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時代如何改變政治生態

網路時代如何改變政治生態

發布時間:2022-12-15 15:37:09

⑴ 如何改善網路民意對政府政策制定的影響

一、改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網路環境
針對網路自身的獨特性,並且根據地方的特點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規章制度,從而有效地完善網路的社會影響力,並最終影響行政部門相關規章制度的出台。多年來,中國在社會言論等方面的作為顯示出當前的網路監管方式無法適應時代要求。這一現實背景迫使行政部門必須積極地改善監管途徑,並正視互聯網的存在。在此基礎上,注重網路的特性,從而對症下葯,有效地改善和引導網路在呈現群眾意願方面的效果,從而在「疏」和「導」這兩大方針下,有效地做好互聯網的監管工作。那麼,該怎樣有效地提升各個行政部門的網路背景,具體而言有:
(1)加強硬體條件
近些年來,中國絕大多數的行政部門開始藉助網路開展行政工作,以期藉助網路加強官方與民間的對話。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必須要加強硬體條件的建設,從而有效地奠定硬體條件,唯有如此,民間與官方的對話才能通暢,對話的效果也將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此外,必須要完善相關輔助功能,如:抓取相關數據的輔助工具,對數據進行讀取分析的專業人員,維護好網路通常的傳播渠道,及時保養相關硬體。
(2)充分發揮互聯網所擁有的信息效應,使得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根據。第一,相關行政部門要積極公布相關的政策法規等數據內容,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確保民間、官方的對話。最典型的一個事例,就是「被就業」,在這個事件中,互聯網為民眾關注這一事件提供了平台。假設失去了互聯網這個平台,那麼這個問題能夠產生的影響在短時間內是十分有限的。正因為如此,互聯網的存在已經極大地撬開了行政部門的行政透明度。而這些也促進了信息公開。此外,社會的資源、政府的數據等成為民眾的共享,這也讓單獨的個體獲得了參政議政的新路徑。除此以外,行政部門還要從海量的互聯網數據中發掘出利於自身發揮作用的內容,並且在實現政策劃定的過程中,積極地藉助網路反饋信息給群眾,在這樣的方式下才能有效地確保具有價值的意見傳達到決策層面,而這一層面也將在確保群眾獻言路徑通暢,同時有效地推進相關規章制度的合理、有效、為人民服務。
(3)藉助法律的幫助。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但可以藉助法律將其納入法制化的軌道,並且通過一個身份證注冊一個網路用戶名等方式實現對其的監督管理。此外,還應當在法律的層面上,清晰地明確網民的權利、義務、不可違反的邊界,以及國家、民族的利益邊界等。再者,網路公司也要積極加強自身的監管管理工作,切實做好自身從而維護好社會權益。第二,互聯網行業還應從社會道德層面來完善自身,藉助這一力量來提升網路治理的層次和水平。行政部門則需要藉助監管來有效地減少網路傳播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維護社會穩定。
(4)注重技術。進一步強化社會主流媒介的作用,充分發揮它們的社會影響力,並且在此過程中培育出一個具有決斷力的行業領導者。唯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確保整個社會的信息及時有效地發布,並從根源上解決、削弱網路帶來的負面作用;再者,還應當培育出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團隊,這樣才可以從更加豐富的層面上引導群眾理性上網,倡導合理建言。
(5)這種對互聯網運用主體的培養,一方面要讓每個民眾公平參與其中,並且有意識地培養民眾的政治意識、是非觀。唯有如此,網民參與到網路民意中才能催生出有效的信息。但是當前參與到網路平台上的網民,無論是閱歷還是學識等等都存在極大的差距,且這些群體的散居特點進一步導致當前網路上出現的信息和數據不恰當、不合理。所以,行政部門一定要重視這一點,並且有步驟地加強網民是非觀的培養等,從而引導他們進入到恰當的社會討論中。
(6)強化參與主體的自覺意識
群眾是當前互聯網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參與者。所以,一旦中國的群眾可以在網路上理智地分析問題,辨證地看待問題,病同行政執法者進行對話才可能獲得預期目標。在這樣的方式下產生的言論也才會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中國的人口基數是龐大的,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參與到網路世界中的人也呈直線上漲,然而正是這一客觀的背景導致中國群眾參與到網路發言的水平高低不同,而這些必然會極大地影響到這一龐大群體的素質提升。久而久之,不少人將網路視為獲得自我滿足感的方式與路徑,那麼互聯網呈現群眾訴求的功能也將被削弱。所以,相關部門有義務也必須採取適當的方法來提升中國民眾運用網路的水平和加強群眾對網路的認識。
二、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與網路民意互動的制度保障
(1)建立網路發言人制度。
這種呈現群眾訴求的方式是建立在互聯網這一平台上的,因此,互聯網就變為了一個單
純的工具和渠道,而中國的相關部門在實現信息公開透明的同時也要適當地藉助互聯網這一渠道。
第一,創建一支高素質,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聞發言人隊伍及相關規章要求。而且這一隊伍同以往的團隊有很大的差別,因為這一隊伍的建立不僅僅是以互聯網為載體的,而且其構成人員往往不具有相應的職位,正是這種構成的差別導致了這支隊伍在公布信息時發揮
的作用不再是以往承上啟下的作用,而是一種基於自我意識覺醒的形式。在這樣的形式下,這一團隊的參與者必然擁有良好的新聞嗅覺,能夠了解網路參與主體的訴求,並且善於應用互聯網同訴求主體建立溝通對話的渠道。
第二,這支隊伍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要通過身份證一對一比照的方式,在互聯網上獲得個人的賬戶,再完成相關工作,在這個賬戶內的一切言論都必須承擔相關的義務和法律規定。
