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如何用網路表達訴求

如何用網路表達訴求

發布時間:2022-12-08 14:06:55

『壹』 如何運用新媒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勢下,必須以積極主動、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對新媒體,趨利避害,化弊為利,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唱響網上主旋律,用正面聲音佔領新媒體輿論陣地。任何宣傳思想陣地,正面的、主流的、科學的東西不去佔領,反面的、非主流的、偽科學的東西就會佔領。必須牢固樹立新媒體「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陣地意識,充分發揮其覆蓋面廣、傳播迅捷、參與程度高等優勢,利用新媒體大力宣傳社會主流價值,在復雜的社會輿論中唱響社會主旋律,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輿論,用正面聲音佔領網上陣地。要藉助各種網路媒體平台,深入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民主精神的傳播,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凝聚力。要認真研究新媒體傳播規律,在創新教育形式上多動腦筋,在強化引導效果上多下功夫。要推廣應用手機報、微博、QQ群等媒介快速傳遞「正面聲音」,把黨和政府制定的重大方針政策、關注民生和綠色低碳發展等重要信息,直接送到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口袋」里,讓國家繁榮、民族復興、和諧社會成為大家的主流思想和自覺行動。針對網路中一些不負責任、惡意造謠以及不健康、反動的言論,要迅速鑒別並加以查封和堵截。要採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健全完善網路管理制度,加強對網路信息傳播的監控,把不良信息堵在用戶終端之外,最大限度地凈化網路空間,營造良好的網路輿論環境。
二是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搭建干群網上互動溝通交流平台。當前,社會上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越來越強烈。部分當事人藉助於網路平台,特別是微博平台進行「上訪」,期待引起上級領導、媒體以及社會大眾的關注。「上訪不如上網」。網路已成為當前群眾表達訴求和心聲的一個重要渠道。通過網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是了解民情、傾聽民意、化解民憂的「最短路徑」。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積極開展網上心田建設,通過在網上與受眾互動溝通交流和心理咨詢,解決思想認識和心理問題,使醞釀中的負面情緒及時得以疏導。同時,通過建立完善領導信箱、QQ群、開設微博等,暢通基層訴求表達渠道、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三是注重網路輿情分析研判,牢牢把握輿論引導主動權。網路輿情是公眾通過互聯網對現實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政治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的總和。新媒體下,網路輿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民眾的意見,已成為民意的「晴雨表」。在公共突發危機事件中,為避免網上魚龍混雜的言論引發社會不穩定,要及時佔領輿論的高地,掌握話語權,成為「意見領袖」,積極主動應對復雜多變的網路輿情。要把關注網路輿情當作一種工作常態來堅持,把引導網路輿情作為一種能力來鍛煉,前瞻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強網路輿情監控工作,准確把握網路輿情的存在空間,及時搜索發現影響社會大局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注重輿情表象背後本質的分析研判,不斷提高網路輿情處置引導能力。對於網上搬弄是非、惡意炒作的內容,要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根源,控制事態的發展。通過各種媒介及時發布真實信息,正確引導和弱化負面信息,使黨和政府的聲音始終占據輿論制高點。在開展熱點問題和敏感問題輿論引導時,要注意引導藝術,深入研究各類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准確把握輿論引導的時機、節奏、力度。在新媒體時代,一個不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網路與群眾打交道的領導幹部,不是稱職的領導幹部。黨員幹部必須要將懂網、上網、用網作為一項基本要求來落實,主動加強新媒體的業務學習,全面研究和掌握新媒體技術,學會運用網言網語和網路交流技巧,在良性互動交流中把握輿情的主動權。
四是堅持「網上做與網下做」相結合,著力增強工作的實效性。網上「灌水」之處、「拍磚」之語,盡管理解上會有偏差,但大多是民生關注所在。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善於在網上發現問題並及時交流引導,在網下集中力量加以解決,實現網上與網下結合,虛擬與現實結合,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為具體問題,特別是一些敏感、熱點、疑難和深層次問題,在網上是得不到徹底解決的,仍然離不開網下耐心細致的深入工作,進網路只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網路領域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補充。通過在網上一段時間的瀏覽和關注,可以歸納總結出一些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在網下採取座談討論、專題宣講、解釋說明等「點對點」、「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並對網上反映的實際問題積極給予答復解決,依靠解決實際問題來化解思想認識和心理上的疑惑。要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通過人際交流和心理咨詢開展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與解決心理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心理咨詢幫助解決思想問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視野。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企業通過開通「網路民生直通車」,採取「實時問答、在線交流、線下服務」等方式,積極把握民生動向,針對環境污染、食品安全、貪污腐敗等問題,在網上及時解釋答復的同時,在網下積極協調給予妥善解決,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得到群眾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贊同。
總之,新形勢下,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不斷拓展思想政治工作陣地,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提高實效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貳』 我要發布訴求,在網上如何發布,在什麽網可以發布出去,讓大家都能看到

