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要概述學校網路教育的基本途徑
(1)課件學習:
每門學科分為幾個章節,每一章節分幾講來完成,每一講相當於一節課。每一門學科這個部分滿分是10分,得分點在於每一講只要播放夠6分鍾以上即可得到1分。
(2)視頻學習:
每門學科分為幾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對應的網路視頻教程學習。如果學生想把視頻保存到電腦上,可以用錄像軟體《超級捕快》,將網路視頻錄制保存AVI,FLV,WMV等常用的視頻格式,在電腦上直接學習。
(3)在線測試:
其中每一章節學完之後,課件學習後面的在線測試是和前面的每個章節對應的,課件學習每一章點播完後就可以捎帶做下後面對應章節的在線測試。
每一章做完提交就可以當場顯示得分和對錯情況,可以重復做很多遍,直到得到的分數你比較滿意,這個環節佔30分,全部完成後要得到21分以上就可以了,得到滿分更好!
(4)網上作業:
這個環節是各學科老師所布置的平時作業,一般都不計入總成績的,只有《網上學習導論》計入考試成績。
《網上學習導論》該門學科在線測試題庫裡面沒題,所以這個網上作業是必做的,相當於在線測試,佔30分。《網上學習導論》這個網上作業做題方法是把每一模塊的題目下載下來,按題目要求做好後點擊上傳即可完成。
(5)在線時長:
在線時長就是每次登陸學習平台學習的時間都會有一個統計,每學期下來累計在線學習時間多長,平台裡面會自動累計顯示的。
這個也要佔到10分左右,沒有要求學生必須每天在線時間多長,只要大家各自安排好學習計劃,每周或者休息時間登錄學習即可,原則上每學期在線累計時長要達到3000分鍾以上(最低限制,上不封頂,學習時間越多越好)。
(6)教學論壇:
這個是師生交流的一個很有利的平台,在這裡面可以看到很多個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專業不同批次的同學朋友,每個學科都有一個專業輔導老師,學生可以隨意在裡面發帖發信息,關於學習考試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裡面發問求解。
(1)網路教育有哪些交互方式擴展閱讀
學校網路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發展不均衡
通過網路實現的遠程教育,在我國地域差別比較大。受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東部發達地區在遠程教育開展的深度與廣度等方面均優於西部欠發達地區,因此在相應政策制訂上較難,在客觀上造成遠程教育的規范程序差。
在最近的一次遠程教育現狀調查中發現存在招收不合格生源情況、個別學生上網無法保障、教與學脫節等問題。
(2)人才緊缺
網路遠程教育與傳統的全日制教育差別比較大,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學生在時間與空間兩方面的不同步性。
在這種新的教學機制下,如何將傳統教學的優點轉移到以網路為載體的教學過程中,這是一個難點。既懂網路技術,教學素質又過硬的人員很少。這就極大地影響了傳統教學模式向網路教學的成功升遷。
(3)教學模式單一
由於既懂網路又懂教學的人才緊缺,直接影響了網路教學過程中作為教與學兩方面的介面—課件的製作質量,造成網路教學模式單一。
比較單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負面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變差,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把握不準,進而影響教學質量。
(4)教學交互性差
由於通過網路實現的教育教學過程,不要求教師和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嚴格不同步,客觀造成教學交互性差。學生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向教師提出,教師也不能實時給予清楚明晰的解答。
盡管網路教學過程中廣泛使用了增強交互性的BBS、MSN等技術,但與傳統教學過程中師生面對面的溝通相比,其效果要遜色好多。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網路教育
B. 網路教育講授方式可分為同步式與非同步式兩種,請你談談同步式講授與非同步式講授的優缺點。
二者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1)同步式的優點: 雖然教師與學生不在同一地點上課,但是學生可在同一時間聆聽 教師講授,師生之間可以有一些簡單的交互,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樣的。教師通過服務 器呈現教學內容,通過電話對這些內容進行講解,並使學生瀏覽這些內容是達到同步。這個 同步集中教學系統最大的特點是實現的技術相對簡單,只需附加電話即可,價格較低廉 缺點:交互性不強。
(2)非同步式教學的優點:它可以很簡單的實現,只要利用網際網路的 WWW 服務系統及電子
郵件服務就可以滿足基本要求這種模式是由教師將學習要求、 教學內容, 以及教學評測等教 學材料編製成超文本文件, 存放在伺服器上, 學生通過瀏覽這些文件的頁面來達到學習的目 的。其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全體 24 小時進行,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 時間、內容和進度可以隨時在網站上下載學習內容和向教師請教 缺點:缺乏實時的交互性,對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要求高。
C. 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網路教育具有哪些優勢
1、網路教育實現了互動式合作學習。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沒有機會和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進行交流,也有很多學生因為種種原因,不敢和教師進行面對面交流。在網路教育中,學習者不僅可從網上下載教師的講義、作業和其他有關的參考資料,而且可向遠在千萬里之外的教師提問,從而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2、網路教育充分實現了個性化學習。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條件下,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學習只是一個理想化的追求。而互聯網使因材施教成為可能,學習變成一個各取所需的過程,個性化的學習得以真正實現。在互聯網上,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統一的進度。每一位學習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在自己方便的時間,按照適合於自己的方式學習。
