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圍觀是什麼

網路圍觀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27 06:29:00

A. 網路圍觀是否有助於社會熱點問題的解決

首先你要進行界定,【網路圍觀】是什麼,一切的網路行為都可以成為網路圍觀嗎?
還是說【引起了一定數量的轉發,或是在一定的范圍內形成影響】的才能被成為網路圍觀。
你說的【善意捐助】是網路圍觀帶來的嗎?
如果沒有網路圍觀,就一定不會有善意捐助嗎?
如果沒有網路圍觀,也會有善意捐助,那麼怎麼能是網路圍觀解決的問題嗎?
如果沒有網路圍觀,就不會有善意捐助,那就需要對方來論證,每一個善意捐助都是網路圍觀帶來的。
個人覺得,你們要釐清【網路圍觀】的范圍。
比如一些新聞網發布的新聞引發的轉發,能被稱作網路圍觀嗎?
因為新聞公眾平台本來的作用就是發布最新消息啊。

B. 網路圍觀和網路參與有什麼不同跪求 還有社會熱點問題 怎麼界定

不同:網路圍觀,可能只是大概在瀏覽網路上的各種信息,並不參與到裡面的話題討論。而網路參與的話,應該是參與到網路上的話題討論。比如說,網上有微博評論,或者說給你一張問卷調查,你提交了自己的想法或答案的時候,這個就算是參與。
社會熱點:經常引起大家對問題或事件的關注,很多人都參與到其中,談他們各自的想法及其各種觀點。或者說一個問題常常引發一系列的不同事件,讓大家時常關注它的動態。比如說,國家制定的一些方針政策給國家帶來哪些影響,這時人們就會不斷地去探討。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僅供參考哈,如果你也有不同的看法,你也可以談談。大家互相討論,共同進步!

C. 請問網路參與和網路圍觀分別是什麼意思二者之間有什麼聯系呢

很簡單啊!參與就是網路上交流,圍觀就是網路上只看不說

D. 當下網路圍觀是否有助於社會熱點問題的解決

網路圍觀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解決一些社會熱點,通過這種方式很難解決所有的,覆蓋面太小。網路圍觀難以得到有效控制,易導致其他問題產生。網路圍觀多局限於個案,卻難以持續性關注,呼籲廣大微博用戶宣傳、捐助來解決弱勢群體難以得到解決的各種問題。網民網路圍觀雖然不能根治問題,但它卻是當今社會改變社會的正力量。是非理性的圍觀言論常常能帶動和加深公眾對事件和問題的看法。認為了社會熱點事件不等於社會熱點問題。在社會化媒體里,有公信力的用戶存在的,他們往往是意見領袖、權威媒體的官方賬號等等。

E. 網路圍觀是怎樣提供途徑的

你好,很高興為你服務,比如說網路圍觀是怎麼樣提供途徑地呢?滴我們來考慮一下網路,他是一個我互聯網的工程,如果說要圍觀他要提供數據線,然後還要記工速度,WiFi密碼,WiFi速度連接有了這些東西的話,他就可以替工一樣的途徑,如果說你要維科的話,還要授權一定授權要成功。空授權不成功,一進去也是沒辦法為空圍觀的,所以說網路圍觀一定要提供,一是數據線,第二是WiFi g,三是授權,第14是互聯網。

F. 網路圍觀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構

G. 歡迎圍觀這詞怎麼用

當分享或銷售某樣東西或產品時,就可以使用「歡迎圍觀」來進行描述。

在生活中,當你對某一件事過某一個人產生興趣時,就可以使用「圍觀」一詞了。圍觀還帶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與我無關,只是看看而已。」常用於BBS和即時聊天中,例句:圍觀樓主,圍觀某人。

