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事業發展要貫徹什麼中心思想

網路事業發展要貫徹什麼中心思想

發布時間:2023-01-14 03:13:48

① 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什麼的發展理念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把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把科學發展觀列入黨的指導思想。

(1)網路事業發展要貫徹什麼中心思想擴展閱讀:

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義。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

② 深入貫徹以什麼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

1.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

2.「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

3.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國家安全全面加強

(2)網路事業發展要貫徹什麼中心思想擴展閱讀:

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貧困地區發展步伐加快。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收入水平穩步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

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整合並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並軌取得實質性進展,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住房保障程度持續提高。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國家安全全面加強。

③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如何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如何貫徹,就是分清楚誰貫徹。主體很多。
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切實履行各項職權。
各級人大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切實履職。
黨,要堅持依法執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黨員,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各級政府,審慎用權,依法行政,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民主黨派與人民政協,切實民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

④ 深入貫徹什麼的發展思想

以人民為中心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後,更需要堅持和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因為進入新時代之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由原來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針對這樣的問題,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具體的政策舉措,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有效維護國家安全。這些政策真正地做到了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圖景正在綻放光芒。

以上內容來源:人民網-十九大報告聚焦「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⑤ 我們深入貫徹以什麼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什麼

我們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民生是歷屆黨代會重要議題。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十八大報告提出「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黨十九大報告將「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加入其中。

1、教育優先。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指向明確、要求具體、切中要害。

2、幼有所育。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路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只有努力優化城市內部、城鄉之間、鄉村之間的教育資源分布,才可能更好推動老百姓享有公平的教育,在公平教育的基礎上才能保證教育的質量。

3、學有所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教育是育人的事業,而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教師的一言一行、道德風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對學校而言,以德育人的同時要以更高的道德和素質標准要求老師。

⑥ 堅持以什麼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

五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介紹

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各項部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更好引領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要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把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

