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互聯網什麼意思
互聯網始於1969年的美國,又稱網際網路。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網際網路這個詞已經頻繁出現在我們的交流中,網際網路是不是就是我們常看到的Internet呢?
實際上Internet表示的意思是互聯網,又稱網際網路,根據音譯也被叫做網際網路、英特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且巨大的全球化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有交換機、路由器等網路設備、各種不同的連接鏈路、種類繁多的伺服器和數不盡的計算機、終端。使用互聯網可以將信息瞬間發送到千里之外的人手中,它是信息社會的基礎。
Ⅱ 什麼是互連網
什麼是互聯網?
1969年底,ARPANET誕生的時候,只有四台主機聯網運行。那時,甚至連區域網(LAN)的技術也還沒有出現。而到現在,將近「而立」之年的互聯網至少運行著1千6百萬台主機。
在我們每天接入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網路,通過互聯網與朋友通信、與同行交流,通過互聯網了解新聞、獲取信息的同時,我們對這個網路究竟了解多少?我們是否有時間,有心情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中,抽出一點時間來思考互聯網的含義?我經常問自己:究竟什麼是互聯網?互聯網意味著什麼?什麼是互聯網的本質?為什麼互聯網會有今天這樣的發展?
技術專家的定義
毫無疑問,互聯網首先是當代高科技的產物。在我們試圖了解互聯網的本質的時候,有必要先了解技術專家們的定義。
1995年10月24日,「聯合網路委員會」(FNC:TheFederalNetworkingCouncil)通過了一項關於「互聯網定義」的決議:「聯合網路委員會認為,下述語言反映了我們對『互聯網』這個詞的定義。
『互聯網』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統——1.通過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邏輯地鏈接在一起。這個地址是建立在『互聯網協議』(IP)或今後其它協議基礎之上的。
2.可以通過『傳輸控制協議』和『互聯網協議』(TCP/IP),或者今後其它接替的協議或與『互聯網協議』(IP)兼容的協議來進行通信。
3.可以讓公共用戶或者私人用戶使用高水平的服務。這種服務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關的基礎設施之上的。」
這當然是從技術的角度來定義互聯網。這個定義至少向我們揭示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互聯網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聯網上的每一台主機都需要有「地址」;最後,這些主機必須按照共同的規則(協議)連接在一起。
互聯網是全球性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目前使用的這個網路,不管是誰發明了它,是屬於全人類的。這種「全球性」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有其技術保證的。正如我們在本書第二章中已經看到的那樣,互聯網的結構是按照「包交換」的方式連接的分布式網路。因此,在技術的層面上,互聯網絕對不存在中央控制的問題。也就是說,不可能存在某一個國家或者某一個利益集團通過某種技術手段來控制互聯網的問題。反過來,也無法把互聯網封閉在一個國家之內-除非建立的不是互聯網。
然而,與此同時,這樣一個全球性的網路,必須要有某種方式來確定聯入其中的每一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絕對不能出現類似兩個人同名的現象。這樣,就要有一個固定的機構來為每一台主機確定名字,由此確定這台主機在互聯網上的「地址」。然而,這僅僅是「命名權」,這種確定地址的權力並不意味著控制的權力。負責命名的機構除了命名之外,並不能做更多的事情。
同樣,這個全球性的網路也需要有一個機構來制定所有主機都必須遵守的交往規則(協議),否則就不可能建立起全球所有不同的電腦、不同的操作系統都能夠通用的互聯網。下一代TCP/IP協議將對網路上的信息等級進行分類,以加快傳輸速度(比如,優先傳送瀏覽信息,而不是電子郵件信息),就是這種機構提供的服務的例證。同樣,這種制定共同遵守的「協議」的權力,也不意味著控制的權力。
毫無疑問,互聯網的所有這些技術特徵都說明對於互聯網的管理完完全全與「服務」有關,而與「控制」無關。
事實上,目前的互聯網還遠遠不是我們經常說到的「信息高速公路」。這不僅因為目前互聯網的傳輸速度不夠,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還沒有定型,還一直在發展、變化。因此,任何對互聯網的技術定義也只能是當下的、現時的。
與此同時,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聯網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地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對互聯網的意義、價值和本質提出新的理解。
