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層不包含哪個欄位

網路層不包含哪個欄位

發布時間:2022-04-18 07:00:16

❶ 網路層採用的技術不包括哪個等的

摘要 網路層的目的是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具體功能包括定址和路由選擇、連接的建立、保持和終止等。它提供的服務使傳輸層不需要了解網路中的數據傳輸和交換技術。 [1]

❷ 網路層是由什麼硬體組成包含路由器和網路么,ip數據報是在哪裡封裝的在網際網路網線上的是ip數據……

路由器主要負責網路層的工作。
互聯網把它的基本傳輸單元叫做一個Internet數據報(datagram),有時稱為IP數據報。
一個網路幀攜帶一個數據報的這種運輸方式叫作封裝(Encapsulation)。對底層網路來說,數據報與其他任何要發送的報文是一樣的。硬體並不識別數據報的格式,也不利節目的網點的IP地址。因此,當一台機器把一個IP數據報發送到另一台機器時,整個數據報在網路幀的數據部分中運輸。IP協議屏蔽下層各種物理網路的差異,向上層(主要是TCP層或UDP層)提供統一的IP數據報。相反,上層的數據經IP協議形成IP數據報。IP數據報的投遞利用了物理網路的傳輸能力,網路介面模塊負責將IP數據報封裝到具體網路的幀(LAN)或者分組(X25網路)中的信息欄位。如下圖所示,將IP數據報封裝到乙太網的MAC數據幀。
數據鏈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二層,介乎於物理層和網路層之間。不管是區域網還是廣域網,都包含數據鏈路層。

