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時代如何杜絕虛假新聞

網路時代如何杜絕虛假新聞

發布時間:2023-02-13 08:48:43

① 如何有效避免新聞報道失實

為了避免新聞失實,在新聞采訪及報道的過程中就要時刻注意保持客觀,用敘述的手法去表達新聞事實,不要夾帶感情,並且要注意用別人的話來說明,而不是記者自己的判斷。同時,對新聞事件雙方當事人的報道一定要平衡,不可偏袒。

② 如何防止網路假新聞的出現。

假新聞是無法避免的,就像我們無法避免謊言。但是能夠多一些常識和思辨能力,可以幫助你識別假新聞。
當然,減少和防止假新聞的產生一般有這樣幾個途徑:
1.新聞的編輯者和發布者多對新聞的來源進行負責任確認。
2.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管,對假新聞進行適當的處罰。
3.謠言止於智者,多一些常識和思辨能力,可以識別假新聞並且防止它的進一步傳播。

③ 社會如何治理網路虛假信息的看法

謠言止於智者

互聯網,海洋般信息,有真有假,其中有專事製造謠言者,利用網路散布,有些人對網上信息不加思考,信以為真,轉發傳播。

網路時代,面對如太平洋潮水般的信息,必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信息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想一想是否符合常識,是否真有道理,是否有這種可能性。

有些謠言編造很拙劣,違反常規常理,而且漏洞百出,自相矛盾,一眼就能看穿。有些謠言則經過精心編造,活靈活現,以達到迷惑大眾的目的,但仔細推敲,還是有破綻可以看出來,假的真不了,不過要動一番腦子,才能判別真偽。

要辨別信息的真假,確實需要化一番功夫,要用腦子去思考。當然,更需要豐富的知識,知識豐富了,辯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就提高了,就不會輕易的上當受騙。凡事都要認真想一想,是否真有道理,是否有這種可能性,對信息作一個初步的辯別,分清是真相還是謠言。一時分不清,可以多想想,延遲判斷,或等待後繼信息,聽聽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再作進一步的判斷。

造謠可恥,信謠可憐,傳謠可悲,謠言止於智者。

當然,要凈化網路生態,防止有人利用網路造謠,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網管部門必須嚴格把關,讓謠言不能輕易上網。對造謠者,給予適當的處罰,例如在網上公開道謙等。對一些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必須給於相應的懲處。及時公布真相,及時辟謠,讓謠言無處可藏。

普通網民,要加強對網上信息的識別能力,盡量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讓謠言沒有市場。

④ 虛假新聞的危害及如何杜絕

1、網路虛假信息嚴重損害著媒體的公信力。堅持發布信息的真實性,是媒體從業人員所應該遵守的基本價值准則和理念。

對於各行各業而言,把握真實性與誠信原則始終是其成功的關鍵。那些主流媒體之所以能夠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堅持信息發布的真實性。但現階段一些網路媒體為了獲取經濟利益發布虛假信息,長期下去勢必會損害網路媒體的公信力。

2、欺騙受眾,擾亂社會秩序。虛假信息一旦經過網路進行傳播,不僅僅欺騙大眾,嚴重時還會擾亂社會秩序。虛假信息的傳播不僅會造成人們的財產損失,還會引發公眾的恐慌,擾亂社會秩序。

3、虛假新聞侵害了受眾的知情權,阻礙了受眾的參與權和監督權。知情權是受眾參與公共事務和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的前提,而虛假新聞為受眾提供了虛假的事實,受眾基於有失偏頗的信息而產生的情緒,有時會給社會良性運作帶來阻礙。

比如一些記者在報道醫患矛盾問題時,誇大片面事實,或是隱瞞某些不利於自己意願傳達的事實,誤導受眾,使本來合理且必要的輿論監督變成了一邊倒的謾罵。

4、虛假新聞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一些關於國內負面事件的虛假報道甚至為反華勢力抹黑中國提供了「佐證」。比如關於中國軍事的大量假新聞,給本來就因中國綜合實力迅速增長而焦慮的一些西方國家更大的疑慮,使「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

虛假信息的應對措施

1、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針對目前的網路虛假信息問題,必須制定專門的網路虛假信息治理條例、管理辦法等。同時,對一般的網路虛假信息和情節嚴重的網路虛假信息進行區別對待,採取不同的懲處措施。