網路就是傳媒
正如我們前面看到的那樣,互聯網的出現固然是人類通信技術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僅僅從技術的角度來理解互聯網的意義顯然遠遠不夠。互聯網的發展早已超越了當初ARPANET的軍事和技術目的,幾乎從一開始就是為人類的交流服務的。
即使是在ARPANET的創建初期,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指令與控制研究辦公室(CCR)主任利克里德爾就已經強調電腦和電腦網路的根本作用是為人們的交流服務,而不單純是用來計算。
後來,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DavidClark也曾經寫道:「把網路看成是電腦之間的連接是不對的。相反,網路把使用電腦的人連接起來了。互聯網的最大成功不在於技術層面,而在於對人的影響。電子郵件對於電腦科學來說也許不是什麼重要的進展,然而對於人們的交流來說則是一種全新的方法。互聯網的持續發展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技術上的挑戰,可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我們來自哪裡,不能忘記我們給更大的電腦群體帶來的巨大變化,也不能忘記我們為將來的變化所擁有的潛力。」(RFC:第1336期)很明顯,從互聯網迄今的發展過程看,網路就是傳媒(Communication)。
英文的「Communication"是個不太容易翻譯的詞。當我們談到消息、新聞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傳播和傳達;當我們說起運輸的時候,這個詞指的是交通;而當我們討論人際關系的時候,這個詞又和交往和交流有關。當年利克里德爾強調電腦的作用在於「交流」,就是用的就是這個詞。
有趣的是,「電腦」(Computer)和「交流」(Communication),都有一個共同的詞根:「com」(共、全、合、與等等)。古英語的「Communicate」,就有「參與」的意思。
在美國大學里,一般學習的不是新聞學,而是大眾傳播學(masscommunication)。在這個意義上,「communicate」與宣傳和被宣傳無關,而是和大家共同「參與」的「交流」緊密相關。我在這里強調「網路就是傳媒」,也是為了強調網路在人類交流和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互聯網迄今為止的發展,完全證明了網路的傳媒特性。一方面,作為一種狹義的小范圍的、私人之間的傳媒,互聯網是私人之間通信的極好工具。在互聯網中,電子郵件始終是使用最為廣泛也最受重視的一項功能。由於電子郵件的出現,人與人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普遍了。
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廣義的、寬泛的、公開的、對大多數人有效的傳媒,互聯網通過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幾千人乃至幾十萬人訪問的網站,實現了真正的大眾傳媒的作用。互聯網可以比任何一種方式都更快、更經濟、更直觀、更有效地把一個思想或信息傳播開來。
而互聯網的出現,電子郵件和環球網的使用,正好為人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網頁就是出版物
如果理解了「網路就是傳媒」,就很容易理解作為互聯網的功能之一的環球網的網頁實質上就是出版物,它具有印刷出版物所應具有的幾乎所有功能。幾年來環球網發展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事實上,有相當數量的環球網用戶直接把環球網當作出版物。根據NetSmart的統計,50%的用戶閱讀在線的雜志,48%的用戶閱讀在線報紙(http://adnet.net/statsl.htm)。
即使不通過環球網閱讀報刊,環球網的網頁本身也起到了出版物的作用。
環球網的發明者伯納斯利在他關於環球網的宣言(http://www.w3.org/WWW/People/Berners-Lee/9602affi.html)中,明確指出:「環球網在本質上是使個人和機構可以通過分享信息來進行通信的一個平台。
當把信息提供到環球網上的時候,也就被認為是出版在環球網上了。在環球網上出版只需要『出版者』有一台電腦和互聯網相連並且運行環球網的伺服器軟體。....就象印刷出版物一樣,環球網是一個通用的傳媒,」然而,與印刷出版物相比較,網頁具有印刷出版物所不具有的許多特點。
首先,網頁的成本非常便宜。在紙張非常緊張、非常昂貴的情況下,網頁的優點就格外明顯。因為,與印刷出版物不同,網頁只是一種電子出版物,建立網頁並不需要紙張。而且,當電影工作者、戲劇工作者、甚至也包括作家們在感嘆自己的工作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同時,網頁的優點也顯示了出來。因為,網頁是可以隨時修改、隨時「再來一次」
的。
網頁的另一個優點是讀者面廣。既然不必花錢,誰都喜歡多看一些東西,因此,好的網頁肯定比好的書報傳播面廣得多。一個好的網頁通常每天都有幾萬、甚至幾十萬人次光顧。
