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為的競爭對手有哪些
華為的競爭對手目前主要有小米,蘋果,三星,中興,魅族,VIVO,聯想。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華為的產品主要涉及通信網路中的交換網路、傳輸網路、無線及有線固定接入網路和數據通信網路及無線終端產品,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路擁有者提供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華為於1987年在中國深圳正式注冊成立。
2007年合同銷售額160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115億美元,並且是當年中國國內電子行業營利和納稅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華為在國際市場上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前50名的電信運營商中,已有45家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服務。
Ⅱ 華為的競爭對手
華為的競爭對手主要是蘋果和三星,在國內能和華為競爭的主要有Oppo手機、Vivo、小米。
Ⅲ 華為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哪些
華為主要的競爭對手,諾基亞和愛立信,三者在5G的進展也是齊頭並進。在5G技術標準的制定、研發投入、市場布局及客戶簽單數等方面正開展激烈的競爭。
2017年,諾基亞重回通信行業巔峰。數據顯示,全球通信設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中,諾基亞收入249億美元,超越昔日的冠軍愛立信,排名第二。而第一名,則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華為,收入為751億美元。
愛立信方面,其巨大優勢仍然在於在無線接入網路(RAN)領域,其已取代諾基亞成為德國電信的RAN供應商。研發支出的增加已經使這項技術為公司帶來很大收益,使愛立信在設備招標中更具價格競爭力。不過,與華為相比,來自瑞典的愛立信曾長時間在財務方面陷入沼澤,如發力5G,可能會扭轉局勢。
據愛立信公布2018財年第三季度業績顯示,第三季度營收538億瑞典克朗,去年同期為477.96億瑞典克朗。第三季度凈利潤27億瑞典克朗,去年同期為43.48億瑞典克朗,Q3財報有所扭轉,但愛立信如要實現持續的盈利和增長,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作為曾經的手機時代王者、如今的作為世界上第二大通訊設備製造商,諾基亞於今年8月份獲得美國運營商T-Mobile5G網路建設的訂單,該訂單總價高達35億美元,這也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5G交易合同。
與愛立信的遭遇相似,由於4G網路需求放緩及其他運營商的競爭,諾基亞在推出手機領域後在設備商領域的表現也較為暗淡。
(3)華為網路基站的競爭對手有哪些擴展閱讀
數據顯示,目前諾基亞宣布已經參與了50個5G試驗,而愛立信已經簽約了38個電信運營商5G合作協議,華為公布的信息中也顯示其獲得了25個5G商用合同,從數量上來看應該是旗鼓相當,現在斷言在5G領域稱王還為時尚早,愛立信、華為和諾基亞等公司也正主導著無線基礎設施市場。
對華為來說,任何事件均不會影響其5G在國內商用市場的布局,5G也將對國內外的產業鏈帶來全新的改變。不僅僅是3C領域,對於VR、可穿戴設備、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工業物聯網、車聯網、無人駕駛、智能家居、智慧醫療、應急安全等產業均會因此受益,華為的落腳點更多,衍生的可能性也更多。
Ⅳ 5G時代,華為潛在的競爭對手會是誰
電信技術有深度要靠長期積累,而且還存在大量的專利壁壘,新手幾乎是不可能短期內完成超越的。而5G時代華為毫無疑問已經處於領跑地位,但是從5G電信技術領域來看,愛立信、諾基亞、中興仍是有著全面5G技術的老對手,而高通、三星等也都躍躍欲試。除了這幾家之外,短期內看不到其它新手出現。
