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什麼是網路戰役

什麼是網路戰役

發布時間:2023-01-06 11:55:24

1. 什麼是信息化戰爭 它有什麼特點 500字以上 謝謝了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大量的運用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可以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多個角度分析信息化戰爭的特徵,以達到把握信息化戰爭區別於其他戰爭的本質形態。本節僅從觀察戰爭要素的形態入手簡述信息化戰爭的八大特徵。
一、 信息技術主導武器裝備
冷兵器戰爭的主導兵器是金屬武器裝備;熱兵器戰爭的主導兵器是以化學能為基礎的火槍火炮;機械化戰爭的主導兵器是飛機、坦克、軍艦等機械化武器裝備;而信息化戰爭的主導兵器則是信息化兵器,更准確地說是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在信息化戰爭中,對作戰手段、作戰思想和戰爭進程發生主導作用的軍事技術是信息技術。戰場的指揮依賴於以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指揮控制系統;偵察、監視、戰場評估需要各種先進的電子、光學感測設備;突擊兵器更離不開各種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精確導引技術。信息化戰爭上的幾乎所有兵器都是信息技術兵器、信息主導的兵器或稱之為信息化兵器。用在各種兵器中的信息技術裝備方面的經費也在兵器總價值中佔有很大的份額,如在坦克中占%,飛機中占%,導彈中占%,衛星中占%,指揮系統中約占%。曾有人把信息化戰爭中的兵器比喻成「裝載電子信息設備的容器」。信息化技術主導武器裝備是信息化戰爭的一大特徵。
二、 信息化軍隊
強大的信息化軍隊出現於戰場是信息化戰爭的特徵之一。何種形態的戰爭需要何種性質的軍隊於之相匹配;反之,軍隊的特性也影響戰爭形態的演變。在信息化戰爭中馳騁疆場的主力只能是信息化軍隊。信息化軍隊是一支由信息化人才集聚起來的、按照信息化作戰需要編組、裝備和熟練運用信息化武器裝備、以信息化作戰理論指導的軍隊。這支軍隊在戰場上發揮著主導的作用。
三、 資源信息化
物資、能源和信息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寶貴資源。在信息化戰爭以前的戰爭中,物資、能源的地位更為突出,是主要的戰略資源。但在信息化戰爭中,信息資源處於首要的位置,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以信息資源為目標開展的爭奪是信息化戰爭的基本內容。信息主導了物資、能源的整合、運作和能量釋放過程。誰佔有信息優勢,誰就可能佔有戰場的主動權並進而取得戰爭的勝利。是否佔有優勢的信息資源,不僅關繫到是否能做到知己知彼、耳聰目明、胸有成竹、軍令通常,還關繫到能否快速反應、精確有效地突擊。信息化戰爭的一個明顯特徵便是資源信息化。
四、 信息戰是戰爭的基本內容
在人類歷史上的冷兵器或熱兵器戰爭中,早已存在許多信息戰的經典案例。在機械化戰爭中,更是不乏以信息戰手段擊敗敵人奪取戰爭勝利的精彩故事。但那個時期的信息戰僅僅表現為零碎的、局部的、短時間的,規模比較小,常常是戰術、戰役層次上的,或服從於火力戰,其後果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在信息化戰爭中,信息戰上升到了戰略的位置,戰爭的全過程、全空間、全方位都充滿了信息戰。
信息戰已成為戰爭的主要的甚至全部的內容。戰略信息戰、戰役信息戰、戰術信息戰、相互交叉;太空信息戰、海洋信息戰、陸地信息戰覆蓋戰場;控制系統信息戰、指揮系統信息戰、情報系統信息戰、火力系統信息戰、物流系統信息戰全方位滲透;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媒體戰深入認知領域;電子戰、網路戰、斬首戰、精確微型手術戰涉及軍事、政治、經濟、金融、能源、環境所有方面。誰奪得信息戰的勝利,誰就可能奪得整個戰爭得勝利。信息戰成為信息化戰爭的基本作戰方式。
在信息化戰場上,戰爭雙方可能動用數十顆電子、照相、預警、海洋偵察和氣象測地衛星,數百上千部相控陣等性能良好的雷達,幾百架有人或者無人偵察飛機,電子對抗飛機,大量的地面電子偵察、監視、對抗分隊,以及進入戰場信息共享網路的所有單個武器平台上和單兵攜帶的偵察監視設備,進行一場空前規模的激烈地信息情報大會戰。通過壓制、摧毀、欺騙、偽裝等途徑限制對方的獲取信息能力,使其成為瞎子、聾子、傻子。同時維護己方獲取信息的能力,為己方突擊力的形成提供正確的決策。雙方還會使用各種先進的電子干擾設備、火力突擊兵器和隱蔽偽裝技術,展開一場以限制和破壞對方的指揮控制系統的正常運作為目的的對抗,一場指揮控制系統即戰爭大腦的保衛戰和破襲戰。目的是使敵方成為戰爭中的「低能兒」。作戰雙方通過電視、網路等各種媒體,將攻擊信息迅速擴散到眾多的目標,使千百萬人有意無意地介入心理戰戰場,成為心理對抗的主體或客體,心理戰能量或是被擴大或是被淹沒。媒體、政府、軍隊、情報部門及民眾通過多種途徑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心理戰。而目的則是使敵方成為瘋子、傻子或喪失戰斗意志。雙方還可組織黑客部隊和其他硬摧毀設備對敵方進行網路信息戰。不僅破壞對方的軍事指揮和獲取軍事情報,而且破壞對方的經濟、金融運行、國家管理和信息環境偵收其科技情報,以達到製造混亂、擾亂經濟,破壞其綜合國力和戰爭潛力的目的。
五、 信息化戰爭的理論處於軍事理論的主流地位
機械化戰爭離不開反映機械化戰爭規律的軍事理論的指導。而在信息化戰爭時代,處於主流地位的軍事理論也必須是信息化戰爭的理論。否則,信息化戰爭就不可能實現。
六、 系統對抗
在信息化戰爭之前的戰爭中,由於信息技術的限制,戰場上的各個作戰單元往往是孤立、分散的。戰場對抗表現為各個戰爭主體在各時空的相對獨立的對抗。即使在機械化戰爭中出現了諸軍兵種的合同作戰,也還是屬於一種鬆散型的戰場聯合行動。而信息化戰爭卻不同了,它是一場典型的系統的對抗。由於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和應用,構成了軍事信息高速公路,形成了偵察、監視、情報、通信、信息處理、決策、指揮控制、突擊和戰場評估的無縫化連接,指揮控制體系網路化、自動化、智能化,陸、海、空、天一體化聯合,戰略、戰役、戰術行動相互滲透,所有作戰單元被整合成一個戰爭系統。敵對雙方進行的是一場系統之間的對抗。
