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堅持新聞的真實,既是新聞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更是新聞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長期以來,新聞界一直把新聞的真實性當作一個理論問題來看待,理論研究的文章大量出現,而且已經基本趨於成熟。然而,在眾多專家學者對新聞真實性問題進行研究的同時,虛假新聞也層出不窮,屢禁不止。但從梁灶目前的情況來看,虛假新聞的大量出現並非由於新聞工作者不知道新聞必須真實的原則,而是因為他們在具體的新聞實踐活動中忽視或者放棄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以致出現了當前新聞真實性理論研究不能有效地指導實踐工作,理論層面的研究與新聞工作實踐相脫節的現狀。因此,新聞真實性的研究不能再僅僅停留在理論分析闡述的層面上,而應該轉向關注理論研究如何指導實踐,如何規范媒體工作等具有可蔽簡操作性的問題上來。
新聞界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原則:
一方面,在高校新聞傳播專業中對學生進行新聞真實性教育,培養未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意識和新聞專業精神;
另一方面,在新聞媒體內部,建設和完善新聞工作制度,通過各種職業培訓、獎懲的方式,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我們希望,有了學界與業界的共同努力,每一位新聞工作者和即將踏上這一工作崗位的學生,都能夠以「鐵橡並扮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新聞專業主義精神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我國的新聞真實性問題可以得到更好地解決。
⑵ 如何提高網路新聞的真實性
正如一枚硬幣有兩面一樣,網路新聞一方面具備著與眾不同的優勢,同時也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原有的優勢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成為使它的缺陷和弊端更加彰顯的擴散器。作為新聞傳播中的核心問題——如何維護新聞真實性,也就在網路傳播這種條件下顯得更為突出了。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這是由新聞所報道的對象——事實所決定的。事實的第一性、客觀性決定著新聞存在的基礎,它是新聞的本源,新聞報道也只能是對客觀事物的活的寫真,它必須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這些都是新聞工作者或新聞傳播者們耳熟能詳的原則,並沒有多少艱澀的成分在其中,作為網路新聞的散布者們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堅持並維護新聞真實性,對於網路新聞,對於網路媒體本身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網路假新聞的存在,宛如新聞事業肌體上的毒瘤和腐肉,嚴重影響了新聞媒體在公眾中的形象,削弱了新聞的公信力,削弱了服務於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這一基本職能的發揮,應該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它對社會造成更大危害。
第一?熏要加強對互聯網站的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網站新聞信息採制發布的審查把關制度,在這方面,其他媒體都有著豐富而有效的經驗,網路媒體可以更好地吸收借鑒。只有有了相應的規范,才能確保自身運行的流暢。對於違反制度的新聞從業人員,要予以嚴厲制裁。
第二,要嚴厲地打擊利用網路製造和傳播虛假信息、造謠惑眾的行動。在技術層面上,要能夠准確知道網上信息發布地址和人員的問題,使傳播有害信息的人無處可遁。在法律層面上,也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追究散布虛假信息的網站和個人的法律責任,從根本上保護國家、社會和公民的信息安全。
第三,網站要增強社會道德感和責任感,網路從業人員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提高自己對信息的辨別力,決不能信奉「拿來主義」,同時,也要培養受眾的防範意識,使他們不輕信、不傳布未經證實的信息。
另外,政府機構也應進一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主流媒體要健全准確高效的新聞發布機制,在重大突發性新聞事件中,要建立向公眾、向多類媒體及時通報新聞信息的制度,盡可能做到公開、透明、詳實,「流言止於公開,謠言止於透明」,這樣也可避免政府和主流媒體報道滯後的被動局面出現,從而也有助於網路新聞信息的凈化。
⑶ 短視頻新聞頻「翻車」 ,新聞的真實性如何保證
想要保持新聞真實性,首先平台要禁止個人發布任何新聞,發布新聞只能由權威機構進行發布,或者媒體機構發布,這樣從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新聞真實性,其次,平台還要要求作者對作品的真假作出相應承諾,如果涉及虛假問題,那麼必須要面對自己的虛假新聞,做出一定處罰。
想要保證新聞真實性,我們可以通過以上這些相應途徑去幫助我們達到這種目的顫芹,實際上只要進行相關約束,那麼往往都能夠很好得到滿意結果,況且保證新聞真實性也是平台必須要承諾做出。
⑷ 如何有效避免新聞報道失實
為了避免新聞失實,在新聞采訪及報道的過程中就要時刻注意保持客觀,用敘述的手法去表達新聞事實,不要夾帶感情,並且要注意用別人的話來說明,而不是記者自己的判斷。同時,對新聞事件雙方當事人的報道一定要平衡,不可偏袒。
