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站知識 > 現在的網站為什麼不喜歡博客了

現在的網站為什麼不喜歡博客了

發布時間:2022-06-30 19:34:59

A. 請問微博這么強大現在,為什麼這些如新浪的網站還不放棄博客呢微博如果現在可以寫長文了。還要博客幹嘛

博客的存在是因為還是有人因為習慣需要,而且微博在一些人認為是武斷的沒有獨立思考的。微博主要是社會化社交媒體(名人或機構和粉絲),而QQ空間主要是屬於或偏於朋友圈內社交平台。

B. 為什麼現在百度不收錄新浪博客了

現在網路不收錄新浪博客了的解決辦法

C. 博客流行的原因及產生的利弊影響

⒈什麼是博客?

中文「博客」一詞,源於英文單詞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簡稱。Weblog,其實是Web 和Log的組合詞。Web,指World Wide Web,當然是指互聯網了;Log的原義則是「航海日誌」,後指任何類型的流水記錄。合在一起來理解,Weblog就是在網路上的一種流水記錄形式或者簡稱「網路日誌」。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習慣於日常記錄並使用Weblog工具的人。雖然在大陸早些時候或者台灣等地,對此概念的譯名不盡相同(有的稱為「網志」,有的稱之為「網錄」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統一到「博客」一詞上來。該詞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網路評論家王俊秀和方興東共同撰文提出來的。博客也好,網志也罷,僅僅是一種名稱而已,它的本義還是逃不過Weblog的范圍。只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詞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為的一類人;也可以作動詞用(相當於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採取的具有博客行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視覺感受到的行為,即博客們所撰寫的Blog。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麼客?」在中文語法與邏輯上都是正確的。只是不同場合的用法不同罷了。

Blog究竟是什麼?說了半天,其實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鏈接、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的新聞,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只是記錄著blog個人所見、所聞、所想,還有一些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託管博客,無須自己注冊域名、租用空間和編制網頁,博客們只要去免費注冊申請即可擁有自己的博客空間,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如英文的www.blogger.com、中文的「博客中文站」(www.blogcn.com)等都提供這樣的服務;二是自建獨立網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間和頁面風格,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方興東建立的「博客中國」站(www.blogchina.com);三是附屬博客,將自己的博客作為某一個網站的一部分(如一個欄目、一個頻道或者一個地址)。這三類之間可以演變,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擁有多種博客網站。

⒉博客與黑客的區別

博客一詞的創始人方興東先生對於博客與黑客的區別有這樣一段論述:①博客與黑客一樣,也是「知識工人」的一種類型(註:這里所說的黑客,是指像Linux社區成員那樣的生產性而非破壞性黑客)。黑客的力量與其說來自於他本人作為「知識個體戶」的智力,不如說來自於一種組織機制。而這種組織機制——開放性、自組織、自我優化,恰恰是由知識的充分共享——源代碼的開放——來保證的。在這個意義上,黑客與其說是指人,不如說是指一種全新的知識的生產方式和交流方式。與黑客不一樣的是,博客從一開始首先就是指一種網路交流方式——繼Email、BBS、IM(即時通訊)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一種媒體形式——自媒體(we media,或者叫「個人媒體」)。換言之,僅從字面上講,博客首先是指一群人,其次才是指某個人,首先是指「我們」,其次才是指「我」——通過多鏈接的、「序曲——導言」式的網路日誌,使「我」成為「我們」,並讓更多的人匯入到「我們」中來的「我」。知識共同體」是他們共同的血緣。在博客和黑客的世界裡,借用鄧恩的詩句來說,「沒有人是孤島」,每個人都是同一個大地的一部分。單個的博客不是一個自足的點,而是一個知識網路上的節點。相對而言,博客比黑客更明顯地表現出「節點」的性質來。②與黑客相比,博客的知識門檻低得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幾分鍾之類迅速成長為一名博客——只要他有這個興趣即可。博客的文本提供了不少信息,但博客本人往往可能不是作者(版權所有者),他所做的,可能僅僅是提供了一些鏈接而已。另外,博客的讀者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鏈接。因此,與傳統媒體不一樣,博客往往不是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自己,而是通過已有或潛在(有可能被其他人加上)的鏈接,把注意力引向一個個「他者」。最重要的是,博客通過把讀者引向讀者自己,讓讀者逐漸成為作者。從知識和信息的消費者變成提供者。

