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正確使用網路
1、樹立正確的理想,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青少年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如果整天沉溺於網路世界不能自拔,必然會荒廢學業,耽誤前程,將來追悔莫及。利用自動關機軟體或者鬧鍾來提示和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
2、為自己制定一個較為詳細的活動安排表。
3、積極參加各種有益活動,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充實自己的人生內容。比如多與同學交流,參加興趣小組的學習活動,積極鍛煉身體,適當參加戶外活動等等。
4、詳細記錄下自己每次上網所做的事,看看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在浪費時間。
5、加強自我約束和自我保護。我們既要了解網路的積極作用,更要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深刻了解沉湎於網路或在不健康網吧上網的危害不沉湎於網上聊天和游戲,不瀏覽不健康的信息。增強自律意識,自覺抵制不法網吧的誘惑,在學校或在家裡上網時,自覺遵守網路文明,上網時不使用侮辱、謾罵性的語言聊天。不輕易和網友約會,自覺遵守互聯網規范,自覺抵制不良網路信息的侵害。
當然實際情況比說的要難.控制好心態.別把網路 網路游戲當職業.就可以了`
哎,在電腦普及之前`電子游戲室 也是同樣的問題.
② 網友:我該如何成為一名網路文明志願者
傾身易網穢像污言滿網間,中華道統有誰延?是非能辨還清宇,真假會分正本源。上網文明非小事,出言善美是大賢。為求網際永晴日,爭做太公護法鞭。
③ 大家對如何處理好網路生活與日常生活有些什麼好的意見呢越詳細越全面越好。
電腦網路對學生網民心理健康的影響
白雲霞
隨著電腦網路的迅速擴張和強力滲透,預計在不遠的將來,上網將象看電視一樣成為普通人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內容之一。電腦網路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和人際交往工具,正在改變著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並且對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發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就目前情況來看,電腦網路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涉及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情感宣洩、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心理健康援助和提高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某些由電腦網路引發的心理障礙、情感沖突和安全焦慮等方面。
一、電腦網路對學生網民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一)擴大了人際交往圈子,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標准之一。相關實證研究也表明,人際關系與個體心理健康有著密切關系,有助於個體心理健康。一個缺少朋友,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的人,一定是心理不夠健全的人。不同學派的學者,無論是在心理疾病的原因探討還是心理治療技術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視人際關系的地位和作用。沙力文認為精神病包括人際關系中不適宜的整個領域,主要是由於患者的童年人際關系被破壞,從而產生嚴重的焦慮感,導致精神的分裂。在人本主義心理學者那裡,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二者的關系問題更是被看作心理健康和治療研究的中心問題。他們認為,自我實現者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能夠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認知心理學傾向的學者們則主要從人際問題解決方面對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
人際關系冷漠是現代社會生活中日趨嚴重的一種社會病。人們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孤獨地出沒,急切需要快捷便利而又自由的交際方式。網路交往使得人們的交往空間擴大,人際溝通的時效性、便利性和准確性提高,有利於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並且對學生網民心理健康帶來積極的影響。在傳統交往方式下,個體的人際交往常常囿於實際生活中狹小的生活圈子。網路社會的人們卻可以跨越千山萬水,突破地域空間的限制,讓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小小的村落,真正實現「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它可以讓人足不出戶在數秒之間找到多年摯友般的傾心感受,而免去了彼此的客套、試探、戒備和情感道義責任。同時,由於網路人際交往的匿名特點,學生網民間一般不發生面對面的直接接觸,使得網路人際交往比較容易突破年齡、性別、地位、身分、外貌美醜等傳統人際交往影響因素的限制,建立更為和諧、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
