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活在網路世界的我們如何加強自我保護
1)以健康的心態把網路作為生活的補充,我們就可以享受網路交往的諸多益處,如開闊眼界、放鬆心情、學習新知、結交新友等。
(2)不會把時間浪費在對自己無益的事情上。在網路交往中,我們要注重瀏覽、尋找與學習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更不應該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要學會「信息節食」。
(3)學會抵禦網路上的不良誘惑。
(4)我們要善於利用網路技術,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別人解決一些問題,做一些對他人和社會有用的事情。
Ⅱ 大學生如何增強網路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培養的對策
網路是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他們了解世界、與外界聯系的重要媒介。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技能和網路安全意識教育的力度,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技能,幫助大學生提高網路安全意識。
(一)教學環節是培養大學生網路詐騙防範意識的重要渠道
教師應針對當前大學生的網路安全狀況,結合教學內容,對他們進行安全意識的培養,防患於未然。在教學內容上選擇恰當的章節教育引導學生從世界觀的角度認識網路。例如:結合關於世界物質統一性的理論讓學生自己討論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關系,比較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關系及實質,討論網路世界的本質與人們行為倫理規范的聯系。舉例讓學生感受網路詐騙的危害。
依據內容和形式是辯證統一的理論,說明沒有無內容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內容,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務於內容。
Ⅲ 網路交往中應如何學會自我保護
①我們要正確認識網路的兩面性,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發揮網路交往對生活的積極促進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帶來的樂趣。②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安全防範意識,不輕易泄露個人資料,不隨意答應網友的要求。③網路信息良莠不齊,個別不法分子利用網路實施違法犯罪活動。作為網路遊客,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辨別覺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誘惑能力,才能保護自己。
Ⅳ 網路交往怎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1)以健康的心態把網路作為生活的補充,我們就可以享受網路交往的諸多益處,如開闊眼界、放鬆心情、學習新知、結交新友等。
(2)不會把時間浪費在對自己無益的事情上。在網路交往中,我們要注重瀏覽、尋找與學習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更不應該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要學會「信息節食」。
(3)學會抵禦網路上的不良誘惑。
(4)我們要善於利用網路技術,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別人解決一些問題,做一些對他人和社會有用的事情。
1自我保護意識的 教育
做為安全與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教育,我們國內就比國外要差一些。國外的幼兒從小就會注重對生存能力與安全常識方面的教育,而我們國內卻多數注重技能知識方面的教育。家長首先要有所改變,要及時在給孩子進行故事繪本的選擇中有意識的進行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教育。平時可以通過講繪本故事的方式來給孩子鋪墊意識。
2游戲演練
平時在與孩子進行游戲互動時,要多增加保護意識的訓練,如:打110、119、120、999等一些求救電話,教會孩子通話時必須要告訴對方的幾要素:地點、聯系人電話、什麼事件等。
3緊急情況的應對措施