⒊博客的產生的背景及歷史簡介

理解了博客與黑客的區別,也就明白了博客的核心其實就是超文本語言的再現。這種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猶太人的一部法典《塔木德》。這是一種看起來多少有些奇怪的法典。表面上,它由正文與後人的注釋兩部分構成,但兩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兩部分互為正文和注釋。而且,注釋也是多層次的,包括對注釋的注釋,對注釋的注釋的注釋……《塔木德》的特點就是:它是一種開放的文本而不是一本「只讀文本」;原創者(立法者)與再創者(法律的解釋者)只有先後之分,但在權威性上沒有差別,從而也就沒有嚴格的作者和讀者的差別。正因為《塔木德》的所有讀者(即所有的猶太居民)都參與了作品的創作(也就是修改和完善),使這樣的一部法律在不斷延伸的時間長河中不斷優化、升級。

但如果僅憑這些就說《塔木德》的作者們是最早的博客,恐怕有點讓人貽笑大方了。畢竟當時只知道什麼叫「蜘蛛網」,呵呵。不過,它的理念是博客的理念沒錯。真正的互聯網上最早的博客是誰,現在已無從考證了。不過,2000年,台灣阿堅發表的《網錄:一種新內容形式的崛起》,是一篇比較早的系統介紹博客的文章,該文發表於2000年1月7日。時隔不久,國內門戶之首的新浪也在「新浪科技」的業界新聞中,報道了博客現象,題為《直播網站和日誌網站在美國盛行》,作者署名「少岩」。由此可以看出,當時Blog現象已經引起多方注意。同年發生的震驚世界的「9.11」事件想必大家都記得吧,它不僅以人類社會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悲劇災難永載於史冊,同時,它也直接推動了Blog的普及和發展,使Blog開始正式進入普通人的視野。在「9.11」事件發生後的幾小時里,幾乎所有的主要傳統媒體網站都由於訪問量過大而近乎癱瘓,這中間包括CNN、紐約時報和BBC重量級的媒體網站,而更加傳統的電視媒體的報道內容卻被很多人認為不夠深入和全面。其實,互聯網在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下並沒有死,而是以其他方式或者在其他地方重生了,這就是Blog。其中最著名的幾個Blog站點就是戴夫.溫納斯(Dave Winers)的Scripting News網站(http://www.scripting.com/)和Slashdot和Fark站點。這些站點一改以往的反世俗的態度,空前地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就已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相關信息。從目擊者的親筆描述到緊張的試圖得到朋友和親屬狀況的請求。其中最典型的是當數戴夫.溫納斯的Scripting News。這個原本主要是介紹技術界的一些動態的站點,在襲擊發生的當時就擔負起了傳遞最新消息的責任。整個9月11日早晨這里一直是獲取第一手資料的最佳地點。僅9月11日當天,在Scripting News網站上,與「9.11事件」相關的消息有近100條,有從其他媒體上摘錄的新聞和申明(布希定義這是一場恐怖主義戰爭),也有目擊者的直接描述(兩座塔都已經倒塌),還有在其他國家的人提供的當地的反應(駐日美軍提高了戒備)和最新的照片。Scripting News甚至成為了傳統站點的一些消息的來源,《紐約時報》也報道了Scripting News作為互聯網上的代表反映了人們對於這場襲擊的反應和關注。Winers事後第三天在網站上進行了一些解釋:「在互聯網上有更多的人能夠描述一個故事。我們在得知新聞站點在突如其來的過度訪問面前近乎癱瘓,並且也沒有能夠提供太多有價值的新聞。這時候,我們就立刻開始了在自己的站點上讓更多的人貢獻新聞同時讓更多的人獲得新聞。互聯網沒有死,事實上它才剛剛開始。」