第三,每一個參與者還應當明確一點就是自己本身也是網路參與主體之一,所以在平等意識下同其他主體進行溝通,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切實解答群眾的疑問。第四,建立起相關的渠道,使得群眾同官方擁有一個便利的交流路徑,這樣官方才能有效地依託自身強大的設備和專業人員形成一個合理的網路問政道路。
第五,官方還要有意識地組織、吸納優秀人才,並壯大這支隊伍的力量,保障相關數據公布的准確性、有效性。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在時效性上解決掉隱患和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最終促進社會的發展。當前互聯網的進步令媒介開始尋求以其為平台的傳播方式,並且變得愈加重要,那麼這支隊伍也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並有效地完善自身。例如,在中國的觀念前衛地區,相關黨政部門已經藉助互聯網搭建起了官方同民間的對話載體,如微信、微博等。這樣就藉助互聯網這一平台上有效地倡導了官方與民間平等對話的模式,也藉助虛擬的世界縮短了兩者的距離。
(2)建構網路監管機制,疏通網路傳播渠道
中國社會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群眾參政議政的參與度越來越高。而網路的發展也讓中國人民擁有了表達自己參政議政意願的平台,在這個網路的世界中,中國人民開始集中對
某些問題,特別是涉及自身利益、影響國家發展的問題進行探討、交流。正因為如此,這一虛擬平台也令行政部門在決策中遇到不少阻礙。目前,一旦互聯網呈現民意的平台發生了故障並威脅到中國政府的統治,那麼強制性措施就會出現。我國對這一平台的態度為
「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當前,我國面臨著社會的轉變,還需要解決諸多的問題,如數據龐雜混亂、眾多的主義泛濫,而這些都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管理,並藉助相關途徑來解決這些問題,並有效減少隱患。此外,國家也應當改善對互聯網在傳播方面的具體限定,用其他的手段開展宏觀宏調,這樣才可以真正地讓群眾的意見發揮作用。
簡言之,我國當前在這一領域中採取的策略為鼓勵發展與監管並重,並且注重這個載體
在社會發展中的效力,另外藉助國家的管理是的我國能夠更好地發展。此外,中國如何將互聯網並入相關的軌跡中,才能夠更好地減少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相關的行政部門要適當地加強對網路的監督。中國政府必須要從以前的被動應對、強制性措施,
到藉助有效調控、實現網路自覺發展的方式。此外,還要特別關注的一點就是,一旦有關這一行業的相關法律及規章制度制定出來時,還要藉助管理網路及相關的應用方式,來建立有效的立體化的監管體系。
三、提升地方政府科學對待網路民意的能力
(1)正確認識網路民意,形成長效的網路對話機制。
1、藉助這一平台使得各行政單位的職能范圍擴大,特別是基層的行政部門要注重完善自身,並藉助網路開展工作的途徑,要及時地了解群眾在網路上的言論,這樣才可以在有問有答的方式下有效地加強該渠道的作用。再者,對行政部門的業績評估時,可以適當地引入群眾在網路上打分的方式來完善,通過這種聯合的評估有效地評定政府部門的工作成效。當前網路的興盛也是相關部門轉變形象的一大時機。因此,行政機構一定要注重群眾在網路問政中的作用,完善和擴大互聯網在推動、提升民眾參政問政的水平,繼而形成良好的對話平台。
2、發揮地域內的互聯網功能,尤其是一些受到民眾喜愛的區域,輔以相關的主題,然
後配合宣傳,使得民眾在相關規章制度形成前,能夠有效地參與到政治決策和建議之中。
3、再者,行政工作人員也應當將自身定位為網路參與主體,並積極參與到其中,同網
民進行溝通,這樣不僅可以提升他們掌握好互聯網這個工具的水平,也可以為他們日常的業務開展添加助力。所以,部門應適當地引導工作人員積極藉助地方網站的作用,
從而使這些網路媒介手段在具體的運用中發揮作用。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到一點就是適當地加強兩個主體的對話渠道,從而有效降低隱患。
4、提升行政幹部在新時代下面對網路,處理政務的水平,從而有效地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確保相關內容的安全性。
(2)科學研判網路民意,客觀有效地分析網路輿情對網路民意。除了技術性層面的監測外,更要進行客觀有效地分析。
1、行政機構應及時同相關的熱門互聯網路公司合作,如建立起共同的合作機構,構建起對網路信息的篩選、抓取,而且在這一時期還要積極地向一些關鍵性的互聯網單位取經。
因此,行政部門應考慮適當地建立起專業的信息抓取、分析隊伍,在這支隊伍中,不僅要有相關的領導者,還要有對這一行業有所了解的專業學人,並且要擁有專職於信息數據抓取、分析的工作者,負責同網民溝通的具體工作者,以及在心理領域等其他領域的學人。
並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搭建起對互聯網監管的體制,然後從不同的路徑加強對信息的全方位搜索和解讀。
2、將整個過程全部聯通起來,將事件的產生、發展、高潮、結束等囊括起來,這樣才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繼而有效地聚焦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當前,
藉助對熱門搜索、敏感問題進行處理的方式的借鑒,可以將最為核心的內容遞交給決策層,但是這樣的方式其實與我們廣泛意義上的注重群眾訴求依然有一定的區別。
3、注重區縣一級行政單位在這方面的水平建設和研判,貫通不同的企業部門,確保不同單位內的工作者能夠在獲得保障的同時有效地融入其中。
此外,應適當地收錄人才。畢竟這一級別的單位中,往往是官民之間的沖突大、糾紛多的區域,因此,注重這一方面的工作不但可以做好相關工作,還可以及時消除隱患,從而為更高級別的行政單位決策提供案例。
4、實事求是,從自身特點出發,發現問題,從而根據當地經濟、民俗等發展來找出方法。
當前很多地方的這一處理手段就是面對問題,臨時解決問題。這一方式不僅沒有從根子上解決問題,而且也容易加大群眾對決策層的誤解。久而久之,群眾不再相信行政部門,行
政部門在解決問題、完成工作的過程中的矛盾也不斷呈現出來。再者,相關部門的威信將喪失。所以,一定要了解自身的情況和特點,實事求是,注重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才可以真正地做好這項工作,並且樹立起行政部門的形象。
(3)理性發揮網路民意,為法治建設增添內動力