七、智能化
機械化戰爭中,武器裝備基本上是一些機械構件,其自動化水平較低,兵器的運行基本上都離不開人的直接控制。但在信息化戰爭中,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武器裝備有了大腦、神經、眼睛和耳朵,能夠自主發現目標、識別目標,自行判斷、決策和處理,智能化的水平會達到極高的程度。偵察、控制、攻擊、防禦、工程機器人分布於太空、空中、地面和海洋,大到海洋巨無霸機器人,小到微型偵察機器人。數量眾多的各種類型的戰場機器人將逐步代替人類而步入戰場。從事偵察的無人飛機、體內植有晶元的可控感應機器昆蟲、多功能的戰斗機器人、高性能的導彈機器人、無人駕駛的坦克、戰斗機、潛艇和驅逐艦等等,由陸海空天機器人組成的作戰軍團將主宰人類的戰場。目前,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都投入大量資金研發製造作戰機器人,向戰場智能化前進的步伐不斷加快。信息化戰爭的智能化特徵還表現在整個戰爭系統的自動化運行上,作戰指揮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也會得到極大的提高,一場無人化戰斗甚至是無人化戰爭的發生也不是沒有可能。
八、目標控制
在信息化戰爭之前的戰爭中,信息技術的落後造成信息資源的匱乏,人們對於戰爭的駕馭能力相當弱,無論是對於戰爭的手段、時空、進程、結局還是對於戰略目標和戰術目標的選定和處置,都失之控制。戰爭的發展往往與參戰者的初衷錯位。戰爭物資和能源的損耗、破壞巨大。但在信息化戰爭中,佔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則具備了相當地目標控制的能力。信息技術使網路化、智能化、透明化、精確化成為現實,人們可以相對自由地確定對實現政治、經濟目的最有利、最節省資源、又最可能實現的軍事目標,採取最匹配的手段,在最關鍵的時機和空間,進行精確的打擊。對戰略和戰術目標的有效控制,不僅是信息技術運用的結果,也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實現經濟、政治利益的需要。人們不再追求對敵人的肉體、設施、國土的全部摧毀和佔有,而是對資源、信息、環境、市場、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領域的有限目標進行適度地泯滅、改造、調整、重排或影響。目標控制是信息化戰爭地明顯特徵。
第二節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
現代信息技術和新軍事革命的蓬勃發展,必然帶來信息化戰爭的演變和快速推進,這已被信息化戰爭短短幾十年的發展史所證明。以下對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作一些預測。
一、 信息力量的競爭將愈演愈烈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信息作為戰略資源的地位將更高,圍繞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化軍隊建設和佔領信息優勢高地的競爭將愈演愈烈。各國將竟相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社會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竭力保持本國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優勢。新制式的超寬頻信息高速公路將不斷推進,網路進攻和網路防禦的能力將同步提高,信息技術將愈加主導政治、經濟、金融、環境、文化、生活、生產等所有領域。在軍事領域,各國將加大信息化軍隊建設的力度和速度,不斷革新軍隊的武器裝備、軍事理論、編制體制、人員培訓等,盡量拉大本國與它國軍隊信息化能力的距離。黑客部隊、天軍、網軍、機器人軍團、世界艦隊、太空星軍、斬首部隊、媒體部隊、隱身部隊、精細手術刀部隊、機器昆蟲等新型部隊將層出不窮,迷你型、全能型、智能型等信息化部隊不斷創新。各國在信息力量、信息方面的競爭將白熱化。
二、 作戰方式和戰爭形態將不斷變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軍事變革的深入和政治戰略需求的變化,信息化戰爭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戰方法。戰略心理戰、網路系統戰、全元總體戰、太空絞殺戰、掏心戰、癱瘓戰、隱形戰、至盲戰、點穴戰、無人戰、精微戰、間隙戰等等作戰方式接踵而至。同時,新作戰模式相繼登場,信息化戰爭頻繁「變臉」,也使其整體戰爭形態不斷調整和演變。戰爭的規模將趨小,以天、小時和分計算時間的戰爭可能一再發生;物資、能源的消耗戰將逐步讓位給物質、能源的控制戰;戰爭狀態與和平狀態的轉化,以及軍事人員和非軍事人員的轉換將有新的表現;圍繞信息資源展開的爭奪戰將日趨激烈。信息化戰爭形態的演變將是迅速和明顯的。
三、 人類的戰爭能力將持續提升
信息化戰爭的發展使戰爭體系的效能不斷提高,人類的戰爭能力呈現持續提升的趨勢。
(一)戰場感知力持續提升
信息化戰爭發展以來,由於雷達、聲納、地面感測器、偵察飛機、偵察衛星以及裝載在武器平台上的觀瞄儀、測距機、告警機、望遠鏡、夜視儀、火控雷達等大量先進電子偵察監視技術的運用,戰場感知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隨著信息化戰爭的發展,戰場感知力還會持續提升。一個從聲頻、電頻到光頻,從水下、地面到太空的全頻譜、全方位、全時空的偵察監視體系,將出現在戰場上,各種目標的性狀和變化都可能處在嚴密的監控之中。對於處於信息優勢的一方,戰場將更加透明。
(二)戰場反應速度持續加快
現代偵察監視技術和指揮控制技術使戰場的反應速度明顯提高。目前美國預警衛星在對方導彈發射後約3—4分鍾就能將信息傳送到國家指揮中心。火器在跟蹤目標、計算射擊諸元、氣象修正、偏差修正等方面都達到了一體化、電子化、自動化,射擊准備時間已縮短到約60秒鍾,發射反應時間為5—8秒,如法制「西北風」地空導彈的反應時間為5秒。一個由計算機控制的火炮控制系統,對同時發現的不同方向的30多個目標,只需90多秒鍾就能將其全部摧毀,這比15年前的戰場反應時間縮短了2個小時。情報、通信、指揮、控制、兵器和信息處理一體化的自動化指揮體系構成了數字化的戰場,戰爭系統整體反應速度也加快了,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從發現目標到實施攻擊的過程已縮短到幾分鍾時間。遠距離快速投送技術使戰場能量快速流動,戰略轟炸機的航程和戰略導彈射程均達10000千米以上,許多兵器都可以在24小時內到達地球的另一面作戰。
