣的話,如果沒有應用層,便無法識別數據內容,如果想要使傳輸的數據有意義,則必須使用到應用層協議,應用層協議有很多,比如HTTP、FTP、TELNET等,也可以自己定義應用層協議。WEB使用HTTP協議作應用層協議,以封裝HTTP 文本信息,然後使用TCP/IP做傳輸層協議將它發到網路上。」
術語TCP/IP代表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指的是一系列協議。「IP」代表網際協議,TCP和UDP使用該協議從一個網路傳送數據包到另一個網路。把IP想像成一種高速公路,它允許其它協議在上面行駛並找到到其它電腦的出口。TCP和UDP是高速公路上的「卡車」,它們攜帶的貨物就是像HTTP,文件傳輸協議FTP這樣的協議等。
你應該能理解,TCP和UDP是FTP,HTTP和SMTP之類使用的傳輸層協議。雖然TCP和UDP都是用來傳輸其他協議的,它們卻有一個顯著的不同:TCP提供有保證的數據傳輸,而UDP不提供。這意味著TCP有一個特殊的機制來確保數據安全的不出錯的從一個端點傳到另一個端點,而UDP不提供任何這樣的保證。
URL的全稱是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統一資源定位符)
通過1個URL,能找到互聯網上唯一的1個資源。
URL就是資源的地址、位置,互聯網上的每個資源都有一個唯一的URL。
URL的基本格式 =協議://主機地址/路徑
協議:不同的協議,代表著不同的資源查找方式、資源傳輸方式
主機地址:存放資源的主機(伺服器)的IP地址(域名)
資源在主機(伺服器)中的具體位置
1、HTTP協議的幾個重要概念
1.連接(Connection):一個傳輸層的實際環流,它是建立在兩個相互通訊的應用程序之間。
2.消息(Message):HTTP通訊的基本單位,包括一個結構化的八元組序列並通過連接傳輸。
3.請求(Request):一個從客戶端到伺服器的請求信息包括應用於資源的方法、資源的標識符和協議的版本號
4.響應(Response):一個從伺服器返回的信息包括HTTP協議的版本號、請求的狀態(例如「成功」或「沒找到」)和文檔的MIME類型。
5.資源(Resource):由URI標識的網路數據對象或服務。
6.實體(Entity):數據資源或來自服務資源的回映的一種特殊表示方法,它可能被包圍在一個請求或響應信息中。一個實體包括實體頭信息和實體的本身內容。
7.客戶機(Client):一個為發送請求目的而建立連接的應用程序。
8.用戶代理(Useragent):初始化一個請求的客戶機。它們是瀏覽器、編輯器或其它用戶工具。
9.伺服器(Server):一個接受連接並對請求返回信息的應用程序。
10.源伺服器(Originserver):是一個給定資源可以在其上駐留或被創建的伺服器。
11.代理(Proxy):一個中間程序,它可以充當一個伺服器,也可以充當一個客戶機,為其它客戶機建立請求。請求是通過可能的翻譯在內部或經過傳遞到其它的伺服器中。一個代理在發送請求信息之前,必須解釋並且如果可能重寫它。
代理經常作為通過防火牆的客戶機端的門戶,代理還可以作為一個幫助應用來通過協議處理沒有被用戶代理完成的請求。
12.網關(Gateway):一個作為其它伺服器中間媒介的伺服器。與代理不同的是,網關接受請求就好象對被請求的資源來說它就是源伺服器;發出請求的客戶機並沒有意識到它在同網關打交道。
網關經常作為通過防火牆的伺服器端的門戶,網關還可以作為一個協議翻譯器以便存取那些存儲在非HTTP系統中的資源。
13.通道(Tunnel):是作為兩個連接中繼的中介程序。一旦激活,通道便被認為不屬於HTTP通訊,盡管通道可能是被一個HTTP請求初始化的。當被中繼的連接兩端關閉時,通道便消失。當一個門戶(Portal)必須存在或中介(Intermediary)不能解釋中繼的通訊時通道被經常使用。
14.緩存(Cache):反應信息的局域存儲。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TCP是主機對主機層的傳輸控制協議,提供可靠的連接服務,採用三次握確認建立一個連接。位碼即tcp標志位,有6種 標示:SYN(synchronous建立聯機) ACK(acknowledgement 確認) PSH(push傳送) FIN(finish結束) RST(reset重置) URG(urgent緊急)Sequence number(順序號碼) Acknowledge number(確認號碼)。
手機能夠使用聯網功能是因為手機底層實現了TCP/IP協議,可以使手機終端通過無線網路建立TCP連接。TCP協議可以對上層網路提供介面,使上層網路數據的傳輸建立在「無差別」的網路之上。建立起一個TCP連接需要經過「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戶端發送syn包(syn=j)到伺服器,並進入SYN_SEND狀態,等待伺服器確認;
第二次握手:伺服器收到syn包,必須確認客戶的SYN(ack=j+1),同時自己也發送一個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時伺服器進入SYN_RECV狀態;
第三次握手:客戶端收到伺服器的SYN+ACK包,向伺服器發送確認包ACK(ack=k+1),此包發送完畢,客戶端和伺服器進入ESTABLISHED狀態,完成三次握手。握手完成後,兩台主機開始傳輸數據了。
為什麼要三次握手?