此外,要健全外部監督機制,鼓勵公眾對網路虛假信息發布者進行舉報。相應的機關和部門要加強宏觀管理,對新聞造假者一經查實,嚴懲不貸。

2、網路媒體加強自律

作為網路媒體,應建立網站內部管理制度。對來源不明的信息進行核實後再發布,不可盲目跟從。對編輯人員發布的新聞的真實性進行考核,並將其納入業績考核的范圍。同時,對虛假新聞轉載者以及製造者進行懲罰,建立媒體責任編輯引咎辭職制,提高媒體的把關意識。

3、受眾群體提高自身素質

在網路信息的傳播過程中,網民不僅僅是受眾者,還是信息的發布者。因此,網民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樹立崇高的網路倫理道德觀念。對於網路上來源不明的信息,不要輕易相信,也不要盲目轉載。同時,不要隨意散播一些虛假信息。

⑤ 大學生如何正確面對網路輿情

⑥ 杜絕新聞失實的途徑及辦法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而虛假新聞則是對新聞真實的反動。從我黨新聞事業的發展史來看,虛假新聞對於新聞事業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嚴重破壞損害了媒體的形象,削弱了新聞的公信力,而且嚴重破壞影響了黨和政府新聞宣傳職能的履行。同時,以犧牲新聞真實性為代價換取眼前利益是一種短視行為,無異於自毀根基,媒體將失去發展的基礎。因此,面對全國新聞界開展的反虛假新聞活動,我們要將抵制、防範虛假新聞,作為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從業要求和堅定的職業信念。本文試從不同時期虛假新聞的對比入手,剖析新時期虛假新聞的表現形式、特點,並提出對策,以就教於新聞界同行和廣大讀者朋友。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正在開展的反虛假新聞活動,是上世紀40年代下半葉我黨領導的延安解放區反虛假新聞運動和上世紀80年代初期反虛假新聞運動的繼續。根據《新聞失實論》一書所收集的資料,當時延安解放區虛假新聞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是向壁虛構,憑空捏造;二是文藝手法,拔高典型;三是添枝加葉,虛報成績;四是道聽途說,捕風捉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虛假新聞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是子虛烏有,通篇捏造;二是虛構情節,編造典型;三是強扭角度,跟風拔高;四是文藝手法,合理想像;五是作風飄浮,以訛傳訛;六是刪改不當,造成失實;七是預制新聞,造成失實。究其原因,如果說,延安解放區出現的大量虛假新聞,是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即加入新聞大軍的人員,對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不甚了解而造成的話,那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的大量虛假新聞,更多的是由於政治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左」的思潮的滲透,如過分強調新聞事實要為政治工作服務等;社會風氣不正導致新聞單位工作秩序混亂;部分新聞工作者缺乏應有的專業基本訓練等。

將新時期虛假新聞的表現形式與上述時期虛假新聞的表現形式相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它們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新時期虛假新聞的表現形式,囊括了上述全部內容,還具有更為突出的個性。主要有:一是私利當前,公開造假;二是屈從壓力,昧心造假;三是僥幸心理,人為造假;四是唯利是圖,編造新聞;五是合理想像,生造新聞;六是偷梁換柱,移花接木;七是審查不嚴,出現假稿;八是宣傳需要,隱匿真情;九是為了政績,添油加水;十是製造熱點,誇大其辭。比如:《鬥智斗勇:女記者與「狼」共穴61天》、《180萬買輛寶馬砸著玩》、《七十八歲老孕》......看到這些標題,大多數讀者會饒有興味地讀下去。然而,誰想到,這些看似言之鑿鑿的新聞報道,竟純屬子虛烏有。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媒體上,虛假新聞頻頻出現,而有關文化娛樂、體育、經濟等方面的報道更是虛假新聞的「多發區」。有的或把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在互聯網上傳播未經核實的消息當成事實來報道,或把內部計劃設想當成已經發生的事實來披露。有的或望文生義以至違反常識,或把新聞事實「深加工」成新「事實」,或一味追求標題「抓人」造成文題不符。有的則藉助口述實錄、情景再現等手法,人為製造「熱點」,奪人耳目。

筆者認為,新時期虛假新聞往往呈現出以下特徵:

一是虛假新聞傳播范圍越來越廣。 以前虛假新聞的消息源大多取自於我國國內,伴隨著網路更深地介入到新聞信息的傳播中,各家媒體獲得新聞信息來源的方式更加便捷,更加延伸,國內虛假新聞的消息來源也從國內走向了國際。

2001年2月25日,英國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刊出題為《上海計劃建造可容納十萬人的摩天大樓》的稿件,聲稱:「上海將建造一座可容納10萬人、高達1121米、300層的摩天大廈。這將是全球最高的摩天大廈,比現時全球最高、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452米的雙子塔大廈還高出一倍有多。」香港《文匯報》給予了轉載,上海最早報道的是《新聞晨報》(2月27日)。國內網站最先報道的是大洋網(2月26日)。幾天之內,此消息出現在全國幾乎所有的網站上。從報道內容可以看出,幾乎所有報道的來源,不是直接譯自《星期日泰晤士報》,就是轉載自香港《文匯報》。而事實上,據知情者披露,這只是歐美建築商的設想而已。時任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公開澄清事實:「歐美多批建築商屢次向上海有關方面推銷了各種方案,但都還沒有得到中方的認可。國內報紙引用時沒有完整表達,以訛傳訛造成了誤解。」

假新聞《木乃伊懷孕了》的作者曾繪聲繪色寫道,一埃及考古小組在開羅發掘出一具已逝世超過3000年的女木乃伊。在展出過程中,發現這具木乃伊竟在出土後懷孕了,至今其腹中胎兒看來已有八個月,經超音波檢查後得出胎兒正常成長。看守人西塔爾被指是胎兒的父親,而他也承認自己難以抗拒女木乃伊的美色。這條新聞包括了歷史、愛情、生命、奇跡、科學,簡直就成了一個傳奇。像這種從國外傳到國內「可讀性」強、內容離奇、情節曲折的「新聞」往往能讓人口耳相傳,其傳播范圍越傳越廣。可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虛假新聞正由傳統的人際傳播轉變為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並存。

二是虛假新聞造假技巧越來越高。其中之一是無特定指向,它是造假者打的「擦邊球」。不斷涌現的新聞侵權訴訟表明,虛假新聞不僅違背了新聞規律,同時也侵害了新聞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使新聞媒體和新聞作者有捲入新聞侵權法律紛爭的可能。透過眾多的案例,我們看到,幾乎所有涉訴的虛假新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均指向特定的新聞當事人。有的是在報道中指名道姓,以直露的方式侵害了當事人的人格權。有的則沒有指名道姓,但通過特定的時空關系和人物特徵的描寫可分辨出其新聞指向和侵害對象。也許是虛假新聞製造者從諸多的新聞官司中領悟到,製造有特定指向的虛假新聞存在著侵權和被起訴的極大風險,於是,無特定指向這種「有驚無險」的虛假新聞便得以紛紛出籠。

《45年前的戀人從死亡名單上走來》一文,曾是前些年為許多媒體刊載的一篇「紀實」通訊,文中講述了黑龍江省海林市勝利鄉一位叫王家政的戰斗英雄與長沙姑娘許燕的生死戀情,稿件頗為煽情動人。後經《黑龍江日報》記者的調查,發現該篇「紀實」通訊純屬「紀虛」,不但許、王其人其事均屬虛構,連「海林市勝利鄉」也是作者編造的。

無特定指向的虛假新聞,雖然新聞要素一應俱全,但實際上純屬虛構。這類報道對事不對人,它追求的是事件所具有的轟動效應,它不以侵害新聞當事人為目的,實際上也因為其事件乃至人物、地點的子虛烏有構不上對特定新聞當事人的侵權。它使作者追名逐利的渴求得到滿足,又避免了新聞官司的煩擾,這是無特定指向虛假新聞日益泛濫的緣由。盡管無特定指向的虛假新聞沒有侵害新聞當事人的權益,但其危害性卻是十分嚴重的。無特定指向的虛假新聞使普通受眾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在感情上受到了欺騙和傷害。另外,憑借對媒體的信任,在某些虛假新聞的誤導下,受眾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抉擇,不僅使自身利益受損,甚至還可能妨礙整個社會的常態發展。