看你是要發布希么樣的信息了。如果是帶有宣傳、廣告、啟事一類的信息,可以在58同城、百姓網等這一類專門的信息網站發布;如果是闡述某類事務、表達訴求類的貼文,可以發在網路貼吧、天涯社區等國內知名的論壇網站,也可以發在你們本地的論壇網站。發布後可以把你信息的網頁鏈接通過QQ群或QQ好友請求他們幫你轉發;此外,你還可以通過你的微博和博客發布信息,將你要發布的信息先寫在你的博客里,再通過你的微博轉發鏈接,當然這種方式的前提是你要具有一定的粉絲數字。

『叄』 如何利用網路實現民主化

就「網路民主」而言,最早就是由美國學者馬克·斯勞卡在1995年提出的,可以理解為「以網路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民主中滲入網路的成分」。本文認為,網路民主並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民主,而是在傳統的民主基礎之上,藉助於互聯網路這種形式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民主。它主要是指在網路空間中,藉助於網路技術而實現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項事務的參與和管理,並進而實現公民自身權利和利益的一種民主形式。

網路時代的民主有以下特點:(1)網路民主的主體具有平等性;(2)參與方式具有直接性、快捷性以及廣泛性,公民的切實全面的參與是網路民主有別於以往民主形式的最明顯特徵;(3)網路民主的「虛擬化」是網路民主的形式特徵,虛擬的網路社區成為新的政治場所,身份特徵也去除基本的權威,走向虛擬;(4)網路民主的組織是非正式的,傳統民主形式一般要要有正式的組織和群體,而網路聚集則沒有正式組織形式,靠一定的利益訴求目的聚集在一起,事件解決後就自動解散,所以主體分散且不穩定;(5)主體身份現實和虛擬的差異性,網路民主的主體一方面是存在於社會之中的現實的個人,以其本來的真實身份和社會地位參與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活動,表達政治意志,而另一方面,他們又以「虛擬人」的形式存在於各種網路環境中,更加自由真實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主張。

網路民主是一種新式的民主運作方式,藉助於網路技術,通過讓公民更真實、自由的參與政治活動,網路民主就保持了民主的最本質理念,並且更好地發揮應有效果,更徹底地體現這種理念,這正是是網路民主區別於其他類型的民主的核心所在。

二、路徑分析:網路民主如何影響我國的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網路民主與傳統民主在本質上是沒有分別的,分別主要在技術信息層面和實現民主的途徑上。發展網路民主一定會促進我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但是筆者認為需要構建一定的路徑才能將網路民主與中國民主化進程之間聯系起來,才能更好的研究網路民主到底通過何種方式影響我國的民主化進程。

