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助:計算機網路興起的主要原因!急~~~~
計算機網路興起的主要原因是:減輕中央計算機系統的負擔,實現資源共享。
在早期年代,人們開始將彼此獨立發展的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起來,完成了數據通信與計算機通信網路的研究,為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做好了技術准備,奠定了理論基礎。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計算機網路不再局限於單計算機網路彎鋒,許多單計算機網路相互連接形成了有多個單主機系統相連接的計算機網路。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網路的逐漸普,為了禪凱使各種計算機網路更好的連接,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就顯得相當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了體系結構標准化的計算機網路。
形成原因有兩個:
第一、為了使不同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更加緊密;
第二、體系結構標准化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計算機網路的資源共享。
(1)網路最初因為什麼出現擴展閱讀:
Internet的最早起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該網於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為現代計算機網路誕生的標志。
從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經費,聯合計算機公司和大學共同研製而發展起來的ARPAnet網路。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於軍事研究目的。
它主要是基於這樣的指導思想:網路必須經受得住故障的考驗而維持正常的工作,一旦發生戰爭,當網路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擊而失去工作能力時,網路的其他部分應能維持正常的通信工作。
ARPAnet在技術上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TCP/IP協議簇的開發和利用。作為Internet的早期骨幹網,ARPAnet的試驗並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較好地解決了異種機網路互聯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問題。
1983年,ARPAnet分裂為兩部分,ARPAnet和純軍事用的MILNET。同時,區域網和廣域網的產生和逢勃發展對Internet的進一步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國建立了按地區劃分的計算機廣域網並將這些地區網路和超級計算機中心互聯起來。
中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早期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於計算機網路設備行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場不斷擴大,我國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發展十分迅速。
近兩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賀鬧喚速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逐漸消退,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獲得良好發展機遇,中國已成為全球計算機網路設備製造行業重點發展市場。
B. 網路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網路是什麼時候在中國出現的?
Intetnet是全世界最大的計算機網路,它起源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於1968年主持研製的用於支持軍事研究的計算機實驗網ARPANET。ARPANET建網的初衷旨在幫助那些為美國軍方工作的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交換信息,它的設計與實現是基於這樣的一種主導思想:網路要能夠經得住故障的考驗而維持正常工作,當網路的一部分因受攻擊而失去作用時,網路的其它部分仍能維持正常通信。 1985年在美國 *** 的幫助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SF)組建了第一個網命名為NFSnet,伴著TCP/IP協議的成長,這樣使NSFNET在1986年建成後取代 ARPANET 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他們把最後的使用TCP/IP支持的NFSnet網叫做Internet網,即當今世界最大的計算機互連網。 近幾年,Internet規模迅速發展已經覆蓋了包括我國在內的154個國家,連接的網路6萬多個,主機達500萬台,終端用戶近5000萬,並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 1994年我國Internet只有一個國際出口,300多個入網用戶,到1996年已發展到有7條國際出口線,2萬多個入網用戶,目前中國和國際Internet網路互聯的主要網路有:由中國科學院負責運作的唯局中國科研網(CASNET),由清華大學負責運作的中國教育網(CERNET),由電子部、電力部、鐵道部支持,吉通公司負責運作的金源山轎橋網(GBNET),以及由郵電部組建的中國網(Chinanet),Chinanet是我國的第一個商業網,1995年6月第一期工程完成,開通了北京、上海兩條帶寬64Kbps的國際出口線。預計第二期工程完成後,將覆蓋各省市的全國骨幹網, 同時出口線帶寬由64K升至2M。 在我國由於Chinanet撥號用戶上網使用電信的特服號163,所以又被廣大用戶稱為163網。 第一階段:網路探索(1987年~1994年) 中國的互聯網不是八台大轎擡出來的,而是從羊腸小道走出來的。——胡啟恆 4 發出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 1987年9月14日,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過長城,走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
互聯網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20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20世紀60年代末,正處於冷戰時期。當時美國軍方為了自己的計算機網路在受到襲擊時,即使部分網路被摧毀,其餘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聯系,便由美國國防部的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設了一個軍用網,叫做「阿帕網」(ARPAnet)。阿帕網於1969年正式啟用,當時僅連接了4台計算機,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用。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經有了好幾十個計算機網路,但是每個網路只能在網路內部的計算機之間互聯通信,不同計算機網路之間仍然不能互通。為此, ARPA又設立了新的研究項目,支持學術界和工業界進行有關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想用一種新的方法將不同的計算機區域網雹肆互聯,形成「互聯網」。研究人員稱之為「internetwork」,簡稱「Internet」。這個名詞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互聯網
