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資源包括什麼
計算機網路主要由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組成
⑵ 網路是怎麼產生的
一、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
追溯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歷史,它的演變可概括地分成三個階段:
(1)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構成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
(2)多個主計算機通過線路互聯的計算機網路。
(3)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遵循國際標准化協議的計算機網路。
所謂聯機系統,就是一台中央主計算機連接大量的在地理上處於分散位置的終端。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建立的半自動地面防空系統就是將地面的雷達和其他測量控制設備的信息通過通信線路匯集到一台中心計算機進行處理,開創了把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嘗試。這類簡單的「終端——通信線路——計算機」系統,成了計算機網路的雛形。嚴格地說,與以後發展成熟的計算機網路相比,存在著一個根本的區別。這樣的系統除了一台中心計算機外,其餘的終端設備都沒有自主處理的功能,還不能算計算機網路。但現在為了更明確地區別於後來發展的多個計算機互連的計算機網路,專稱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隨著連接的終端數目的增多,為了使承擔數據處理的中心計算機減輕負載,在通信線路和中心計算機之間設置了一個前端處理機FEP(Front End Processor)或通信控制器CCU(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專門負責與終端之間的通信控制,出現了數據處理和通信控制分工,從而更好地發揮中心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另外,在終端較集中的地區,設置集中器和多路復用器,它首先通過低速線路將附近群集的終端連至集中器或復用器,然後通過高速通信線路、數據機與遠程中心計算機的前端機相連,構成如圖4-14所示的遠程聯機系統,提高了通信線路利用率,節約了遠程通信線路的投資。
圖4-14 遠程聯機系統
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發展了若干個計算機互連的系統,開創了「計算機——計算機」通信的時代,並呈現出多處理中心的特點。以ARPA網為代表,標志著我們目前常稱的計算機網路的興起。20世紀60年代後期,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目前稱為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提供經費,聯合計算機公司和大學共同研製而發展起來的,主要目標是藉助於通信系統,使網內各計算機系統間能夠相互共享資源,最終導致一個實驗性的4個節點網路開始運行並投入使用。目前ARPA網仍在繼續運行之中,已經擴展到連接數百台計算機,地理上不僅跨越美國本土,而且通過衛星鏈路連接夏威夷和歐洲的節點。ARPA網是一個成功的系統,它在概念、結構和網路設計方面都為後繼的計算機網路打下了基礎。
二、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計算機網路可分為兩種子網: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如圖4-15所示。
圖4-15 計算機網路的構成
(一)資源子網
資源子網提供訪問的能力,資源子網由主計算機、終端控制器、終端和計算機所能提供共享的軟體資源和數據源(如資料庫和應用程序)構成。主計算機通過一條高速多路復用線或一條通信鏈路連接到通信子網的結點上。
終端用戶通常是通過終端控制器訪問網路的。終端控制器能對一組終端提供幾種控制,因而減少了終端的功能和成本。
(二)通信子網
通信子網是由用作信息交換的結點計算機NC和通信線路組成的獨立的數據通信系統,它承擔全網的數據傳輸、轉接、加工和變換等通信處理工作。
網路結點提供雙重作用:一方面作資源子網的介面,同時也可作為對其他網路結點的存儲轉發結點。作為網路介面結點,介面功能是按指定用戶的特定要求而編制的。由於存儲轉發結點提供了交換功能,故報文可在網路中傳送到目的結點。它同時又與網路的其餘部分合作,以避免擁塞並提供網路資源的有效利用。
參考資料:我也不知道我是從那裡看的
⑶ 網路是怎樣產生的
網路是由節點和連線構成,表示諸多對象及其相互聯系。在數學上,網路是一種圖,一般認為專指加權圖。網路除了數學定義外,還有具體的物理含義,即網路是從某種相同類型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
在計算機領域中,網路是信息傳輸、接收、共享的虛擬平台,通過它把各個點、面、體的信息聯繫到一起,從而實現這些資源的共享。網路是人類發展史來最重要的發明,提高了科技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網路的的功能:
1、資源共享
