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首DJ。不斷重復著《樂果》之類的詞。我只聽到樂果這兩個字,歌詞可能
路過
演唱:田靜
詞:田靜
曲:李瑞龍
簡簡單單的微笑
我們在夏天相遇的味道
有花在開 有香撲來
落下的雨有風吹開
曾經以為再多難
也註定一起穩穩走下去
對的錯的 黑的白的
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想把一次牽手 變成永恆
還未准備好心情 我們怎就成了路過
路過了 年少輕狂
路過了 歲月無常
路過了 陌生城市疲憊的行囊
路過了 風的眷戀
路過了 雲的誓言
路過了 你的我的無奈掙扎誰思念
簡簡單單的微笑
我們在夏天相遇的味道
有花在開 有香撲來
落下的雨 有風吹開
曾經以為再多難
也註定一起穩穩走下去
對的錯的 黑的白的
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想把一次牽手 變成永恆
還未准備好心情 我們怎就成了路過
路過了 年少輕狂
路過了 歲月無常
路過了 陌生城市疲憊的行囊
路過了 風的眷戀
路過了 雲的誓言
路過了 你的我的無奈 掙扎誰思念
老掛鍾 不再動 封存了 誰的夢
有故事 在長夜 莫名的心痛
人一生 皆路過 心仍然 告訴我
相遇中 有一個 不會是 路過
B. 猜謎:天鵝湖邊鳥飛絕,良無一點雙人行。雙木非林心相連,您若無心先自飛。(打四個字)
1、天鵝湖邊鳥飛絕,良無一點雙人行。雙木非林心相連,您若無心先自飛。這四句話是一段猜字謎的句子,謎底對應四個字,就是「我很想你」。
2、解釋:天鵝湖邊鳥飛絕,就是鵝去掉鳥,是「我」字。良無一點雙人行,良去掉一點,加雙人就是「很」字;雙木非林心相連,雙木又不是林,就是「木」加「目」,再與心相連就是「想」字;您若無心先自飛,您字沒有心就是「你」字。四個字連起來就是「我很想你」。
(2)網路用詞樂果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猜謎方法:
1、會意正猜法
這是一種從正面直接解釋、破析謎面隱語,從謎面的內容和詞意進行聯想而猜出謎底來的方法。如「日照人間」猜一禮貌詞為「光臨」,又如「人約黃昏後」猜一文藝詞為「晚會」,這是從正面去會意的。
黃昏後是夜晚,人約在夜晚相見就是「晚會」,但這晚會不是指約會,而是指文化活動的形式,這就是燈謎的趣味所在。
2、會意反猜法
根據謎面上的詞義,從反面去聯想以扣合出謎底來。例如「樂池」猜一江蘇游覽名勝地為「莫愁湖」,樂在這里作快樂講,不作音樂解,這是謎的一字多義的運用;
樂的反義是「莫愁」,因此謎面上看是「樂池」,用反猜法謎底就是「莫愁湖」。又如「燒心」打一成語,謎底猜為「不著邊際」,這都是從反面扣合的會意反猜法。
3、會意側猜法
這是一種從側面去聯想以求出謎底的手法,例如「左右皆是」猜一國名為「中非」就是側猜的會意體謎。
4、會意分猜法
這是從謎面上的文字分段進行聯想扣合,然後完整地結合起來求出謎底,例如「花好月圓」,猜一文明詞為「美滿」,花好扣「美」,月圓扣「滿」;又如「開口石榴」猜一農葯為「樂果」,開口扣「樂」,石榴扣「果」,合為「樂果」。
5、會意用典法
用歷史典故製成的謎有情節、有趣味,猜這種謎要熟悉一些歷史典故才行,例如:「東坡投石。」猜一飲料為「蘇打水」。這里就別用了歷史傳說中的蘇小妹洞房花燭夜三難新郎的故事,蘇小妹出了「閉門推出窗前月」的上句,秦少游苦思不得下句,
蘇東坡投石入水暗示少游,秦少游悟出其中之意才對出「投石擊破水中天」的佳句。又如以「匡衡夜讀」打一文明語為「借光」,也是用古人匡衡因家貧無力買油點燈,只得鑿穿牆壁借鄰居之燈讀書的典故而製成的會意體用典謎。
6、增損猜謎法
這種謎是對漢字的字形,增加或減少一部分筆畫製成的謎。這種謎比較多見,如「差一點就沒治了」打一字為「冶」,這里所差的一點就是治字的點水旁減少了一點;又如「多一點就好了」猜一字為「艮」,這艮字加一點就成了「良」,良就是好。
7、離合猜謎法
這是將謎面的詞句進行分拆,找出重新組合的門徑來。
例如,「從上至下,廣為團結」打一字為「座」,這是將「從」字置於上面,再取「至」字的下部即「土」字,然後加上一個「廣」字而成「座」字。又如「人人樹立四化志」打一字為「德」,「人人樹立」應理解為雙立人的偏旁,即「彳」,再把「四」字溶化在志字中,重新組合就得出「德」字。
