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聯網的前景怎麼樣
物聯網就業前景很好,物聯網產業具有產業鏈長、涉及多個產業群的特點,其應用范圍幾乎覆蓋了各行各業。
物聯網專業是教育部允許高校增設新專業後答絕納,高校申請最多的學校清沒,這也說明了國家對物聯網經濟的重視和人才培養的迫切性。物聯網的產業規模比互聯網產業大20倍以上,而物聯網技術領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將在百萬人的量級。
物聯網的基本特徵從通信對象和過程來看,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信息交互是物聯網的核心。宏滾物聯網的基本特徵可概括為整體感知、可靠傳輸和智能處理。
整體感知—可以利用射頻識別、二維碼、智能感測器等感知設備感知獲取物體的各類信息。
可靠傳輸—通過對互聯網、無線網路的融合,將物體的信息實時、准確地傳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處理—使用各種智能技術,對感知和傳送到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實現監測與控制的智能化。
2. 無線網優的工作情況及前景
做無線網路優化的工作,專業選擇是通信和計算機的方面,這個工作前景還是很好的。就是指包括這些用戶群的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所組成網路所作的工作,網優就是網路優化,就是指對無線網路進行優化,所謂優化,就是通過對網路的數據分析,網路調整,使網路性能指標得到提升!也使運營商在現有網路基礎上獲得更大的利益。結合起來,就是對無線網進行規劃、優化的工程師。
這個專業需要你對無線移動網路有一定的了解,如網路基本結構,基本理論,基本概念。但是不一定要很精通,因為入行還要再學習的,具體看你做的方向了,如2g還是3g。
再次,對計算機要有基本的了解,最好是筆記本,這是網優的標配。會運用各種辦公軟體,這個在網優的中高期會很重要的,資料庫等等。後期如果你還會簡單的編程就更好了,資料庫和編程那是中高級工程師的要求。
3. 無線網路通訊研究生就業前景咋樣
【就業情況】通信工程是電子工程的一個重要分支,同時也是其中一個基礎學科。通信工程研究報告指出該學科關注的是通信過程中的信息傳輸和信號處理的原理和應用。下面來看看通信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1、移動應用產品經理: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iphone,android應用開發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方向,移動應用產品經理將擁有較強的薪酬競爭力。
2、增值產品開發工程師:增值產品服務主要包括簡訊息、彩信彩鈴、wap等業務,增值產品開發工程師主要負責增值技術平台的開發(sms/wap/mms/web等)以及運營管理的技術支撐、實現和維護,需要熟悉j2ee體系的技術應用架構,掌握一定的java應用開發,懂得xml,xhtml,javascript等相關知識。
3、數字信號處理工程師: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以及數字計算機的飛速發展,用數字方法來處理信號,即數字信號處理,已逐漸取代模擬信號處理。而數字信號處理工程師是將信號以數字方式進行表示並處理的專業人員。
4、通信技術工程師:在我國,通信行業是壟斷行業,在幾年的飛速發展之後進入了3G時代,以及4G、LTE時代。通信技術工程師將有更大的作為,因為大規模的固態網路興建需要他們,移動設備生產商需要他們,各種類型的移動服務和終端設備提供商需要他們,此外,他們還能在it行業有所作為,因為三網融合的趨勢已不可避免。毫無疑問,他們是最搶手的人才之一。
5、有線傳輸工程師:我們的生活已離不開有線網路連接的世界,有線傳輸工程師就是這個網路的設計者。他們負責光纜傳輸工程等規劃設計工作,要求了解通信行業建設的標准和規范,能編制通信工程概、預算,能夠熟練使用cad、visio等常用工程、工具軟體或2g、3g網路規劃軟體。
6、無線通信工程師:無線網路帶給人們無限的便利,因為可以隨時隨地使用萬維網。在我國,無線網路正在逐步全面鋪開和興起,因此無線通信工程師將大有可為。比如手機逐漸成為一個多功能的無線終端,能夠隨時接入互聯網,因此與無線通信有關的業務正在大規模地出現。無線通信工程師是實現這些業務和開發新業務的保證。
7、電信交換工程師:電信交換技術的發展帶動整個電信行業的發展,是電信行業核心的核心,分組交換網發展趨勢使我國電信邁進一大步。這一切都預示著電信交換工程師大有作為,電信交換工程師是一個懂電話交換機技術、系統集成、電信増值業務、語音交換系統,熟悉綜合布線的重要職業。