對互聯網上民眾的訴求加以抓取、分析不應該只涉及某一個具體人的意願或者是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事件,而應當是在這一方法論的指導下營造出一個正常情況下可運轉、符合各方要求的體系,從而讓群眾的意見浮現出來,並且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1、進一步加強對互聯網的監管,特別是有所節制地壓制當前互聯網中存在的惡性重傷等問題,藉助法律的力量來明確具體的職責,甚至有必要為這一主體設置相關的專門性的部門。這樣才可以切實地實現法制與德治的結合。
2、對於一些具有建設性意義的群眾訴求,應當是重視這些數據的來源,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依據這些材料,並在法治的名義下,設計出更為具體而合理的規章制度,並最終有效地抓取到有效的輿論內容,最終實現群眾問政,推進社會進步。
四、改進地方政府對網路民意的回應策略
做出選擇所遵循的內容其實就是滿足群眾互聯網訴求的根本。
(1)積極面對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信息的流通所需時間很短,因此,民眾往往對於那些具有極大社會影響力的事件充滿了好奇心,他們也會在第一時間傳播這些內容,而這也將最終匯聚為較大的社會訴求。
(2)階段性關注
在面對一些發酵時間長的問題時,相關部門還應當保持跟進姿態,並且任何時段都要及時地發布內容從而更新事態發展情況。這一方式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前一些備受群眾關注,時間跨度長的問題。還能夠很好地獲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3)持續應對
有關部門面對任何一個重大突發問題市都應該配備一個較為合理的策略預案,這樣一旦在相關的問題解決後,那麼民眾的注意力也會減少。所以,群眾在互聯網上遇到這一類問題,一般而言都會選擇進入其中並加以了解和討論。而這些問題也關系著中國社會的和諧平穩發展,所以在對這些問題的解答和信息抓取等方面,相關部門要有大好長期戰爭的心理預期,並能夠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改變這些條款的基本要求、原則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並輔以相關的疏導、教育。
(4)有所選地面對
相關部門在對群眾訴求做出回應時一定要認識清楚自身的定位和所需回答的問題的范疇。這樣才可以確保行政部門的權力用在了刀刃上。

此外,相關部門還應明確一點即當前很多的群眾藉助互聯網表達訴求時往往有很大的誇張成分和眾多錯誤的信息。但是面對這個情況,相關部門也不要盲目地選擇一些強制性方式進行整頓。