電腦網路不僅使一般的社交便利性提高,社會圈子擴大,而且解決了某些具有特殊困難和阻礙人們的社交問題。例如,今年北京的SARS橫行,中小學生在家中利用網路學習、交往、聊天談心。又如一個嚴重的面部燒傷病人,可能因為變形的面部使得很多人不願或不敢接近;一位行動不便者可能囿於一隅無法讓自己走入他人的生活圈子;邊防哨卡的士兵可能因為交通不便和職責原因,無法與外界溝通……,電腦網路為這些特殊的人們提供了人際交往的全新天地。
此外,電腦網路也可以作為某些社交恐怖症患者系統脫敏治療過程中的初級訓練工具。讓他們首先通過電腦網路與他人進行無須直接面對面的接觸和溝通,建立起人際交往的信心,隨後再進行現實的人際交往訓練。
(二)為個體不良情緒的宣洩提供了良好途徑
現代心理治療理論非常重視宣洩在心理健康維護和治療中的作用。心理咨詢和治療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為受到壓抑的心理症結提供宣洩和釋放的渠道。但是,由於傳統觀念和行為習慣的影響,很多國人在遇到各種煩惱和心理問題時, 往往沒有勇氣或不習慣找心理醫生,也不願意向身邊熟悉的人傾訴。這種忌「心病」現象和「家醜不外揚」的普遍心態顯然不利於個體心理問題的及時解決,也不利於個體心理健康。電腦網路的匿名性特點為學生網民不良情緒的及時釋放和網民之間的情感幫助、心理支持提供了新渠道。
(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專業心理援助
目前互聯網上的心理健康站點主要包括高校心理學系主辦的站點或主頁、網路心理醫院站點或主頁、個人創辦的專業心理網站或主頁、心理學雜志社的站點或主頁以及其它網站的心理專欄等。其中,由國內高校心理學系主辦的站點或主頁,如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http://www.bnu.e)、華東師大心理學系(http://psy.ecnu.e.cn)等。國內網路心理醫院站點或主頁,如北京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北京醫科大學第六醫院 ,http://www.xinqiao.net)、中德心理醫院 (http://zhongde.363.net)等。國內以心理學為主題的個人主頁如(http://www shanghai window.com/shanghai/health/ psyche/, 舒偉潔醫師的個人主頁)心理健康特快、阿堯心理咨詢網\知心姐姐 (http://www.foreversister.com)等。
這些心理學的專題網站或主頁盡管各自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但它們都自覺擔負起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專業心理援助的責任。其主要內容涉及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健康狀況自測、網路方式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心理醫院和心理醫生的介紹及求醫預約、心理健康研究動態等。雖然由於經驗、人手和資金等諸多因素所限,這些網站或主頁的內容還不十分充足,質量也參差不齊,但是,由於它們既方便快捷而又具有較好的保密性,因而受到網民的廣泛青睞,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對網民的心理健康輔導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提高學生網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有利於提高個體心理健康水平
個體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差異。低層次的心理健康指的是沒有心理疾病症狀,高層次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或「自我實現」。因此,即使是正常人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意味著個體各種心理素質和諧發展。網路生活有助於提高網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想像力、求知慾和創造性,不斷提升網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網上各電子網站的個人主頁為學生網民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新天地。如我校外貿專業的學生利用電腦網路設計的《班級特色專刊》受到專家的好評。很多學生網民都深深體會到網上創作帶來的樂趣。這種網上創作激發了學生網民的興趣和創造性,鍛煉了他們的能力,提高了許多學生的自信心,也出現了某些好的藝術作品和思想成果。
二、電腦網路對學生網民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
由於網路正處於飛速發展的上升時期,存在著許多不成熟、不完善之處, 加之網路管理、網路文化發展的相對滯後,以及網民個人心理素質因素的差異,因而網路也難免會給網民的心理健康帶來一系列消極影響,這一現象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特別是心理學界的足夠重視。
(一)電腦網路引發的各種心理障礙
1、網路成癮症
網路成癮症與吸煙、酗酒甚至吸毒等上癮行為有驚人的相似:一上網就興奮異常,上不了網就「網癮難耐」。其典型症狀是:整天沉溺於網路,甚至不吃不喝不睡,通宵達旦,導致體能下降、生物鍾紊亂、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低落、思維模糊、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應,嚴重者甚至「走火入魔」, 出現體能衰竭或精神異常。他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度過,對自己不再有任何控制,表現逃避現實的心理跡象,越來越願意呆在網上,和家人的關系出現問題。我校曾有一名學生,2000年開始上網時,僅僅是為了打發周末閑暇的時光。隨著在網上呆的時間越來越長,「黑客攻擊技術」、「色情圖片」、「網上聊天」 等逐漸讓其痴迷不己,於是便不分晝夜和網友聊天,下載各種攻擊軟體和「有趣圖片」。無法自拔的他,成績下降了,身體也不行了。上網咨詢心理專家得知這就是「網路綜合症患者」。類似的現象在其它地區也有過報道。心理衛生專家呼籲網民一定要注意上網心理衛生,同時也提醒家人和老師注意控制青少年的上網時間,以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2、人際關系障礙
