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會網路關系
根據維基網路的解釋,「社會網路(Social Networking:SN)」是指個人之間的關系網路。
據一些不系統的分析,社會網路(或稱為社會性網路)的理論基礎源於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和150法則(Rule Of 150)。
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於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由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於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繪一個連結人與社區的人際連系網。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結果發現了「六度分隔」現象。簡單地說:「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六度分隔」說明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弱紐帶」,但是卻發揮著非常強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時會體會到這種弱紐帶的效果。 通過弱紐帶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非常「相近」。
Jon Kleinberg 把這個問題變成了一個可以評估的數學模型,並發表在自己的論文「The Small-World Phenomenon」中。我們經常在與新朋友碰面的時候說「世界真小」,因為往往可能大家有共同認識的人。Jon的研究實證了這個觀點。
曾經「六度分隔」理論只能作為理論而存在。但是,互聯網使一切成為現實。
六度理論的發展,使得構建於信息技術與互聯網路之上的應用軟體越來越人性化、社會化。軟體的社會化,即在功能上能夠反映和促進真實的社會關系的發展和交往活動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動與軟體的功能融為一體。六度理論的發現和社會性軟體的發展向人們表明:社會性軟體所構建的「弱鏈接」,正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50法則(Rule Of 150)
從歐洲發源的「赫特兄弟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民自發組織,這些組織在維持民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們有一個不成文的嚴格規定:每當聚居人數超過150人的規模,他們就把它變成兩個,再各自發展。
「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個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150法則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比如中國移動的「動感地帶」sim卡只能保存150個手機號,微軟推出的聊天工具「MSN」(也是一種SS)只能是一個MSN對應150個聯系人。
150成為我們普遍公認的「我們可以與之保持社交關系的人數的最大值。」無論你曾經認識多少人,或者通過一種社會性網路服務與多少人建立了弱鏈接,那些強鏈接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150法則。這也符合「二八」法則[3],即80%的社會活動可能被150個強鏈接所佔有
.................................................
.............................................
社會網路分析法/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經典譯叢(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經典譯叢)
作者:(美)約翰·斯科特 譯者:劉軍 --------------------------------------------------------------------------------
內容簡介
社會是一個由多種多樣的關系構成的巨大網路。如何研究關系?視角當然多種多樣,既可以像林語堂的小說中描述的那樣對關系進行細致的刻畫,又可以像黃光國等社會心理學家那樣對人情、面子和關系網進行質的描述,更可以用社會網路分析法對關系進行量化的表徵,從而揭示關系的結構,解釋一定的社會現象。社會網路分析的意義在於,它可以對各種關系進行精確的量化分析,從而為某種中層理論的構建和實證命題的檢驗提供量化的工具,甚至可以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橋梁。
本書就像一本手冊,引導讀者進入社會網路分析的研究領域。它既適用於社會網路分析的初學者,也適用於對社會網路分析有所了解的人士。
--------------------------------------------------------------------------------
作者簡介
約翰·斯科特,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社會學教授。出版30餘部書,論文近130篇。主要出版物有《企業、階級和資本主義》,《誰支配英國》,《社會學理論》、《分層和權力》,《社會網路分析》,主編《牛津社會學詞典》。他是《社會學評論》雜志的編委,《英國社會學雜志》和《歐洲社會理論雜志》的編委會成員。最近的著述有《社會理論:社會學中的核心問題》,主編《當代50位重要社會學家》。
--------------------------------------------------------------------------------
目錄
1 網路和關系
關系和屬性
本書概要
2 社會網路分析的發展
社會計量分析和圖論
人際結構和派系
網路:全網與局部網
哈佛的突破
3 關系數據的處理
關系數據的整理
關系數據的存儲
關系數據的選擇
4 點、線和數據
社群圖的圖論
個體中心密度和社群中心密度
社區結構和密度
5 中心度和中心勢
局部中心度和整體中心度
中心勢和圖的中心
關於絕對密度的題外話
公司網路中的銀行中心性
6 成分、核與派系
成分、循環和結群
成分的輪廓
派系及其交叉
成分和引文圈
7 位置、角色和聚類
點的結構對等性
聚類:聚集和分裂
塊模型:CONCOR和BUBT
走向規則結構對等性
連鎖與參與
8 維度和展示
距離、空間和量綱
主成分和因子
一些非量綱的方法
在網路可視化方面的一些進展
精英,社區和影響力
附錄 社會網路軟體包
參考文獻
術語(人名)英漢對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