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解決物流配送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物流產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然而,技術支撐不夠,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和完善的供應鏈,導致物流配送模式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運作經驗,建立現代物流配送模式,不僅能提升我國物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可以進一步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現代物流;配送模式;本土化;網路化 一、我國物流業配送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缺陷 目前,國內物流業主要存在以下四種配送模式:(1)自營配送模式,是指企業創建完全為本企業生產經營提供配送服務的組織模式。該模式要求企業自身物流具有一定的規模,可以滿足配送中心發展的需要。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這種模式必將會向其他模式轉化。(2)合作配送模式,是指若干企業由於共同的物流需求,在充分挖掘利用每個企業現有物流資源基礎上,聯合創建配送組織模式。通過合作和共享,這種模式打破企業之間的界限,實現物流高效化。(3)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渠道中的專業化物流中間人,以簽訂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間內,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業務服務。這種模式對物流企業的運輸管理、運作經驗和管理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4)共同配送模式,是指物流配送企業之間為銀禪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實現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種功能互補的配送聯合作。這種模式以互惠互利為原則,可以促進物流行業整體的配送合理化。 近幾年,我國物流業不斷融合現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術,獲得較快的發展。但與現代物流發展趨勢和國際化競爭的要求相比,我國物流業還不具備向企業提供高質的綜合物流服務的能力。根據國際研究機構的估計,美國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約相當於全社會物流成本支出的25%,歐洲為30%,亞洲的總體水平低於5%,而中國僅在2%左右。我國現有物流服務模式,即配送所採取的基本戰略和方法,在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和發展缺陷,沒能很好地發揮物流配送支持城市經濟和提高社會效率方面的作用。物流配送模式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瓶頸」。 就我國物流配送發展的歷程來看,配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相關的制度和政策法規尚未完善。企業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時,必然要在企業內外重新配置物流資源。然而,管理資源的不合理配置、經濟體制的行業分割管理、制度和法規的缺陷阻礙了企業對物流資源的再分配,尤其是與我國物流企業有關的產權轉讓制度、融資制度和市場准入與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還遠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2、技術支撐不夠。作為企業增強活力與競爭力的推動力量,企業信息化建設可以極大地提高物流服務的准確性與及時性。然而,我國物流業普遍存在物流設施和設備的現代化水平較低,信息系統不完善,技術設備、服務網路和信息系統不健全,物流作業效率、服務質量和技術含量不高的問題。根據中國倉儲協會2006年公布的第五次中國物流市場供需情況調查報告,我國物流企業中有信息系統支持的77%的企業中,採用一體化物流管理的企業佔23%,實施了供應鏈管理優化的企業佔18%,50%以上的企業訂單處理准確率在98%以上。我國物流企業還不虧族能有效地運用網路信息和電子技術進行現代企業管理。同時,計算機的應用主要集中於日常事物的管理,很少在配送中心的選址、貨物組配方案、運輸的最佳路徑和最優庫存控制等方面發揮決策作用。 3、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我國物流企業大多是由傳統運輸和倉儲企業發展而來,嚴重缺乏具有現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現有的物流從業人員以手工操作和經驗決策為主,很難從信息和物流的專業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戶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務。 4、缺乏完善的供應鏈。我國物流企業普遍存在物流組織難度高、缺乏柔性和靈活性,經營成本銷搏弊高和運轉時間較長的問題。