三是虛假新聞傳播速度越來越快。近年來假新聞層出不窮,《新聞記者》雜志從2001年開始對每年中出現的假新聞進行評選,每年所評選的10條假新聞,大部分首先是由報紙刊發,在網上轉載後得以廣泛傳播。這些新聞100%被網站轉發過。網路的廣泛普及,大大加快了各種信息的傳播速度。而虛假新聞一旦搭上網路的「快車」就會變得肆無忌憚。在網上發布新聞成本低,流量大,其虛假新聞會迅速地在受眾中肆虐。傳媒的力量源於社會公信力,在一個規范的社會環境和規范的市場體系中,社會公信力無疑是傳媒生命的核心。無論網路媒體或其他任何大眾媒體,都必須以社會利益為行為的第一準則。作為網路信息的接受者,受眾不但是網路信息的目的地,還是網路信息的中轉站,具有網路信息繼續傳播的主體作用。他們把所接受到的網路信息通過簡訊、BBS、MSN、QQ、E-MAIL等聯絡工具進行再傳播,從而使虛假新聞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

今年,一條關於央視主持人周濤的虛假新聞從網路一路傳播到傳統媒體——報紙上,網路對報上刊登的這條假新聞紛紛予以轉載,使其成為「熱點」新聞。事情起源於近日一篇博客文章:有人以周濤同學的身份,在自己的博客上大曝周濤的「校園往事」和「兩段婚史"等隱私。2006年4月11日武漢某報發表了《名嘴周濤:再婚是我最正確的選擇》的文章,各大網站紛紛轉載。4月12日,周濤委託新浪娛樂發表聲明:「前段某博客上發表的所謂揭露我個人隱私的文章,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並有全國多家媒體轉載......近期又有多家網站轉載某報文章《名嘴周濤:再婚是我最正確的選擇》,文章內容更是與實際情況漸行漸遠。」「目前多家網站轉載的某報文章《名嘴周濤:再婚是我最正確的選擇》,未經采訪我本人,未經本人授權刊載,任意編造,屬虛假文章。」她還稱對於以上侵權行為,將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這樣,網路假新聞信息-媒體假新聞-網路轉載,假新聞就是以這樣快的速度,迅速出爐,網路實際上已經成為成為傳統媒體的「放大器」。新聞是網站媒體傳播的信息中的重要組織部分。據筆者了解,僅北京市的網站,每天就刊載新聞信息4萬多條,論壇帖文和新聞跟帖更新量達70萬條,頁面總瀏覽量超過10億頁次,瀏覽者逾億人次。一旦出現虛假新聞,危害極大。誠然,在當今社會,網路新聞傳播顯示出它巨大的功效,但是虛假新聞屢禁不止,更使網路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現在有的網路缺少的就是它的公信力。應該說,網路新聞傳播速度之快,超過了以往任何一種傳播途徑。而網路所具有的公開程度,恰恰給受眾利用相同信息進行傳播提供了可能性。同時,在集合行為中,人們不為信息的准確性負責,根據自己的意願,任意對謠言內容進行改造。這樣,虛假新聞就會以飛快的速度在人們中間傳播,從而加劇其傳播的惡果。因此,在網路開展反虛假新聞的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四是虛假新聞傳播媒體越來越多。從大眾媒體到精英媒體,從小媒體到大媒體,都曾有意無意出現過虛假新聞。在我國,國家級媒體的地位和權威是無可置疑的。人們很難將權威主流媒體與虛假新聞聯系在一起。但是近些年,許多虛假新聞正是通過個別國家級媒體產生或是加以放大的。

2001年7月12日,新華網發表名為《中國天才少女打破800年校史記錄》的通訊,文中寫道:「近日,英國牛津大學頒發校長令,把博士學位和最高獎學金的榮譽授予來自中國齊齊哈爾第一中學的留學生吳楊,以表彰她在數學和電子計算機學科中獲得的優異成績……頒發給她6萬英鎊的最高額獎學金。導師戴里克教授說,吳楊是他當15年博士生導師中教過的最好的學生。」《人民日報海外版》緊跟其後,於10月2日以《「我是中國人」》為題加以報道,人民網迅速轉載。10月8日,中新網也予以報道。但是令各家媒體難堪的是,11月23日,吳楊本人在《中國青年報》上公開發表聲明指責該報道失實。