⑵ 如何開辟網路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如何開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摘要:網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本文依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實踐,從分析互聯網的特點出發,探討網路化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並提出了一些開辟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的對策以供商榷。 關鍵詞: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對策 中共中央、國務院繼2004 年l0 月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之後,2005 年 1 月又召開了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意見和會議均提出要「主動佔領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使網路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這就向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重大課題。互聯網在我國雖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卻是一日千里,已深入到各行各業各角落。2005 年1 月19 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15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04 年底,中國內地上網用戶為9400 萬,其中寬頻網用戶4280 萬,上網計算機4l60 萬台,CN 下注冊的域名、網站數分別達到 43 萬和66.9 萬,網民每周上網13.2 小時和4.1 天。據預測2005 年中國內地網民的人數將達到1.2 億,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而1997 年這一數字卻只有62 萬,7 年問增長了150 多倍。在高校大學生上網率幾近100%。可以說,21 世紀的高校,是中國社會「網路化」的發展前沿,互聯網對高校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個性心理、道德法制觀念等都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因此如何應對網路化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抓住機遇,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路,建設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網路化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新機遇 互聯網被稱為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媒介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許多的便利和機遇。 (一)網路信息內容的廣泛性和跨時空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空間得到空前地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需要大量的信息做支撐。當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卻是信息容量小,視野不夠開闊,內容陳舊單一,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吸引力,大大減弱教育的實效性。而網路信息的傳播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體育、衛生等各個領域,幾乎無所不包,從而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擴大了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為切實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開放性環境和廣闊的空間。網路信息的跨時空性主要是指信息傳播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每天24 小時都可以上網獲取各種信息,不同高校、不同地區乃至不同國家的人都可以通過網路共享資源,相互交流探討;這就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通過網路可以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真正意義上形成合力。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路可與政府機關、家庭、企業等相連,這為社會各界參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便,有利於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合力。 (二)網路信息速度的快捷性和即時性,大大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貴在及時,忌放「馬後炮」,及時的關鍵是信息的收集、傳遞和使用要快,只有「快」,才能將工作做在前頭,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權。計算機網路被喻為信息的「高速公路」,它的應用與快速發展為我們快速、便捷地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信息提供了可能。由於信息傳遞的快捷,即使遠在萬里,也可以「當面」討論問題、交流思想、交換信息,克服了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所造成的障礙,縮短了時空距離,從而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三)網路信息形式的靈活性和互動性,將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造新的渠道和手段。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基本上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在網路信息時代很難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網路信息的傳播形式己不僅僅足文字,還包括聲音、圖片、動畫甚至是圖文、音像並茂的影視畫面,這種多媒體技術不僅給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方式、條件、效果等帶來全新的變化和拓展,而且可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感知,身臨其境,大大改變了沿襲多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統方式和手段,學生在網上可以眼、耳、手、腦並用,達到最佳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四)網路信息使用的開放性和可選擇性,有利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新模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將網路思想政治工作與而對而教育這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改變以往在教育中的從屬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網路,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教師和感興趣的話題,並與教師及其他學生之間建立起多向互動的學習教育網路。另外網路思想政治工作人機互動性強,可以突出學生為主體的特點,有助於加強人際溝通,充分體現大學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幫助」的本質特徵。 二、網路化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代來的新挑戰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它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一)網路上各種有害信息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材構成嚴重威脅。 網路信息良莠混雜,很難得到嚴格的管理控制。這就使得網路既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各種網路信息可謂五花 A.H,學術信息、娛樂信息、經濟信息以及各種各樣的反動、黃色、暴力信息、不健康的及低級趣味的網上游戲,甚至一些反科學、偽科學的信息混雜在一起,形形色色的網站、聊天室等使人目不暇接,一些信息垃圾不時的地發送到個人信箱里。大學生由於閱歷淺,好奇心強,思想不成熟,對一些不良的有害的信息往往缺乏警惕性和辨別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腐蝕。網路又是沒有邊際的世界,各種社會力量都力圖占據一席之地,大學生可以輕易地接觸任何一種文化及思想觀點。由於我國網路信息建設的滯後,目前在信息流量上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佔95%,而我國則不足1%。這就形成了以西方思想和文化為核心的全球傳播體系。他們力圖通過網路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同我黨爭奪青少年一代。因此,處在網路時代這樣一個多元的世界文化圈,在大學生中如何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如何培養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認真研究與解決的新課題,這個課題解決的如何,直接關繫到大學生能否成長成材,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二)網路化嚴重沖擊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作者固有的教育方法和技能。 互聯網的出現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出嚴峻挑戰,只靠教師站在講台做報告、讀文件的傳統宣傳教育已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了。在網路所構建的這樣一個平等的交互性的平台上,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會被極大地調動起來,進而影響他們的認知方式和接受方式,這將對高校傳統的以權威性單向灌輸的教育方式產生十分突出的沖撞。在此影響下,傳統灌輸教育不僅不被學生輕易接受,甚至還可能產生逆反心理。此外,互聯網具有交互性及平等性,能隨時隨地公開地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大學生們不再只是單方而地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灌輸,而是要求平等交流,這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權威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勢必要求高校政工隊伍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改變方式方法,增強利用網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技能。 (三)網路的虛擬性有可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虛化。 網路是一個虛擬社會,猶如一雙無形的磁場深深吸引著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廣大莘莘學子。進入網路猶如步入了一個地球村。大學生在網路上的交往完全不同於傳統的社會交往,在網上,大學生的性別、年齡、身份等可以被掩蓋,使得網上交往更具隱蔽性、開放性和神秘感。傳統社會道德規范的約束力在網路上相對減弱,這同時也使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不易實施有效的監控,容易造成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弱化。此外,在網路上大學生可超越時空限制,足不出戶而周遊世界,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網上休閑,過著一種完全虛擬的生活,並且很容易在網上找到發揮作用的空間和各種各樣的「知己」,從而獲得為人處世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就可能陷入其中,引發不良的心理障礙。如人際關系障礙、人格障礙、感情糾葛、安全焦慮,象網路孤獨症、網路成癮症、早戀、網上暴力、欺詐、網上性愛、人格異化等。同時由於人與人的溝通和交往過多地依賴網路,直接見面的機會減少,導致了道德情感的冷漠,大學生在心理上會排斥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於身份的不確定性和存在網路社會與現實社會雙重角色的不一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因此會覺得無所可為、無處可為,感到無從下手、無所適從,從而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懸空。 三、做好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思考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有矛盾才會有發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正視網路化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迎難而上,積極探索網路的規律,主動佔領和開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強自身網路技術的學習培訓,提高掌握運用網路利器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又要盡快地學習、掌握、運用好網路化知識,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識和創新能力。高校是網路化的前沿陣地,大學生是網上最活躍的群體。但是當前我們高校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對網路的技術水平不如學生,上網時間少,製作網頁的水平低,懂得運剛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人少,共至個別的同志至今還沒有觸過「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正視自己的不足,與時俱進,自我加壓,虛心刻苦學習有關網路的新知識新技能,主動適應網路化的要求。高校則要創造必要的條件,一方面鼓勵思想政治工作者多「觸網」,另一方面,對他們網路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嚴格考核,作為評定職稱、評價工作的重要依據。只有這樣才能將網路與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從認識網路、了解網路,最後做到操作網路、控制網路,利用網路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加強校園網站的建設與管理,建立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目前多數高校建有自己的校園網,但對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卻重視不夠。我們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思想政治教育進網路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堅持德智體美、德育為先的原則,始終堅持把網站建設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首先要加大校園網站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有條件的要率先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專門的「紅色」網站。近幾年來,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積極探索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加強網上正面教育與引導。針對學生渴望思想交流的特點,開設網上論談、網路心理診所、網上班會等,有意識地讓專兼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參與進去,做虛擬導師,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加強網站的吸引力。受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觀念、習慣和方式的影響,建立網站的多數高校只是將其廣播站、校刊、電視台的內容搬上網路,缺乏對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特點、優勢等的研究,從而造成上網的內容不少,而真正能發揮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和戰鬥力的不多。因此,高校網站要考慮如何吸引青年大學生的光顧,因為沒有點擊率的網站是沒有生命力的。增強吸引力就要研究青年學生的興趣特徵,充實網路信息的內容,寓教育於服務,以豐富的內容、生動的形式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務,使之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從而做到服務大學生,凝聚大學生。否則,思想政治工作網站將只是擺設而己。 三是要加強校園網路信息的規范管理。正確運用技術、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切實加強管理,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開展網路法制宣傳,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創造良好的校園網路文化氛圍。加強網路信息工作隊伍建設,培養和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的高校網路信息工作隊伍。按照屬地化歸口管理和「誰主管、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對網路工作的領導,努力增加對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 (三)樹立和落實適應網路化發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 網路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工作方法的創新,革除傳統的訓導說教、以批代教、以罰代教、以處分代教等簡單化、粗暴化的做法,貫徹民主、平等、互動、正面教育、正面疏導等網路時代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則,勇於探索和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並一以貫之。 首先,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採用互動與主動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即在網路環境下,使師生互為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同時互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既要採取如「網上訪問」的單向靜態方式,又要採取如「網上聊天」的雙向動態方式。當然,這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牢記自己的職責,不能被網路的虛擬、平等掩蓋了自己的現實身份和主動角色,否則,會陷入被動地位,收不到應有效果。在互動過程中,爭取主動,積極引導,以主流信息作正面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對各種網路信息的鑒別取捨能力,為學生築起一道「防火牆」,創建一條「綠色通道」,使自己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師和可信賴的網上益友。 其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教導相結合。大學生的思想與心理的形成過程具有統一性。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不論是健康的人格的形成還是高尚思想的養成,都是入的知、情、意、需要、動機、性格等諸種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思想的形成過程,就是經過實踐——認識——實踐等多次反復,最終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的心理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就是幫助和引導大學生跨越這一心理歷程,確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而網上交流的隱秘性和言談的無所顧忌,無疑為教師打開了一扇了解大學生心靈的窗口。因此,要從心理入手,應用網路手段,掌握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成、發展和變化的規律,通過對大學生思想和心理的綜合解構與重塑,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再次,教育者要轉換角色,做學生的知心人。網路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地位要發生變化,教育者的「獨奏者」的角色要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與學生平等民主地共同討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立場、觀點去面對社會。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放下架子,轉變角色,主動貼近學生。積極尋求與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心理上的貼近和心靈上的溝通。要把解決學生的思怨問題和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班集體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協作精神,彌補「網路社會」入際交往的缺陷,將網路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和體現到實際行動中。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的教育方式,開展好這項工作是大勢所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項義不容辭的職責。需要指出的是,在這里我們強調要加強網路思想政治工作,並不是要忽略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既不能重傳統輕網路,也不能重網路輕傳統,兩者各有千秋。我們一定要揚長避短,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把千千萬萬的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⑶ 如何進一步推進政治生態環境建設

