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引導網路熱點案件輿情
一、轉變輿情處置理念
輿情引導不是灌輸,輿情應對不等於擺平。在新互聯網時代,強調信息的共享、互動、聯系與協作,要求輿情應對理念從管理思維向治理思維轉變,要敬畏百姓,信任百姓,重視民聲民意,尊重百姓權利,要摒棄宣傳與控制思維,樹立大傳播的理念,一方面要促進跨部門、跨系統信息的互聯互通,構建從上到下、橫縱聯合的輿情回應與信息發布機制;一方面要加強與傳統媒體、新媒體內容分發平台的協調,提升媒體傳播信息的生動性、完整性和准確性。要尊重和把握輿情傳播規律,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二、用好政務新媒體,打造全媒體傳播矩陣
如今,隨著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新媒體網路動員能力日益壯大,網路輿情日益復雜,這也為政府新聞發布工作提出新的挑戰。藉助新媒體平台傳播快、覆蓋廣、影響大、社會滲透力強的特點,近年來,各地政務部門信息發布工作從「網下」走到了「網上」,紛紛開通微博、微信、客戶端,搶占網上輿論新陣地。
政務新媒體的壯大也為信息發布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據統計,2016年在政府響應的400起社會公共輿情事件中,藉助政務新媒體作為信息回應渠道的佔41%,成為輿情響應與信息互動的主要陣地。[3]紮根於自媒體輿論場上的政務新媒體,與網路輿論具有天然的親近性、互動性,移動互聯網時代,用好政務新媒體,化解輿情危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對復雜多變的互聯網輿論場發展狀況,各級政府部門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公眾的關切,大力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加強信息發布、政策解讀和公眾關切的回應工作。移動政務也在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全國發展不平衡、運營機制建設不完善、聯動匱乏、服務效率低等問題,政務新媒體在社會管理創新、政府信息公開、網路輿論引導、傾聽民眾呼聲、樹立政府形象、群眾政治參與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完善輿情監測系統,尤其做好風險預警和效果評估
輿情監測包括輿情預警監測、過程監測、效果監測等幾部分,目前各級政府機關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輿情監測中心,但當前大多數輿情監測側重過程監測,預警和效果監測做得還很不夠。輿情預警是關鍵環節,及早准確識別預警信息是提高輿情處置精確度與效率的前提。一般而言,輿情風險等級主要由輿情事件發生的頻率與嚴重性破壞性、兩個維度決定。總結以往輿情經驗教訓,在提前編制社會公共事件輿情危機風險圖時,不妨考量好各種風險類型、危害程度/范圍、風險等級、薄弱環節、響應層級以及傳播渠道等,這有助於從大局上預防、控制輿情熱點,減少負面輿論對社會正常運行的干擾。
另外,在輿情監測效果方面,應當明確輿情評價標准,應當主要看輿情責任主體應對處置的正確性及有效性,比如看黨政機關等輿情責任主體對社會治理輿情能否做到第一時間響應、回應的專業程度如何、有沒有動態發布、有沒有治標措施和治本安排、有沒有完善制度等,最重要的是衡量輿情責任主體能否使輿情處置過程凝聚各界智慧、化解社會矛盾、增進社會共識、提升公共權力機關社會公信力,等等。
四、做好有關社會政策解讀,提高輿論引導力,引導百姓理性發聲
政策輿情應對考驗著社會各界的解構能量。改革觸及各方群體利益,對於新政策、新的改革觸及的利益調整與關聯,各方往往綳緊神經,社會輿論復雜,甚至引發群體事件,後者往往會帶來巨大負面效應。社會公共事件和政策類輿情的產生大多源於媒體與公眾對信息了解程度的不對等。例如,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漢中張扣扣大年三十殺人案、北京大興11.18重大火災後大面積清退外地務工人員引起洶涌輿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社會事件發生初期政府沒有出面及時做好政策解釋和輿論引導,以致謠言四起和輿情的非理性傳播。