網路的主要功能就是資源共享。共享的資源包括軟體資源、硬體資源以及存儲在公共資料庫中的各類數據資源。網上用戶能部分或全部地共享這些資源,使網路中的資源能夠互通有無、分工協作,從而大大提高系統資源的利用率。
2、快速傳輸信息
分布在不同地區的計算機系統,可以通過網路及時、高速地傳遞各種信息,交換數據,發送電子郵件,使人們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⑷ 網路信息資源主要指什麼
網路信息資源含義 在探討網路信息資源的含義之前,我們首先應明確對信息資源(IR)概念的理解。目前關於信息資源的含義有很多中不同的解釋,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一是俠義的理解,認為信息資源就是指文獻資源或者數據資源,或者各種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聲像,印刷品,電子信息,資料庫等,。這都是限於信息本的身。而是廣義的理解,認為信息資源是信息活動中各種要素的總稱,這既包含惡劣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信息相關的人員,設備,技術和資金等各種資源。 隨著互聯網發展進程的加快,信息資源網路化成為一大潮流,與傳統的細細資源相比,網路信息資源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傳播的范圍,載體形態,內涵傳遞手段,等方面都顯示出新的特點。這些新的特點賦予了網路信息資源新的內涵。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網路信息資源也稱虛擬信息資源,它是以數字化形式記錄的,以多媒體形式表達的,存儲在網路計算機磁介質,光介質以及各類通訊介質上的。並通過計算機網路通訊方式進行傳遞信息內容的集合。簡言之,網路信息資源就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利用的各種信息資源的總和。目前網路信息資源以網際網路信息資源為主,同時也包括其他沒有;連入網際網路的信息資源。 2. 網路信息資源的特點 2.1存儲數字化 信息資源由紙張上的文字變為磁性介質上的電磁信號或者光介質上的光信息,是信息的存儲和傳遞,查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儲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無損耗地被重復使用。以數字化形式存在地信息,既可以在計算機內高速處理,又可以通過信息網路進行遠距離傳送 2.2 表現形式多樣化 傳統信息資源主要是以文字活數字形式表現出來的信息。而網路信息資源則可以是文本,圖像,音頻,視頻,軟體,資料庫等多種形式存在的,涉及領域從經濟,科研,教育,藝術,到具體的行業和個體,包含的文獻類型從電子報刊,電子工具書,商業信息,新聞報道,書目資料庫,文獻信息索引到統計數據,圖表,電子地圖等 2.3 以網路為傳播媒介 傳統的信息存儲載體為紙張,磁帶,磁碟,而在網路時代,信息的存在是以網路為載體,以虛擬化的姿勢狀態展示的,人們得到的是網路上的信息,而不必過問信息是存儲在磁碟上還是磁帶上的。體系那了網路資源的社會性和共享性。 2.4 數量巨大,增長迅速 CNNIC一年兩次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全面反映和分析了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以其權威性著稱。從本次報告中可以看出,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我國上網計算機數量為2083萬台;CN下注冊的域名數量達到17.9萬個;網站數量達到了37.1萬個;國際出口帶寬總量為9380M。 2.5 傳播方式的動態性 網路環境下,信息的傳遞和反饋快速靈敏,具有動態性和實時性等特點。信息在網路種的流動性非常迅速,電子流取代惡劣紙張和郵政的物流,加上無線電和衛星通訊技術的充分運用,上傳到網上的任何信息資源,都只需要短短的數秒鍾就能傳遞到世界各地的沒一個角落。 2.6 信息源復雜 網路共享性與開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所取和存放信息,由於沒有質量控制和管理機制,這些信息沒有經過嚴格編輯和整理,良莠不齊,各種不良和無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網路上,形成了一個紛繁復雜的信息世界,給用戶選擇,利用網路信息帶來了障礙。
⑸ 什麼是網路網路又是如何產生的
網路是由節點和連線構成,表示諸多對象及其相互聯系。在數學上,網路是一種圖,一般認為專指加權圖。網路除了數學定義外,還有具體的物理含義,即網路是從某種相同類型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在計算機領域中,網路是信息傳輸、接收、共享的虛擬平台,通過它把各個點、面、體的信息聯繫到一起,從而實現這些資源的共享。網路是人類發展史來最重要的發明,提高了科技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至於產生內容就多了,建議自行網路。
⑹ 什麼叫網路資源
網路資源:網路資源是利用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傳播和網路軟體管理的信息資源
網路信息資源機構的權威性和可信度。