由電腦網路所引發的人際關系障礙主要表現為網路孤獨症、人際信任危機和各種交際沖突。網路孤獨症與網路成癮症非常類似,只是前者更多表現出生理和認識方面的障礙, 後者側重於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網路成癮症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人際關系障礙,網路孤獨症患者則不一定表現出明顯的生理障礙。網路孤獨症多發生在性格內向者身上,其典型症狀是:沉溺於網路,脫離現實,寡言少語,情緒抑鬱,社交面狹窄,人際關系冷漠。由於個體將注意力和個人興趣專注於網路,不僅不利於自己的心理,而且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影響畢業。
網路人際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際信任危機也有可能影響到學生網民的現實人際交往態度, 出現人際關系障礙。聊天室等虛擬社區以匿名或化名方式進行的網路交往既無法規范人們言論的真實性,甚至也公開承認或默許交往者的虛假言論。一個五大三粗的男子漢可以起一個甜蜜動人的女性化昵稱,扮演愛情天使。正如一個老師所言:「網上交往只能把它看作游戲。在網上與你談情說愛的『純情少女』也許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光頭老者。」這種網路人際交往的虛幻特點使得很多學生抱著游戲般的心態參與網上交際, 不僅自己撒謊面不改色心不跳, 對他人言行自然也是毫無信任感可言。這種網上的人際信任危機可能遷移到他的現實人際交往中,導致現實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真誠性的懷疑和自身真誠性的缺乏,進而影響與他人建立和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
3、人格障礙
網路人際交往還可能誘發各種人格障礙,比較突出的有攻擊型人格障礙、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
網路人際交往具有匿名性特點。由於學生網民以為對自己的言行無須承擔任何責任,他們往往在言語上非常直接坦率。當一個人的某種行為習慣養成之後,可能轉換成個人的人格特質。學生在網路生活實踐中養成的攻擊性言行特點,可能強化其人格特質中的攻擊性因子,形成攻擊性人格。
雙重或多重人格是指在一個人身上體現出兩種或多重人格, 在不同時間與地點交替出現。由於虛擬社區和聊天室普遍採用化名式的「 網名」,學生網民往往都有自己的虛擬身份,部分學生在網上交際時經常扮演與自己實際身份和性格特點相差十分懸殊甚至絕然相反的虛擬角色,有的學生還同時擁有多個分別代表著不同身份和性格特點的網名, 男扮女、女扮男的現象也非常普遍。一位 l7 歲的男學生在接受電視采訪時曾公開承認自己曾經用18歲女孩的身份在虛擬社區生活了近3年時間,結識了很多網友。最後他還不無遺憾地說,可惜以後不能再用這個網名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都經常面臨網上網下判若兩人或時而張三時而李四的多重角色差異和角色沖突。當多重角色之間的沖突達到一定程度或角色轉換過頻時, 就會出現心理危機,導致雙重或多重人格障礙。
(二)引發系列感情糾葛,導致各種情感問題
學生網戀、失戀、多角戀愛等都是網路生活中容易出現的情感問題。網上最熱門的話題就是網戀,生活中的網戀故事也多如牛毛。電腦網路在時刻忙於上演那成千上萬的愛情喜劇的同時,也在痛苦地吟誦不計其數的失戀故事和嘆息感傷。比較常見的情況是,當一方的愛情之火被撩發得愈燃愈熾時,點火者卻突然從網路上消失得無影無蹤。除此之外,「見光死」也是眾多網戀故事老套的結局。網路讓愛情發生的機會和頻率都大大提高,也讓失戀發生的機會和頻率都大大地提高了。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萌動狀態,失戀對他們來講不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正如網戀可以讓人品嘗到如現實戀愛同樣的甜蜜一樣,「網戀」後的失戀也同真實的失戀一樣讓人寢食難安。
(三)安全焦慮
網路人際交往往往給人以虛假的安全感。學生以為呆在門戶緊閉的自家卧室里,坐在心愛的電腦前是最安全不過的了。這里既不可能被人發現, 也不可能被人偷窺, 更不可能受到侵犯。這種自以為是的安全感使得他們放棄了起碼的戒備心,給網路犯罪以可乘之機。事實上,這個貌似安全的地方卻隱匿了太多的不安全因素。不僅電子郵件隨時可能被人輕而易舉地偷看到, 連電腦上的全部信息都可能被瀏覽或破壞。最近美國發生的一個網路偷窺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二十歲的美國女孩艾密在網上被偷窺達數年之久,犯罪者甚至以她的名字建立了網站, 還在網站上發表了關於艾密之死的故事。但這一切都沒有引起人們的警覺,直至最後罪犯朝艾密的轎車撞去, 並且朝艾密的頭部連開數槍。一些心懷叵測之人還利用善良人們的信任,利用網路交際去物色和接近目標,繼而實施生活中的欺詐與暴力犯罪。另外,這種虛假的安全感也使得網路犯罪更加猖獗。一些網路罪犯或違規者出於不會被發現的僥幸心理瘋狂實施其犯罪陰謀。