當遇到陌生人強行拉抱時要大聲呼救、尋求幫助、找機會拔打報警電話等一些自救常識,讓孩子不要被突發情況嚇壞、嚇呆、嚇傻。
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在給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教育時,要有所分寸,以免造成對孩子的心理形成恐嚇,使孩子對外界和他人都產生不安全感,影響孩子健康心理的發展。
4溝通很重要
家長在生活中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多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與孩子建立平等、自主的關系。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擁有主動提出問題的權利,並且父母會積極幫助解答。這樣當孩子有煩惱時,就會主動告訴父母。
5關注很重要
由於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等等原因,家長會容易忽視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行為心理等等。孩子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注,當遇到困難時,處理方式也會變得消極。因此,家長即使再忙碌,也要多些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正面積極地引導孩子面對煩惱,消除煩惱。
Ⅳ 網路安全應該怎麼保護自己
平常別人發的鏈接,盡量不點擊。
在各種平台少登記個人信息,可准備兩個手機號碼一個是自己私人常用的,另外一個收快遞,登記等等
Ⅵ 怎樣保護自己的網路
1:首先:要有個良好的上網習慣,不要跑到一些陌生的網站或一些小網站小論壇,注冊個帳號,注冊帳號倒無所謂,關鍵有時候首先要填入郵箱。這時郵箱就泄露了,這樣就可能經常收到無數個垃圾郵件,刪都刪不掉啊。
2:盡量不要在一些網站上透露信息,如姓名,住址,電話及即時聊天的號碼。也不要在一些人才網或企業黃頁上透露個人信息,如姓名,學校,家庭住址手機號碼之類的信息,尤其是一些私人辦的人才網之類。一些網站很有可能就把你的個人信息按幾毛一條賣給一些推廣商之類。這樣就會經常收到一些騷擾電話,如賣房子,賣基金 ,中獎之類的信息。
3:如果非要填寫的話,只在注冊表格中在帶有「*」處輸入必填信息。
4:再一個,給自己的電腦上裝上殺毒軟體和安全衛士,如360,金山毒霸等。保護自己的電腦防止黑客侵入,但要經常給自己的殺毒軟體升級,時刻保持自己的病毒庫和殺毒引擎是最新的。
5:另外要根據自己的系統將內置的防火牆啟用及IE的安全設置到中高。如系統是XP系統,則進入控制面板。
Ⅶ 上網時應該怎樣進行自我保護
隨著家庭電腦的普及,「上網」成了時髦的事。我的兒子上小學四年級,最近也加入了網友行列。看到他和同學們「上網」擴大視野,涉取知識,我感到很高興。但同時,我也耳聞,網上「垃圾」也會危害和侵蝕孩子,這使我很擔憂。中小學生上網應注意些什麼呢?怎樣才能避免網路「垃圾」的危害呢?
北京讀者 冉冬明
回答:
未來的世界是網路世界,中小學生作為21世紀的主人,掌握相關的網路知識十分必要。然而,網路又是個繁雜的「社會」,中小學生上網要防止不良傾向的侵害。
防止上網綜合症
網路是個無限大的虛擬世界,中小學生由於自控力差,對網路的迷戀程度會更高。心理咨詢專家說,「網路性心理障礙」的患病率正在上升,且治療十分困難。上網綜合症發作時,患者全身打顫、痙攣、摔物品,同時表現為健忘、頭痛、脾氣暴躁、注意力不能集中等。這些病人未上網時手指頭會出現敲打鍵盤的動作甚至失去自製力,一到電腦前就廢寢忘食。上網綜合症在美、日、英等發達國家,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對於國內正在形成的中小學生上網熱,家長和學校要因勢利導,既不要強行阻止,也不要放任不管。
電腦是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伴侶,但也是最易傷害視力的「殺手」,對此家長應高度重視。熒屏圖像要調試清晰,亮度不要太刺眼,對比度色彩要柔和協調。只要能看清,雙眼離熒屏越遠越好,孩子在屏幕前持續操作時間也不要過長。
警惕「黃色」污染
一些人利用Internet無國界、超控制的弱點,把「黃毒」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隨著競爭的激烈,越來越多的色情站點向專業化過渡。色情站點泛濫的最嚴重後果之一,就是使未成年人過早地接觸到不該了解的信息。雖然這些網站普遍聲明訪問者必須達到一定年齡,但卻沒有一種有效措施保證兒童不接觸到這些色情信息。中小學生的好奇心常常會破壞他們的自控力,家長不會電腦操作就難以控制和禁止孩子訪問色情站點。
要防止中小學生受到污染,除家長和學校要對他們進行教育,拒絕污染外,家長應盡量陪同孩子上網。同時,還要通過設立防火牆等技術手段阻止「黃色」污染的傳播。