(一)網路民主與利益表達

1.利益表達完全實現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邏輯起點

在現代民主社會,所有的公民都是已實現自身利益和追求表達為社會存在的基本條件的。對於正處於民主化進程發展中的中國來說,公民可以實現利益完全公平的表達是實現民主的第一步。然而,在現實中利益表達權還遠遠沒有達到法律上的要求,利益表達完全實現依然任重而道遠。在中國的民主化進程過程中必須把公民的利益表達權利在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作為前提條件,使得公民利益表達權不僅表現在法律條文上,更表現在制度的安排上。

另外,改革開放後,各種現實的差距不斷呈現出來,而且越發明顯。貧富差距使得一些人淪為弱勢群體。格局的變化讓生活在這兩條道路上的人逐漸走上了利益的對立面,沖突也隨之伴隨而來。而在這其中,這種機會上的差距在利益表達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優勢群體更加有機會將自己的利益訴求表達出來,並且以自身的優勢更政府施加壓力,使得政府的政策向優勢群體傾斜。而那些弱勢群體盡管有利益要求,但他們的意見很少能進入政府的決策系統,最後利益隨著各項政策的出台而加倍受到損害,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說利益表達機制在全社會公平的實現和完善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邏輯起點,特別是必須給公民表達利益渠道的功能公平機會,所有聲音和訴求都能進入政府的決策系統,制定政策時可以充分考慮到全社會的意見,拿出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政策,這樣民主才具備建立的基本因素。而網路民主就為利益的完全表達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優越平台。

2.網路民主的發展對利益表達的重大影響

一般認為,網路政治參與具有正向的民主價值,打破了信息集權,增加了信息平等的機會。網路的發展加強了公民政治溝通的能力,增進了政治表達的自由的實現,達到了「促進言論自由、社會平等和政治公開的發展」。

另外在民意表達中,網路民主是一種比范圍廣泛的民意表達,是基層民主的實踐形式。網路民主打破了由上到下得多層級信息溝通模式,建立了扁平結構,層級少且方便快捷的信息輸入方法,民眾可以更加方便的直接將民意表達給需要了解的部門機構,減少了中間環節,防止了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遺漏和丟失。由於網路民意表達成本較低,更多的民眾願意通過網路陳述自己的利益訴求。

在政治參與過程中,網路民主可以充分實現人民參與政治過程的直接性、平等性,進一步推動公民政治參與的發展。民眾通過網上採取各種方式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具有更高的真實性和自由度;對行政決策或行政過程造成影響、壓力和對行政制度體制產生沖擊。特別是各級決策者與社會公眾有可能建立許多新的多向度的聯系渠道,減少信息衰減,大大增強行政過程的透明性、互動性,從而增加行政過程的民主化、科學化程度,擴大了社會公眾參與體制內民主的范圍和形式。所以,網路民主在實質上從多方面促進了公民利益完全表達的通暢,加快了中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二)網路民主與公權力制約

1.制約公權力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實質要求。

近三十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商品化、市場化、自由化、利益的多元化發展,公民的個人利益意識覺醒,社會角色沖突日益強烈,意識形態淡化,政府權力面臨著合法性的危機。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徵就在於公民社會的繁榮、政府權力得到制約。沒有形成符合自己國情的公權力制約機制就不可能是民主的國家,其政治穩定性也就面臨著挑戰。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已經證明,在那種過分集中權力,沒有憲政層次的公權力制約機制的情況下,整個社會的政治穩定性根本無從談起。

在今天面臨社會轉型的歷史契機時,構建符合中國民主化進程要求的公權力制約機制就顯得相當的重要和迫切。一切因公權力濫用所引發的社會問題都嚴重的威脅著國家的穩定和我國的民主建設。構建合理的憲政層次的公權力制約機制對於組織和引導現有的公權力制約技術來化解社會各方面矛盾,推進我國的民主化進程有著現實實質要求。