因此,做好權威解讀、傳播主流聲音顯得特別重要。國辦80號文件也強調:「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影響市場預期等重要政策,各地區各部門要善於運用媒體,實事求是、有的放矢開展政策解讀。」政府主管部門與主流媒體要充分利用自身權威性做好輿論引導,做好釋疑解惑工作,滿足社會的知情權,幫助社會各界充分、正確地認識相關政策,理性發聲,避免社會誤判。通過引導政策輿情,形成官方與民眾、政府與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共同營造起改革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五、線上—線下、事件—輿情、眼前—長遠雙管齊下實現標本兼治
在全媒體傳播環境下,要打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不僅要重視顯性輿情引導即已經公開表達的輿論、,更要重視隱性輿情的監測未經公開表達留存於心的民意或未表露的情緒、;不僅要重視積極回應及引導線上的輿論,更要注重線下行動同步進行;不僅要注重引導輿情實現良性傳播,探究引發輿情背後的真正原因,更要注重社會公共事件的徹底解決;不僅要注重眼前問題的解決,更要注重長遠制度的共同推進。只有這樣線上—線下、事件—輿情、眼前—長遠雙管齊下,才能實現標本兼治的目標。網路熱點案件輿情如何引導
Ⅱ 增強網路輿論引導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第一,指定專門輿情評論員負責文字及宣傳工作,藉助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實時預警機制收集最新輿情動態,發現涉及發改工作的輿情及時上報,並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引導輿情。
第二,輿情評論員及時收集輿情危機事件及其苗頭動向,分析評估態勢趨向和可能產生的社會效果。對發現的輿情,須第一時間向領導小組匯報,提出輿情處置建議並根據情況需要逐級上報。在報告的同時及時跟帖,確保正確引導輿論走向,有條不紊地開展輿情處置工作。
第三,輿情突發事件發生後,要按照逗確認事實,快速反應,妥善處理地總體要求,在第一時間啟動響應機制。當網上出現涉及司法行政工作的負面報道後,應堅持積極正面引導,進行有針對性地解答及跟帖,以正視聽。有重大影響的輿情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以新聞發布會、通氣會等形式迅速反應,協調主流媒體,推出相關報道,引領社會輿論。
Ⅲ 如何做好輿情引導
1、及早介入,讓政府的主流意見成為輿論主導
由於報紙、電視台等傳統主流媒體相對有一個製作周期,因此官方對突發事件的處理一般遵循「黃金24小時」原則,即在突發事件發生的24小時內通過主流媒體向外發布權威消息。
2、及時發布消息,避免信息傳播出現「真空期」
隨著手機、網路等新媒體平台的廣泛應用,公眾的參與意識也越來越強,微博、微信、微視等「三微」信息鋪天蓋地,逐漸形成強大的「民間輿論場」。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主流媒體,都有義務對要發布的信息內容進行客觀取捨。
這種客觀有效的取捨,一方面要保障黨、國家和人民的權益不受損害;另一方面也要綜合考慮,滿足公眾的基本知情權,避免產生次生輿論災害。
3、加強政府、主流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協作
傳統主流媒體以深度的新聞報道見長,是新聞事件的敘述者,是國家政策法規的解讀者,也是社會主流輿論的引導者,其信息傳播一直被認為是最權威和最具影響力的。
對於突發事件的危機公關,不僅要依靠政府網站的信息發布,而且要與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主流媒體合作,尤其是與主流新聞網站的合作更是不容忽視。
4、以平等而又不失嚴謹的態度積極通報事件的過程與進展
由於面對突發事件時,很多公眾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應對措施,所以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公眾情緒的波動。因此,政府加強對公眾的輿論引導和心理疏導就顯得十分重要。
政府和主流媒體在發布和報道重大輿情事件時,除了要及時准確地向公眾傳遞事件的最新進展外,還要科學解讀輿情事件產生的根源。通過政務新媒體的科學解讀、主流媒體的現場報道,進而引導公眾科學、理性地對待事件本身。
做好輿情引導傳遞正能量