和Scripting news相比,另一個blog的參與者則更加與其原來的「理念」相距甚遠。以「這不是新聞,這是Fark」作為座右銘的「玩笑新聞」集散地Fark非常不情願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新聞來源,但是事實上他們卻成為了典型,證明了有多少人希望在網上獲取和提供新聞。在「9.11」事件後的一天內一共有157條相關的消息。而在之後網站編輯德魯.科蒂斯(Drew Curtis)發表的一個聲明更加說明了他們的矛盾心態:「首先,一半的道歉。在過去的幾天中我們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平滑地把我們從一個調侃新聞的站點轉型成一個真正的新聞站點。我們從來就沒有認為我們需要這么做,但是『9.11』事件後所有新聞站點都不幸倒下的事實,我們不得不承擔起這個『作為新聞站點的』任務。第一次我意識到我們站點已經不是一個愚蠢的搞笑站點,而是在為人們提供真正資料的新聞站點。這種嚴格的新聞真實性真的從來沒有(在這里)發生過。」

從此以後,Blog就成為了網上的熱點,特別是在美國。2001年開始,國內的相關報道就更多一些。比如《數字財富》雜志在當年第26期,發表了魏戎同志編譯自美國The Instry Standard《工業標准》雜志)的一篇由Nicholas G.&Carr撰寫的關於博客的文章,題為《可塑媒體》。但真正在國內引起廣泛的注意和重視還是在2002年的夏秋之交,自以方興東為代表的一代博客人建立「博客中國」網站並大力推廣之後,博客這個全新的概念才真正在中國這塊遼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中文的博客網站也像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

⒋中文博客站

簡單Blog http://blog.ezde.com
博客中國:http://www.blogchina.com/
博客中文站:http://www.blogcn.com
中文Blog心得:http://www.cnblog.org/blog
數字部落:http://xchina.linux.net.cn/
Hi!PDA:http://www.hi-pda.com/
新訊BLOG:http://www.sinv.com/
第三隻眼看電信:http://telecoblog.blogspot.com/
vivo的數位日誌:http://vivo.vip.sina.com/diary/index.htm
平民思考:http://kokoco.blogspot.com/
報客BLOGGER:http://blogchina.blogspot.com/
Bloggercn:http://blogger6cn.blogspot.com/
中國茶:http://christina.devbeez.com/
互聯教育體系:http://cesblog.blogspot.com/

⒌關於博客的一些說法和比喻

我搜索了一下,對於博客的說法,網上有如下一些論調和比喻,列舉出來,對大家理解博客是有好處的:
——博客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
——博客是網路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路日記。
——博客是信息時代的麥哲倫。
——博客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通過博客,讓自己學到很多,讓別人學到更多。
——博客代表著「新聞媒體3.0版」:舊媒體(old media)→ 新媒體(new media)→ 自媒體(we media)。

總之,博客是一個正處於快速發展和快速演變中的互聯網新應用。在《市場術語》中對博客的定義為:一種表達個人思想和網路鏈接,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Pyra創始人EvanWilliams認為博客概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頻繁更新(Frequency)、簡潔明了(Brevity)和個性化(Personality)。佩姬?努南的解釋是: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時運轉的言論網站,這種網站以其率真、野性、無保留、富於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無拘無束的言論。其他說法還有:博客是一個「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協同媒體」,博客是「不停息的網上旅程」,是「個人網上出版物(社區)」,是「網路中的信息雷達系統」,是「人工搜索引擎」,是「專家過濾器」,是「自組織網路生態」,是「草根記者」……

成為一名博客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只要你原意,任何人都可以在幾分鍾之內成長為一名博客。

回答滿意嗎?