1994年,第一條跟美國相連的互聯網開始跟中國聯通。同樣這一年也是中國第一條簡訊發出的一年。(嚴格的說,1994中國開始有互聯網,但是中國的百姓基本上沒有真正的擁有過互聯網,至於什麼情況,為是什麼,你懂得)
Internet網路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20世紀60年代末,正處於冷戰時期。當時美國軍方為了自己的計算機網路在受到襲擊時,即使部分網路被摧毀,其餘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聯系,便由美國國防部的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設弗一個軍用網,叫做「阿帕網」(ARPAnet)。阿帕網於1969年正式啟用,當時僅連接了4台計算機,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用。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前身。
到70年代,ARPAnet已經有了好幾十個計算機網路,但是每個網路只能在網路內部的計算機之間互聯通信,不同計算機網路之間仍然不能互通。為此, ARPA又設立了新的研究項目,支持學術界和工業界進行有關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想用一種新的方法將不同的計算機區域網互聯,形成「互聯網」。研究人員稱之為「internetwork」,簡稱「Internet」。這個名詞就一直沿用到現在。
C. 網際網路是怎麼來的
Internet最初是源於戰爭的需要而產生的。本世紀60年代,正處於美蘇冷 戰時期,美國國防部通過其高級研究計劃署對網路互聯進行研究,建立了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ieets Agency簡稱ABPA)主幹網。最初的ARPANET只有4台計算機,設計用來連接分散在廣域地區的異構型計算機,其 關鍵思想是規劃在計算機間提供很多路由,計算機必須有能力通過任一可用路 由發送消息,而不是只能通過一固定路由。這樣,網路在受到外來襲擊時,仍能 正常工作。正是這種出色的設計,使ARPANET成為了Intemet的雛形。
到了70年代末,由於區域網和廣域網的迅速發展使資源共享成為最迫切的 要求。在ARPANET發展的同時,其他組織也都在建立各自的網路,這些網路使 用與ARPANET相同的網路協議。在這些新建立的廣域網中,美國國家科學基金
會(NSP)建立的美國國家科學基礎網NSFnet最為引人注目。參考 區域網(LAN)是由某種類型的電纜把計算機直接連在一起的網路。把區域網連在一起所組成的網路叫廣域網(WAN)。大多數的廣域網是通過專線連接的。
0080年代後期,NSF建造了全美五大超級計算機中心,為了使全國的科學家 和工程師們能夠共享這些超級計算機設施,在無法使用ARPANET實現的情況 下,NSF建立了自己的基於TCP/IP協議的計算機網路NSFnet,它通過56kbit/s的 電話線將各大超級計算機中心連接起來。同時,在美國國內的每一地區、學校就 近連到它的近鄰構成一個通信鏈。每個通信鏈連接到一個超級計算機中心,超 級中心再彼此互連起來。在這種結構中,任何計算機之間最終都能通過它的近鄰轉發而互相通信。 這樣,當一用戶的計算機與某一區域網相連後,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級計算機 中心的設施同網上的任一用戶進行通信外,還可以獲取通過網路提供的大量信 息數據。這些連接各區域網上主要通信節點計算機的高速數據專線便構成了NSFnet的主幹網。NSFnet的成功設計,也使得它在建成後,取代ARPANET而成為Internet的主幹網。
00隨著網上通信量的激增,NSF不得不再次考慮採用更新的網路技術來適應 發展的需要。1989年,連接13個地點的T1級主幹網開始運行,T1級主幹網能 以1.544Mbit/s的速度傳遞數據,但這仍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用戶聯網的需要, 到1991年底,NSFnet主幹網已升級到T3級,速度達到45Mbit/s,相當於每秒傳送
1400頁文本信息。同時由於美國以外的網路系統的不斷連人,計算機數目和傳輸的信息日益
增長,從而使該網路最終成為一個覆蓋全球的網路系統,這便是今天的Internet。
D. 網路是怎麼由來的
網路(Internet),它的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用於軍事目的的通信網路。
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並於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ARPA網和NSF網最初都是為科研服務的,它的主要目的為用戶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為通信以及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還陸續在internet上開展很多商業活動。
隨著internet的商業化,其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internet有了質的飛躍,並最終走向全世界。
(4)網路最初因為什麼出現擴展閱讀:
網路的定義:
網路是由若干節點和連接這些節點的鏈路構成,表示諸多對象及其相互聯系。
在1999年之前,人們一般認為網路的結構都是隨機的。但隨著Barabasi和Watts在1999年分別發現了網路的無標度和小世界特性並分別在世界著名的《科學》和《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之後,人們才認識到網路的復雜性。
網路會藉助文字閱讀、圖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載傳輸、游戲、聊天等軟體工具從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方面給人們帶來極其豐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
E. 是先有電腦還是先有網路
當然先有的是電腦,計算機網路的普及是微型電子計算機(俗稱電腦)出現以後的事情鬧皮坦,網路最初的雛形是以計算機為載體的,所以沒有計算機,網路就很難出現。
1950年,美國在其北部和加拿大境內建立了一個地面防空系統,簡稱賽其(SAGE)系統。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計算機與通信設備結合起來,是計算機網路的雛形。賽其系統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計算機網路,因為由通信線路所連接的,一端是計算機,另一端只是個數據輸入輸出設備,或稱終端設備。人們將這種系統稱為聯機終端系統,簡稱聯機系統。
聯機系統很快就得到了推廣應用。按照這種方式,人們只要將一個終端通過通信線路與計算機連接起來,就可以在遠地通過終端利用計算機,好像人就在機房裡面一樣。在發展聯機系統的同時,人們也在探索能不能將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使得一些計握辯算機上的用戶能夠利用其他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能力、昂貴的外部設備和豐富的信息資源。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資助計算機網路的研究,於1969年12月建立了只有四台主計算機的ARPA網路。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網路,它就是今天網際網路的前身。ARPA網的成功引發了計算機網路研究的熱潮,這些研究為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液桐礎。
總之,計算機網路的出現與發展離不開人們對於計算機的研究。
F. 互聯網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1、互聯網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90年代以後風靡全球。1994年,中國正式接人互聯網。
2、功能:互聯網具有迅速傳播信息的功能,被稱為「第四媒介」。網路媒介可以集文字、圖像、聲音於一體,還能模擬三維動態效果,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3、特點:互聯網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傳者與受者之間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州塵、聊天室等方式及時溝通,人們還可以上網參與討論,隨時發表自己的意見。
