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webservice和restful的區別
REST是一種架構風格,其核心是面向資源,REST專門針對網路應用設計和開發方式,以降低開發的復雜性,提高系統的可伸縮性。REST提出設計概念和准則為:
1.網路上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被抽象為資源(resource)
2.每一個資源都有唯一的資源標識(resource identifier),對資源的操作不會改變這些標識
3.所有的操作都是無狀態的
REST簡化開發,其架構遵循CRUD原則,該原則告訴我們對於資源(包括網路資源)只需要四種行為:創建,獲取,更新和刪除就可以完成相關的操作和處理。您可以通過統一資源標識符(Universal Resource Identifier,URI)來識別和定位資源,並且針對這些資源而執行的操作是通過 HTTP 規范定義的。其核心操作只有GET,PUT,POST,DELETE。
由於REST強制所有的操作都必須是stateless的,這就沒有上下文的約束,如果做分布式,集群都不需要考慮上下文和會話保持的問題。極大的提高系統的可伸縮性。
對於SOAP Webservice和Restful Webservice的選擇問題,首先需要理解就是SOAP偏向於面向活動,有嚴格的規范和標准,包括安全,事務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同時SOAP強調操作方法和操作對象的分離,有WSDL文件規范和XSD文件分別對其定義。而REST強調面向資源,只要我們要操作的對象可以抽象為資源即可以使用REST架構風格。
REST ful 應用問題
是否使用REST就需要考慮資源本身的抽象和識別是否困難,如果本身就是簡單的類似增刪改查的業務操作,那麼抽象資源就比較容易,而對於復雜的業務活動抽象資源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比如校驗用戶等級,轉賬,事務處理等,這些往往並不容易簡單的抽象為資源。
其次如果有嚴格的規范和標準定義要求,而且前期規范標准需要指導多個業務系統集成和開發的時候,SOAP風格由於有清晰的規范標準定義是明顯有優勢的。我們可以在開始和實現之前就嚴格定義相關的介面方法和介面傳輸數據。
簡單數據操作,無事務處理,開發和調用簡單這些是使用REST架構風格的優勢。而對於較為復雜的面向活動的服務,如果我們還是使用REST,很多時候都是仍然是傳統的面向活動的思想通過轉換工具再轉換得到REST服務,這種使用方式是沒有意義的。
效率和易用性
SOAP協議對於消息體和消息頭都有定義,同時消息頭的可擴展性為各種互聯網的標准提供了擴展的基礎,WS-*系列就是較為成功的規范。但是也由於SOAP由於各種需求不斷擴充其本身協議的內容,導致在SOAP處理方面的性能有所下降。同時在易用性方面以及學習成本上也有所增加。
REST被人們的重視,其實很大一方面也是因為其高效以及簡潔易用的特性。這種高效一方面源於其面向資源介面設計以及操作抽象簡化了開發者的不良設計,同時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Http最初的應用協議設計理念。同時,在我看來REST還有一個很吸引開發者的就是能夠很好的融合當前Web2.0的很多前端技術來提高開發效率。例如很多大型網站開放的REST風格的API都會有多種返回形式,除了傳統的xml作為數據承載,還有(JSON,RSS,ATOM)等形式,這對很多網站前端開發人員來說就能夠很好的mashup各種資源信息
安全性
技術沒有好壞,只有是不是合適,一種好的技術和思想被誤用了,那麼就會得到反效果。REST和SOAP各自都有自己的優點,同時如果在一些場景下如果去改造REST,其實就會走向SOAP(例如安全)。
REST對於資源型服務介面來說很合適,同時特別適合對於效率要求很高,但是對於安全要求不高的場景。而SOAP的成熟性可以給需要提供給多開發語言的,對於安全性要求較高的介面設計帶來便利。所以我覺得純粹說什麼設計模式將會占據主導地位沒有什麼意義,關鍵還是看應用場景。
同時很重要一點就是不要扭曲了REST現在很多網站都跟風去開發REST風格的介面,其實都是在學其形,不知其心,最後弄得不倫不類,性能上不去,安全又保證不了。
成熟度
SOAP雖然發展到現在已經脫離了初衷,但是對於異構環境服務發布和調用,以及廠商的支持都已經達到了較為成熟的情況。不同平台,開發語言之間通過SOAP來交互的web service都能夠較好的互通。
由於沒有類似於SOAP的權威性協議作為規范,REST實現的各種協議僅僅只能算是私有協議,當然需要遵循REST的思想,但是這樣細節方面有太多沒有約束的地方。REST日後的發展所走向規范也會直接影響到這部分的設計是否能夠有很好的生命力。
『貳』 為什麼大型網站前端使用 PHP 後台邏輯用 Java
首先,為什麼是PHP和Java,不是其他。這和兩者的開源社區都很活躍,並且都很適合進行Web開發有很大的關系,而且都很適合Linux環境下運行,可以在運維上統一管理。
盡管.Net市場佔有率也不低,但由於Windows和SQL Server的License費用、開源社區不活躍等多種問題相對而言考慮得少一些。TIOBE TOP 10中適合Web開發的語種還包括了Python Perl Ruby,其中Perl已經是昨日黃花,主要在伺服器腳本領域還有較多應用,Web上已經不太可能Yesterday oncemore了。Python最近上升勢頭挺猛,但僅需要考慮文檔較少、招聘相對困難基本就註定了暫時不會是大網站的主流選擇。Ruby就不更不用提了。
再看一下兩個語言之間的差異。 PHP靈活,上手快,易修改,發布快捷,缺點是容易犯錯(常見如拼寫錯誤、SQL注入、上傳執行等)、執行效率不高、缺乏全局緩存。Java的優點則是穩定可靠、運行效率高(尤其是JIT的出現之後差距更大了)、不容易犯錯(強類型、預編譯、必須攔截異常等等),缺點是開發和發布的效率相對較低。盡管優秀的工程師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以上的問題,但通常而言,哪能到處都是高手多如狗的夢之隊?
