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政府和媒體如何抵制網路謠言

政府和媒體如何抵制網路謠言

發布時間:2023-03-15 12:09:51

⑴ 如何減少網路謠言從政府,網站,網民的角度回答

解決我國互聯網謠言泛濫的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必須盡快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 「互聯網錯覺」,規范公民互聯網使用者的行為。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的空間,這就使得一些公民在互聯網發表言論的時候,錯誤地以為自己處在匿名的狀態,因而可以肆無忌憚地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增加互聯網的透明度,是減少我國互聯網謠言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可以考慮將網路 「實名制」落到實處,在必要的時候,互聯網監管機關可以出台實施細則,防止一些互聯網站為了吸引用戶,在推行實名制的過程中陽奉陰違,人為製造混亂。

其次,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完善內部編輯流程,把互聯網信息監管的責任落實到人,避免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當前一些互聯網服務提供者,為了吸引互聯網用戶不擇手段。他們打著為互聯網用戶提供便利的幌子,疏於對互聯網發布的信息進行必要的監管。相當多的互聯網服務提供者,乾脆把某些 「公告板」或者 「聊天室」 「承包」或者 「委託」給一些互聯網使用者監管,由互聯網 「版主」依據個人的喜好進行信息審查,這就難免給一些違法信息在網路上流傳鑽了空子。

第三,應當充分借鑒現行法律中規定的 「避風港原則」和 「紅旗原則」,加大對國家利益、公共利益保護的力度。

⑵ 如何應對網路輿情

1、建立和完善網路輿論引導機制。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機制。豐富信息公開形式,把傳統媒體與網路相結合,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信息公開渠道,加快政府信息公開進程,讓謠言止於公開。

2、完善管理體制。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縣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信息化建設和電子政務的指導和管理,互聯網和網站的統一規劃和建設管理,網路輿情的監測、研判和應對。

3、正確引導網路輿情。一是充分發揮政府公權力、傳媒和知情方面的優勢,理性引導輿論。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優勢和宣傳部門媒體優勢,正確地引導輿論,營造網上主流輿論話語權。二是建立"網上統一戰線"。

4、增強輿情預警意識。一是客觀認識網路輿論,認識輿情預警作用。要認識到網路既是社會危機的放大器也是社會情緒的減壓閥,不必把網路輿情視為洪水猛獸而反應過度,但也不能對潛在的負面輿情信息置之不理,釀成輿情危機。

5、通過利用一些輿情監測工具,比如樂思輿情監測系統,提高輿情預警能力,爭取輿情負面信息早發現早處理,防危機於未然;二是指導思想上從"堵"向"疏"轉變。

⑶ 為凈化網路環境、抵制網路謠言,我們應該怎麼做

1、樹立法律意識,嚴格遵守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配合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打擊利用網路傳播謠言的行為。
2、增強社會責任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相應社會責任,文明上網、文明發言。
3、自覺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不助長謠言的流傳、蔓延,做網路健康環境的維護者,發現網路謠言積極舉報。