我國物流企業的服務內容主要集中於倉儲、運輸或搬運,很難從原材料采購、生產計劃、運輸和銷售的整個過程中進行資源整合,更別提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和按物流管理思想對物流企業進行優化配置。 二、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發展趨勢 發達國家的物流業以高科技為依託,以實現規模效益為目標,採取靈活多樣的配送模式,形成了從生產資料到最終商品的現代化流通體系。比如:以超級市場為主體的美國規模化物流體系、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日本一體化物流體系和以零售行業為中心的歐盟專業化物流體系。分析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物流配送模式的特點和規律,對於了解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發展趨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信息化。作為物流管理現代化的基礎,物流信息化是指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物流過程中產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進行採集、分類、傳遞、匯總、識別、跟蹤和查詢等一系列處理活動,以實現對貨物流動過程的控制,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動。在發達國家,供應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通過網路實現信息共享,並將條碼技術、資料庫技術、電子定貨系統和電子數據交換等信息技術應用於現代物流業,有利地促進了信息流和物流的結合,從而實現物流業高度的信息化與集成化。 2、規模化。作為一種規模經濟運動,物流規模化是指物流企業的規模化經營或者規模化經營的物流企業。隨著社會化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的發展,規模經營會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成本、實現經營集約化和產生規模效益。規模化經營是流通產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發達國家,以統一進貨、統一配貨、統一管理的規模經營,不僅會降低流通費用和社會交易成本,取得規模效益,提高的核心企業競爭力,而且會整合社會存量資源,充分提高社會物流效率。 3、完善的供應鏈管理。從發達國家來看,完善的供應鏈管理(SCM)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資產利用率,減少庫存和降低存貨管理成本,而且可以縮短商品的交付時間,提高對顧客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提高企業的經營利潤。例如美國戴爾公司依靠其直銷模式和高效供應鏈,使其物料庫存降低到只相當於4天的出貨量,其物料成本平均每星期下降l%。 4、標准化。發達國家經驗表明,標准化的參與和實施主體是企業,標準的直接推動者來自市場的需求。企業之間網路系統的建立和貨物的高效配送,要求相關企業在編碼、通信程序、數據交換格式和包裝等方面實行標准化,以消除不同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障礙,為企業間的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發展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的探索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物流企業應依託原有的設施基礎和客戶網路方面的優勢,充分借鑒國外成功的運作經驗,引入先進技術、供應鏈管理和現代物流理念,不斷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務,逐步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化。比如海爾機器人有限公司在整合國內外資源後,建立的海爾國際物流中心不僅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激光導引無人運輸車系統、巷道堆垛機、機器人和穿梭車等技術,全部實現了現代物流的管理自動化和智能化,而且根據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需要,實施物流重組,建立「一流三網」的物流管理系統,成功提高對客戶訂單的響應速度,打造出品牌競爭優勢。具體來說,建立符合現代物流配送模式發展趨勢的現代物流配送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物流配送有關的法律法規。只有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才能促進政府有關部門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意識,並為解決物流配送過程中的問題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加強對不正當行政干預和不規范經營行為的制約,創造公平、公正和公開的競爭環境,推進現代物流的建立。 第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物流信息化。我國物流企業要加大對現代技術設備硬體的投入和軟體開發的力度,以提高物資供應時效和降低物流成本為目標,積極利用網路和信息技術,加速企業的信息化進程。物流信息化是提高物流服務效率的重要前提。