❸ ipv6為什麼不再包含ipv4中使用的協議欄位

ipv6屬於網路層協議,必須要指明上層協議,數據包才能准確交給相應進程,所以是存在這么一個欄位的,只是叫法不一樣。

不過,你的問題也反應出,ipv6與ipv4對比,不僅是地址空間增多的優勢。它提升了ipv4的性能,比如,取消ARP,取消廣播(僅支持組播)等。

❹ 網路層的網路層協議

TCP/IP網路層的核心是IP協議,它是TCP/IP協議族中最主要的協議之一。IP協議非常簡單,僅僅提供不可靠、無連接的傳送服務。IP協議的主要功能有:無連接數據報傳輸、數據報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與IP協議配套使用實現其功能的還有地址解析協議ARP、逆地址解析協議RARP、網際網路報文協議ICMP、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IGMP。 TCP/IP網路使用32位長度的地址以標識一台計算機和同它相連的網路,它的格式為:IP地址=網
絡地址+主機地址。IP地址是通過它的格式分類的,它有四種格式:A類、B類、C類、D類。如下所示
格式位數主機地址:A類0網路(7位)主機地址(24位)、
B類10網路(14位)主機地址(16位)、C類110網路(21位)主機地址(8位)、D類1110多路通信地址(28位)、未來的格式11110將來使用。這樣,A類地址空間為0-127,最大網路數為126,最大主機數為16,777,124;B類地址空間為128-191,最大網路數為16384,最大主機數為65,534;C類地址空間為192-223,最大網路數為2,097,152,最大主機數為254;D類地址空間為224-254。 C類地址空間分配概況。分配區域地址空間:多區域192.0.0.0~193.255.255.255、歐洲:194.0.0.0~195.255.255.255、其他:196.0.0.0~197.255.255.255、北美:197.0.0.0~199.255.255.255、中南美:200.0.0.0~201.255.255.255、太平洋地區:202.0.0.0~203.255.255.255、其他:204.0.0.0~205.255.255.255、其他:206.0.0.0~207.255.255.255。註:其中「多區域」表示執行該計劃前已經分配的地址空間;「其他」表示已指定名稱的地區之外的地理區劃。
特殊格式的IP地址:廣播地址:當網路或主機標志符欄位的每位均設置為1時,這個地址編碼標識著該數據報是一個廣播式的通信,該數據報可以被發送到網路中所有的子網和主機。例如,地址128.2.255.255意味著網路128.2上所有的主機。本網路地址:IP地址的主機標識符欄位也可全部設置為0,表示該地址作為「本主機」地址。網路標識符欄位也可全部設置為0,表示「本網路」。如,128.2.0.0表示網路地址為128.2的網路。使用網路標識符欄位全部設置為0的IP地址在一台主機不知道網路的IP地址時時是很有用的。私有的IP地址:在有些情況下,一個機構並不需要連接到Internet或另一個專有的網路上,因此,無須遵守對IP地址進行申請和登記的規定。該機構可以使用任何的地址。在RFC1597中,有些IP地址是用作私用地址的:A類地址:10.0.0.0到10.255.255.255。B類地址:172.16.0.0到172.31.255.255.255。C類地址:192.168.0.0到192.168.255.255。 ARP協議是「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的縮寫。在區域網中,網路中實際傳輸的是「幀」,幀裡面是有目標主機的MAC地址的。在乙太網中,一個主機要和另一個主機進行直接通信,必須要知道目標主機的MAC地址。但這個目標MAC地址是如何獲得的呢?它就是通過地址解析協議獲得的。所謂「地址解析」就是主機在發送幀前將目標IP地址轉換成目標MAC地址的過程。ARP協議的基本功能就是通過目標設備的IP地址,查詢目標設備的MAC地址,以保證通信的順利進行。協議屬於鏈路層的協議在乙太網中的數據幀從一個主機到達網內的另一台主機是根據48位的乙太網地址(硬體地址)來確定介面的,而不是根據32位的IP地址。內核(如驅動)必須知道目的端的硬體地址才能發送數據。當然,點對點的連接是不需要ARP協議的。 ARP協議的數據結構:
