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於幼兒園虐童事件,您怎麼看
虐待幼兒的老師就是畜生,必須繩之以法,嚴懲不貸,能幹出此種非人行為的人,絕不會有好下場。
B. 怎樣看待章子怡發聲虐童事件什麼時候就可以終止
我覺得這是一個明星發揮她廣大知名度的好時機,特別是像章子怡這種國際知名的女明星,她站出來發聲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的關注,同時也能促進這件事情朝著一個好的方面發展。所以大眾非常樂意看到明星發揮他們正能量的一面,引導大家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對於虐童這件事情的發酵,時常在網路平台閑逛的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如果沒有知名人士站出來發聲,可能這條新聞很少有人能關注度或者它的傳播力度不會如此之廣。而此時章子怡能夠站出來,呼籲更多的人關注這件事,發問虐童什麼時候可以終止,可以引發大眾對虐童事件的關注和討論度,也會有更多的媒體去深究和追查事件真相。
在我個人看來,章子怡是一位極具正能量的女明星,希望她可以繼續發揮她的優勢,為更多的人發聲。同時也希望有孩子的家庭深思章子怡的發聲,虐童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終止,不要讓我們的下一代毀在家長的暴力手段下。
C. 如何看待虐童事件
首先要知道他們虐童原因,不要什麼也不知道就在那裡大義凜然的我很憤慨之類的。不可以只看到虐童的表面,雖說此行為有失道德准則,但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例如社會因素,經濟因素等等。
D. 對虐童事件,大家是怎麼看待的
首先,虐童必須受到懲罰,無可爭議,但是至於懲罰多重,就是現行法律的問題了,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其次,關於老師的識別問題,一般情況下仔細觀察,從言談舉止還是可以看出一點兒端倪的,但也不排除一些心理有障礙的老師,尤其是剛工作還未調整好心態的「大孩子」,在處理不好情緒時,有可能傷害孩子。但應該真的沒有那麼多,選幼兒園的時候還是盡量選公立,入職條件較高的幼兒園。
E. 關於虐童事件,你怎麼看
最近有很多關於兒童招到虐待的新聞,都是多家幼兒園涉嫌虐童事件,當父母知道這樣的事情時,相信都是很憤怒的,我自己也是一名寶爸,深知孩子對於自己的重要性,尤其孩子受到傷害時,對我自己也是莫大的傷害,在相信這些涉嫌機構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的同時,我們該有什麼反思呢。
今天我想和大家討論的不是如何懲罰這些機構,而是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些教育機構應該怎麼做,以及我們教育孩子在面臨虐待時怎麼去防範,怎麼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雖然我們都不希望再有這樣的事件發生,但要防微杜漸。
1、花兒怒放需共同努力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天底下最神聖的職業之一。然而,近年來不斷發生的虐童事件,確實讓人憤怒,它給教師這個神聖的職業抹了黑。人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讓社會中某些人的人性竟扭曲到這種地步?居然把虐待兒童當成一種「樂趣」,認為是「好玩」。
我認為,虐童事件的背後,主要還是師德教育缺失,現在很多大學只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教育,只注重學生的就業率,而忽視了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導致一些大學畢業生光有知識與技術,而缺乏道德良知。因此,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針對那些剛走上新崗位的年輕教師,要進行從教前的職業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並進行心理健康檢查,對那些心理確實不健康的,應立即取消教師從業資格,這樣就能從源頭上杜絕一些虐童事件的發生。同時,針對個別教師工作中的情緒化問題,還要進行重點督導與訓練,培養他們的耐心與情商。
雖然當下確實有極個別教師背離師德,作出有悖師德的事情。但我們不能完全否定我們的教育,我們教育隊伍整體和主流是好的,他們大都是愛崗敬業、道德高尚的。孩子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我們學校、家長和社會必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使這朵花兒怒放,開得更鮮艷!