隨著網路犯罪案例的增多,安全焦慮又成為籠罩在網民頭上揮之不去的一片陰影。人們時刻擔心自己的電腦被網路黑客所光顧,擔心自己的個人隱私被偷窺,擔心電子郵件背後的病毒,擔心從網上走到自己身邊的「熟悉的陌生人」。層出不窮而又形形色色的網路病毒、黑客和其它犯罪 -CIH病毒、HAPPY 病毒、梅梨沙病毒、宏病毒、千年蟲、愛蟲、黑手黨小子和最近的沖擊波等等搞得人們應接不暇、身心疲憊,給社會、組織和個人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創傷。更有很多家長為子女的安全和心理健康成長感到擔憂。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說,武漢市41中初一女生袁某,瞞著父母出去約見網友,一直下落不明。武漢市一位叫梅子的女中學生被網友騙到住處姦汙。梅子遭強暴後自殺未遂,罪犯被抓獲歸案。本市某職高學生高某被網友約到廣州見面後,被逼使用假幣從事犯罪活動,當他拒絕後被打得遍體鱗傷棄置荒野,幸虧警察發現才救了他一命。另據中新網北京消息:最新調查顯示,有近3成新加坡中學生表示曾到訪色情網站,其中3%還是「常客」,他們瀏覽這類網頁的時間甚至比成人更多,但許多家長對此卻懵然不知。國內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電腦網路這個人們廣為依賴的「寵兒」彷彿一夜之間又變得如「潘多拉的盒子」一樣讓人惶恐與無所適從。
電腦網路對學生網民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啟示我們,要正確認識和對待網路,養成良好的用「腦」和上網習慣,學會區分網路(真實和虛擬並存)和現實生活的界限,建立和完善網路規范,加強網路立法工作,特別要重視對學生網民進行有關於網路方面等心理衛生的宣傳教育。
④ 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
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
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網站安全威脅愈演愈烈,很多個人、企業甚至政府都會受到網路的侵害。網路安全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那麼,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呢?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識。
當前威脅網路安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病毒侵襲、黑客造訪、數據竊聽等等。面對這些網路安全問題,我們應當增強防範意識,對於涉密文件通過正規手段加密傳輸。對於來路不明的鏈接,不要隨便點開。設置密碼時,使用別人無法猜到的密碼,並且經常更換,讓黑客無處可黑。在軟體下載等環節多長心眼,警惕某些所謂的「免費餡餅」,更不要貪圖小利出讓個人信息賬號。提高安全意識,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著眼,做好分內事。
二、提升自己的網路素養。
上網時,網民應注意自己的道德素質,應具備的基本的網路信息辨別能力。要做到用文明的語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做到互相尊重,摒棄造謠誹謗,不通過貶低醜化自我的形式嘩眾取寵,堅決抵制淫穢色情等,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網路生活方式,打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三、養成網路守法的行為習慣。
網路空間絕對不是法外之地,我們在享受網路空間帶來便利的同時,需自覺規范網上活動行為,不破壞網路空間技術基礎,不發布違法有害信息,不傳播負面及謠言內容,主動遵守法律法規、道德層面的公序良俗,主動規范自己的網路行為,用理性的態度上網,養成守法的習慣。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共建網路安全人人有責,要時刻感知網路安全態勢,做好網路風險防範,增強網路安全防禦能力,我們就能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階。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
在網路安全維護中,需要政府,廣大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三管齊下,一起為維護網路安全貢獻力量。
應完善相關的法規法規,推動政策隨產業發展而升級,為產業釋放成長空間。加強引導人民群眾走正確的道路,對於違反法律法規的人要積極的管理,同時要大力的全方面的宣傳,下放到基層群眾,使人民群眾都能知道有關網路安全知識。
人民群眾通過學習網站閱讀網路道德規范及網路文明公約,或者收看中央十二台法制頻道所播出的相關網路犯罪的節目。警惕周圍不安全的網路環境「擦亮慧眼,分清虛實世界」。
1、網站應用安全評估:結合應用的`開發周期,通過安全掃描、人工檢查、滲透測試、代碼審計、架構分析等方法,全面發現網站應用本身的脆弱性及系統架構導致的安全問題。應用程序的安全問題可能是軟體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產生的,其各個階段可能會影響系統安全的要點主要有:
2、網站應用安全加固:對應用代碼及其中間件、資料庫、操作系統進行加固,並改善其應用部署的合理性。從補丁、管理介面、賬號許可權、文件許可權、通信加密、日誌審核等方面對應用支持環境和應用模塊間部署方式劃分的安全性進行增強。
3、對外部威脅的過濾:通過部署網站防火牆、IPS等設備,監控並過濾惡意的外部訪問,並對惡意訪問進行統計記錄,作為安全工作決策及處置的依據。
4、網站安全狀態檢測:持續地檢測被保護應用頁面的當前狀態,判斷頁面是否被攻擊者加入惡意代碼。同時通過檢測網站訪問日誌及網站程序的存放目錄,檢測是否存在文件篡改及是否被加入網站Shell一類的網頁後門。
5、事件應急響應:提前做好發生幾率較大的安全事件的預案及演練工作,力爭以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申報並處置安全事件,並整理總結。
6、安全知識培訓:讓開發和運維人員了解並掌握相關知識,在系統的建設階段和運維階段同步考慮安全問題,在應用發布前最大程度地減少脆弱點。
⑤ 網路生活新空間知識點
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尤指對於某一政治實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以下為大家提供了「人教版初二政治:網路生活新空間知識點」,請查看