圍觀通常也能表達出一個具體的人群對特定的某一人、一群人或者某種特定事物的態度。比如:某街頭驚現非主流現場擺POSE,印發數千人圍觀,一度導致交通癱瘓。

圍觀在網路中的表現

網路圍觀時代的到來,並不意味著「輿論監督的春天」也隨之而來,因為從圍觀到監督權的落實,還有一道制度鴻溝。網路圍觀,發生重大事件時網民集中關注、發貼、提供信息等的一種現象。有三點消極意義:影響司法公正性;信息傳遞的失真;盲目性和從眾心理。

圍觀的力量正在此。之所以輿論能夠起到監督的作用,不是說輿論本身有什麼強制力,而是誰的心中都有關於公平、正義、常識的底線,超出這個底線的事情通過輿論暴露出來,最怕的就是舉國皆知。圍觀所起到的正是這個效果。

H. 網路圍觀是否有助於社會熱點問題的解決

網路圍觀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解決一些社會熱點,通過這種方式很難解決所有的,覆蓋面太小。

I. 網路圍觀是否有助於社會熱點問題的解決 例子

正方的立論,第一段說道:「圍觀在現實中在社會上帶來某種效應、某種氛圍,而這,就是圍觀的力量。」(我覺得這句話很棒!)
然後有三個觀點:
第一,從生物學角度來講,圍觀是溫和而有效的施壓方式。(第一段450多個字,只是在說圍觀具有施壓的功能。存在的問題:①沒有提及網路圍觀,也許這是策略:只是想事先說明圍觀的力量;②為什麼圍觀可以施壓?我把辯詞整理出來以後,前後讀了不下6遍,沒有看到解釋,可能只有本段第一句話可以算,即「從生物學角度來講」,且在之後的所有論證中始終不見原因闡述。)
第二,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社會上一些由於缺乏分工而帶來的熱點問題可以網路圍觀直接解決。(正方在此時說「網路圍觀有助於解決缺乏關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我覺得這一點特別好,因為網路,尤其是微博將更多的信息迅速公開、流傳,尤其是以往我們了解不到的信息。比如723動車事件的埋車行為。)
第三,網路圍觀雖然不能根治問題,但它卻是當今社會改變社會的正力量。(大概是這個意思吧?視頻裡面雜音有點多,我也是根據例子來判定的。。我真心無力吐槽這個觀點。。都不能根治問題,為什麼它還是正力量?讓現在顯而易見的腐敗行為不在光天化日下出現就可以證明了嗎?那麼請問了,腐敗問題被你隱藏的人們見不到了,還如何解決腐敗問題?不過,這一段里「圍觀也許不一定能帶來最好的結果,但一定可以避免最壞的局面。」這句話說得好!可是,論證在哪裡?)
總的來說,武大的立論,可能很多人覺得很贊,立論挺完美的,但是我覺得,它只是看上去挺華麗,其實沒有詳細論證他們為什麼說「有助於」,太形式化了。

反方的立論,先認為了社會熱點事件不等於社會熱點問題。(開始覺得這個這沒有什麼好爭論的,就像正方在之後說的,「事件反映出了問題」。)
然後也有三個觀點:
第一,網民是非理性的圍觀。(抓住了網民這一群體的特徵,這一點可以見我上一篇講群體心理的日誌。但是反方忘了,網路上,尤其在社會化媒體里,是有有公信力的用戶存在的,他們往往是意見領袖、權威媒體的官方賬號等等,這些人的言論常常能帶動和加深公眾對事件和問題的看法。)
第二,網路圍觀多局限於個案,卻難以持續性關注。(不一定。比如說免費午餐、大愛清塵等等在微博上發起的公益行動,其目的就包含了呼籲廣大微博用戶宣傳、捐助甚至參與到其中,來解決一系列弱勢群體難以得到解決的各種問題。持續性關注也不一定,還是拿這些公益行動來說,至今仍然有千千萬萬的人的眼睛在看著他們。但是反方在之後回答正方的一個例子說得好,雖然沒有明說,就是從郭美美事件到達芬奇事件,就是公眾不在關注前一個熱點事件的好例子。雖然沒有明說是達芬奇事件,但知道的人都知道。)
第三,網路圍觀難以得到有效控制,易導致其他問題產生。(例如圍觀對象的轉移。這點說得好。)
其實我個人是傾向於「網路圍觀是有助於社會熱點問題解決」的,但是聽完反方的立論,我覺得反方能說服我,讓我相信是「無助於」的。