首先,要加強制度研究,完善法律設計,為政治生態環境建設提供製度保障。政治生態環境建設,既要靠政治組織及其成員和廣大社會成員的自律,也要靠國家與組織的強制性他律。這就必須完善法律制度建設,使得法律制度的設計能夠適應政治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能夠在優化政治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真正發揮實效。

其次,要強化教育,不斷提高幹部隊伍的素質。要通過加強教育,使廣大黨員幹部思想上政治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執行中央、上級決策和本級組織的決策時毫不動搖,在優化政治生態環境過程中,自覺樹立大局意識,用自己的言行促使政治生態環境建設正效應的最大化。

最後,要不斷實現思想創新和理論創新,進一步探索政治生態環境建設的新途徑。政治生態環境建設也是隨著社會發展和實踐深入而不斷變化的,在此過程中,總有一些新的問題會擺到我們面前。我們必須根據變化了的新情況,不斷地實現思想創新和理論創新,用新的思想方式和新的理論觀點去解決我們在政治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新問題,只有這樣,我們的政治生態環境建設才能常建常新,並能夠不斷地被調整至較為和諧的狀態,我們黨的事業才能充滿活力,人民群眾才能既心情舒暢,又始終處於奮發狀態,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才能處於良好的發展態勢之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之目的。

⑷ 為什麼說說網路推動社會進步

2.1網路改變世界

1、為什麼說網路改變世界?

(1)網路豐富日常生活。

(2)網路推動社會進步。

2、網路豐富日常生活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網路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

②互聯網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

③網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

3、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或網路的優勢。)

結交朋友、查閱資料、學習新知、購買物品、尋醫問葯、休閑娛樂。

4、網路推動社會進步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網路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網路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③網路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台。

5、網路對保障公民的哪些權利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6、網路中存在哪些消極影響?(或網路的弊端。)

①網路信息良莠不齊。②沉迷網路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

7、侵犯隱私的行為表現、危害。

①表現:信息泄露、手機竊聽、窺密偷拍等。

②危害:這些行為會給被侵害人造成困擾和傷害,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

2.2合理利用網路

1、我們如何合理利用網路?