以下是引用片段:
typedefstructarphdr
{
unsignedshortarp_hrd;/*硬體類型*/
unsignedshortarp_pro;/*協議類型*/
unsignedchararp_hln;/*硬體地址長度*/
unsignedchararp_pln;/*協議地址長度*/
unsignedshortarp_op;/*ARP操作類型*/
unsignedchararp_sha[6];/*發送者的硬體地址*/
unsignedlongarp_spa;/*發送者的協議地址*/
unsignedchararp_tha[6];/*目標的硬體地址*/
unsignedlongarp_tpa;/*目標的協議地址*/
}ARPHDR,*PARPHDR; 為了解釋ARP協議的作用,就必須理解數據在網路上的傳輸過程。這里舉一個簡單的PING例子。
假設我們的計算機IP地址是192.168.1.1,要執行這個命令:ping192.168.1.2.該命令會通過ICMP協議發送ICMP數據包。該過程需要經過下面的步驟:1、應用程序構造數據包,該示例是產生ICMP包,被提交給內核(網路驅動程序);2、內核檢查是否能夠轉化該IP地址為MAC地址,也就是在本地的ARP緩存中查看IP-MAC對應表;3、如果存在該IP-MAC對應關系,那麼跳到步驟9;如果不存在該IP-MAC對應關系,那麼接續下面的步驟;4、內核進行ARP廣播,目的地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ARP命令類型為REQUEST(1),其中包含有自己的MAC地址;5、當192.168.1.2主機接收到該ARP請求後,就發送一個ARP的REPLY(2)命令,其中包含自己的MAC地址;6、本地獲得192.168.1.2主機的IP-MAC地址對應關系,並保存到ARP緩存中;7、內核將把IP轉化為MAC地址,然後封裝在乙太網頭結構中,再把數據發送出去;使用arp-a命令就可以查看本地的ARP緩存內容,所以,執行一個本地的PING命令後,ARP緩存就會存在一個目的IP的記錄了。當然,如果你的數據包是發送到不同網段的目的地,那麼就一定存在一條網關的IP-MAC地址對應的記錄。知道了ARP協議的作用,就能夠很清楚地知道,數據包的向外傳輸很依靠ARP協議,當然,也就是依賴ARP緩存。要知道,ARP協議的所有操作都是內核自動完成的,同其他的應用程序沒有任何關系。同時需要注意的是,ARP協議只使用於本網路。 具有本地磁碟的系統引導時,一般是從磁碟上的配置文件中讀取IP地址。但是無盤機,如X終端或無盤工作站,則需要採用其他方法來獲得IP地址。網路上的每個系統都具有唯一的硬體地址,它是由網路介面生產廠家配置的。無盤系統的RARP實現過程是從介面卡上讀取唯一的硬體地址,然後發送一份RARP請求(一幀在網路上廣播的數據),請求某個主機響應該無盤系統的IP地址(在RARP應答中)。在概念上這個過程是很簡單的,但是實現起來常常比ARP要困難。RARP的正式規范是RFC903[Finlaysonetal.1984]。 RARP的分組格:RARP分組的格式與ARP分組基本一致。它們之間主要的差別是RARP請求或應答的幀類型代碼為0x8035,而且RARP請求的操作代碼為3,應答操作代碼為4。對應於ARP,RARP請求以廣播方式傳送,而RARP應答一般是單播(unicast)傳送的。RARP伺服器的設計:雖然RARP在概念上很簡單,但是一個RARP伺服器的設計與系統相關而且比較復雜。相反,提供一個ARP伺服器很簡單,通常是TCP/IP在內核中實現的一部分。由於內核知道IP地址和硬體地址,因此當它收到一個詢問IP地址的ARP請求時,只需用相應的硬體地址來提供應答就可以了。
作為用戶進程的RARP伺服器:RARP伺服器的復雜性在於,伺服器一般要為多個主機(網路上所有的無盤系統)提供硬體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該映射包含在一個磁碟文件中。由於內核一般不讀取和分析磁碟文件,因此RARP伺服器的功能就由用戶進程來提供,而不是作為內核的實現的一部分。更為復雜的是,RARP請求是作為一個特殊類型的乙太網數據幀來傳送的。這說明RARP伺服器必須能夠發送和接收這種類型的乙太網數據幀。在附錄A中,我們描述了SBD分組過濾器、SUN的網路介面栓以及SVR4數據鏈路提供者介面都可用來接收這些數據幀。由於發送和接收這些數據幀與系統有關,因此RARP伺服器的實現是與系統捆綁在一起的。
