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網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
網路信息安全的核心是通過計算機、網路技術、密碼技術和安全技術,保護在公用網路信息系統中傳輸、交換和存儲消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實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賴性和可控性等。其中最核心的是信息加密技術。
Ⅱ 物聯網的核心技術有哪些
感測器網路技術是物聯網技術的核心
感測器技術是計算機應用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它將傳輸線上的模擬信號轉鄭陸槐換成可處理的數字信號,並將其交給計算機進行處理。
它主要將感測器、數據處理喊友單元組件和通信組件集成在需要隨機分布的信息採集和傳輸的區域,形成一個網路結構(即感測器網路)。節點數量相對較多,可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作為物聯網技術的核心,它在物聯網與信息交換和傳輸之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物聯網技術中,以物聯網卡片為載體。通過在設備中插入物聯網卡來實現身份識別和承載服務的功能,可以實悉棗現物聯網的各種技術。
Ⅲ 物聯網的核心技術
RFID技術
核心關鍵技術主要有RFID技術、感測器技術、無線網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雲計算技術等
拓展內容:
1、RFID技術
RFID技術是物聯網中「讓物品開口說話」的關鍵技術,物聯網中RFID標簽上存著規范而具有互通性的信息,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路把他們自動採集到中央信息系統中實現物品的識別。
Ⅳ 什麼是「泛在網」
據我所知,泛在網(Ubiquitous Network)是指基於個人和社會的需求,以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順暢手攜地通信為目標,利用現有的和新的網路技術,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按需進畢脊伏行的信野或息獲取、傳遞、存儲、認知、決策、使用等服務。泛在網路的建設,屬於泛在通信晶元領域。據說芯泰科技是國內唯一一家專注於泛在通信晶元研發的企業。
Ⅳ 保障網路與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和基礎支撐是什麼
保障網路與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和基礎支撐是密碼,相關內容如下:
密碼技術是保障網路與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和基礎支撐,通過加密保護和安全認證兩大核心功能,可以完整實現防假冒、防泄密、防篡改、抗抵賴等安全需求,在網路空間中扮演著「信使」「衛士」和「基因」的重要角色。
網上支付、手機支付等在線支付方式已成為老百姓日常消費支付的主要方式。各大支付平台都使用密碼技術實現用戶身份認證、交易數據驗簽等功能,確保支付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保護用戶資金等敏感信息不被盜用、輸入的交易資料不被篡改,防止業務損失或服務中斷,為保護消費者資金安全,防止欺詐、套現、洗錢等違法犯罪行為發揮了重要作用。
Ⅵ 網路通信中的「泛在化」的概念是什麼
所謂泛在(Ubiquitous)及普適(Pervasive)概念的引入源於20世紀90年代,首先由美國加州Xerox(施樂)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Mark Weiser博士在1991年提出。
「Ubiquitous」原為拉丁文,意思是「神無所不在」。它被用於形容網路無所不在是源於電腦技術的進展,電腦已全面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無所不在地為人們提供各種服務。要推動Ubiquitous Society,一般認為有三個普及任務,包括計算機的普及、連結網路的普及、服務享受的普及等。
意為使計算機融入人的生活空間,形成一個「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又不可見」的計算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計算不再局限於桌面,用戶可以通過手持設備、可穿戴設備或其他常規、非常規計算設備,無障礙地享用計算能力和信息資源。
(6)泛在網路的核心技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泛在網路涉及的關鍵技術:體系架構及組網技術、無線泛在網路環境下用戶上下文(環境)感知性、異構無線接入網路共存與協同、異構網路的移動性管理、先進的數據管理技術(包括NID管理、Profile管理、內容管理等)、跨域跨層優化技術。
同時,也提出了具體的標准化建議。泛在網路標准體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泛在網戚前絡的技術特點,應用對象;泛在網路系統構架;系統中各功能模塊和組件;各模塊之間的介面;數據標志(採集、處理、傳輸、存儲、查詢等過程);應用服務標准;信息安全,個人隱私保護等。