一、要全面加強檢察宣傳工作。堅持把檢察宣傳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進行普法宣傳,擴大檢察宣傳覆蓋面,提高檢察工作傳播力,做好輿情引導,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傳遞檢察工作正能量。
二、要加強檢察隊伍的教育、培訓和管理,建設高素質檢察隊伍。加強檢察隊伍政治素質、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素質的教育與培訓,深入推進各級檢察隊伍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完善檢察教育培訓體系,尤其要以基層一線檢察人員為重點,促進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要進一步提高檢察機關群眾工作能力。加強對檢察幹警群眾工作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執法為民的思想意識;創新工作方式,增強檢民互動,保持聯系群眾常態化,定期定點公布群眾工作信息;
立足檢察職能,堅持下訪、巡訪,深入企業、學校、鄉村等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矛盾排查等各類服務活動,緊緊抓住人民群眾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檢察工作,著力保障民生,提升檢察工作服務群眾的溫度和熱度。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如何進行突發事件中的輿情引導、人民網——做好輿情引導傳遞正能量
Ⅳ 如何在網路新聞傳播中加強輿論引導 王旭
加強輿情引導,提高輿情應對的能力正確認識媒體的地位、職能和作用。
在新形勢下,媒體職能的演變,要求充分尊重媒體的創造性勞動,特別是要改變「報喜不報憂」等觀念和做法,為媒體發揮職能營造寬松環境、創造良好條件。妥善處理與媒體的關系,支持媒體的正當采訪活動。對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等問題或者依照有關規定應當向社會公眾公開的其他信息,通過有關媒體及時公布於眾。要充分運用媒體宣傳工作取得的成效、涌現的先進典型。加強青川門戶站建設,增強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准確性和權威性,發揮宣傳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建立青川信息網路定期發布機制,積極主動地引導網路熱點,佔領網路陣地,增強正面控制能力,形成昂揚向上的輿論主流。
有效引導輿論。輿論是把雙刃劍,如何引導最關鍵。宣傳部對於輿情必須冷靜應對,正視輿情的負面功能對全縣工作的消極影響,努力把穩輿情的主要方向。一要理性應對。要以民為本,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理性對待網上的輿論,不能採用過激的方式解決問題。在發現負面網路輿情後,可及時發帖或跟帖,澄清事實真相,進行正面引導疏通。二要及時介入。「流言止於公開,透明贏得人心」,對網路輿情要敢於擔當,快速反應,有效減少輿情負面影響。必須主動出擊,力爭第一時間介入,第一時間如實發布權威信息,佔領輿論制高點,贏得話語權,掌握主導權。從根本上講,網路輿情監測要求達到實時性、全面性和准確性。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能滿足系統輿情信息服務市場三個要素,實時性:輿情獲得越早,給應對和處置留下的餘地就越大,而網路輿情的發展往往是爆發式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失最佳時機將追悔莫及;全面性:網路輿情容易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確性:海量信息條件下,如何准確地掌握問題核心,不為紛擾所困,是得出正確判斷的關鍵。
提高引導能力。一是要善於與媒體溝通,加深對新聞、網路規律的理解和把握。切實重視政治理論和相關業務知識的學習,樹立敏銳的輿情意識。二是多渠道錘煉宣傳人員網路素養。充分發揮年輕宣傳員思想活躍、善於運用網路語言進行交流的特點,鼓勵他們多上一些知名度高、輿論集中的論壇,通過「發帖子」、「曬思想」、「拍拍磚」等發現問題。同時,讓他們意識到網路不僅僅是休閑娛樂的工具,還是服務宣傳工作的重要平台,要在「潛水」、「冒泡」中學會與群眾「面對面」,使網上的「話筒」成為宣傳人員的「聽筒」,在實踐中不斷地錘煉網路素養,樹立嚴謹細致、求真務實、反應快捷、善於應變、敢於擔當的優良作風。
Ⅳ 如何有效的管控和引導網路輿情