同時,政府應該積極構建網路平台,為零售商、製造商和供應商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共用做出重要貢獻。 第三、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作為現代物流發展的關鍵因素,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尤其是熟悉現代化流通規則和技術的專業人員,會使我國物流行業盡快與國際接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設備應用的專業化,促進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四、通過物流企業間的並購實現規模化經營。物流企業並購是指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兩個或更多的物流企業根據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規定的程序,通過簽訂一組市場合約的形式合並為一個新物流企業的行為。依據經濟效益和規模化原則,物流企業間的並購不僅會帶來企業經營績效的改善和物流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且會推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機遇。 第五、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加強供應鏈與物流一體化體系建設的核心是現代物流的縱向集成和物流一體化體系的建設。實施供應鏈管理,需要企業加大了對現代物流信息系統的投入,了解並掌握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同時,通過多種方式的宣傳和培訓,讓企業的管理人員理解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樹立供應鏈管理的觀念。 第六、推進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加強物流標准化建設。由政府或行業協會牽頭,制訂商品以及與商品流通有關的設施、設備的標准化規格,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對各個區域內物流相關信息的採集,以完成企業各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實現信息共享。加強物流標准化建設,可以從制定通用的物流技術類標准、物流信息類標准、物流管理類標准和物流服務類標准開始,逐步形成協調統一的現代物流技術標准化體系,從而提高企業的數據連接性和供應鏈可視化,普遍降低現代物流社會總成本,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② 舉例說明配送中心如何選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一、配送中心的相關概念 配送中心是一種物流節點,它不以儲藏倉庫的這種單一的形式出現,而是發揮配送職能的流通倉庫,也稱作基地、據點或流通中心。配送中心的目的是降低運輸成本、減少銷售機會的損失,為此建立設施、設備並開展經營、管理工作。 配送中告並心是以組織配送性銷售或供應,執行實物配送為主要職能的流通型結點。在配送中心中為了能更好地做送貨的編組准備,因此必然需要採取零星集貨、批量進貨等種種資源搜集工作和對貨物的分整、配備等工作,因此,也具有集貨中心、分貨中心的職能。為了更有效地、更高水平的配送,配送中心往往還有比較強的流通加工能力。此外,配送中心還必須執行貨物配備後的送達到戶的使命,這是和分貨中心只管分貨不管運達的重要不同之處。由此可見,如果說集貨中心、分貨中心、加工中心的職能還是較為單一的話,那麼,配送中心功能則較全面、完整,也可以說,配送中心實際上是集貨中心:分貨中心、加工中心功能之綜合,並有了配與送的更高水平。二、配送中心如何選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決策在物流運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物流系統的運作中,配送中心的選址決策發揮著重要的影響。配送中心是連接工廠與客戶的中間橋梁,其選址方式往往決定著物流的配送距離和配送模式,進而影響著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因此,物流配送中心的選址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應用意義。 配送中心選址是指在一個具有若干供應點及若干個需求點的經濟區域內,選一個地址設置配送中心的規劃過程。較佳的配送中心選址方案能使商品通過配送中心的匯集、中轉、分發,直至配送到需求點的全過程的效益最好。(一)配送中心選址的原則1. 適應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須與國家以及省市的經濟發展方針、政策相適應,與物流資源和需求分布相適應。
2.協調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應將國家或區域的物流網路作為一個大系統來考慮,使配送中心的設施設備,在地域分布、物流技術水平等方面互相協調。
3.經濟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發展過程中的總費用主要包括建設費用和經營費用兩部分。配送中心選址在市區、近郊及遠郊,其建設規模和費用以及經營費用是不同的,選址時應用成本費用分析等定肢友纖量方法進行分析,選擇合理的選址地點。
4.戰略性原則 配送中心的選址應具有戰略眼光,既要考慮目前的實際需要,又要考慮日後發展的可能。