每個網路有多個RARP伺服器:RARP伺服器實現的一個復雜因素是RARP請求是在硬體層上進行廣播的,這意味著它們不經過路由器進行轉發。為了讓無盤系統在RARP伺服器關機的狀態下也能引導,通常在一個網路上(例如一根電纜)要提供多個RARP伺服器。當伺服器的數目增加時(以提供冗餘備份),網路流量也隨之增加,因為每個伺服器對每個RARP請求都要發送RARP應答。發送RARP請求的無盤系統一般採用最先收到的RARP應答(對於ARP,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因為只有一台主機發送ARP應答)。另外,還有一種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每個RARP伺服器同時應答,這樣會增加乙太網發生沖突的概率。 ICMP的作用:由於IP協議的兩個缺陷:沒有差錯控制和查詢機制,因此產生了ICMP。ICMP主要是為了提高IP數據報成功交付的機會,在IP數據報傳輸的過程中進行差錯報告和查詢,比如目的主機或網路不可到達,報文被丟棄,路由阻塞,查詢目的網路是否可以到達等等。
ICMP有兩種報文類型:差錯報告報文和詢問報文。差錯報告報文:終點不可到達(由於路由表,硬體故障,協議不可到達,埠不可達到等原因導致,這時路由器或目的主機向源站發送終點不可到達報文);源站抑制(發生擁塞,平衡IP協議沒有流量控制的缺陷);超時(環路或生存時間為0);參數問題(IP數據報首部參數有二義性);改變路由(路由錯誤或不是最佳)。詢問報文:回送請求或回答(用來測試連通性,如:PING命令);時間戳請求或回答(用來計算往返時間或同步兩者時間);地址掩碼請求或回答(得到掩碼信息);路由詢問或通告(得知網路上的路由器信息)。ICMP是網際(IP)層的協議,它作為IP層數據報的數據,加上數據報的首部,組成數據報發送出去。 應用層的PING(PacketInterNetGroper)命令用來測試兩個主機之間的連通性,PING使用了ICMP回送請求與回送回答報文,屬於ICMP詢問報文,它是應用層直接使用網路層ICMP的一個特例,它沒有通過運輸層的TCP或UDP。IP數據報首部的協議欄位:IP報文首部的協議欄位指出了此數據報是使用的何種協議,以便使目的主機的網路層能夠知道如何管理協議
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IGMP)被IP主機用於向所有的直接相鄰的多播路由器報告它們的多播組成員關系。本文檔只描述在主機和路由器之間的確定組成員關系的IGMP應用。作為多播組成員的路由器應當還能表現為一台主機,甚至能對自己的查詢作出響應。IGMP還可以應用在路由器之間,但這種應用不在這里描述。就像ICMP一樣,IGMP作為整合在IP裡面的一部分。所有希望接收IP組播的主機都應當實現IGMP。IGMP消息被封裝在IP數據報中,IP協議號為2。本文檔所描述的所有IGMP消息在發送時TTL都為1,並在它們的IP首部中含有一個路由器警告選項。主機所關心的所有IGMP消息都具有以下格式:8位類型+8位最大響應時間+16位校驗和+32位組地址。 組播協議包括組成員管理協議和組播路由協議。組成員管理協議用於管理組播組成員的加入和離開,組播路由協議負責在路由器之間交互信息來建立組播樹。IGMP屬於前者,是組播路由器用來維護組播組成員信息的協議,運行於主機和和組播路由器之間。IGMP 信息封裝在IP報文中,其IP的協議號為2。
若一個主機想要接收發送到一個特定組的組播數據包,它需要監聽發往那個特定組的所有數據包。為解決Internet上組播數據包的路徑選擇,主機需通過通知其子網上的組播路由器來加入或離開一個組,組播中採用IGMP來完成這一任務。這樣,組播路由器就可以知道網路上組播組的成員,並由此決定是否向它們的網路轉發組播數據包。當一個組播路由器收到一個組播分組時,它檢查數據包的組播目的地址,僅當介面上有那個組的成員時才向其轉發。
IGMP提供了在轉發組播數據包到目的地的最後階段所需的信息,實現如下雙向的功能: 主機通過IGMP通知路由器希望接收或離開某個特定組播組的信息。 路由器通過IGMP周期性地查詢區域網內的組播組成員是否處於活動狀態,實現所連網段組成員關系的收集與維護。 IGMP共有三個版本,即IGMP v1、v2 和 v3。