其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既然是電子出版物,網頁的傳播速度也是印刷出版物所不能比擬的。
不用說書籍,即使是報紙,從編輯、排版、印刷到發行都需要時間,而網頁則非常簡單,只要放在網上就行了。這里,網頁與印刷出版物的區別在於,印刷出版物是要送到讀者手裡的,而網頁則由讀者自己來取。互聯網上影響最大的新聞網頁(比如:美國有線新聞網CNN)都是每小時更新一次內容。讀者可以常看常新,隨時追蹤事件的發展。
而且,由於網頁使用的是超文本文件格式,可以通過鏈接的方式指向互聯網上所有與該網頁相關的內容。不管是進行理論研究,還是讀新聞,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關的資料。並且,這些材料好象不是別人寫好了強加於你,而是由你「參與」其中,自己「找」出來的。
也許,網頁和印刷出版物的最大區別還是在於反饋。印刷出版物的反饋渠道往往還是印刷,在許多情況下,得到反饋是非常難得的。而對一個網頁提出不同的看法就非常容易。
正是由於作為一種出版物的這些特性,環球網正越來越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
根據PC-Meter1996年的調查,平均每個互聯網用戶每次訪問的環球網的網站有5.6個,每次察看的網頁有20.8個,而平均閱讀每一個網頁所需要的時間大約1.4分鍾,平均每次上網閱讀環球網頁的時間大約28分鍾。(http://adnet.net/stats1.htm)作為這樣一種具有私人和公共的雙重功用的傳媒,互聯網效用的實現從根本上還是依賴於參與者,也就是用戶的增加。而這一特性又是和網路的本性完全一致的。
Ⅲ 互聯網路的定義!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深入,特別是家用計算機越來越普及,一方面希望眾多用戶能共享信息資源,另一方面也希望各計算機之間能互相傳遞信息進行通信。個人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配置一般都比較低,其功能也有限,因此,要求大型與巨型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資源,以及它們所管理的信息資源應該為眾多的微型計算機所共享,以便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基於這些原因,促使計算機向網路化發展,將分散的計算機連接成網,組成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 是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所謂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網路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通俗來說,網路就是通過電纜、電話線、或無線通訊等互聯的計算機的集合。
網路的功能 通過網路,您可以和其他連到網路上的用戶一起共享網路資源,如磁碟上的文件及列印機、數據機等,也可以和他們互相交換數據信息。
網路的分類
按計算機連網的區域大小,我們可以把網路分為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和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區域網(LAN)是指在一個較小地理范圍內的各種計算機網路設備互聯在一起的通信網路,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子網,通常局限在幾千米的范圍之內。如在一個房間、一座大樓,或是在一個校園內的網路就稱為區域網,廣域網(WAN)連接地理范圍較大,常常是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洲。其目的是為了讓分布較遠的各區域網互聯。我們平常講的Internet就是最大最典型的廣域網。
什麼是網路協議
那麼,網路上的計算機之間又是如何交換信息的呢?就象我們說話用某種語言一樣,在網路上的各台計算機之間也有一種語言,這就是網路協議,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必須使用相同的網路協議才能進行通信。當然了,網路協議也有很多種,具體選擇哪一種協議則要看情況而定。Internet上的計算機使用的是TCP/IP協議。
什麼是Internet
到Internet海洋去沖浪,如今已成為一種時尚。每當我們拿起一張報紙、一本雜志或者打開收音機、電視機的時候, 都可能聽到一個詞: Internet 。 而每每談到Internet,必然離不開WWW、環球網、 信息高速公路之類的時髦詞兒,人們不禁要問,Internet是什麼? 從廣義上講,Internet是遍布全球的聯絡各個計算機平台的總網路,是成千上萬信息資源的總稱;從本質上講,Internet是一個使世界上不同類型的計算機能交換各類數據的通信媒介。從Internet提供的資源及對人類的作用這方面來理解,Internet是建立在高靈活性的通信技術之上的一個已碩果累累,正迅猛發展的全球數字化資料庫。點擊下面我們可以形象的看到什麼是Internet.
