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輿情核查涉及哪些部門

網路輿情核查涉及哪些部門

發布時間:2022-06-10 21:04:54

『壹』 輿情監控的監測機構

「北京政研院」全稱「北京政產學研資訊技術研究院」
監測所涉及的媒體包括重點平面媒體、各大新聞網站、各大論壇、地方新聞網站、地方論壇、博客、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網路媒體。根據定向採集(針對指定站點進行採集)、非定向採集(通過元搜索針對特定關鍵詞進行採集)及境外採集(指在國內不能訪問的境外站點)來完成。
單位為:《民主與法制》社輿情研究合作基地 2012年9月27日,廣州市輿情與社會管理重點研究基地掛牌儀式、暨南-紅麥輿情研究實驗室 揭牌儀式在暨南大學科學館舉行。
輿情與社會管理研究基地是為了適應國家振興文化產業、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需要,依託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暨南大學媒體實驗中心」、廣東省重點學科新聞學學科和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而設立的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輿情與社會管理研究基地下設輿情研究中心、政治傳播與信息公開研究中心、微媒體研究中心和危機傳播應急管理研究中心。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紅麥聚信(北京)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暨南-紅麥輿情研究實驗室是國內首例大學學術機構與輿情研發公司的合作形式,雙方將共同參與輿情培訓班及相關講座、共同研究社會輿情和發布社會輿情分析報告,致力於將暨南-紅麥輿情研究實驗室建設成國內一流的輿情學術研發、輿情培訓中心。 人民日報社網路中心輿情監測室是國內最早從事互聯網輿情監測、研究的專業機構之一。
人民日報社有關機構自2006年起就開始逐步探索網路輿情監測研究課題,並於2008年正式組建人民日報社網路中心輿情監測室。目前,監測室擁有具備輿論傳播學、社會學、經濟學、公共管理等背景的輿情研究分析人員數十名,並邀請了國務院新聞辦網路局、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清華大學傳播學院等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學者做為顧問,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輿情監測理論體系、工作方法、作業流程和應用技術。
監測室承擔了很多重要的輿情研究工作,主要有中國社科院年度《社會藍皮書》網路輿情課題(2007年起)、《文化藍皮書》課題(2008年起)、清華大學年度《傳媒藍皮書》課題(2008年起),國家軟科學重大項目「科技輿情監測與形象傳播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網路輿論引導規律研究」等,同時長期為國務院新聞辦網路局提供網路輿情分析基礎信息,並為中央和地方黨政核心機構、企業、團體提供輿情監測服務。
監測室的工作主要還包括:網路輿情監測報告、人民網輿情頻道、《網路輿情》雜志(內參)、網路輿情監測服務、輿情監測技術、中文報刊監測系統等。

『貳』 網路輿情網路輿情監測都監測些什麼

網路輿情就是由於各種事件的刺激而產生的通過某一載體傳播的人們對於該事件的所有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傾向的集合。 簡單的說就是民意走向。
網路輿情監測,就是監測這些輿論,分析輿論的好壞,監測民意走向。
在如今言論不太自由的環境下,通過網路能夠很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所以要控制這些言論中的反面言論,於是就有了網路輿情監測。
監測說白了就是抓取各種輿情信息,主要在各大論壇、網站、博客、微博(最近很火)、新聞、圖片、貼吧、各種的文章等等。
說到網路輿情監測,就不得不提網路輿情監測系統,比如Rank輿情監測系統、軍犬網路輿情監測系統、TRS網路輿情監測系統等等。如果想了解更多,Rank輿情監測系統提供試用(試用免費的),能更好的幫助你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叄』 一個企業的輿情檢測系統主要是由企業的哪個部門負責的