⑸ 如何堅持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原則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近年來,隨著中國新聞市場的成熟與活躍,新聞報道從內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改觀。但與此同時,新聞的山桐孝真實原則卻受到了嚴峻挑戰。一些捕風捉影、誇大歪曲甚至編造事實的報道也開始頻繁出現。失實報道不僅引發了種種糾紛,也極大地影響了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要想正確行使好記者所肩負的神聖職責,我們又將如何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感受,在這里做一下淺析。
一、 關於新聞的真實性
「新聞的真實性是事實或隨著事實發展的真實,它表現為一個認識過程。事實的發展完結,報道的真實性也才能夠全部展現出來;事實進展到什麼程度,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才可能到達什麼程度」①
在新聞理論界,「真實性」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核心概念,但它同時是一個有爭議的理論問題。一般認為新聞中「真實」有兩層含義,一是要求新聞中的每一個具體事例(事件)必須合乎客觀事實,二是對每一種大眾傳播來說,要求連續不斷的新聞向人們呈現一幅現實社會的真實圖景,也就是說新聞真實在於不僅僅是客觀事實,它必須是一個價值真實。②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堅持新聞真實性是新聞工作的起碼要求,也是傳媒公信力形成的根本基礎。真實性是新聞工作的第一重要原則,也是新聞工作的基本操作規范。堅守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原則,保持客觀公正的立場,是新聞報道真實可信的保證。
新聞報道要真實,似乎是一件無可爭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實際新聞工作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往往也正在於此。新聞的失實即使是在信息傳播已經如此發達,媒體行業已經如此現代化的今天,仍然是威脅新聞生命的第一殺手。
二、產生新聞失實的原因
新聞事實的本原始終是固有的客觀實在。客觀實在之所以會成為假新聞,是因為觀照者後期的錯誤失實的價值判斷的手段加工而造成的。同理,能真實正確的反映客觀存在的真新聞的本原也同樣是客觀實在。由此不難看出,真新聞具有真實性;假新聞不具有真實性;真新聞具有客觀實在性。而假新聞同樣也具有輪擾客觀實在性,這也是虛假新聞產生的客觀逗稿根源。
然而,作為「社會瞭望者」的新聞工作者的使命還不僅僅是保證對一個新聞事件或一則新聞報道所涉及的各個新聞要素的報道要真實,他們還必須承擔向受眾真實反映其生存環境的整體性變化和本質性變化的任務。這是一個更高的工作要求。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受眾關注的新聞報道失實的情況的發生,嚴重地損害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其主要表現有:
1、新聞工作者缺乏調查研究的作風。2、對材料缺乏認真核實和斟酌。3、偏聽偏信,主觀武斷。4、捕風捉影,道聽途說。5、誇大渲染,牽強附會。
由於客觀環境變化狀態呈現的復雜性,新聞工作者本身的職業能力制約,各種社會因素的復雜作用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堅守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原則對於今天的中國新聞工作者來說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1、傳媒市場化和商業利益的驅使
在社會轉型時期,傳媒業面臨著商業利益的挑戰。傳媒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有市場。市場經濟發展是世界新聞事業發展的根本推動力。當新聞行業本身還沒有建立成熟完善的行業規范和自律機制,這樣的媒體行業在初次面對市場的殘酷競爭和篩選的時候,為了獲得市場和商業利益,把新聞工作的社會責任拋諸腦後,一味地迎合大眾,取悅大眾,用煽情手法處理新聞、「策劃」新聞,甚至製造假新聞的現象在世界新聞發展歷史過程中也是有前車之鑒的。雖然我國新聞業的「媚俗化」傾向不能和「黃色新聞」完全劃上等號,但是當前一些媒體片面地強調經濟效益,追求轟動效應,大肆渲染「星、腥、性」,盲目追逐報道熱點和炒作新聞的做法是與新聞媒體的社會功能以及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背道而馳的。新聞媒體需要競爭,但競爭要符合市場規則和社會規范。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如果盲目地實行經濟效益為先的原則,整個新聞行業最終會被社會淘汰。
2、媒體和記者角色轉型的沖突
我國的新聞媒體在很長的時期內主要被視為黨政機關的一個部門,發揮著宣傳喉舌的職能。這種職能無形中給原本應該是社會公器的新聞媒體披上了「權力」的外衣,給一些媒體的記者賦予了「官記者」的地位。同時,我國記者的生存狀況也使得一些記者面對新聞責任與現實生活的權衡時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我國報紙媒體記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黨報記者,一類是都市報記者。前者在工作必須遵守嚴格的制度規定,而後者在工作中則不得不受到編輯部、廣告商、市場發行的壓力。其實,當新聞記者接受了對方的「贊助費」也就放棄了對它的監督權和批評權。當媒體多次該報道的事實沒有報道,不該報道的事情卻大肆鼓吹炒作的時候,媒體就喪失了在公眾中的公信力。
3、缺乏有效監督執行機制
