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ATM網路要採用長度為53位元組的信元
ATM網路信元長度為53個位元組,其中信元頭佔5個位元組,信息域佔48個位元組,信元頭的主要功能是信元的網路路由。
ATM交換採用非同步時分多路復用(ATDM)技術,用戶數據被組合成信元,在ATM網路中分時傳輸。
各個源依據自己的速率產生數據,並把它們送到打包器中,將數據組裝成包,當打包器中有了一個完整的信元時,就把它送到多路復用器中,多路復用器把信元插入網路的下一個可用的時間槽中,接收方的過程正好相反。ATM的非同步時分復用模式克服了傳統的分組交換延遲不確定和線路交換帶寬沒有充分利用的缺點,是這兩種交換模式優點的集合。
㈡ atm的工作原理
非同步傳輸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縮略語為ATM),又叫信息元中繼。ATM採用面向連接的交換方式,它以信元為單位。每個信元長53位元組。其中報頭佔了5位元組。信息元中繼(cellrelay)的一種標準的(ITU)實施方案,這是一種採用具有固定長度的分組(信息元)的交換技術。之所以稱其為非同步,是因為來自某一用戶的、含有信息的信息元的重復出現不是周期性的。ATM是一種面向連接的技術,是一種為支持寬頻綜合業務網而專門開發的新技術,它與現在的電路交換無任何銜接。當發送端想要和接收端通信時、它通過UNI發送一個要求建立連接的控制信號。接收端通過網路收到該控制信號並同意建立連接後,一個虛擬線路就會被建立。與同步傳遞模式(STM)不同,ATM採用非同步時分復用技術(統計復用)。來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匯集在一個緩沖器內排隊。列中的信元逐個輸出到傳輸線上,形成首尾相連的信息流。ATM具有以下特點:因傳輸線路質量高,不需要逐段進行差錯控制。ATM在通信之前需要先建立一個虛連接來預留網路資源,並在呼叫期間保持這一連接,所以ATM以面向連接的方式工作。信頭的主要功能是標識業務本身和它的邏輯去向,功能有限。信無長度小,時延小,實時性較好。
ATM能夠比較理想地實現各種QoS,既能夠支持有連接的業務,又能支持無連接的業務。是寬頻ISDN(B-ISDN)技術的典範。
ATM的傳播速度是從25兆比特每秒到155兆比特每秒。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6-1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㈢ 為什麼ATM網路要採用長度為53位元組的信元
專用於ATM網路,原點到目的結點傳輸的是信元,信元是一種特殊的 數據結構,不同於普通網路傳輸的幀或者包,因為幀和包是變長的,而ATM的信元是定長的,非常小的,長度只有53個位元組,其中5個位元組是信元頭,48個位元組是信息段。信息段中可以是各類業務的用戶數據,信元頭包含各種控制信息。 在信元中包括CRC校驗和,其生成公式為X^8+X^2+X+1,校驗和只是對信元頭進行校驗。 ATDM信元傳輸採用非同步時分復用(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Multioles),又稱統計復用(Statistic Multiptx)。信息源隨機地產生信息,因為信元到達隊列也是隨機的。高速的業務信元來得十分頻繁、集中,低速的業務信元來得很稀疏。這些信元都按順序在隊列中排隊,然後按輸出次序復用到傳輸線上。具有同樣標志的信元在傳輸線上並不對應某個固定的時間間隙,也不是按周期出現的,信息和它在時域的位置之間沒有關系,信息只是按信頭中的標志來區分的。而在同步時分復用方式(如PCM復用方式)中,信息以它在一幀中的時間位置(時隙)來區分,一個時隙對應著一條信道,不需要另外的信息頭來表示信息的身份。 VPI欄位用於選擇一條特定的虛通路,VCI欄位在一條選定的虛通路上選擇一條特定的虛電路。當進行VP交換時,是選擇一條特定的虛通路。 若在交換過程中出現擁塞,該信息被記錄在信元的PT中。