華為已處於全球市場前三強,完全有實力與三星、蘋果一較高低。目前華為遭遇的主要困難是美國的無理、惡意打壓,從而造成硬體配件、操作系統(谷歌GMS斷供等)的供應障礙。但是好在華為有強大的危機意識,通過大量晶元等核心硬體的長期儲備開發(備胎),以及先行一步的物聯網操作系統鴻蒙等軟體生態的開發,已經初步具備了脫美發展的實力。但是短期內華為還存在生態不夠豐富的問題,相信華為完全可能在1-2年內達成超級完整的軟硬體生態體系,從而完成真正的銷量上超越三星、蘋果從而登頂。
而這三家之外的第二梯隊的OPPO、vivo、小米等廠商都不具備強大的研發實力,想要趕超華為難度太大,在這競爭慘烈的市場態勢下,可以預見的未來也幾乎不會出現更多潛在對手。
華為從戰略上極為重視AI及雲服務,當然也為未來這個AI及萬物互聯時代早早開始了各方面的准備 並已經具有了相當強的實力。華為移動處理器的內置AI晶元已經很強大處於領先,專用的AI晶元應該也進入了全球第一梯隊,但是面對英偉達、英特爾等高手,華為還是特別年輕的選手;在雲服務上華為應該還處在全球第二梯隊,前面還有亞馬遜、谷歌等眾多高手。因此在AI及雲服務領域,華為還不具有很全面的實力,還處在向第一梯隊進軍的過程中,是挑戰方。
華為在通信、智能手機及生態、AI與雲計算等領域都處在全球領先或第一梯隊位置,具有強大的綜合實力。盡管華為除了通信之外其它領域並不是最領先的,但是華為卻是個全面手,看遍全球卻沒有一家 科技 公司具有華為這樣的綜合實力。
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世界將是5G、AI與萬物互聯的時代,華為非常有希望成為這個時代的第一高手。當然這個世界一切都在快速變化中,很多方面冒出來新興 科技 公司會數不勝數,在部分領域超越華為的公司可能會有很多,但是能全面超越華為的,現在真心看不到。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5G時代,華為最大的潛在的競爭對手是ORAN聯盟、英特爾等IT業企業。
經過2、3、4G的通信業不斷的分拆、合並,華為在通信製造業主要的競爭也只剩下諾基亞、愛立信和中興三家了。
目前全球通信製造業的四強,也就是這四家。
在目前全球運營商的5G組網解決方案之中,諾基亞和愛立信是華為主要的海外市場競爭者,而中興則是華為主要的國內市場競爭者。在5G目前國內運營商集采份額之中,諾基亞和愛立信被邊緣化的程度是非常嚴重,已經基本失去了和華為競爭的能力。
在部分受到美國影響的國家,對中國的設備商關閉了5G市場,這部分市場主要是愛立信、諾基亞以及三星的份額。通信業里比較常見的設備采購,需要3-4家通信製造商競爭,三星算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由於三星目前通信組網這塊有很大的短板,所以在承載網和核心網部分,主要是和思科進行合作競標。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通信業市場,三星要想進入中國市場,還要面對傳統四大巨頭的挑戰,就這塊來看,三星要想在5G時代在通信製造業成長起來,基本還是沒有希望的。
高通在通信業屬於解決方案提供商,它不直接生產設備,但是在4G、5G涉及到的晶元組這塊,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高通。
而且由於5G是一個面向物聯網的移動通信制式,在5G里會有大量的終端產品,需要使用相應的工業模組。
就這部分,目前主流的市場還是華為和高通之爭,在這里的競爭甚至要比5G主設備集采這塊的市場競爭還要激烈。而這部分市場,也有可能比設備商的市場還要更大一些。
目前華為針對性的推出了基於巴龍5000的5G工業模組,就是和高通搶奪這部分市場。
目前主流的通信設備,是專用晶元、專用設備、專用軟體的緊耦合,這使得運營商部署網路的成本比較高,而且也受制於通信製造業企業。
為了大幅度的降低組網的成本,運營商提出了使用通用晶元、通用元器件的"白盒化",成立了ORAN聯盟。
目前為止,諾基亞、愛立信和中興都已經接入了ORAN聯盟,但是華為始終沒有加入。
設備的"白盒化"對於傳統的通信製造業企業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完全"白盒化"的結果就是傳統的通信製造業企業的收入和利潤將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而且基於通用晶元的"白盒化"設備,將把傳統的通信設備之爭變成晶元之爭,而在這部分,英特爾則是一個很強的對手。