8、象形猜謎法
這種謎是將漢字的各種筆畫造型用某種象形的物體來暗喻,如將「豐」比成遠樹,將「個」比成竹葉,將「人」比成雁,將「干」比成蜻蜓,將「,」比成星星或螞蟻等等。
我國傳統的一條象形體謎「遠樹兩行山倒影,輕舟一葉水平流」打一字為「慧」是非常典型的。如「平地蓋起三層樓」猜一字為「且」也是象形得體的燈謎。
參考資料:字謎–網路
C. 玫瑰到了花期什麼意思
「玫瑰到了花期是指到了玫瑰盛開的季節。玫瑰花的花期時間很短,從開放到凋謝只有半個月的時間,它的花期在每年的5-6月份。它是薔薇科薔薇屬直立灌木,原產地在中國,花朵有白色、紅色、粉色和黃色等顏色。它花期的時候,需要讓其有充足的光照和水肥。
原產中國華北以及日本和朝鮮。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於亞洲東部地區、保加利亞、印度、俄羅斯、美國、朝鮮等地。中國分布於北京、江西省、四川省、雲南省、青海省、陝西省、湖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湖南省、河北省、山東省、廣東省、遼寧省、江蘇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河南省、山西省、安徽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
玫瑰主要病害有銹病、白粉病、褐斑病。在發病前半個月噴灑一次粉銹寧、退菌特或百菌清,而害蟲主要有金龜子、紅蜘蛛、蚜蟲、蚧殼蟲、天牛等。金龜子主要危害玫瑰的嫩葉可以用辛硫磷殺死,而蚜蟲、紅蜘蛛則是吸食玫瑰汁液。可以噴灑樂果久效磷等進行防治。
D. 人間疾苦的疾是什麼意思
人間疾苦的「疾」:病痛。
一、拼音:jí
二、含義:
1、病:疾病。
2、痛苦;疼痛:關心群眾的疾苦。痛心疾首。
3、痛恨:疾惡如仇。
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風。
三、組詞:痼疾惡疾疾風疾書暗疾疾病痢疾。
四、筆畫:點、橫、撇、點、提、撇、橫、橫、撇、捺。
五、文言版《說文解字》:疾,病也。從疒,矢聲。
六、白話版《說文解字》:疾,小病。字形採用「疒」作邊旁,採用「矢」作聲旁。
(4)網路用詞樂果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殘疾:肢體、器官或其功能方面的缺陷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這位 S夫人 ……和我是上下年紀,只是左腳有點殘疾。」
2、疾馳:(車馬等)賓士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三:「於是集中乘者於一車,開足馬力,疾馳過 武昌市 。」
3、疾苦:(人民生活中的)困苦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三章:「共產黨員是永遠記著勞動人民疾苦的人。」
4、疾病:病(總稱)
老舍 《龍須溝》第一幕:「到處是成群的跳蚤,打成團的蚊子,和數不過來的臭蟲,黑壓壓成片的蒼蠅,傳染著疾病。」
5、迅疾:迅速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二一章:「 阿娟 領著 馮均 、 二柱 等七人,摸著星光淡照的夜路,迅疾地、悄悄地回到 高坡村 去。」
E. 果有什麼詞語
果然 果斷 果脯 果敢 果腹 果饕 果實 果行 果毅 果真 果決 果子 果蠃 果肉 果若 果位 果品 果園 果果 果隋 果是 果蔬 果卉 果報 果茹 果皮 食不果腹 果不其然 自食其果 開花結果 前因後果 碩果僅存
F. 「國慶假期各地游」打一動物是什麼
蛆。廁所里的。
會意反猜法:根據謎面上的詞義,從反面去聯想以扣合出謎底來。例如「樂池」猜一江蘇游覽名勝地為「莫愁湖」,樂在這里作快樂講,不作音樂解,這是謎的一字多義的運用;樂的反義是「莫愁」,因此謎面上看是「樂池」,用反猜法謎底就是「莫愁湖」。又如「燒心」打一成語,謎底猜為「不著邊際」,這都是從反面扣合的會意反猜法。