❺ OSI七層用來識別上層協議有哪些欄位

(1)物理層
物理層所處理的數據單位是比特(bit),物理層向上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鏈路,實現透明的比特流(bit stream)傳輸服務,物理層向下與物理媒體相連,要確定連接物理媒體的網路介面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方面的特性。
(2)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負責在單個鏈路上的結點間傳送以幀(frame)為PDU的數據,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鏈路上實現可靠的數據傳輸。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維持和釋放數據鏈路的連接,鏈路的訪問控制,流量控制和差錯控制。
(3)網路層
網路層傳送的PDU稱為分組或包(packet),在物理網路間傳送分組,負責將源端主機的報文通過中間轉發結點傳送到目的端。網路層是通信子網的最高層,為主機提供虛電路和數據報兩種方式的服務。網路層主要負責分組轉發和路由選擇,根據路由表把分組逐跳地由源站傳送到目的站,並能適應網路的負載及拓撲結構的變化,動態地更新路由表。
(4)傳輸層
傳輸層傳輸的PDU稱為報文(message),傳輸層為源結點和目的結點的用戶進程之間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傳輸服務。端到端的傳輸指的是源結點和目的結點的兩個傳輸層實體之間,不涉及路由器等中間結點。為了保證可靠的傳輸服務,傳輸層具備以下一些功能:面向連接、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差錯控制相網路服務質量的選擇等。
(5)會話層
會話層在傳輸層服務的基礎上增加控制會話的機制,建立、組織和協調應用進程之間的交互過程。會話層提供的會話服務種類包括雙工、半雙工和單工方式。會話管理的一種方式是令牌管理,只有令牌持有者才能執行某種操作。會話層提供會話的同步控制,當出現故障時,會話活動在故障點之前的同步點進行重復,而不必從頭開始。
(6)表示層
表示層定義用戶或應用程序之間交換數據的格式,提供數據表示之間的轉換服務,保證傳輸的信息到達目的端後意義不變。
(7)應用層
應用層直接面向用戶應用,為用戶提供對各種網路資源的方便的訪問服務。