而且,ORAN也不是唯一想要顛覆傳統通信製造業的聯盟,思科、Facebook等IT業企業也有類似的計劃,打算進入通信製造業分一杯羹。
5G為了增強對行業應用的支持,為了獲得更低的時延,這必要在網路邊緣引入邊緣計算。
在這部分,華為將會受到來自IT業的挑戰,這里包括IT業里的晶元製造商以及硬體設備廠家(英特爾、思科谷歌等)、雲計算廠家、以及傳統的CDN企業。
總而言之,就5G時代而言,華為最大的潛在對手都潛伏在IT業,5G將是一個IT和CT進一步融合的時代,CT業將會繼續面臨來自IT業的挑戰,而華為做為通信製造業的龍頭企業,更是首當其沖。
個人認為,5G時代,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目前來說華為在5G技術方面是處於業內領先地位,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超越華為的5G技術。
目前制約能夠制約華為發展的只有美國。接二連三的制裁對華為來說的確影響很大,美國是 科技 大國,全世界百分之99的手機配件都用的美國技術和配件,余承東說華為P40已經沒有谷歌任何的東西是真的,但通過對P40手機拆機發現只有射頻天線用的是美國技術,這是不得已,美國在射頻天線方面的研發水平是處於絕對領先地位,華為根本不可能放棄不用。而相比於其他手機,華為已經盡可能最大程度的「去美化」。
當下,禁令儼然已經生效,而華為依舊憑借5G專利申請穩坐第一的位置,這和華為的「狼性」競爭方式有大關系,每年不惜拿出幾百億人民幣去搞研發,這不是任何一家普通企業能夠承受的。
個人認為,論5G技術,絕對沒有任何一家能夠超越華為的,因為華為在5G通訊方面已經深耕了十年,根基非常穩定,並不是說隨隨便便能被超越的。現在華為要做的就是不斷創新提高研發能力,超越自己,每次看華為手機發布會時最喜歡的就是聽到談論新技術,經常聽得熱血沸騰,恨不得立馬就到發布會現場大喊一聲「華為牛x」!
我覺得,暫時對華為構不成威脅的企業多了去了,而長期看,其中具有潛在威脅的對手應該不多,卻又應該絕不止1個,不過,無論多少,不知道到底是誰,更不知道誰能夠在將來超車華為,最大的感覺是現在和將來華為的顯在競爭對手應該清一色是國外企業,具體說,在國外,潛在競爭對手比起顯在競爭對手肯定是少多了;在國內,華為反倒是相關所有企業的潛在競爭對手,只要騰出手來進軍或者重視他們所領先的相關領域,很快就成為顯在的競爭對手。
上述的構不成威脅和顯在競爭的對手以及應該把華為視為將來的潛在競爭對手的國內企業這3類企業(下文,按此統稱)有多少、都是誰,由華為廣泛的5G布局所涉及到的企業就可以知道了。
在10年前華為就開始布局5G時代,潛心、無聲地,後來被美國政府給公開了。
據報道,當前華為的5G總體戰略是現有四大業務領域相互協同、共同發展。其中,運營商業務,布局是5G規模部署、AI使能自動駕駛網路、無線網路、固定網路、雲核心網、IT、網路能源和全球服務;企業業務布局是聯合相關方構建相互依存、共同成長的生態圈,在智慧城市、平安城市、金融、能源、交通和企業生態等領域深度發力;消費者業務,布局是推進國產自控技術研發;雲服務,推進行業進入「AI新時代」。
看一看、數一數那3類企業都是誰、有多少,當然是遍及國內外的。也就能看出來,國內應該只有華為1家技術領域這么廣、業務覆蓋這么多。
那3類企業具體都是誰,沒必要一一列出,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倒是又可以看出,華為很累,因為是在單挑,那麼,危險嗎?大可放心,即便是其中的最具挑戰力外國企業,而且還憑借著所在國政府對華為的限制力,也不會把華為怎麼樣,因為是被華為領域涉及到、業務覆蓋到的企業之一,而已,何況,彼此之間是長期合作夥伴關系,還有,相互之間是核心專利授權關系,華為在合作力和授權力2方面都是重要的一方,只是,又可看出來早就看出來的1個問題,華為即便在強大競爭對手林立而且全都是現實競爭對手的國外,也難以被誰超車,最多的情況是都在第一梯隊里,由此,自然還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國外,華為也是國內罕有的1家高 科技 跨國企業。
更不要說華為已經具有的業務規模、品牌粘性、資金裕度、銷售渠道了,想進入華為所在賽道的頗具實力品牌企業難以突破華為這個「障礙」,還要受阻於同一賽道上其他賽手的反應。