D. 企業網站有必要寫博客文章嗎

企業博客仍是眾多企業首選的網路推廣方式,下面告訴你企業建立博客的好處有哪些
一、推廣費用低
網站推廣是企業網路營銷工作的基本內容,大量的企業網站建成之後都缺乏有效的推廣措施,因而網站訪 問量過低,降低了網站的實際價值。通過博客的方式,在博客內容中適當加入企業網站的信息達到網站推廣的 目的,這樣的「博客推廣」也是極低成本的網站推廣方法,降低了一般付費推廣的費用,或者在不增加網站推 廣費用的情況下,提升了網站的訪問量。
二、為企業帶來潛在用戶
三、建立權威網站品牌效應
作為個人博客,如果想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自己的BLOG.如果你堅持不懈的博客 下去,你所營造的信息資源將為你帶來可觀的訪問量,在這些信息資源中,也包括你收集的各種有價值的文章 、網站鏈接、實用工具等,這些資源為自己持續不斷地寫作更多的文章提高很好的幫助,這樣形成良性循環, 這種資源的積累實際上並不需要多少投入,但其回報卻是可觀的。對企業博客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堅持對某 一領域的深度研究,並加強與用戶的多層面交流,對於獲得用戶的品牌認可和忠誠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E. 微博興起,現在還有人用博客嗎

微博的興起並沒有擠占博客的市場,相反,微博增長的同時博客也穩步增長。
特別是國內,獨立博客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大潛力。
至於國外的牛X博客,肯定賺錢依舊。

F. 現在網上 「博客」這個詞越來越多

什麼是「博客」?

blog的全名應該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網路日誌」,後來縮寫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寫Blog的人。從理解上講,博客是「一種表達個人思想、網路鏈接、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簡單的說博客是一類人,這類人習慣於在網上寫日記。

Blog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是網路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路日記,是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具體說來,博客(Blogger)這個概念解釋為使用特定的軟體,在網路上出版、發表和張貼個人文章的人。

一個Blog其實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超級鏈接和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

隨著Blogging快速擴張,它的目的與最初的瀏覽網頁心得已相去甚遠。目前網路上數以千計的 Bloggers發表和張貼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由於溝通方式比電子郵件、討論群組更簡單和容易,Blog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因為它也逐漸被應用在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中。

博客的歷史

最早,是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這個名稱。但是在1998年,互聯網上的博客網站卻屈指可數。那時,Infosift的編輯Jesse J.Garrett想列舉一個博客類似站點的名單,便在互聯網上開始了艱難的搜索。

終於在1998年的12月,他的搜集好了部分網站的名單。他把這份名單發給了Cameron Barrett,Cameron覺得這份名單非常有用,就將它在Camworld網站上公布於眾。其它的博客站點維護者發現此舉後,也紛紛把自己的網址和網站名稱、主要特色都發了過來,這個名單也就日漸豐富。到了1999年初,Jesse的「完全博客站點」名單所列的站點已達23個。

由於Cameron與Jesse共同維護的博客站點列表既有趣又易於閱讀,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這種情況下,Peter Merholz宣稱:「這個新鮮事物必將引起大多數人的注意。作為未來的一個常用詞語,web-blog將不可避免地被簡稱為blog,而那些編寫網路日誌的人,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blogger——博客」。這代表著博客被正式命名。

隨著博客數量的增多,每個博客網站上編寫的網路日誌的內容也混雜起來,以至把每一個新出的站點主要內容和特色都不可能搞清楚。Cameron後來就只在網站上登載熟悉的博客站點了。時隔不久,Brigitte Eaton也搜集出了一個名叫「Eaton網路門戶」的博客站點名單,並且提出應該以日期為基礎組織內容。這也建立了blog分類排列的一大標准。

1999年7月,一個專門製作博客站點的「Pitas」免費工具軟體發布了,這對於博客站點的快速搭建起著很關鍵的作用。隨後,上百個同類工具也如雨後春筍般製作出來。這種工具對於加速建立博客站點的數量,是意義重大的。同年的8月份,Pyra發布了Blogger網站,Groksoup也投入運營,使用這些企業所提供的簡單的基於互聯網的工具,博客站點的數量終於出現了一種爆炸性增長。1999年末,軟體研發商Dave Winer向大家推薦Edit This Page網站,Jeff A. Campbell發布了Velocinews網站。所有的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他們的目的也很明確:讓更多的人成為博客,來網上發表意見和見解。

博客帶來了什麼

現在,全世界每天傳播的媒體內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體巨頭所控制。其利益驅動、意識形態以及傳統的審查制度,使得這些經過嚴重加工處理的內容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人們的需求。媒體的工業化,內容出口的工廠化,都在嚴重影響其發展。