⑷ 政府如何應對網路輿論危機

謝金林網路輿論危機是網路社會政府經常遭遇的一種危機,它對政府能力體系可能造成致命的傷害,也可能為政府與公眾之間良性互動提供新的契機。如何對其進行治理,將是網路時代政府治理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新時期政府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一、作為新形式危機的政府網路輿論危機的本質及其特點 政府網路輿論危機是網路社會政府經常遭遇的一種新形式危機,其實質是公關危機,挑戰的是政府公信力與執政地位。在信息以光速傳播的網路社會里,政府的某一個成員或某一個組織的任何一項不恰當的具體行政行為,都可能引發出眾多的帶有明顯傾向的一邊倒的負面輿論,將政府置於公眾輿論的風口浪尖,嚴重損害政府形象,削弱政府公信力。第一,網路社會信息「無限制過濾」切斷了不同經驗之間的對話,使得正面輿論與負面輿論的交鋒過程中,負面輿論常常輕而易舉地壓倒正面輿論,因而以訛傳訛現象極易發生。網路技術的運用,賦予聽眾極大的自主選擇權利,每個人不僅可以在信息超市中完全根據自己的需要「量身定製」信息,而且可以自由、即時地參與事件的討論,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當網路給我們提供了大量信息的同時,又像魔術師的障眼布一樣,限制了我們的視界,隔斷了不同經驗之間的共享與對話。一方面是便捷的四通八達的信息傳播,一方面是理性商談、經驗分享如此之困難,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難以理解的吊詭的境象。在這個吊詭的世界裡,真相在公眾之間難以被澄清,而某些負面因素常常被隨意放大。有關政府的負面輿論總是比正面輿論更容易激起聽眾的響應,大量的非理性的發泄性言論由產生。 第二,網路輿論「群體集化」現象使負面輿論極端化,加劇了負面輿論一邊倒的傾向。所謂「群體集化」指的是,「團體成員一開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議後,人們朝著偏向的方向繼續前進,最後形成極端的觀點」。網路社區不是一個統一的社區,而是由分化成不穩定的互相抵制的小團體所組成的。在小團體之內雖然有著高度的認同感,但團體之間彼此抵制。「信息過濾」使不同經驗之間缺少商談機制,而網路意見表達不是多數決定少數,而是少數意見領袖支配多數。所以,負面輿論出現之後,少數的意見領袖總是能夠通過煽動性的言論將輿論往極端的方向推進。而對於公眾而言,從眾心理使他們更容易接受這些煽動性的一邊倒的言論,負面輿論不斷積聚,關於事件的輿論就因此而被定格。第三,網路信息傳播的「虛擬串通」使得負面輿論隨時都可以在大范圍內出現一邊倒的可能。網路這種超時空的信息鏈接,使得任何信息,不管其是真是假,只要達到引爆點,就有可能以燎原野火之勢迅速在網路之中蔓延。負面輿論也是如此,當其出現在網路上吸引了一部分網民的注意,馬上就可能通過BBS、博客、跟貼、網路聊天等形式迅速傳播。傳播的面越廣,信息的真實性就越沒有人去質疑;最後哪怕是謠言,在網路之中也被認為是真實。與其相反的輿論則會慢慢地在這個信息自由市場中被驅逐出去,整個網路世界中只能聽到一種聲音。 第四,網路社會權力「去中心化」使政府難以控制輿論的方向。網路社會里,政黨與政府不再是信息權力的惟一擁有者,信息主導權被分散,以至於沒有誰可以成為固定的意見領袖。誰是信息的主體,誰就擁有了權力,誰就是意見的領袖,這就是網路權力的規則。傳統的政府權力不斷被稀釋,政府權威也不斷受到挑戰,甚至是沆瀣一氣的小團體也可以通過極端的網路暴力,蔑視並攻擊政府應有的權威。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民主執政能力比較薄弱,回應能力不強,新聞發言人制度不完善,甚至在錯誤的政績觀指導之下,為了所謂的地方政府形象,在危機事件發生的時候,採取極不明智的壓制信息傳播的手段。這種狀況不僅不利於政府及時處理輿論,反而只能加劇負面輿論的傳播,甚至導致小道消息廣為流傳,嚴重損害政府應有形象,使政府在負面輿論的漩渦之中難以自拔。政府網路輿論危機既不同於一般公共事件危機,又不同於其他媒介中的輿論危機,它具有獨特的個性:(1)爆發的瞬時性。網路信息是以光速傳遞的,再加上網路輿論常受到「群體集化」機制的影響,在極短的時間里,關於事件的輿論可能就走上極端化的道路,將整個輿論發展方向定格下來,形成輿論危機。(2)影響范圍的廣闊性。網路傳播信息的空間遠遠超過報紙、電視等媒介,互聯網上每個結點間彼此有著無數通道相互鏈接。這種信息串聯機制使有關政府某一事件的負面輿論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傳遍世界任何一個網路所能夠延伸到的角落。(3)難以預測性。網路相比其它媒介更具有平民性、無序性,網路的物理結構使得任何人要控制它都極其困難,甚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網路匿名也使網民可以放棄現實生活中的顧慮隨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網路輿論將會朝哪個方向發展?誰會是意見的領袖?誰能左右輿論?這都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4)後果嚴重性。輿論雖然只是意見的表達,甚至有時僅僅是公眾的情緒的反應;但是,民主政府必須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礎之上,公眾輿論不僅涉及到政府形象,而且會導致合法性危機,甚至使政府喪失執政地位。所以,政府輿論危機相比公共事件危機而言危害會更大。 二、輿論危機是一柄雙刃劍 危機確實可能帶來極大的損害,但是危機並不僅僅意味著災難,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危機可能導致嚴重的損失後果;如果處理得及時,處理方法科學,可能也會出現新的發展機會,政府輿論危機也是如此。一方面,它使政府面臨極大的輿論壓力,嚴重挑戰政府的合法性,可能使政府整個執政能力體系受到嚴重的削弱;另一方面,它又給政府與公眾之間對話和政府自身反省創造了機會。