這個肯定可以的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及微信、手機客戶端的興起,網路消息傳播更加便捷了。如何有效的管控和引導網路輿情也漸漸成為·人們關系的主要問題。
1.新輿盾認為,首先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一定要提高重視程度先,提高對網路等新興媒體的認識,要適應不斷更新的網路現象。
2.其次進行實時監測,提高結果統計分析預警等功能。
3.新輿盾覺得可通過網路、報紙、電視、電台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網路直播、視頻、圖片形式正面宣傳,形成媒體資源互聯互通的宣傳格局。
4.關注網民動向,解決網民合理訴求。
加強溝通協調,增強各地的互聯互通,引導輿情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增強和網民的溝通聯系,密切注意網民動向。
5.此外,新輿盾認為加強網站建設,引進人才,強化網路專業知識培訓,提高網路輿情預判、分析、處理能力,也能有效管控和引導網路輿情。
Ⅵ 如何加強網路輿論引導
抓思想認識,強化網路輿論引導的管理能力。要充分認識網路輿論引導的重要性,領導幹部要做到經常上網,認真聽取網友的意見建議,學會動用互聯網了解輿情、推動工作。要客觀認識網路輿論引導的多面性。在相對虛擬、隱秘的互聯網上,很多人平時在現實社會中不敢說、不方便說的話與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現在各級政府官員面前,這些海量、及時、真實的網路原生態信息,有真實、理性的一面,也有虛假、盲動的一面,對此,我們必須客觀認識、區別對待。
抓重點內容,提高網路輿論引導的工作效能。在網路輿論引導上要重點突出三方面:一是問民意趨勢。絕大多數網民是正直無私的,他們能夠判別基本的是與非、對與錯、忠與奸、善與惡。因此,網民的意見傾向是非常重要的。各級政府要充分利用網路徵求意見建議,掌握民意變化趨勢,並作為決策的著力點。二是求民間觀點。各級領導都要捨得花時間在網上吸取精華,各網路媒體也要盡可能地把精華文字推薦給各級領導,做到不徇私、不唯我。三是汲案例教訓。近年來,網上反映各級政府官員不作為、亂作為的帖子越來越多,這些帖子提醒了我們民眾反感什麼、厭惡什麼,具有很強的警示意義。因此,適時組織幹部學習網路文章、適時用網上的案例警醒幹部,是網路輿論引導的又一重要內容。
抓工作落實,實現網上網下的長期有效結合。一要回復網民制度化。進一步加大對網民有效留言的收集、督促落實和網上回復力度,明確專人,落實責任,規范受理、回復、跟蹤等程序,使網路成為群眾與黨委、政府互動的重要平台。二要解決問題常態化。領導幹部既要「上網訪民意」,更要善於「下網解民憂」。要採取有效措施把網路中發現的問題轉化為現實工作渠道加以研究解決。尤其要解決網民反映的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三要收集輿情日常化。網路輿情信息渠道很多,要進一步完善網路輿情機制,切實加強網路輿情監看、收集、研判、引導、報送、會商、反饋等工作。
抓長效管理,推進網路輿論引導的規范有序開展。網路輿論引導本身只是一種形式,其內核在於政府的工作效能問題。要本著開放的視野、平等的心態、法治的理念對待網路民意,從而推助網路輿論引導工作的規范有序開展。要完善網路法治秩序。進一步加強構建互聯網法治機制;增強「網路社區」的道德約束,實行「注冊參與」,維護正常的網路秩序;堅決打擊網路淫穢色情等犯罪活動。對一些過激的誤導公眾的言論,採取法律和行政手段實行必要的管制。采購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搭建輿情預警平台為突然事件提高預警,對輿論傳播要加強網路監督管理。要建立健全收集、分類、交辦、督查、反饋的網路問政鏈條,實行關口前移、重心下移。
Ⅶ 網上輿論信息如何採取正確輿論導向措施,輿論導向的關鍵是什麼
正確輿論導向措施具體如下:
第一,應當考慮立體化的傳播策略,讓多種媒體之間互相協調密切配合,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對網路輿論加以概括和集中報道,影響就會迅速放大,產生的效果更為強大。
第二,社會各領域的權威人士或專家學者因具備一般網民不具備的知識背景、專業素質及權威的形象,一旦在網路上發言,極有可能成為網路輿論的核心。他們發出的正確聲音能將跑偏的輿論引入正常軌道,使人們及時認識現實事件的真相和本質,樹立有利於社會和諧發展的新視角。
第三,通過採用蟻坊網路輿情監測管理系統對網路事件進行深度挖掘和剖析,達到理性、正面的輿論引導,對網路輿論的塑造常常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輿論導向的關鍵在於把握好輿論聲勢走向,掌握好輿論議論核心點,及時進行引導和回復。