2.網路民主與公權力制約

網路民主對公權力的制約主要體現在民主的監督上。從民主監督來看,利用網路可以強化社會監督效力。公權力如何行使,如何做到不越權不違法,公民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都可以通過新聞、圖片等起到監督和評價的的作用。而現在網路的輿論效力已經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所以會自然而然的再行使公權力過程中注重維護自己的形象,合法形式。另外,網上監督也將會擴展社會監督的對象和范圍,加大了社會監督的廣度和深度,充分體現出社會監督的大眾化、日常化和多元化特徵。藉助網路,政府部門可以准確了解大多數人的意願和主張,可以准確判斷社會監督的共同指向,順應民意,合理行政,從而達到對公權力的制約,促進我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三)網路民主與深度民主

1.深度民主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目標

美國著名學者科恩在《論民主》中提出了人類社會民主發展的兩個尺度,認為「如果一個社會不僅准許普遍參與而且鼓勵持續、有力、有效並了解情況的參與,而且實際上實現了這種參與並把決定權留給參與者,這種社會的民主就是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民主。」當前許多國家准許並且鼓勵深度民主的發展,即使在一些現有民主尚存不足或缺陷但仍然保持遠大民主理想的國家,也把增加民主的深度作為政治改革和發展的目標。

民主的深度體現在人們參與政治的力度,首先是通過言論自由批評政府,影響政府的政策,即政治領域的言論自由是民主政治的第一步。第二步體現在公民的結社權上,也就是公民可以通過結社形成精英團體,代表本階層利益的結社自由,須知政治學也是一門學問,在社會分工不斷變細的今天,只有通過專業人士來處理政治事務,才能實現本階層利益更好的實現。第三步體現在選舉權上,選民支持他們想選舉的人選,以期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實現,從而獲得治理國家的權力的過程。

2.網路民主對深度民主的影響

深度民主是建立在一定信息基礎上的,現代網路傳播技術使得人們更加接近信息,知曉無法達到的地方發生的事情,讓更多人們了解更多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並希冀得到政府的回應,是社會管理者逃避監督和困難變得十分困難。網路民主的出現,降低了公民政治參與活動的成本,使得獲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可以不用固定某一現實場所的探討問題,網路的匿名性使得公民可以沒有顧忌的發表自己真實的觀點,並更加容易的找到與自己有著相同訴求的其他人,形成某一利益團體,選拔代表,表達意願。在網上,投票選舉可以做到真實、公開、匿名,並以其快捷先進的特性,降低選角成本,增加選舉廣度。網路民主促進了深度民主的發展,從而影響我國的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四)網路民主與民主精神

1.民主精神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根本推動力

民主精神作為一種觀念形態,應含有兩個基本因素,即人道和理性。民主精神要求人們不能採用暴力手段去爭取自身的利益,也不能採取暴力方法去解決人在觀念或看法上的分歧。承認分歧、公開矛盾,是為了通過協商等和平方式去解決矛盾,但分歧暫時不能解決時,人們應該服從多數人的選擇和決定。另一方面,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民主精神,主要看他是否遵守既定的規則和程序。因為遵守規則本身是為了防止政治過程中決策的任意性和獨斷性,而任意性和獨斷性恰恰是專制制度的特點。

一種有效的社會制度,必須要有適應的社會心理的支持。民主政治的建設及其有效的運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對民主的自覺程度,以及以什麼樣的心理、觀念和態度參與政治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民主化不僅要有政治體制的民主化,還要有主體精神的民主化,即人的民主精神的提高。而後者才是推進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根本推動力。

2.網路民主對民主精神的影響。

建國六十年來,民眾的民主精神在挫折中不斷向前發展著。進入信息化社會以後,任何信息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民眾所知曉,民眾對所有涉及自身和他人利益的事發表自己的觀點,爭取自己的利益。當網上的觀念發生分歧時,通過對事實真相的調查,持不同意見的網路民眾比在網路下的民眾,更容易接受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結果和選擇。另外,當一個規則和程序在網路上被大家所熟知後,大家會更容易的接受和遵守它,另外,當有人或單位試圖破壞規則時,網路上的民眾更加方便監督和揭露,使得政治決策過程中的任意性和獨斷性大量減少。網路民主從民主精神的人道和理性兩方面,都促進了民主精神的傳播和發展,從而影響了中國的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肆』 如何利用互聯網,使公民和政府形成合力

