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網路欺凌
有些孩子通過簡訊,社交媒體網站,電子郵件和其他數字平台參與有害行為。在這里,互聯網安全專家揭示了有關網路欺凌的事實,並分享了阻止騷擾的方法。
數字技術多年來呈指數級發展 - 雖然這些進步為現代世界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知識,但它們也導致了網路欺凌的增加。「網路欺凌的定義因來源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最基本的定義是利用技術傷害或傷害他人,」 PACER全國欺凌預防中心協調員Bailey Huston說。網路欺凌可能發生在網上任何地方,涉及社交網路配置文件,視頻和圖像共享網站,博客,電子郵件,即時消息,視頻游戲或簡訊。
根據Huston的說法,雖然網路欺凌並不一定比親自欺凌更具破壞性,但它具有一些獨特的特徵:
網路欺凌通常是目標所知的人,但它也可能是一個陌生人。網路欺凌可以匿名行動。
網路欺凌可能會有更大的受眾 - 「因為帖子可以被看到,分享並且可能會傳播病毒,」Huston解釋道
校鈴響起時,網路欺凌不會停止。它並不局限於餐廳或走廊,因為數字技術無處不在。「網路欺凌的目標可能常常讓人覺得他們無法逃避正在發生的事情,」休斯頓說。
網路欺凌的類型
根據紐約州刑事司法服務司的說法,一些常見的網路欺凌類型包括:
詆毀:在線傳播有害,不真實或有害的謠言和言論,這將損害個人的聲譽。
排除:從在線組中故意排除某人。這被認為是網路欺凌的間接形式。
火焰:戰斗涉及在私人或公共在線環境中向一個人或幾個人發送憤怒,殘忍,粗魯和粗俗的信息。
快樂拍:將個人身體視為「惡作劇」或「笑話」,而其他人拍攝攻擊或拍照以在線發布/發布。
騷擾:發送一系列針對個人的有害,侮辱性的在線消息。
假冒:假裝並偽裝成其他人,然後在線發送或發布材料,意圖損害個人聲譽。
郊遊:在線發送或發布有關包含敏感,私密或尷尬信息的人的材料(如信息和圖像)。
文字大戰/攻擊:通過大量平均簡訊和電子郵件追捕目標個體。
詭計:從事欺騙手段以獲取令人尷尬的材料,然後在網上公開。
為什麼孩子們會網路欺凌?
「當涉及到欺凌行為時,並不是」孩子和青少年可能參與的'一刀切'的理由,「休斯頓說。「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欺負孩子 - 無論是親自還是在線 - 經常尋求表現力量並希望控制自己。」例如,學生可能喜歡網路欺凌帶來的信心和力量,或者他們可能會是試圖以配合他們的同齡人。
使網路欺凌特別有吸引力的一個因素是與受害者的物理距離。經常欺凌涉及面對面的對抗和口頭/身體暴力。另一方面,網路欺凌是以電子方式進行的,肇事者可以在閉門造車。「由於物理距離很遠而且沒有看到網路欺凌行為目標立即做出反應,因此使用技術更加殘酷,」Huston說。「因此,網路欺凌的學生可能不會認識到他們行為的嚴重危害。」
網路欺凌有多常見?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被引入手機和社交網站 - 這與網路欺凌的增加有關。以下是一些統計數據:
從數據中心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於2018年發現,高中學生的大約15%的人報告在過去一年內,網路欺凌
根據網路欺凌研究中心的統計,在2019年3月接受調查的人中,有36.5%的人在他們生命的某個階段經歷過網路欺凌。這是數字技術剛剛開始受到牽引的2007年(18.8%)經歷過這一數字的人數的兩倍
休斯頓參考了一項2015年的研究,該研究表明,網路欺凌的人可能會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欺凌。
雖然男孩和女孩都參與網路欺凌,但女孩更容易網路欺凌,成為網路欺凌的目標。
網路欺凌的後果
網路欺凌對受害者有許多負面影響。它可能導致情緒困擾,抑鬱,學校暴力和學校避免。許多參與欺凌行為的年輕人 - 無論是從事侵略行為還是受害者 - 往往都有情感和社會困難。孩子自殺的決定很少見,是許多因素的結果; 然而,有時網路欺凌可能是一個觸發因素。
我的孩子被詐騙了嗎?
