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讓家庭醫生簽約更便捷
建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平台,通過「互聯網+」搭建醫患間溝通的橋梁,讓家庭醫生簽約更便捷。
程序在上線的過程當中,也會積極的去搜集用戶還有醫生對於系統的評價,慎褲努力的去對操作進行更人性化的處理,讓大家用得更加的便捷。」
② 如何將互聯網與醫療行業更緊密地結合,讓患者更方便地看病
雲計算推動診療方式由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轉變,幫助百姓建立數字健康檔案,持續跟蹤和了解個人健康狀況;物聯網設備的應用讓可穿戴設備整合到日常物品之中燃告塵,通過軟體支持與後方平台和雲端進行數據交互,監測用戶生理、環境信息,皮禪突友世破傳統醫療健康服務的限制。
③ 浙江發布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如何提及信息化支撐
浙江發布《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從2022年開始,在確保服務質量和簽約居民獲得感的前提下,各地在現有服務水平基礎上,全人群和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每年提升1-3個百分點。到2025年,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4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85%以上;到2035年,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5%以上,基本實現家庭全覆蓋,簽約對象滿意度達到85%左右。
其中在「優化服務方式」中提及:
(1)提供老年人數字健康新服務,以區域全民健孝轎仿康信息平台為支撐,強化縣域醫共體(城市醫聯體)牽頭醫院與成員單位的協同效應,集成醫療和公共衛生系統數據,建立適老健康服務數字化體系。
(2)推行兩慢病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立慢性病一體化門診,配置診前、診中、診後相應的數字化服務設備。
(3)推進「互聯網+簽約」服務,基於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搭建或完善家庭醫生服務管理系統,為簽約居民提供在線簽約、續約、預約、咨詢、轉診、會診、遠程監測、健康宣教等健康管理服務。
(4)在「完善保障機制」中提及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基於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智慧醫保系統,集成衛生健康大數據,建立醫保等跨部門數據定期交換和迴流機制,構建以居民個人為主線的簽巧纖約服務和健康管理數字化服務體系,逐步集成線上簽約管理、健康管理、診療服務、滿意度評價、績效考核、綜合管理等應用。通過電腦端和移動端協同、家庭醫生端與居民端互動,有效支撐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家庭醫生健康管理質量和效率,促進醫防融合帆弊,提高居民健康管理水平及滿意度。
④ 如何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
(一)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
1.依託醫療衛生機構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允許醫療衛生機構使用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在實體醫院的基礎上,在確保醫療質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安全適宜的醫療服務。允許執業醫師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後在線開具部分常遲褲見病、慢性病處方。支持醫療衛生機構、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搭建互聯網信息平台,開展遠程醫療、健康咨詢、健康管理服務,構建覆蓋醫療服務全流程的線上線下新模式。公立醫院先行先試,引導鼓勵有條件的民營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建設。2018年,在部分公立醫院試點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探索建立互聯網醫院管理規范體系。2019年,全面啟動互聯網醫院管理規范體孝慎系建設。2020年,全市所有三級以上醫院全面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
2.醫療聯合體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快實現醫療資源上下貫通、信息互通共享、業務高效協同,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服務,促進醫療聯合體內醫療衛生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實時查閱、互認共享。所有醫療聯合體內上級醫療衛生機構面向基層提供遠程會診、遠程心電、遠程影像、遠程超聲等服務,所有區縣級醫院開展遠程醫療服務並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完善責任權利機制,推行「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模式,構建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格局。2019年,依託醫療聯合體建成區域遠程醫療中心,輻射本區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20年,遠程醫療服務基本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爭取國家多模態醫學影像分中心落戶。
(二)著力提升「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
1.依託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疾病預防控制、婦幼健康服務等公共衛生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整合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服務信息,促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在線查詢和規范使用。以高血壓、糖尿病等為重點,加強老年慢性病在線服務管理。以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兒童為重點服務對象,整合現有預防接種信息平台,優化預防接種服務。鼓勵利用可穿戴設備獲取生命體征數據,為孕產婦提供健康監測與管理。加強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信息管理、隨訪評估和分類干預。2018年,初步形成個人健康基礎信息標准規范,逐步向公眾開放個人電子健康檔案查詢。2019年,開展全市疾病預防控制業務信息系統和婦幼健康服務信息系統建設。2020年,完善個人健康信息管理服務平台,實現個人健康信息整合應用。