G. 「果」字開頭的詞語有哪些
組詞:果品果子狸樂果莢果羅漢果如果果報核果果糖鮮果水果果子
H. 網上說223什麼意思
二二三,前面兩個二表示很二,後面的三是語氣詞,出現在某些方言里。
字母順序bbc。
指東方project里的一個角色秦心。
two hundred and twenty three,二百二十三。
大笑,哈哈大笑。
I. 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啊
COPY也是一種藝術!
聖菩提心極珍貴,諸未生者令生起,令已發起不衰退,輾轉增上恆滋長。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心經是一本文字簡要,內容豐富的佛教經書,也是理事圓融,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妙文,歷來注釋很多,各出手眼,發揮妙義,有以唯識理論解釋的;有以華嚴教旨略疏的;有以天台三觀融會的;也有以般若妙旨立論的。但總的都不離一實相印。此經雖僅二百六十字,卻是諸部般若的核心,是攝取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文約義深,是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寶。今融會大德們的注釋,結合自己的點滴體會,簡要地講解此經。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先釋經題。般若是梵語,翻為智慧,也稱無分別智,故非一般所說的聰明智慧而是指能照見真空實相的清凈智慧,或譯為妙智,是指能通達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的大智慧。『波羅』翻為彼岸,『密』翻為到,『多』翻為上,意即智慧觀照,息妄顯真,到達解脫彼岸之上。也有把『多』字解為定的,意即解脫生死煩惱之大定。『岸』是假名,也無所謂彼此,以迷妄顛倒假名此岸;靈明覺照,假名彼岸。『心』是指常住真心,又因般若為諸佛之母,此經又是大般若經的心要,故稱心。『經』有恆常的意思,諸佛言教,莫能改動,故曰常;又有『徑』字的意思,是修行成佛必經的路徑,又梵語『修多羅』譯為『契經』,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天台宗解釋經典先講五重玄義,即釋名,辨體,明宗,論用,判教。般若波羅密多是法,故此經是單法立名,(如佛說阿彌陀經是單人立名;妙法蓮華經是法喻立名。)是以實相為體,以觀照為宗(宗即修行綱要),以度苦為用,以熟酥為教相,在五時八教中,屬第四般若時。佛說般若歷時最長,計二十二年,帶通教、別教二權理,正說圓教實理。
全經可分為七部分:一、總綱分,二、色空分,三、本體分,四、妙用分,五、果德分,六、證知分,七、秘密分。作此七分,層次清楚,綱舉目張,易於理解。
一、總綱分
此分總的攝持心經主要含義,即修甚深觀照法門,照見諸法皆空,出生死苦海,證無上菩提。
『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從菩薩大悲濟世,尋聲救苦來說,名觀世音;從菩薩智慧廣大,觀照無礙來說,名觀自在。從悲德與智德立此二名。菩薩本地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來,為利濟眾生,現菩薩身。
觀自在的『觀』字很重要,修心關鍵在一『觀』字。此觀並非眼觀,而是迴光返照,觀我非空非有、寂寂無念、了了常知的本來覺性,這是修心的總訣。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說:『須臾之間,攝念觀心,薰成無上大菩提種。』又:『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