從業內已知、公認的華為技術在相關行業的發展狀態,也可以知道那3類企業都是誰、有多少。
復述一下華為的技術狀態吧。在世界通訊領域,綜合起晶元軟體、協議、系統等等來,至少是在頂級梯隊里,整個通信技術都構不成對華為的制約;在終端手機領域,cpu, soc 跟前面的企業肯定有差距,但不是特別大,gpu落後最多了,但在追趕,照相技術則是第一,攝像技術至少第三,射頻技術至少第二;在雲計算上,比騰訊、阿里都落後,更比不上谷歌、微軟、亞馬遜,但華為是剛剛重視起來,真要干,用不了幾年就超越騰訊、阿里,沒問題的;在AI領域,整體上也落後於國內互聯網巨頭,但也是要看華為投入精力的程度;在終端傳統計算機領域,如筆記本計算機等,干過聯想是容易的,但華為未必傾力投入。
看到了吧,華為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上就像大家說的那樣簡直是玩全套,而相關的那些頂級技術的後面都有不止1家牛得很的公司,華為是跟每一家在玩兒,以一己之力挑戰西方IT核心 科技 。
至於物聯網領域,華為剛起步,連小米都不如,但真要干,憑借自身所具有的互聯技術基礎,小米就不是個挑戰了。
還已知,華為最大的潛在挑戰是被逼得全產業鏈造備胎,最大的現實挑戰對象,即顯在競爭對手是世界 科技 最強國。
回答完畢,感謝題主!
華為的競爭對手是谷歌,看我分析。
首先華為第一產業是做通信的,第二產業是手機,未來第三產業將是軟體。
通信行業華為做到了第一,超過了思科,愛立信,諾基亞,中興。
手機行業全球第二,三星第一,華為第二,蘋果第三。這里指的是市場佔有率排名。
第三產業,華為正在做雲計算,華為hms,鴻蒙系統隨時啟用並可以用到物聯網上,備胎計劃華為搜索。
第一產業讓華為活下來,第二產業擴大了品牌影響力,第三產業才是利潤大的行業。而第三產業和谷歌高度重合。華為將會和谷歌在操作系統,移動服務,雲計算,搜索引擎上和谷歌一較高下。
說小米是華為的競爭對手,那些人不了解華為。只能說小米手機是華為手機的競爭對手。
個人觀點,沒有針對性的了解這些 科技 前沿,請查閱。
4G依然技術趨於成熟,5G時代轉眼就會到來。
世界各地存在很多的5G方案解決商,都各自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初見成效的今時今日,更不能放鬆懈怠,因為每一個對手都會有機會超過自己,佔領前沿技術陣地。
個人認為目前華為技術暫且領先世界各國,但不可否認的是,行業之間息息相關,千絲萬縷的聯系。很有可能我們5G領先世界,各種配套設施還沒有完善,有相關聯系的行業還趕不上領先的腳步。木桶原理就可以清楚的解釋。
還是希望祖國全方面的均衡發展,相扶相持,共同進步,資源共享,全民一心,這樣,華夏必定會立於世界之巔 !
先說結論:
華為潛在的競爭對手是Google等倡導的Open RAN
5G設備商
現在主要的競爭對手是愛立信,諾基亞中興等傳統設備商。由於政治因素,華為的業余中心將不斷移向國內,同同樣重心移向國內的中興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雖然這哥倆一直死磕。
手機領域
華為的競爭對手依然是蘋果,三星,以及國內的小米,Oppo和Vivo,
雲計算服務
華為的競爭對手是阿里爸爸,騰訊。
近期,Gartner發布最新《Market Share: IT Services, Worldwide 2019》研究報告,華為雲全球IaaS市場排名上升至第六,增速高達222.2%,全球增速最快,中國市場排名前三。
晶元
華為的競爭對手是高通,聯發科等
結論
華為的競爭對手遍布,也真夠難的。但是最大的潛在對手還是Open RAN
OpenRAN是TIP無線接入項目組其中的一個計劃,目前牽頭的是沃達豐和Telefonica。OpenRAN通過解耦傳統電信設備的軟硬體,將介面開放化和硬體白盒化,採用通用硬體代替傳統專用設備,使軟體與硬體供應商脫鉤,使運營商可採用來自不同廠家的軟體、通用硬體來實現模塊化混合組網。
OpenRAN是虛擬化的RAN解決方案。虛擬化是指在軟體中模擬硬體平台的能力。所有的功能都從硬體中分離出來,並模擬為虛擬介面,具有與傳統硬體相似的操作能力。
它具有以下功能塊:
5G的到來給OpenRAN等開放技術增加了額外動力,5G OpenRAN是使用OpenRAN架構的5G解決方案。由於虛擬RAN架構,5G OpenRAN可以提供大多數5G功能,例如網路切片、邊緣計算、NFV和大規模MIMO等。軟體與硬體的分離使RAN更加靈活,並幫助運營商更經濟高效地提供定製服務。與傳統RAN相比,OpenRAN有四個主要優點:軟體定義,無捆綁(解耦的控制/數據開放API),可編程且靈活。
