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請求的方式有哪些

網路請求的方式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6 05:08:37

A. iOS向網路介面請求數據的方法有哪幾種呢

一般常用的就post 和 get 兩種比較常用,是http協議的!這里給你推薦個AFnetworking吧,這是一個封裝好的(一般都是用三方的,自己寫的少,還有一個ASIhttp 不過現在不用了,因為沒人維護了),網路一下到github 上去下載吧!
post 可用於大的文件上傳,參數不暴露,
get 參數暴露,一般用於數據較小,例如,瀏覽器的url 一般都用的get !

不懂的再問我呀,歡迎提問,嘿嘿,兄弟,記得多給點財富值呀!

B. http請求中get和post方式提交的區別

Http定義了與伺服器交互的不同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有4種,分別是GET,POST,PUT,DELETE。URL全稱是資源描述符,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一個URL地址,它用於描述一個網路上的資源,而HTTP中的GET,POST,PUT,DELETE就對應著對這個資源的查,改,增,刪4個操作。到這里,大家應該有個大概的了解了,GET一般用於獲取/查詢資源信息,而POST一般用於更新資源信息。



  1. 根據HTTP規范,GET用於信息獲取,而且應該是安全的和冪等的。



(1).所謂安全的意味著該操作用於獲取信息而非修改信息。換句話說,GET
請求一般不應產生副作用。就是說,它僅僅是獲取資源信息,就像資料庫查詢一樣,不會修改,增加數據,不會影響資源的狀態。


* 注意:這里安全的含義僅僅是指是非修改信息。


(2).冪等的意味著對同一URL的多個請求應該返回同樣的結果。這里我再解釋一下冪等這個概念:





冪等(idempotent、idempotence)是一個數學或計算機學概念,常見於抽象代數中。



冪等有一下幾種定義:


對於單目運算,如果一個運算對於在范圍內的所有的一個數多次進行該運算所得的結果和進行一次該運算所得的結果是一樣的,那麼我們就稱該運算是冪等的。比如絕對值運算就是一個例子,在實數集中,有abs(a)=abs(abs(a))。



對於雙目運算,則要求當參與運算的兩個值是等值的情況下,如果滿足運算結果與參與運算的兩個值相等,則稱該運算冪等,如求兩個數的最大值的函數,有在在實數集中冪等,即max(x,x)
= x。





看完上述解釋後,應該可以理解GET冪等的含義了。



但在實際應用中,以上2條規定並沒有這么嚴格。引用別人文章的例子:比如,新聞站點的頭版不斷更新。雖然第二次請求會返回不同的一批新聞,該操作仍然被認為是安全的和冪等的,因為它總是返回當前的新聞。從根本上說,如果目標是當用戶打開一個鏈接時,他可以確信從自身的角度來看沒有改變資源即可。



2.根據HTTP規范,POST表示可能修改變伺服器上的資源的請求。


繼續引用上面的例子:還是新聞以網站為例,讀者對新聞發表自己的評論應該通過POST實現,因為在評論提交後站點的資源已經不同了,或者說資源被修改了。



上面大概說了一下HTTP規范中GET和POST的一些原理性的問題。但在實際的做的時候,很多人卻沒有按照HTTP規范去做,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說:


1.很多人貪方便,更新資源時用了GET,因為用POST必須要到FORM(表單),這樣會麻煩一點。


2.對資源的增,刪,改,查操作,其實都可以通過GET/POST完成,不需要用到PUT和DELETE。


3.另外一個是,早期的Web MVC框架設計者們並沒有有意識地將URL當作抽象的資源來看待和設計,所以導致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傳統的Web
MVC框架基本上都只支持GET和POST兩種HTTP方法,而不支持PUT和DELETE方法。



*
簡單解釋一下MVC:MVC本來是存在於Desktop程序中的,M是指數據模型,V是指用戶界面,C則是控制器。使用MVC的目的是將M和V的實現代碼分離,從而使同一個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現形式。