隨著信息化戰爭的不斷發展,戰場的反應速度還會不斷加快,「即時化」可能真正出現。未來可能出現的網路中心戰將進一步提高戰爭的反映速度。高超音速的飛行器繞地球一圈只需兩個多小時;密布於太空的無數個微型衛星將對地球上的任何一點實施即時打擊;高速巡航導彈、多國聯合艦隊、激光武器的運用將促進戰場的反應靈敏度速度。在未來,C4ISR系統必將有更大的飛躍,戰爭系統的整體反應速度會不斷提升。
(三)精確打擊能力持續增強
信息技術的應用已使突擊兵器的命中概率達到80%以上,基本實現了「指那打那」。導彈和精確制導彈葯成為戰場攻擊武器的主角。二戰時飛機投擲炸彈的誤差近千米,而在伊拉克戰爭中這種誤差已縮小到幾米。海灣戰爭中,美軍一枚「斯拉姆」空面導彈從90千米以外攻擊伊拉克一個發電廠時,第一發導彈在發電廠的外牆上打了1個洞,第二發導彈從這個洞口飛入炸毀了內部設施。隨著進行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戰爭中的精確打擊能力將不斷增強。目標的識別、選定和摧毀將更加精準,打擊誤差可能縮小到厘米,甚至更小。人們可能對上萬千米外的一台電腦、一部手機、一名將軍、一隻偵察蒼蠅或者某個士兵的眼睛實施精確打擊。精確打擊不僅限於物質層面,還將涉及人的精神、心理層面,將可對某個人或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群體實施定性、定量、精微准確地心理突擊和精神手術。
(四)作戰空間和時間持續延伸
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戰爭的時空得到了延伸。目前人類的戰場已經擴展到陸、海、空、天以及電磁的空間,作戰時間也得到延伸。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使用了30多顆衛星、3000多架飛機、500餘枚巡航導彈、3000多輛裝甲車輛、6艘航空母艦、數十艘水面艦船和潛艇、幾百架電子戰飛機、30多個地面監聽站和20餘個偵察營,呈現出的是一幅光、電、磁、聲交織,陸、海、空、天相溶的多維戰場畫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這種延伸將不斷擴大。人類戰場可能進入浩淼的太空深處或某一細胞之中;海溝、極地、地下處處都可能發生搏殺;電磁戰將滲入更多的空間和貫穿在更多的時間之中。18世紀以前10萬人軍隊的作戰能力僅達到1平方千米;海灣戰爭時10萬人軍隊的作戰能力已達及70餘萬平方千米的戰場。而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信息化軍隊的作戰能力將達到更大的空間和時間。隨著信息技術全面滲透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信息化戰爭的戰場將在敵對雙方甚至第三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信息、能源、網路等領域全面展開。虛擬戰場與真實戰場結合,軍事戰場與經濟戰場結合,軍事專職人員與普通民眾的軍事行動結合,戰場的起始和終結的時間也可能趨於模糊。
(五)戰場效能持續提高
信息化戰爭發展到今天,已經使戰爭效能成倍地增長。二戰時, 4000多架次飛機才能摧毀一個鐵路樞紐,而現在只需幾枚激光制導炸彈就可。越南戰爭中,美軍先以600架次飛機和普通炸彈200多噸攻擊越南的一座橋梁,但沒有成功。後改用激光制導炸彈,僅出動12架次飛機就炸毀了這座橋梁。阿根廷也曾用一枚價值百萬美元的「飛魚」導彈擊沉了英軍一艘價值2億美元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
未來的信息化戰爭,戰場效能必將持續提高。信息技術將使戰爭要素得到最優化組合,戰爭力量將在最關鍵的地點、時機、方向上,以最佳攻擊手段、攻擊強度和最小損耗,對與政治目標最密切關聯的關鍵目標,實行精確、集中、有效地能量釋放,從而產生了很高的戰場效能。戰爭手段的多元化、空間的多維化和行動的一體化,增加了戰爭能量釋放的通道、針對性和一致性,使戰爭能量的單位時間流通量大幅提升,減少了無效發散,提高了效率,達到了一種戰爭能量在極短的時間內集中、有效地流向最關鍵最重要空間的戰場境界。
人類的戰爭能力的快速提升,使信息化戰爭中的對抗更趨激烈。參戰人員在知識、能力、心理和生理上的壓力大大增強。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將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搏殺。
四、 對經濟和科技的依賴性將越來越強
信息化戰爭對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有很大的依賴性。美國B—2A隱形戰略轟炸機單架飛機的研製費達到了20多億美元;組建一個具有基本信息戰能力的航母編隊需要100多億美元;一枚巡航導彈值百萬美元;一顆「鎖眼-12」衛星的造價達14億美元。42天的海灣戰爭中,美軍消耗物資種類達1.7萬余種、3千多萬噸,花去了1100多億美元。隨著信息化戰爭的發展,其對經濟和科技的依賴程度將會越來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製、生產、維護、使用都離不開科技力量和經濟力量的支撐。高素質人才培訓、購置昂貴的設備和較長的研製周期,都需要耗費巨資;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投資比研究開發投資還要高出5~20倍;信息技術更新換代快,新武器的替換耗費大量資源。信息技術發展越快,信息化戰爭的經濟科技依賴性越強。
五、 戰爭的不對稱表現日趨多樣
在目前發生的信息化戰爭中,作戰雙方往往在戰爭體系、戰爭力量、戰略資源、作戰方式、軍事理論和戰爭結局等方面具有多側面的不對稱性。這與信息技術和信息化社會發展的特點有關,也與戰爭主體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關。隨著信息化戰爭的發展,信息技術發展的特點將進一步突顯。信息技術將向多個領域推進,新信息技術會層出不窮,技術生命將越來越短,技術的軍事應用方法將越來越多,信息對抗的途徑將越來越多,作戰手段將越來越多,各國在信息技術、軍事理論、政治文化的發展上的差距和差別不會消失。可以預測,在信息化戰爭的發展過程中,不對稱的戰爭表現還會存在,並更具多樣性。