與OpenRAN遙相呼應的是由中國移動牽頭成立的O-RAN聯盟,2018年中國移動聯合AT&T、德國電信、日本NTT DOCOMO和法國Orange五家運營商聯合發起了O-RAN聯盟,其願景是打造「開放」「開源」與「智能」的高靈活、低成本無線網路,圍繞網路智能化、介面開放化、軟體開源化和硬體白盒化等開展研究,旨在將下一代無線通信網路的開放性提升到新的水平。
O-RAN聯盟雖然與OpenRAN分屬不同組織,但兩者目標是一致的,核心都是推進RAN向靈活開放的架構演進,技術路線和產業生態也類似,只不過OpenRAN更側重於設備研發的實踐和驗證。目前TIP與O-RAN聯盟已達成合作夥伴關系,此舉旨在確保兩個組織在開發5G RAN解決方案時保持一致,以避免重復,同時降低成本和共享資源。
橫向:國內的競爭對手只有自己;國外的競爭對手無一不是鼎鼎有名的老牌企業!
縱向:
從這里可以看出,華為對自己的定位由過去的賣設備,向著終端、雲計算、IT服務和解決方案等領域全方位發展,形成「全能」的產品線,具有「端到端」的交付能力,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近日英國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針對電信行業進行了評估,得出「2020年全球十大最具價值電信基礎設施供應商品牌」,華為再次拿下全球第一,品牌價值高達650.84億美元。
開啟工業革命的大幕
每次工業革命,都對人類 社會 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人類的 社會 進程伴隨著,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腳步不斷前行,時代來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而一般性的認為把廣泛、深度應用的數字化技術所驅動的信息化、智能化是這次革命的代表。而將數字化、雲化、智能化和傳統產業結合在一起的5G可以認為是這次革命的排頭兵,開啟了新紀元。
萬物互聯,跨行業應用
這年頭,工業產品不帶上「互聯網+」,都不要意思做廣告!以5G為核心的泛在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從為人信息溝通,到為物信息通聯,提供了技術和基礎設施保障,它不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的人們的生產方式,必將會重塑我們的 社會 。
5G應用場景
從「5G之花」就可以看出,5G在連接密度、傳輸速率、流量密度、移動性和傳輸時延等做出了改變,5G的技術變革的范圍之寬廣、性能提升之巨大。前所未有!現下5G的主要技術場景主要在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四個方面進行應用,而前兩個場景主要滿足未來對移動互聯網業務應用的需求,後兩個場景主要面向物聯網,是新拓展的場景。
過去中國的技術很落後,西方領先我們太多,所以他們並不Care中國的 科技 公司,但是隨著5G的到來,他們突然發現有人在5G領域全面的超越西方!他們驚呼「不可能」!總結了一下,全球相關領域的高 科技 公司與華為的競爭關系
華為以通信製造業起家公司,通信設備製造是華為的老本行,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只有諾基亞、愛立信、中興三家可以與華為競爭,其他的第二梯隊包括:三星(重回通信行業)和中信科(剛完成合並的大唐電信+烽火)
還可以細分一下
在 移動通信設備領域 ,華為的主要對手是諾基亞、愛立信。國內華為的份額尚可,但是在海外由於很多國家對華為進行了封鎖,所以這部分海外市場主要是諾基亞、愛立信還有三星瓜分。
在 光傳輸領域 ,對手主要是中興和中信科。
在 網路設備領域 ,對手主要是華為的師傅,原來的龍頭壟斷企業思科了。
只找到了2018年核心網的市場份額,僅做參考對華為的市場份額有個了解:
2. 5G計算服務領域
在面向企業應用的計算服務領域,尤其是雲計算領域,華為的競爭對手眾多,IBM、亞馬遜、微軟、Facebook和Google等多家公司都是華為同一層次的對手,國內還包括阿里巴巴、騰訊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