這是人們利用文獻信息,特別是利用網路信息的重要的首要的選擇標准。首先,要看網頁主辦者的聲譽,網站及其建站機構的權威性與知名度。一般來說,權威機構或者知名機構(人士)發布的信息在質量上比較可靠,尤其是政府機構、著名研究機構或大學發布的文獻信息,在可信度上來說是比較好的。其次,要看網路文獻的作者的個人情況。比如作者的聲譽與知名度如何,作者的E-mail地址、電話,能否與作者取得聯系?通常某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或者社會知名人士發布的文獻信息可信度較高,更能贏得用戶的信任。
(2)網路信息資源的內容。
● 科學性和客觀性。首先,網路信息的內容要具有科學性,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的價值,並採用科學的方法和形式進行闡述。其次,網路信息要具有客觀准確性,列出可供核查事實的信息來源、事實數據和依據,同時也要看網路信息是否公正,提供的事實中是否混同於有傾向性的宣傳和評論,並且在介紹有爭議的觀點時持中立立場,並提供公正的評判。
● 獨特性和新穎性。人們通常利用發布時間較新且比較獨特、有參考價值的文獻,而對於網路信息資源利用更是如此。網路信息所反映的主題是否特別、是否還有其他的提供方式(如是否有印刷形式或者別的電子形式,其他載體形式往往能影響其價值)、網路信息創建或發布的日期以及最近的更新日期、更新間隔周期等,都會影響人們的利用效能。同時,網路信息要具有相對的獨特性,只有信息內容獨特,觀點新穎,才能提升網路資源的價值,提高利用效率。
(3)網路信息資源的覆蓋面和針對性。
網路信息資源所涵蓋的范圍是否廣泛,是否針對相關領域或專業;本網頁製作的目的是什麼,有何針對性,是否面對特定方向的用戶;所提供的信息的廣度、深度如何;包括哪些網路資源類型,是書目、索引、文摘,還是網路期刊或者網上圖書,等等。這些都可作為用戶評價和選擇網路信息資源的標准。
(4)網路信息資源的獲取途徑和檢索性。
通常人們查閱某一主題的網路資源時,習慣鏈接到其相關主題的文獻信息,擴大檢索范圍,以防漏檢所需信息。因而,網路信息的超鏈接將位於不同頁面及其上面的各種文獻信息(文字、圖像、表格等)有效連接起來,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方便用戶檢索相關文獻信息。而且,查找網路資源,最終是為了利用,而用戶所需要的文獻信息是否具有易檢性,檢索途徑是否方便,利用起來是否順暢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用戶對文獻質量的選擇和評價。所以,用戶更喜歡利用方便、易檢的文獻信息,而對於難以檢索到的文獻信息就知難而退了。總的來說,用戶訪問和點擊率越高的網站,用戶的評價就越高;用戶評價越高的網站,其網路信息資源的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就會越大;網路信息資源的價值越大,用戶的利用率也就越高。
⑺ 駐地網資源點是根據什麼自動生成的
是根據用戶終端信息生成的。
駐地網一般是指用戶終端至用戶網路介面所包含的機線設備(通常在一個樓房內),由完成通信和控制功能的用戶駐地布線系統組成,以使用戶終端可以靈活方便地進入接入網。屬於駐地網范圍的有普通銅纜雙絞線、同軸電纜、5類雙絞線、樓內綜合布線系統。另外,光纖到戶的問題正在積極探索之中。
駐地網在一定的時期內會發揮它的作用,防止固網運營商對「最後一公里」的壟斷。但是要清楚地認識到現在物業管理以及產權關系的混亂,造成了對用戶實際利益的損害。
⑻ 計算機的各種本地資源和網路資源是什麼呀!
計算機本地資源是指在本機也就是當前計算機上的資源。
網路資源是指在區域網或者廣域網也就是Internet上的資源。
一般意義上計算機資源指的是:計算機中所有的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也就是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
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⑼ 網路是怎麼形成的。是什麼樣的
網路就是實現資源共享的一種互聯系統。比如電信網,有線電視網,計算機網路還有現在新興的物聯網。
早期就是美國安全局建立APNET網路,就是為了互聯軍事部門的四台主機。
Internet就是通過傳輸介質,網路設備,協議標准,實現許多區域網的互聯的資源共享。形成MAN、WAN.形成了現在大家都在使用的internet
每個部分都有其相應的功能標准協議,而不同部分之間通過介面也就是協議遵循一定的標准進行連接,互聯設備就是軟體協議層次上硬體的體現。
我們所面對的網路是一種資源直接到用戶的形式,透明的你感覺不到中間經過了什麼,你只知道聯網了,然後我可以上網訪問資源了。中間經過的數據交換轉發的設備,基站,isp什麼的你都沒有感覺。
網路中是通過路由表,實現物理層次的連接
可以把網路想像成一個帶權圖,每個節點就是個地名。把internet分為五大洲,每個州有許多的國家,國家有許多的鄉鎮,鄉鎮里有許多的村,村裡有許多的村民。我們的終端設備就是村民,我們要寄信去城裡,就是訪問網路,我們要走那些路,怎麼走是騎車去,坐船去,這些路就是網路中的傳輸線路,路上的路標就是網路中的互聯設備。村民的id就是網路中ip地址、嗯。
網路就是一個寄信的過程。
這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知道你到底要了解什麼。有興趣的話可以私聊
友情提示: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因能力有限,如有造成樓主煩惱的地方還請見諒;以上意見僅供參考,如出現任何不良後果本人一概不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