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衛星網路拓展哪些信息能力

衛星網路拓展哪些信息能力

發布時間:2022-06-13 11:42:33

A. 衛星通信的特點

衛星通信與其他通信方式相比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① 通信距離遠,且費用與通信距離無關。從圖16.2中可見,利用靜止衛星,最大的通信距離達18100km左右。而且建站費用和運行費用不因通信站之間的距離遠近、兩通信站之間地面上的自然條件惡劣程度而變化。這在遠距離通信上,比微波接力、電纜、光纜、短波通信有明顯的優勢。
② 廣播方式工作,可以進行多址通信。通常,其他類型的通信手段只能實現點對點通信,而衛星是以廣播方式進行工作的,在衛星天線波束覆蓋的整個區域內的任何一點都可以設置地球站,這些地球站可共用一顆通信衛星來實現雙邊或多邊通信,即進行多址通信。另外,一顆在軌衛星,相當於在一定區域內鋪設了可以到達任何一點的無數條無形電路,它為通信網路的組成,提供了高效率和靈活性。
③ 通信容量大,適用多種業務傳輸。衛星通信使用微波頻段,可以使用的頻帶很寬。一般C和Ku頻段的衛星帶寬可達500~800MHz,而Ka頻段可達幾個GHz。
④ 可以自發自收進行監測。一般,發信端地球站同樣可以接收到自己發出的信號,從而可以監視本站所發消息是否正確,以及傳輸質量的優劣。
⑤ 無縫覆蓋能力。利用衛星移動通信,可以不受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時間的限制,建立覆蓋全球性的海、陸、空一體化通信系統。
⑥ 廣域復雜網路拓撲構成能力。衛星通信的高功率密度與靈活的多點波束能力加上星上交換處理技術,可按優良的價格性能比提供寬廣地域范圍的點對點與多點對多點的復雜的網路拓撲構成能力。
⑦ 安全可靠性。事實證明,在面對抗震救災或國際海底/光纜的故障時,衛星通信是一種無可比擬的重要通信手段。即使將來有較完善的自愈備份或路由迂迴的陸地光纜及海底光纜網路,明智的網路規劃者與設計師還是能夠理解衛星通信作為傳輸介質應急備份與信息高速公路混合網基本環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衛星通信的主要優點概述如下:
1、通信距離遠:在衛星波束覆蓋區域內,通信距離最遠為13000公里;
2、不受通信兩點間任何復雜地理條件的限制;
3、不受通信兩點間任何自然災害和人為事件的影響;
4、通信質量高,系統可靠性高,常用於海纜修復期的支撐系統;
5、通信距離越遠,相對成本越低;
6、可在大面積范圍內實現電視節目、廣播節目和新聞的傳輸和數據交互;
7、機動性大,可實現衛星移動通信和應急通信;
8、信號配置靈活,可在兩點間提供幾百、幾千甚至上萬條話路和中高速的數據通道
9、易於實現多地址傳輸;
10、易於實現多種業務功能。 講了衛星通信的這么多優點,衛星通信也有不少缺點呢!
1、傳輸時延大:500毫秒~800毫秒的時延;
2、高緯度地區難以實現衛星通信;
3、為了避免各衛星通信系統之間的相互干擾,同步軌道的星位是有一點限度的,不能無限制地增加衛星數量;
4、太空中的日凌現象和星食現象會中斷和影響衛星通信;
5、衛星發射的成功率為80%,衛星的壽命為幾年到十幾年;發展衛星通信需要長遠規劃和承擔發射失敗的風險。 主要優點是:①通信距離遠,在衛星波束覆蓋區內一跳的通信距離最遠約13×103km(用全球波束,地球站對衛星的仰角在5°以上);②不受通信兩點間任何復雜地理條件的限制;③不受通信兩點間的任何自然災害和人為亊件的影響;④只經過衛星一跳即可到達對方,因而通信質量高,系統可靠性高,常作為海纜修復期的支撐系統;⑤通信距離越遠,成本越低;⑥可在大面積范圍內實現電視節目、廣播節目和新聞的傳輸,以及直達用戶辦公樓的交互數據傳輸甚至話音傳輸,因而適用於廣播型和用戶型業務;⑦機動性大,可實現衛星移動通信和應急通信;⑧靈活性大,可在兩點間提供幾百、幾千甚至上萬條話路,提供幾十兆比(Mbit/s)甚至120Mbit/s的中高速數據通道,也可提供至少一條話路或1.2kbit/s、2-4kbit/s的數據通道;⑨易於實現多址傳輸;⑩有傳輸多種業務的功能。
主要缺點是:①傳輸時延大。衛星地球站通過赤道上空約36000km的通信衛星的轉發進行通信,視地球站緯度高低,其一跳的單程空間距離為72000~80000km。以300000km/s的速度傳播的電波,要經過240ms~260ms的空間傳輸延時才能到達對方地球站,加上終端設備對數字信號的處理時間等,延時還要增加。根據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建議(Rec.114),單程傳輸不要超過400ms。對通話來說,發話方聽到對方立即的回話,也要經過500ms~800ms,這是可以被通話用戶接受和習慣的。但由通話雙方的二/四線混合線圈不平衡而造成的泄漏,將出現不可忍受的迴音,因而必須無例外地加裝迴音消除器。②在南緯75。以上和北緯75°以上的高緯度地區,由於同步衛星的仰角低於5°,難以實現衛星通信,一般來說,緯度在70°以下的地面、80°以下的飛機,均可經同步衛星建立通信。③同步軌道的位置有限,不能無限度地增加衛星數量和減小星間間隔。④每年有不可避免的日凌中斷和須採取措施度過的星食發生。⑤需對衛星部署有長遠規劃。衛星壽命一般為幾年至十幾年,而衛星的設計和生產周期長,需及早安排後繼衛星,但衛星發射成功率平均為80%左右,故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B. 寬頻IP衛星通信技術介紹