在這個事件中,一些主流權威媒體的報道,或是以原創新聞的方式,或是以轉載的名義,加速了這一虛假新聞的傳播。由於權威媒體的地位,這些虛假消息一經傳出便迅速傳播開來,致使更多的人蒙受侵害,在一定范圍內造成不好的影響。由此看來,權威主流媒體在報道時,應該尊重事實真相,對社會負有更多的責任;當某些機關提供的信息與實際情況顯然不符時,媒介需要做更為細致和詳盡的調查;否則會產生較其他媒體更為嚴重的負面效果,會給受眾對國家媒體預設的可信度心理造成波動,損害媒體長久以來形成的公信力,而且公信力一旦受到重創不是短期內可以恢復的。由於中國的商業網路沒有自采新聞的權利,一旦有公信力高的媒體報道了具有高度「可讀性」的虛假新聞,各大網站之間就會進行鏈條式的轉載,成批量地在短時間內完成復制粘貼發送這一系列程序,引發媒體之間的「多米諾牌骨」效應。

新時期虛假新聞存在的根本原因在於,一些媒體在思想觀念上無視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在制度建設上缺少完善的新聞報道機制,在管理環節上缺乏嚴格的管理規范,結果使虛假新聞出現「跑冒滴漏」。另外,社會對媒體發布的虛假新聞缺乏嚴格的監督制約機制,虛假新聞的經濟和社會成本低,「造假」媒體和記者很少受到應有的懲罰,難以感到切膚之痛。一些記者不講新聞職業的操守和規范,丟掉了新聞工作者的優良傳統,為名利所驅而刻意編造新聞。

新時期新聞如何「打假」?具體來說:

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規范,用法規來嚴懲造假者。從新聞價值的核心要素和新聞產品質量的標准來看,真實性不再是一種模糊、彈性的道德要求,而是一個明智、剛性的法律標准。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出了《關於新聞采編人員從業管理的規定(試行)》,以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規范新聞采編人員行為,維護新聞界良好形象,促進新聞事業健康發展。規定強調,新聞采編人員要堅持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確保新聞事實准確。要認真核實消息來源,杜絕虛假不實報道。新聞報道在新聞媒體刊發時要實行實名制。新聞采編人員有虛假報道、有償新聞等行為,情節嚴重的,一律吊銷記者證。凡被吊銷記者證的新聞采編人員,自吊銷之日起5年之內不得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因故意犯罪被判處刑罰的,終身不得從事新聞采編工作。要讓新聞出版管理部門真正行使法律賦予的行政處罰權,對刊登虛假新聞的媒體進行處罰。筆者建議借鑒國外經驗,國家出台媒體行業規范,對刊登虛假新聞的媒體進行嚴厲懲處。虛假新聞的投稿人、消息提供者以及參與造假的記者、媒體,均應該為虛假新聞承擔法律責任。

二要進一步實行媒體主編或責編引咎辭職制,強化媒體的把關意識。除了對媒體造假者的追究外,同時也要加大追究製造假新聞的媒體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三要進一步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管理,提高其識別虛假新聞的能力。有關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培訓,大力提高記者編輯隊伍的業務水平素質,把好新聞入口關。教育新聞采編人員在新聞實踐中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感。

四要進一步在網站開展文明辦網的活動,加大嚴懲虛假新聞的力度。2006年4月9日,北京千龍網等50個網站聯合向全國互聯網界發出文明辦網倡議書,全國各大網站紛紛響應。這是良好的開端。國家有關部門應順應民意,盡快制定出嚴懲網路虛假新聞的具體辦法,並付諸實施。

對新時期的虛假新聞這個新聞工作者深惡痛絕的「公害」,只要我們堅持大打持久戰,就一定能將其數量逐步減少,直至徹底杜絕。

⑦ 如何應對網路科普謠言或虛假信息中國科普研究所提出哪些辦法

中國科協和有關部委共同開辦的科學辟謠平台,在開展科學普及的同時,不斷強化價值引領功能。升級人才服務體系擴大辟謠朋友圈,打造核心競爭力。

現如今時代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生活中都喜歡通過網路的形式來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也有很多不法之徒利用網路社交平台發布不實言論,影響社會安定,事情發生之後有關部門立即採取措施,積極進行維護。

我的個人看法是什麼?