2. 對信息化戰爭的詮釋

信息化戰爭是指發生在信息時代,以信息為基礎並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主要戰爭工具和作戰手段,以系統集成和信息控制為主導,在全維空間內通過精確打擊、實時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進行的癱瘓和震懾作戰。與機械化戰爭等傳統戰爭形態相比,信息化戰爭具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

戰爭工具——信息主導

戰爭工具決定著戰爭形態,有什麼樣的戰爭工具,就會有什麼樣的戰爭形態。信息時代的戰爭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裝備,信息化武器裝備的主要特徵是實現了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體化。

能量結構能量結構及能量釋放方式是決定武器殺傷機理的基本要素。從能量構成要素來看,信息化戰爭中,戰爭能量從傳統的體能、化學能、電能、電磁能、機械能、核能等物理能量轉變為智能。智能是信息化戰爭中的主導能量,它通過對其他物理能量的控制而產生效能。信息化戰爭中,機械時代的動力、平台、武器等仍具有重要作用,但能量釋放結構產生了變化,電子信息裝備由輔助性、保障性裝備變為主導型裝備,並通過系統方式滲透、融合到動力、平台、武器中去,對能量及能量釋放的時機、方式、數量、比例等進行精確控制,從而達到投入最小、效益最高的目的。

效能標准機械化戰爭主要強調數量和規模的累加,信息化戰爭則強調質量對效能的控制。傳統戰爭主要通過火力摧毀來達成殺傷破壞的目的。信息化戰爭中,信息技術除對多種不同能量和武器裝備相互融合外,還可對能量釋放效能進行有效控制,控制的結果是更加精確,能夠通過較少的能量釋放獲取極大的作戰效果。因此,在戰斗毀傷效能方面,不再強調裝葯量的多少,而是突出精確有效的原則。精確高效的度量指標是效費比。高效費比是指在戰爭中投入較少、效益較高,通常可達1:10以上。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

戰爭力量——整體凝聚

體系對抗信息化戰爭中,作為主要武器裝備的C�6�6ISR系統、信息戰裝備、精確制導武器和信息化作戰平台,通過全球信息柵格進行無縫連接之後,將形成全維度、全天時、全天候的一體化、實時化作戰體系。在這樣的作戰體系中,傳統戰爭中那種貪大、求全和追高的觀念將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品種、規模、性能不再是提高作戰效能的關鍵性要素,系統集成和橫向一體化成為最關鍵的要素。武器裝備品種再多、規模再大、性能再好,如果不能並入系統,則不可能發揮作用,在戰場上不僅不能形成戰鬥力,反而將成為好打的目標。信息化戰場是一體系統對抗的戰場,擁有完善的信息化作戰體系的一方能夠控製作戰手段,靈活選擇目標並控制戰爭進程和節奏;沒有相應信息化作戰體系的一方,則群龍無首,一盤散沙,數量眾多但沒有靈魂,因而難以形成作戰效能。

力量凝聚機械化戰爭中,戰爭力量主要表現為物質力量。信息化戰爭中,智能和知識處於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導位置,戰爭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從力量要素來看,信息化武器裝備成為主導性要素,傳統的機械化作戰平台地位下降。力量的凝聚,必須是在掌握制權優勢,尤其是在奪取並控制信息優勢和空天優勢的前提下進行的。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在准確的時間,把所需的力量准確地調整和機動到准確的地點和方向,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信息化戰爭中,指揮藝術和軍事謀略仍非常重要,但重點偏向兩個方面:一是戰略層面交戰雙方的排兵布勢、鬥智斗勇和戰略欺騙;二是戰役戰術層面的自動化指揮和控制。

3. 信息化戰爭是怎麼樣的需要准備什麼

信息化戰爭的概念及我們需要做的准備如下。

一、信息化戰爭

一是要營造良好的作戰環境,在運用作戰力量、選擇作戰手段、運用各種斗爭方式、尤其是運用地理、天氣等方面,採取周密的計劃,積極製造機會,以取得有利的戰略態勢,取得戰爭的勝利。

二要充分地預知各種錯綜復雜的形勢,為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作好准備,以便從容應對,主動爭取並維持戰略主動,以靈活應變贏得勝利。

三要積極地掌握戰局,重視戰役階段的計劃,使之保持連續性,使其不間斷地進攻,使敵人不能有任何喘息和反擊的餘地,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戰斗。

4. 第一次"網路大戰"發生在什麼時間

網路大戰還沒開始,應該在未來爆發,到時將是人類的一場災難。
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經過長期積累,為重新瓜分殖民地,最終爆發了德、奧同盟國集團同英、法、俄協約國集團之間的大規模戰爭,戰火從歐洲蔓延至亞非,33個國家先後捲入。成為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戰。

巴爾干戰爭後巴爾干民族主義高漲,奧地利准備入侵塞爾維亞,1914年6月28日,奧地利王儲在薩拉熱窩被刺,7月28日,奧地利對塞宣戰。8月歐洲各大國先後捲入戰爭,一戰在東、南、西三條戰線上全面爆發。