Ⅷ 如何在網路新聞傳播中加強輿論引導
如何在網路新聞傳播中加強輿論引導?新聞單位如何行使網路輿論監督職責。
當前,新聞輿論監督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問題是新聞官司急劇增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法制觀念日益增強,被批評者認為批評報道不客觀、不公正,就會說是對他們的「誣陷」和「誹謗」,有的甚至對簿公堂。近幾年,因為開展輿論監督引起的法律訴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所以,開展輿論監督,需要探索科學的方式方法和合理的動作機制。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新聞單位在行使輿論監督職責的時候,至少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 一、組織批評性報道、開展輿論監督屬於黨的「三大作風」的范疇,一定要遵循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基本原則。我們采寫批評性報道的基本出發點是「懲前毖 後、治病救人」。編輯記者在采寫和編輯批評性稿件時,要有「與人為善」的態度,特別是對於人民內部矛盾,應通過批評達到改進工作、增進團結的目的。批評性 報道不要以偏概全,不要隨意渲染,不要無限上綱。
第二、開展輿論監督,要善於抓大事,抓帶有傾向性的問題。要盡量選擇有普遍教育意義的典型事例,通過批評和揭露,使幹部群眾能夠從中受到深刻而生動的法制教育、政策教育、紀律教育和作風教育,不能過於瑣細、過於膚淺,更不能有聞必錄。
第三、要盡量選擇那些已經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典型事件,在批評和揭露社會丑惡現象的同時,讓人民群眾看到我們黨和政府對這類消極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的正確政策和鮮明態度。要生動、具體而令人信服地報道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那些違法亂紀的人的可恥可悲的下場。
第 四、批評性報道的事實一定要十分准確。對采訪對象提供的材料要認真核對,要有真憑實據,防止道聽途說、捕風捉影。要把握分寸、留有餘地。在對因果關糸的 分析和判斷上,也要符合實際、符合邏輯、以理服人。在稿件播發之前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包括被批評者的意見和被批評者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五、要堅持批評性報道的客觀性,盡量減少主觀色彩。要盡量選用客觀再現的報道方法,從頭到尾只客觀地敘述經過,讓讀者看了我們的報道之後自己獨立地判斷是非曲直。
第六、批評性報道要符合法律規定規范,在法律上要立於不敗之地。有些 涉及法律問題的重要批評性報道,在播發之前要徵求法律專家或法院負責同志的意見。
端正批評態度。黨報負責人要有原則和魄力,為維護黨的形象和黨報的聲譽,堅持真理,敢於揭露問題。要明確我們批評的目的是教育人,而不是打擊人。批評報道千萬冷靜從事,把握好輿論監督的正確方向,因為實事求是才能有好的效果。如果事實確有出入,當然要進行更正。特別是嚴重失實的批評報道,不但要公開更 正,而且要檢討,挽回影響,吸取教訓。我們應該允許別人的反批評,因為負責監督的部門本身也應該接受群眾的監督。
敢於正視問題。這是對領導者的要求。搭建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輿論監督平台,搞好新聞輿論監督,首先要求黨政領導同志有膽量和勇氣,對本地區發生的問題,敢於面對現實,敢於亮醜 ,敢於把問題公之於眾。這是一種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現。同時還要善於運用批評性報道推動工作,切實為群眾解決問題,使新聞媒介的權威性在群眾中大大增強。
黨的會議多次強調:「強化法律監督機關和行政監督機關的職能,重視傳播媒介的輿論監督,逐步完善監督機制,使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置於有效的監督之 下。」一些單位和領導幹部不願意揭示自己的問題,更害怕公開日曝光,甚至設置種種障礙,阻撓新聞輿論單位開展工作,正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輿論監督的巨大威懾 作用。我們要十分重視和善於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支持和配合新聞輿論監督工作。