3. 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
華為終端 ,無疑是這兩年華為內部最耀眼的明星,成為中國手機的龍頭老大(國內:OPPO、VIVO和小米是主要對手),世界排名第三,落後於蘋果和三星。
華為晶元 ,承載著國人夢想的半導體公司海思,但在半導體行業,全球范圍並不領先,Intel、三星、台積電、海力士、博通、高通、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等排名都在海思前面。
這里特別要說的是,隨著5G演進,在終端通信基帶晶元領域,全球能夠生產的只剩下了高通、華為、三星、展訊、聯發科這五家了。其中華為最重要的對手就是高通了,作為5G之前的王者,高通也在5G領域有很好的積累。
華為操作系統 ,面對美國的制裁,華為果斷啟動備胎計劃,推出了應用於終端上的操作系統鴻蒙,在這個領域鴻蒙還是小弟弟,Google的Android和蘋果的IOS,目前占據智能操作系統的99%份額。
5G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到來,全球正加速5G商用部署。5G產業在產品、終端、服務各領域充滿了機會。華為現在雖然是通信製造業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司,但在諸多領域中,華為還是面臨非常強大的國際競爭對手的。5G是IT和CT融合發展的最終產物,傳統的通信設備製造商,將面臨來自互聯網的挑戰,5G來了,華為准備好了么?
以上是我的淺薄之見,歡迎指正,謝謝!
5G時代,不只是速度的提升,也是智能化真正的應用。危機與機會並存,企業不光是做最大,而是做最好。對手無數,自修為重,做最好的自己,我為山峰,與誰無爭。
政治是華為最大的敵人
Ⅳ 華為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以及主要競爭對手有哪些
華為作為全球第一通訊網路運營z商,主要競爭對手是愛立信,諾基亞貝爾,
諾基亞剛剛拿下中國移動5G的10億歐元訂單,所以超越愛立信成為華為的眼中釘也不足為怪。
Ⅵ 華為的5G技術與美國的5G技術相比如何
華為5G技術和美國5G技術比較
華為是一家公司,美國是一個國家
中國涉及5G企業主要有華為,中興,大唐電信。
美國主要涉及5G企業有高通,思科,英特爾。
華為和高通競爭全球5G標准
5G標准共有三場景:eMBB、mMTC、URLLC!
華為在eMBB場景投票中獲得三分之一標准制定權,而高通獲得三分之二。華為本來可以獲得三分之二標准制定權,華為在沒用聯想和其子公司摩托羅拉參與情況下,華為零下高通一票,但聯想為了獲得高通晶元首發權而帶著摩托羅拉投票高通,使華為一票之差輸給高通。那三分之一制定權是華為大幅度領先高通情況下聯想投票華為,可以說是順水人情,無關緊要。但高通依然把驍龍晶元首發權給小米,沒有給聯想。因此中國品牌手機以後每年都要給高通專利費。華為和高通之間是專利互相授權關系,高通沒有生產手機,所以高通給華為專利費很少。
另兩大場景投票沒有開始
在5G核心專利上
各家企業都貢獻自己專利並被採納。華為貢獻了17%專利技術給5G技術。是目前以企業為單位貢獻專利最多企業。其中,華為,中興,思科,愛立信,高通,三星,大唐電信等都是5G技術核心專利貢獻企業。
美國打壓華為和中興
美國一方面為了保護自己本國企業(主要是高通和思科)利益。其二是美國棱鏡計劃,需要用美國公司設備和晶元的後門把用戶信息回傳給美國進行信息分析。而華為晶元inSE安全防護模塊阻止了美國信息索要。
出於經濟和美國棱鏡計劃,美國目前打壓華為成為了重點。相對於中興,華為實力更加強大,也更加難對付。
綜上所述,如果單論5G技術,一個公司和一個國家比,當然是國家厲害。單論公司與公司比,筆者沒有確切信息。但華為總體營業收入遠高於高通和思科。
5G(5th Generation)技術,指的是第五代通信技術。全球都用一個5G技術,美國和中國的都一樣,沒有本質區別。但是,掌握5G技術的國家格局卻在發生變化,在5G技術之前的4G、3G都是西方該企業主導,包括美國的思科、高通,歐洲的愛立信、諾基亞。中國的企業一直在通信技術方面很薄弱,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