知識梳理
一、網路改變世界
1.網路豐富日常生活的表現有哪些?(利)
(1)網路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互聯網不僅給人們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檢索 渠道 。
(2)網路打破了傳統 人際交往 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通過網路,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與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動。
(3)網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藉助互聯網,我們就可以結交朋友、查閱資料、學習新知、購買物品、尋醫問葯、休閑娛樂,從而大大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網路推動社會進步的表現有哪些?(利)
(1)網路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聯網大大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物資的流動,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途徑。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推動了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新業態,提升了經濟發展水平。
(2)網路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使人們更加便利、有序地參與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著重要作用。
(3)網路為 文化 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台。①互聯網打破了地域界限,極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內容、場合及范圍,提高了文化傳播的速度。②互聯網促進了科技創新所需的物質與信息資源快速流動,加速了各種創新資源的匯聚、融合與共享。基於互聯網的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眾多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
3.網路的消極影響有哪些?(弊)
(1)網路信息良莠不齊。在網路時代,人人能夠參與信息發布,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於網路,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大量冗餘信息干擾人們的選擇,耗費人們的時間;碎片化信息影響人們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於網路、虛擬交往而疏離了現實的人際關系。
(3)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在開放的網路世界裡,信息泄密、手機竊聽、窺密偷拍等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讓人防不勝防。各種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會給被侵權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
4.遇到以下情況,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騙。
(1)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
(2)讓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
(3)通知「中獎」、領取「補貼」卻要你先交錢的。
(4)通知「家屬」出事要先匯款的。
(5)在電話中索要個人和銀行卡信息及簡訊驗證碼的。
(6)讓你開通網上銀行接受檢查的。
(7)陌生網站要求登記銀行卡信息的。
二、合理利用網路
1.媒介素養的含義是什麼?
媒介素養一般是指人們正確地、建設性地使用媒介資源的能力。它包括人們面對各種信息時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等能力。
2.如何理性參與網路生活?
(1)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2)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於網路,要學會「信息節食」。
(3)我們要學會辨析網路信息,讓謠言止於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網路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路生活的基本准則。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的網路參與者。
3.了解網癮。
(1)網癮又稱為網路過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長時間沉迷於網路,對網路之外的事情沒有多少興趣,影響身心健康的一種病症。
(2)網癮患者無法控制上網時間,花費在網上的時間比原定時間要長,想減少或控制上網時間卻做不到。關注網上的情況超過自己的現實生活,例如,頭腦中一直浮現與網路有關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只有上網時才充滿興趣。一旦減少或停止上網,就表現出消極的情緒體驗和不良的生理反應,如沮喪、空虛、易發脾氣、坐立不安、心慌、燥熱出汗、失眠等。
4.如何辨別網路謠言?