3、網路教育使教育社會化,使學習生活化。在目前的信息時代,新知識、新事物隨時隨地都在大量涌現,人們必將從一次性的學校學習走向終身學習,而互聯網則為教育走出校園、邁向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3)網路教育有哪些交互方式擴展閱讀:
現代遠程教育可以有效地發揮遠程教育的特點,是一種相對於面授教育、師生分離、非面對面組織的教學活動,它是一種跨學校、跨地區的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它的特點是:學生與教師分離;採用特定的傳輸系統和傳播媒體進行教學;
信息的傳輸方式多種多樣;學習的場所和形式靈活多變。與面授教育相比,遠距離教育的優勢在於它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擴大教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降低教學的成本。基於遠程教育的特點和優勢,許多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發展遠程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廣闊前景。
D. 網路教育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方式呢
網路教育的學習形式主要有那些呢,我們從不同的傳播媒體和介質進行分析。
一、通過PC端的學習形式,這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學習,我們可以通過音頻、視頻、課件等形式在網路上進行實時或者非實時的交互學習和交流。
二、通過電視、DVD等方式,我們的課件有的被刻錄成光碟的形式進行傳播,很多偏遠地區的學生網路的覆蓋率很低,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學習。
三、通過移動終端的方式,目前看來這種形式的學習方法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很多人喜歡用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等移動設備進行學習,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同樣能夠在互聯網上面找到海量的學習資源。
四、面對面的輔導學習,網路教育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組織兩到三次的集中面授輔導課程,通過老師與學生的現場交流及時的解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四川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的輔導課也是每個月都有一次。
現在大部分的高校都是結合這幾種教學方式同時開展教學的,畢竟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網路的普及率也不一樣的,我們只有相互取長補短才能更好的把這種新的教育模式發展好。
E. 網路環境下的教與學的模式有哪些
一、確立網路環境下教與學的策略
在一年多的探索實踐中,我們首先研究和確立了網路環境下的教學策略,我們深切地感悟和領會到: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在教材組織、師生角色、學習方式上有著本質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
1、教材來源和形式上的多樣性。
網路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教材的來源和形式,使教材呈現出多樣性、非線性和綜合性。
(1)教材來源的多樣性。網路教學的教材不僅僅是教科書;還包括網上資源進行篩選後下載的學習資料,學校課件製作室開發製作的多媒體教材,學生之間通過調查、考察、搜集的各種信息資料等。
(2)教材呈現的非線性。網路環境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不僅是文字材料,而且音像、圖片、方法等電子教材,以非線性的網狀結構形式呈現出來。
(3)教材組合的綜合性。從我校2000年起至今不同學科的網路教學試驗課分析,其中語文、社會學科是以主題形式的綜合形式設計的,而數學、自然、美術等學科是以單元形式加以綜合組織的。教學的周期打破了原來以課時為單位的安排,演變成以星期、以月或以學期為單位的靈活樣式。
2、師生角色的重新定位。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處於主宰課堂的中心地位,而在我們網路教學中,教師的這種地位和作用被弱化了。教師的角色轉變為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從網路環境課上,我們看不到教師從頭到尾滔滔不絕的演講或對學生指名提問,教師大量的工作在於課前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對學習資源進行採集、篩選、整理。學生在課上可以自選練習,自行檢測,檢測或考試不再是學生懼怕的學習形式。數學課「賽一賽誰最強」的學習環節中,學生可以相互出題,相互批改,相互競賽;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不同能力,自主選擇學習要求。如語文課「自主學習,理解課文」的教學環節中,對學生的自學要求分為A、B、C三個層次,由他們自行選擇;在「展示成果」的學習環節中,學生可以自選主題和形式,自找資料,自我研究。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而組織確立的。
3、學習方式的變革。
網路下的教學追求的是多種多樣的、全新的學習方式,它為兒童的學習提供了研究設計、交互協作、實踐體驗等多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如《只有一個地球》的課堂教學就是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教學中讓兒童模仿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通過網上瀏覽、網下調查、收集大量的研究資料或事實資料,對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展開研究;設計性學習是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後的成果設計。兒童把保護地球生態環境課題研究成果通過網頁、作文、寫信、發郵件、畫圖、提倡儀書等多種形式展示,這都是兒童全新學習方式的體現。網路教學中的協作學習方式,不僅要求學生與教師的交流,還要求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協作。如我們在小學數學第八冊《量的計量》教學中,通過設計「比一比誰最好」、「賽一賽誰最強」教學環節,採用組織競賽,相互考試、協作討論等學習方式。