如果處理及時、科學,變被動為主動,通過議題的重新設置,在政府與公眾之間展開理性的對話,就可以加深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互相理解,在新的高度上重構政府與公眾之間的合作與信任關系。首先,任何信息只要傳播到網路上,不管其是真是假,總是由一部分「進入基準低」的人相信,然後「進入基準高」的人也受從眾效應的支配,跟著信其為真。由於網路信息這種串聯功能,一旦某種有關政府負面的輿論在網路上出現以後,很快便出現爆炸效應,政府形象很快就會被妖魔化。 其次,政府網路輿論危機損毀政府公信力,從整體上削弱政府的執政能力。當公民感覺政府所追求的價值觀與他們的價值觀念相一致時,他們才會從內心接受政府的政策,並真正與政府形成一個共同體,為政府所倡導的目標而共同奮斗。同樣,因為政府所追求的價值與公民價值趨同,公民才能感覺政府真正代表了他們的利益要求,對政府才有真正的信任。一旦政府陷入網路輿論危機,就會導致廣大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如果政府公信力受到質疑,公眾與政府之間對抗情緒就會大增,政府也就難以整合社會不同力量推行既定的政策。即使強制推行了,行政成本也會極高,甚至導致公眾與政府之間的沖突。第三,政府網路輿論危機又可以帶來政府與公眾關系發展的新契機,為良好的公共領域形成提供了發展的機會。當輿論危機爆發之時,大量公眾都捲入到政治事務評論之中。無論其態度如何,懷著對事件的關注心態,希望政府能夠對事件作出積極的回應。這種參與的激情為政府與公眾之間的真誠交流打開了一個缺口,也為拉近政府與公民之間日益疏遠的距離創造了契機。只要政府態度是明智的,就有可能利用其網路資源的優勢,及時對事件作出反應,在特殊時刻開啟真誠的對話,重新設置輿論的議題,及時改變輿論發展的方向。這樣,不僅可以稀釋危機效應,把危機所帶來的損害控制在小范圍之內,而且還可以通過真誠的對話起到教化公民的作用;在新的基礎上重塑政府形象,重構政府與公民的相互依賴與相互信任關系,使政府與公眾之間的關系在一個新高度上得到更好的發展。三、政府網路輿論危機治理原則 第一,責任原則。勇於承擔責任,這是政府在面對網路輿論危機時,特別是輿論危機剛爆發時的首要原則。政府如果不能勇於承擔責任,甚至採取迴避的態度,就會使媒體和公眾都覺得有必要將事件真相調查清楚。這種對事件本身的好奇會使各種信息以更快的速度傳播,將更多的公眾吸引到事件的評論之中。相反,如果政府首先將責任承擔下來,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公眾相信政府本身是真誠的,會負責地解決問題。那麼,一些非理性的言論可以明顯減少,就能給不斷升溫的事件迅速降溫,減政府的壓力,也為政府重新設置議題,平衡輿論創造了良好條件。急於說明事件的真相,或者先自我辯解的策略並非可取。因為如果這樣,公眾追究責任的強烈願望不能得到平息,甚至會覺得政府是刻意要掩蓋事件真相,找替罪羊以平息事態。由此否定性的批評可能會由此迅速增多,使政府在輿論泥潭中越陷越深。所以,承擔責任是政府面對網路輿論的首要策略。第二、信息公開原則。網路社會信息傳播是多途徑的便捷的,壓制信息傳播在技術上根本就難以做到,封鎖消息的做法不僅是愚蠢的,其結果也往往是事與願違,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為復雜。人們可能會按照自己有關事件的片面消息對事件進行解說,這就等於為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版本的輿論提供了條件。關於事件的不同版本的解說在網路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流傳之後,最後會很快地朝向極端的方向發展,這時要再控制輿論已經不再可能了。負面輿論出現之時,政府惟一的選擇只有真誠公布信息,滿足並維護公眾的知情權。為了防止網路以訛傳訛現象的擴展,防止小道消息四處流傳,及早化解公眾不滿情緒,政府在事件之初就應當公開信息,將事件的真相、歷史淵源、處理辦法及早公之與眾,為引導輿論發展方向,化解危機創造良好條件。 第三、真誠對話原則。面對一邊倒的負面輿論的壓力,比較明智的選擇就是重構政府與公眾、媒體對話的新機制,通過真誠的對話以獲取共識,重建媒體與公眾的理解與認同。網路信息傳播的群體集化效應的解決只有通過真誠的對話,使不同的意見與建議都能得到平等的表達,不同經驗之間互相分享,這樣才能使事件的真相被公眾所了解,才可能在公眾之間達成對事件的共識。第四、積極爭奪話語權,重新設置輿論議題原則。當輿論危機爆發之時,負面輿論大多是非理性,而且媒體的報道也只是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而對事件進行片面的放大,整個輿論也就被設定了方向,快速朝著危險的方向發展。如果只是對其作出回應,而不能重新設置議題,化解危機的所有工作都會處於被動之中。化被動為主動的惟一辦法就是積極爭奪輿論的話語權,重新設置議題。相比公眾而言,政府在網路資源的佔有上具有絕對的優勢,如果積極利用主流網路爭奪話語權,就能在危機爆發之時,通過公開信息重建對話的結構,把事情原原本本公之與眾,將公眾對事情的泄憤轉變為對事件的本質及其解決之道的理性思考。這樣,輿論方向才可以朝積極的一面發展,輿論危機才能化解。 第五、日常預警原則。政府輿論危機的本質是政府形象的危機。危機爆發與政府公信力、政府形象有著密切的關系。政府公信力越低,在公眾之中形象越差,特殊事件引發輿論危機的可能性就更大。對於政府而言,加快電子政務建設的步伐,充分利用政府網站的平台,及時了解民情,掌握公眾價值觀念的動態,及時發現政府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根據公眾要求調整服務方式,滿足公眾的要求,這對於提高政府公信力,塑造政府形象是極其必要的。政府形象的「毀」與「譽」也絕非一時之結果。只有未雨綢繆,在危機沒有爆發之時,及時全面掌握各種輿論動向,並疏導負面輿論,強化正面輿論對政府形象的作用,即使特殊事件引發出負面輿論,政府也可以通過積極有效的策略,迅速擺脫其危害,防止輿論危機蔓延。