8、數據通信工程師:信息產業是朝陽產業,電信網路是信息社會的基石,數據通信是信息基礎通信建設的重要部分。數據通信工程師一般是從事電信網(atm)的維護;參與和指導遠端節點設備的安裝調試與技術指導;負責編制相關技術方案和制訂維護規范。
9、移動通信工程師:手機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手機通信需要依靠移動通信工程師的支持。他們掌握蜂窩移動無線系統,如3g;無繩系統,如dect;近距離通信系統,如藍牙和dect數據系統;無線區域網(wlan)系統;固定無線接入或無線本地環系統;衛星系統;廣播系統,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modem。他們能夠對移動通信進行、建立、維護和調控。
10、電信網路工程師:在電信網路構建的社會信息生態環境里,信息交互將如空氣一般無處不在。它將把人們的生活、娛樂、商務、教育、醫療和旅行等活動都完全納入其中。電信網路工程師將會把這個變為現實,一般電信網路工程師的工作主要是負責計算機網路系統網路層日常運行維護;根據業務需求調整設備配置;撰寫網路運行報告。熟悉主流路由器、交換機等常用網路設備的安裝調試和維護。
11、通信電源工程師:通信電源的穩定性是通信系統可靠性的保證。通信電源工程師是從事通信電源系統、自備發電機、通信專用不間斷電源(ups)等電源設備及相應的監控系統等的科研、開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支持、規劃、設計、工程建設、運行維護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這要求他們掌握交流供電系統、直流供電系統、高頻開關電源、蓄電池、ups、感測器基本工作原理、動力環境集中監控系統的拓撲結構和系統配置標准等知識。
4. 無線通信就業前景
無線通信技術就業前景就業前景廣闊。無線專業畢業可在電子產品的生產和經營企業,從事無線電電子設備與產品的裝配、調試、維修、檢驗等技術工作。無線技術專業培養目標,掌握無線電技術的基本原理,具有無線電產品的整機製造、技術支持、使用維護、技術管理能力的高級技術應用人才。無線技術畢業生核心能力,掌握無線電產品的裝配、調試、維修能力,無線電信號的傳輸、處理、測試能力。
5. 無線電力傳輸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應用前景
摘 要: 無線電力傳輸是一種傳輸電力的新技術,它將電力通過電磁耦合、射頻微波、激光等載體進行傳輸。這種技術解除了對於導線的依賴,從而得到更加方便和廣闊的應用。本文就無線電力傳輸的發展歷史和基本原理做了一些介紹,並對其未來可能的應用做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 無線電力傳輸技術 電磁感應 射頻 原理與應用前景
1.引言
自17世紀人類發現如何發電後就用金屬電線來四處傳輸電力。時至今日,供電網、高壓線已遍布全球的角角落落。在工作和生活中,越來越多的電器給我們帶來極大便捷的同時,不知不覺各種“理不清”的電源線、數據線帶來的困擾也與日俱增。不過,這些年的科技發展表明,在無線數據傳輸技術日益普及之時,科學家對無線電力傳輸(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突破,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無線電力傳輸也不再是幻想——在未來的生活中擺脫那些紛亂的電源線已成為可能。
2.無線電力傳輸的發展歷史
19世紀末被譽為“迎來電力時代的天才”的名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在電氣與無線電技術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他1881年發現了旋轉磁場原理,並用於製造感應電動機;1888年發明多相交流傳輸及配電系統;1889—1890年製成赫茲振盪器;1891年發明高頻變壓器(特斯拉線圈),現仍廣泛用於無線電、電視機及其他電子設備。他曾致力於研究無線傳輸信號及能量的可能性,並在1899年演示了不用導線採用高頻電流的電動機,但由於效率低和對安全方面的擔憂,無線電力傳輸的技術無突破性進展[1]。1901—1905年在紐約附近的長島建造Wardenclyffe塔,是一座復雜的電磁振盪器,設想它將能夠把電力輸送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特斯拉利用此塔實現地球與電離層共振。