(二)配送中心選址的影響因素1.自然環境因素 (1)氣象條件。配送中心選址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氣象條件有溫度、風力、降水量、無霜期、年平均蒸發量等指標。
(2)地質條件。配送中心是大量商品的集結地。配送中心擁有大量的建築物及構築物,有些商品的重量很大,這些都對地面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陪送中心地面以下存在著淤泥層、鬆土層等不良地質條件,會在受壓地段造成沉陷、翻漿等嚴重後果,為此,配送中心選址要求土壤承載力要高。
(3)水文條件。配送中心選址需遠離容易泛濫的河川流域與地下水上溢的區域。要認真考察近年的水文資料,洪泛區、內澇區、干河灘等區域絕對禁止選擇。
(4)地形條件。配送中心應選擇地勢較高、地形平坦之處,且應具有適當的面積與外型。
2.經營環境因素 (1)經營環境。配送中心所在地區的物流產業政策對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將產生重要影響。本地區物流發展水平,行業內競歷仿爭情況等也是影響選址的重要因素。
(2)顧客需求分布。配送中心服務對象的分布,經營配送的商品及顧客對配送服務的要求等是配送中心選址必須考慮的。經營不同類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別布局在不同區域,因為顧客分布狀況、配送商品數量的增加和顧客對配送服務要求的提高等都對配送中心的經營和管理帶來影響。
(3)物流費用。配送中心選址必須考慮物流費用,應綜合考慮總費用的合理性,大多數配送中心選址接近服務服務需求地,以便縮短運距、降低運費等物流費用
3.基礎設施狀況 (1)交通條件。配送中心選址時必須考慮交通運輸條件。運輸是物流活動的核心環節,配送活動必須依靠各種運輸方式所組成的最有效的運輸系統,才能及時、准確地將商品送交給顧客。所以,配送中心的選址應盡可能接近交通運輸樞紐,如高速公路、主要幹道、其他交通運輸站港等,以提高配送效率,縮短配送運輸時間
(2)公共設施狀況。配送中心周圍的公共設施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要求有充足的供水、電、氣、熱的能力,排污能力,此外還應有信息網路技術條件。
4.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環境保護方面的要求,選址地周邊狀況等。(三)配送中心選址的基本程序 配送中心的選址直接影響配送中心各項活動的成本,同時也關繫到配送中心的正常運作和發展,因此,配送中心的選址和布局必須在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自身經營的特點、商品特性及交通狀況等因素,在詳細分析現狀及預測的基礎上對配送中心進行選址。配送中心的選址可參照圖9-6所示的程序進行。
1.外部條件論證 (1)交通運輸條件。配送中心地址選擇應靠近交通運輸樞紐,以保證配送服務的及時性、准確性。
(2)用地條件。配送中心建設須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土地的來源、地價、土地的利用程度等要充分考慮並落實。
(3)顧客分布情況。准確掌握配送中心現有服務對象的分布情況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變化情況,因為顧客分布狀況的改變、配送商品數量的改變及顧客對配送服務要求的改變都會對配送中心的經營和管理產生影響。
(4)政策法規條件。掌握政府對配送中心建設的法律法規要求,那些地區不允許建設配送中心、那些地區政府有優惠政策等。
(5)附屬設施條件。配送中心周圍的服務設施也是考慮的因素之一,如外部信息網路技術條件,水電及通信等輔助設施,北方地區的供暖保溫設施等。
(6)其他。要考慮不同類別的配送中心對選址的需要的不同的。如有些配送中心所保管的商品有保溫設施、冷凍設施、危險品設施等對選址都有特殊要求
三、配送中心的發展趨勢 我國的物流企業,已開始起步。現在建設和營運的物流配送中心基本上是大型商場或連鎖店內部服務型的,還沒有實現社會化配送。我國未來社會化、專業化的配送中心將成為發展趨勢,同時,也將形成區域性布局的發展趨勢。這種布局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流通領域的物流走向合理化,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策製造商和各級供貨商的銷售體制和物流線的調整。現代化、社會化配送中心的建立必將在我國商業物流管理方面起到示範和促進作用,並將推動我國流通領域的發展。其特點有:
(一)採用當今國際上先進的供應鏈系統物流模式,全面優化商業物流管理, 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增強競爭能力。
(二)具有商業物流從無序走向有序的現代特徵。
(三)採用先進的管理機制開發適合國情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
(四)採用物流管理中的現代技術和方法,同時和當代電子商務發展相融合,涉及有Internet技術、EDI技術、POS技術、電子商務安全技術,等等。
(五)符合我國商業物流的發展方向,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和各省市政府已開始認識到物流對於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和提高地區經濟和工商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的重要性,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一項涉及經濟全局的戰略性問題來抓。把發展現代物流作為經濟騰飛的重要措施和支撐點之一。可以說,當今中國,現代物流已經走到了經濟發展的前台,成為了社會的熱點.