二、探索網路環境下教與學的模式
網路環境下教與學的創新研究是教師通過網路創設教與學的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重視活動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通過學生的主體探究活動主動積極地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獲得具有創新意義的學習成果。根據網路教學交往的公平性、隱形性、交互性、主體性等特點,我們著重研究以下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結構。
1、構建網路環境下開放式作文教學模式的研究
現代教學技術發展方向的多媒體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其相適應的教學開發和應用,形成了一種圖、文、聲、像並茂,人機交互的教學方式。在教師創設的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中實現了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使學生能在網路環境下依據問題進行創造性學習,極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學效率,優化了作文教學結構,促進了師生創新精神的發揚。
(1)創設情境,啟發想像。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從內容入手,創設或再現學生熟悉的人、事、物、景,有步驟、有重點地指導學生圍繞自己的愛好選擇有關人、事、物、景,進行觀察、想像,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其產生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強烈願望。
(2)指導觀察,以說促寫。優美的景物、生動的場面的依次出現,首先為學生解決了「言之有序」的問題,幫助學生選擇材料,安排段落,確定詳略。接著著重指導學生觀察,討論「怎樣寫」,解決「言之有物」的問題。在學生定向觀察多媒體畫面時,教師根據寫作要求、寫作重點、難點,不斷採取重放、關鍵處定格、放大或縮小等技術手段,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展開想像,對寫作重點處教師還可作一些注釋說明,設計問題,將畫面情境與感知吸收材料緊密結合起來,啟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學生把各種信息進行加式編碼,變成指令性信息,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引起了他們美好的回憶。
(3)交互學習,自主習作。學生在前兩步的基礎上,開始自主習作。自主習作由學生通過計算機來處理語言文字,從詞、句、篇到標點符號及文字的排版,把自己的習作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在學生自主習作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隨時可以通過網路語音系統向老師提問或請教,也可以通過網路瀏覽同學的習作:二是學生可以隨時獲得幫助信息,以解決習作中遇到的困難。教師則通過網路,瀏覽學生的習作情況,給學生以個別指導,及時發現學生習作中的共性問題,找出可作為評改的作文,為下一步作好准備。
(4)評改例文,強化重點。教師把要評改的例文或片斷,通過網路發送給每一位學生,根據習作要求,抓住重點,指導學生評改。先讓同學讀一讀例文,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對照習作要求評改例文:好,好在哪裡,為什麼?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修改,怎樣改?習作的重點部分可再次出現畫面,讓學生進行文字與畫面的對照,看重點寫得是否具體,用詞是否准確,聯想是否合理。
這一環節要點是教給學生怎樣去分析一篇文章,讓學生明白怎樣的文章才是符合寫作要求的,指導學生怎樣去評改作文,培養他們的修改能力,養成邊思考、邊修改的習慣,為自評自改打下基礎。
(5)修改習作,存檔列印。學生根據上面的例文評改,對照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如有部分學生修改還有困難的話,這一步中可繼續採用第三步中網上請求、獲取幫助等方法進行修改。修改定稿後進行重新排版,預覽沒有問題後,就可以列印成文,同時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拷貝到自己的磁碟上,形成自己的「習作集錦」。
2、構建網路環境下自主創新教學模式
網路環境下閱讀教學自主創新教學模式是融「自主」與「創新」為一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自定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實現創新意識及創新精神的培養的一種課堂教學操作樣式,達到語言知識及技能、習慣態度與價值感的同步增長。還是以「只有一個地球」為例:
(1)網頁導入,激發興趣。在學生優美的朗讀聲中展示「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等上節課學生的主題研究網頁,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打開網路,自學課文。學生打開自學庫自選要求進行自學、自練、自評、自行校正,在自主學習中還可以運用交互系統向教師、同學求助達到自學要求。
(3)自主選題,創新學習。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選主題,自找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在網路上提供資源庫、方法庫、展示庫、交互庫,為學生順利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條件。
(4)自製成果,努力創新。學生根據展示庫的要求和自己的特點愛好選擇展示方式:網頁製作、想像作文、發郵件、提倡議、寫感受、畫漫畫等。進行創作。
(5)展示成果,交流促進。學生可以在網上選擇同學的作品進行瀏覽,並作出評價;教師在學生作品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在全班展示、評議,再請學生交流自評情況,達到相互促進。
(6)延伸課外,探索深化。課外要求學生到英特網上去學習,去實踐,進一步探索,當個環保小衛士。