以上3點典型地描述了老一套的風格(沒有嚴格遵守HTTP規范),隨著架構的發展,現在出現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一套支持HTTP規范的新風格。



說完原理性的問題,我們再從表面現像上面看看GET和POST的區別:


1.GET請求的數據會附在URL之後(就是把數據放置在HTTP協議頭中),以?分割URL和傳輸數據,參數之間以&相連,如:login.action?name=hyddd&password=idontknow&verify=%E4%BD%A0%E5%A5%BD。如果數據是英文字母/數字,原樣發送,如果是空格,轉換為+,如果是中文/其他字元,則直接把字元串用BASE64加密,得出如:%E4%BD%A0%E5%A5%BD,其中%XX中的XX為該符號以16進製表示的ASCII。


POST把提交的數據則放置在是HTTP包的包體中。


2."GET方式提交的數據最多隻能是1024位元組,理論上POST沒有限制,可傳較大量的數據,IIS4中最大為80KB,IIS5中為100KB"??!


以上這句是我從其他文章轉過來的,其實這樣說是錯誤的,不準確的:


(1).首先是"GET方式提交的數據最多隻能是1024位元組",因為GET是通過URL提交數據,那麼GET可提交的數據量就跟URL的長度有直接關系了。而實際上,URL不存在參數上限的問題,HTTP協議規范沒有對URL長度進行限制。這個限制是特定的瀏覽器及伺服器對它的限制。IE對URL長度的限制是2083位元組(2K+35)。對於其他瀏覽器,如Netscape、FireFox等,理論上沒有長度限制,其限製取決於操作系統的支持。


注意這是限制是整個URL長度,而不僅僅是你的參數值數據長度。[見參考資料5]


(2).理論上講,POST是沒有大小限制的,HTTP協議規范也沒有進行大小限制,說「POST數據量存在80K/100K的大小限制」是不準確的,POST數據是沒有限制的,起限製作用的是伺服器的處理程序的處理能力。


對於ASP程序,Request對象處理每個表單域時存在100K的數據長度限制。但如果使用Request.BinaryRead則沒有這個限制。


由這個延伸出去,對於IIS 6.0,微軟出於安全考慮,加大了限制。我們還需要注意:


1).IIS 6.0默認ASP POST數據量最大為200KB,每個表單域限制是100KB。


2).IIS 6.0默認上傳文件的最大大小是4MB。


3).IIS 6.0默認最大請求頭是16KB。


IIS 6.0之前沒有這些限制。[見參考資料5]


所以上面的80K,100K可能只是默認值而已(註:關於IIS4和IIS5的參數,我還沒有確認),但肯定是可以自己設置的。由於每個版本的IIS對這些參數的默認值都不一樣,具體請參考相關的IIS配置文檔。


3.在ASP中,服務端獲取GET請求參數用Request.QueryString,獲取POST請求參數用Request.Form。在JSP中,用request.getParameter("XXXX")來獲取,雖然jsp中也有request.getQueryString()方法,但使用起來比較麻煩,比如:傳一個test.jsp?name=hyddd&password=hyddd,用request.getQueryString()得到的是:name=hyddd&password=hyddd。在PHP中,可以用$_GET和$_POST分別獲取GET和POST中的數據,而$_REQUEST則可以獲取GET和POST兩種請求中的數據。值得注意的是,JSP中使用request和PHP中使用$_REQUEST都會有隱患,這個下次再寫個文章總結。


4.POST的安全性要比GET的安全性高。注意:這里所說的安全性和上面GET提到的「安全」不是同個概念。上面「安全」的含義僅僅是不作數據修改,而這里安全的含義是真正的Security的含義,比如:通過GET提交數據,用戶名和密碼將明文出現在URL上,因為(1)登錄頁面有可能被瀏覽器緩存,(2)其他人查看瀏覽器的歷史紀錄,那麼別人就可以拿到你的賬號和密碼了,除此之外,使用GET提交數據還可能會造成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攻擊。


總結一下,Get是向伺服器發索取數據的一種請求,而Post是向伺服器提交數據的一種請求,在FORM(表單)中,Method默認為"GET",實質上,GET和POST只是發送機制不同,並不是一個取一個發!