一、衛星IP網路概述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傳輸控制/網際協議,又稱網路通信協議,是互聯網的基礎和核心協議。從本質上說,IP是帶網路路徑指針可指導網路上數據包從發端到達收端的包協議,TCP是負責確保數據在設備間進行端到端的可靠傳輸的協議。

利用TCP/IP進行數據傳輸已成為網路應用主流。基於Internet的應用在全球業務急劇膨脹導致對各種傳輸手段提供帶寬的要求也不斷增加,由於衛星通信的覆蓋范圍廣,且具有良好的面狀覆蓋和廣播功能,通信不受各種地域條件的限制,使得發展基於衛星信道的廣域IP通信網路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並在目前及未來仍會發揮重要的作用。衛星通信也將成為無線Internet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應用手段。因此利用衛星進行TCP/IP數據傳輸,構築衛星IP網路已經進入到現實應用當中。

二、寬頻IP衛星通信系統介紹

進一步提高衛星IP網路傳輸能力的要求,促使了寬頻衛星IP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這里需要面對和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TCP傳輸效率,由於衛星鏈路固有的傳輸時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IPOver衛星應用時TCP的實時確認會極大降低衛星帶寬的使用效率,解決的辦法是在不斷提高衛星信道質量、降低信道差錯率的同時,利用協議響應的改進技術提供衛星鏈路的TCP增強協議(或叫TCP加速協議)來使數據流可充分利用衛星信道提供的寬頻服務。

對寬頻標准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定義,現有的衛星鏈路技術已可提供高達150Mbps的單一衛星鏈路通信服務,雖然同地面網相比不算什麼,但在空間傳輸上能提供2Mbps的穩定通信鏈路相對傳統衛星通信而言就已經是寬頻通信了。

在衛星通信中,寬頻IP衛星通信是一個衛星高速通信全新概念,其主要目標就是為多媒體和高數據速率的Internet應用提供一種無所不在的通信方式。

由於衛星處在距地36000km的上空,其寬頻IP通信具有如下的特點:

1)信息延時大。信息一次上星到對方應答需530ms左右。

2)衛星轉發器資源租費比較高。由於衛星的空間資源有限,發射及運營成本較高,所以衛星帶寬的使用需採用合理的衛星網路設計來實現。

3)衛星網路拓撲較為簡單,但內部應用及路由日趨復雜。先期衛星的網路結構比較簡單,分為常見形狀網路和網狀網路,隨著用戶業務需求的變化,其帶寬調用方式及靜動態路由變換的使用日趨復雜,功能日趨強大。

4)廣播特性。可實現一個衛星站點對所有衛星站點的IP廣播功能,延伸使用在數字多媒體廣播、數字電視及股票金融信息的發布中。

三、VSAT技術組建寬頻IP衛星通信網的組成結構及典型應用

利用VSAT的網路結構和技術來組建寬頻IP衛星網是目前應用市場上最普遍的做法,不僅可以有針對性地構築用戶專有業務通信網,還可獲得很好的投資性價比。

由於VSAT組網的靈活性很高,因此可以為各種用戶的不同應用目的提供量身訂制的專網設計。從通信體制(多址技術)選擇、網路拓撲結構到空間帶寬規劃都有充分的選擇餘地來實現應用效率的最大化。

VSAT通信網的一些典型應用:廣播電視網;應急通信網;有線通信的備份鏈路;偏遠地區通信網。

四、VSAT技術組建寬頻IP衛星網可實現業務及分類

1)早期的VSAT網路主要服務於遠程電話,主要基於電路調度及傳輸;