1914年8月,德國在西線發動進攻,首先佔領了比利時、盧森堡,在阿登一線對法國發動進攻,很快突破了法國邊境防線,法軍迅速動員預備隊,通過鐵路和汽車投入戰場,9月初雙方進行馬恩河戰役,因俄國在東線發動進攻,德軍只得抽調部分兵力趕往東線,英法聯軍阻止了德軍速戰速決的打算。英法聯軍轉入反攻,德軍利用機槍、鐵絲網構築了野戰攻勢,英法聯軍正面進攻無法取得進展,便包抄德軍側翼,德軍也反過來包抄聯軍新產生的側翼,雙方不斷相互包抄將防線延申到海岸。10月德軍發動攻勢投入上百萬兵力進行正面強攻,聯軍則不斷在縱深構築防線,德軍始終無法取得決定性的突破,雙方不斷加強工事逐漸形成一條穩定的戰線。在東線德奧和俄在廣闊的區域激戰,雙方投入的兵力有限,沒有形成西線的膠著態勢,1914年8月俄軍分兩路進攻東普魯士和波蘭的加里西亞,德國陷入兩線作戰,9月北線俄軍被德軍擊潰,而在南線奧軍被擊敗。11月德軍協助奧軍阻止了俄軍的進攻。1914年戰爭爆發後日本就急不可待的對佔領青島的德軍發動進攻,隨後又佔領了同盟國屬的太平洋島嶼,1914年10月,土耳其參戰,襲擊了俄黑海艦隊和港口,10月底土、俄在高加索展開激戰,至1915年土軍被擊退。同時英軍在阿拉伯人配合下在奪取了敘利亞的土耳其領地。

1914年8月,英國與德國艦隊開始在北海交戰,1915年2月,德國開始進行無限制潛艇戰,但迫於美國的壓力很快又停止了襲擊中立國船隻。

1915年同盟國採用西守東功的方針,年初德軍在西線轉入防禦,4月英法聯軍反攻,德軍中使用了毒氣彈,隨後雙方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同時配發防毒面具,化學武器就沒有發揮多大作用。9月聯軍再次發動攻勢,仍沒有取得進展,雙方恢復對峙。在東線,同盟國和俄國都計劃新的攻勢,2月,德奧搶先發動進攻,3月俄軍也發動進攻,形成犬牙交錯的戰線。夏季德軍抽調西線主力發動全面進攻,俄軍損失170萬人,退至本土防禦。在南線,1914年奧軍被塞爾維亞擊敗,1915年10月,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一方對塞爾維亞宣戰,塞軍在兩線夾擊下很快失利,11月塞爾維亞被佔領。同年5月,義大利加入協約國一方對奧匈帝國宣戰,隨後對奧發動多次進攻,全部被奧軍擊敗。

1916年,德軍再次把重點轉移到西線,2月21日德軍集中優勢兵力發起凡爾登,起初法軍准備不足,德軍取得了一定進展,很快援軍趕到,戰局又重現了1914年的景象,至9月2日,法軍擊退了德軍的進攻。為配合凡爾登防禦,6月24日,英法聯軍發動索姆河戰役,英法聯軍和德軍都使用飛機進行支援,並進行了大規模空戰,9月15日英軍首次投入坦克參戰,至11月戰役結束英法聯軍和以往一樣損失慘重而毫無進展。1917年初協約國再次發動全線進攻,在6月的康布雷戰役中,英軍集中使用坦克在飛機的配合下發動突襲,取得了一些戰果,但很快又被德軍擊退。1916年3月,俄軍在東線重新發動了攻勢,南路俄軍取得了一些進展,1917年3月,俄國工人和士兵爆發起義,推翻沙皇,7月,俄軍繼續向奧軍進攻,9月德奧援軍趕到,發動里加戰役,擊潰俄軍。11月7日,俄國布爾什維克領導工人士兵發動十月革命,推翻臨時征服,建立蘇維埃政權。12月,蘇俄退出帝國主義戰爭。1916年8月羅馬尼亞對奧宣戰,12月被同盟國佔領,1917年6月希臘對同盟國宣戰。

1916年德國海軍努力突破英艦隊的封鎖,5月31日,雙方海軍主力爆發了日德蘭海戰,雙方損失慘重,都沒有消滅對方主力,但德國艦隊從此退守港口喪失海面的制海權。1917年,德國恢復無限制潛艇戰,但很快招致美國參戰。

1917年4月,美國參戰,很快組織遠征軍投入歐洲戰場,美國參戰後原本中立的拉美國家紛紛對同盟國宣戰,同年8月中國對德奧宣戰,並派遣近20萬勞工到歐洲修築工事。

1918年德國戰爭力量已近枯竭,為盡快結束戰爭3月起又進行了大規模進攻。3月21日起對英法聯軍連續發動進攻,至5月30日進至巴黎僅60公里處,隨後美軍加入作戰,德軍有經驗的部隊再次耗盡,7月協約國轉入反攻。7月18日法軍在坦克和炮兵彈幕的掩護下發動反擊,空軍奪取了制空權,8~9月英軍和美軍在大量坦克和飛機的支援下連續發動亞眠戰役和聖米耶爾戰役,德軍瀕於崩潰。9月26日,西線協約國發動總攻,10月20日,德軍全線潰退。同年9月協約國在巴爾干開始反攻。9月24日戰敗的保加利亞軍發生起義,29日保加利亞投降。同年6月奧軍對義大利發動了最後的攻勢,很快被意軍擊退,10月意軍發動反攻,30日奧軍防線崩潰,11月3日,奧匈帝國停戰,並很快解體。同一天德國基爾水兵爆發起義,1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當天成立了社會主義共和國政權。爆發革命,後德國資產階級和容克地主集團為保住統治地位迅速向協約國求和,11月11日,雙方簽署了條件苛刻的停戰協定,德國交出所用殖民地和重武器。1919年1月28日,巴黎和會召開,經過長時間爭吵,6月28日簽定「凡爾塞和約」。德國被禁止重新武裝,領土被支解,並承擔巨額賠款。

戰後德國不滿「凡爾塞和約」的束縛,為新的世界大戰策源地形成積累了條件。這場戰爭削弱了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美國成為一流大國。日本、義大利等新興帝國主義國家也從德、奧的崩潰中撈足了好處。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成立社會主義國家後,共產主義運動和殖民地解放運動蓬勃興起。一戰前世界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技術空前發展,人類戰爭從平面發展到包括空中和水下的立體戰爭,戰爭樣式徹底改觀。