⑸ 如何遏制網路造謠亂象

法治是遏制網路謠言的必由之路。

電信管理機構等網路行政監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互聯網運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宣傳教育,依法有效地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及時地採取責令改正、吊銷許可證等行政處罰手段,打擊利用網路謠言進行的各種違法活動,防止網路謠言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對於利用網路謠言實施的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違法活動,公安機關應當及時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應當及時追究刑事責任。

網路謠言的受害人在得知權利受到侵害後,應當及時地採取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向電信管理機構或者公安機關報告,避免謠言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5)政府和媒體如何抵制網路謠言擴展閱讀

謠言產生的各階段應有不同的對策:

在出現謠言苗頭的先期,要做到「三早」:一是早發現,加強對網上主要社區、論壇、貼吧、微博、QQ群等網路交流渠道的監控,強化敏感意識,全方位加強搜集整理,第一時間發現影響穩定、擾亂社會治安秩序的謠言苗頭。二是早研判,對於早期發現的謠言,要組織專門的警力進行分析篩查和風險評估,形成研判報告,為處理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三是早報告,對於重要的網路輿情以及突出的謠言苗頭,要迅速上報上級領導和業務部門,為打擊處理贏得主動。

在網路謠言開始傳播擴散的時期,要做到「三快」:一是盡快刪除,對於各個網站散布的謠言,要迅速上報業務部門予以刪堵;二是盡快公布真相,協調相關部門快速發布正確的消息,將真相第一時間向社會公眾公布,澄清事實;三是盡快打擊,對謠言散布范圍較大、造成一定不良影響的,要聯合多部門開展打擊行動,深挖幕後推手,嚴厲懲處造謠者。