㈣ ATM網路是什麼網路
ATM是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非同步傳輸模式的縮寫,是實現B-ISDN的業務的核心技術之一。ATM是以信元為基礎的一種分組交換和復用技術。它是一種為了多種業務設計的通用的面向連接的傳輸模式。它適用於區域網和廣域網,它具有高速數據傳輸率和支持許多種類型如聲音、數據、傳真、實時視頻、CD質量音頻和圖像的通信。 ATM採用面向連接的傳輸方式,將數據分割成固定長度的信元,通過虛連接進行交換。ATM集交換、復用、傳輸為一體,在復用上採用的是非同步時分復用方式,通過信息的首部或標頭來區分不同信道。
ATM是在LAN或WAN上傳送聲音、視頻圖像和數據的寬頻技術。它是一項信元中繼技術,數據分組大小固定。你可將信元想像成一種運輸設備,能夠把數據塊從一個設備經過ATM交換設備傳送到另一個設備。所有信元具有同樣的大小,不像幀中繼及區域網系統數據分組大小不定。使用相同大小的信元可以提供一種方法,預計和保證應用所需要的帶寬。如同轎車在繁忙交叉路口必須等待長卡車轉彎一樣,可變長度的數據分組容易在交換設備處引起通信延遲。
㈤ 什麼是ATM和ATM區域網指出它的基本特徵。
ATM:非同步傳輸模式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區域網就是以ATM為基本結構的區域網,它以ATM交換作為網路交換節點,並通過各種ATM接入設備將各種用戶業務接入到ATM網路。
=-=ATM的基本特徵
(!)ATM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基本技術
①採用光纖作為網路的傳輸介質
②採用同步數字體系(SDH)作為傳輸網路
③採用非同步傳輸模式作為交扛技術
(2)ATM的基本信息特徵
信息的傳輸、復用和交換的長度都是53個位元組為基本背地單信的「信元(cell)」因此,B-ISDN用戶線路上傳遞的信號都是這種信元。
(3)B-ISDN使用的復用技術
B-ISDN用戶線路上便用了最先進的統計時分多路復用技術,即基於信元的非同步時劉分割技術,也是「非同步傳輸模式」的名稱來源。
綜上所述,ATM網採用了統計分多路復用技術、交換和虛擬式連接,以及基於速率的流量控制等一第列先進技術,便得網路的帶寬能夠進先最有效地,動態地分配,從而満足用戶對帶寬、實時性、多媒體等各種應用方面的需求。因此,其主要業務范圍的B-ISDN用戶線路是光纖型的、高速率的、數字化的和ATM技術方式的,還能夠提供業務質量服務(QoS)
此外,ATM是與STM(同步轉移模式,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相對應的
㈥ atm採用不固定長度的信元對嗎
不對。ATM採用小的、固定長度的單元,每個信元由包含於信元頭部的虛電路標識符來識別,ATM網路使用這些標識符經由高速交換機對業務進行中繼處理。
㈦ ATM網路和IP網路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ATM在Internet中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ATM網與IP網的不同點如下:
ATM網與IP網的相同點可以說只有一個,那就是均為分組交換技術.但它們的不同點有很多,其中最要害的不同點恐怕是面向連接和面向無連接.某種程度上,可以比作鐵路和公路之分.鐵路是面向連接的,例如北京到廣州,只要鐵路信號往沿路各站一送,道岔一合(類似交換的概念),火車就可以從北京直達廣州,一路暢通,保證運輸質量.而公路則不然,卡車從北京到廣州一路要經過許多岔路口,在每個岔路口都要進行選路,遇見道路擁塞時還要考慮如何繞道走,要是擁塞情況較多時就會影響運輸,或者時間延誤,或者貨物受到影響,質量得不到保證.這就是無連接的情況.火車的車皮都是固定長度的,要排列好才能發(類似復用的概念),而卡車可長可短,在每個岔路口每輛卡車都按地址單獨發出(類似選路轉發的概念).由於ATM和IP的差異,後來就引起了ATM和IP之爭.