5. 信息化戰爭有哪些作戰方式

信息化戰爭的作戰樣式主要有七大類,分別是:信息戰、網路中心戰和網路戰、電子戰、情報戰、太空戰、精確戰和心理戰。

1、信息戰,是為奪取和保持制信息權而進行的斗爭,亦指戰場上敵對雙方為爭取信息的獲取權,控制權和使用權,通過利用,破壞敵方和保護己方的信息系統而展開的一系列作戰活動。

2、網路中心戰,是一種美國國防部所創的新軍事指導原則,以求化資訊優勢為戰爭優勢。其做法是用極可靠的網路聯絡在地面上分隔開但資訊充足的部隊,這樣就可以發展新的組織及戰斗方法。

3、網路戰,是為干擾,破壞敵方網路信息系統,並保證己方網路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而採取的一系列網路攻防行動。

4、電子戰,是指敵對雙方爭奪電磁頻譜使用和控制權的軍事斗爭,包括電子偵察與反偵察、電子干擾與反干擾、電子欺騙與反欺騙、電子隱身與反隱身、電子摧毀與反摧毀等。

5、太空戰,是指利用天基武器系統,以爭奪制天權為目的的作戰行動,是以地球的外層空間為戰場所進行的攻與防的作戰。

6、精確戰,隨著軍隊情報偵察、戰場監視、識別定位、信息網路系統等能力的提高,武器射程與精度、突防與機動能力、發射速率與速度的不斷提升,以及指揮控制效能的極大提高,軍隊快速、精確打擊能力大大增強。

7、心理戰,是利用了衛星定位測向、電視轉播技術、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網路技術、信號模擬和失真技術、聲像技術等高新技術手段,努力提高心理戰綜合作戰效果。

(5)什麼是網路戰役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既是戰爭能量集中在有限交戰空間精確釋放的局部戰爭,又是戰爭布勢遍及陸海空天電網全維空間並日益向新興空間拓展的新型戰爭,

既有目的、規模、手段有限等局部戰爭的特徵,又超出以往局部戰爭表現出許多並非「局部」的特點。對此,在進行軍事斗爭准備的過程中要辯證理解、准確把握。

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的當今時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人類社會正在日益形成興衰相伴、安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維護和平的力量上升,制約戰爭的因素增多,戰爭目的越來越受到有限政治目的的限制,機械化戰爭時代那種以徹底摧毀和消滅敵方為目標的「無限戰爭」或「絕對戰爭」正漸行漸遠,局限在一定地域范圍內進行的有限戰爭將成為戰爭常態。

法律、道德、倫理對戰爭的約束增強,「區分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戰爭准則,即使在有限的交戰地域內也要盡可能避免對非武裝平民和民用設施的傷害,在戰爭手段的使用上已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無所不用其極。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沒有使用核武器的記錄,生化武器等具有大規模殺傷作用的武器已遭到國際社會的共同抵制。

與此同時,發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軍事變革為聚焦戰爭能量、縮小交戰空間提供了物質基礎。1972年,美軍僅用15枚激光制導炸彈就炸毀了此前出動700架次飛機、投擲1.25萬噸常規炸彈也未能摧毀的越南清化大橋,精確戰時代由此開始。

海灣戰爭中,美軍連續發射兩枚斯拉姆導彈,第一枚在水電站牆壁炸開一個洞,第二枚導彈從洞開之處進入水電站內部,成功將發電站摧毀,其命中精度之高、附帶損傷之小令世人震驚。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使用精確制導彈葯的比例已從海灣戰爭時的8%提高到68%,在交戰空間大為縮小的同時,極大提高了作戰效能。

今後,隨著武器裝備的智能化、精確化程度不斷提升,戰爭的附帶破壞將會進一步減小,機械化戰爭時代頻繁出現的大規模地毯式轟炸終將退出歷史舞台,

精銳力量精選手段實施精確作戰將成為未來戰爭常態,信息化戰爭將成為戰爭能量聚焦在有限空間並精確釋放的新型戰爭。

與戰爭能量聚焦在有限空間集中釋放相反,信息化戰爭相關作戰空間之深遠廣闊遠遠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戰爭。

從1957年首顆衛星上天到航天衛星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從1982年電子戰在貝卡谷空戰中大顯身手,到此後歷次戰爭中交戰雙方在電磁領域的激烈對抗,

從1969年阿帕網投入運行到1999年網路戰在科索沃戰爭中真正打響,信息化戰爭相關作戰空間早已突破陸海空限制拓展到了太空、電磁、網路等廣闊的新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信息化戰爭並不「局部」。

比如,美軍擊斃本·拉登表面上看是一場僅由兩架「黑鷹」直升機、24名「海豹」突擊隊員實施的戰術突擊行動,

其背後卻是由一架擔負實時傳輸和監聽的隱身無人偵察機、多架擔負空中待戰掩護任務的F/A-18戰斗機、一支擔負戰略支援的航母編隊、若干顆偵察和通信衛星、

兩個中亞基地和5個指揮中心以及近萬名各類支援保障人員組成的龐大系統為這一行動提供保障,其相關作戰空間之廣闊超過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

事實上,信息化戰爭能量的聚焦、戰場的縮小正是以相關作戰空間前所未有的擴大為前提的。

比如,在信息化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精確制導武器,就是以基於陸海空天電網多維空間構建的信息系統為支撐,離開多維信息系統的保障其命中精度和作戰效能將大打折扣。

今後,隨著軍事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化戰爭相關作戰空間還將繼續向更大縱深、更多維度、更廣空間拓展,呈現出多維一體、融合互動、無限拓展的發展趨勢。