公民遵循政治參與的三原則,依法有序利用互聯網行使政治權利,履行義務
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積極利用互聯網,採集民意,集中民智,拓展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增強政府決策的透明度和參與度,完善政府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就可以形成全力。

『伍』 如何改善網路民意對政府制定政策的影響

一、網路民意給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積極影響
當今互聯網逐步作為採集民情的一種途徑。希瑟·薩維尼曾說過,互聯網是信息傳播的一種途徑,同樣更是民主進程改革的有利武器。公眾通過互聯網發達民意的辦法逐漸成為趨勢,這種形式可以摒棄現實中存在的階層觀念,使人們在虛擬的互聯網世界中不分年齡、不分階層,暢所欲言,這樣更加有益於公眾參與公共決策。同時,公眾輿論可以為政策決議提供參考,有助於政府的制定和實施。
互聯網民眾輿論是社會輿論的一種形式,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公民可以通過互聯網實時快速的對政治活動、公共事件進行關注和討論,因此互聯網民意在當今社會對各種政治社會問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政府決策起著積極的作用。具體作用可分為如下幾點:
(1)分放決策權,保證公共決策公正
「重大的事情必須讓廣大人民群眾知道,重大的問題必須經過廣大人民群眾的討論」。政府擬定政策時,為了保證公共決策的公正性,可適當將決策權力轉交給民眾,通過媒體途徑,根據民眾輿論導向來確定決策是否滿足民眾需求。
(2)富集多種民意信息,改善公共危機
公共危機指的是一些突發的危機性事件,通常相對而言比較大的公共危機不僅具有緊急性,同時還有信息不完整、不一致、非正規化傳遞等多種特性。這些特性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信息的完整採集和規律性獲取在應對公共危機時都是相當困難的。因此,所謂的小道消息則屢屢皆是,這樣就會形成很多不真實的傳言和報道。而互聯網則可以作用民意採集的平台,同時通過該平台提供實時的公共危機的詳細信息也有利於民心的穩定,而且也可以很好的遏制謠言的傳播。
(3)提高平等觀念,完善公共事務督促體制
互聯網為民眾提供了一個虛擬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人們沒有年齡之分,沒有貴賤之分,沒有等級之分,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為每一個人都提供了平等自由的發言機會。同時,互聯網縮小了地域性,不同區域的人都可以進行實時的互動,互聯網的這些特性使得公眾可以實時便捷的監督公共事務的發展趨勢,同時每個人都能平等的參與到政策決議中。
(4)心聲多元化傳遞,保障不同階層的利益
民意是以「立國、治國」為根本,促進可持續化發展的有力能量。同時,民意是整個歷史發展長河中民眾發揮主導作用的凝聚體現,表達了民眾維護自身權利的根本訴求。民意表現出的多元化特性是不同民意的體現形式,也是各階級不同需求的體現形式。
(5)共享決策信息,促進議程進度
社會公共問題曾十分嚴重的被政府所壟斷,公眾不具備參與公共政策決議的權利,而且所謂社會公共問題的確定也只有政府能夠決定。而互聯網的開發性實現了信息的共享,公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台自由平等的發表言論,同時,公民通過各種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人們之間對於公共事務的交流,這種開放性的互動式平台打破了政府對於社會公共問題決議的壟斷性,公民的參與不僅可以優化政策議題,同時還可以促進公共政策的議程進度。
(6)開展公共領域開發,完善政治環境
互聯網不僅為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捷,同時,也對當前的政治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實現民主政治提供了新的便捷途徑。
、二網路民意給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消極影響
所有事均存在多面性。因為互聯網本身具有匿名性、無障礙性以及虛擬性之類的缺點,網路民意一方面展現出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消極作用。