觀心法門在初下手時,必先放下一切妄想雜念、心身世界,直下回光觀看自己當下的心念,這時定覺妄念忽生忽滅,賓士不停,要既不隨逐流浪,也不著意遣除,因妄念本空,原是無可遣除的。久觀純熟,妄想分別便能逐步歇落,達於空寂。這是慧以資定,楞嚴經所謂:『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這時要繼續前進,時時處處從寂定的性體上,起觀照妙用,這是定以資慧,久久便能達到定慧一如、寂照不二的地步。所以華手經說:『汝等觀是心,念念常生滅,如幻無所有,而得大果報。』『觀自在』便是常寂常照,了了見性,自在無礙的意思。『菩薩』具體稱『菩提薩埵』。菩提譯為『覺』,『薩埵』譯為『有情』(指一切眾生),合稱『覺有情』。菩薩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覺覺他為行願,功行圓滿,便成為福慧具足的佛陀。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行』即修行。『深般若』是對淺而言。凡夫無明障覆,般若不開;二乘人只證我空,知五蘊假合,並無實我,但不明法空,不明五蘊諸法,也是緣生性空,並無實法,所以見理不徹;至於初發心下位菩薩,觀力微薄,都是淺小智慧,不能叫深般若。惟有像觀自在這樣八地以上的大菩薩,能以甚深智慧覺照,而證入定慧圓明,自在無礙的境界。『時』正是寂照同時,體用不二的時候。
『照見五蘊皆空』
『照』即般若觀照,『見』即親自證知。菩薩依實相般若之體,起甚深觀照般若之用時,證知五蘊身心等一切諸相,無不是運動變化,幻生幻滅,其性本空。實相之體,猶如鏡體,五蘊諸法,比喻塵垢,般若妙智,正像鏡光,觀照功夫,則如磨鏡,鏡體本具光明,雖為塵垢所障蔽,光明不失,若用功磨擦,自然垢盡明生。楞嚴經所謂『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凡眼、耳、鼻、舌、身五根,色、聲、香、味、觸五塵,以及宇宙間一切物質現象,都屬色法,因為是有形色、質礙之物。『受』即感受,是五個遍行心所中的受心所,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三種。『想』即想像,是想心所。『行』即造作,是思心所。『識』即了別,是八識心王。這四者都是心。此色、心二法,皆是因緣所生,也即各種條件和合而有,並無自性,所謂緣生性空,故曰『五蘊皆空』。五蘊之性雖空,但體即真空,譬如波相雖幻,但體即是水,水與波是不一不異。這里的『照見』如渡船,『五蘊』如大海,『皆空』如彼岸。即依此般若渡船,渡過生死苦海,到達涅盤彼岸。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見諸相非相』即『照見五蘊皆空』。如果照見五蘊皆空,那麼自性大光明寶藏,便全體現前了。
『度一切苦厄』
身心痛苦不安,叫苦厄。般若不開,苦厄未除,不能叫度。苦厄歸根屬於心,度心只有仗甚深般若。照見五蘊本空,心便得解脫自在。凡夫不明苦厄的根源,不知五蘊的實質,更不知慧照的妙用,所以長劫沉淪於煩惱此岸。若能照見事事物物一切諸法,自性本空,就能破除我、法二種執著,不被見思、塵沙、無明種種粗細煩惱所纏縛,而能解脫分段、變易兩種生死,出離世間、出世間的一切苦厄,所以說度一切苦厄。
二、色空分
此分說明五蘊諸法,與真如空性,無二無別。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里所說的『色不異空』等四句,正是對立統一規律,在佛教哲理上的反映。據文獻報導,在現代科學領域里,已以實驗表明微觀粒子不僅具有顆粒性,並具有波動性(如無線電波)。正像有些科學家所指出,所謂顆粒只是場強較高的空間,其中並無一物,這不是『色即是空』嗎?在宏觀世界裡,已以實驗證明『空生萬法』的論點。如天文編號為:M八七無線電波星雲旋系能從非物質的無線電波區,噴出長達一萬光年的光炬,其中是高速高能電子,這種從非物質之中,也即從虛空之中,能射出物質,這不是『空即是色』嗎?心經關於色、空問題的精闢理論,正由科學實驗不斷證實。但這些僅是從物質世界方面,說明緣起性空,變幻無窮的情況,藉此作為比喻。實際上心經所說的涵義,則是大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所徹證的、超邏輯的『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楞嚴經)、色空不二、性相圓融的圓覺境界!