這個不固定。
有的大企業,專門就有輿情監測部門。
小一點的企業,會劃歸到企劃、推廣、宣傳等部門。

『肆』 請問我國(或者某些省市地區)有專門的網路輿情監管部門嗎典型的有哪些

各級政府、各大型企業都有網路輿情監管部門,有的叫輿情處、輿情科,或者輿情部等等。

『伍』 輿情監測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輿情監測工作是新聞宣傳工作的一項延伸性工作內容。每天定時在線監測網路輿情,依據監測結果及發展趨勢分析,分別採取常態監測、預警監測、應急監測等處置機制,對輿情中涉及到組織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在第一時間處理,第一時間回復網民,著力疏通網路輿情反饋渠道,認真聽取廣大網民的建議和意見。另外就是要寫輿情報告給上級領導或單位。現在一般單位都不可能派員工天天去網上搜那些信息,一來太多,二來太慢,人工作不及時不全面也不準確。大多數都是通過軟體來實現的,如樂思網路輿情監測,微博、論壇、博客、新聞、SNS 、微信等,各類信息實時匯聚,敏感信息實時預警等,工作主要內容就這些。

『陸』 哪個部門應該為社交媒體輿情監控負責

網路輿論的爆發,往往給政府企業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如何在網路輿情爆發時,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和疏導,是真正考驗政府和企業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的時刻。

1、與傳統大眾媒介相配合,相互協作
根據諾依曼的假說,意見氣候的形成與以下三個條件有關:多數傳播媒介報道內容的類似性,由此產生共鳴效果;同類信息傳播的連續性和重復性,由此產生累積 效果;信息到達范圍的廣泛性,由此產生遍在效果。由此可得出結論,今天網上輿論最終的作用和影響,往往是與傳統媒體的報道相結合而產生的。
由於傳統大眾媒介在人們心目中依然具有相當的權威性,當人們在網上獲得一項信息時,還是會習慣性地從傳統媒體那裡尋求正確意見,把傳統媒體的觀點作為主要參 考甚至是首要選擇。網上的討論畢竟較零散,當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共同關注某件事情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共鳴效果,使輿論的聲音愈發顯著。例如,對「孫志剛事 件」,網路上鋪天蓋地的討論,在一定程度上為傳統媒體設置了報道議程,《南方都市報》等一些傳統媒體參與其中,將網上的輿論加以概括和集中報道。在網路媒 體和傳統媒體所共同造成的強大輿論壓力下,有關部門迅速偵破,並處理了涉案人員,此事在網上沸沸揚揚近兩個月,輿論才算平息。
因此,想達到更好的輿論效果,應當考慮立體化的傳播策略,讓多種媒體之間互相協調密切配合,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對網路輿論加以概括和集中報道,影響就會迅速放大,產生的效果更為強大。
2、善於利用網路意見領袖
網路中意見領袖的作用比現實社會中更為強大,一個網站的版主、資深的評論者,他們的意見往往能得到多數人的贊同。由他們二次傳播出去的信息,也更能得到 網站一般成員的認可。但目前的情況是,一般網站的意見領袖仍是普通網民,他們的觀點不一定十分正確,也不具備引導輿論的專業手段和物質保障。傳統的專業新 聞機構在新聞採集、製作方面有較為成熟的基礎和較全面的物質、技術保障,這些,也都是一般上網者,乃至實力雄厚的網路服務商所不及的。如果由他們擔任網路輿論的意見領袖,必定能讓網路輿論傳播的程度和效果得到有效控制和引導。
3、快說事件,慎報原因
我們一直強調信息發布要快,甚至越快越好,這強調的是不要失語,要搶佔先機,爭取主動。突發群體事件一旦發生就應立即著手應對,稍有遲疑,可能就會造成謠言和小道消息滿天飛,稍有怠慢,可能就會造成我們工作上的被動。過去,總習慣「只處理,不報道」或「先處理,後報道」,如今已完全不可取了,及時主動發布信息、引導輿論,才是正確的做法。
但是,同時也強調不能妄語。很多突發事件都比較復雜,一時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所以不要試圖一次新聞發布會全部說清楚,更不要匆匆忙忙定性。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有些地方開新聞發布會很積極,比如2009年的「鄧玉嬌案」,每場新聞發布會措詞都不一樣,到底是什麼,連新聞發布人自己都搞不清楚,長此以往,老百姓就不相信政府。要特別注意,很多問題沒有查清不要亂說,查一點說一點, 用滾雪球的方式,循序漸進的說。2009年6月5日,成都市公交車發生燃燒。為此,該市3天開了5場新聞發布會,採取了查清一點說一點,大家關心什麼說什麼的方式,這比在沒有查清的情況下就貿然說出去的做法效果好多了。要注意掌握處理問題的時機和節奏,有的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有的在觀察之後再做處理;有的和風細雨、低調淡化,有的果斷處置、迅速解決,做到積極而又穩妥。
快說事件,慎報原因,既堅持了第一時間、實事求是、客觀真實發布信息的原則,又為後面的事情處置和後續信息發布留有更大空間和餘地。

