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師生互動
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無數的數學問題等待開發利用,作為學習活動設計者的教師,要打破數學教材的束縛,充分挖掘生活資源,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從而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味為生動,變畏懼為親切;讓學生真正感到數學知識是有用的,我要學習數學,我要學好數學。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說:「學習最好的動機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在有意無意中接近學習難點,消除對學習新知的陌生感,難點學習的畏懼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隨意注意佔主導,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創設誘發學習動機的教學情景,把學生的不隨意注意吸引到參與學習的興趣上來,引導他們對數學問題積極思考與探索,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發展智能的目的。為此,我嘗試著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教學:
一、帶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持續地激發學習動機
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情緒體驗,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教師創設情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的矛盾沖突,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學生情感的孕育。因此,我積極利用環境布置,平時談話或游戲、小製作等,使學生不知不覺地熟悉了將要學習知識的背景,為新的學習作了准備。
如低年級的口算:通常,復習口算往往是簡單地練習口算卷子、卡片,一張又一張地反復練習,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正確率很難有突破性的提高,為此,只有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多出花樣,充分調動起學生對口算的興趣,才能使學生不感到單調。我在課堂教學時採取:1、競爭。如「奪五星爭第一」,「看誰又對又快」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成功的慾望,產生「成功 —— 興趣」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2、游戲。口算中常用的游戲可以有:對口令、開火車、找朋友、郵遞員送信、小猴接蘋果等,這些游戲都是一年級小朋友非常樂意參與的,在復習口算時有機地穿插使用,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僅收到良好的復習效果,而且激起了學生帶著熱烈的情緒,主動地投入到接下去的教學活動中來。
二、優化情境,在體驗樂趣中感知教材
學習動機激發起來後,為了讓學生能愉快地進入我設計的情境中,因此,我嘗試著這么兩種方法:
1、創編教學故事寓教於趣
把教學內容以故事的形式串聯起來,讓學生根據我創設的故事情境,身臨其境地把相關條件和問題進行搭配。例如:在教學6的乘法口訣時,我這樣引導學生:小熊一家要到公園里玩,(並可結合使用媒體)小熊一家開著小汽車停在公園門口,小熊媽媽准備下車買門票,公園的門票價格是6元錢一張,請小朋友幫小熊媽媽計算一下,他一家人進公園,買門票需要多少錢?此時小朋友的興趣一下子就給提起來了,便會爭先恐後地說:「小熊一家有幾個人呀?」老師便順勢說:「假如是1個人呢?需要多少錢?假如小熊家有2個人呢?需要多少錢?」緊接著出示這樣一張表:
同學們根據表格,猜出還有可能是3個人、4個人、……6個人,他們分別需要多少錢,就這樣,教學就比較輕松地過渡到了編乘法口訣的過程。
2、設計教學游戲寓教於樂
結合低年級的數學內容,在教學中要注意利用數學游戲,使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如在教學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的應用題時,我就將「小蜜蜂採花蜜」的游戲貫穿於教學始終。先出示題目,同學們到果園去摘蘋果,每個人摘8個,然後,在黑板上貼出四朵花:
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 有4個人摘了一樣多
每個人分幾個? 一共摘了多少個?