③ 物流配送企業如何進行配送路線的規劃
配送路線合理與否對配送速度、車輛的合理利用和配送費用都有直接影響,因此配送線路的優化問題是配送工作的主要問題之一。採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確定配送路線是配送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1、確定目標
目標的選擇是根據配送的具體要求、配送中心的實力及客觀條件來確定的。配送線路規劃的目標可以有多種選擇。
(1)以效益最高為目標,指計算時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2)以成本最低為目標,實際上也是選擇了以效益為目標。
(3)以路程最短為目標,如果成本與路程相關性較強,吵粗櫻可以選它作為目標。
(4)以噸公里數最小為目標,在「節約里程法」的計算中,採用這一目標。
(5)以准確性最高為目標,它是配送中心中重要的服務指標。當然還可以選擇運力利用最合理、勞動消耗最低作為目標。
2、確定配送路線的約束條件
一般配送的約束條件有以下幾項。
(1)滿足所有收貨人對貨物品種、規格、數量的要求。
(2)滿足收貨人對貨物送達時間范圍的要求。
(3)在允許通行的時問段內進行配送。
(4)各配送路線的貨物量不得超過車輛容積和載重量的限制。
(5)在配送中心現有運力允許的范圍內。
確定配送路線的方法選擇配送路線的方法有許多種,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選擇方法。
1.經驗判斷法
經驗判斷法是指利用行車人員的經驗來選擇配送路線的一種主觀判斷方法。一般是以司機習慣行駛路線和道路行駛規定等為基本標准,擬定出幾個不同的方案,通過傾聽有經驗的司機和送貨人員的意見,或者直接由配送管理人員憑經驗做出判斷。這種方法的質量取決於決策者對運輸車輛、用戶的地理位置升叢和交通線路情況掌握的程度,以及決策者的分析判斷能力與經驗。這種方法盡管缺乏科學性,易受掌握信息詳盡程度的限制,但運作方式簡單、快速、方便。這種方法通常在配送路線的影響因素較多,難以用某種確定的數學關系表達時,或難以以某種單項依據評定時採用。
2.綜合評價法
凳裂綜合評價法即能夠擬定出多種配送路線方案,並且評價指標明確,只是部分指標難以量化,或對某一項指標有突出的強調與要求,而採用加權評分的方式來確定配送路線。
綜合評價法的步驟如下。
(1)擬定配送路線方案。
(2)確定評價指標。
(3)對方案進行綜合評分。
④ 電子商務時代下物流如何做好「配送」
物流配送經歷了和正在經歷三次革命:初期階段就是送物上門,即為了改善經營效率,國內許多商家較為廣泛地採用了把貨送到買主手中的方式,這是商務的第一次革命;第二次物流革命是伴隨著電子歷哪商務的出現而產生的,這是一次脫胎換骨的變化,不僅影響到物流配送本身,也影響到上下游的各體系,包括供應商和消費者;第三次物流革命就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所帶來的種種影響,這些影響是有益的,將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催化著傳統物流配送的革命。 電子商務對傳統物流配送的沖擊和影響 為傳統的物流配送觀念帶來深刻的革命。傳統的物流配送企業需要置備大面積的倉庫,而電子商務系統網路化的虛擬企業將散置在各地的分屬不同所有者的倉庫通過網路系統連接起來,使之成為"虛擬倉庫",進行統一管理和調配使用,服務半徑和貨物集散空間都放大了。這樣的企業在組織資源的速度、規模、效率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傳統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擬的,相應的物流觀念也必須是全新的。 網路對物流配送的實時控制代替了傳統的物流配送管理程序。一個先進系統的使用,會給一個企業帶來全新的管理方法。傳統的物流配送過程是由多個業務流程組成的,受人為因素影響和時間影響很大。網路的應用可以實現整個過程的實時監控和實時決策。新型的物流配送的業務流程都由網路系統連接,當系統的任何一個神經末端收到一個需求信息的時候,該系統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作出反應,並可以擬定詳細的配送計劃,通知各環節開始工作。這一切工作都是由計算機根據人們事先設計好的程序自動完成的。 物流配送的持續時間在網路環境下會大大縮短,對物流配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的納爛辯物流配送管理中,由於信息交流的限制,完成一個配送過程的時間比較長,但這個時間隨著網路系統的介入會變得越來越短,任何一個有關配送的信息和資源都會通過網路管理在幾秒鍾內傳到有關環節。 網路系統的介入簡化了物流配送過程。傳統物流配送整個環節極為煩瑣,在網路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裡可以大大縮短這一過程:在網路支持下的成組技術可以在網路環境下更加淋漓盡致地被使用,物流配送周期會縮短,其組織方式也會發生變化洞缺;計算機系統管理可以使整個物流配送管理過程變得簡單和容易;網路上的營業推廣可以使用戶購物和交易過程變得更有效率、費用更低;可以提高物流配送企業的競爭力;隨著物流配送業的普及和發展,行業競爭的范圍和殘酷性大大增加,信息的掌握、信息的有效傳播和其易得性,使得用傳統的方法獲得超額利潤的時間和數量會越來越少;網路的介入,使人們不再是機器、數字和報表的奴隸,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自我實現的需求成為多數員工的工作動力。 