3、構建網路環境下自主協作差異式教學模式。
網路環境下自主協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是立足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而構建的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維合作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自主協作中整體推進,在探索中提示思維、發展思維,最終形成能力,學會合作探究。在課堂上打破邏輯演繹推理的做法,增強學生歸納和直覺估算能力,從而體現數學文化特徵。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小學數學人教版第九冊教學內容,包括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教學設計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在內容編排上,構建了以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教學為單元,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藉助媒體形象直觀的演示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由來;在教學目標上,實施分層教學目標,採用基礎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相結合,使全班人人學會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達到人人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由來;學有餘力的學生能自由選擇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和梯形面積的計算,為學生提供更寬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均衡發展。
本課教學以學生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認識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以及通過自學操作為基礎,圍繞「問題一解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展開教學。教師通過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在網上設置查看答案及幫助信息等,及時矯正學生思維,保持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系統地牢固掌握知識,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按四步實施:情景導入一基礎訓練一自主探究一自我總結。依據兒童心理特點,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創設兔媽媽的五個孩子為誰製作的圖形大而爭論不休的情景,增強學生生活情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依據兒童思維特點,利用教學媒體,讓學生清晰觀察動態過程,豐富學生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填寫實驗報告,揭示規律,從而獲得面積計算公式的概念。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幫助者與合作者,通過學生自我判斷、自我探究、自我選擇性的學習、自我總結性評價等形式,努力體現教學的一體化。
三、開發網路環境下教與學的資源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在教與學的時間、地域和環境方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需要大量的信息和資料來補充和加入,必須全面開發網路的課程資源,使教與學由封閉走向開放,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1)開發網路信息為教師構建寬廣的教學設計平台。2000年下半年開始,通過Intemet網上的搜集下載教學資源、購置部分教學素材課件和教師群體自我設計開發教學資源,我校啟動了校園教學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加入地區局域教育網,並成為北京景山遠程教育示範學校,而全國教育資源的鏈接,更是為師生的網路教學設計提供了多種信息源。
(2)網上學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2000年1月我們在Internet上建立學校的青苑網站,同年9月我們又初步建起了校內的網上學校,設置青苑之星、小荷初露、網上教程、電子閱覽、在線試題、即時輔導和網路知識等欄目。開放的網上學校,為學生創造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環境,讓他們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進行自覺主動地學習。
(3)校園熱線支撐教與學的多向交流。學校於2000年10月建起了校內熱線,主要包括BBS、部門(教導處、教科室、大隊部、教研組等)主頁、班紐(四至六年級各班)主頁、個人(教師、學生)主頁。少先隊大隊部的「蓓蕾網苑」有「校園熱點新聞」和「碰碰車」等欄目,及時報道傳播了校內外學生關心的新聞。今年4月24日,我校在接待江蘇省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工作協作會代表來校視察的過程中,少先隊大隊部「蓓蕾網苑」的幾十位少先隊員,在一小時不到的時間內,對來校視察的代表們的活動進行采訪拍攝、新聞編輯和網頁製作,即時向代表們匯報了他們在校活動的情景、及時、正確的網上報道中並插入了多幅代表們視察學校和聽課的照片,贏得了省教育廳周稽裘副廳長和代表們的熱情贊賞。
隨著我校網路環境下教與學研究的深化和普及,促進了教師觀念的更新,推進了課程的再設計、再創造,師生角色的轉換,新的學習方式不斷涌現,師生的信息素養得到不斷提高。教師團體2000年榮獲無錫市多媒體軟體現場製作一等獎;榮獲網路環境下數學課堂教學全國二等獎;2001年又榮獲無錫市第三屆校園電視專題片一等獎、片頭製作二等獎、校園新聞二等獎;在網路環境下教師的教學設計更是在各種比賽中屢屢得獎。
目前我校全體師生正以全新的感受和體驗積極參與「網路環境下的教與學創新」探索。我們堅信:一種嶄新的教與學的教育形態必將展現在我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