①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要學會「信息節食」。③學會辨析網路信息,讓謠言止於智者,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路參與者。

2、如何做到「信息節食」?

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該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於網路。

3、網路生活的基本准則。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4、如何做一名負責的網路參與者?

不製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不宣洩極端負面情緒,……

5、如何傳播網路正能量?

①我們要充分利用網路平台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表達我們的訴求,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②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路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

⑸ 大哥們,幫個忙

青少年用戶使用互聯網的特徵

一、用戶開始使用互聯網的時間:約80%的用戶從1999年或2000年開始使用互聯網,網齡大都不長。具體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佔6.3%;1998年佔14.0%;1999年佔36.20%;2000年佔43.50%。

二、上網地點:58.8%的青少年用戶在家裡上網,31.5%的用戶在親戚朋友家上網,在網吧、咖啡廳或電子游戲廳上網的佔20.45%,在父母或他人辦公室上網的佔15.0%,在學校上網的佔10.8%。

三、上網時間和對上網時間的滿意度估計:青少年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212分鍾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約30分鍾左右。37.0%的用戶認為自己上網時間「正好」,認為「比較多還能滿足」的用戶佔12.0%,認為「太多了」的僅為0.7%。31.7%的用戶認為「比較少」,18.5%的青少年用戶認為「太少了」。也就是說,50%的青少年用戶對上網時間並不滿足。

四、互聯網功能的使用:玩游戲佔62%;使用聊天室佔54.5%;收發電子郵件佔48.6%;下載儲存網頁佔39.7%;使用搜索引擎佔25.0%;訂閱新聞佔21,9%;網路電話佔14.7%;網上尋呼佔14.3%;製作和更新個人網頁佔12.6%;上傳文件佔9.4%;公告板(BBS)佔9.2%;代理伺服器佔2.3%。

五、用戶和非用戶對互聯網的需求;用戶選擇「獲得更多的新聞」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為3.81(滿分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滿足個人愛好」為3.74;「提高課程的學習效率」為3.71;「課外學習和研究有興趣的問題」為3.67;「結交新朋友」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為2.8l。

網路的負面影響
1、對於青少年「三觀」形成構成潛在威脅。青少年很容易在網路上接觸到資本主義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思想處於極度矛盾、混亂中,其人生觀、價值觀極易發生傾斜,從而滋生全盤西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網路改變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網上公開、坦白地發表觀點意見,要求平等對話,對青少年工作者的權威性提出挑戰,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達到預期。同時,上網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體意識淡薄,個人自由主義思潮泛濫。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識。有關專家調查,網上信息47%與色情有關,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網上無意中接觸到黃色信息。還有一些非法組織或個人也在網上發布擾亂政治經濟的黑色信息,蠱惑青少年。這種信息垃圾將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識,污染青少年心靈,誤導青少年行為。
4、網路的隱蔽性,導致青少年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增多。一方面,少數青少年瀏覽黃 色和非法網站,利用虛假身份進行惡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網路犯罪增多,例如傳播病毒、黑客入侵、通過銀行 和信用卡盜竊、詐騙等。這些犯罪主體以青少年 為主,大多數動機單純,有的甚至是為了「好玩」、「過癮」和「顯示才華」。另外,有關網路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給青少年 違法犯罪以可乘之機。

內容三 上網青年的各種「症狀」

第一,認知上的「快餐——硬結」症

對於眾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聯網好比知識快餐一樣,大大激發了他們急於求知的強烈慾望,在滑鼠輕點之間就能立刻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從而大大提高了單位時間里的學習、工作效率。 而對網上各種時髦展品,他們在好奇心、求知慾驅使下流連忘返,從不審視、懷疑它的構造成份和運轉功效,整個大腦於囫圇吞棗之際成了一個受動而麻木的機器,致使許多硬結不但吞噬著青年人本應充滿活力和主見的青春大腦,而且阻塞著他們對真知的內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瀉——冷漠」症

對於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擺脫父權主義、順應主義教育的青年來說,雖然在現實中其情感表露總要受到他人及社會的左右,但他們身上被壓抑的諸多情感卻可以在網路世界中肆意暴發。上網交友,網上聊天、在BBS中高談闊論成了人們忘記權威壓制、排遣孤獨,宣洩不滿的暢通渠道。只是我們觀察到,盡管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青年緩解壓力、平衡心理、但過多虛擬的網上情感交流無疑讓許多青年在放飛情感的同時,總想試圖將自己真實的情感深埋心底,不願向真實世界坦露,並懶得與活生生的人進行情感交流。 生活中,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談、不為世間情感所動,顯出一副冷漠姿態。互聯網成了一部分人面對現實情感世界的心靈之鎖。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脹」症

在互聯網這一無人管理的區域內,青年人能夠以己為中心,以己需要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個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網上資源、自主地在游戲中扮演各類角色、自主地設計令人驚嘆的「小製作」、「小發明」等等,這種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現雖然在相當程度上利於青年個性的張揚。 但我們也為一部分人在極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獨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脹表現所震驚:一些青年僅僅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個性,總想通過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現而一鳴驚人,於是利在互聯網上隨意製造思想和議論的巨大泡沫,甚至為了達到讓世人把他當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損害別人數據、破壞他人網站,侵入別人系統等過激行為,以至釀發可怕的阻塞網路交通的網路地震。