C. HTTP請求方法有哪些

HTTP請求的方法:
HTTP/1.1協議中共定義了八種方法(有時也叫「動作」),來表明Request-URL指定的資源不同的操作方式

1、OPTIONS
返回伺服器針對特定資源所支持的HTTP請求方法,也可以利用向web伺服器發送『*』的請求來測試伺服器的功能性
2、HEAD
向伺服器索與GET請求相一致的響應,只不過響應體將不會被返回。這一方法可以再不必傳輸整個響應內容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取包含在響應小消息頭中的元信息。
3、GET
向特定的資源發出請求。注意:GET方法不應當被用於產生「副作用」的操作中,例如在Web Application中,其中一個原因是GET可能會被網路蜘蛛等隨意訪問。Loadrunner中對應get請求函數:web_link和web_url
4、POST
向指定資源提交數據進行處理請求(例如提交表單或者上傳文件)。數據被包含在請求體中。POST請求可能會導致新的資源的建立和/或已有資源的修改。 Loadrunner中對應POST請求函數:web_submit_data,web_submit_form
5、PUT
向指定資源位置上傳其最新內容
6、DELETE
請求伺服器刪除Request-URL所標識的資源
7、TRACE
回顯伺服器收到的請求,主要用於測試或診斷
8、CONNECT
HTTP/1.1協議中預留給能夠將連接改為管道方式的代理伺服器。
注意:
1)方法名稱是區分大小寫的,當某個請求所針對的資源不支持對應的請求方法的時候,伺服器應當返回狀態碼405(Mothod Not Allowed);當伺服器不認識或者不支持對應的請求方法時,應返回狀態碼501(Not Implemented)。
2)HTTP伺服器至少應該實現GET和HEAD/POST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可選的,此外除上述方法,特定的HTTP伺服器支持擴展自定義的方法。

D. android網路請求的幾種方式有哪些有什麼不同

參考內容如下:
Android應用經常會和伺服器端交互,這就需要手機客戶端發送網路請求,下面介紹四種常用網路請求方式,我這邊是通過Android單元測試來完成這四種方法的,還不清楚Android的單元測試的同學們請看Android開發技巧總結中的Android單元測試的步驟一文。

java.net包中的HttpURLConnection類

Get方式:

// Get方式請求
public static void requestByGet()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path = "https://reg.163.com/logins.jsp?id=helloworld&pwd=android";
// 新建一個URL對象
URL url = new URL(path);
// 打開一個HttpURLConnection連接
HttpURLConnection urlCon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 設置連接超時時間
urlConn.setConnectTimeout(5 * 1000);
// 開始連接
urlConn.connect();
// 判斷請求是否成功
if (urlConn.getResponseCode() == HTTP_200) {
// 獲取返回的數據
byte[] data = readStream(urlConn.getInputStream());
Log.i(TAG_GET, "Get方式請求成功,返回數據如下:");
Log.i(TAG_GET, new String(data, "UTF-8"));
} else {
Log.i(TAG_GET, "Get方式請求失敗");
}
// 關閉連接
urlConn.disconnect();
}

Post方式:

// Post方式請求
public static void requestByPost() throws Throwable {
String path = "https://reg.163.com/logins.jsp";
// 請求的參數轉換為byte數組
String params = "id=" + URLEncoder.encode("helloworld", "UTF-8")
+ "&pwd=" + URLEncoder.encode("android", "UTF-8");
byte[] postData = params.getBytes();
// 新建一個URL對象
URL url = new URL(path);
// 打開一個HttpURLConnection連接
HttpURLConnection urlCon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 設置連接超時時間
urlConn.setConnectTimeout(5 * 1000);
// Post請求必須設置允許輸出
urlConn.setDoOutput(true);
// Post請求不能使用緩存
urlConn.setUseCaches(false);
// 設置為Post請求
urlConn.setRequestMethod("POST");
urlConn.setInstanceFollowRedirects(true);
// 配置請求Content-Type
url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
// 開始連接
urlConn.connect();
// 發送請求參數
DataOutputStream dos = new DataOutputStream(urlConn.getOutputStream());
dos.write(postData);
dos.flush();
dos.close();
// 判斷請求是否成功
if (urlConn.getResponseCode() == HTTP_200) {
// 獲取返回的數據
byte[] data = readStream(urlConn.getInputStream());
Log.i(TAG_POST, "Post請求方式成功,返回數據如下:");
Log.i(TAG_POST, new String(data, "UTF-8"));
} else {
Log.i(TAG_POST, "Post方式請求失敗");
}
}

org.apache.http包中的HttpGet和HttpPost類

Get方式:

// HttpGet方式請求
public static void requestByHttpGet()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path = "https://reg.163.com/logins.jsp?id=helloworld&pwd=android";
// 新建HttpGet對象
HttpGet httpGet = new HttpGet(path);
// 獲取HttpClient對象
HttpClient httpClient = new DefaultHttpClient();
// 獲取HttpResponse實例
HttpResponse httpResp = httpClient.execute(httpGet);
// 判斷是夠請求成功
if (httpResp.getStatusLine().getStatusCode() == HTTP_200) {
// 獲取返回的數據
String result = EntityUtils.toString(httpResp.getEntity(), "UTF-8");
Log.i(TAG_HTTPGET, "HttpGet方式請求成功,返回數據如下:");
Log.i(TAG_HTTPGET, result);
} else {
Log.i(TAG_HTTPGET, "HttpGet方式請求失敗");
}
}

Post方式:

// HttpPost方式請求
public static void requestByHttpPost()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path = "https://reg.163.com/logins.jsp";
// 新建HttpPost對象
HttpPost httpPost = new HttpPost(path);
// Post參數
List<NameValuePair> params = new ArrayList<NameValuePair>();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id", "helloworld"));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pwd", "android"));
// 設置字元集
HttpEntity entity = new UrlEncodedFormEntity(params, HTTP.UTF_8);
// 設置參數實體
httpPost.setEntity(entity);
// 獲取HttpClient對象
HttpClient httpClient = new DefaultHttpClient();
// 獲取HttpResponse實例
HttpResponse httpResp = httpClient.execute(httpPost);
// 判斷是夠請求成功
if (httpResp.getStatusLine().getStatusCode() == HTTP_200) {
// 獲取返回的數據
String result = EntityUtils.toString(httpResp.getEntity(), "UTF-8");
Log.i(TAG_HTTPGET, "HttpPost方式請求成功,返回數據如下:");
Log.i(TAG_HTTPGET, result);
} else {
Log.i(TAG_HTTPGET, "HttpPost方式請求失敗");
}
}

以上是一些部分代碼,測試的時候在測試類中運行對應的測試方法即可。

E. 網路請求中post和get方法的區別

1.Get是向伺服器發索取數據的一種請求;而Post是向伺服器提交數據的一種請求,要提交的數據位於信息頭後面的實體中。GET和POST只是發送機制不同,並不是一個取一個發!
2.對於GET,特定的瀏覽器和伺服器對URL的長度有限制。因此,在使用GET請求時,傳輸數據會受到URL長度的限制。
對於POST,由於不是URL傳值,理論上是不會受限制的,但是實際上各個伺服器會規定對POST提交數據大小進行限制,Apache、IIS都有各自的配置。
3.數據類型限制:
get:只允許ASCII字元類型;post沒有限制。
4.post傳輸比get方式安全,但不是絕對安全,否則就不會有https了。