我認為謠言止於智者,對於那些不實言論我們一定要正確看待,如果因為些許小事而導致謠言四起,影響社會安定,則必須不斷的優化和提升相關平台的運行效率來進行控制。加強與社會團體、媒體平台合作,深耕特色,聯合策劃推出精品內容,打造科學辟謠品牌 。

⑧ 如何提高網路新聞的真實性

正如一枚硬幣有兩面一樣,網路新聞一方面具備著與眾不同的優勢,同時也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原有的優勢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成為使它的缺陷和弊端更加彰顯的擴散器。作為新聞傳播中的核心問題——如何維護新聞真實性,也就在網路傳播這種條件下顯得更為突出了。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這是由新聞所報道的對象——事實所決定的。事實的第一性、客觀性決定著新聞存在的基礎,它是新聞的本源,新聞報道也只能是對客觀事物的活的寫真,它必須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這些都是新聞工作者或新聞傳播者們耳熟能詳的原則,並沒有多少艱澀的成分在其中,作為網路新聞的散布者們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堅持並維護新聞真實性,對於網路新聞,對於網路媒體本身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網路假新聞的存在,宛如新聞事業肌體上的毒瘤和腐肉,嚴重影響了新聞媒體在公眾中的形象,削弱了新聞的公信力,削弱了服務於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這一基本職能的發揮,應該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它對社會造成更大危害。
第一?熏要加強對互聯網站的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網站新聞信息採制發布的審查把關制度,在這方面,其他媒體都有著豐富而有效的經驗,網路媒體可以更好地吸收借鑒。只有有了相應的規范,才能確保自身運行的流暢。對於違反制度的新聞從業人員,要予以嚴厲制裁。
第二,要嚴厲地打擊利用網路製造和傳播虛假信息、造謠惑眾的行動。在技術層面上,要能夠准確知道網上信息發布地址和人員的問題,使傳播有害信息的人無處可遁。在法律層面上,也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追究散布虛假信息的網站和個人的法律責任,從根本上保護國家、社會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第三,網站要增強社會道德感和責任感,網路從業人員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提高自己對信息的辨別力,決不能信奉「拿來主義」,同時,也要培養受眾的防範意識,使他們不輕信、不傳布未經證實的信息。
另外,政府機構也應進一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主流媒體要健全准確高效的新聞發布機制,在重大突發性新聞事件中,要建立向公眾、向多類媒體及時通報新聞信息的制度,盡可能做到公開、透明、詳實,「流言止於公開,謠言止於透明」,這樣也可避免政府和主流媒體報道滯後的被動局面出現,從而也有助於網路新聞信息的凈化。

⑨ 虛假新聞的應對措施

如何有效遏制虛假新聞的產生
美國現代新聞之父普利策說過:「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嚴謹追求真理的熱望,最正確的豐富知識,以及最忠誠的道德責任感,才能將新聞事業從商業利益的臣屬,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會利益的敵對上拯救出來。」最大限度地遏制虛假新聞的產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強化社會監督是有效遏制虛假新聞產生的基本保障。「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一理論在新聞界同樣適用。要維護新聞真實性原則,新聞媒體及新聞從業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監督。同時要加強對新聞傳播的監管,加強新聞立法,使新聞行業行為有更多的法律依據。
2、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是有效遏制虛假新聞產生的關鍵所在。
首先,要提高認識,增強堅持真實性原則的自覺性,樹立正確的新聞觀,自覺地遵循新聞職業道德原則與要求,並將其轉化為正確的職業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缺失的問題,杜絕虛假新聞。
其次,一個具有新聞職業道德修養的人要自覺地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把全部新聞工作建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每個新聞從業人員都應當以此為原則、為標准來檢驗自己的工作,審視自己的新聞實踐活動是否做到了實事求是,是否做到了全面、准確地報道新聞,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第三,要增強法制觀念,防止新聞侵權。新聞媒介及新聞工作者應當增強法制觀念,掌握好「法」與「非法」的界限,自覺遵守國家的各種法律、法規,尊重法人和公民的各種合法權益,防止在新聞報道中出現違反法律、法規和侵權、毀譽現象。
另外,新聞媒介及新聞工作者應當增強責任感和道德意識,自覺堵塞造成新聞失實的各種漏洞。真正的有效遏制虛假新聞的產生。

