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帶寬」是什麼意思
帶寬又叫頻寬是指在固定的的時間可傳輸的資料數量,亦即在傳輸管道中可以傳遞數據的能力。在數字設備中,頻寬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傳輸之位數。在模擬設備中,頻寬通常以每秒傳送周期或赫茲Hertz
(Hz)來表示。頻寬對基本輸出入系統
(BIOS
)
設備尤其重要,如快速磁碟驅動器會受低頻寬的匯流排所阻礙。
單位時間內能夠在線路上傳送的數據量,常用的單位是bps(bit
per
second)
計算機網路的帶寬是指網路可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帶寬時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帶寬是
10
M,實際上是
10
Mb/s。
這里的
M
是
10^6。
在網路中有兩種不同的速率:
信號(即電磁波)在傳輸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計算機向網路發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
這兩種速率的意義和單位完全不同。
2. 帶寬是什麼意思
帶寬是頻帶的寬度。在通信中,指某一頻帶最高頻率和最低頻率的差(單位是赫茲);在計算機網路中,指數據傳輸能力的大小(單位是比特/秒)。
帶寬一詞最初指的是電磁波頻帶的寬度,也就是信號的最高頻率與最低頻率的差值。目前,它被更廣泛地借用在數字通信中,用來描述網路或線路理論上傳輸數據的最高速率。這並不是它的學術定義,而是被引申地使用了。
帶寬其他情況簡介。
數字網路的帶寬應使用波特率來表示(baud),表示每秒的脈沖數。而比特是信息單位,由於數字設備使用二進制,則每位電平所承載的信息量是以2為底2的對數,如果是四進制,則是以2為底的4的對數,每位電平所承載的信息量為2。
因此,在數值上,波特與比特是相同的。由於人們對這兩個概念分的並不是很清楚,因此常使用比特率來表示速率,也正是用比特的人太多,所以比特率也就成了一個帶寬事實的標准叫法了。
3. 我們經常聽到的網路帶寬具體是個什麼概念呢
網路帶寬
是指的傳輸速率
通常帶寬計量方法如下:
一種是Bit
比特位
,一種是Byte位元組。通常在1個Byte里有8個Bits。網路帶寬通常以bps(標稱bit/s)作為計量單位,即「Bits-Per-Second(每秒的比特位數量,通常又被譯為
波特率
)」,而許多
下載工具
軟體的計量單位是Byte/s,所以,兩者之間相差8倍。
4. 帶寬是什麼意思
帶寬(band width)又叫頻寬,是指在固定的的時間可傳輸的資料數量,亦即在傳輸管道中可以傳遞數據的能力。在數字設備中,頻寬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傳輸之位數。在模擬設備中,頻寬通常以每秒傳送周期或赫茲 (Hz)來表示。
「帶寬」在計算機中有以下兩種不同的意義:
表示頻帶寬度
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頻寬對基本輸出入系統 (BIOS ) 設備尤其重要,如快速磁碟驅動器會受低頻寬的匯流排所阻礙。
表示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
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對於帶寬的概念,比較形象的一個比喻是高速公路。單位時間內能夠在線路上傳送的數據量,常用的單位是bps(bit per second)。計算機網路的帶寬是指網路可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5. 網路上的帶寬是什麼意思
網路帶寬是指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內(1秒),能通過的最大位數據。就好象高速公路的車道一樣,帶寬越大,好比車道越多。網路帶寬作為衡量網路使用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日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它不僅是政府或單位制訂網路通信發展策略的重要依據,也是互聯網用戶和單位選擇互聯網接入服務商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謂帶寬,是「頻帶寬度」的簡稱,原是通訊和電子技術中的一個術語,指通訊線路或設備所能傳送信號的范圍。而網路中的帶寬是指在規定時間內從一端流到另一端的信息量
網路帶寬
,即數據傳輸率。帶寬對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有兩種基本的應用,在本文中所說的帶寬均是指數字信號。