J. 對於網路圍觀有什麼看法

說起網路圍觀,大家可能感覺陌生,可是說起微博、社區等等,大家可能就不陌生了,也知道網路圍觀的意思了。隨著互聯網路的發展,網民的日益上升,給大家留下了很大的發表看法的機會,尤其是微博的崛起,人們終於集體進入圍觀時代。易觀智庫的最新報告顯示,去年我國的微博注冊用戶只有800萬,今年將達到7500萬的規模,增速高達837.5%,創下中國互聯網應用發展之最。而明、後兩年我國的微博注冊用戶預計將分別達到1.45億和2.4億。盡管微博的用戶不是都積極參加這些圍觀活動,但是只要使用微博,就有參加圍觀的機會。
網路的圍觀絕不遜於實地的圍觀,在場感極強。比如說,某地發生了特別引人矚目的殺人案,如果不放在網路上的話,可能這個新聞只是局部的,雖然人會很多,雖然大家的關注度也比較高,但是只是局限的。可是網路圍觀雖然沒有實地圍觀那麼強烈,可是它的影響范圍廣,網民都可以經過新聞呀,微博呀,社區呀等等了解這個熱點。而且會形成輿論壓力,使其關注度會極具上升。
網路圍觀可以影響一個人,一個國家。「我爸是李剛」這個發生在河北大學的車禍案,網路的圍觀使其關注度發生了極具的變化。網路圍觀影響了受害者,影響了李剛,影響好多人。上海大火引起的網路圍觀,微博的力量,最終使數10萬的群眾現場鮮花,寄託哀思。網路圍觀與現實圍觀水乳交融,網路圍觀推進現實圍觀,現實圍觀又通過網路得到放大。這兩個事實的深層思考便是我國的政治體質,大了說就是我們的文化,李剛案的網路圍觀,微博的圍觀,使其上了紐約時報,發生在中國的官民案因為網路的圍觀,微博的發酵,引起的卻是外國有力量,有影響力的媒體的關注,引起了外國政界對官員的思考。但是中國卻沒有產生如此的影響力,媒體反而遭到了政府的抵押,受到了消息的封鎖,只有通過特殊的人肉搜索才可以找到的新聞,不加思考的中國政界反而不思考,這不得不說,這是政治體質的弊病,這是文化的奴隸。
網路的作用巨大,可是也有其弊端,我們往往在網上關注一件事也就那麼幾天,慢慢的就被其他的熱點替代了,說明其具有短暫的影響力,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可是,我覺得雖然這個弊端不能避免,但是它代表民眾的參與,代表民眾的呼聲,向社會向政府說:「我在」、「我知道」、「我要發表看發」。起碼我們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等我們的關注激情達到一定程度,網路圍觀必定會影響政府決策,社會現象的評論,文化的提升,公眾的參與。
網路的圍觀會慢慢的使我們由網民變成公民,網民只限於網路,可是網路的圍觀作用使網民上升到公民的身份,參與公共的管理,參與各種熱點的評價。圍觀是第一步,嘲笑是第二步,理性的對話是第三步。參加公共意見,影響公共決策才是網民上升到公民的最終一步。
所以,我們要期待網路的圍觀,期待網民上升到公民,影響公共決策,實現公共管理。圍觀就是力量,關注改變中國。

閱讀全文

與網路圍觀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9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9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607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2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94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5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67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8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29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65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22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27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42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6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5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6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2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10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74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