內容四 充分認識網路發展中的「青年問題」,積極尋求對策
1、充分認識網上思想滲透問題,強化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使他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努力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強化愛國主義意識和宏揚民族精神。
2、切實加強網上文明行為規范的建設。要廣泛開展以宣傳《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為主題的各項活動,積極引導青少年遵守網路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保護意識,不隨意約見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空間。努力創造干凈、健康、文明、有序的網路環境。
3、構建網路和社會互動的青少年教育體系。網路時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 工程,因此政府、社會、家庭要協作聯動,努力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要把傳統的青少年教育的政治優勢和互聯網的特徵有機結合起來;二是把黨、政府和群眾團體的組織力量和培養網上青年志願者的工作結合起來;三是把網站的建設工作與對現有青少年組織和機構運行機制進行必要的改革結合起來,以適應網路發展需求。另外,還要著重加強對青少年 的社會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使他們勇敢地直面現實世界,積極投入到改造社會的實踐中去。
4、培養一批適應網路時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調查顯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會用電腦,38.4%的人根本沒有接觸過網路,這種情況很難適應網路時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對青少年工作 者隊伍網路技術的培訓,讓他們盡快掌握和互聯網有關的知識和技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這樣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
5、開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網站,積極佔領網路陣地。目前,大多數青少年網站沒有新鮮感、時代感,顯得比較呆板,不容易產生強烈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因此我們要盡快建設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獨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網站,以「主題鮮明、形式活潑、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風格對青少年進行正面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時,要加強青少年教育軟體的開發製作,利用法律和技術上的可行性打擊網上違法犯罪現象,走「以法治網」的良性發展軌道。

網路信息的豐富性易對中學生造成「信息污染」。
網路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網上各種信息良莠並存,真假難辨,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網上色情、反動等負面的信息屢見不鮮。同時,網路的互動性與平等性,又使得人們可以在一個絕對自由的環境下接收和傳播信息。這些不良信息對於身體、心理都正處於發育期,是非辨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選擇能力都比較弱的中學生來說,難以抵擋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個別網吧經營者更是抓住中學生這一特點,包庇、縱容、支持他們登陸色情、暴力網站,使他們沉迷於網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學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盜、搶劫、強奸、殺人的犯罪道路。如我們在人民網上找到《狼群出沒的互聯網》文章(http://www.people.com.cn/GB/it/52/303/20021128/876736.html),裡面的內容主要是介紹了2000年以來我國以及別的國家由於青少年上互聯網而發生的犯罪事件。
二、網路信息傳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學生的道德意識。
豐富多彩的互聯網信息極大地豐富了中學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於信息傳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觀念也充斥其間,對於自我監控能力不強、極富好奇心的中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導致喪失道德規范。同時互聯網上信息接受和傳播的隱蔽性,使中學生在網路上極易放縱自己的行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卻了社會責任。部分中學生並不認為「網上聊天時說謊是不道德的」,認為「在網上做什麼都可以毫無顧忌」等,使得中學生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力大大減弱,網上不良行為逐漸增多。
三、網路的虛擬性造成中學生社會化的「不足」。
網路可以即時傳送文字、聲音、圖像,為中學生人際交往提供多媒體化、互動性的立體途徑。網上收發電子郵件方便、快捷, QQ新奇、及時,聊天室輕松愉快,BBS的討論自由、廣泛,中學生通過這些途徑可以與許多互不相識的人交談、來往,互相幫助,互相傾訴。但是,這種社會化只是一種虛擬的社會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存在機器的阻隔,是一種「人——機——符號——符號——機——人」形式的交往。這種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動雙方的諸多社會屬性,帶有「去社會化」的特徵,與真實社會情境中的社會化相去甚遠。而且,網路上的青年交往范圍大多隻限於青年與青年之間的同輩交往,中學生與家長、親戚朋友、老師等之間的社會互動較少,代際間的學習、互動明顯不足。這一點從我們的調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還是聊天。
四、網路的誘惑性造成中學生「網路上癮」、「網路孤獨」等症狀。
網路到處都是新鮮的事物,而且在不斷地增加著。因此對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的中學生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往往會導致中學生對網路的極度迷戀。男性中學生是網迷的主要人群,由於他們心理素質不強,自製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成為網路性心理障礙的多發群體。患者因為將網路世界當作現實生活,脫離時代,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從而表現為孤獨不安、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自我評價降低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有自殺意念和行為。醫學上把這種症狀叫作「互聯網成癮綜合征」,簡稱IAD。
分析引起弊端的原因
一、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原因
中學生時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個體從小學進入初中、高中階段,其身心發展起了重大的變化。首先是出現了對其心理與行為有重要影響的兩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熱,使中學生性意識與性沖動出現,即出現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於身體的全面發展,使中學生產生了成人感,出現了強烈的獨立性需要。這些身心發展特點就勢必導致了他們容易受網上信息的干擾。
二、互聯網本身原因
互聯網具有全球性、互動性、信息資源及表現形式豐富和使用方便等特點,這為以盈利為目的色情服務業提供了難得的營業場所。這些網站為吸引顧客,往往在主頁上張貼色情圖片,使任何在網上沖浪的人有意無意地就能看到,中學生當然也不例外。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學生一旦接觸這些內容,受到的影響可想而知。
三、家長和學校原因
我們的調查數據中有79.4%的中學生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上網引導。當今社會,中學生家長將大量的時間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學生便用上網來消磨時間。學校作為中學生最為集中並接受教育的場所,是中學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環。但是有的學校忽視對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忽視我們的傳統教育往往迴避的青春期教育問題,導致中學生缺乏正確的引導和網路道德意識。
四、社會原因
目前網吧經營競爭激烈,致使一些業戶出於營利目的,不顧法律和道德,投中學生好奇心,專搞不正當競爭。同時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對網吧的管理上,還不夠和諧一致,「三證」不全的網吧還大量存在。防範措施和監管制度仍滯後於網路技術的發展。
電腦網路對中學生心理發展及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雙重的,有消極影響更有積極影響,關鍵在於廣大心理衛生工作者、學校、家庭、社會如何進一步發揮電腦網路積極的心理效應,控制和減少其消極作用,這是面臨的一個全新課題。