比如,臨近空間已成為各方爭奪空天制權的重要領域,太空已成為各方戰略競爭新的制高點,美俄兩軍早已著手准備「全球快速打擊」和「戰略性空天戰役」,

天地支援作戰、天際對抗、天地對抗已初現端倪,天戰場將成為信息化戰爭的主導性戰場,空天戰略打擊等新型作戰樣式將繼續改變信息化戰爭的面貌。

信息化戰爭能量釋放空間之有限、相關作戰空間之廣闊,要求戰爭主體能夠在廣闊的空間范圍內構建作戰要素無縫鏈接、作戰單元自主協同、作戰力量整體聯動的一體化聯合作戰體系,在決定性的時間把分散在各個空間維度的戰爭能量有效聚焦到有限交戰空間上。

因此,在信息化戰爭中,全維造勢、異域協同是作戰力量運用的鮮明特點,多維空間融合、諸軍兵種一體的聯合作戰是作戰行動的典型樣式,「平台作戰、體系支撐,

戰術行動、戰略保障」是戰役戰斗的基本要求,在防區外對全縱深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成為重要的作戰方式。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做好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軍事斗爭准備,一要拓展戰略視野,更新戰略思維,樹立全維一體、虛實結合的作戰空間觀念,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

積極拓展新興作戰空間,在全維空間的深遠經略中構築有利於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有利態勢;

二要注重深遠經略,外推戰略前沿,構建全局統籌、分區負責,相互策應、互為一體的戰略布勢,在統籌各方向各領域軍事斗爭准備的過程中保持戰略全局的穩定平衡;

三要貫徹聯合制勝、精打要害的原則,構建適應信息化時代聯合作戰需要的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提高全域作戰、立體作戰、信息作戰、精確作戰、多能作戰、持續作戰能力,在主要戰略方向、關鍵體系節點形成決戰決勝的力量優勢。