Ⅸ 如何做好輿論引導
導語:輿論引導工作是指新聞工作者通過選擇事實發揮傾向性的報道功能對社會輿論進行導向和梳理是其朝著健康有利的方向發展。這是我國新聞媒介一大重要的職責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一大利器。
1.創新輿論引導方式,涵化受眾主流價值觀。
新媒體的發展極大的拓展了公民的“媒介接近權”,受眾不在是子彈論下的被動的接受者,“選擇性”接受理解成為一大特點,傳統媒體應該改變過去教導式說教式的方式應該配合互聯網思維,創新引導話語體系和變革呈現方式,利用網路元素配以數據,演算法,圖表直播等新型手段涵化受眾主流價值觀,為受眾問題討論提供統一的價值框架。
2.新舊媒體聯動引導,打通官民輿論場。
互聯網語境下輿論的混雜性和廣泛性需要新舊媒體優勢互補,共建輿論溝通平台。傳統媒體發揮其公信力和深度報道能力,及時發聲,做好“首因效果”佔領輿論高地,新媒體發揮自身海量廣泛及時互動等優勢利用累積共鳴遍在等手段擴散主流聲音,溝通官民輿論場,形成輿論的良性互動。
3.包容輿論自身發展,發揮其對沖和自凈機制。
輿論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過分的壓制會導致其惡性發展,刪帖水軍等不當做法均會惡化輿論,如網路競價醫療事件的水軍給了輿論新的爆發口。微博等公關領域平台的搭建會給輿論足夠的對沖自凈功能,大媽玩具車碰瓷等反轉事件正是印證了這一點。
4.官民共建話語平台,把握輿論引導的時效度。
利用互聯網強大的發聲和互動反饋功能,利用政務微博、智慧城市等手段官民共建話語平台直接對話減少中間信息損耗進行直接議程設置。同時對於重大輿論事件第一時間公開已經不夠,必須把握時機掌握分寸,增強透明度,設置指導性框架,把握主動權,如在今年南方大水事件中的官兵吃饅頭事件以及女領導做皮艇事件積極回應極好的控制了輿論不良擴散。
1.提高公信力與權威性,重新佔領輿論高地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網民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意見觀點的平台,話語權下方迅速結構傳統媒體的'一元話語體系,信息提供主體多元化,卻也同時帶來了虛假信息泛濫,真實權威有用的信息在網路世界中依舊是人類必需品,主流媒體要想擴大影響力與傳播力就要加強自身公信力建設,主動出擊,提供快速,透明的信息。在第一時間佔領輿論高地。同時提供客觀全面的解讀,設置議程。避免網民被錯誤非理性的聲音引導,使輿論走向偏激。
2.扶植或利用已有意見領袖
網路賦予每個人自由表達觀點的權利,但並非每個人表達的觀點都具有同樣的影響力,意見領袖往往依據巨大粉絲量以及長期經營得到的公信力能形成強大影響力,不僅能夠引發輿論,也能引導輿論走向。主流媒體不僅可以通過扶植意見領袖,也可以利用已有的意見領袖傳遞自身觀點引導輿論。
3.打通兩個輿論場,建立廣泛的社會認同
伴隨新媒體成長起來的非官方話語傳播體系在社會轉型背景下與傳統官方話語體系存在交流障礙與失衡,以往地掌控地位使傳統主流媒體地內容製作與運作機制固話,缺乏改革動力,要想與民間話語體系進行交流溝通,就要適應新環境,做出新變化。積極與網民互動,以“對話”而非“說教”的方式進行溝通,深入網民中間,感受他們的話語體系與文化結構,才能更好地消除“代溝”,這樣才能讓網民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的輿論引導方式。
4.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
新媒體不僅提供了自由平台,激活了個人機制,也打破了以往單一線性的傳播渠道,主流媒體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大眾傳播+人際傳播的特點,在不同的傳播平台上採取不同的傳播策略,全方位引導輿論,為受眾提供信息服務。設立公眾號,建立網路問政機制,同時採用新媒體技術,比如短視頻,互動式直播等方式加深用戶黏度,更進一步提高自身傳播力。
Ⅹ 如何做好網路輿論引導工作
現在已進入互聯網時代,網路輿論引導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加強輿情監控二要加強弘揚正氣,充滿正能量報導三建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