⑹ 如何做好互聯網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

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

宋俊娥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媒介的傳播途徑也在不斷地拓展,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移動網路終端為媒介進行信息傳播的平台,包括微博、微信、QQ空間等已經成為新媒體主流,深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人們的行為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在新媒體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特點改革創新,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傳統媒體時代,我國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以宣傳講座的形式進行,思想政治工作者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然而,隨著新聞的商品化、媒體的市場化、網路的資本化、廣播電視網路手機報紙的一體化,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逐漸顯露出弊端,其中最突出的問題為:一是,媒體與黨和政府互視為對立面。這些媒體往往充斥著大量的迷信、色情、暴力的內容,甚至一些媒體被西方敵對勢力所利用,發表反社會的自由化言論,這些都嚴重影響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另一方面,某些黨和政府的宣傳和網路管理部門將新媒體視為防範的「相對人」,不僅不積極學習使用新媒體,使之為己所用,反而處處排斥新媒體的使用,這樣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決策手段、傳播渠道、亦或是載體運用方面格外老套。二是,在面對涉及意識形態這樣的重大問題和事件上,某些宣傳和網管部門不會借用重大事件發生時,人們對重大意識形態問題的熱關注度,組織黨內的筆桿子和思想家寫出一批有分量的文章和作品,去影響社會和塑造輿論,從而正確維護社會主
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進步,反而越來越難以發聲,甚至沉默。暴露了新媒體時代我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不足,如媒介素養不高、話語能力弱,等等。
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需要互聯網思維,即在充分理解互聯網對信息傳播路徑、社會話語體系、敘事風格、輿論演化規律等方面帶來的結構性變化的基礎上,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動轉變舊思想,積極主動提高自身媒介素養,運用大數據技術完整呈現輿情,正確引導輿論,培養「意見領袖」,掌握話語權。1、積極主動提高自身媒介素養,運用大數據技術完整呈現輿情,從而正確引導輿論。正確引導輿論,能夠有效解決社會上出現的價值觀混亂、社會責任感淡化、現實人際交往冷漠、道德滑坡、依賴虛擬的網路世界等一系列思想問題,提高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2、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話語權,培養本陣營的「意見領袖」。需要建設一支素質精良的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比如專職的網路輿情觀察員、高水平的新聞工作者等,形成意見領袖。針對網路上涉及意識形態、反黨反社會的不實言論,及時發聲,澄清真相,避免更多的群眾受誤導,使得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受威脅。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這對於思想政治工作者來說,既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這一時代特徵,研究新情況,適應新環境,創造新方法,不能僅靠灌輸、說教的傳統方式,需要利用新媒體技術為新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活力與動力。

⑺ 網路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利與弊)有什麼

對現代社會而言,計算機網路的普及的發展,將會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十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有利有弊:

一、利:

1、網路將會推動社會生產力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計算機和網路時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會空前加快,人們了解信息、傳遞信息的渠道將增多、速度將變快,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也將會變的更強。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將會推動與信息相關產業的進步與發展,如生物技術和電子技術等。

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術也都將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巨大發展,從而促使科技作為人類社會第一生產力的地位顯得更為突出。

2、網路使人類的工作和勞動方式發生改變

通過計算機網路的連接,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可以讓大家節約出更多的時間去處理一些其他的事,使人們在行動甚至是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通過網路進入生產過程,我們可以把原先大量的人力支配的生產環節節約出來,讓他們去從事更為靈活的生產活動。

二、弊:

1、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不僅影響人的心理,還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引起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病,緊張性頭疼,焦慮,憂郁等,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2、在校生成績下降

在校生因迷戀網路游戲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曠課、逃學的現象日益普遍。

3、社會難題

未成年人長期玩飛車、砍殺、爆破、槍戰等游戲,會使他們模糊道德認知,淡化游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因為玩電子游戲而引發的道德失范、行為越軌甚至違法犯罪的問題正逐漸增多。



網路的特點:

1、計算機網路具有無中心性和開放性的特點。計算機網路中,對信源的資格並無特殊限制,任何一個上網者都可以成為信源。

2、計算機網路具有信息容量巨大和信息種類豐富的特點。計算機網路所容納的信息量巨大,以至於人們創造出「海量」這一詞語加以描述,網路資料庫就是典型的例子。

3、計算機網路具有信息傳播「交互性」的特點。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下,信宿卻可以「主動」地向信宿傳遞信息,要求信宿根據自己的要求提供信息。

閱讀全文

與網路時代如何改變政治生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1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3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72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6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55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24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30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1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92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29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2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87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0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13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9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0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86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70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5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