(1)注意信息出處。看到「駭人聽聞」的信息後,先上網了解信息出處,看信息出處是否權威。
(2)關注官方信息。及時關注行業或部門發布的信息,行業或部門發現有謠言,會及時澄清。
(3)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上網搜索信息中的關鍵詞,從不同的信息源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
(4)辨識信息內容。瘋狂煽情、聳人聽聞的消息往往不可靠。
(5)向他人求助。對於無法辨別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長、老師和專家求教。
5.如何傳播網路正能量?
(1)我們要充分利用網路平台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我們可以通過網路平台就身邊的一些公共事務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我們的訴求,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讓網路成為匯聚民智、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的重要渠道。
(2)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路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讓網路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
知識拓展
1.誤區警示:網路交往不會影響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網路交往的自由、平等、虛擬等特性符合人們的心理特點,使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使用網路社交工具尋找交流對象,這就造成人們對網路「朋友圈」的依賴。過度的網路交往會導致現實人際交往時間的縮短,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們和他人面對面交往的時間。所以,我們應該加強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把網路交往作為正常社會關系的一種補充。
2.如何預防青少年上網成癮?
(1)社會:有關部門要增強監管責任,規范網路經營行為,加大執法查處力度,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網路文化環境;網路經營者應增強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依法經營。
(2)家庭: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要加強 教育 和監督,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適宜的家庭環境,要控制孩子使用網路的時間,了解孩子使用網路的行為,可下載安裝和使用「綠色上網」軟體。
(3)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的自律意識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從事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同時不斷完善和豐富校園網的內容。
(4)青少年:要自覺遵守網路的規則,學會「信息節食」,明辨是非,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培養高雅的生活情趣,積極參加豐富的文化活動;樹立遠大理想,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
3.如何正確對待網路謠言?
(1)努力加強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文明上網。
(2)增強法律意識,正確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做到不造謠。
(3)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學會理性分析和選擇,正確對待社會影響,做到不信謠。
(4)自覺運用法律武器同散布網路謠言的違法行為作斗爭等。
4.合理利用網路的宣傳 標語 。
科學上網,做網路的主人;加強自我保護,健康文明上網;遠離非法網吧,學會潔身自好;抵制網路低俗之風,營造良好的網路環境;合理利用網路,傳播網路正能量;傳播網路正能量,做中國好網民;等等。
⑥ 政治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用好互聯網,過健康自主的網路生活
一、優化小學生網路生活環境,提高小學生網路生活幸福度
網路這把「雙刃劍」在開啟一種全新文化空間的同時,正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廣度影響著小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面對網路的利弊,學校德育應興其利、去其弊,在優化小學生網路生活環境,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一、優化小學生網路生活環境,提高小學生網路生活幸福度
網路這把「雙刃劍」在開啟一種全新文化空間的同時,正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廣度影響著小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面對網路的利弊,學校德育應興其利、去其弊,在優化小學生網路生活環境,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
1.硬軟環境兩手抓
由於小學生的網路生活場所主要是校園和家庭,因此我們首先做的就是通過著力抓軟環境建設,在教師、學生、家長三者的價值觀中實現兩個轉變,樹立新的網路觀。即網路既不是什麼「天使」,也不是什麼「魔鬼」,它只是人類科學發展的產物,是我們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工具,是師生學習的工具和手段,是我們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的一個方面。只要我們信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恪守我們的道德和修養,牢記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勿忘小學生的品位與特質,就一定能做到文明上網,綠色上網,實現生命的健康成長。有了這樣的科學網路觀,教師和家長就能自覺地、有信心地為學生去營造一個生態的、和諧的網路生活環境,從而實現了從原本禁、堵為主的封閉式教育觀念轉到疏、導為主的開放式教育觀念,從被動「救火」型的教育方式轉到主動預防型的教育方式這兩個轉變。
