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辦公網屬於什麼涉密級別網
辦公網屬於什麼級別涉密級別網,這取決於網內處理信息的最高密級。通常沒有明確級別的內部辦公網路,應當參照秘密級信息系統管理,這是有法規明確規定的。
⑵ 涉密信息系統的等級由系統使用單位
涉密信息系統的等級由系統使用單位確定,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行誰負責」的原則,各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負責本單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和保密管理。
各級黨政機關應當明確一名主要領導負責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和保密工作,指定一個工作機構具體負責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和保密綜合管理。各部門內設機構應當指定一名信息安全保密員。計算機信息系統應當按照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要求實行分類分級管理。
(2)涉密網路的分級有哪些擴展閱讀
通常情況下對涉密信息系統施以保護都是按照分級原則進行分級實施的。涉密系統的安全管理級別分為絕密級、機密級、秘密級,有效分級後,才能更進一步實施分級保護,提升管理效能,提升安全標准。
1、秘密級
信息系統當中包含有秘密級的國家秘密,其總體的防護水平不應該低於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的要求,信息系統應該達到分級保護的技術標准。
2、機密級
信息系統當中包含有機密級國家秘密,其防護水平不應低於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四級要求,同時,還需要符合分級保護的保密技術要求。
3、絕密級
信息系統當中包含有絕密級國家秘密,其防護水平應不低於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五級要求,需符合分級保護的保密技術要求。同時,絕密級涉密信息系統應該被建設並應用到封閉的場地建築之內,不能與外網連接。
⑶ 辦公網屬於什麼級別涉密網路
辦公網要看存儲處理的信息的最高密級來確定級別。
不涉密的黨政機關的內部辦公網路要參照秘密級防護。
⑷ 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有什麼區別
一、等級保護與分級保護的不同定義
1、等級保護
等級保護全稱是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是指對國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組織及公民的專有信息以及公開信息和儲存、傳輸、處理這些信息的信息系統分等級實行安全保護,對信息系統中使用的信息安全產品實行按等級管理,對信息系統中發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級響應、處置。等級保護堅持自主定級、自主保護的原則。
等級保護分5個級別(由低到高):一級(自主保護級)、二級(指導保護級)、三級(監督保護級)、四級(強制保護級)、五級(專控保護級)。
2、分級保護
分級保護全稱是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是指涉密信息系統的建設使用單位根據分級保護管理辦法和有關標准,對涉密信息系統分等級實施保護,各級保密工作部門根據涉密信息系統的保護等級實施監督管理,確保系統和信息安全。
分級保護分3個級別:秘密級、機密級、絕密級(由低到高)。
需要特別注意: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的級別有對應關系:
二、等級保護與分級保護不同的適用對象
等級保護與分級保護的不同適用對象是二者的本質區別:
①等級保護是實施信息安全管理的一項法定製度,重點保護的對象是非涉密的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統和通信基礎信息系統。
②分級保護是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等級保護在涉密領域的具體體現。
三、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不同的發起部門和主管部門
1、分級保護
分級保護由國家保密局發起,其主管單位及相應管理職責如下所示:
①國家保密局及地方各級保密局:監督,檢查,指導;
②中央和國家機關(本部門):主管和指導;
③建設使用單位:具體實施。
2、等級保護
等級保護由公安部門發起,其主管單位及相應管理職責如下所示:
①公安機關:等級保護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監督、檢查、指導;
②國家保密工作部門、國家密碼管理部門:負責等級保護工作中有關保密工作和密碼工作的監督、檢查、指導;
③國信辦及地方信息化領導小組辦事機構:負責等級保護工作部門間的協調,涉及國家秘密信息系統的等級保護監督管理工作由國家保密工作部門負責。
四、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不同的政策依據
1、等級保護政策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國務院147號令,1994年);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3]27號);
《關於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公通字[2004]66號);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公通字[2007]43號);
《關於開展全國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定級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7]861號);
《關於加強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通知》(發改高技[2008]2071號)。
2、分級保護政策依據
《關於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保密管理的若干意見》(中保委發[2004]7號);
《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系統分級保護管理辦法》(國保發[2005]16號)。
五、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不同的工作內容和測評頻率
等級保護工作包括系統定級、系統備案、安全建設整改、等級測評和監督檢查五個環節。
分級保護工作包括系統定級、方案設計、工程實施、系統測評、系統審批、日常管理、測評與檢查、系統廢止八個環節。
等級保護各級別測評頻率:
①第二級信息系統:應每兩年至少進行一次等級測評;
②第三級信息系統: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等級測評;
③第四級信息系統:應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等級測評。
第一級信息系統不需測評。第五級信息系統一般適用於國家重要領域、重要部門中的極端重要系統,特殊行業特殊要求,不在等保測評機構的測評范疇。
等級保護測評機構資質由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授予。
分級保護各級別測評頻率:
①秘密級、機密級信息系統:應每兩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保密測評或保密檢查;
②絕密級信息系統: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保密測評或保密檢查。
分級保護測評機構資質由國家保密工作部門授予。
⑸ 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基本要求
規范定密,准確定級;依據標准,同步建設;突出重點,確保核心;明確責任,加強監督。
⑹ 涉密信息管理系統分級保護涉及的國家保密標准有哪些
涉密人員的保密義務和責任,概括起來包括以下方面:1、製作屬於國家秘密文件、資料及其他物品和屬於國家秘密的設備及產品。2、收發、傳遞密件、密品。3、使用密件、密品。4、復制、摘抄、匯編密件。5、攜帶密件、密品外出時都應當遵守有關的保密規章制度。
法律分析
1、認真遵守國家保密法律、法規、規章和本單位的保密制度,履行保密義務,資源接受保密審查,對工作職責范圍內的保密工作負有領導責任。2、不提供虛假個人信息,不違規記錄、存儲、復制國家秘密信息,不違規留存國家秘密載體,不以任何方式泄露所接觸和知悉的國家秘密。3、結合本部門、部位的實際,制定具體的保密管理制度和措施,未經單位審查批准,不擅自發表涉及未公開工作的文章、著述。4、與所屬保密要害部門、部位涉密人員簽訂保密承諾書,建立崗位責任制,把保密責任落實到人。5、有計劃地組織本部門、部位工作人員進行保密教育、培訓,增強所屬工作人員保密意識,掌握必備的保密知識和技能。6、對所屬保密要害部門、部位涉密人員辭職、調動、因私出國(境)申請提出意見。7、對所屬保密要害部門、部位涉密人員執行保密制度、遵守保密紀律情況進行監督、考核。8、定期對保密環境和涉密載體進行檢查,及時消除泄密隱患。9、自己或所屬保密要害部門、部位涉密人員發生泄密事件時,積極採取補救措施並及時向所在機關、單位報告,決不隱瞞。發現他人違反保密規定、泄露國家秘密時,立即予以制止,並及時報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第三十五條 在涉密崗位工作的人員(以下簡稱涉密人員),按照涉密程度分為核心涉密人員、重要涉密人員和一般涉密人員,實行分類管理。任用、聘用涉密人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審查。涉密人員應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品行,具有勝任涉密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涉密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三十六條 涉密人員上崗應當經過保密教育培訓,掌握保密知識技能,簽訂保密承諾書,嚴格遵守保密規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國家秘密。
第三十七條 涉密人員出境應當經有關部門批准,有關機關認為涉密人員出境將對國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對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不得批准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