平時要做到「三深」:一是深化機制,建立完善網路輿情管控和打擊處理的工作機制,健全各類法規制度,制訂完善工作方案、預案。二是深入教育,依託主流媒體以及宣傳機構,加強對網民的教育,同時走進社區、學校、工地等開展專項宣傳活動,有效提高應對網路謠言的免疫力。三是深度管理,對各主流網站以及論壇、貼吧等加強監管,落實網路管理責任制,從源頭加強管理,防範謠言的大肆傳播。

⑹ 防控網路謠言,國家和社會應採取什麼措施

1.強化宣傳教育。
2.戳穿謠言本質。
3.實行嚴格控制。
4.改善信息環境。
5.增強心理素質。
6.發揮媒體作用。
7、加大懲處力度

⑺ 如何遏制網路造謠亂象的話題引起網友熱議,你能想出哪些好方法

我感覺遏制網路造謠亂象確實是迫在眉睫的一個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有三個方法,也可以說是三個方面。第一是網民個人層面。網友在遇到網路上的某些類似造謠的亂象時,要不跟風不炒作,不要因為一時的風頭正盛就跟隨大眾言論來傳播謠言,要讓謠言盡量扼殺在搖籃里。第二是網路新媒體方面。網路新媒體方面要在加大對時事熱點的關注度,對於網路上一些造謠性的新聞與內容,自身方面要加強對這類新聞的研究,盡快突出真相。第三是政府管理方面。網路警察和相關網路平台工作人員要對發布網路謠傳的賬號進行封停,並對實名認證的當事人進行處罰和管理。

網民不傳謠不造謠

現在的許多網路謠言剛開始只是一個小波浪,只有那麼一兩個人知道,但是隨著網民趣味性的不斷增加,不少網民不管言論的真假都會進行傳播與轉發,而許多謠言正是在這種傳播與轉發中而不斷擴大,有些假話也會變成了真話。所以網民對於這種惡意謠言,自己首先不能相信,然後不能跟隨著大眾的想法與觀念走,要正確辨別是非,對此類謠言現象及時進行舉報自己,也不要因為一時的好奇心而毀了他人。

以上這些辦法,就是從根部遏制網路造謠亂象的方法。

⑻ 面對網路謠言,你認為公民、媒體應該怎樣做急需幫忙

置之不理

⑼ 政府如何對待網路輿情及提高應對能力應採取哪些措施

一、政府如何對待網路輿情:

樂思軟體認為: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路輿情已經成為影響社持續有序發展、維護社諧穩定的極重要素。各級政府應加強輿情監控,及時獲知輿情態,深刻分析輿情信息,形成具有價值的輿情報告,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從而形成健康的輿論氛圍。

政府只有做好輿情監測,才能及時發現負面輿情信息,以啟動應對措施或者應急預案。論壇、社區、博客、貼吧為網民發表言論提供了陣地,如果缺乏有效的監測手段,會造成突發輿論的大面積傳播,特別是一些負面言論,會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破壞投資環境、損害領導威信,這類信息需要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其次輿情監測還可以幫助政府及時了解民眾對於某事件、人物、或者部門的意見,發現通過正規渠道難以發現的信息,以輔助制定正確的決策。

二、如何提升政府的輿情應對能力:

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領導幹部應當了解互聯網,這是正確應對的基礎。一要加強學習。了解並掌握互聯網的一些基礎知識,運用互聯網技術的一些基本技巧。二要了解網路輿論。要看得懂網路輿論,知曉網路語言的基本含義。能對網路輿論的性質作出基本的判斷,正確區分出一般網路輿論、網路群體性事件、網路謠言。知曉網路輿論的發展規律,網路輿論產生的載體,網路輿論產生的現實背景。三要了解並掌握與網路媒體打交道的基本的技巧。發表具有傾向性的觀點時要進行充分的思考,不成熟的不講,不合理的不講。

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網路輿論雖然產生並流傳於網路上,其根源還在現實生活。因此,正確應對網路輿論,加強日常工作的處理是重要一環。首先,領導幹部要加強自身素質建設。要對時代背景有基本的判斷,准確的理解並掌握上級的精神,不說、不做與時代精神、發展趨勢和上級精神相違背的話、相違背的事;對所主管或分管的工作瞭然於胸,不說外行話;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領導幹部身份,不說與自己身份不符的話;時刻牢記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說與黨的基本政策、基本信仰相違背的話;不斷的聆聽並吸收群眾意見,尊重民意,不說「雷人」的話。

