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政治老師說現在中國人口實際上不止15億,真的假的
不要相信現在人們的猜測,現在2018年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人口為13.9億人,過去因為科技不發達,數據難以准確,現在科技這么發達,二代身份證更是比以前的作用大,出行飛機高鐵火車,醫療保險就業,你說哪樣能離開二代身份證?你想說中國有一個億人沒有身份證嗎?沒有醫療保險沒有工作不上學嗎?不可能吧?不要懷疑國家的數據,大致很准,也許有個別很少數的人無法查詢到,我個人感覺不會超過五十萬人,你們那政治老師也是個無腦的老師,滿口胡扯,一個億的人都敢給瞎估計,你知道一個億什麼概念嗎?我們河北省十一個城市總人口才七千多萬,你的意思是中國官方少報了一個省的人口?可能嗎?有時人一定要多動腦子想想,不要聽人瞎說
② 人民日報評網路虛假流量,這背後究竟是什麼
其實我覺得這背後代表著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同時這個產業鏈也沒有那麼正規,以至於很多人在網上瀏覽信息的時候都會受到一定的誤導,對於這樣的一個誤導情況,現在很多人都已經開始重視了,所以以後對待這樣的虛假流量,很多人會更加沒有耐心,同時也沒有什麼容忍的程度。
我們都知道在網上瀏覽信息的時候會看到一些信息的數據,比如說我們看到一篇文章的時候,會知道這篇文章的點贊量是多少,同時也知道閱讀量是多少,對於這樣的一個情況,很多小夥伴都會人雲亦雲,因為我們都會覺得大家普遍喜歡看的東西就是好的東西,所以我們會可以選擇看一些瀏覽量比較多的文章,但是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這些瀏覽量都是所謂的數據刷出來的,這樣的數據也不是真實的,對於這樣的一個情況其實就是在欺騙消費者。
人民日報點評網路虛假流量。
這個新聞也是我突然看到的,當我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特別開心,因為我覺得這種現象已經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了,現在很多的網路數據都是虛假的,很多人都沒有足夠的辨認程度,我記得現在的中國網民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0億人,但是這10億人裡面有3成的人是學生,同時也有近5成的人是農民網友,對於這樣的一部分群體,他們是剛使用互聯網的一些用戶,所以他們在甄別互聯網信息的時候也沒有什麼辨識能力,甚至沒有什麼基本的思考能力,對於這樣的一個虛假問題,他們很容易受到這樣的事情干擾。
③ 有數據稱2100年中國人口可能將僅剩6億人,是真是假
這個數據可能是有一些人估計出來的,但是我覺得在2100年可能人口真的會迅速下降。
本身我國現在就是老齡化的社會,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建國以來,國家沒有控制人口數量的上漲。那個時候人口數量突飛猛進,因為人民生活沒有了太大的壓力。那個時候很多人家都有五六個孩子,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幾乎沒有獨生的情況。
其實現在不需要用計劃生育政策,出生率也比較低,因為現在人們更加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而且生活壓力也很大呀,一個孩子的成本負擔也很重,估計沒有人會選擇讓自己背負著那麼大的壓力。
所以人口數量應該會在2100年的時候迅速下降,因為那個時候,人口最多的那一代可能就要面臨現實,這也是很悲慘的一個現狀。
④ 人民日報評網路虛假流量,流量造假現象有多嚴重
關於這種流量造假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乃至互聯網上是非常常見的,可謂是無孔不入。
進入21世紀也就意味著進入互聯網的新時代,網友的注意力和流量成為了在這個互聯網世界上最為稀缺的資源,很多up主和商家為了追求片面的虛榮和流量,不惜鋌而走險,有的甚至知法犯法,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網路上一個散布虛假消息的用戶被送上了熱潮,個人花760元人民幣就可以通過網路推手的操作把一條虛假消息捏造成5.4億閱讀量的熱點內容,而這樣的類似操作也運用在那些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生意商戶,表面看起來如火如荼的銷量背後藏著齷齪的暗箱操作,對於這一點,人民日報也提出了批評,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夠盡快的注意並解決。
其實在互聯網上不管是什麼行業,企業或是個人用戶,賴以生存的都是真實的流量用戶,關於流量造假的虛假行為應該多措並舉,才能有效地打擊網路造假行為。還我們一個清明的網路娛樂環境。
⑤ 到今天為止,中國大約有多少人在使用網路
中國按13億人算!使用互聯網的最少有5億!但活躍用戶佔到2億到三億!具體以官方通報為主!