2001年5月,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皮格努萊特,利用微波無線傳輸電能點亮40m外一個200W的燈泡。其後,2003年在島上建造的10kW試驗型微波輸電裝置,已開始以2.45GHz頻率向接近1km的格朗巴桑村進行點對點無線供電。
2005年,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許樹源成功研製出“無線電池充電平台”,但其使用時仍然要將產品與充電器接觸。
2006年10月,日本展出了無線電力傳輸系統。此系統輸出端電力為7V、400mA,收發線圈間距為4mm時,輸電效率最大為50%,用於手機快速充電。
2007年6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助理教授馬林·索爾賈希克研究團隊實現了在短距離內的無線電力傳輸。他們給一個直徑60厘米的線圈通電,6英尺(約1.83米)之外連接在另一個線圈上的60瓦的燈泡被點亮了。這種馬林稱之為“WiTricity”技術的原理是“磁耦合共振”。
2008年9月,北美電力研討會發布的論文顯示,他們已經在美國內華達州的雷電實驗室成功地將800W電力用無線的方式傳輸到5m遠的距離。
2009年10月,日本奈良市針對充電式混合動力巴士進行了無線充電實驗。供電線圈埋入充電台的混凝土中,汽車駛上充電台,將車載線圈對准供電線圈就能開始充電。
3.無線電力傳輸的基本原理
3.1電磁感應——短程傳輸
電磁感應現象是電磁學中最重大的發現之一,它顯示了電、磁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與轉化。電磁感應是電磁學中的基本原理,變壓器就是利用電磁感應的基本原理進行工作的。利用電磁感應進行短程電力傳輸的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發射線圈L1和接收線圈L2之間利用磁耦合來傳遞能量。若線圈L1中通已交變電流,該電流將在周圍介質中形成一個交變磁場,線圈L2中產生的感應電勢可供電給移動設備或者給電池充電。
3.2電磁耦合共振——中程傳輸
中程無線電力傳輸方式是以電磁波“射頻”或者非輻射性諧振“磁耦合”等形式將電能進行傳輸。它基於電磁共振耦合原理,利用非輻射磁場實現電力高效傳輸。在電子學的理論中,當交變電流通過導體,導體的周圍會形成交變的電磁場,稱為電磁波。在電磁波的頻率低於100khz時,電磁波就會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傳輸,當電磁波頻率高於100khz時,電磁波便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並且經大氣層外緣的電離層反射,形成較遠距離傳輸能力,人們把具有較遠距離傳輸能力的高頻電磁波稱為射頻(即:RF)。將電信息源(模擬或者數字)用高頻電流進行調制(調幅或者調頻),形成射頻信號後,經過天線發射到空中;較遠的距離將射頻信號接收後需要進行反調制,再還原成電信息源,這一過程稱為無線傳輸。中程傳輸是利用電磁波損失小的天線技術,並藉助二極體、非接觸IC卡、無線電子標簽,等等,實現效率較高的無線電力傳輸。
具體來說,整個裝置包含兩個線圈,每一個線圈都是一個自振系統。其中一個是發射裝置,與能量相連,它並不向外發射電磁波,而是利用振盪器產生高頻振盪電流,通過發射線圈向外發射電磁波,在周圍形成一個非輻射磁場,即將電能轉化為磁場。當接收裝置的固有頻率與收到的電磁波頻率相同時,接收電路中產生的振盪電流最強,完成磁場到電能的轉換,從而實現電能的高效傳輸。圖2是一個典型的利用電磁共振來實現無線電力傳輸的系統方案。電磁波的頻率越高其向空間輻射的能量就越大,傳輸效率就越高。
3.3微波/激光——遠程傳輸
理論上講,無線電波的波長越短,其定向性越好,彌散就越小。所以,可以利用微波或激光形式來實現電能的遠程傳輸,這對於新能源的開發利用、解決未來能源短缺問題也有著重要意義。1968年,美國工程師彼得格拉提出了空間太陽能發電(Space Solar Power,SSP)的概念。其構想是在地球外層空間建立太能能發電基地,通過微波將電能送回地球。
4.無線電力技術的應用前景
無線電力傳輸作為一種先進的技術一般應用於特殊的場合,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4.1給一些難以架設線路或危險的地區供應電能
高山、森林、沙漠、海島等地的台站經常遇到架設電力線路困難的問題,而工作在這些地方的邊防哨所、無線電導航台、衛星監控站、天文觀測點等需要生活和工作用電,無線輸電可補充電力不足。此外,無線輸電技術還可以給游牧等分散區村落無變壓器供電和給用於開采放射性礦物、伐木的機器人供電。
4.2解決地面太陽能電站、水電站、風力電站、原子能電站的電能輸送問題