泛在網路是基於現碧老有的網路基礎設施,增加新的網路基礎設施構成的。融合是現有網路基礎設施的未來發展趨勢,即具備融合固定和移動業務(FMC)能力和融合電信、互聯網、廣電悔仔升網業務的能力。
Ⅶ 互聯網的核心技術是什麼,又有哪些國家掌握
核心技術是:通信交互、安全、處理、存儲;美國是最牛的。求採納~
Ⅷ internet採用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TCP/IP協議
Ⅸ 泛在網的百科釋意
在日漸發達的通信技術、信息技術、射頻識別技術等新技術的不斷催生下,一種能夠實現人與人、人與機器、人與物甚至物與物之間直接溝通的泛在網路架構——— U網路正日漸清晰,並逐步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由ICT融合技術組成的U網路中,發展的焦點已經轉向了具體的服務而不再是「唯技術論」。泛在網路的建設目標也鎖定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應用和服務體驗。
近年來,在物聯網、互聯網、電信網、感測網等網路技術的共同發展下,實現社會化的泛在網也逐漸形成。而基於環境感知、內容感知的能力,泛在網為個人和社會提供了泛在的、無所不含的信息服務和應用。如今,隨著手機支付、汽車網、醫療監控等一批移動通信新應用的不斷涌現,有望促成移動通信網向智能網路的成功轉型。與此同時,為了適應泛在網興起的需求,移動通信網也必須迎來一系列的變革。 物聯網通信技術旨在實現人和物體、物體和物體之間的溝通和對話。為此需要統一的通信協議和技術,大量的IP地址,還要再結合自動控制、納米技術、RFID、智能嵌入等技術作為支撐。這些協議和技術統稱為「泛在網路」技術。
ITU把泛在網路描述為物聯網基礎的遠景。泛在網路由此成為物聯網通信技術的核心。
已有的泛在網路技術包括3G、LTE、GSM、WLAN、WiMax、RFID、Zigbee、NFC、藍牙等無線通信協議和技術,還包括光纜和其他有線線纜的通信協議和技術。 全IP構架可充當轉換媒介
從技術層面來看,一方面移動通信網必須過渡為IP化的網路,另一方面還必須對IP網路技術加以創新和發展才能滿足IP化所需。
泛在網的普及,把個人通信、廣播、娛樂、業務應用等都融合在了一張網內,從而給個人用戶帶來了更加豐富的業務體驗。因此,在眾多業務同時運行時,為了實現用戶號碼惟一、計費系統惟一,以及靈活方便選擇各種接入技術的目標,網路建設人員必須尋找一種可以作為各種網路基礎的技術來充當轉換媒介。
目前的思路是,如果所有網路都是基於全IP架構的,那麼用戶就可以在不同網路之間實現隨心所欲的轉換了。因此,移動通信網首先需要過渡到全IP網,然後與現有的計算機網路逐步融合,最後才能成為整個泛在網的網路層。但這樣一來,IP網路技術能否承載所有業務的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例如,現有IP網路出現鏈接中斷時,重建鏈接的響應時間是秒級的,這顯然難以與電信業務微秒級的中斷響應時間要求相比擬。在中斷響應時間這一點上,即使是時下較為先進的IPv6技術也不能滿足需求。再比如,用戶可以根據移動位置任意更改無敏念線接入網,這就需要頻繁地進行改變網路歸屬和管理域,而在IP技術中用戶和地址相捆綁的方式是無法實現有效的移動性管理的。這是因為現有的IP網路技術在建立之初沒有考慮到以後會接續到所有網路,並承載所有業知祥務。為此,移動通信網和其他無線接入技術均需要在協議和架構、用戶鑒權、業務承載、網路安全等方面進行泛IP化的改進,比如簡化分層、重新定義數據包大小,再加入人們耳熟能詳的新標識技術、多路徑傳輸、節點緩存以及光交換等新技術。
提高手持終端的系統能力
除過渡為IP化外,移動通信系統還需要進行其他變革才能滿足未來移動用戶的新需求。面對有可能出現大量低移動性、少量數據傳送、時時在橋猛困線、群組管理等特徵的機器用戶,移動通信網需要引入靈活多變的尋呼、注冊等網路操作流程,以適應大量單一終端的資源分配機制,降低終端功耗和復雜度。例如,對低移動性的用戶延長移動性管理周期,對每月定時發送數據的終端限制全時接入,對非即時業務根據網路負荷控制其傳輸速率,對於固定在本地的終端保留注冊,對於時時在線的小流量業務提供更靈活的計費策略,對僅由終端發起的業務去掉尋呼或位置更新等。
未來會出現更多行業用戶。為了支撐對各種業務和信息的智能調用,降低應用開發者的使用門檻,移動通信網在提供給用戶開發介面時,應採用標准化的方法對業務和信息進行描述,如採用面向SOA的理念、Web語義等。當未來用戶在使用一些在線游戲、實時視頻等業務時,更多的帶寬需求將給LTE帶來發展的動力。
此外,移動通信終端的發展也需要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例如,個人通信終端可能隨時接入到各種網路中,這就需要手持終端增加異質異構網路接入的支持以及協同能力;泛在網的機器終端可能長時間曝露在室外的嚴酷自然環境中,這就需要更多的降低能耗技術、多樣化能源技術,以及電池技術等。 要建設一個真正的無處不在信息通信網路,除了需要高度普及先進的基礎設施之外,還需要建立一個標准化體系保障U網路的可用性和互通性。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陳記強認為:「泛在網路在全球正在從設想變成現實,從局部應用變為規模推廣,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技術的標准化是泛在網路大規模應用的重要推動力。通過標准制定將市場上各自為政的利益主體聚集起來,形成合力,朝著共同的方向進行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大規模生產,引導泛在網路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陳記強表示泛在網路標准體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泛在網路的技術特點,應用對象;