兒童和青少年可能無法了解他們的網路欺凌經歷,但您應該注意行為的變化。「也許你的孩子不想去學校或正常的俱樂部和活動,他們可能會因為花時間在電腦或手機上而感到不安,或者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退出與家人或朋友的互動,」Huston說。但是,重要的是要注意每個孩子的反應都不同,有些可能不會表現出任何異常行為。這就是為什麼休斯頓說父母應該與孩子進行公開,誠實的對話網路欺凌。(也讓你的孩子知道,如果他報告網路欺凌,你不會限制他的互聯網訪問,Huston說這可能是他沉默的原因)。
如何幫助網路欺凌受害者
如果您的孩子成為攻擊目標,最重要的是表達您的支持。「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應該得到正在發生的事情,你們將共同努力制止欺凌,」休斯頓說。(始終鼓勵您的孩子與您交談,但如果他願意,也要尊重並尊重他獨立解決問題的決定。)
休斯頓說下一步是記錄情況。「截取任何包含欺凌行為的帖子,並保存文本,電子郵件,消息或照片,」她說。「一旦你有文件,請聯系你孩子的學校詢問他們的欺凌預防政策。確定聯系點,並向您孩子的學校提供欺凌記錄。「家長也可以與技術提供商合作,看看他們是否能夠舉報和/或阻止騷擾內容。大多數允許進行互動式通信的網站都有使用條款協議,禁止任何人參與有害通信。
以下是幫助您的孩子處理網路欺凌的其他提示:
建議您的孩子如果有人受傷,不要迅速作出反應。匆忙做出的憤怒和激進的反應可以使問題升級。
以冷靜和強烈的方式告訴欺負者「停止」。說「停止」並不意味著報復。
在提醒學校之前,請考慮聯系網路欺凌者的父母並堅定地聲明必須停止有害行為。提供電子證據,盡量不引發防禦性反應。
如果您的孩子有危險,請致電律師或警察。律師可以幫助您採取必要的法律行動,警方可以幫助您解決身體暴力和/或性剝削的威脅。
如果我的孩子是網路欺凌怎麼辦?
了解你的孩子是一個網路欺凌者可能會感到驚訝和傷害 - 但現在扭轉局面還為時不晚。「首先與孩子談論他們欺凌的原因。這種公開的對話應該讓他們能夠探究他們的感受以及可能導致他們行為的因素,「休斯頓說。強調網路欺凌是殘酷的,對他人的傷害會損害友誼和聲譽。同時重申每個人都應受到尊重,尤其是那些被認為在任何方面「不同」的人。
2. 網路欺凌法律法規
由於網路欺凌具有不同於傳統欺凌的諸多特點,其承擔的法律責任與傳統欺凌也有所不同。總體上來看,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種法律責任形式均有涉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第二百九十三條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貸等產生的非法債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一)使用暴力、脅迫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嚇、跟蹤、騷擾他人的。
3. 網路欺凌屬於校園欺凌嗎
法律分析:實際上在實踐當中並不能完全的說所有的網路欺凌都屬於校園欺凌, 畢竟即使是成年人在面對網路欺凌時仍然難以處理, 但是在網路上對其他的未成年人進行打擊,或者是散播謠言等等都是構成校園欺凌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法》第九條 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4. 網路欺凌行為有哪些
1、對其他網民使用語言暴力。
2、對特定
網民或網路群體進行杯葛。
3、把受害人之個人資料(如真實姓名,容貌等)公開,俗稱「起底」。
4、把受害人容貌移花接木至他人相片中,或在這些相片旁加上誹謗性文字,俗稱「改相(改圖)」。
5、在論壇中以言語用發帖甚至以洗版等方式公開侮辱受害人。
6、受害人當看見其他網友違反網規時管理員便置諸不理,但看見受害人違反網規時卻即時向警方舉報,使受害人感到欺凌者有雙重標准之嫌。
5. 校園欺凌行為五種類型是什麼
【法律分析】:(1)身體欺凌。是指直接攻擊學生的身體,比如通過推搡、抓撓、咬、拳打、腳踢、掐捏等方式給其他同學的身體造成傷害。
(2)語言欺凌。是指使用惡意的言語;語言威脅、恐嚇;傳播謠言和錯誤的信息等等。
(3)社交欺凌。是指對受害人並不進行直接面對面的攻擊,而是通過聯合其他同學,有組織地排斥或孤立受害人來實施欺凌。
(4)財務欺凌。是指破壞、索要學生的財物,比如通過破壞、搶奪,使其他學生交出或購買學慣用品、手機、電腦、香煙等,或通過強行索要錢財使其他同學的財產受到損失。
(5)網路欺凌。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欺凌者逐漸開始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通過社交軟體、電子郵件、網路論壇等方式實施欺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
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對相關未成年學生及時給予心理輔導、教育和引導;對相關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
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6. 校園欺凌的五種行為
一、身體欺凌。是指直接攻擊學生的身體,比如通過推搡、抓撓、咬、拳打、腳踢、掐捏等方式給其他同學的身體造成傷害。
二、語言欺凌。是指使用惡意的言語;語言威脅、恐嚇;傳播謠言和錯誤的信息等等。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欺凌方式,語言欺凌往往給被欺凌同學造成嚴重心理傷害。
三、社交欺凌。是指對受害人並不進行直接面對面的攻擊,而是通過聯合其他同學,有組織地排斥或孤立受害人來實施欺凌。這種欺凌方式較為復雜,常常是通過群體行動的方式來達到欺凌的目的。這種欺凌方式使被欺凌的學生感到身邊沒有朋友、孤立無援等。
四、財務欺凌。是指破壞、索要學生的財物,比如通過破壞、搶奪,使其他學生交出或購買學慣用品、手機、電腦、香煙等,或通過強行索要錢財使其他同學的財產受到損失。
五、網路欺凌。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欺凌者逐漸開始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通過社交軟體、電子郵件、網路論壇等方式實施欺凌。比較常見的是通過發信息、照片、視頻來貶低某些同學,讓這些同學蒙羞,然後藉由社交網路廣泛傳播。這種欺凌方式的特點在於傳播的廣泛性及迅速性。當一個學生在網上發出相關的視頻或照片後,這種視頻和照片能夠迅速傳遞給其他更多的學生,給受欺凌者造成更大的傷害。
人際關系就是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這種關系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會在人的心理上形成某種距離感。
是人們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關系或距離,它反映了個人尋求滿足其社會需求的心理狀態。
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