我國的新疆、西藏、青海等地降雨量少、日照充足且存在大片荒蕪土地,南方部分地區水力、風力資源豐富,這些地區有利於建造地面太陽能發電站或水電站、風力電站。可是,這些地區人煙稀少、地形復雜,在崇山峻嶺之中難以架設線路,這時無線輸電技術就有了用武之地。採用無線輸電技術,還可以把核電站建在沙漠、荒島等地。這樣一方面便於埋葬核廢料,另一方面當電站運行發生故障時也可以避免對周圍動植物的大量傷害和耕地的污染。
4.3傳送衛星太陽能電站的電能
所謂衛星太陽能電站,就是用運載火箭或太空梭將太陽能電池板或太陽能聚光鏡等材料發送到赤道上空35800km的地球靜止同步軌道上。在太空的太陽光線沒有地球大氣層的影響,輻射能量十分穩定,是“取之不盡”的潔凈能源。並且一年中有99%的時間是白天,其利用效率比地面上要高出6—15倍[3]。在那裡利用太陽能電池板把陽光直接轉變為電能,或者用太陽能聚光鏡把陽光匯聚起來作為熱源,像地面熱電廠一樣發電。這樣產生的電能供給微波源或激光器,然後採用無線輸電技術將大功率電磁射束發送至地面,接收到的微波能量經整流器後變成直流電,由變、配電設施供給用戶。
4.4無接點充電插座
隨著無線電力技術的發展,一些小型用電設備已經實現了無線供電。如:電動牙刷、“免電池”無線滑鼠、無線供電“膜片”/“墊”等。無線供電“膜片”/“墊”是一種家用電器無線供電方式,用一片圖書大小的柔軟塑料膜片就可對家電進行無線供電,可為聖誕樹上的LED、裝飾燈、魚缸水中的燈泡、小型電機、手機、MP3、隨身聽、溫度感測器、助聽器、汽車零部件、甚至是植入式醫療器件等供電。
4.5給以微波發動機推進的交通運輸工具供電
現在大部分交通運輸工具燃燒石油產品,其發動機叫做柴油發動機、汽油發動機等。與此類比,以微波作為能源推進的發動機叫做微波發動機。微波是工作頻率在0.3—300GHz的電磁波,不能直接用它來驅動電動機,因為要設計出在如此高的頻率下工作的發動機非常困難。如果思路加以改變,把微波能量轉變為直流電流的整流器,那麼微波就可以直接作為交通工具的能源了。煤、石油、天然氣的存儲量有限,而日消耗量巨大,總有耗盡之日,到那時衛星太陽能電站可望成為能源供給的主幹,通過無線輸電技術就可以直接把微波能量輸給交通運輸工具。
4.6在月球和地球之間架起能量之橋
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和地球資源的日益耗盡,太陽系中其他星球的開發利用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夙願。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其上資源豐富,地域遼闊,是首先要開發的星體。未來人類對月球的利用主要是移民和資源獲取。月球的土壤里富含SiO2,是製造太陽能電池的原料。如果先在月球上建立起工廠,然後把太陽能電站直接建在月球上,比起建在地球靜止同步軌道上要容易些,藉助於微波束或激光束把電能發送到地球。
5.結語
隨著無線電力傳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不但使人們未來的生活有望擺脫手機、相機、 筆記本 電腦等移動設備電源線的束縛,享受在機場、車站、酒店多種場所提供的無線電力,而且可用於一些特殊場合,如人體植入儀器如心臟起搏器等的輸電問題、新能源(電動)汽車、低軌道軍用衛星、太陽能衛星發電站等。在世界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節能和新的、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是擺在能源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干凈能源。除核能、地熱能和潮汐能之外,地球上的所有能源都來自太陽,建造衛星太陽能電站是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的重要途徑。要將相對地球靜止的同步軌道上的電能輸送的地面,無線輸電技術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長遠來看,該技術具有潛在的廣泛應用前景。但是,每一種無線傳輸方式,都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如電能傳輸效率問題,電力公司如何收費和計費,能量傳輸所產生的電磁波是否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等等。不管怎樣,一旦這項技術能夠普及,就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
參考文獻:
[1]白明俠,黃昭.無線電力傳輸的歷史發展及應用[J].湘南學院學報,2010,31,(5):51-53.