⑦ 如何開辟網路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如何開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摘要:網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本文依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實踐,從分析互聯網的特點出發,探討網路化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並提出了一些開辟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的對策以供商榷。 關鍵詞: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對策 中共中央、國務院繼2004 年l0 月頒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之後,2005 年 1 月又召開了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意見和會議均提出要「主動佔領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全面加強校園網的建設,使網路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這就向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重大課題。互聯網在我國雖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卻是一日千里,已深入到各行各業各角落。2005 年1 月19 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15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04 年底,中國內地上網用戶為9400 萬,其中寬頻網用戶4280 萬,上網計算機4l60 萬台,CN 下注冊的域名、網站數分別達到 43 萬和66.9 萬,網民每周上網13.2 小時和4.1 天。據預測2005 年中國內地網民的人數將達到1.2 億,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而1997 年這一數字卻只有62 萬,7 年問增長了150 多倍。在高校大學生上網率幾近100%。可以說,21 世紀的高校,是中國社會「網路化」的發展前沿,互聯網對高校大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政治態度、個性心理、道德法制觀念等都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因此如何應對網路化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抓住機遇,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路,建設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網路化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新機遇 互聯網被稱為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媒介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許多的便利和機遇。 (一)網路信息內容的廣泛性和跨時空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空間得到空前地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需要大量的信息做支撐。當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卻是信息容量小,視野不夠開闊,內容陳舊單一,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吸引力,大大減弱教育的實效性。而網路信息的傳播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體育、衛生等各個領域,幾乎無所不包,從而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擴大了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為切實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開放性環境和廣闊的空間。網路信息的跨時空性主要是指信息傳播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每天24 小時都可以上網獲取各種信息,不同高校、不同地區乃至不同國家的人都可以通過網路共享資源,相互交流探討;這就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通過網路可以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真正意義上形成合力。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路可與政府機關、家庭、企業等相連,這為社會各界參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便,有利於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合力。 (二)網路信息速度的快捷性和即時性,大大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貴在及時,忌放「馬後炮」,及時的關鍵是信息的收集、傳遞和使用要快,只有「快」,才能將工作做在前頭,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權。計算機網路被喻為信息的「高速公路」,它的應用與快速發展為我們快速、便捷地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信息提供了可能。由於信息傳遞的快捷,即使遠在萬里,也可以「當面」討論問題、交流思想、交換信息,克服了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所造成的障礙,縮短了時空距離,從而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三)網路信息形式的靈活性和互動性,將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造新的渠道和手段。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基本上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在網路信息時代很難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網路信息的傳播形式己不僅僅足文字,還包括聲音、圖片、動畫甚至是圖文、音像並茂的影視畫面,這種多媒體技術不僅給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方式、條件、效果等帶來全新的變化和拓展,而且可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感知,身臨其境,大大改變了沿襲多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統方式和手段,學生在網上可以眼、耳、手、腦並用,達到最佳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四)網路信息使用的開放性和可選擇性,有利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新模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將網路思想政治工作與而對而教育這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改變以往在教育中的從屬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網路,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教師和感興趣的話題,並與教師及其他學生之間建立起多向互動的學習教育網路。另外網路思想政治工作人機互動性強,可以突出學生為主體的特點,有助於加強人際溝通,充分體現大學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幫助」的本質特徵。 二、網路化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代來的新挑戰 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它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一)網路上各種有害信息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材構成嚴重威脅。 網路信息良莠混雜,很難得到嚴格的管理控制。這就使得網路既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各種網路信息可謂五花 A.H,學術信息、娛樂信息、經濟信息以及各種各樣的反動、黃色、暴力信息、不健康的及低級趣味的網上游戲,甚至一些反科學、偽科學的信息混雜在一起,形形色色的網站、聊天室等使人目不暇接,一些信息垃圾不時的地發送到個人信箱里。大學生由於閱歷淺,好奇心強,思想不成熟,對一些不良的有害的信息往往缺乏警惕性和辨別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腐蝕。網路又是沒有邊際的世界,各種社會力量都力圖占據一席之地,大學生可以輕易地接觸任何一種文化及思想觀點。由於我國網路信息建設的滯後,目前在信息流量上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佔95%,而我國則不足1%。這就形成了以西方思想和文化為核心的全球傳播體系。他們力圖通過網路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同我黨爭奪青少年一代。因此,處在網路時代這樣一個多元的世界文化圈,在大學生中如何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如何培養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認真研究與解決的新課題,這個課題解決的如何,直接關繫到大學生能否成長成材,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二)網路化嚴重沖擊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作者固有的教育方法和技能。 互聯網的出現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出嚴峻挑戰,只靠教師站在講台做報告、讀文件的傳統宣傳教育已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了。在網路所構建的這樣一個平等的交互性的平台上,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會被極大地調動起來,進而影響他們的認知方式和接受方式,這將對高校傳統的以權威性單向灌輸的教育方式產生十分突出的沖撞。在此影響下,傳統灌輸教育不僅不被學生輕易接受,甚至還可能產生逆反心理。此外,互聯網具有交互性及平等性,能隨時隨地公開地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大學生們不再只是單方而地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灌輸,而是要求平等交流,這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權威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勢必要求高校政工隊伍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改變方式方法,增強利用網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技能。 (三)網路的虛擬性有可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虛化。 