綜上所述,推行信息化配送制,發展信息化、自動化、現代化的新型物流配送業是我國發展和完善電子商務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勢在必行。 電子商務物流配送 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物流配送。它是指物流配送企業採用網路化的計算機技術和現代化的硬體設備、軟體系統及先進的管理手段,針對社會需求,嚴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戶的訂貨要求,進行一系列分類、編配、整理、分工、配貨等理貨工作,定時、定點、定量地交給沒有范圍限度的各類用戶,滿足其對商品的需求。可以看出,這種新型的物流配送是以一種全新的面貌,成為流通流域革新的先鋒,代表了現代市場營銷的主方向。新型物流配送能使商品流通較傳統的物流配送方式更容易實現信息化、自動化、現代化、社會化、智能化、合理化、簡單化,使貨暢其流,物盡其用,既減少生產企業庫存,加速資金周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刺激了社會需求,有利於整個社會的宏觀調空,也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新型物流配送除具備傳統物流配送的特徵外,還具備以下基本特徵: 信息化--通過網路使物流配送由信息武裝起來,實行信息化管理是新型物流配送的基本特徵,也是實現現代化和社會化的前提保證。 現代化--傳統的物流配送雖然也具備相當的現代化程度,但要求並不是十分嚴格,與電子商務下的新型物流配送相比,無論在水平、范圍、層次等各個環節上都有很大的不足和欠缺,現代化程度的高低是區別新型物流配送和傳統物流配送的一個重要特徵。 社會化--社會化程度的高低也是區別新型物流配送和傳統物流配送的一個重要特徵,很多傳統的物流配送中心往往是某一企業為給本企業或本系統提供物流配送服務而建立起來的,有些配送中心雖然也有為社會服務的,但同電子商務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所具備的真正社會性相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特徵 根據國內外物流配送業發展情況,在電子商務時代,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可歸納為以下幾個特徵: 1.物流配送反應速度快。電子商務下,新型物流配送服務提供者對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應速度越來越快,前置時間越來越短,配送時間越來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來越快,商品周轉次數越來越多。 2.物流配送功能集成化。新型物流配送著重於將物流與供應鏈的其他環節進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與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間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環節與製造環節的集成等。 3.物流配送服務系列化。電子商務下,新型物流配送除強調物流配送服務功能的恰當定位與完善化、系列化,除了傳統的儲存、運輸、包裝、流通加工等服務外,還在外延上擴展至市場調查與預測、采購及訂單處理、向下延伸至物流配送咨詢、物流配送方案的選擇與規劃、庫存控制策略建議、貨款回收與結算、教育培訓等增值服務;在內涵上提高了以上服務對決策的支持作用。 4.物流配送作業規范化。電子商務下的新型物流配送強調功能作業流程、作業、運作的標准化和程序化,使復雜的作業變成簡單的易於推廣與考核的運作。 5.物流配送目標系統化。新型物流配送從系統角度統籌規劃一個公司整體的各種物流配送活動,處理好物流配送活動與商流活動及公司目標之間、物流配送活動與物流配送活動之間的關系,不求單個活動的最優化,但求整體活動的最優化。 物流配送手段現代化。電子商務下的新型物流配送使用先進的技術、設備與管理為銷售提供服務,生產、流通和銷售規模越大、范圍越廣,物流配送技術、設備及管理越現代化。 6.物流配送組織網路化。為了保證對產品促銷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新型物流配送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配送網路體系,網路上點與點之間的物流配送活動保持系統性和一致性,這樣可以保證整個物流配送網路有最優的庫存總水平及庫存分布,運輸與配送快捷、機動,既能鋪開又能收攏。分散的物流配送單體只有形成網路才能滿足現代生產與流通的需要。 7.物流配送經營市場化。新型物流配送的具體經營採用市場機制,無論是企業自己組織物流配送,還是委託社會化物流配送企業承擔物流配送任務,都以"服務 成本"的最佳配合為目標。 8.物流配送流程自動化。物流配送流程自動化是指運送規格標准、倉儲貨、貨箱排列裝卸、搬運等按照自動化標准作業、商品按照最佳配送路線等。 9.物流配送管理法制化。宏觀上,要有健全的法規、制度和規則;微觀上,新型物流配送企業要依法辦事,按章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