[2]劉永軍.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創造未來空間神話[J].中國電子商情(基礎電子),2008,11:70-75.
6. 無線網路的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您好,當今用戶對隨時隨地可以無線上網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也成為無線網路市場迅猛增長的推動力,但不能否認WIFI目前存有一定的缺陷,如漫遊性、計費問題、因上網門檻低而帶來的安全性等問題沒有一個最優的解決方案。但從技術的另一層面看,它是高速有線接入技術和蜂窩移動通信技術的一個輔助與補充,可以在特定的范圍與領域內,能起到對3G的重要補充作用,二者完美結合將帶來廣闊的服務與發展前景。事實上以WIFI技術為重要技術支撐的無線區域網絡在不斷普及,這也代表著大眾所接觸的WIFI技術將會越來越便捷。一旦存在於公眾場合的WIFI網路解決了運營商的漫遊性、互聯互通、高收費的問題,WIFI技術將能夠更好實現從技術向商業的轉變,同時在WIFI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中要認識到WIFI技術雖然先進但卻不能替代和具有其他所有通信系統所具有的功能,所以說只有各類接入手段形成互補才能夠帶來更高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信息化進程會越來越快,人們對於WIFI技術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因此WIFI技術必將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和廣泛的發展前景。WIFI技術在我國有著龐大的用戶群,因此市場前景廣闊,為人們生活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務。謝謝。
7. 無線充電技術能否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呢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逐漸轉向電動化,電動汽車在我們生活中也已經越來越常見了。與磨絕橡燃油汽車相比,電動汽車充電過程較為麻煩,必須使用專門的充電樁才能夠進行充電,因此充電設施不足也成為了限制電動汽車發展的一個瓶頸。那麼如果能夠將無線充電技術應用到電動汽車行業,能否提高電動汽車的充電效率,又是否能夠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呢?
最後,雖然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技術有很多優勢,但目前還很難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在於無線充電效率較低。傳統的線路充電效率大概能夠達到95%左右,而無線充電的效率則僅為90%左右。不過目前已經有多家公司正在研發磁場共振式無線充電技術,這種充電技術充電效率可以達到95%,幾乎與線路充電效率持平。
綜上來看,無線充電技術的普及除了會給我瞎旁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影響之外,也給電動汽車產業帶來了新的市場商機。即便目前無線充電技術的充電效率相對低下,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一對多充電方式的普及,在充電效率方面很有可能比有線充電要更快一些。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博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物聯網的發展前景如何
物聯網的發展前景很不錯,具體如下:
1.更安全的保護措施。在新技術出現之初,它的技術力量幾乎都集中在創新上,導致監管水蘆宴平低下,這就使業界的興奮、激進和政策、監管的滯後常常形成鮮明的對比。由於物聯網設備和基礎設施的價格下降,企業在物聯網設備上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這種創新和應用一陪舉銀旦普及,各種新技術的風險也突顯出來。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費品設備。IoT所覆蓋的行業人群廣泛,從智慧交通、智能物流、醫療、農業、能源等行業應用,到私人智能家居、個人、智能汽車等應用,無論是降答戚低成本,還是提高中國居民的生活質量,都將是中國居民生活質量的巨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