2.按照全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開放工作統一部署,建立健全醫療健康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機制,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在科研和便民服務方面開展合作,整合區域醫療衛生信息資源,結合人群流動、氣候變化和互聯網行為等大數據分析,加強疾病流行趨勢預測和智能監測,開展全市疾病預測體系建設試點,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2018年,出台全市衛生系統醫療健康數據資源管理辦法,發布傳染病預測和慢性病篩查模型。
(三)優化促進「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1.依託全市統一號源池,推進家庭醫生簽約轉診預約應用,方便簽約群眾掛號就醫轉診。2019年,依託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台,並促進該平台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系統和醫療業務系統互聯互通、業務協同,突出重點人群,為公眾提供健康咨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個性化、多樣化的線上線下簽約服務。2020年,全面推廣應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台。
2.建立家庭醫生線上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提高家庭醫生團隊線上服務能力,擴展線上服務覆蓋范圍,提高簽約服務質量和效率,增進群眾對家庭醫生的信任。2019年,實現家庭醫生線上統計監測。2020年,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線上簽約服務全覆蓋,監測結果作為家庭醫生考核評價重要依據。
(四)共建共享「互聯網+」葯品供應保障服務體系。
1.對線上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葯師審核後,醫療衛生機構、葯品經營企業可委託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和運營葯事服務平台,提供電子處方審核、合理用葯咨詢和葯品銷售配送等服務,推動醫療衛生機構處方信息與葯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促進葯品網路銷售和醫療物流配送等規范發展。2019年,探索建立電子處方信息共享流轉機制,零售葯店試行憑電子處方銷售處方葯。2020年,推碼慎簡行基於電子處方流轉的線上葯品銷售配送新模式。
2.依託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強基於互聯網的短缺葯品多源信息採集和供應業務協同應用,建立短缺葯品實時監測預警和分級應對體系,建立健全短缺葯品供應保障制度。2020年,實現葯品供應保障綜合管理和短缺葯品監測預警信息資源的共享共用。
(五)推進「互聯網+」醫療保障服務建設。
1.加快推進「互聯網+」醫療保障服務,促進醫療保障相關信息數據共享,加強醫保、商保、第三方支付機構間的合作,逐步拓展在線支付結算功能;支持針對貧困人口等特殊困難群眾扶貧醫療救助信息化結算平台建設,提高醫療救助便捷度,推進「一站式」結算。2019年,推進貧困人口等特殊困難群眾就醫費用「一站式」結算,探索推進醫保線上服務應用。2020年,拓展醫保線上服務應用,持續推進「一站式」結算。
2.擴大聯網定點醫療衛生機構范圍,逐步將更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納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實現跨省異地就醫醫保直接結算。共享患者就診、醫保基金結算通道等信息,實現患者自費和醫保報銷便捷支付。2019年,進一步擴大聯網定點醫療衛生機構范圍。
3.推進醫保智能審核和實時監控,將臨床路徑、合理用葯、支付政策等規則嵌入醫院信息系統,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和費用監管。2020年,進一步優化完善智能監管系統。
(六)積極推廣「互聯網+」醫學教育和科普服務。
1.構建網路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醫學教育培訓體系,打造線上精品課程,重點面向基層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團隊開展在線互動教育培訓,加強疑難雜症及重大疾病病例探討交流,提升業務素養。2019年,啟動建設醫療健康教育培訓雲平台。2020年,進一步完善線上醫學教育培訓體系。
2.實施「繼續醫學教育+適宜技術推廣」行動,圍繞健康扶貧需求,依託遠程醫療中心,重點針對邊遠貧困地區開展遠程教學查房、遠程示教等活動,推廣普及實用型適宜技術。2020年,醫療適宜技術通過遠程教育方式覆蓋全市所有貧困地區。
3.依託「健康12320」「科普文化雲」等互聯網公眾服務平台,提供面向公眾的個人健康信息服務,通過動態關聯電子健康檔案實現精準化健康科普知識推送和個性化教育咨詢服務,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促進自我健康管理,提升個人健康素養。2019年,啟動建設網路健康科普平台,完善「健康12320」「科普文化雲」等互聯網公眾服務平台功能,開展個性化健康信息推送和健康教育等。
(七)全面推進醫療健康大數據智能化應用。
1.依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國有企業等,組建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和研究院,推進大數據科學基礎理論研究,突破關鍵共性技術,推廣示範應用工程。以醫療衛生行業應用為導向,搭建醫療健康大數據公共技術創新平台和公共服務平台,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助推醫療健康領域智能產業快速發展。推進虛擬現實、智能語音和影像識別技術在多種醫療健康場景下的應用,開發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臨床機器人、生物三維列印系統和移動可穿戴設備等智能醫療設備,拓展移動護理、生命體征監測、病理分型和多學科會診等智能裝備應用,提升全市醫療健康設備研發水平和製造能力。2020年,持續推進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和研究院建設,推動醫療健康數據智能創新生態體系和產業生態體系建設。
2.完善全市醫療健康數據匯集機制,加快實施標准化採集、規范化共享、自動化處理和智能化應用。建設多樣化「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服務平台,推動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應用。依託全市醫療健康大數據平台,建立疾病智能診療輔助決策支持服務系統,加強中醫辨證論治智能輔助系統應用和精準醫療服務,提高疑難雜症診療水平,提升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質量。2019年,持續建設基於電子病歷資源庫的臨床輔助診療系統。2020年,在醫療衛生機構推廣應用人工智慧技術、臨床輔助決策系統、中醫辨證論治智能輔助系統和智能化醫學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