首先,網路民意存在關於代表性的問題。網路民意最顯著的特點是,它所具有的表徵特徵不能涵蓋方方面面。因為現實中科技、經濟這些制約因素的存在,讓網路民意發聲代表人群產生分布不均衡的現象。就年齡層面看,到2014年6月為止,20至29歲區間內人群為發聲總體的最大組成部分,占總體30.7%。而50歲以上人群僅有5.3%。以上數據表明上網民眾主體年齡分布具有嚴重的不均衡現象。而就分布區域來說,上網民眾主體的區域性結構也發生較為明顯的失衡,上網民眾的主要分布情況與城市化和區域發展狀況存在較為明顯的關聯,城鄉及東西部之間的分布狀況不同。「利益的權威性分配」的目標對象是全體人民群眾,就普遍層面來說,其包括所有公民的權益,可是就以上數字來看,上網主體民眾分布的失衡並不能適應目標對象廣泛性的需求,所以網路民意並不具有普適性,它與實際民意間有一定的差異。
其次,在互聯網中,信息的真實性難以確定,匿名性質一方面為網民提供言論上自由,另一方面也使互聯網成為謠言滋生的平台。互聯網之所以成為謠言蔓延擴散的主要陣地,是因為在互聯網中,信息的擴散是及其自由的,缺少障礙的存在,同時信息源和資源的出口具有多樣性。曾經有人表示,互聯網中,網路病毒之外,最恐怖的武器正是謠言的流傳擴散。民眾在面對數量龐大、優劣不一的新聞及資源時,如果沒有變成真假方法,在海量的信息中,常常變得茫然無錯,這也進一步導致他們的分辨能力易被過強的感性思維或具有教唆煽動性的話語所影響,一時的沖動和感性情緒會取代正確的邏輯判斷,從而使真正的民意被「偽民意」所取代,如果這一點被心懷不軌真者加以利用,會嚴重威脅的社會的正常秩序,影響我國良好的發展勢頭。此外,在互聯網文化中,缺少依據、不管真實狀況的滿嘴亂言、胡說八道也是屢見不鮮。曲解自身所聽所看之言,扭曲事實之事也常有發生。作為網民,需要從實際出發,以事實為依據,出言有據,說自己說的話負責。可是一大部分網友缺乏這種認識和概念,僅憑自己的主觀想法肆意亂說,巧言胡語,更有甚者,不了解事實狀況就確信地傳播著他們堅定為「事實」的謠言。而對自身話語會產成何種社會反映以及後果完全不顧。即使被實際情況證明所說言論是錯誤的,仍然毫無悔改之意,更不用說去自我檢討,認識和改正自身錯誤。一些掩藏真實情況的的政治言論,乃至那些居心叵測的對政府、對黨、對國家誣陷、謾罵的話語,如果通過互聯網被大范圍擴散,會讓謠言四起,迷惑群眾的認識,影響公共輿論傾向。倘若在這個時候官方仍然不去對事實作出解釋,而任謠言肆虐,這種置之不理的態度會造謠言影響政府公信力,造成人民群眾的恐慌心理,打破社會的各個方面穩定發展的環境。
釋放各種不良情緒的情況。另一個層面是一些學者發現互聯網具有很多不同的搜索工具,一些個性化的設置讓互聯網一方面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因為一些技術,如屏蔽技術的使用導致人們之間交流有被隔絕的風險。此外,我國現有的互聯網文化依舊缺乏積極向上的環境,互聯網中存在很多低俗文化。互聯網給予了廣大人民群眾極大的自由發表自身言論,可是須多人依舊不會使用這種權利。一方面網路民意對言論自由具有顯著的良好影響,另一方面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民眾思維的不理性,使整體民意在表述過程中更加不理性,最明顯的是顯示出民眾缺乏理性的感性思維。倘若對民眾的表述空間不加以制約,極易導致很多盲目性的活動和行動,如抗議等。互聯網文化的不和諧,最明顯地反映在互聯網的語言暴力。很多話語以監督為名,對反對自己觀念的人斥責辱罵,不容不同意見,乃至惡言相譏,常常用傻子相諷,或用窮矮搓相擊。諷刺辱罵等等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通過對於以上網路民意的不良作用的討論,能夠發現其對公共政策也存在很大的負面作用。因為上網民眾主體分布的不均衡,使民意無法真正的作為人民群眾的心中所想。並且如果被小部分居心叵測者加以利用,會導致互聯網上不了解事實真相的人被大肆煽動蠱惑,這樣的民意也不是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而僅僅是為小部分人的利益服務。並且在數字化世界中,信息數量太過龐大,政府能否在確保不重復的情況下從大量數據信息中得到有效的信息,得到不同民意的分布,並且為大部分人的權益服務,都有待進一步探索以排除干擾。
網路民意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影響
具體到涉及大眾利益的法律制定中,一定要關注如何讓網路民意發揮作用從而實現其進入到決策層面,此外還要認識到它在制定這些條款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地位。那麼,它在實現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問題:
相關法律內容進入到決策層面時應當注意到社會大眾的意願以及在這方面的社會效應; 在設計的過程中倡導一點,即應當及時地同社會大眾溝通,如開設聽證會等。 網路民意在這些方面所呈現出來的巨大推動力主要表現為:
(1).網路民意有利於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