加強道德自律
隨著網路經濟、網路社會的不斷擴展,網路道德也引起人們的重視。網路對中小學生道德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喪失責任。在發達國家,一些「網蟲」把網路看作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一些對網路一往情深的青少年,甚至為上網而放棄上學。這不僅導致家庭及社會價值觀的改變,而且嚴重影響青少年的人格成長,尤其是影響青少年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二是網路犯罪。在一些中小學生中,不乏有電腦奇才,他們一旦失去了法律的約束,就可能對網路安全帶來不利影響。比如製造病毒、充當黑客等,危害網路安全。三是信息欺詐。人們上網聊天、交友多是不真實身份,使網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虛假信息,易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傷害。因此,告誡他們慎交網友,不要把自己的真實住所輕易告訴網友;不能把自己的家庭和經濟情況告訴網友;不要輕信網友的情況,更不要與網友輕易會面。
網路是個大世界,作為家長要鼓勵孩子上網,使他們通過網路走出國門,了解世界,擴大知識面,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的要求。時下,方興未艾的網上教學、互聯互學、慈善救助就是人們通過道德自律,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構造網路道德環境的有效方法。中小學生要從中汲取營養,提高鑒別能力,以適應網路的發展。
Ⅷ 在網路中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1.不要把能聯繫到你本人和你親人的信息隨意公布,這方面的騙子說什麼「你的XX被XX了,缺錢,讓沖到哪個賬號」,或者其他的辦法騙人。
2.不要隨意見陌生人,誰也不能知道對方是不是好人,也許不小心中獎了呢。
3.不要貪網上除正規網站以外的各類小便宜,說不準就騙到人了。
4.其實其他的什麼身份證號啊啥的知不知道無所謂,現在的身份證是二代身份證,干什麼大點兒的事兒基本上都是用身份證復印件或者刷身份證,倒是在網上的申請的各類賬號的密碼,盡量少用跟證件和生日等掛鉤的,也許會有一定的危險性。
5.最重要,少上網,別沉迷,這個保護的最嚴實。
Ⅸ 未成年人如何在網路中保護自己
未成年人在網路中保護自己,第一是不要泄露自己的隱私,第二不要泄露自己的照片,第三不要泄露重要身份信息。
Ⅹ 經常上網,如何加強個人信息自我保護
對於個人的自我保護是網路隱私權保護第一重要環節。網民進行保護網路隱私權的方式有很多。
一是將個人信息與互聯網隔離。當某計算機中有重要資料時,最安全的辦法就是將該計算機與其他上網的計算機切斷連接。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被入侵的 個人數據隱私權侵害和資料庫的刪除、修改等帶來的經濟損失。換句話說,網民用來上網的計算機里最好不要存放重要個人信息。這也是目前很多單位通行的做法。 二是傳輸涉及個人信息的文件時,使用加密技術。在計算機通訊中,採用密碼技術將信息隱蔽起來,再將隱蔽後的信息傳輸出去,使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即 使被竊取或截獲,竊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內容,發送方使用加密密鑰,通過加密設備或演算法,將信息加密後發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後,使用解密密鑰將密文 解密,恢復為明文。如果傳輸中有人竊取,他也只能得到無法理解的密文,從而保證信息傳輸的安全。
三是不要輕易在網路上留下個人信息。網民應該非常小心保護自己的資料,不要隨便在網路上泄露包括電子郵箱等個人資料。現在,一些網站要求網民通過登 記來獲得某些「會員」服務,還有一些網站通過贈品等方式鼓勵網民留下個人資料。網民對此應該十分注意,要養成保密的習慣,僅僅因為表單或應用程序要求填寫 私人信息並不意味著你應該自動泄漏這些信息。如果喜歡的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用一些虛假信息來應付對個人信息的過分要求。當被要求中輸入數據時,可以簡 單地改動姓名、郵政編號、社會保險號的幾個字母,這就會使輸入的信息跟虛假的身份相聯系,從而抵制了數據挖掘和特徵測驗技術。對唯一標識身份類的個人信息 應該更加小心翼翼,不要輕易泄漏。這些信息應該只限於在在線銀行業務、護照重新申請或者跟可信的公司和機構打交道的事務中使用。即使一定要留下個人資料, 在填寫時也應先確定網站上是否具有保護網民隱私安全的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