4、持續發布,不留空間
輿論引導,不要指望說完就妄想一勞永逸,可以依靠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類似的輿情監測系統對重點的輿情需要跟蹤關注、適時跟進,持續發布,以引導輿論,同時,不留多餘空間,才能擠壓謠言空間。
盡管不能說只要持續發布就不會有謠言和負面信息,但是,至少會有效擠壓負面空間。2012年7月21日,北京發生特大暴雨災害,災害造成77人死亡,經濟損失100億元。從北京「7·21」特大自然災害事件輿情演變的過程看,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暴雨開始後雨情信息快捷傳遞掀起預警和求助信息熱潮, 二是暴雨中和暴雨尾聲感人求助事跡廣為流傳把輿論推向高潮,三是善後工作開始以後隨著死亡人數的公布和重建工作的有序展開輿情逐漸走向平緩。
在此期間,北京市通過全市所有媒體尤其是政務微博不間斷發布信息,同時,發揮微博矩陣優勢,全市各區縣、委辦局的政務微博同時發聲,傳遞雨情、倡導互助、回應求援、批駁謠言、公布求援進展。尤其是善後工作期間,因冒名帳號辱罵網民、有人指責廣渠門橋下求援遲緩、協管員在暴雨後貼罰單、市委市政府正常人事變動、受災死亡人數公布等一些敏感點引發的幾輪輿論波瀾,都在得到及時回應後迅速降溫。正是因為持續發布和不留空間的引導,總體而言,北京「7·21」特發暴雨災害輿情積極平穩正常,沒有出現整體性負面輿論引導,輿情應對和輿論引導成功有效。

5、既是謠言,大膽擊碎
自從互聯網誕生,尤其是微博客盛行以來,人們視乎感覺謠言四起。謠言乘上科技的「東風」之後,上傳更加便捷,擴散更加神速,一條信息發出去,會像病毒一 樣傳播,其影響更加強大,傷害更加直接,破壞更加嚴重。一條謠言常常導致某人聲名狼藉,使得一個組織難以為續,甚至引發社會不安和動盪。
因此,身處以微博、微信為典型應用的即時網路時代,應對謠言,我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時、全面、響亮地說出事實,而且必須要充分運用以微博微信等即時網路工具。謠言能得以瓦解,全仗在事實背景下的積極有效應對,這對於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措施至關重要。而這樣的初步判斷通常會有三種結果:一是明顯謠言;二是並非謠言,或有部分真實;三是一時無法確認是否是謠言。然而,在加緊調查核實事件真相情況的同時,針對不同的判斷,採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對能確定的謠言, 必須立即辟謠,用事實告訴公眾真相;對非謠言或部分真實的傳言,本著實事求是,一分為二的原則,立即整改,誠懇道歉,承諾查清事件原委,嚴肅處理,及時公布;對一些無法確認是否是謠言的傳言,必須承諾公眾,將立即核查事件真相,盡快公之於眾,並可視情況不間斷發布調查進展,擠壓謠言空間。

6、快速切割,棄車保帥
快速切割,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應對策略。所謂「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遇事應該堅持冷清觀察、科學分析、正確判斷、沉著應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在什麼范圍內發生的問題就在什麼范圍內解決。要注意區分政治問題、學術問題和思想問題,對重大政治原則問題,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對學術問題,要民主討論、平等交流,以理服人;對思想問題,要擺事實、講道理,加強正面教育。

網路輿論的形成與社會知覺輿論形成的規律相比,有共性也有獨特的個性。網路輿論的形成過程呈現出高度的濃縮性和跳躍性。在互聯網技術發達的今天,網路將話語權延伸到大眾,日益成為輿論形成的重要場所。把握了網路輿論的形成規律,就能從根本上實現網路輿論的正確引導。「立體化」引導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網路輿論的進步是值得守望的。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合理引導之後,網路將不會變成一個只發泄個人心中不滿的非理性空間,而是成 為大眾的輿論家園。