比如,以美聯社為例,有近4000人專業記者,每天「製造並出廠」2000萬字的內容,每天發布在8500多種報紙、雜志和廣播中,把讀者當作「信息動物」一樣。這種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導了整個媒體世界。這時,以個人為中心的博客潮流卻開始有力沖擊傳統媒體,尤其是對新聞界多年形成的傳統觀念和道德規范。

博客是一種滿足「五零」條件(零編輯、零技術、零體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實現的「零進入壁壘」的網上個人出版方式,從媒體價值鏈最重要的三個環節:作者、內容和讀者三大層次,實現了「源代碼的開放」。並同時在道德規范、運作機制和經濟規律等層次,將逐步完成體制層面的真正開放,使未來媒體世界完成從大教堂模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轉變。

博客的出現集中體現了互聯網時代媒體界所體現的商業化壟斷與非商業化自由,大眾化傳播與個性化(分眾化,小眾化)表達,單向傳播與雙向傳播3個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動。這幾個矛盾因為博客引發的開放源代碼運動,至少在技術層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決。

博客的崛起

這幾年,對於所有新聞媒體來說,都品嘗到了技術變革的滋味。如今,再沒有任何人會否認互聯網對媒體帶來的革命,但是,好像也沒有多少人感知到互聯網的神奇:顛覆性的力量似乎並沒有來到人間。

所有的核心在於時間。對於性急的人來說,時間如同緩慢的河流,對於從容的人來說,時間又是急流。互聯網的力量的確還沒有充分施展,因為互聯網的商業化起始,到今天僅僅才10年;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媒體方式,從嘗試到今天,也剛剛跨過10年。

對於一種全新的媒體形式來說,10年實在過於短暫。但是,10年也足以讓人們感受到勢不可擋的力量,以及依然靜靜潛伏著的沖擊力。而今,隨著博客的嶄露頭角,網路媒體異常的力量開始展現了,聲勢逐漸發大。雖然,博客依然在大多數人的視野之外,但是,他們改變歷史的征程已經啟動。

1998年,個人博客網站「德拉吉報道」率先捅出柯林頓萊溫斯基緋聞案;

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為重要的新聞之源,而步入主流;

2002年12月,多數黨領袖洛特的不慎之言被博客網站盯住,而丟掉了烏紗帽;

2003年,圍繞新聞報道的傳統媒體和互聯網上的伊拉克戰爭也同時開打,美國傳統媒體公信力遭遇空前質疑,博客大獲全勝;

2003年6月,《紐約時報》執行主編和總編輯也被「博客」揭開的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聞媒體史上最大的丑聞之一;

2004年4月,轟動一時的Gmail測試者大部分從bloggers中產生;

……

這一系列發源於博客世界的顛覆性力量,不但塑造著博客自身全新的形象,而且,也在深刻地改變著媒體的傳統和未來走向。

博客今後的發展預測

博客秉承了個人網站的自由精神,但是綜合了激發創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開放和建設性。要在網路世界體現個人的存在,張揚個人的社會價值,拓展個人的知識視野,建立屬於自己的交流溝通的群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博客將會變得越來越普及,越來越為更多的人接受。2002年8月「博客中國」網站的開通,標志著「博客」(Blog)現象在中國互聯網界的顯露;11月18日,新聞傳播學術網站「紫金網」在改版之際,推出「博客擂台」新欄目。從信息傳播的角度看,博客網站、頻道的出現對於博客個體而言,意味著將信息採集與發布的通道最大程度的簡單化與快捷化。也許你現在還不相信,但是想一想,為什麼在互聯網的最低潮時期,在個人網站大蕭條時刻,在商業網站最凄慘之際,沒有一分投資,沒有大公司炒作,博客卻開始如火如荼?「當然,一切還都需要時間。博客剛剛開始發展,尤其是中國,目前僅僅是博客概念普及和萌芽階段。不能完全依據現在的狀況判斷未來,而要看1~2年後,3~5年後的發展步伐。當然,第一步,你自己應該首先去實踐一下。」

博客作為一種新表達的方式,它的傳播不僅情緒,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見和思想。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是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博客的出現和繁榮,真正凸現網路的知識價值,標志著互聯網發展開始步入更高的階段