如果說軟環境建設是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良好的網路生活氛圍,那麼硬環境建設則是讓學生真正體驗網路生活樂趣的實踐基地。因此學校應重點抓好學生網路生活的橋頭堡——「校園網」的建設,學校不但要經常向學生推薦優秀網路,如雛鷹網、科普網、中國兒童網、小精靈兒童網、中國公眾科普網等對青少年兒童有益的網站,日益完善校園學習、德育、休閑等網站資源,而且還要利用校園網路實現學校管理自動化,如建立基於Moodle平台下的年段、班級信息數字化管理,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成績、評語、獎懲記錄、身體發育等各方面成長軌跡在數字化管理系統中保存完好。學校做到班班有電腦,班班有班級管理網頁、學生個人博客,校園大廳、連廊增設數碼信息區的電腦數量,鼓勵學生在課余積極上網進行探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學校分設校級和班級兩級管理員並有計劃地組織培訓,使學生不但能在校園網路資源庫中自由馳騁,還能參與校園網路自主管理,真正成為網路生活的小主人。
2.網路生活法制化
小學生年齡小,心智不夠健全,往往是沖動多於理智,這就意味著家長和教師在進行科學、文明網路生活引領的同時,還需要基本的強制性他律來規范其行為,需要把法制教育與加強管理和道德教育結合起來。法治與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是小學生網路道德形成的基礎和起點,也是小學生網路生活幸福的保障。
學習機制:學校在信息技術課上加強對小學生網路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訓,開展網路小知識競賽、師生辨論,舉辦主頁設計、打字速度比賽等活動,讓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網路知識,掌握網路技術,並懂得利用網路去獲取知識、搜索信息、促進創新。
誠信機制:學校應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學習《青少年網路公約》,宣讀《中國青少年綠色網路宣言》並進行百人橫幅簽字,開展綠色網路夏令營等活動,通過教育激發和喚起學生內心的誠信,學生有了誠信內驅力,加上教師、家長的引導和同伴的提醒督促,就能在網路生活中較好地踐行網路誠信,為網路的健康有序發展盡小網民應盡職責。
監控機制:學校可在校園網上構築信息海關,攔截危害小學生的垃圾信息,建立先進的網路監控技術,利用網路自身先進的技術手段加強網路安全防範;學校還可以通過家校聯動,為學生網路生活建章立制,指導孩子接觸健康網路,現選擇有效信息,共同創建一個有良好監督引導機制的網路教育環境。
評價機制:平時學校通過家校聯合對學生上網行為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疏導、糾正,並建立相應的學生網路生活日常行為評價體系;期末學校可在學生成長手冊——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評價中,把以往「基礎知識」和「操作」兩項評價改成了「網德表現」、「知識掌握」、「操作規范」三項評價,前一項重點由教師、家長、同伴根據學生在學校、家庭的網路生活態度、行為表現進行自評、互評及綜合評議,後兩項則由信息技術教師根據學生日常課堂表現綜合評定。這樣對學生的信息能力綜合素養的評價顯得更科學、合理。
二、加強學校網路德育隊伍建設,提高自身素質和科學引領水平
網路德育隊伍是引領小學生網路生活的骨幹力量,是一支具有過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兼備熟練的網路技術的德育工作者隊伍。學校的網路德育隊伍一般由班主任、思品教師、信息技術教師組成。他們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採取有力的措施,積極控制、凈化信息資源,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網路,有責任地使用網路;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組織各種有益的活動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境,提高對網路善惡是非的判斷能力。
1.網路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提升
學校通過全員培訓及理論知識競賽、實踐操作比賽等途徑,促進教師先進網路技術和自身網路道德素養的提升,從而使德育工作者具備更強的信息技術能力,擁有更高的信息素養。有了這樣一支德才兼備的校園網路德育工作隊伍,就能以身垂範做學生網路生活的領路人。
2.網路德育工作者引領水平提升
在學校網路德育工作這支隊伍中,往往是班主任、思品教師擅長通過集體談話、個別談心、情景創設、行為辨析等方式對學生思想、心理上進行導航,而信息技術教師則側重從網路知識和技能方面對學生教育普及。為了提高網路德育工作者整體的育人水平,學校則更多的強調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融合,並以課題科研論壇的形式促進相互提升,從而能使網路德育工作者從網路中發現更多積極的因素,因勢利導,科學引領學生文明、規范上網,養成良好的網路生活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也能科學指導家長如何家校聯動,創設良好的家庭網路環境,督促孩子在閑暇時間的上網行為,從小培養學生的網路信息素養。
3.網路道德教育走上正軌
學校通過組建校園網路德育隊伍,通過科學、規范地有效培訓和引領,使得原本對學生網路信息素養不夠全面的局面得以徹底改觀。學校把網路道德教育納入學校的德育工作體系,並且藉助網路的先進技術創新德育模式,開辟德育新途徑,打開網路環境下學校德育新局面。學校對網路德育這一塊工作有計劃、有目標,並把班級學生的網路生活日常行為評價考核結果與網路德育隊伍教師引領效績考核掛鉤,這樣明確的工作方向就能極大地調動教師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校園網路道德教育走上正軌。