Ⅳ 什麼是網路互聯
所謂網路的互聯是指將兩個以上的計算機網路,通過一定的方法,用一種或多種通信處理設備相互連接起來,以構成更大的網路系統。網路互聯的形式有區域網與區域網,區域網與廣域網,廣域網與廣域網的互聯三種。以實現互相通信且共享軟體,數據的系統。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Ⅳ 什麼是互連網
互連網英文名字interner,它是全球最大的計算機互聯網路,是全世界范圍的信息資源寶庫。在組織結構上,interner是由路由器連接起來的各種計算機網路所組成,即所謂網路的網路
Ⅵ 互聯網➕是什麼意思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台。
「+」的意思就是將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結合起來的意思。
「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6)什麼是互聯網路擴展閱讀:
「互聯網+」影響力
「互聯網+」中重要的一點是催生新的經濟形態,並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現在的數字經濟及基於大數據的經濟模式都是「互聯網+」的具體應用;
「互聯網+」是對創新 2.0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的高度概括。「互聯網+」不僅僅是互聯網移動了、泛在了、應用於某個傳統行業了,更加入了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
「互聯網+」是中國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與標志,也是進一步促進信息消費的重要抓手。
「互聯網+」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引擎,互聯網作為信息革命的典型標志,在促進物聯網及未來經濟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Ⅶ 什麼是互聯網+
互聯網+,就是將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思維應用到其它領域,使得該領域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形成聚合效應,互聯網+的加值,理論上是無限寬廣的,可以加到任何一個領域。例如:互聯網+建築行業。我是一名建築行業從業者,有一款移動手機App軟體巧妙的將互聯網與建築行業相結合,叫「你的Need」App項目管理軟體,這是一款幫助項目管理各方,實現在施項目信息共享,輕松掌握施工現場動態信息的移動互聯網工具,致力於為建築行業從業者提高工作效率,節省管理成本。正是這樣一款專門應用於建築行業的手機App,將工程施工信息不對稱這一大問題很好的解決掉了。
Ⅷ 互聯網路是什麼
互聯網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發展起來的,最初是美國專門用於軍事研究的專用計算機網,後建立軍用網(MIL-net)及歐洲的軍用網。90年代中期專用計算機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它變成了一個普及全球的信息網路。
互聯網的英文名字是Internet ,漢譯音為網際網路,也有人把它稱之為網際網或環球網。它是一個具體的網路實體,沒有一個特定的網路疆界,泛指通過網關連接起來的網路集合,即是一個由各種不同類型和規模的獨立運行與管理的計算機網路組成的全球范圍的計算機網路。組成Internet的計算機網路,包括區域網(LAN)、城域網(MAN)以及大規模的廣域網(WAN)等。這些網路通過普通電話線、高速率專用線路、衛星、微波和光纜等通訊線路,把不同國家的大學、公司、科研機構和政府等組織的網路資源連接起來,從而進行通信和信息交換,實現資源共享。Internet網路互連採用的基本協議是TCP/IP。互聯網具有許多強大的功能,其中包括電子郵件(E-mail)、遠程登陸(Telnet)、互動式信息查詢(WWW、Gopher)、文件傳送(FTP)、電子論壇(BBS)和互動式多用戶服務(Talk、Chat)等。