如果只有一次握手,Client不能確定與Server的單向連接,更加不能確定Server與Client的單向連接;
如果只有兩次握手,Client確定與Server的單向連接,但是Server不能確定與Client的單向連接;
只有三次握手,Client與Server才能相互確認雙向連接,實現雙工數據傳輸。
握手過程中傳送的包里不包含數據,三次握手完畢後,客戶端與伺服器才正式開始傳送數據。理想狀態下,TCP連接一旦建立,在通信雙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動關閉連接之前,TCP 連接都將被一直保持下去。斷開連接時伺服器和客戶端均可以主動發起斷開TCP連接的請求,斷開過程需要經過「四次揮手」。
第一次揮手:
Client發送一個FIN,用來關閉Client到Server的數據傳送,Client進入FIN_WAIT_1狀態。
第二次揮手:
Server收到FIN後,發送一個ACK給Client,確認序號為收到序號+1(與SYN相同,一個FIN佔用一個序號),Server進入CLOSE_WAIT狀態。
第三次揮手:
Server發送一個FIN,用來關閉Server到Client的數據傳送,Server進入LAST_ACK狀態。
第四次揮手:
Client收到FIN後,Client進入TIME_WAIT狀態,接著發送一個ACK給Server,確認序號為收到序號+1,Server進入CLOSED狀態,完成四次揮手。
為什麼要四次揮手?
「三次握手」的第二次握手發送SYN+ACK回應第一次握手的SYN,但是「四次揮手」的第二次揮手只能發送ACK回應第一次揮手的FIN,因為此時Server可能還有數據傳輸給Client,所以Server傳輸數據完成後才能發起第三次揮手發送FIN給Client,等待Client的第四次揮手ACK。
http是超文本傳輸協議,信息是明文傳輸,https 則是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傳輸協議。HTTPS其實是有兩部分組成:HTTP +SSL/ TLS,也就是在HTTP上又加了一層處理加密信息的模塊。採用HTTPS協議的伺服器必須要有一套數字證書,可以自己製作,也可以向組織申請。區別就是自己頒發的證書需要客戶端驗證通過,才可以繼續訪問,而使用受信任的公司申請的證書則不會彈出提示頁面(startssl就是個不錯的選擇,有1年的免費服務)。這套證書其實就是一對公鑰和私鑰。SSL介於應用層和TCP層之間。應用層數據不再直接傳遞給傳輸層,而是傳遞給SSL層,SSL層對從應用層收到的數據進行加密,並增加自己的SSL頭。
1.怎麼解決tcp拆包和黏包的問題
粘包、拆包發生原因
發生TCP粘包或拆包有很多原因,現列出常見的幾點,可能不全面,歡迎補充,
1、要發送的數據大於TCP發送緩沖區剩餘空間大小,將會發生拆包。
2、待發送數據大於MSS(最大報文長度),TCP在傳輸前將進行拆包。
3、要發送的數據小於TCP發送緩沖區的大小,TCP將多次寫入緩沖區的數據一次發送出去,將會發生粘包。
4、接收數據端的應用層沒有及時讀取接收緩沖區中的數據,將發生粘包。
等等。
粘包、拆包解決辦法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給每個數據包添加邊界信息,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幾個:
1、發送端給每個數據包添加包首部,首部中應該至少包含數據包的長度,這樣接收端在接收到數據後,通過讀取包首部的長度欄位,便知道每一個數據包的實際長度了。
2、發送端將每個數據包封裝為固定長度(不夠的可以通過補0填充),這樣接收端每次從接收緩沖區中讀取固定長度的數據就自然而然的把每個數據包拆分開來。
3、可以在數據包之間設置邊界,如添加特殊符號,這樣,接收端通過這個邊界就可以將不同的數據包拆分開。
等等。
2.upd丟包
1、接收端處理時間過長導致丟包:調用recv方法接收端收到數據後,處理數據花了一些時間,處理完後再次調用recv方法,在這二次調用間隔里,發過來的包可能丟失。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修改接收端,將包接收後存入一個緩沖區,然後迅速返回繼續recv。
2、發送的包巨大丟包:雖然send方法會幫你做大包切割成小包發送的事情,但包太大也不行。例如超過50K的一個udp包,不切割直接通過send方法發送也會導致這個包丟失。這種情況需要切割成小包再逐個send。
3、發送的包較大,超過接受者緩存導致丟包:包超過mtu size數倍,幾個大的udp包可能會超過接收者的緩沖,導致丟包。這種情況可以設置socket接收緩沖。以前遇到過這種問題,我把接收緩沖設置成64K就解決了。