這是能夠有效地體現大眾意願的行政方式之一,同時也是當前行政部門出台法律條款的一大基礎。這就意味著行政部門必須要將社會各界的意願充分調動起來,並且在出台過程之中協調民眾的想法和要求。因為這些條款的設定是基於社會人士之平等地位而建立的,並藉助交流、互動、商定等方式得以實現的。畢竟,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每個人的意願都具有各種差異性,那麼,能否將這些差異協調好從而傳達出群眾的想法是一大難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政部門必然要藉助多與民眾交流、多同社會各界建立友好關系,從而促進不同獨立群體能夠有效地為相關規章制度的出台貢獻力量。
(2).網路民意有利於公共政策制定科學化
相關規章制度設計倡導的是進一步實現政策更大化地反映民意。同平面媒體相比,藉助網路平台開展的媒介活動就在數據傳播、速度化、受眾多等方面具有優勢。互聯網上體現出來的民眾意願可以更好地為行政部門建言獻策,並且在海量信息中獲得最有利於大眾共同權益的方法,從而更好地確保了相關法律條款出台的有效性。所以,互聯網上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發揮了群眾的智慧,繼而更好地發展行政部門規劃設計的水平。
(3). 民意表達有利於公共政策制定更加完善
政府部門設定的法律條款規定能不能取得良好的社會影響力,這一評判標準是民眾的反映。新型的公民藉助網路表達自己的訴求,不但說明群眾是其主體構成,也說明群眾是社會活動參與的主體。因此,在相關規章制度的實踐過程中,這一類人群完全能夠將直觀的體會藉助互聯網進行傳播。而且,眾多的行政部門也開始藉助互聯網這一平台來加強同民眾的溝通。基於互聯網為平台的這種對話使得行政部門直接同群眾交流,從而更加直觀地了解了民眾的要求,而這也成為判斷相關規章制度實施好壞的重要標准。如:早在2007年,兩會通過媒介開通的反饋方式,其實就是集中化的一種體現。

『陸』 怎樣利用網路渠道實現公民的權利

法律分析:1、發表言論。2、參政議政。3、提出建議。4、表達訴求。(1)利用留言板通過網路進行一問一答,或一問多答;(2) 通過網上投訴「市長信箱」等網路平台對某一問題發表看法。(3) 通過論壇,博客,微博等平台參與問題討論。公民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途徑,以不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現民主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閱讀全文

與如何用網路表達訴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1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3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73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6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56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24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31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1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93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29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2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88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0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1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0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8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71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5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