2、防患於未然
現在的孩子從小受到爸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家長的過度保護,在身體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相對比較薄弱,時間久了,孩子失去了自我保護意識。父母應該在暴力事件發生之前防患於未然,教會孩子自我保護能力。
1、不要打罵孩子,如果家長在家裡對孩子大喊大叫,那麼孩子在面對幼兒園老師的粗暴時,也會無所適從。
2、通過繪本、電視、安全教育平台的一些安全實例,給孩子講解社會上的危險,讓孩子樹立危險意識。平時注重與孩子的交流,幫助孩子分析在學校遇到的事情,並給予合理的解決方案。
3、家長不要說,一定要聽老師的話,告訴孩子當他受到不公正行為時,該怎麼做。如果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欺負和虐待,回來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說。
三、多觀察了解孩子
孩子若在學校遭受暴力對待往往會因為膽子小,或是受到威脅而不敢和大人說。那麼就需要細心的父母觀察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1、多觀察:首先觀察孩子的身體和情緒狀況有沒有異常,比如長時間的沉默、表情沮喪。
2、善分享:家長平時要和孩子多分享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講一些「小秘密」,那麼孩子也會把你當作好朋友,願意和你分享他的「小秘密」。
3、側面了解:家校聯系、家長間的溝通也能幫助你掌握信息,了解孩子,學校內發生的事情。
四、勇於維權
如果我們的孩子無可倖免的遭受到幼兒園的暴力,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1、如果發現孩子受傷了,家長要留下證據,及時拍照。及時向老師和校方溝通,詢問情況。
2、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多次受傷,那麼不要急著找老師,而是向其他家長詢問是否有類似情況,如果有,那麼大家聯合反映比較有威懾力。
3、一旦證實孩子被老師虐待了,一定要及時報警,不要因為害怕得罪老師或校方而隱忍。查看學校監控,詢問其他家長,多方掌握證據,絕對不能姑息養奸。
以上是我的拙見,不足之處,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F. 老師體罰孩子,被傳播到了網路上,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老師體罰學生的視頻被傳到了網路上,那我是怎麼樣去看待老師體罰孩子這件事情的呢?接下來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來說,說一個老師為什麼體罰學生,體罰學生又有什麼樣的好處?一個老師會去處罰一個學生,那主要的原因肯定是因為這一個學生在學習方面沒有做好,或者是因為其他調皮搗蛋的問題。那這個老師通過體罰的方式,是能夠快速的讓這個孩子記住自己所犯的錯誤,記住自己的教訓。在這樣的體罰之下,這個學生下一次就比較難以再犯這樣的錯誤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體罰確實是一個有效的讓學生改正錯誤的方法。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G. 如何看待虐童事件
拿什麼保護孩子們? 建議虐童罪入法
近來,頻頻出現的幼兒園老師虐待兒童的事件觸痛了網友的神經,一系列虐童事件在網上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和強烈憤慨,網友們在思索虐童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也在探究減少虐童事件發生的有效方法。
近來,頻頻出現的幼兒園老師虐待兒童的事件觸痛了網友的神經:只因不會算術題,5歲女童在十分鍾內被幼兒園教師狂扇70個耳光;只因為「好玩」,一名幼童被教師面帶微笑地揪著耳朵提離地面;廣州番禺,未滿5歲的女童被老師抓起雙腳,倒拎起來摔在地上,頭部著地重傷;山東東營,幼兒園老師用針扎和膠帶封嘴的方式對待多名幼童;四川雅安,某小學男生寢室保安何某被曝光以「彈雞雞」的「私刑」對孩子們進行懲罰……
「太憤怒了,太可恥了!」「簡直是殘害!」一系列虐童事件在網上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和強烈憤慨,網友們在思索虐童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也在探究減少虐童事件發生的有效方法。
網聚觀點
網友說:變著花樣打罵,
甚至以此為樂,簡直是變態
建議所有幼兒園裝監控
建議所有幼兒園裝監控
@我是一片海:建議所有幼兒園都裝監控,家長們只要上網就能實時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這樣的設備其實很簡便,也不貴,卻能有效監督老師的言行,很多幼兒園早就這樣做了。不光幼兒園,小學也要如此。這是現階段最可行也最有效的一個監管手段。
@收獲之秋:虐童的根本是骨子裡的不平等的思想。在這些人眼裡,就沒把兒童當人來尊重。
@金灶沐趙先生:虐童事件頻頻發生,已非譴責、批評、教育等常規手段可以遏止。究其根源,還是在於對兒童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完善不健全。虐童罪應該寫入刑法,只有法律的嚴懲,才能使他們有所制約,不敢為所欲為,殘害幼弱!