1992年以後,隨著商業性網路進入互聯網,互聯網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電腦網路。我國從1994年4月起正式加入互聯網。目前國內已批准了10家國際互聯網單位,它們是:中國電信公眾互聯網(CHINANET)、中國聯通網(UNINET)、網通網(CNCNET)、吉通網(GBNET)、中國移動互聯網(CM-NET)、中國衛星互聯網(CSNET),以上六家是可以向社會提供公眾服務的商業網;另外還有四家專用互聯網:中國科技網(CSTNET)、中國教育網(CERNET)、經貿網(CIETNET)、長城網。
未來的互聯網將向三個方向發展:商用化、保密性和寬頻傳輸。商業性網路和大量商業公司的進入,使互聯網能在更廣闊的范圍內、為更多的用戶提供服務,推動互聯網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向前發展。在商業機構的推動下,互聯網不久將會像電話、電視一樣普及。開放性是互聯網的一大特色,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妨礙它實用化的問題:保密性差。因此,加強對互聯網保密技術和安全的研究,已經引起各國的關注。未來的互聯網將繼續保留它的開放性特點,同時擁有保密性很強的服務領域。目前互聯網主幹網的信息傳輸速率已超過2.5Gbps。由於近年來互聯網用戶的急劇增長,特別是多媒體的應用使網路上的信息流量增加了10倍以上,這使得本來傳輸速率不算太慢的NSF-net不堪重負。增加互聯網帶寬,提高信息傳輸速率,正成為互聯網繼續發展的關鍵。
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人們使用計算機的方式。互聯網的出現,又改變了人們使用網路的方式。任何人只要進入互聯網,就可以利用其中各個網路和各種計算機上難以數計的資源,同世界各地的人們自由交換信息,完成從前難以想像的復雜工作。
Ⅸ 互聯網的網路概念是什麼
網路是由若干節點和連接這些節點的鏈路構成,表示諸多對象及其相互聯系。
在計算機領域中,網路是信息傳輸、接收、共享的虛擬平台,通過它把各個點、面、體的信息聯繫到一起,從而實現這些資源的共享。
網路按照不同類型分類如下:
1、按覆蓋范圍分:區域網LAN(作用范圍一般為幾米到幾十公里);城域網MAN(界於WAN與LAN之間);廣域網WAN(作用范圍一般為幾十到幾千公里)。
2、按拓撲結構分類:匯流排型;環型;星型;網狀。
3、按信息的交換方式來分: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報文分組交換。
4、按通信方式分類:點對點傳輸網路;廣播式傳輸網路。
5、按網路使用的目的分類:共享資源網;數據處理網;數據傳輸網。
6、按服務方式分類:客戶機/伺服器網路;對等網。
一般人對網路的理解都是關於計算機網路,其與互聯網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互聯網屬於傳媒領域,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
2、組成功能不同:
網路功能主要包括實現資源共享,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提高可靠性,提供負載均衡與分布式處理能力,集中管理以及綜合信息服務
互聯網的功能分類主要有通訊、社交、網上貿易、雲端化服務、資源的共享化和服務對象化。
3、概念范圍不同:
網路包括互聯網、區域網、廣域網等相互通過某種介質聯系的各種系統,我們所說的互聯網網一般就是指Intenet網,互聯網是網路的一部分。
Ⅹ 什麼是網路互聯網路互聯的三層含義是什麼
網路互聯(internetworking)是指兩個(以上)計算機網路在物理和邏輯上的連接,包括互連(基礎)、互通(手段)
、互操作(目的)三層含義:
§互連(Interconnection)是指在兩個物理網路之間至少有一條在物理上連接的線路,但不能保證兩個網路一定能進行數據交換;
§互通
(Intercommunication)是指兩個網路之間可以交換數據;
§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是指網路中不同計算機系統之間具有透明訪問對方資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