⑥ 中國現在沉迷網路的人有多少
幾百萬人估計是沒有了,畢竟網路已經不是剛出來了,人還是要吃飯的。沉迷10幾小時的估計是現在90後的最多,80後也還有,其他幾乎不可能沉迷10幾小時,身體跟不上,經濟情況跟不上,要養家,要休息的。
⑦ 中國有多少網路用戶
「網民數字突破1.2億,寬頻網民占網民總數近2/3,上半年網站激增9萬,游戲玩家每周花11個小時泡在網路游戲里,而全國的高中生有一半都在上網。」這是昨天下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的《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的部分數字。這一系列數字凸顯了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 1997年中國只有網民62萬,而其中83%以上都在使用撥號上網。如今,撥號上網數量迅速減少,寬頻上網數量激增,個人博客數量異軍突起,個性化郵箱使用的增多,這一切新鮮的概念也在《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成為了奪目的關鍵詞。 這些新的功能和概念,將逐漸滲透到每一個網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昨天發布的一個關鍵數字頗令人震撼,經常寫個人博客,瀏覽個人博客頁面,經常使用博客功能的網民已經達到了2800萬。 數字看板 每13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網民 中國的13億人口中究竟有多少網民?昨天,《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給出了一個清晰的答案,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國網民的總數已經突破1.2億,上半年網民增長量是去年下半年的1.5倍。其中,今年上半年我國網民總數增加了1200萬,而上網計算機數達到了5450萬台。這個數字背後凸顯了一個事實,中國每13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網民。而且,目前寬頻網民占網民總數近2/3,可以說,中國互聯網已經進入「寬頻時代」。 50%以上的高中學生都上網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主任毛偉透露,這次的互聯網報告首次增加了青少年上網狀況的分析。通過調查,發現在2億中小學生中,上網學生已達3000萬,這意味著中小學生互聯網滲透率達到15.4%,而其中高中學生互聯網滲透率已超過一半。 而在我國3600萬高中學生(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和中專)中,已經上網的超過1800萬;6000萬初中學生(包括普通初中和職業初中)中,也有超過1000萬的學生在使用互聯網。總體來看,高中學生互聯網滲透率已經超過一半,發展比較迅速。 網民每周上網16.5小時 這次互聯網報告還調查了網民每周上網的時間。據透露,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網民平均每周上網16.5小時,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而這個數字,甚至已經超過了世界上許多互聯網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網民平均上網時長。與去年同期相比,網民每周平均上網時間增加2.5小時,增幅為17.9%。 2001年網民平均每周上網僅8.7小時;從2005年開始,網民每周上網時間開始逐年增加,由此可見,人們對互聯網的使用越來越頻繁,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力也逐步顯現。 2800萬網民經常使用博客 博客,作為互聯網的一個新的文化現象,頗受青睞。而到底有多少網民的網上生活與博客有關?《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字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數字。大約有2800萬人經常使用博客,占網民總數的比例為23.7%。