2)基於VSAT技術發展數據傳輸網路也是從低速數據採集應用開始的,如地震台測震數據、水文監測數據以及電網遠程式控制制數據等;

3)互聯網的發展給了VSAT進入IP通信時代的機遇,隨著VSAT系統可提供的應用帶寬越來越大,使得VSAT真正進入了對衛星通信而言的寬頻時期;

4)目前VSAT的應用已可提供滿足高清視頻傳輸的鏈路服務,可提供雙向或非對稱的業務傳輸:

5)在面對各種突發事件及災害現場的應急通信方面,衛星通信更是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6)用寬頻IP衛星技術構築的VSAT網路已可以提供幾乎所有的綜合業務傳輸通道。

C. 衛星拓展了人的什麼信息能力

我也和你一樣在找啊~~~

D. 人類利用衛星通信的發展介紹

衛星通信的發展經歷了通信實驗階段、電路通信(電話交換/模擬電視轉播)階段、數字通信(主要是數字視頻壓縮技術的應用)階段以及發展到目前的網路通信階段這樣幾個過程。

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由此開啟了人類利用太空實現通信的夢想;1964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靜止軌道的同步地球衛星,這就是今天廣為使用的衛星通信的核心要素。我國也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射自己的人造衛星,80年代開始發射自己的同步軌道衛星,90年代開始研究自己的導航衛星,到今天我國已全面掌握並可開發使用深層太空通信技術。

從20世紀70~80年代開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基於IP技術的通信網路已成為各類信息交換的主導技術,因此,為了有效而充分地擴展地面網傳輸,在擔負遠距離通信重任的衛星傳輸技術上引入IP通信技術就是勢在必行的發展趨勢。20世紀90年代開始基於衛星鏈路建立IP通信網的技術也得到極大發展。

利用TCP/IP(即傳輸控制/網際協議)進行數據傳輸是目前網路應用的主流,也是利用衛星傳輸進行組網通信需要解決的核心技術。組建基於衛星通信的IP網路時,來自地面網路的IP數據應通過某類互聯單元與衛星調制解調設備相連。互聯單元起著協議網關的作用,完成廣域網(WAN)協議(IP、ATM等)和衛星鏈路層協議間的轉換。互聯單元目前大都直接配置在衛星數據機內,而為用戶直接提供的就是衛星M odem 上的I P介面。這樣使用這類衛星網路設備就可直接組建衛星IP網路了。

寬頻IP衛星通信就是在衛星通信的基礎上實現了基於IP的網路應用功能,而所謂寬頻目前還沒有絕對的量化指標,一般即指可以實現數字化音視頻和數據傳輸等綜合功能的通信能力。寬頻IP衛星通信要求在衛星傳輸上具備TCP/IP的工作特點,它包含三個方面的關鍵技術:

1)衛星通信的網路層和傳輸層協議及其性能;

2)IP層協議用於衛星鏈路時,應完善高層協議以滿足鏈路性能的要求:

3)IP保密安全協議對衛星鏈路的要求。

目前寬頻IP衛星通信在地質災害防治及地質調查等多領域的應用也已開始全面發揮作用。

E. 新一代衛星通信有哪些作用

世界正在進入一個不可缺少的移動通信的時代,滿足人們對信息多元化需求的有效手段就是衛星通信。面向多媒體時代的技術開發勢頭不斷增強。1995年8月和1996年2月,日本電信電話公司分別發射了一顆「N-STAR」通信衛星,這兩顆衛星都是高度為3.6萬千米的同步衛星。日本電信電話公司的移動通信網從1996年3月底開始使用這兩顆衛星,提供通信服務。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牽頭實施的「銥計劃」將使用66顆衛星。日本國際電信電話公司出資的ICO計劃將使用10顆衛星,覆蓋整個地球。此外,還有「環球之星」和「奧德賽」等許多計劃。

世界各國正在開展研究工作,考慮應用包括同步衛星和中低軌道衛星在內的各種衛星通信技術。如果在光通信網中使用衛星,通信網就具備靈活性,並可提高抗災能力。利用人造衛星的通信,將成為在全世界建立計算機網路的基礎技術。

F. 衛星通信具有哪些特點

衛星通信具有通信距離遠,建站成本與距離無關,除地球兩極外均可建站通信。組網靈活,便於多址連接。機動性好,通信線路質量穩定可靠。通信頻帶寬,傳輸容量大,適合多種業務傳輸,可以自發自收進行監測等特點。