在5G,中國突然冒出一個華為,而且華為在5G技術方面實力領先,並握有大量專利。近期,任正非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表示,自信地表示「世界不能離開我們,因為我們(5G通信技術)更先進。」
美國的5G技術也是較為先進的,但已經不像在3G、4G時代那樣佔主導地位了。在2018年的4月19日,美國的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公布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明確指出了各個國家5G技術發展的狀態,其中美國在5G技術上不僅僅是落後於中國,也落後於韓國(主要是三星),僅僅排第三名。
如果大家覺得這份報告不準確,那可以看看華為在5G上的訂單量就明白了。在全球范圍內,華為5G訂單已經達到32單,遙遙領先於競爭對手。這還是在美國圍堵之下取得的成績,要是沒有美國從中作梗,訂單數量肯定更多。
華為的5G設備已進入「刀片式」時代。2019年1月8日,華為的「新一代刀片式基站解決方案研製與大規模應用」項目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華為的刀片式5G設備,包括刀片式5G微波,刀片式5G AAU、刀片式5G基站,讓客戶能像搭積木一樣搭建5G設施。這也標志著華為5G設備,全面邁進「刀片」時代。
「西方不亮東風亮,美國並不能代表全世界。」在接受BBC獨家專訪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如此回應美國對華為的圍堵行為。「美國只代表世界的一部分,即便美國施壓也無法摧毀華為,只會讓華為提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他說。
任正非很坦然的說到:「全世界能夠做5G的就那麼幾家,其中能夠把5G和最先進的微波技術結合起來的,全世界也就只有華為這一家」,所以任正非認為這就是我們的優勢,這些國家如果僅僅是一部分議員不同意,那我們可以協商,如果上升到國家層面,我們就不賣他們就是了。
單論5G網路技術而言,美國肯定和華為沒得比的。
截止18年年底,華為的5G專利數量為1970件,高通只有1146件。從數量上來看,華為占據了很大的優勢。但是要算起5G網路核心專利的話,華為還是比高通要少許多的。畢竟高通從2G開始技術就一直領先,在建設經驗上比華為多一些。
令人欣慰的是,近期華為在義大利完成的5G網路印度測試,最高網速可達2.7G每秒,網路延遲為1ms。幾家歡喜幾家愁。近日美國電信運營商AT&T的5G網路測試似乎不盡人意。最高速度只有24.36Mb/s,網路延遲也高達77ms。這么折算下來華為的5G網路比美國的領先了好幾倍。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華為5G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中國華為、美國高通和歐盟愛立信的5G技術其實是同一個技術,他們都參與了5G標準的制定,只不過現階段來看,在5G上側重點和進展不同,華為略為優勢(除了基礎通信專利高通占優,華為在5G專利、5G基站均占優,在5G基帶、手機處理器差距不大),接下來就看各自的商用進展如何了。
一個公司和一個國家的5G技術相比聽上去不太公平,但事實上美國在5G上還真的是比不過華為。
我們以5G通信設備為例,全球四大通信設備廠商分別是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中興,兩家在中國,兩家在歐洲,美國一家都沒有。
美國高通在3G的時候是挺厲害,但是到了4G時代就開始被中國和歐盟聯合起來對付,到了5G時代高通在通信領域的地位進一步的下降。雖然5G時代高通還能繼續收專利費(因為5G手機也要兼容4G/3G/2G),但高通的專利遲早是要過期的,而且在5G這一代通信技術中高通早就沒有了昔日的輝煌。
華為雖然只是一家公司,但在5G技術上的確已經是世界第一。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小看了沒有,雖然美國在5G上沒有優勢,但是美國在晶元、操作系統、軍事、高端製造等領域還是領先我們不少。
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這才是我們應該看待中國發展現狀的客觀態度。
高通與華為各自的5G技術誰更勝一籌?