G. 為什麼說wordpress博客對seo不友好

一:網路極其討厭模板:想必網路對wordpress非常不友好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對模板類站點的歧視。因為大多數人之所以行使作弊就是因為作弊成本太低,而使用重復的模板並不需要經過任何修改即可做站群,這也往往是作弊者的習慣性動作。而網路抓住了他們這一點行為特徵,因此:即使你的站內容再好,你的模板重復將會使你的網站價值大打折扣。別聽別人說什麼:用戶體驗、流量刺激、跳出控制、訪問時長控制、新老客戶訪客佔比(即業內稱用戶期限內的留存率)等等,這些當然也很重要,但是,模板一旦重復,相當於你做死了都沒用。
二:網路極其討厭谷歌喜歡的wordpress一直深受谷歌的青睞,甚至還和谷歌合作去打造廣告市場。而谷歌是網路的競爭對手(別以為網路的競爭對手是360,網路的野心沒那麼小,它是准備打世界的);所以競爭對手喜歡的東西,那麼自己就沒必要喜歡了。(這個想法有點變態,不過貌似也不無道理)。
三、網路不喜歡千篇一律式的結構wordpress博客因為結構簡單,寫文章的基本都是列表形式居多;導致了模板重復太甚之外。一般結構上過於重復同樣會招到網路的歧視;除非你的流量已經巨高了,否則那重復的不會引來網路的任何關注;當然,你也可以想辦法,比如:你給每篇文章配上一張美女圖,否則,可能蜘蛛不會來;來了也不會愛!
四、網路極其討厭wordpress的易用性這是一個猜測,但是不是一個毫無道理的猜測。wordpress建站是成本非常低的。別以為網路單單討厭模板,那你修改模板就很NB了?錯了,即使你修改了wordpress模板,網路一旦捕捉到你的站點有類似wordpress博客的痕跡,也可能會對你的站特別留心留心再留心,而後考察考察再考察。為什麼呢?用wordpress建站成本太低太低;比起任何建站成本低的任何行為,都會被網路納入重點作弊防範項目。而當前互聯網上站太多了,別以為網路會害怕少你一個,少你們一批。
以上幾點是個人所認為的網路之所以對wordpress博客非常不友好的根因。當然,wordpress博客也有在網路權重不錯的;那都是因為人家花費了五倍的結果:或五倍於人的運氣,或五倍於人的精力!

H. tom 網站博客就這樣悄悄的關閉了..

是tom資金緊缺,經營不下去了,所以會逐步關閉一個個版塊。現在首先關閉博客,因此tom博客的客服被解僱了。

I. 現在搜索引擎最喜歡的網站是博客,sns,微博,論壇還是什麼啊

搜索引擎其實沒有最喜歡的網站。只要你的網站使用的是標準的html元素標簽,沒有屏蔽搜索引擎爬蟲,沒有使用大量的圖片,flash,視頻等等。搜索引擎都能及時抓取你的信息的。

閱讀全文

與現在的網站為什麼不喜歡博客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共享中心沒有網卡 瀏覽:527
電腦無法檢測到網路代理 瀏覽:1377
筆記本電腦一天會用多少流量 瀏覽:598
蘋果電腦整機轉移新機 瀏覽:1381
突然無法連接工作網路 瀏覽:1081
聯通網路怎麼設置才好 瀏覽:1230
小區網路電腦怎麼連接路由器 瀏覽:1058
p1108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215
怎麼調節台式電腦護眼 瀏覽:721
深圳天虹蘋果電腦 瀏覽:957
網路總是異常斷開 瀏覽:618
中級配置台式電腦 瀏覽:1017
中國網路安全的戰士 瀏覽:638
同志網站在哪裡 瀏覽:1422
版觀看完整完結免費手機在線 瀏覽:1464
怎樣切換默認數據網路設置 瀏覽:1114
肯德基無線網無法訪問網路 瀏覽:1290
光纖貓怎麼連接不上網路 瀏覽:1500
神武3手游網路連接 瀏覽:969
局網列印機網路共享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