網路是一個虛擬社會,猶如一雙無形的磁場深深吸引著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廣大莘莘學子。進入網路猶如步入了一個地球村。大學生在網路上的交往完全不同於傳統的社會交往,在網上,大學生的性別、年齡、身份等可以被掩蓋,使得網上交往更具隱蔽性、開放性和神秘感。傳統社會道德規范的約束力在網路上相對減弱,這同時也使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不易實施有效的監控,容易造成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弱化。此外,在網路上大學生可超越時空限制,足不出戶而周遊世界,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網上休閑,過著一種完全虛擬的生活,並且很容易在網上找到發揮作用的空間和各種各樣的「知己」,從而獲得為人處世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就可能陷入其中,引發不良的心理障礙。如人際關系障礙、人格障礙、感情糾葛、安全焦慮,象網路孤獨症、網路成癮症、早戀、網上暴力、欺詐、網上性愛、人格異化等。同時由於人與人的溝通和交往過多地依賴網路,直接見面的機會減少,導致了道德情感的冷漠,大學生在心理上會排斥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於身份的不確定性和存在網路社會與現實社會雙重角色的不一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因此會覺得無所可為、無處可為,感到無從下手、無所適從,從而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懸空。 三、做好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思考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有矛盾才會有發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正視網路化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迎難而上,積極探索網路的規律,主動佔領和開辟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強自身網路技術的學習培訓,提高掌握運用網路利器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又要盡快地學習、掌握、運用好網路化知識,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識和創新能力。高校是網路化的前沿陣地,大學生是網上最活躍的群體。但是當前我們高校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對網路的技術水平不如學生,上網時間少,製作網頁的水平低,懂得運剛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人少,共至個別的同志至今還沒有觸過「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正視自己的不足,與時俱進,自我加壓,虛心刻苦學習有關網路的新知識新技能,主動適應網路化的要求。高校則要創造必要的條件,一方面鼓勵思想政治工作者多「觸網」,另一方面,對他們網路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嚴格考核,作為評定職稱、評價工作的重要依據。只有這樣才能將網路與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從認識網路、了解網路,最後做到操作網路、控制網路,利用網路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加強校園網站的建設與管理,建立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目前多數高校建有自己的校園網,但對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卻重視不夠。我們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思想政治教育進網路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堅持德智體美、德育為先的原則,始終堅持把網站建設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首先要加大校園網站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有條件的要率先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專門的「紅色」網站。近幾年來,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積極探索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加強網上正面教育與引導。針對學生渴望思想交流的特點,開設網上論談、網路心理診所、網上班會等,有意識地讓專兼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參與進去,做虛擬導師,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加強網站的吸引力。受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觀念、習慣和方式的影響,建立網站的多數高校只是將其廣播站、校刊、電視台的內容搬上網路,缺乏對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特點、優勢等的研究,從而造成上網的內容不少,而真正能發揮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和戰鬥力的不多。因此,高校網站要考慮如何吸引青年大學生的光顧,因為沒有點擊率的網站是沒有生命力的。增強吸引力就要研究青年學生的興趣特徵,充實網路信息的內容,寓教育於服務,以豐富的內容、生動的形式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務,使之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從而做到服務大學生,凝聚大學生。否則,思想政治工作網站將只是擺設而己。 三是要加強校園網路信息的規范管理。正確運用技術、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切實加強管理,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開展網路法制宣傳,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創造良好的校園網路文化氛圍。加強網路信息工作隊伍建設,培養和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的高校網路信息工作隊伍。按照屬地化歸口管理和「誰主管、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對網路工作的領導,努力增加對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 (三)樹立和落實適應網路化發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 網路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工作方法的創新,革除傳統的訓導說教、以批代教、以罰代教、以處分代教等簡單化、粗暴化的做法,貫徹民主、平等、互動、正面教育、正面疏導等網路時代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則,勇於探索和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並一以貫之。 首先,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採用互動與主動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即在網路環境下,使師生互為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同時互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既要採取如「網上訪問」的單向靜態方式,又要採取如「網上聊天」的雙向動態方式。當然,這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牢記自己的職責,不能被網路的虛擬、平等掩蓋了自己的現實身份和主動角色,否則,會陷入被動地位,收不到應有效果。在互動過程中,爭取主動,積極引導,以主流信息作正面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對各種網路信息的鑒別取捨能力,為學生築起一道「防火牆」,創建一條「綠色通道」,使自己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師和可信賴的網上益友。 其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教導相結合。大學生的思想與心理的形成過程具有統一性。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不論是健康的人格的形成還是高尚思想的養成,都是入的知、情、意、需要、動機、性格等諸種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思想的形成過程,就是經過實踐——認識——實踐等多次反復,最終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的心理過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就是幫助和引導大學生跨越這一心理歷程,確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而網上交流的隱秘性和言談的無所顧忌,無疑為教師打開了一扇了解大學生心靈的窗口。因此,要從心理入手,應用網路手段,掌握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成、發展和變化的規律,通過對大學生思想和心理的綜合解構與重塑,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再次,教育者要轉換角色,做學生的知心人。網路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地位要發生變化,教育者的「獨奏者」的角色要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與學生平等民主地共同討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立場、觀點去面對社會。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放下架子,轉變角色,主動貼近學生。積極尋求與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心理上的貼近和心靈上的溝通。要把解決學生的思怨問題和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班集體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協作精神,彌補「網路社會」入際交往的缺陷,將網路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和體現到實際行動中。 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的教育方式,開展好這項工作是大勢所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項義不容辭的職責。需要指出的是,在這里我們強調要加強網路思想政治工作,並不是要忽略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既不能重傳統輕網路,也不能重網路輕傳統,兩者各有千秋。我們一定要揚長避短,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把千千萬萬的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⑧ 我們要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應該是什麼,發展和什麼發展的戰略思想