關於兩者的介紹如下:
1、ATM網
ATM是非同步轉移模式的英文縮寫.ITU對ATM的定義是:ATM是一種轉移模式.在這種轉移模式中,信息被組織成"信元",來自某用戶信息的各個信元不需要周期性地出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種轉移模式是非同步的.這里,"轉移模式"是指網路中所採用的復用、交換、傳輸技術,即信息從一地"轉移"到另一地所用的傳遞方式."非同步"是指ATM統計復用的性質.所以,ATM就是一種在網路中以信元為單位進行統計復用和交換、傳輸的技術.
信元實際上就是具有固定長度的分組,信元長度為53個位元組,其中5個位元組是信頭,48個位元組是信息段,或稱凈荷.信頭包含表示信元去向的邏輯地址、優先等級等控制信息.信息段裝載來自不同用戶、不同業務的信息.任何業務的信息都經過切割封裝成統一格式信元.
ATM採用非同步時分復方式(即統計復用),將來自不同信息源的信元匯集到一起,在緩沖器內排隊,隊列中的信元根據到達的先後按優先等級逐個輸出到傳輸線路上,形成首尾相接的信元流.具有同樣標志的信元在傳輸線上並不對應著某個固定的時隙,也不是按周期出現的.非同步時分復用使ATM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任何業務都按實際信息量來佔用資源,使網路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此外,不論業務源的性質有多麼不同(如速率高低、突發性大小、質量和實時性要求如何),網路都按同樣的模式來處理,真正做到完全的業務綜合.
為了提高處理速度、保證質量、降低時延和信元丟失率,ATM以面向連接的方式工作.通信開始時先建立虛電路,並將虛電路標志寫入信頭(即前面說的地址信息),網路根據虛電路標志將信元送往目的地.虛電路是可以拆除釋放的.在ATM網路的節點上完成的只是虛電路的交換.為了簡化網路的控制,ATM將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交給終端去做,不需逐段鏈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因此,ATM兼顧了分組交換方式統計復用、靈活高效和電路交換方式傳輸時延小、實時性好的優點.
為了保證服務質量、更好地支持各種業務,ATM在流量管理、擁塞控制、業務分類與結構、支持話音業務、交換式虛電路、反復用技術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和取得了許多成果.
2、IP網
IP 網是基於TCP/IP協議(傳輸控制協議/互聯網協議)的分組網.嚴格說它並非新技術.其概念早在1973年就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提出,1980年左右研製成功,1983年全部取代ARPA網原來採用的網路控制協議NCP,1986年應用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NSFnet.
TCP/IP是互聯網的基礎協議,它規范了數據在網上打包、定址、選路的標准方法.協議簡單靈活,使網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代表了網路無連接化和全球定址的大趨勢.TCP/IP協議框架中的IP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中的網路層,完成路由選擇和分組轉發功能.TCP對應於OSI參考模型中的傳送層,完成端到端之間的數據收妥確認與差錯糾正等.
IP協議實質上是一種不需要預先建立連接,而直接依賴於IP分組報頭信息決定分組轉發路徑的數據協議.從技術上講,它具有以下幾大特點:
1、分布式結構;
2、端到端原則,所有增值功能都在網路之外由終端完成;3、IP網可以建立在任何傳輸通道上,可以保證異種網路的互通(即IP over Everything);4、具有統一的定址體系,網路可擴展性強.具體講IP網是一個路由器加專線的存儲轉發型網路,路由器所承載的是以無連接模式傳送的不定長分組.隨著用戶終端性能的提升和要求的增加,對路由器的要求越來越高,路由器的性能和吞吐量大大提高.
近年來,IP網為了實現IP over everything和everything on IP在組網、保證服務質量、協議開發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IP over everything和everything on IP的實質也就是讓IP成為網路層的共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