當大弟子舍利弗,向觀世音菩薩請問般若法門時,菩薩便以親身所證答之。『色不異空』就是說萬法因緣所生,其性本空;『空不異色』就是說,其性雖空,而不礙因緣和合,生起萬法。故曰『不異』。不異就是無差別、無二相的意思,也就是不離,說明並非離色別有空,離空別有色。又進一步說明,色與空不是二法,現象與本質不二。譬如水與波不二,同是濕性。又如鏡與影的關系,所現的影,就是能現的鏡。空是自性本具的真空,色是自性本具的妙色。楞嚴經所謂色身、虛空、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不但真空自性與物質不二,而且與種種心念,也是不二的,所以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即有形之相,與無形之相,都與自性無二無別。影雖多種,同為實相。總之,覺性如寶珠,五蘊如珠體所現的五色。這就說明了色空不二,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道理,是宇宙間事事物物的真理和實相。
我們在觀心、看念時,寂寂無念,即真空;了了常知,即妙有。若能於此處悟入,便能徹悟空有不二,性相不二,體用不二,寂照不二,逐步證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法界了。
三、本體分
此分說明本來之體性,實無生滅、垢凈、增減等相,無相之相,正是當人的本來面目。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菩薩又告舍利子:此五蘊諸法的真空實相亦即本覺理體,是本來無生,故亦無滅;本來不垢,故亦不凈;在凡不減,在聖不增。此六字,正顯示人人本具的絕對心體。此心體離一切虛妄對待諸法——人我、是非、順逆、得失、美醜、憎愛。分別既息,則無分別之妙智,昭然現前,非空非有,無實無虛,法爾如是,所以叫本覺,或本體。
我們如能時時返照這本來不生不滅的自性,便知現前念念生滅的,無不是空華幻象,因而不取不舍,自然隨順法性,歸於空寂。而念佛之人,執持一句名號,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聲相依,明明歷歷,念念轉化習氣惑業,而達到一心不亂,這正是由觀照般若,而達實相般若。所以般若與凈土二門,畢竟不曾分家。
四、妙用分
此分由體起用,空一切相。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文中有許多名相,先作一下解釋。『五蘊』的蘊是積聚的意思,亦叫五陰,『陰』是能遮蔽真性的意思。前已講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名十二處。『根』是能生的意思,能生六識;『塵』是染污的意思,能染污真性。『十二處』的『處』即方所,就是說根在內,塵在外,眼對色,耳對聲,各有一定方所,也叫十二入,『入』是說根塵互相涉入。『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即十八界。『界』是說各成界限。六根為內界,六塵為外界,六識為中界,六根、六塵、六識和合成十八界。此蘊、處、界三者,通常稱為三科。主要為了破凡夫我執,根據對色、心所迷執的偏重,而有開合的不同。
文中『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是簡略之詞,其內容即十二因緣,以前者為因,後者為緣,即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所以叫十二因緣。『無明』是過去世的無始煩惱;『行』是依煩惱所作的行業;這二者是過去因。『識』是受胎的業識;『名色』是在胎中尚未成形,識心叫名,胚胎叫色;『六入』即有了六根,就將出胎;『觸』是二、三歲時,不識苦樂,而能接觸外境;『受』是六、七歲時,能感受苦樂,這五者是現在果。『愛』是十四、十五歲時,生起強盛愛欲;『取』是到處求取;『有』是有種種新業。這三者是現在因。『生』是隨業受生;『老死』是有生必有死。這二者是未來果。所以這十二因緣,包含著三世因果的道理,總不離惑、業、苦三道。凡夫是順生死流,即從無明緣行,行緣識,順次相緣,以至老死,是流轉門。緣覺從十二因緣悟道,知生死根本在無明,故首先滅去它。『滅』就是盡的意思,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乃至老死亦滅,便是還滅門。緣覺觀察十二因緣流轉,還滅二門,了脫生死,而證辟支佛果。(辟支譯為緣覺或獨覺。)