⑩ 如何有效避免新聞報道失實

新聞失實的定義 要弄清楚什麼是新聞失實,首先必須理解新聞的定義。關於新聞的定義,當今主要有四種提法。一種是以胡喬木為代表的事實說,即認為新聞是一種新的重要的事實;一種是以甘惜分為代表的手段說,即認為新聞是以報道或者評述最新發生的重要事實以影響輿論的特殊手段;一種是以寧樹潘為代表的信息說,即認為新聞就是向公眾傳播新近事實的信息;一種是以陸定一為代表的報道說,即認為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所謂新聞失實,就是指對新聞信息的報道與客觀新聞信息不完全相符,未能准確反映客觀新聞事實真相的現象 傳媒在當今社會發展迅猛,並且力量越來越大,所處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傳媒的覆蓋面廣,它涵蓋了廣播、電視、報紙、網路以及新興的手機簡訊等多種媒體。不管對哪一種媒體來說,新聞報道的真實性都至關重要。新聞報道的導向性強,對社會和人們生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把好新聞真實性、客觀性這一關意義重大。新聞報道一旦失實會給社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新聞報道失實的表現可歸結為兩種,即具體失實與總體失實。 防止和克服新聞失實現象具體的解決方法 就新聞界自身來說,防止和克服新聞失實現象,針對報道失實的表現我們可以作出具體的解決方法: 1.新聞工作者在報道時不能憑空捏造虛構在現實中並不存在的東西。還沒有發生的事件我們不能隨意地去捏造,做到客觀實在。 2.報道中不要胡亂添加情節,稿件寫現實中某人某事時不能無中生有地添加某些情節或細節。沒有的事情就是沒有,不能為了追求生動形象吸引受眾眼球搬弄一些不存在的東西。 3.稿件所寫的事情要是確實存在的,不能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做出的事集中拼湊到一個人身上報道出來。 4.新聞報道切忌誇張,不能對稿件所寫事物在數量、規模、發展程度以及所起的作用、影響方面有所誇大。 5.報道不能有失偏頗,稿件在表現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時,不能無視形成某種結果的多種原因,而只強調其中一種所起的作用,把多因一果報道成一因一果。 6.稿件反映全局情況時,援引的例證不應該是孤立的個別事例,而應該是多方面的全面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 7.稿件在反映事物的某一方面時,不能有意迴避與此緊密相關的另一重要方面,要使人能看清這一事物的全貌。要報道事情真相,要敢於為民做主。 8.稿件對事實所作的結論不能是根據一些假象得出的,而是要反映事物的本質。新聞報道失實不僅給當事人造成不好的影響,同時也不利於報社或媒體在公眾心目樹立良好的形象。 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我們務必要確保新聞的真實性,不作虛假報道,客觀地把身邊發生的事實真相記錄下來,如實地報道給廣大公眾,杜絕虛假新聞。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自律。不為個人私利及眼前利益沖昏頭,保持強烈的政治敏感,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及素質培養,為新聞事業打下穩固的根基。 新聞失實的預防措施 新聞稿件與一般稿件的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是對最近發生的新聞事實的報道,是對事實的客觀、真實的陳述,因而,新聞稿的內容有不同於一般文章的特別要求,那就是必須忠實於事實原貌,准確地表現事情的來龍去脈,否則就會造成新聞失實。 對新聞作品中所陳述的新聞事實可採取分析法、核對法和調查法來進行把關。 核對法就是通過與權威性的材料或其它可靠性程度高的材料的對照來發現和糾正新聞稿件中事實方面的差錯與不夠准確的地方。 調查法是通過直接的現場觀察和了解來檢驗新聞稿件所陳述的事實的真實性與准確性。 此外,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發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堅持唯物辯證法,保持冷靜的頭腦,防止片面性;推動新聞法制化進程,健全法規,依法治本,嚴格規章制度,堵塞失實漏洞;新聞工作者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糾正思想存在的以新聞謀私利的腐朽東西,弘揚職業道德,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及時糾正失誤。 (作者單位為鄲城縣電視台)

閱讀全文

與網路時代如何杜絕虛假新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16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68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60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7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43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17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18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0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80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18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07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975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26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08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52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03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78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458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5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