F. android中發送網路請求的技術有哪些

Get方式:

[java] view plain
// Get方式請求
public static void requestByGet()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path = "https://reg.163.com/logins.jsp?id=helloworld&pwd=android";
// 新建一個URL對象
URL url = new URL(path);
// 打開一個HttpURLConnection連接
HttpURLConnection urlCon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 設置連接超時時間
urlConn.setConnectTimeout(5 * 1000);
// 開始連接
urlConn.connect();
// 判斷請求是否成功
if (urlConn.getResponseCode() == HTTP_200) {
// 獲取返回的數據
byte[] data = readStream(urlConn.getInputStream());
Log.i(TAG_GET, "Get方式請求成功,返回數據如下:");
Log.i(TAG_GET, new String(data, "UTF-8"));
} else {
Log.i(TAG_GET, "Get方式請求失敗");
}
// 關閉連接
urlConn.disconnect();
}

Post方式:

[java] view plain
// Post方式請求
public static void requestByPost() throws Throwable {
String path = "https://reg.163.com/logins.jsp";
// 請求的參數轉換為byte數組
String params = "id=" + URLEncoder.encode("helloworld", "UTF-8")
+ "&pwd=" + URLEncoder.encode("android", "UTF-8");
byte[] postData = params.getBytes();
// 新建一個URL對象
URL url = new URL(path);
// 打開一個HttpURLConnection連接
HttpURLConnection urlCon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 設置連接超時時間
urlConn.setConnectTimeout(5 * 1000);
// Post請求必須設置允許輸出
urlConn.setDoOutput(true);
// Post請求不能使用緩存
urlConn.setUseCaches(false);
// 設置為Post請求
urlConn.setRequestMethod("POST");
urlConn.setInstanceFollowRedirects(true);
// 配置請求Content-Type
url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
// 開始連接
urlConn.connect();
// 發送請求參數
DataOutputStream dos = new DataOutputStream(urlConn.getOutputStream());
dos.write(postData);
dos.flush();
dos.close();
// 判斷請求是否成功
if (urlConn.getResponseCode() == HTTP_200) {
// 獲取返回的數據
byte[] data = readStream(urlConn.getInputStream());
Log.i(TAG_POST, "Post請求方式成功,返回數據如下:");
Log.i(TAG_POST, new String(data, "UTF-8"));
} else {
Log.i(TAG_POST, "Post方式請求失敗");
}
}

org.apache.http包中的HttpGet和HttpPost類

Get方式:

[java] view plain
// HttpGet方式請求
public static void requestByHttpGet()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path = "https://reg.163.com/logins.jsp?id=helloworld&pwd=android";
// 新建HttpGet對象
HttpGet httpGet = new HttpGet(path);
// 獲取HttpClient對象
HttpClient httpClient = new DefaultHttpClient();
// 獲取HttpResponse實例
HttpResponse httpResp = httpClient.execute(httpGet);
// 判斷是夠請求成功
if (httpResp.getStatusLine().getStatusCode() == HTTP_200) {
// 獲取返回的數據
String result = EntityUtils.toString(httpResp.getEntity(), "UTF-8");
Log.i(TAG_HTTPGET, "HttpGet方式請求成功,返回數據如下:");
Log.i(TAG_HTTPGET, result);
} else {
Log.i(TAG_HTTPGET, "HttpGet方式請求失敗");
}
}

Post方式:

[java] view plain
// HttpPost方式請求
public static void requestByHttpPost()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path = "https://reg.163.com/logins.jsp";
// 新建HttpPost對象
HttpPost httpPost = new HttpPost(path);
// Post參數
List<NameValuePair> params = new ArrayList<NameValuePair>();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id", "helloworld"));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pwd", "android"));
// 設置字元集
HttpEntity entity = new UrlEncodedFormEntity(params, HTTP.UTF_8);
// 設置參數實體
httpPost.setEntity(entity);
// 獲取HttpClient對象
HttpClient httpClient = new DefaultHttpClient();
// 獲取HttpResponse實例
HttpResponse httpResp = httpClient.execute(httpPost);
// 判斷是夠請求成功
if (httpResp.getStatusLine().getStatusCode() == HTTP_200) {
// 獲取返回的數據
String result = EntityUtils.toString(httpResp.getEntity(), "UTF-8");
Log.i(TAG_HTTPGET, "HttpPost方式請求成功,返回數據如下:");
Log.i(TAG_HTTPGET, result);
} else {
Log.i(TAG_HTTPGET, "HttpPost方式請求失敗");
}
}

G. 網路接入方式有哪幾種啊

1. 撥號連接

(1)普通撥號方式

(A)以這種方式撥號上網需要一個設備:MODEM

它是英文數據機的縮寫。中文俗稱「貓」。因為普通的電話網路,傳輸的是模擬信號,而電腦處理的是數字信號。如果把數字信號轉變成模擬信號的過程叫做調制,相反的過程就是解調。數據機就擔當這個作用。它分為內置式與外置式兩種。內置MODEM是插在電腦主板上的一個卡;很多品牌電腦都預裝了內置MODEM,如果是後來添加,很多人會選擇外置式MODEM。預裝的內置MODEM通常已經安裝好了驅動程序,只須將電話線接頭(俗稱水晶頭,因為它白色透明)接入主機箱後面的MODEM提供的介面就是。外置MODEM是將電話線接頭插入MODEM,隨設備自帶了一條MODEM與電腦的連接線, 該連接線一端接MODEM,一端接電腦主機上的串列介面,你可以參閱隨設備的說明書。至於驅動程序的安裝,MODEM都是所謂的PnP設備(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windows會自動探測與安裝。總之,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新手都可以搞得掂的。
(2)一線通(ISDN)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中文名稱是綜合業務數字網,中國電信將其俗稱為「一線通」。 它是八十年代末在國際上興起的新型通信方式。同樣的一對普通電話線原來只能接一部電話機,所以原來的撥號上網就意味著這個時候不能打電話。而申請了ISDN後,通過一個稱為NT的轉換盒,就可以同時使用數個終端,您可一面在INTERNET網上沖浪,一面打電話或進行其它數據通信。雖然仍是普通電話線,NT的轉換盒提供給用戶的卻是兩個標準的64KB/S數字信道,即所謂的2B+D介面。一個TA口接電話機,一個NT口接電腦。它允許的最大傳輸速率是128KB/S,是普通MODEM的三至四倍,所以,它的普及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傳統通信觀念的重大革新。裝機與通信費用與普通電話相近,近一兩年才在國內主要城市開通業務,同樣可到電信局的營業網點申請,當然也就成為目前撥號上網的首先方式。
3.ADSL:

ADSL是英文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的英文縮寫,ADSL技術是運行在原有普通電話線上的一種新的高速寬頻技術,它利用現有的一對電話銅線,為用戶提供上、下行非對稱的傳輸速率(帶寬)。
非對稱主要體現在上行速率(最高640Kbps)和下行速率(最高8Mdps)的非對稱性上。上行(從用戶到網路)為低速的傳輸,可達640Kbps;下行(從網路到用戶)為高速傳輸,可達8Mbps。它最初主要是針對視頻點播業務開發的,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步成為了一種較方便的寬頻接入技術,為電信部門所重視。通過網路電視的機頂盒,可以實現許多以前在低速率下無法實現的網路應用。
4.DSL: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數字用戶環路)技術是基於普通電話線的寬頻接入技術,它在同一銅線上分別傳送數據和語音信號,數據信號並不通過電話交換機設備,減輕了電話交換機的負載;並且不需要撥號,一直在線,屬於專線上網方式。DSL包括ADSL、RADSL、HDSL和VDSL等等。
5.VDSL:

VDSL(Very-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oop)是高速數字用戶環路,簡單地說,VDSL就是ADSL的快速版本。使用VDSL,短距離內的最大下傳速率可達55Mbps,上傳速率可達19.2Mbps,甚至更高。

6.光纖接入網:

光纖接入網(OAN)是採用光纖傳輸技術的接入網,即本地交換局和用戶之間全部或部分採用光纖傳輸的通信系統。光纖具有寬頻、遠距離傳輸能力強、保密性好、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是未來接入網的主要實現技術。FTTH方式指光纖直通用戶家中,一般僅需要一至二條用戶線,短期內經濟性欠佳,但卻是長遠的發展方向和最終的接入網解決方案。

7.FTTX+LAN接入方式:

這是一種利用光纖加五類網路線方式實現寬頻接入方案,實現千兆光纖到小區(大樓)中心交換機,中心交換機和樓道交換機以百兆光纖或五類網路線相連,樓道內採用綜合布線,用戶上網速率可達10Mbps,網路可擴展性強,投資規模小。另有光纖到辦公室、光纖到戶、光纖到桌面等多種接入方式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FTTX+LAN方式採用星型網路拓撲,用戶共享帶寬。

8. ISDN:

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是數字傳輸和數字交換綜合而成的數字電話網,英文縮寫為ISDN。它能實現用戶端的數字信號進網,並且能提供端到端的數字連接,從而可以用同一個網路承載各種話音和非話音業務。ISDN基本速率介麵包括兩個能獨立工作的64Kb的B信道和一個16Kb的D信道,選擇ISDN 2B+D埠一個B信道上網,速度可達64Kb/s,比一般電話撥號方式快2.2倍(若Modem的傳輸速率為28.8Kb/s)。若兩個B信道通過軟體結合在一起使用時,通信速率則可達到128Kb/s。

H. 關於http的8種請求方式,想要實例或者小實驗來直觀看出它們的區別

HTTP/1.1協議中共定義了八種方法(有時也叫「動作」)來表明Request-URI指定的資源的不同操作方式:OPTIONS 返回伺服器針對特定資源所支持的HTTP請求方法。也可以利用向Web伺服器發送'*'的請求來測試伺服器的功能性。HEAD 向伺服器索要與GET請求相一致的響應,只不過響應體將不會被返回。這一方法可以在不必傳輸整個響應內容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取包含在響應消息頭中的元信息。GET 向特定的資源發出請求。注意:GET方法不應當被用於產生「副作用」的操作中,例如在web app.中。其中一個原因是GET可能會被網路蜘蛛等隨意訪問。POST 向指定資源提交數據進行處理請求(例如提交表單或者上傳文件)。數據被包含在請求體中。POST請求可能會導致新的資源的建立和/或已有資源的修改。PUT 向指定資源位置上傳其最新內容。DELETE 請求伺服器刪除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TRACE 回顯伺服器收到的請求,主要用於測試或診斷。CONNECT HTTP/1.1協議中預留給能夠將連接改為管道方式的代理伺服器。

I. 解析HTTP協議六種請求方法,get,head,put,delete,post有什麼區別

Http定義了與伺服器交互的不同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有4種,分別是GET,POST,PUT,DELETE。URL全稱是資源描述符,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一個URL地址,它用於描述一個網路上的資源,而HTTP中的GET,POST,PUT,DELETE就對應著對這個資源的查,改,增,刪4個操作。
GET: 請求指定的頁面信息,並返回實體主體。
HEAD: 只請求頁面的首部。
POST: 請求伺服器接受所指定的文檔作為對所標識的URI的新的從屬實體。
PUT: 從客戶端向伺服器傳送的數據取代指定的文檔的內容。
DELETE: 請求伺服器刪除指定的頁面。

閱讀全文

與網路請求的方式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82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462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775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426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186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9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180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63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822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1062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64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122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86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502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507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79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422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627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1020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