請小朋友扮演勤勞的小蜜蜂去采蜜,花上的條件和問題如果與題目上的條件相對應,就把它採下來,放在胸前,大家看看對不對?在游戲中讓學生戴上「小蜜蜂」的頭飾,播放「愛勞動」 的音樂,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輕松愉快,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三、拓寬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以致用
「新基礎教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提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學有用的數學」成了該實驗的口號,教師要創設一切條件、情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教學「元、角、分」時,我設計在課堂上演「生活劇」:教師讓一名學生到「商店」買6支鉛筆,「售貨員」告訴他一支2角錢,一學生拿出准確的錢數來購買,另一學生拿出2元錢讓「售貨員」准確地找給零錢,這樣,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對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認識而且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行計算,同時還學習了售貨員與顧客之間的交往禮儀。
除了採用以上「生活劇」外,也可以採取「開銀行」的游戲活動,教師也參與到學生的游戲中,可設制這樣一個情境,教師拿了張破錢到銀行要求換新錢,拿了張整元錢要求換零錢。課堂會因此煥發出學生的生命活力,游戲結束後,學生掌握了錢與錢的等價交換,但在生活中,更需要錢與物的等價交換——買賣東西。於是在教學中,騰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模仿「買賣東西」,學生可以在游戲中識別商品,看標價對話,拿錢找錢,並初步學會識別假幣,懂得要愛護人民幣和懂得節約用錢,加深了對人民幣的認識,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回家幫媽媽購買物品,達到了「雖課已盡,但學習仍在延伸」的效果,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總之,我所教育的對象是人,是蘊藏著無限的潛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的兒童,情境教育正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寬闊而又貼近的最適宜的成長環境,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新世紀的創造型、開拓型的人才。
引用自:《低年級數學中創設情境教學的嘗試》
⑵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現有效的課堂互動
背誦課文接力,一人一句;說答案接力;上台寫接力;搶答加分。
⑶ 小學數學課件怎麼製作
做ppt,把需要的內容打上去,在ppt也可以運用上各種功能,從母板上開始設計,包括插入效果,連接,動作,聲音等。
⑷ 怎樣製作小學數學動畫課件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動畫製作技術」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0&zdhhr-11y13r-486596143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cgwang.com/course/ysdhaaa/?zdhhr-11y13r-486596143
在「動畫製作技術」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⑸ 小學數學如何進行互動式教學
小學數學,再互動的方式,最後也少不了大量的練習。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最後都要成為本能反應才可以的。互動的方式,可以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多尋找一些值得他們感興趣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們感興趣
⑹ 如何加強小學數學課堂互動
互動教學:在靜、動中得到均衡。
教材往往是靜止的、先驗的,是預設性的,而小學生往往是喜動的,教師在互動教學設計時要化靜為動,把教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歷相聯系,把教材與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相聯系,並結合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風格、特點,聯系教學的環境,創設互動機制,才能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如我在教學二年級《可能性》一課時,我把教材轉化成這樣一個互動的過程:首先師生之間開展摸乒乓球的游戲,激發起學生的熱情;再引導學生發現這個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與乒乓球的多少及顏色的設置的聯系;再經過動態變化的互動過程來驗證、理解"可能性"與"一定"以及"可能性大小"的聯系與區別;最後讓學生運用可能性的知識來解釋或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促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及內化、激發個體渴望互動的慾望,形成良性的互動教學循環,符合探索性學習的規律。
⑺ 如何讓小學數學教學互動起來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 摘要: 課堂教學存在著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的高耗低效,即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苦。探究「有效課堂」的教學將成為一種教育的必然,無論是在教育理念還是在教學方法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
⑻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一、數學課堂中信息技術使用的不合理現象
(一)過分渲染,沖淡教學主題
生動有效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於喚醒學生的已有經驗,激活大腦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師過分使用聲、電、光等效果,課件界面過於花哨,雖然吸引了學生注意力,但是很難再將其轉移到對課本內容的學習上去,這使得學生有效的學習時間縮短了,思維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干擾。
(二)機械重現,課堂毫無生氣
互聯網強大的資源搜索功能和多媒體設備的資源整合功能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便利,但是通,教師的課件基本就是教材的電子還原版,很少加入自己的想法。僅僅只是將教材上的知識介紹和例題簡單地搬到電子屏幕上,方便學生查看而已。這樣的機械重現完全沒有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展現出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別說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了,使得課堂毫無生氣。
(三)過分依賴,學生被動接受
信息技術加快了課堂的節奏,提高教學效率的效果顯著。但這也使得一些教師為了追求效率一味地使用電教手法,全然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熱情,將投影儀變成了「電子黑板」,將傳統的「人灌」變成了「機灌」。對信息技術的過分依賴使得課件成了課堂的主角,學生無法形成體驗經驗,這樣的被動接受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對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也有一定阻礙。
二、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