@品嘗喜悅:我國的學前教育長期處於從業門檻低、公辦民辦差異大等問題,幼教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在這個年齡大多處於30歲以下、社會成熟程度和抗壓能力都偏低的群體中,負面情緒本就難以化解。加之長期監管缺失,掏錢送孩子去幼兒園難保不會「被虐待」。 但要解決這些問題,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H. 你對待虐童這一現象有什麼看到
有心理學專家表示,孩子在7歲以前形成基本人格,這期間如果被虐待,會影響他們一生的安全感,也許會讓他們變得懦弱,討好,也可能會變得暴戾,更嚴重的,可能會人格分裂、自閉、抑鬱,甚至自殺。
而每一次虐童案發生後,都會掀起一陣「網路狂歡」,網民嘶吼、謾罵、譴責涉事人員,恨不得手撕肇事者,但每一次的嘶吼、轉發之後呢?問題解決了嗎?並沒有!幼兒園,原本是最單純美好的地方,而現在呢?長期大量曝出的虐童案,不僅給家長造成心理陰影,更抹黑了整個幼師行業,造成所有網民對幼師的不信任。
對此,我覺得有以下幾種應對措施:
一:呼籲提高幼師准入門檻,相應的提高工資待遇。攜程親子園虐童案曝光後,新京報記者經調查發現,多個親子機構在招聘時並未要求持證上崗,無工作經驗、無資格證的也可以接受,有教師資格證優先錄取。
較低的准入門檻,導致大量不專業,不負責任、毫無素質的人成為幼師,加上薪資較低,導致部分幼師將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不滿情緒發泄在幼兒身上,因此,呼籲提高幼師准入門檻,並相應提高幼師的工資待遇,希望能從源頭上減少虐童案的發生。
二:加強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多年來,學前教育一直沒有納入政府的義務教育范疇,但學齡前兒童入學問題也是事關民生必須解決的問題。面對當前幼教行業教師素質良莠不齊、教師體罰虐童等亂象,政府主管部門必須有所作為,加強監管。
政府對幼兒園的監管可以有多方面,如嚴格辦園審批,辦園面積、教師資格等軟硬體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不予建園;對從業人員的嚴格審查和考核;對孩子在園的衣食住行和游戲進行有效監控和抽檢;對有虐童行為的涉事教師零容忍等。只有加強監管,才能保障幼教行業的健康發展,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
三:增設「虐童罪」,進行法律保護。作為我國的基本法,刑法沒有獨立的「虐童罪」,其在保護力度和對虐待兒童的重視程度以及對違法人員的震懾力度上都會有所影響。而近年來不斷增多的虐童事件引起了針對虐待兒童立法的呼聲。
許多人認為《刑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有關虐童的立法過於單薄,而且不成系統,對兒童的保護力度不夠,因此呼籲設立專門的虐待兒童罪,希望能有更強大的法律保護孩子們。有網民認為只有增設「虐童罪」並加重處罰,同時對於其定義和概念都要更加精準,才能真正起到威懾作用,杜絕虐童行為的發生。
四:不要過早的將一個沒有自理能力,無法溝通的孩子送到幼兒園。從多次曝光的虐童案不難發現,類似的事件大多發生在低齡幼兒身上,尤其是一兩歲,還無法准確表達觀點的孩子身上,孩子太小,挨打了只知道哭,即便受到了侵害,也無法跟父母講述。
且生活無法自理,往往會在集體中跟不上,這樣也更容易成為施暴者的對象,有網民呼籲,若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孩子在三歲前,最好自己帶,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最需要爸爸媽媽的愛與呵護。
五:如果沒有辦法照顧孩子,也請盡早為孩子做好應對危險的准備。安全保護意識是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第一堂人生課,如不要摸插座、熱水瓶,不要在高處蹦跳、打架等,除了這些簡單的准備之外,還應該訓練孩子如何准確表達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告訴父母自己的感受及遭遇等等,類似的安全教育更不應被忽視。
正如「人民日報」所說,「虐童刺目無比,但個案決不能讓整個幼師團隊背鍋。幼師並不容易干,很多老師是靠愛心良知和職業素養在拼。幼師遴選機制、職業圖景、監管層級、收入待遇急需轉型升級,這樣才讓幼師們有更多的耐心與素質,為孩子贏得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