目前,我國傳媒業不是缺少法規的約束,雖然沒有成文的「新聞法」,但是還是有相關的規定。《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自1991年1月19日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一致討論通過,經過1994年和1997年兩次修改,已成為較詳細完整的新聞職業道德規范條例。但是,在許多編輯和記者的眼中,該《准則》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在這一領域,缺乏有效的執行機制,盡管早在1991年就有了《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但是一次全國性的調查表明,有近半數的新聞工作不知道它的存在,當然也就談不上遵循它了。一個健全而有效的自律機制,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字面上的准則,這是當前我國傳媒界亟需解決的。」⑤
三、當前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的關鍵
「新聞采編人員要堅持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確保新聞事實准確。要認真核實消息來源,杜絕虛假不實報道。新聞報道在新聞媒體刊發時要實行實名制。新聞采編人員要發揚實事求是、敬業奉獻的精神,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求真務實,努力改進工作作風和文風,不斷創新報道內容、形式和手段,使新聞報道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增強新聞報道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⑥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理論要通過實踐來檢驗。」⑦新聞有沒有社會價值,關鍵是看它有沒有真實性,真實是檢驗新聞的主要標准之一。新聞作為反映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工具,是聯系黨和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所以,必須提倡實事求是的精神。
馬克思認為,記者應該極其忠實地報道他所聽到的人民的呼聲,應該「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而不是「根據希望來描寫事實」,這就指出了判斷新聞報道具體事實程度的依據。⑧
維護新聞的真實性,還要清理真實、新聞、政治三者之間關系。
出於各種狹隘的考慮,傳媒不能真實地報告事實在新形勢下已經成為一種痼疾。胡錦濤同志就這個問題談到:「要堅持講真話、報實情,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堅決反對弄虛作假。要切實改進文風,寫文章、搞報道都要言之有物、生動鮮活、言簡意賅,切忌八股習氣。」⑨
事實是新聞的本質,新聞是事實的報道形式;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沒有事實,就沒有新聞。按照事實和新聞之間這種嚴格的主次邏輯辦事,才能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如果顛倒了這種關系,必然會出現報道失真的現象,從而破壞新聞工作的根基。顛倒這種關系,不尊重事實,造成報道失實,就會給黨的新聞事業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有些部門和單位往往事情還沒發生,新聞已出去了;計劃尚未執行,報道說已做了,鬧出笑話甚至政治問題來,這些深刻的教訓我們應該認真汲取並徹底改正,對此,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辦法加以改善:
第一個辦法就是加強自身修養。第二點,強化監管職能,建立媒體信用等級評價機制。第三,還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第四個解決辦法就是讓我們堅持走群眾路線,取信於民,加強隊伍的建設。
⑹ 結合最新報道案例,分析在網路時代如何平衡新聞報道的有效性和真實性
在網路時代,新聞報道的有效性和真實性是非常重要的平衡點。一方面,新聞報道需要及時、准確地傳遞信息,滿足公眾對事件的了解需求;另一方面,新聞報道需要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避免誤導公眾或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以下是最新報道案例的分析和建議:
案例:新冠疫情期間的虛假新聞和謠言。在新冠疫情期間,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關於病毒源頭、傳播方式、治療方法等的虛假新聞和謠言,對公眾產生了不良影響。
建議:媒體應該對疫情相關信息進行全面、准確的調查和報道,並且引導公眾通過權威渠道獲取信息,以避免不實信息灶察的傳播。
案例:2021年美國大選期間的虛假選舉結果報道。在美國2021年總統選舉期間,一些媒體和社交媒體上出現了虛假的選舉結果報道,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建議:媒體應該採取客觀、公正的態度進行選舉報道,並且避免散布不實的選舉結果。社交媒體平台也應該加強審核和管理,遏制虛假信息的傳播。
案例: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傳遞期間的誤報。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傳遞期間,有一些媒體和社交媒體上誤報了火炬傳遞的時間和路線,引發了公眾的困惑和不滿。
建議:媒體應該加強信息核實和發布流程的管理,確保報道的准確性和及時性。在報道中可以加入更多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維度信息,以提供更為全面的報道。
總之,在網路時代,媒體應該通過不斷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標准,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碰辯基性,減少誤導和謠言的傳播,從而平衡新聞報道的有效笑謹性和真實性。同時,公眾也應該提高辨別能力,通過權威渠道獲取信息,避免被虛假信息所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