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究竟網路有幾個層次
為了使不同計算機廠家生產的計算機能夠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圍內建立計算機網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8年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通信協議劃分為七層,自下而上依次為:物理層(Physics Layer)、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網路層(Network Layer)、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會話層(Session Layer)、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層完成數據傳送服務,上面三層面向用戶。
除了標準的OSI七層模型以外,常見的網路層次劃分還有TCP/IP四層協議以及TCP/IP五層協議
1)物理層(Physical Layer)
激活、維持、關閉通信端點之間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以及過程特性。該層為上層協議提供了一個傳輸數據的可靠的物理媒體。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物理層記住兩個重要的設備名稱,中繼器(Repeater,也叫放大器)和集線器。
2)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在物理層提供的服務的基礎上向網路層提供服務,其最基本的服務是將源自網路層來的數據可靠地傳輸到相鄰節點的目標機網路層。為達到這一目的,數據鏈路必須具備一系列相應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將數據組合成數據塊,在數據鏈路層中稱這種數據塊為幀(frame),幀是數據鏈路層的傳送單位;如何控制幀在物理信道上的傳輸,包括如何處理傳輸差錯,如何調節發送速率以使與接收方相匹配;以及在兩個網路實體之間提供數據鏈路通路的建立、維持和釋放的管理。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定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
有關數據鏈路層的重要知識點:
1>數據鏈路層為網路層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
2>基本數據單位為幀;
3> 主要的協議:乙太網協議;
4> 兩個重要設備名稱:網橋和交換機。
3)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的目的是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具體功能包括定址和路由選擇、連接的建立、保持和終止等。它提供的服務使傳輸層不需要了解網路中的數據傳輸和交換技術。如果您想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網路層,那就是「路徑選擇、路由及邏輯定址」。
網路層中涉及眾多的協議,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協議,也是TCP/IP的核心協議——IP協議。IP協議非常簡單,僅僅提供不可靠、無連接的傳送服務。IP協議的主要功能有:無連接數據報傳輸、數據報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與IP協議配套使用實現其功能的還有地址解析協議ARP、逆地址解析協議RARP、網際網路報文協議ICMP、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IGMP。具體的協議我們會在接下來的部分進行總結,有關網路層的重點為:
1> 網路層負責對子網間的數據包進行路由選擇。此外,網路層還可以實現擁塞控制、網際互連等功能;
2> 基本數據單位為IP數據報;
3> 包含的主要協議:
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網際網路互聯協議);
ICMP協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議);
ARP協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
RARP協議(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協議)。
4> 重要的設備:路由器。
4)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第一個端到端,即主機到主機的層次。傳輸層負責將上層數據分段並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傳輸。此外,傳輸層還要處理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問題。
傳輸層的任務是根據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網路資源,為兩個端系統的會話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負責端到端的可靠數據傳輸。在這一層,信息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段或報文。
網路層只是根據網路地址將源結點發出的數據包傳送到目的結點,而傳輸層則負責將數據可靠地傳送到相應的埠。
有關網路層的重點:
1>傳輸層負責將上層數據分段並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傳輸以及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問題;
2> 包含的主要協議:TCP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UDP協議(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
3> 重要設備:網關。
5)會話層
會話層管理主機之間的會話進程,即負責建立、管理、終止進程之間的會話。會話層還利用在數據中插入校驗點來實現數據的同步。
6)表示層
表示層對上層數據或信息進行變換以保證一個主機應用層信息可以被另一個主機的應用程序理解。表示層的數據轉換包括數據的加密、壓縮、格式轉換等。
7)應用層
為操作系統或網路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路服務的介面。
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重點:
1> 數據傳輸基本單位為報文;
2> 包含的主要協議:FTP(文件傳送協議)、Telnet(遠程登錄協議)、DNS(域名解析協議)、SMTP(郵件傳送協議),POP3協議(郵局協議),HTTP協議(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摘抄
② 為什麼OSI進行七層劃分,而非六層等好處是什麼出於什麼初衷
OSI 七層模型的每一層都具有清晰的特徵。基本來說,第七至第四層處理數據源和數據目的地之間的端到端通信,而第三至第一層處理網路設備間的通信。另外, OSI 模型的七層也可以劃分為兩組:上層(層 7 、層 6 和層 5 )和下層(層 4 、層 3 、層 2 和層 1 )。 OSI 模型的上層處理應用程序問題,並且通常只應用在軟體上。最高層,即應用層是與終端用戶最接近的。 OSI 模型的下層是處理數據傳輸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應用在硬體和軟體上。最底層,即物理層是與物理網路媒介(比如說,電線)最接近的,並且負責在媒介上發送數據。
各層的具體描述如下:
第七層:應用層
定義了用於在網路中進行通信和數據傳輸的介面 - 用戶程式;
提供標准服務,比如虛擬終端、文件以及任務的傳輸和處理;
第六層:表示層
掩蓋不同系統間的數據格式的不同性;
指定獨立結構的數據傳輸格式;
數據的編碼和解碼;加密和解密;壓縮和解壓縮
第五層:會話層
管理用戶會話和對話;
控制用戶間邏輯連接的建立和掛斷;
報告上一層發生的錯誤
第四層:傳輸層
管理網路中端到端的信息傳送;
通過錯誤糾正和流控制機制提供可靠且有序的數據包傳送;
提供面向無連接的數據包的傳送;
第三層:網路層
定義網路設備間如何傳輸數據;
根據唯一的網路設備地址路由數據包;
提供流和擁塞控制以防止網路資源的損耗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定義操作通信連接的程序;
封裝數據包為數據幀;
監測和糾正數據包傳輸錯誤
第一層:物理層
定義通過網路設備發送數據的物理方式;
作為網路媒介和設備間的介面;
定義光學、電氣以及機械特性。
③ 網路是如何分層的為什麼分層
網路就是將網路節點所要完成的數據的發送或轉發、打包或拆包,控制信息的載入或拆出等工作,分別由不同的硬體和軟體模塊去完成來分層的。
分層的原因:是通過網路分層,將每一層負責一項具體的工作,然後把數據傳送到下一層。可以將往來通信和網路互聯這一復雜的問題變得較為簡單化。
(3)為什麼把網路分為七層有的是五層擴展閱讀:
網路層次的五層網際網路協議棧
1、應用層:支持網路應用,應用協議僅僅是網路應用的一個組成部分,運行在不同主機上的進程則使用應用層協議進行通信。主要的協議有:http、ftp、telnet、smtp、pop3等。
2、傳輸層:負責為信源和信宿提供應用程序進程間的數據傳輸服務,這一層上主要定義了兩個傳輸協議,傳輸控制協議即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3、網路層:負責將數據報獨立地從信源發送到信宿,主要解決路由選擇、擁塞控制和網路互聯等問題。
4、數據鏈路層:負責將IP數據報封裝成合適在物理網路上傳輸的幀格式並傳輸,或將從物理網路接收到的幀解封,取出IP數據報交給網路層。
5、物理層:負責將比特流在結點間傳輸,即負責物理傳輸。該層的協議既與鏈路有關也與傳輸介質有關。
④ 網路為什麼分為七層
誰說網路分7層!!!
那是OSI模型將網路分了7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而實際網路我們用的是TCP/IP體系結構!!!
TCP/IP
結構是四層!!!
分別為:網路介面層,互聯網層,傳輸層,應用層
網路分層是為了降復雜簡單化的做法,分層研究!!!
OSI七層結構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83年推出的!!!
為什麼7層找他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