6. 信息化戰爭與傳統戰爭相比有什麼樣的特點

歷史曾一再證明,當新的戰爭形態出現時,舊的戰爭形態並不會立即退出戰爭舞台;猶豫某些舊的戰爭條件長期存在並發揮作用,傳統的線作戰方法和樣式也不會計科消逝。在信息化戰爭初期,信息對戰爭的影響雖呈上升趨勢,但還沒有達到主導地位,機械化與信息化交織並存,戰爭轉型將是一個漸進的變化過程。這一時期的作戰亦可以以稱之為:「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是信息化作戰發展不可逾越的初始階段,雖高於傳統的機械化作戰,但又尚未成熟,尤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
信息化作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反映了信息技術向作戰准備和作戰行動的全面滲透的一個事實。
(一)信息化作戰的基本內涵:
1:對信息化戰爭的界定
所謂信息化戰爭,是繼機械化戰爭後出現的全新的軍事對抗性塔器,是指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裝備作為主要作戰工具,以信息化作戰為主要作戰形式,在陸海空天電網路認知等多位空間領域進行的體系和體系間的對抗。
2:對信息戰和信息作戰的界定:
廣義信息站也稱為戰略信息戰,是指敵對雙方在政治,經濟,科技,外交,文化,軍事等領域,利用信息與信息技術手段為爭取主動而進行的信息對抗和斗爭;狹義信息戰專指軍事行動中的信息對抗,作戰目的是爭奪信息優勢。
3:對信息化作戰的界定
所謂信息化作戰,是隨著信息化戰爭的出現而派生出來的相應概念,專指信息化戰爭的戰場對抗形式。其含義是高度依賴信息,信息系統,信息化武器裝備的敵對雙方,圍繞信息流程,在陸,海,空,天,電磁,網路認知等權威戰場上展開的,以奪取和建立信息優勢為核心的一體化軍事行動對抗。
(二)信息化作戰的基本特徵:
1, 技術支撐,信息主導
如果形容機械化作戰時打「鋼鐵」的話,那麼信息化作戰就是打「信息」。這將成為信息化作戰的標志性特徵。
2, 結構嚴密,體系對抗
一是綜合信息系統將把陸地空中海上太空等實體空間,信息,網路,認知等虛擬空間,以及配置與期間的偵查監視,指揮控制,精確打擊,支援保障等戰役力量連接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二是軍中界限被打破,諸軍兵種作戰將實現高度一體化合成;三是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將空前緊密;四是作戰部隊與支援保障部隊將密切配合,協調行動,練成一體;五是戰役與戰略,戰術行動高度融合,戰略級,戰役級,戰術級作戰的界限趨於模糊。六是整個作戰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抗毀性將大大提高。
3, 時空擴展,全維作戰
首先是作戰節奏加快,第一次海灣戰爭用時:1月17日開始38天的截斷伊軍的空中行動,地面行動由2月23日展開並且於2月28日零點結束。(美國東部時間);第二次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為3月20日開始,三周攻克巴格達。
其次是作戰空間擴展。在伊拉克戰爭中,陸海空天電的一起發威完全壓制住了伊拉克軍隊
再次是時空高度融合。在整個作戰過程中,戰場是流動的戰場,信息是實時的信息,時間,空間和力量等諸要素高度融合。
4, 全程式控制制,精確打擊
信息化作戰時可控性,高效性,節約型的作戰。
首先,奪取綜合控制權,有效控制戰局成為作戰雙方追求的目標。
控制的結果有兩個:對己方而言,可以使力量放大,作戰效能倍增;對地方而言,可以使之體系癱瘓,部隊失去指揮,病例兵器無法激動,作戰效能難以發揮。
其次,實行節點摧毀和精確打擊成為作戰的突出特色。
通過近幾場局部戰爭時間可以看出,戰爭中使用的精確制導武器比例在不斷攀升,已從越南戰爭中的0.2%,海灣戰爭中的8%,提高到伊拉克戰中中的68%。
5, 人機融合,高效指揮。
首先是人的只能與武器裝備的性能全面融合。
目前美軍使用的「戰斧」巡航導彈,JDAM(傑達姆)衛星制導炸彈等都是初步的智能武器。
其次是人的指揮藝術與智慧平台的效能緊密結合。
6,一體保障,強力支撐
信息化作戰的技術性,一體化,全是空等特性,決定了其保障任務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首先,將建立基於需求的,實時的一體保障。
其次,將建立基於整體的,快速的多維保障。
再次,將建立基於規模的,力量的系統保障。
(三)信息化作戰的典型作戰行動
一、信息火力一體戰
特點:
1,以網路化整體聯動為基本表現形式
2,以網電一體信息共計為先導並貫穿作戰全過程
3,以超視距精確打擊為主要行動方式
4,以構建指控一體協調靈活的作戰體系為主要物質支撐
行動原則:
1,立體偵查,全程監控
2,集中效能,重點突擊
3,系統對抗,體系癱瘓
4,瞬時反應,實時打擊
5,全面籌劃,精確保障
二、空天一體戰
特點:
1,疆場廣闊,多維一體
2,武器高新,力量超常
3,居高臨下,效能躍升
行動原則:
1,統一籌劃,整體對抗
2,積極主動,先機制敵
3,集中優勢,節點打擊
三、結構癱瘓戰
四、意識癱瘓戰
包含: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等
五、新特種戰
六、新概念戰
(四)信息化作戰的發展趨勢
1,多元可控,高效益全般控制。
多元可控,是奪取戰爭制權的延伸,主要強調信息可控,空間可控,力量可控,行動可控。
2,一體作戰,全時空有效打擊
一體作戰,亦稱一體化作戰,是建立在奪取的控制信息優勢以及在全程時段,權威空間實施有效打擊基礎之上的是整體聯動作戰,是信息化作戰的高級形態和成熟階段。
3,精確作戰,遠程決定性打擊
精確作戰,是信息化武器裝備在運用過程中精確性釋放的集中體現,是信息化作戰中的決定性要素。未來信息化作戰,遠程精確打擊將成為重要作戰方式。精確和遠程兩大技術,戰術難點的突破,主要依賴信息的主導作用和日臻完善的信息化作戰體系。精確打擊,精確機動和遠程作戰將通過火力,機動力和信息力的完美結合而實現。
4,快速作戰,近實時直取要害
5,隱形作戰,高技術平台對抗
6,間接作戰,生物武器以及心理殺傷武器等新概念武器走向前台
(五)我的一些看法
1:信息化作戰的快速化,小型化
信息化作戰,雖然戰場空間擴大,但戰爭持續時間則呈縮短趨勢,近幾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證明,開展即決戰,勝負結果很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就明朗化了。由於信息化戰爭是基於效能的戰爭,追求有限的政治目標,採用精確制導武器,有意識控制殺傷規模和破壞程度,減少附帶損傷,雙方各種資源的使用都更講究消費比,注重通過評估作戰效果適時有效地使用各種資源,投入的兵力相對減少,越來越趨向於小規模作戰。
2:作戰指導思想發生變化
信息化作戰追求有限目標,不再簡單看重攻城略地,由殲滅敵軍趨向癱瘓敵軍,由消滅對手趨向征服對手,由打垮敵國趨向改變敵國。信息化作戰也不再是單純強調軍事手段的對抗,二是更加註重集政治,軍事,外交,法律,心理,輿論等多種手段在多位空間和領域里進行綜合較量。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預想到的最難的應該就是攻打巴格達,但是在進入巴格達後,8萬薩達姆敢死隊卻都不見了蹤影,薩達姆敢死隊被看做是最有戰鬥力的伊拉克軍隊,全都部署在了巴格達和薩達姆家鄉提克里特。後來證明,時任的薩達姆敢死隊司令在聯軍到達巴格達前,已經乘坐直升機叛逃,8萬人的部隊頓時失去了指揮,沒有任何有組織的抵抗。
3:世界目前信息化發展方向
世界上大致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以美軍為代表的領先性。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美軍就依靠雄厚的國力率先步入了新型作戰的探索試驗階段,斥巨資進行信息化轉型,迄今其信息嵌入的原始積累已近尾聲,初步脫離了機械化作戰的窠臼,具備了信息化作戰的某些條件。第二類是以一些法大國家軍隊為代表的跟進型,緊隨美軍的步履發展,也有自己的特色。第三類是以中國,俄羅斯等國軍隊為代表的重點跨越型。既學習發達國家軍隊優長積極發展信息化作戰能力,又結合本國實際,走有重點地跨越發展之路。
4:對信息化作戰初級階段規律性變化的分析
信息化作戰的初級階段,亦稱之為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階段,在近幾場局部戰爭中,已經可以看到一些這樣的規律性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打擊目標,開始按照體系擊破—心理震潰—物理摧毀—生理消滅的順序選擇
2. 力量運用,開始按照信息集中—火力集中—兵力集中—三個環節展開
有細心的人說:要想知道世界要在哪裡打仗,抬頭看看天上的衛星在哪裡集中就知道了。
3. 打擊步驟,開始按照指控層—支撐層—戰斗層三個層面排列。
戰斗層:兵力,裝備體系;支撐層:物資保障體系;控制層:指揮控制體系。
5:對盡快適應信息化作戰初級階段要求的思考
1. 觀念轉變是最根本的轉變
2003年伊拉克戰爭,人們沒有看到飛機對飛機的空戰,也沒有看到坦克對坦克的廝殺。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趁著沙塵暴,曾出動上千輛坦克向美軍反擊,但一露頭就被美英偵察機和衛星發現,遭到美英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的凌空獵殺。伊軍夢想的庫爾斯克式坦克大決戰被鋪天蓋地的精確打擊炸得粉碎。
2. 戰略轉型是最關鍵的轉型
冷戰時期美軍戰略的演變,大體上說是10年一變,而冷戰後則變為每2-3年一變,當然,每一次改變都有一些繼承性。迄今為止,美軍軍事戰略已經歷了9次大的調整,而對中國軍隊來說,轉型必須從心的戰略展開,從打贏信息化戰爭入手,從建設信息化軍隊抓起,這本身就是不能動搖的戰略問題。
3. 體制改變是最基本的改革
4. 科技較量時最核心的較量
5. 理論創新是最緊迫的創新
創新是一切理論的靈魂,而理論又是創新的集成。歷史清楚地證明,善於創新理論的民族或軍隊總能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讓自己在時代的變遷中踏上一個新台階。
6. 獨立自主的道路是最可靠的道路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網路戰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494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51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477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49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962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193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934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187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04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841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584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896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06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380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32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081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55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377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38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