中文常指人與人交往關系的總稱,也被稱為「人際交往」,包括親屬關系、朋友關系、學友(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僱傭關系、戰友關系、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關系等。
人是社會動物,每個個體均有其獨特之思想、背景、態度、個性、行為模式及價值觀,然而人際關系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對組織氣氛、組織溝通、組織運作、組織效率及個人與組織之關系均有極大的影響。
1.介紹自己
以簡潔得體又別出心裁的方式來做自我介紹。無論是在何種社交場合,想擴展人際關系的第一課就是要學會自我介紹。要設法出奇制勝。讓對方牢牢地記得你,而且是記得正面的形象。
2.愉悅風格
培養開朗、活潑的個性,讓對方覺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3.幽默風趣
培養幽默風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風趣而不顯輕浮,給人以美的享受。與人交往要謙虛,待人要和氣,尊重他人,否則事與願違。
4.尋找話題
為什麼我們經常錯過了許多廣結人緣的機會?就是因為我們常把那些黃金時段用來絞盡腦汁,卻還是擠不出一句合適的開場白。無論是主動或被動去打開話匣子都能得心應手。一旦你能達到這個境界,那無論把你丟在任何一個場合中,必都能迅速進入狀況,隨心所欲地去擴展人緣,為自己在生活與事業中,營造一個又一個絕佳的發展機會。
5.記住別人
記住別人的姓或名,主動與人打招呼,稱呼要得當,讓別人覺得禮貌相待、倍受重視,給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6.心平氣和
不管有什麼樣的爭論,要做到心平氣和、不亂發牢騷,這樣不僅自己快樂、涵養性高,別人也會心情愉悅。
7.完善自己
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對他人有有利影響的人。
7. 欺凌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欺凌是指一種通過長時間、故意的身體接觸、言語攻擊或心理操縱而產生傷害或不適的行為,它具有恃強凌弱、直接或間接、主動或被動、單獨或結伴的特點。欺凌行為的參與者通常包括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觀者。常見的欺凌類型有言語欺凌、身體欺凌、關系欺凌、網路欺凌、基於性/性別的欺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條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還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第九百九十一條 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侵害。
第九百九十五條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8. 什麼是網路欺凌急!急!急!
網上欺凌,是指一種在網上生活發生的欺凌事件,又稱網路欺凌。是網路時代的新現象。即指人們利用互聯網做出針對個人或群體的,惡意、重復、敵意的傷害行為,以使其他人受到傷害。這一現象在青少年及未成年中亦多有發生,且危害性較大人更甚。隨著社交網站的盛行,「網上欺凌」開始演變成全球的浪潮,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這種現象對於青少年會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9. 校園欺凌的五種行為
校園欺凌的五種行為有:
1、身體欺凌。直接攻擊學生的身體,給其他同學的身體造成傷害;
2、語言欺凌。使用惡意的言語、語言威脅、恐嚇、傳播謠言和錯誤的信息等;
3、社交欺凌。對受害人並不進行直接面對面的攻擊,而是通過聯合其他同學,有組織地排斥或孤立受害人來實施欺凌;
4、財務欺凌。破壞、索要學生的財物,使其他同學的財產受到損失;
5、網路欺凌。
校園欺凌的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校園欺凌的需要負法律責任,具體如下:
1,未成年人參與校園欺凌將會面臨刑事責任。年滿14周歲至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參與校園欺凌施暴於人,構成重傷及以上的就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如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16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參與毆打,構成輕傷及以上的就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如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2,即使打人不重,只要動手就會受到行政處罰,一般會保留案底,對日後的工作和生活也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3,所有的校園欺凌都將面臨民事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九條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
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對相關未成年學生及時給予心理輔導、教育和引導;對相關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
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10. 校園欺凌的特徵
校園欺凌的具體表現:
1、肢體欺凌。推撞、拳打腳踢以及搶奪財物等,是容易察覺欺凌形式。
2、言語欺凌。當眾嘲笑、辱罵以及替別人取侮辱性綽號等,是不容易察覺的欺凌形式。
3、社交欺凌。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邊沒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覺的欺凌形式。
4、網路欺凌。在網路發表對受害者不利的網路言論、曝光隱私以及對受害者的照片進行惡搞等,是容易察覺欺凌形式。
《治安管理法》第九條規定,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處理。經公安機關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達成協議後不履行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給予處罰,並告知當事人可以就民事爭議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