int nRecvBuf=32*1024;//設置為32K
setsockopt(s,SOL_SOCKET,SO_RCVBUF,(const char*)&nRecvBuf,sizeof(int));
4、發送的包頻率太快:雖然每個包的大小都小於mtu size 但是頻率太快,例如40多個mut size的包連續發送中間不sleep,也有可能導致丟包。這種情況也有時可以通過設置socket接收緩沖解決,但有時解決不了。所以在發送頻率過快的時候還是考慮sleep一下吧。
5、區域網內不丟包,公網上丟包。這個問題我也是通過切割小包並sleep發送解決的。如果流量太大,這個辦法也不靈了。總之udp丟包總是會有的,如果出現了用我的方法解決不了,還有這個幾個方法: 要麼減小流量,要麼換tcp協議傳輸,要麼做丟包重傳的工作。
一個是客戶端發送過快,網路狀況不好或者超過伺服器接收速度,就會丟包。
第二個原因是伺服器收到包後,還要進行一些處理,而這段時間客戶端發送的包沒有去收,造成丟包。
那麼需要做的是
客戶端降低發送速度,可以等待回包,或者加一些延遲。伺服器部分單獨開一個線程,去接收UDP數據,存放在一個緩沖區中,又另外的線程去處理收到的數據,盡量減少因為處理數據延時造成的丟包。
有兩種方法解決UDP 丟包的問題:
方法一:重新設計一下協議,增加接收確認超時重發。(推薦)
方法二:在接收方,將通信和處理分開,增加個應用緩沖區;如果有需要增加接收socket的系統緩沖區。(本方法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只能改善)
https://jiahao..com/s?id=1654225744653405133&wfr=spider&for=pc
https://www.jianshu.com/p/066d99da7cbd
https://jiahao..com/s?id=1654225744653405133&wfr=spider&for=pc
https://blog.csdn.net/qq_31337311/article/details/80781273
https://www.cnblogs.com/jiangzhaowei/p/8996810.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2bb5eff0102wbq2.html
❿ 什麼叫互聯網識別體系
定義:
互聯網識別體系,即英文Internet Identity system,在日常工作中,更多被稱為IIS(Internet Identity system)。互聯網識別體系是指企業有意識,有計劃地將自己企業的CI特徵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公眾主動地展示與傳播,使公眾在互聯網中對企業有一個可管理、符合企業傳播規范的印象和認識,以便消費者更好地認知並留下良好的印象。
意義:
與CI(Corporate Identity)和VI(VisualIdentity)一樣,互聯網識別是企業識別體系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互聯網時代企業必須關注的並進行有效管理的領域。是企業在互聯網名片,能讓企業更好的擁抱互聯網時代。
發展歷程:
互聯網識別體系最先由曹斐先生在2009年提出,並由寶馬、通用汽車、肯德基等知名企業進行了嘗試,雖然嘗試取得有益的結果,但在當時並未理論化。隨著社會化媒體的發展,曹斐先生逐步完善這一理論,在2011年年底提出了IIS這一名稱,並完善為理論,成為中國廣告人對市場營銷、品牌管理傳播體系的重要貢獻。但因為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這一理論還處在完善期,尚不完善。
互聯網識別體系的構成:
互聯網識別體系(IIS)不同於CI、VI的模式,所有元素都是歸屬企業所有,IIS是以企業互聯網資產,weiki類平台的公眾評價和信息搜索工具(例如搜索引擎)呈現所構成。所以IIS包括了建設和管理兩個部分,建設是指企業通過建設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方式主動建設自己的互聯網形象;管理則指企業通過積極有效參與WEIKI平台的管理、社會化媒體的溝通、CRM管理網路化、SEM、SEO、資產植入等手段對搜索引擎、社會化媒體、公眾服務工具中的企業形象進行管理。
參考資料:網路:「互聯網識別體系」條目。
如滿意,請給我一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