數字信息流的基本單位是bit(比特),時間的基本單位是s(秒),因此bit/s(比特/秒)是描述帶寬的單位,1bit/s是帶寬的基本單位。不難想像,以1bit/s的速率進行通信是如何的緩慢。幸好我們可以使用通信速率很快的設備,56K的數據機利用電話線撥號上網,其帶寬是458752bit/s(1K=8
192bit/s),
電信ADSL寬頻上網在512Kbit/s至10Mbit/s間,而以太區域網則達10Mbit/s以上(1Mbit/s=8
388
608
bit/s)。
帶寬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概念,在網路通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本文中帶寬的實際含義是在給定時間等條件下流過特定區域的最大數據位數。雖然它的概念有點抽象,但是可以用比喻來幫助理解帶寬的含義。把城市的道路看成網路,道路有雙車道、四車道也許是八車道,人們駕車從出發點到目的地,途中可能經過雙車道、四車道也許是單車道。在這里,車道的數量好比是帶寬,車輛的數目就好比是網路中傳輸的信息量。我們再用城市的供水網來比喻,供水管道的直徑可以衡量運水的能力,主水管直徑可能有2m,而到家庭的可能只有2cm。在這個比喻中,水管的直徑好比是帶寬,水就好比是信息量。使用粗管子就意味著擁有更寬的帶寬,也就是有更大的信息運送能力。
6. 網速的帶寬是什麼意思
在電子學領域里,帶寬是用來描述頻帶寬度的。但是在數字傳輸方面,也常用帶寬來衡量傳輸數據的能力。用它來表示單位時間內(一般以「秒」為單位)傳輸數據容量的大小,表示吞吐數據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寬的帶寬每秒鍾可以傳輸更多的數據。所以我們一般也將「帶寬」稱為「數據傳輸率」。
上網的時候,總想知道自己的網速是多少,實際上這就是網路帶寬。
帶寬的單位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
第一種是B/s、KB/s或MB/s,表示單位時間(秒)內傳輸的數據量(位元組、千位元組、兆位元組);
第二種是bps(或稱b/s)、Kbps(或稱Kb/s)或Mbps(或稱Mb/s),表示單位時間(秒)內傳輸的數據量(比特、千比特、兆比特)。
這兩種帶寬的換算公式是:
1 B/s=8 bps(b/s)、1 KB/s=8 Kbps(Kb/s)、1 MB/s=8 Mbps(Mb/s)。
寬頻並沒有很嚴格的定義。從一般的角度理解,它是能夠滿足人們感觀所能感受到的各種媒體在網路上傳輸所需要的帶寬,因此它也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概念。是指在同一傳輸介質上,使用特殊的技術或者設備,可以利用不同的頻道進行多重(並行)傳輸,並且速率在256Kbps以上,至於到底多少速率以上算作寬頻,目前沒有國際標准,有人說大於56K就是寬頻,有人說1Mbps以上才算寬頻,這里我們按照約定俗成和網路多媒體視頻數據量來考量為256K。因此與傳統的互聯網接入技術相比,寬頻接入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其帶寬速率遠遠超過56Kbps撥號。
寬頻是一種業務,帶寬是傳輸速度。
網速一般是指電腦或手機上網時,上傳和下載數據時,請求和返回數據所用的時間長短。
運營商產品介紹里提及的寬頻網速,指的是用戶端Modem至電信寬頻接入設備(DSLAM)之間的物理介面速率。且由ADSL的技術特性決定了上下行速率不同。
電信業務中提到的網速為1M、2M、3M、4M等是以數據通信的字位作為單位計算的。所以電腦軟體顯示的下載速度為200KB時,實際線路連接速率不小於1.6Mbit(1600Kbit)。
考慮到數據傳輸中的各種損耗和電腦終端的性能,網速是不可能達到理論值的。
網速的實際參考值如下:
1M帶寬正常下載速率在75-125KBs之間
2M帶寬正常下載速率在150-250KBs之間
3M帶寬正常下載速率在225-375KBs之間
4M帶寬正常下載速率在300-500KBs之間,以此類推。
所謂流量,是指單位時間內流經封閉管道或明渠有效截面的流體量,又稱瞬時流量。
通常說的網站流量(traffic)是指網站的訪問量,是用來描述訪問一個網站的用戶數量以及用戶所瀏覽的網頁數量等指標,常用的統計指標包括網站的獨立用戶數量、總用戶數量(含重復訪問者)、網頁瀏覽數量、每個用戶的頁面瀏覽數量、用戶在網站的平均停留時間等。
7. 帶寬是什麼
1.帶寬是什麼:是顯示器非常重要的一個參數,能夠決定顯示器性能的好壞。所謂帶寬是顯示器視頻放大器通頻帶寬度的簡稱,一個電路的帶寬實際上是反映該電路對輸入信號的響應速度。帶寬越寬,慣性越小,響應速度越快,允許通過的信號頻率越高,信號失真越小,它反映了顯示器的解像能力。該數字越大越好。