『柒』 網路輿情與依法行政涉及的部門有哪些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泛了,能夠與民眾接觸的政府部門或多或少都會產生輿情。特別是基層政府部門更是,日常網路輿情基本都來自與群眾接觸最為廣泛的基層北門。

『捌』 網路輿情這一塊屬於哪個部門管理

一般是宣傳部,也有歸紀委管的(反腐、舉報等)

『玖』 網路輿情歸哪公安管嗎

歸公安管。
公安機關擁有對網路輿情的監控、導控和處置權,這就決定了公安機關在網路輿情監管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微信、微博等網路平台已經成為各種輿論的集散地,熱點事件層出不窮。公安機關肩負著網路輿情導控、網路輿情處置,網路犯罪偵查的任務,對不實報道、惡意炒作事件進行打擊處理,以維護網路秩序的和諧穩定。

『拾』 網路輿情監測應該怎麼做

很多公司都知道要進行網路輿情監測,但究竟需要監測哪些方面,很多人對此沒有自己系統的體系,本文將從企業網路輿情監測維度給出一些建議:

1、媒體對公司、同行業及相關行業的負面報道

通過監測自己的負面報道,企業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危機、第一時間進行處理來化解危機,可以從被動中抓住機會,主動將危機化於無形。另一方面,網路輿情監測還必須要同步監測同行業及相關行業。

其實,監測同行業的網路輿情,有兩個用途,一是與自己的網路輿情做對比,看雙方的客戶口碑及走向,如果發現對手的網路輿情優化做的比自己好,那就需要加強公司在這方面的優化了。另一用途就是及時發現危及整個行業的危機。比如,有家非常知名的企業在2018年爆發了網路危機,不僅央視等電視媒體,而且各大紙媒、網媒都在紛紛批評該企業。其中不乏有些記者對該行業中的幾家領頭羊逐一做了暗訪,然後進行了深度報道,將該企業的網路危機一舉引爆成整個行業的網路危機。如果你的企業沒有及時進行網路輿情監測到這種走向並盡早採取措施,那不僅無法做到事前防範,而且在危機來臨之後也會慌手慌腳。

2、合作夥伴對自己的負面網路輿情監測

企業越大,合作夥伴一般也就越多,在各方利益交叉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聲音。關注到這些合作夥伴對自己的評論,尤其是負面評論,並及時改進,不僅可以防範演變成網路危機,而且還有助於提升合作夥伴的信心。

3、政府或監管部門對自己、對手甚至相關行業的處罰

國內的同行之間,有不少採取的經營方式有很多相似之處,當公司的同行或對手甚至相關行業收到監管部門的處罰時,你一定要當心了,如果公司不進行及時的調整,下一個可能就是你。只有最愚笨的人才會當自己受到懲罰才會改正,聰明人看到同行或相關行業受到懲罰,也會及時吸取教訓,防患於未然。

4、涉及公司的投訴信息

很多企業在快速發展中,都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的投訴隨著企業的發展越積越多,企業應該密切關注這種投訴變化帶來的風險。一旦超過一定的限度,投訴可能就會由量變演變成質變,進而引發大的網路危機。

5、涉及公司的司法案件

司法案件給企業帶來的風險有兩個,一個是後續報道有可能會引用之前的司法案件,「舊賬重提」,會讓企業重丟顏面;另一個就是很多媒體記者經常會採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件進行公布,如此一來,只要涉及公司的司法案件經常出現,公司的負面也將會經常被展示在網路上,這對企業塑造網路口碑非常不利。

6、公司內部的不完善之處

公司內部的負面信息有很多,比如某知名公司開除員工,結果導致員工不滿,與公司對簿公堂。這些都是發生在公司內部的、本應被妥善處理的事件,這些事件一旦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就有可能藉助互聯網演變成一場企業網路危機。

特別需要指出的一點是,企業的一把手或創始人對企業的潛在風險也很大。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某知名公司的創始人在私人場合的講話被錄音並被曝光,然後引發軒然大波。第二個例子,是某知名企業家因為涉嫌性侵女下屬,結果被曝光。這些都是企業網路輿情監測應該注意到的地方。

閱讀全文

與網路輿情核查涉及哪些部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7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8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82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60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22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7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9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8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2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4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02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