這其中包括博客寫作、博客瀏覽、博客功能的使用,而半年前的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有1500萬網民經常使用博客,占網民總數的14.2%。據透露,2006年,以博客為代表的Web2.0概念推動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Web2.0概念的出現標志互聯網新媒體發展進入新階段,並被廣泛使用,這將促使博客的迅速發展。 2500萬人經常使用網上招聘 十多年前,通過上網找工作的說法,還讓人覺得「不太靠譜」,而今天,目前大約有2500萬人經常使用網上招聘,占據1/5的比例,1500萬人經常使用網路教育。而在網上購物方面,據悉,所佔比例則達到了26%。截至2006年6月,中國經常上網購物人數已達3000萬人,與上年同期相比,經常購物的網民增長50%。 游戲玩家每年有一個月在玩游戲 游戲玩家每年花多長時間泡在網路游戲當中?答案是———一個月。根據《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公布的數據,玩家平均每周玩網路游戲時間為11個小時,按每天24個小時來計算的話,玩家每年花在網路游戲上的時間是23.8天,即每年有接近一個月的時間用在了網路游戲上。而從游戲種類來看,玩網路休閑游戲的人數增加很快,網吧已經成為網路游戲發展的重地。 上半年我國網站數量激增9萬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網站的數量激增了9萬個,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率為16.4%。2005年下半年,網站增加的數量只有2萬個。 CNNIC人士告訴記者,網站激增的原因,還是要得益於2006年以來,CN域名的各種應用價值被充分挖掘,特別是博客域名和獨立域名郵件應用,促使網民注冊並擁有自己的CN域名,帶動了擁有獨立域名網站數量的躥升。因此增加的大部分網站,都類似於個人網站。 82.6%的網民首選網路為信息源 根據這份互聯網報告顯示,在問到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時,網路、電視、報紙分別佔82.6%、64.5%和57.9%,這與非網民的信息獲取途徑不同。互聯網被稱為「第四媒體」,任何新聞事件的發生,都能在第一時間通過網路傳遞出來,因此網民大多習慣於通過網路得到一手消息。 網民每個月花102元上網 網民每個月花多少錢上網?昨天公布的《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不包括網路服務的費用,中國網民每月實際花費的上網費用為102元。而上一次的互聯網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網民每月實際花費的上網費用為103.6元,那麼網民每月上網的費用平均每月下降了1元。
⑧ 現在全球一共有多少網民 中國一共有多少
(一)網民規模與結構特徵
1.網民規模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53億,網民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於全球平均水平(21.1%)。
中國網民規模繼續呈現持續快速發展的趨勢。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100萬人,同比增長56.2%。在2008年上半年,中國網民數量凈增量為4300萬人。
中國網民中接入寬頻比例為84.7%,寬頻網民數已達到2.14億人。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網民中的28.9%在過去半年曾經使用手機上過網,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305萬人。手機上網成為網路接入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2.網民結構特徵
中國網民中女性比例上升到46.4%,比2007年底上升了3.6個百分點,中國網民逐漸走向性別均衡。目前中國男性居民中的互聯網普及率為19.9%,女性為18.3%。
中國網民的主體仍舊是30歲及以下的年輕群體,這一網民群體佔到中國網民的68.6%,超過網民總數的2/3。
從學歷的角度分析,互聯網顯現向下擴散的趨勢。目前高中學歷的網民比例最大,佔到39%。隨著網民規模的逐漸擴大,網民的學歷結構正逐漸向中國總人口的學歷結構趨近,這是互聯網大眾化的表現。