說起來這個其實就要說說關於5G投票的事情啦,因為在5G網路的標准制定上,華為和高通使出渾身解數,都想爭奪主導權。就行業的標准上制定來說,必然是大家都想要爭奪的,畢竟如果標准由自己制定,那麼自己的技術自然是最有優勢的,但是還是非常遺憾的一票之差敗給了高通。
但是在5G爭奪戰中,高通則是收下了長碼和短碼的制定,而華為還是憑借自身實力,爭取到了控制碼的標准,雖然看起來華為是吃虧的,但是總體來說的話,華為畢竟是有通信方面的業務,所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有優勢的。
兩者的區別
不同於高通的是華為不僅僅有手機業務,而且還是自研發處理器,而且還有通信業務,更重要的是華為同時也是一家專利技術輸出型企業。既然如此,那麼華為自然也是擁有專利授權的權利。據悉,截至目前為止,華為所擁有的自主專利已高達74307項,而且還在以每年1300項左右的申請量遞增,單就這一條已足以「碾壓」很多大型 科技 公司。甚至包括蘋果、三星等知名品牌都要每年向華為交數億美元的巨額專利授權費,這著實是讓我們自主品牌揚眉吐氣了!
當然在之前的2G、3G和4G網路時代,美國高通掌握著大量的行業標准必要的專利,占據了行業絕對主導地位之前。但到了5G時代,中國技術後來居上了,這與華為的努力密不可分。華為總裁任正非曾說:「高通專利費高達5%,這相當於讓所有手機生產廠商都為它打工!」 按照中國去年一年的自主品牌手機出貨量來算,高通大約收了中國廠商260-300億左右的專利費!所以,為了不再受制於人,華為在技術研發上的投資可謂「不惜血本」,每年有近900億元巨額資金投入;並且,華為在5G領域技術研發所投入的資金比高通還要多。任何行業,誰制定了標准,誰才有機會掌握話語權,站在全球產業鏈的頂端。最終,華為的努力換來了回報,其持有的61項5G標准專利在全世界范圍內專利數量佔比22.93%,位居世界第一!真正地讓中國專利技術在全球掌握了話語權。
總結
雖然綜上所述的敘述中有說到高通在2G/3G/4G時代有很多專利,但是華為在5G方面也有很多專利,所以兩者相差不大,再者就是交叉專利華為和高通之間,現在都是實行萬物互聯,而且目前華為已經有23個5G方面的訂單了可謂是風生水起。
其實中國還有一個企業這家企業就是信科集團,在今年的7月份在武漢成立的一家企業,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8萬的員工,並且預計年收入可以達到600億,最主要的是信科集團屬於國有企業,在資金和人才上面都不會缺少,注冊資金就是300億,可以說有著國家做後盾,又有著武漢的人才,難怪一經建立在5G方面就能夠有所成就。
所以總體來說的話,華為雖然目前是全球第一通信設備供應商,雖然和其他品牌比如諾基亞,愛立信等等相比很大的優勢,但是和思科這樣的國家企業相比的話,其實優勢不算是很大,所以後續還要看幾者的發展情況。
華為5G技術別說世界一流,就是和美國比肩,孟晚舟事件和美國付總統及國務卿在世界的游說圍堵,已經成為華為5G技術徹底超越美國並且被美國政府變相承認失敗的有力證據。孟晚舟事件、中興通信事件、美國付總統和國務卿的游說圍堵華為事件,將成為經典案例載入世界各大名校教程。美國 科技 一流的金字招牌原本還能招搖撞騙一、二十年,被特朗普政府做了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蠢事,這塊招牌已經不那麼值錢了。不知道高通、雅虎、蘋果的ceo會怎麼想?公司大股東們又會怎麼想。
這位自稱國際問題達人的二桿子,不是一般的"二",而且是"二"得宇宙無敵。華為營收90億?你自己文中都說是盈利90億。你二逼上天了,知道不?實際情況是,2018年華為營收超過1085億刀,也就是7000多億RMB(預測利潤約600億,利潤率8%以上)。500億研發費約占營收的7%。你說華為神操作?你自己學點小學數學知識再來噴吧。
答:華為5G技術可以摔美國幾條街,美國的"5G E」服務營銷,是搞概念 游戲 ,有誤導之嫌,是比原來的4G稍微快一些,其實不是真正的5G,試驗證明中國5G比美國所謂5G快25倍。
C919跟波音比你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