三、拓展教材隱性資源,開發學校網路德育課程
要上網先養德,這如同駕駛員要上路必須先考駕照一樣的道理,然綜觀現實,小學生觸網年齡在趨向低齡化,而相應的網路道德教育卻呈滯後甚至缺乏現象。為了清掃目前這一德育盲區,學校應在保證原有設置課程不影響的情況下,挖掘整理現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德育資源,研究信息技術課德育滲透策略,同時在德育類課程(品生、品社、班隊、晨間活動等)中充實網路道德素養教育,努力做到了學校網德教育進課堂。
當然,有條件的話,學校可以以「及時到位的德育關懷和正確引導」為口號,自編小學生網路生活引領教材,其內容體系涉及網路精神教育、網路學習教育、網路法紀教育、網路保健教育、網路休閑教育、網路交往教育、網路安全教育、網路禮儀教育、網路誠信教育、網路情感教育、網路語言教育等。這樣,在校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接受較系統的網路生活科學引領。自編的網路德育教材內容應根據小學生不同年齡特點分層落實並逐步完善。
四、建立互聯德育立體網路,增強網路生活引領實效
學校利用互聯網路的快捷性、共享性等優勢,克服傳統德育網路聯系不便,溝通不及時,受時間、空間和人員條件制約、可操作性不強等弊端,使真正的開放式德育立體網路的建立成為可能。
1.建立家長網路學校,利用社區論壇BBS功能,聘請專家或有經驗教師擔任輔導員,定期上網與學生交流,對學生進行心理。
2.開展網路心理輔導,開發BBS功能,利用E-mail開展網路心理輔導。
3.建立網路德育基地,開展網路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網上文明操作參與度,增強實踐體驗,提高德育實效。
4.建立健全學校、年級、班級的三級家長委員會,通過家校、警校、區校文明共建這樣「三位一體」的管理機制,相互協調,形成一個網路化管理整體,從而使學校、家庭周邊的網路環境得到優化。同時我們正在與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合作建設的「校信通」管理平台,利用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通過互聯網和移動通訊工具傳播和交流學生的學習信息、行為規范信息,構築學校與家庭和社區聯系交流的便捷通道,實現對學生的即時監控和信息反饋。
綜上所述,隨著網路信息時代的迅速發展,學校教育將進一步關注小學生的網路生活,研究一種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引領模式,本著科學的態度和人文情懷對小學生進行先進網路文化引領,並通過環境創設、實踐活動等讓小學生加強網路實踐體驗,增強網路德育內省,積極提升本校小學生「網商」,這是學校教育培養小學生網路生活品質的最終目標和歸宿。
⑦ 公民應如何利用網路參與政治生活
通過網路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公民可以通過網上評議政府的行為,行使自己的批評、建議權等參與政治生活。 通過網民監督輿論的作用來監督政府職能,合理利用網路參與政治生活。
⑧ 如何理性參與網路生活
想要理性參與網路生活,就要提高迷解素養,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重要的學習工具和交往平台,所以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互聯網上有無限的信息?而我們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再無關的信息,前面停留不應在無聊的信息上浪費精力和時間,更不可沉迷於網路,要學會信息節食,我們要學會辨析網路信息,讓謠言止於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辨別網路的謠言,要注意信息的出處,看到駭人聽聞的信息後,先上網了解信息出處,看信息出處是否權威,關注官方信息,及時關注行業或部門發布的信息,行業和部門,發現有謠言會及時澄清的,對信息進行多方面的印證,上網搜索信息中的關鍵詞,從不同的信息源對信息進行多方面的驗證,辨識信息內容,瘋狂煽情駭人聽聞的消息往往不可靠,向他人求助,對於無法辨析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長,老師和專家求助,網路無限自由,有借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師網路生活的基本准則,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不製造和傳造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不喧是負面情緒,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負責任的網路參與者,我們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為發展,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我們可以通過網路平台就身邊一些公共事務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我們的訴求,胃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讓網路成為匯聚民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渠道,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路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讓互聯網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
⑨ 高一政治公民應如何利用網路參與政治生活
1 通過網路參與公共決策的討論,提出個人的意見、建議;
2 利用網路方式參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促進依法治國;
3 利用網路方式維護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4 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自己的網路行為,抵制網上違法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