我們要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更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更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8)網路事業發展要貫徹什麼中心思想擴展閱讀

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中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

在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的大邏輯下,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科學回答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引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變革。

⑨ 為什麼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

網信事業代表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推動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升,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生產力質的飛躍,引發生產關系重大變革,成為重塑國際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發展新格局的主導力量。
應答時間:2021-10-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⑩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堅持以什麼為中心以發展為主題

科學發展觀
1、什麼是科學發展觀?
答:科學發展觀是指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2、 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
①、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②、全面,就是要在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③、協調,就是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④、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3、利用所學知識,談談為什麼要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社會。
(2)我國目前達到的總體小康水平是很不平衡,我國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相比發展緩慢,我國農村與城市相比發展緩慢。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應協調區域經濟發展。
(3)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我們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4、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什麼,為什麼要以此為核心?
答:核心是以人為本。(意思是: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原因:(1)、這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2)、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即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因素,堅持以人為本是促進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
(4)、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要求。
5、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五個統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6、落實科學發展觀有何重要意義?
(1)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2)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需要。
(3)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
7、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
答:A、簡單來說:(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2)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基本國策。(3)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提高全民族素質。
B、從經濟、政治、文化(或三個文明)的角度來說:(1)經濟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2)政治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保障公民的民主權利;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3)文化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
C、從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來說:(1)可持續發展戰略: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經濟建設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2)科教興國戰略:加大科技投入;鼓勵、引導高新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引進外國先進科學技術。(3)人才強國戰略:加大教育投入,積極培養人才;獎勵科技人才;為科技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他們為國家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8、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的道理:
(1)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2)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3)體現了人民群眾既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4) 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
(5)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
(6)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9、全面發展的觀點體現的道理:
(1)社會主義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進步的社會。必須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使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2)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們要使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0、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國要堅持哪些基本國策?
答: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對外開放、依法治國。

「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要在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扎扎實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

⑵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①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②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③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④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

①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

②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

③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

④同時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政治、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4)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

①有利於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快現代化建設;

②有利於正確處理和協調社會各種利益關系,盡可能地實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

③有利於堅持和落實「以人為本」思想,按照「五個統籌」要求,實現經濟發展與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

④有利於促進勞動者提高素質,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⑤有利於保持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

⑥有利於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地位。

【理論分析】
(一)為什麼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從政治常識角度看

必須懂得我國國家的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必須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只有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和提高社會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

只有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才能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

從經濟常識角度看

在經濟上,必須了解只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正確處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經濟關系,特別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從政治常識分析

⑴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充分發揮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勵和支持其他社會階層人員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⑵政府要切實履行政治職能和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職能,要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從而確保社會穩定。履行文化職能,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撐。

⑶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各級國家機關應以人民利益為本,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⑸維護我國的公民與國家和諧統一的關系。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同時,公民應自覺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⑹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和諧社會必須是一個法治的社會,只有運用法律手段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妥善矛盾和其它社會矛盾,才能構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

⑺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執政能力建設,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黨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

⑻堅持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我們處理民族關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必須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⑼堅持黨的宗教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可以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國的宗教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廣大教徒是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同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能夠做到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從經濟常識的角度分析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②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五個統籌」。把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有機結合起來。

③在分配上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逐步理順收入分配秩序,縮小貧富差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④提高勞動者素質,積極擴大就業,改善就業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⑤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縮小城鄉和地區差距,減少貧困.

⑥建立全民節約型社會.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堅持市場交易原則,加強企業道德建設。

從哲學常識的角度分析(要靈活運用)

⑴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原理,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和諧社會正是針對我們目前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基尼系數超過0.4這一深刻變化的實際提出的,體現了主觀和客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⑵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關系原理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要求我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體現了上述道理。

⑶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整體和部分是相輔相成的,當各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具有全新的功能,整體功能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這就要求我們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體現了上述道理。

⑷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的統一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和諧就是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統一、協調,和諧社會要求自然界內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諸多要素實現均衡、穩定、有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這是矛盾的統一性的體現;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處於這一時期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有「有利」與不利「」兩種前途。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建設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諧社會,體現了促進矛盾雙方向有利的方面轉化。

⑸認識應該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向前推移。黨提出建設「和諧社會」表明了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認識的深化,是認識上的質的飛躍,是一種理論創新。

⑹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貢獻,這就要求我們在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建設「和諧社會」需要「人民各盡其能」體現了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各得其所」體現了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

⑺「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社會」體現了人民群眾不僅是歷史的創造者,而且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的道理。

閱讀全文

與網路事業發展要貫徹什麼中心思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19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2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67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5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50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21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25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09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86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25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0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82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29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11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6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07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83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65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4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