其次,要創新政府新聞機制建設。包括建設好並充分發揮好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作用,堵死流言產生的現實途徑;建立健全網路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的、有針對性的對群眾共同關心的問題釋疑答難;加強與網友的溝通,採取「做客」、與網友網上聊天等形式,主動的說明問題;加強政府網路平台的建設,主動設置話題,主動的引導網友。五要加強網路信息的回應工作。

第三,要做好信息公開工作。主動公開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涉及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決策的結果,並做好充分的解釋工作。

第四,要建立健全網路輿情監督機制。針對一般性的網路輿論,要知曉,能判斷,有回應。要特別注意網路群體性事件的監控,對網路群體性事件要做到有預案、有應對、有措施。

3、「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應對網路輿論要注意方式方法,正確的應對措施才能產生預期的效果,這是應對網路輿論的落腳點。具體要做到四個「堅持」:

堅持第一時間處理的原則。對網路輿論,特別是網路群體性事件,一定要第一時間知曉,第一時間應對,不能拖拖拉拉。堅持開放的原則。網路在上達民意、公開訴求、輿論監督、參政議政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和重要。網路已成為作為社會公眾一部分的網民群體最為直觀、便捷、互動、順暢的參政議政平台,要讓網友充分的發聲,這既是政府的職能之所在,也是政府應盡的義務;堅持包容並蓄的原則,對於合理性的建議和意見,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吸收,一時做不到的,吸收不了的,要進行充分地、合理地解釋,解釋要盡量做到詳細,不但要講清楚為什麼沒有採納,而且要講清楚在什麼條件下、經過多長時間會採納,同時,還要講清楚已經或即將採取的具體措施;堅持依法處理的原則。


⑽ 政府面對輿情如何處置

第一,進一步完善電子政務巧梁皮建設,搭建突發事件信息公開的主渠道傳播平台,使網路媒體更好地服務於突發事件信息公開。以應急管理政務內網、應急管理政務外網、應急渣如管理公眾服務網及電子信息資源庫為基本架構,基本形成應急管理統一的電子政務平台,實現電子化、網路化的應急管理系統,完善電子政務內部和外部的辦公環境。

第二,及時公開突發事件信息,減少信息溝通環節和信息噪音。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孝差利用網路新聞、電子公告、網路論壇等形式及時、准確地發布突發事件的最新、最真實的消息,以此占據輿論的制高點,對公眾進行正確引導。同時利用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確定謠言的爆發點,遏制謠言存在的空間,幫助公眾正確認識網路輿情突發事件及其危害程度,提高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

第三,提高政府善用網路新媒體的技能,避免「瓦釜效應」。各級政府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新媒體的特點和規律,主動接近和善用新媒體,藉助輿情監控系統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主動觀察網路輿情和民意的變化,加強運用新媒體管理危機的能力。同時,應充分警惕它可能造成的「瓦釜效應」。所謂「朝議無黃鍾,遂使街談盡瓦釜」,即在缺乏富有意義的重大議程時,由於商業利益驅使或某些不良趣味的誘因,一些卑微、瑣細的議題可能造成巨大影響,最終導致大眾輕信盲從和廣泛傳播。應該建立和完善網民舉報受理制度、網路新聞信息公眾評議制度,對網路新媒體傳播加以監督。充分發揮微博的突發事件網路輿情引導功能微博的出現,使得個人成為信息發布與社交網路的個體終端,微博的傳播衍生出裂變性、主動性、即時性的特徵。微博開辟了政府發布信息的新通道。近年來,政府開設微博已蔚然成風,網路新聞發布會和網路新聞發言人也遍地開花,微博成為應急輿論引導的一線陣地。政府要善用微博,與時俱進,構建多渠道、多層次的信息溝通系統,重視微博的突發事件網路輿情引導功能建設。

閱讀全文

與政府和媒體如何抵制網路謠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493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50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476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49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962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191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933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187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603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841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584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895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05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380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32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080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54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377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38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