(二)互聯網基礎資源
1.IP地址
IPv4地址數量為1.58億個,年增長率為33.7%。比其他三類互聯網基礎資源中的增長水平低,IPv4地址平穩增長。2008年6月份,中國IPv4地址擁有量已經超過日本,躍升至世界第二位。
IPv4地址的人均擁有水平為6251個/萬網民,與2007年12月相比,網民萬人擁有量減少了191個,IP地址的增速落後於中國網民規模的增速。如果IP地址數和網民人數之間的差距持續擴大,可能制約中國互聯網的整體發展。
2.域名
我國的域名注冊總量為1485萬個,同比增長61.8%。
中國CN域名數量為1190萬個,同比增長93.5%,已佔我國域名數量的80.1%,是我國域名數量增長的主要拉動因素。
3.網站
中國網站數量為191.9萬個,年增長率為46.3%。其中CN下的網站數為137萬,占總網站數71.4%。
4.國際出口帶寬
中國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數達到493,729Mbps,年增長率為58.1%。目前人均擁有水平為20Mbps/萬網民,比2007年12月增長了2Mbps,中國互聯網國際出口連接能力不斷增強。
(三)上網條件
1. 上網接入設備
家庭上網計算機數量為8470萬台,2008年上半年增加了670萬台,半年增長率為8.6%。
台式機仍為目前上網設備的主流,有87.3%的網民使用台式機上網。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已經成為網民的重要選擇,分別有30.9%和28.9%的網民使用這兩種設備上網。就總體趨勢而言,台式機的使用比例在下降,筆記本和手機的使用比例在上升。但是手機目前還主要以輔助性上網設備的身份存在。
2. 上網地點
網民在家上網比例持續上升,從2007年12月的67.3%上升到目前的74.1%。隨著上網條件的改善,在家上網的比例總體呈上升趨勢。
網民在網吧上網的比例為39.2%,規模達到9918萬人,半年內在網吧上網的人數增加了2800萬人。網吧網民以男性居多,佔到63.3%。以年輕人居多,24歲及以下網民佔到網吧網民的70.7%,比總體網民高了20.8個百分點。
3. 上網接入費用
在家上網的網民月均家庭上網接入費用為77元/月,略高於2007年12月的74.9元/月。在網吧上網的費用有所降低,目前網吧網民的月均網吧上網費用為44.8元/月,每月比2007年12月的51.6元/月降低了6.8元。
4. 上網時長
2008年6月網民每周上網時長為19個小時/周。繼2007年12月上網時長略有下降之後,2008年6月上網時長呈上升的趨勢。目前中國網民中新增網民數量較多,網民的屬性結構不夠穩定,上網時長也有所波動。
(四)網路應用
1. 網路應用概述
目前排名前十位的網路應用是:網路音樂、網路新聞、即時通信、網路視頻、搜索引擎、電子郵件、網路游戲、博客/個人空間、論壇/BBS和網路購物。
2. 互聯網基礎應用
十大互聯網應用中,即時通信、搜索引擎和電子郵件三大互聯網基礎應用均榜上有名,使用率均超過60%,說明互聯網基礎應用是網民使用互聯網的重要方面,在網民中有很強的生命力。
中國網民的搜索引擎使用率為69.2%,為中國第五大網路應用。2008年上半年搜索引擎用戶增長了2304萬人,半年增長率達到15.5%。但總體使用率低於美國(91%)。
網民學歷越高,搜索引擎使用率越高。在本科及以上的網民中,搜索引擎使用率已經超過93%。近一兩年來,高中及以下學歷的網民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可能會對搜索引擎使用率有所影響。
電子郵件的使用率為62.6%,在網路應用中排名第六位。2008年上半年用戶增長量較高,半年增長了3973萬人。某些網路應用的發展,如電子商務等,對電子郵件的使用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中國較高的即時通信使用率,對電子郵件的使用有一定的沖擊作用。
即時通信使用率為77.2%,用戶規模達到1.95億人,半年增長了2442萬,半年增長率14.3%。使用率遠高於美國網民的39%和韓國網民的47.8%。
3. 數字娛樂
十大網路應用中,三大娛樂類網路應用——網路音樂、網路視頻和網路游戲都分列其中,娛樂仍舊是中國網民的主要互聯網活動之一。
網路音樂是中國網民的第一大網路應用,使用率達到84.5%,用戶量高達2.14億人。網路音樂是中國網民的重要娛樂方式,也是促進網民群體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網路視頻的使用率為71%,用戶量已經達到1.8億人,是中國的第四大網路應用。