『四諦』即苦、集、滅、道四種真理。就是說生死苦果,是由惑、業集合而生,所以說『苦、集』;寂滅樂果,是由修道斷惑所得,所以說『滅、道』。『苦、集』是世間因果;『滅、道』是出世間因果。知『苦』便應斷『集』,慕『滅』便應修『道』。小乘弟子聞佛聲教,悟『四諦』理,斷見思惑(簡單說來,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與疑,叫見惑;貪、嗔、痴、慢叫思惑),而出三界分段生死,即阿羅漢(意為殺賊、應供、不生)。
今菩薩以般若觀照,一切皆空。在真空實相中,不但凡夫所執之蘊、觸、界,皆不可得,即緣覺所觀的十二因緣法,聲聞所觀的四諦法,亦皆不可得;乃至菩薩六度萬行,其能證的智慧與所得的理體,亦皆說無,即都不可執著,都歸於空。若執著有智有得,仍不離法執、法見,仍有掛礙而非究竟。所以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又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即不應住著於一切法,而生清凈心。總之,自凡夫以至菩薩,自五蘊以及智與得,都不可取著,因諸法本空,無所得故。這正說明,此經是大乘法門,不僅破凡夫我執之病,並破二乘法執之病,乃至無智亦無得。修行到這一境界,寂照現前,了知本無生死可斷,亦無涅盤可證,我法二空,一切無著,便證入大自在之境了。(『無智亦無得』一句,有些解釋仍作為空聲聞乘法,而按文勢,作為空菩薩乘法,更覺圓融完備。)經文所說:『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此中『無無明』及『無老死』,是空去流轉門,就是空生死,亦即我空;『亦無無明盡』以及『亦無老死盡』是空去還滅門,就是空涅盤,亦即法空。又經文說了許多『無』字。此『無』字是自性空、無所得的意思,如果作有無之『無』解,便成斷滅了。
五、果德分此分證果。以上明體、起用、空相,而證解脫之果德。『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掛礙為因,恐怖為果;顛倒為因,夢想為果。菩薩依靠般若覺照,諸法空凈,心無掛礙,遠離顛倒,惑業究竟凈盡,功德究竟圓滿,名究竟涅盤。這是菩薩證涅盤斷德,斷盡一切妄惑。不但菩薩,佛亦依於般若,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得無上正等正覺——果超九界叫無上,不偏叫正,生佛同具叫等,遍知一切叫正覺。這是諸佛證菩提智德。可見般若是十方諸佛共由之路。
六、證知分此分說明由證果而明白了知。『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這里『故知』的『知』字,是證知,有親見實相之妙!一切諸佛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都從此自性所出,所以稱般若為咒,即以密咒來表達此真空實相。般若無所不包,所以叫大;神妙莫測,所以叫神;無所不照;所以叫明;無可比擬,所以叫無上;無與倫比,又畢竟平等,所以叫無等等。『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二句,是說以智慧覺照,能轉化、滅除一切惑、業、苦果,是真實不虛的,這與『度一切苦厄』一句前後呼應。
七、秘密分此分是以密咒表不思議心地。『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以上是顯說般若,這是密說般若,以咒總結全文。因心地微妙,不可用言語來表達,故以咒表達之。咒是佛菩薩的真言密語,所以一向不翻,如果至心持誦,便能滅罪生福,速成佛道。
總之,般若觀照是大法門,是諸佛之母,若能當下迴光返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無住而生凈心,離相而證實相,自可度一切苦厄,得真實受用。
J. 「我的個蛆」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因為在網路魔獸世界吧的多次使用,一夜爆紅。為心情不爽時的發泄語,翻譯的過程中為網路新詞——我勒個去
了湊足四個音節,才有了這個詞 ,後來被廣泛網友所用,十分流行,QQ上也經常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