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
1、表現:中燃應用領域越來越廣;上網計算機總數和上網用戶總數迅速增加。
2、影響:改變著傳統社會生活;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及認識世界、思考思考問題的觀點和方法。
網路的優勢:
1、集報紙、廣播和電視的優勢於一體;
2、費用低廉冊培禪;
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
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G. 網路的起源中國何時出現的網路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
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管理局( ARPA - -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開始建立一個命名為ARPAnet的網路, 把美國的幾個軍事及研究用電腦主機聯接起來。當初,ARPAnet只聯結4台主機,從軍事要求上是置於美國國防部高級機密的保護之下,從技術上它還不具備向外推廣的條件。
1983年,ARPA和美國國防部通信局研製成功了用於異構網路的TCP/IP協議,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萊分校把該協議作為其B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該協議得以在社會上流行起來,從而誕生了真正的Internet。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發展出來的TCP/IP 的通訊協議,在5 個科研教育服務超級電腦中心的基礎上建立了NSFnet廣域網。
在90年代以前,Internet的使用一直僅限於研究與學術領域。商業性機構進入Internet一直受到這樣或那樣的法規或傳統問題的困擾。事實上,象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曾經出資建造Internet的政府機構對Internet上的商業活動並不感興趣。 1991年,美國的三家公司分別經營著自己的CERFnet、PSInet及Alternet 網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戶提供Internet聯網服務。他們組成了「商用Internet協會」(CIEA),宣布用戶可以把它們的Internet子網用於任何的商業用途 。
Internet普及化 Internet目前已經聯系著超過160個國家和地區、4萬多個子網、500多萬台電腦主機,直接的用戶超過4000萬,成為世界上信息資源最豐富的電腦公共網路。Internet被認為是未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
中國作為第71個國家級網加入Internet,1994年5月,以「中科院—北大—清華」為核心的「中國國家計算機網路設施」(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 Facility of China簡稱NCFC),國內也稱中關村網,與Internet聯通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Internet.
H. 計算機網路最早出現在哪個年代
計算機網路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
20世紀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美國國防部領導的遠景研究規劃局ARPA提出要研製一種嶄新的網路對付來自前蘇聯的核攻擊威脅。因為當時,傳統的電路交換的電信網雖已經四通八達。
但戰爭期間,一旦正在通信的電路有一個交換機或鏈路被炸,則整個通信電路就要中斷,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迴電路,還必須重新撥號建立連接,這將要延誤一些時間。
(8)網路最初因為什麼出現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性能:
1、速率
網路技術中的速率指的是連接在計算機網路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的速率,它也稱為數據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速率是計算機網路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速率的單位是bit/s(比特每秒)(即bit per second)。
2、帶寬
帶寬本來是指某個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例如,在傳統的通信線路上傳送的電話信號的標准帶寬是3.1kHz(從300Hz到3.4kHz,即話音的主要成分的頻率范圍)。
3、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或信道、介面)的數據量。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路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路。顯然,吞吐量受網路的帶寬或網路的額定速率的限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I. internet是由什麼發展而來的
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 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學院)、Harvard(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
到1972年1月,Stanford(斯坦福大學)、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Carnegie-Mellon(卡內基梅隆大學)和 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盯御的幾個月內凱灶岩NASA/Ames(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蘭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1983年,美國國防部將阿帕網分為軍網和民網,漸漸擴大為今天的互聯網。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辯念
J. 網路最初是怎麼誕生的主要用途是
1.互聯網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的初期,當時美兆瞎尺國國防部實驗室將部門中的主要計算機聯結起來,並採用一些規則來實現用戶間的神埋信息交換。這是互聯網的誕生雛型;到了1972年,這個系統已經連接了5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主機。但是互聯網的真正發展開始於1985年
2.1986年,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實施的國際聯網項目--中國學術網(Chinese Academic Network,族高簡稱CANET)啟動,其合作夥伴是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University of Karlsruhe)。
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中國第一個國際互聯網電子郵件節點,並於9月14日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這封電子郵件是通過義大利公用分組網ITAPAC設在北京側的PAD機,經由義大利ITAPAC和德國DATEX―P分組網,實現了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連接,通信速率最初為300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