網路游戲使用率為58.3%,在網路應用中排名第七位,用戶規模達到1.47億人。超過美國35%的使用率。中國網路游戲網民中玩角色扮演類網路游戲的比例為53%,此類網路游戲用戶規模已達到7815萬人。
4. 電子商務
網路購物使用率為25%,用戶人數達到6329萬人,半年內用戶量增加了1688萬人,已經成為十大網路應用之一。
上海是網路購物最為普及的城市,使用率達到45.2%;其次是北京,為38.9%。經濟發達城市的電子支付和物流等環節較為通暢,帶動了城市網路購物的發展。
中國25%的網路購物使用率低於美國網民的66%,也低於韓國網民的57.3%。
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是與網路購物密切關聯的兩個網路應用。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的發展都較為迅速,網民對兩者的使用率分別達到22.5%和23.4%。尤其是網上支付,半年用戶增量達到2379萬人,半年增長率達到71.7%。這兩項網路應用的迅速發展會對網路購物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5. 網路社區
博客/個人空間和論壇/BBS躋身前十大網路應用,反映了中國網路應用的新特點,社交類網路應用在中國呈興起之勢。
網路社區中的論壇/BBS訪問率為38.8%,用戶規模達到9822萬人,在網路應用中排名第九。
擁有博客/個人空間的網民比例達到42.3%,用戶規模已經突破1億人關口,達到1.07億人。半年內更新過博客/個人空間的網民比例為28%,用戶規模超過7000萬人,半年更新用戶增長率高達43.7%。
6. 網路新聞
網路新聞使用率為81.5%,用戶規模達到2.06億人,在網路應用中排名躍升至第二位,僅次於網路音樂使用率。半年增長了5164萬人,半年增長率達到了33.4%。網路新聞閱讀率比2007年12月增加了8.8個百分點。這與中國上半年出現的社會事件密切相關,2008年上半年一系列重大新聞事件的出現使得更多的網民通過互聯網查詢相關信息。
7. 其他網路應用
網上銀行使用率為23.4%。用戶增長率較快,半年用戶增長率達到47.1%。但使用率遠低於美國網民53%的使用率,也低於韓國網民39.1%的使用率。
網上炒股/基金使用率為16.9%。網上炒股/基金的使用率與中國的股市同步波動,使用率在下降,總體用戶量略漲了466萬。目前中國網民的使用率仍高於韓國網民的5.4%,也高於美國網民的11%。
網路求職的使用率為14.9%,增長幅度較大,2008年上半年用戶增長率達到72.8%,上半年是求職高峰,用戶量增長也比較多。網路教育的使用率為18.5%,用戶量達到4669萬人,近幾年來持續增長。
⑨ 娛樂圈虛假數據都有那些
7月23日,2019中國文娛金數據年中發布會在京舉辦,針對2019年上半年文娛各領域的行業現象,發布會專門進行了數據盤點。據現場公布的數據顯示,隨著刷流量產業的成熟,由粉絲刷出的虛假數據佔比不斷攀升,時至2019年上半年再創新高,達到71%,無效用戶的佔比,亦高達49.4%。「也就是說,在全網范圍內,近一半都是假用戶。剔除虛假聲量,任重而道遠。」艾漫數據董事長夏宗靚一臉凝重。
那麼,規模如此龐大的數據造假,到底為的什麼?毋容置疑,無利不起早,數據造假其實就是詐騙,拿著一份虛高的流量數據,詐騙品牌商,詐騙製片商,詐騙廣大觀眾,為明星以及明星背後的利益集團瘋狂斂財。於是,因為數據造假,原本沒有什麼作品的明星名氣卻大得不得了,或者,沒有什麼名氣的明星數據卻高得不得了,各種酬勞動不動就是幾百萬幾千萬幾個億!
⑩ 網路上的信息有多少是虛假的
網路上的信息有很多都是假的,例如某音平台,百分之九十都是假的,都是劇本。
根據《刑法修正案》的規定,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09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 之一 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10)網路假數據中國多少人擴展閱讀
網路謠言往往會侵犯自然人的肖像權和名譽權,侵犯法人的名譽權。而這些侵權行為往往需要承擔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一些網路個人事件謠言的受害者可以據此追究造謠、傳謠者的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