泛在網路系統構架;
系統中各功能模塊和組件;
各模塊之間的介面;
數據標志(採集、處理、傳輸、存儲、查詢等過程);
應用服務標准;信息安全,個人隱私保護等。
目前泛在網路標准體系研究有四個重點研究方向,包括下一代網路技術標准、感測器網路技術標准、射頻識別技術標准、對象標志技術標准。
由於泛在網路涉及網路技術異常復雜,其技術標准也多種多樣,標准化研究僅靠某一部門、某一企業是難以完成的。為了加快我國的泛在網路技術標准研究,有必要由國家主導建立一個泛在網路標准化機構。 在最先提出U網路計劃的日韓,兩個國家都在努力推進信息技術研究,努力確立各自在信息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通過「U」計劃,兩國的信息網路不但得到了完善,而且在一些尖端的信息技術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動。
相比日韓兩國,我國更需要一個「U-China」計劃。從目前以及中國將來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來看,建立U-China(無處不在的網路中國)有著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曹建華表示:「發展泛在網路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推進泛在網路建設將帶動我國信息產業發展,通過技術創新催生新的產品、新的產業,形成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泛在網路相關技術會有效提升傳統產業發展,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和網路的服務水平,解決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信息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政府部門要及早確定我國發展泛在網路的戰略目標,制訂發展規劃和實施策略,組織產學研單位加強相關技術、產品、標準的研究。通過加強市場監管,為新技術、新應用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呂廷傑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的泛在網路研究已經逐漸展開,U-北京、U-青島研究項目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建設「無處不在的網路」在政策方面不僅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還需要更多的企業、研究機構與政府共同配合,共同推進無處不在的網路建設。在技術方面,建設「無處不在的網路」不僅要依靠有線網路的發展,還要積極發展無線網路。其中Wi-Fi、3G、ADSL、FTTH、電子標簽、無線射頻等技術都是組成「無處不在網路」的重要技術,要對這些技術進行積極的開發和應用。
同時如果我國要實施U計劃,還要重視普遍信息服務問題,防止建設泛在網路時過分重視城市和發達地區,而造成新的數字鴻溝。
在我國實施U-China戰略,並將其融入我國信息化發展的大框架下將會為我國的信息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幫助我國實現搶佔世界信息技術領先地位的目標。
目前,傳統電信業務增長的天花板效應凸顯,同質化服務的價格競爭日趨慘烈。面對業務收入增速放緩的難題,泛在網發展所帶來的新的行業應用和家庭應用給電信運營商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一些海外的電信運營商在泛在網方面已經作出了探索,如法國電信所提供的完整的端到端方案,ntt docomo、KDDI、Orange、Sprint提供的定製嵌入式通信模塊和終端可供開發等。在中國三大運營商中,中國電信走在泛在網應用的前列,至去年年底,其全球眼視頻監控點在189個城市安裝45萬個,並在115個城市提供了數字城市管理應用,在186個城市提供應急聯動應用,在174個城市提供環保監測應用。日前,三大運營商均已向工信部提出了物聯網專用號段的申請,以更好地發展物聯網應用。而在剛剛閉幕的的寧波智博會上,三大運營商均展示了其在城市物流、製造、社會管理、交通、健康保障、家居等領域的應用成果。這些行業應用與以往相比更為全面,例如,汽車信息服務內容包括在線視頻服務、娛樂服務、通信服務、個人信息服務、車載互聯網信息服務等,幾乎囊括了人們目前在汽車上的所有需求 。
今後對電信運營商而言,泛在網的發展已將商業模式改變成價值鏈驅動的雙邊市場模型,並將進一步考驗其產業鏈深度合作能力;業務多元化所帶來的用戶多元化,將令運營商不得不面對超大用戶規模、超低ARPU值的長尾市場;而日趨降低的管道收益、不斷增高的新應用投入也令運營商必須把握好規模運營與產品增值間的平衡關系。
Ⅹ 物聯網的核心技術有哪些物聯網發展的主要難題是什麼
核心技術大概包括:
1) 感知:感測器技術(精度、功耗等);
2) 傳輸:此簡塵無線傳輸技術(低功耗、自適應、時延、廣域、接入量等);
3) 應用:數據處理(雲計算、數據挖掘、多標准介面等)、信息安全
難題主要是:
1) 技術成熟度不夠,例如電池、RFID、通訊等,雖然發展比較快,但仍然有或多或少的缺陷;
2) 缺乏統一規范森禪,大家都在做,但是沒有統一規范導致互相很難兼容,所以難以大規模咐信鋪開;
3) 相關產品還不夠多,現在雖然概念比較火,不過具體到產品上仍然缺乏能夠普遍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