❻ 網路層的主要功能中不包括

A 路徑選擇

❼ 區域網不包含osi參考模型的哪些層或者只涉及到哪些層

區域網之工作在OSI的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是不包含網路層的。因為區域網的介質類型單一,只需要使用物理地址即可解決通信問題而無需網路層的邏輯連接。
廣域網主要提供的是數據的傳輸通道,需要將多個網路互連所以,廣域網工作在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

❽ 什麼是網路層

網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 它建立在數據鏈路層所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之上,將數據從源端經過若干中間 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運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 網路層是處理端到端數據傳輸 的最低層,體現了網路應用環境中資源子網訪問通信子網的方式。 概括起來分為以下四種方式:
路由選擇 將分組從源端機器經選定的路由送到目的端機器。
擁塞控制 當到達通信子網中某一部分的分組數高於一定的水平,使得該部分網路來不及處理這些分組時,就會使這部分以至整個網路的性能下降。
流量控制 用來保證發送端不會以高於接收者能承受的速率傳輸數據,一般涉及到接收者向發送者發送反饋。
差錯控制 要求每幀傳送後接收方向發送方提供是否已正確接收的反饋信息,從而發送方可以據此決定是否要重發。

❾ IP數據包頭有哪些欄位

數據在經過IP網路層時,也會對數據進行封裝,也就有相應的IP協議包頭了。在乙太網幀中,IPv4包頭緊跟著乙太網幀頭,同時乙太網幀頭中的協議類型值設置為十六進制的0800。
◆版本(Version)
指定IP協議的版本號。因為目前仍主要使用IPv4版本,所以這里的值通常是 0x4 (注意封包使用的數字通常都是十六進位的)。佔4位。
◆包頭長度(Internet Header Length,IHL)
指明IPv4協議包頭長度的位元組數包含多少個32位。由於IPv4的包頭可能包含可變數量的可選項,所以這個欄位可以用來確定IPv4數據報中數據部分的偏移位置。IPv4包頭的最小長度是20個位元組,因此IHL這個欄位的最小值用十進製表示就是5。佔4位。由於它是一個4比特欄位,因此首部最長為60個位元組,但實際上目前最多仍為24個位元組。
◆服務類型(Type of Service,TOS)
定義IP封包在傳送過程中要求的服務類型,共由8個bit組成其中每個bit的組合分別代表不同的意思。4bit中只能置其中1bit。如果所有4bit均為0,那麼就意味著是一般服務。具體如下:
◆000..... (Routine): 過程欄位,佔3位。設置了數據包的重要性,取值越大數據越重要,取值范圍為:0(正常)~ 7(網路控制)
◆...0....(Delay):延遲欄位 ,佔1位,取值:0(正常)、1(期特低的延遲)
◆....0...(Throughput):流量欄位,佔1位。取值:0(正常)、1(期特高的流量)
◆.....0..(Reliability) :可靠性欄位,佔1位。取值:0(正常)、1(期特高的可靠性)
◆…..0.(ECN-Capable Transport):顯式擁塞指示傳輸欄位,佔1位。由源端設置,以顯示源端節點的傳輸協議是支持ECN(Explicit Cogestion Notifica tion,顯式擁塞指示)的。取值:0(不支持ECN)、1(支持ECN)
◆.......0(Congestion Experienced):擁塞預警欄位,佔1位。取值:0(正常,不擁塞)、1(擁塞)
◆包長度(Total Length,TL)
IP協議頭格式中指定IP包的總長,通常以byte做單位來表示該封包的總長度此數值包括標頭和數據的總和。它以位元組為單位,佔16位。利用首部長度欄位和總長度欄位,就可以知道IP數據報中數據內容的起始位置和長度。
由於該欄位長16比特,所以IP數據報最長可達65535位元組。盡管可以傳送一個長達65535位元組的IP數據報,但是大多數的鏈路層都會對它進行分段。而且,主機也要求不能接收超過576位元組的數據報。由於TCP把用戶數據分成若干段,因此一般來說這個限制不會影響TCP。UDP的應用(如RIP、TFTP、BOOTP、DNS、SNMP等),都限制用戶數據報長度為512位元組,小於576位元組。但是,事實上現在大多數的實現允許超過8192位元組的IP數據報。
總長度欄位是IP首部中必要的內容,因為一些數據鏈路(如乙太網)需要填充一些數據以達到最小長度。盡管乙太網的最小幀長為46個位元組(將在本章後面介紹),但是IP數據可能會更短。如果沒有總長度欄位,那麼IP層就不知道46位元組中有多少是IP數據報的內容。
◆標識(Identification)
每一個IP封包都有一個16位的唯一識別碼。當程序產生的數據要通過網路傳送時都會被拆散成封包形式發送,當封包要進行重組的時候這個ID就是依據了。佔16位。
標識欄位唯一地標識主機發送的每一份數據報。通常每發送一份消息它的值就會加1。RFC791認為標識欄位應該由讓IP發送數據報的上層來選擇。假設有兩個連續的IP數據報,其中一個是由TCP生成的,而另一個是由UDP生成的,那麼它們可能具有相同的標識欄位。盡管這也可以照常工作(由重組演算法來處理),但是在大多數從伯克利派生出來的系統中,每發送一個IP數據報,IP層都要把一個內核變數的值加1,不管交給IP的數據來自哪一層。內核變數的初始值根據系統引導時的時間來設置。
◆標記(Flags)
這是當封包在傳輸過程中進行最佳組合時使用的3個bit的識別記號。佔3位。
◆000(Reserved Fragment):保留分段。當此值為0的時候表示目前未被使用。
◆.0.(Don't Fragment):不分段。當此值為0的時候表示封包可以被分段,如果為1則不能被分割。
◆..0( More Fragment):更多分段。當上一個值為0時,此值為0就示該封包是最後一個封包,如果為1則表示其後還有被分割的封包。
◆分段偏移(Fragment Offset,FO)
IP協議頭格式規定當封包被分段之後,由於網路情況或其它因素影響其抵達順序不會和當初切割順序一至,所以當封包進行分段的時候會為各片段做好定位記錄,以便在重組的時候就能夠對號入座。值為多少個位元組,如果封包並沒有被分段,則FO值為「0"。 佔13位。

❿ 網路體系結構的七層分別是

(1物理層,2數據鏈路層,3網路層,4傳輸層,5會話層,6表示層,7應用層)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縮寫,意為開放式系統互聯。國際標准組織(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了OSI模型。這個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1至4層被認為是低層,這些層與數據移動密切相關。5至7層是高層,包含應用程序級的數據。每一層負責一項具體的工作,然後把數據傳送到下一層。