2.如何計算帶寬:我們用r(x)表示每條水平掃描線上的圖素個數;r(y)表示每幀畫面的水平掃描線數;V表示每秒鍾畫面的刷新率;B就表示帶寬。理論上,帶寬的計算公式是:B = r(x)×r(y)×V×1.3 (由於信號在掃描邊緣的衰減,圖像的清晰,實際上電子束水平掃描的圖素的個數和行掃描頻率均要比理論值要高一些,所以計算公式中加了一個1.3的參數)如果沒有這個參數,也許帶寬真的可以成為衡量顯示器指標的最重要參數,但就是因為不同的廠商對這個參數的計算方法不同,導致了現在出現了相同指標的顯示器,帶寬卻不同的怪現像。比如一台行頻是86KHZ的准專業級的17寸顯示器,它的帶寬可以說是五花八門,135,147,150,160,165,175.5,176,180...試問它們有什麼區別呢。再比如一台行頻110左右的21寸顯示器,不同廠商的帶寬計算更是相差甚遠,有230,243,300,328,340....當一個參數由於計算方法不同而沒有一定的標准,它就會失去原有的意義,帶寬已經在很多場合無法成為衡量顯示器指標的標准。這是不爭的事實。
8. 什麼是網路的帶寬
網路帶寬是指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內(1秒),能通過的最大位數據。就好象高速公路的車道一樣,帶寬越大,好比車道越多。網路帶寬作為衡量網路使用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日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它不僅是政府或單位制訂網路通信發展策略的重要依據,也是互聯網用戶和單位選擇互聯網接入服務商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謂帶寬,是「頻帶寬度」的簡稱,原是通訊和電子技術中的一個術語,指通訊線路或設備所能傳送信號的范圍。而網路中的帶寬是指在規定時間內從一端流到另一端的信息量 網路帶寬
,即數據傳輸率。帶寬對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有兩種基本的應用,在本文中所說的帶寬均是指數字信號。 數字信息流的基本單位是bit(比特),時間的基本單位是s(秒),因此bit/s(比特/秒)是描述帶寬的單位,1bit/s是帶寬的基本單位。不難想像,以1bit/s的速率進行通信是如何的緩慢。幸好我們可以使用通信速率很快的設備,56K的數據機利用電話線撥號上網,其帶寬是458752bit/s(1K=8 192bit/s), 電信ADSL寬頻上網在512Kbit/s至10Mbit/s間,而以太區域網則達10Mbit/s以上(1Mbit/s=8 388 608 bit/s)。 帶寬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概念,在網路通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本文中帶寬的實際含義是在給定時間等條件下流過特定區域的最大數據位數。雖然它的概念有點抽象,但是可以用比喻來幫助理解帶寬的含義。把城市的道路看成網路,道路有雙車道、四車道也許是八車道,人們駕車從出發點到目的地,途中可能經過雙車道、四車道也許是單車道。在這里,車道的數量好比是帶寬,車輛的數目就好比是網路中傳輸的信息量。我們再用城市的供水網來比喻,供水管道的直徑可以衡量運水的能力,主水管直徑可能有2m,而到家庭的可能只有2cm。在這個比喻中,水管的直徑好比是帶寬,水就好比是信息量。使用粗管子就意味著擁有更寬的帶寬,也就是有更大的信息運送能力。
9. 網上經常說帶寬大網速就快,到底什麼是帶寬
帶寬(band width)又叫頻寬,是指在固定的的時間可傳輸的資料數量,亦即在傳輸管道中可以傳遞數據的能力。在數字設備中,頻寬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傳輸之位數。在模擬設備中,頻寬通常以每秒傳送周期或赫茲 (Hz)來表示。
「帶寬」在計算機中有以下兩種不同的意義:
表示頻帶寬度
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頻寬對基本輸出入系統 (BIOS ) 設備尤其重要,如快速磁碟驅動器會受低頻寬的匯流排所阻礙。
表示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
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對於帶寬的概念,比較形象的一個比喻是高速公路。單位時間內能夠在線路上傳送的數據量,常用的單位是bps(bit per second)。計算機網路的帶寬是指網路可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即每秒多少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