衛星通信系統的最大特點是多址工作方式,常用的多址方式有頻分多址、時分多址、空分多址和碼分多址,各種多址方式各具特徵。衛星通信具有廣域復雜網路拓撲構成能力,衛星通信的高功率密度與靈活的多點波束能力加上星上交換處理技術。

衛星通信系統實際上也是一種微波通信,它以衛星作為中繼站轉發微波信號,在多個地面站之間通信,衛星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對地面的「無縫隙」覆蓋,由於衛星工作於幾百、幾千、甚至上萬公里的軌道上,因此覆蓋范圍遠大於一般的移動通信系統。

衛星通信新技術的發展層出不窮,例如甚小口徑天線地球站(VSAT)系統,VSAT網路的主要特點,設備簡單,體積小,耗電少,造價低。安裝、維護和操作簡單,集成化程度高,智能化功能強,可無人操作。

VSAT網路還具有組網靈活,接續方便,獨立性強,一般作為專用網。用戶享有對網路的控制權。網路結構模塊化,易於擴展和調整網路結構。通信效率高,性能質量好,可靠性高,通信容量可以自適應,適用於多種數據率和多種業務類型。

G. 衛星拓展了人的什麼能力,並舉例說明!

通信 信息交流能力和地質勘測 未知領域探索 等等,,

H. 衛星可以被分為哪幾種類型,分別都在哪些領域有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個能獨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國家,從1970年4月24日首次發射了「東方紅一號」衛星起,至1977年6月,一共發射了40顆國產人造衛星,從某種意義講,可謂「中華之星捧月」了。


此外還在返回式遙感衛星上進行了包括半導體晶體生長、藻類菌類微生物培養、蛋白質生長等科學試驗更是豐富多彩。碲鎘汞、銻化銦、砷化鎵等單晶生長試驗,鋁鋰、鋁鈮、鋁基稀土材料等難熔合金和超導材料的空間熱處理試驗都獲得了十分滿意的效果,特別是空間獲得的砷化鎵單晶,結構完整,無雜質,無條紋,組分均勻,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利用返回式衛星還進行了8次農作物種子搭載,共51種植物、300多個品種。

經地面多年育種試驗,證實經過空間微重力、高真空、強輻射的環境影響,植物能夠產生明顯的遺傳變異,經過優選,可以培育新型良種,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抗病抗災能力。

(3)氣象衛星</p><p>我國的氣象衛星稱「風雲系列」。1988年、1990年共發射了2顆「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為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第一顆「風雲一號」入軌後,獲得了高質量的雲圖照片,捕捉到了鋒面雲系、次序渦雲系、溫帶氣旋、暴雨雲團、赤道輻射帶、熱帶雲圖和台風等天氣系統的圖像,還指出了地形地貌特徵、海面溫度、海霧、植被、洪水、積雪等地面情況。</p><p>1997年6月10日,我國又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風雲二號」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

I. 電視、衛星、計算機、通信網路又分別拓展了人的那些信息能力每種舉例說明

電視、衛星、計算機、自通信網路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通信網路與多媒體聯機資料庫和計算機組成一體化網路的信息高速公路,向人們提供語音、數據、圖形圖像等快速通訊,實現信息資源高速度共享。

通信業務種類不斷增加,已有傳統的電話、傳真等基礎通信業務發展到數據、圖形圖像、可視電話、會議電視、多媒體等通信業務。

(9)衛星網路拓展哪些信息能力擴展閱讀:

通信網路可以根據以下不同的屬性進行分類:

1、按電信業務類型分類:電話網、廣播網、數據網、傳真網、綜合業務網、多媒體網、智能網、信令網、同步網、管理網、計算機通信網(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等。

2、按傳輸介質分類:電纜網路(電線、電纜、光纜等)、無線網路(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衛星)等。

3、按通信范圍分為:本地通信網、有線通信網、國際通信網或LAN、man、廣域網等。

4、根據通信服務的對象:公網和專用網。

5、根據通信傳輸形式處理信號分類:模擬網路、數字網路、混合網路

6、按通訊終端分類:固定網、移動網

7、根據通信性質分類:商務網、傳輸網、支撐網。

J. 談談信息技術的出現拓展了人哪些方面的信息能力,並舉一兩個在社會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信息技術、造紙印刷,拓展人的信息能力,拓展了向大眾傳遞文本信息的能力。舉例說明, 古今中外印刷的各種書報的大量發刊,使更 多的人叢中獲取信息 如通過電話可以向遠在另一個城市的親人報告自己最近的消息,通過衛星天線接收,收看電視節目;通過衛星撥打遠洋電話,與另一個國家的親人聯系,通過看電視了解全國乃至全世界發生的事情。電報和電話,拓展了向大眾傳遞聲音信息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衛星網路拓展哪些信息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7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8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82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9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22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7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8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8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2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4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01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