第一層是物理層(也即OSI模型中的第一層)在課堂上經常是被忽略的。它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這一層的某些方面有時需要特別留意。物理層實際上就是布線、光纖、網卡和其它用來把兩台網路通信設備連接在一起的東西。甚至一個信鴿也可以被認為是一個1層設備。網路故障的排除經常涉及到1層問題。我們不能忘記用五類線在整個一層樓進行連接的傳奇故事。由於辦公室的椅子經常從電纜線上壓過,導致網路連接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遺憾的是,這種故障是很常見的,而且排除這種故障需要耗費很長時間。

第2層是數據鏈路層

運行乙太網等協議。請記住,我們要使這個問題簡單一些。第2層中最重要的是你應該理解網橋是什麼。交換機可以看成網橋,人們現在都這樣稱呼它。網橋都在2層工作,僅關注乙太網上的MAC地址。如果你在談論有關MAC地址、交換機或者網卡和驅動程序,你就是在第2層的范疇。集線器屬於第1層的領域,因為它們只是電子設備,沒有2層的知識。第2層的相關問題在本網路講座中有自己的一部分,因此現在先不詳細討論這個問題的細節。現在只需要知道第2層把數據幀轉換成二進制位供1層處理就可以了。

第3層是網路層

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網路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 確保數據及時傳送。網路層將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幀組成數據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其中含有邏輯地址信息- -源站點和目的站點地址的網路地址。

如果你在談論一個IP地址,那麼你是在處理第3層的問題,這是「數據包」問題,而不是第2層的「幀」。IP是第3層問題的一部分,此外還有一些路由協議和地址解析協議(ARP)。有關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層處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層的重要目的。

第4層是處理信息的傳輸層。第4層的數據單元也稱作數據包(packets)。但是,當你談論TCP等具體的協議時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數據單元稱為段(segments)而UDP協議的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報(datagrams)」。這個層負責獲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須跟蹤數據單元碎片、亂序到達的數據包和其它在傳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理解第4層的另一種方法是,第4層提供端對端的通信管理。像TCP等一些協議非常善於保證通信的可靠性。有些協議並不在乎一些數據包是否丟失,UDP協議就是一個主要例子。

第5層是會話層

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第6層是表示層

這一層主要解決擁護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第7層是「一切」。第7層也稱作「應用層」,是專門用於應用程序的。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需要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應用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如果你的程序需要一種具體格式的數據,你可以發明一些你希望能夠把數據發送到目的地的格式,並且創建一個第7層協議。SMTP、DNS和FTP都是7層協議。

學習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它實際代表什麼意思。

假如你是一個網路上的操作系統。在1層和2層工作的網卡將通知你什麼時候有數據到達。驅動程序處理2層幀的出口,通過它你可以得到一個發亮和閃光的3層數據包(希望是如此)。作為操作系統,你將調用一些常用的應用程序處理3層數據。如果這個數據是從下面發上來的,你知道那是發給你的數據包,或者那是一個廣播數據包(除非你同時也是一個路由器,不過,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如果你決定保留這個數據包,你將打開它,並且取出4層數據包。如果它是TCP協議,這個TCP子系統將被調用並打開這個數據包,然後把這個7層數據發送給在目標埠等待的應用程序。這個過程就結束了。

當要對網路上的其它計算機做出回應的時候,每一件事情都以相反的順序發生。7層應用程序將把數據發送給TCP協議的執行者。然後,TCP協議在這些數據中加入額外的文件頭。在這個方向上,數據每前進一步體積都要大一些。TCP協議在IP協議中加入一個合法的TCP欄位。然後,IP協議把這個數據包交給乙太網。乙太網再把這個數據作為一個乙太網幀發送給驅動程序。然後,這個數據通過了這個網路。這條線路中的路由器將部分地分解這個數據包以獲得3層文件頭,以便確定這個數據包應該發送到哪裡。如果這個數據包的目的地是本地乙太網子網,這個操作系統將代替路由器為計算機進行地址解析,並且把數據直接發送給主機。

閱讀全文

與網路層不包含哪個欄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30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80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611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4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97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6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71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9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31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67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24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30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43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8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7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7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3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13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75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