然後從MVC的層次結構上說,在一般網站項目的開發周期中,需求變更最頻繁、調整最多的是View,其次是Controller,最後是Model。這非常好理解,沒事干誰天天改數據結構?每次版本升級控制結構都要改的啦,或多或少而已。而View,啥時候兩天不改BU啊PM啊UED啊大概是集體休年假了吧?
再次是兩者之間的通信,目前RPC技術已經足夠成熟,無論是Web Service/Hessian/RESTful API都能夠讓開發人員專注在功能開發上,而不需要過多的考慮異構平台的差異和通訊的細節。這也就意味著在大公司里同時應用兩種語言的方案並不會引入過多的復雜度和工作量。當然,文檔量的下限倒是因此被拔高了不少,但事實上大部分團隊對此其實都是喜聞樂見的:別每天說文檔重要但沒空了,你不寫其他同事怎麼配合?
總的來說,靠近用戶的前端,使用PHP能夠更快的完成前端頻繁而瑣碎的更新,自如的應對各種需求的變化。頁面的結構調整、用戶輸入內容的基本驗證、僅只和用戶交互有關的簡單邏輯等都很適合使用PHP來開發,甚至可以通過類似Smarty等模板技術將其頁面的變動遷移到前端團隊。而基本的業務邏輯和數據的更新採用Java開發,可以有效的提高復用度、提升性能和吞吐能力、規避安全問題等。而開發效率稍有降低換來的是可維護性的提升,發布速度慢就更不是問題了,因為通常對於基礎業務邏輯的調整往往都是整體修改,並層層測試確認才能發布的。
所以,大型網站前端採用PHP後端採用Java,既好招人又好維護、系統穩定還性能高、連安全性都大大增加。代碼復用、文檔完備度居然也都改善了。讓你在以上這些好處觸手可及時,對架構師知識譜系在廣度上要求更高一些這事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好吧,後面的同學補充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為什麼不是僅用PHP或是僅用Java?這個我原本稍微提了,不過之前發布前刪掉了的,因為問題是為什麼PHP+Java。其實也有很多公司為了保證團隊組織不至於過度復雜,會更傾向於採用單一語言,尤其是中小公司。
單一方案其實一樣可以做良好的隔離,PHP同樣可以提供Service,而性能問題其實很多時候是演算法和架構的問題而不是語言差異的問題。如Velocity或JSTL等也是很優秀的隔離方案。
但我們都知道,現實往往比理想骨感很多,這些方案在高壓力下會暴露出很多問題而體現雙語言的優勢,這些在上面其實都提到,詳細說明一些很難得到改變的點:
1、PHP由於其動態腳本語言的特性,包括類、函數、常量在內都需要在每次請求周期中重復執行後才能建立運行環境;為了保證解析速度而犧牲編譯質量;應用了FastCGI但僅僅只是復用進程處理請求減少fork成本而不是像其他語言,初始化完畢後通過FastCGI的介面獲得數據並以對應介面返回數據等幾個原因,基本上已經不可能在性能上追回當初更爛現在開著JIT牌跑車的Java了。 更何況,還缺少了系統級共享數據的支持,使得核心數據一次性初始化後重復使用必須藉助擴展或中間件。
2、在PHP里是如此的容易犯錯而難以發現,即使你用實質上出自官方的Zend Studio,也無法改變一個事實:要保證你的程序高質量無大錯,得要有充足的經驗、足夠的嚴謹、以及——負責任的QA。淘寶的黃裳就曾經拿IDE這事開過玩笑。而玩笑背後的那個原因「缺乏中間件」最近幾年有不少的改善,主要是不少中間件的支持變得更廣泛了從而讓PHP得益,但發展的根源其實還是在C和Java社區。性能和易犯錯則是語言特性造成的技術難點,也是用來換取靈活、快捷的必要代價,很難去指望有根本的改善。
3、Java的世界裡也有JSTL、Velocity和Freemaker等,但和PHP靈活而強大的動態能力、豐富的函數和類庫、輕松的學習成本、多到令人發指的文檔相比,簡直就是渣,就是渣啊!JSTL改完了要重啟Context啊有木有?Velocity不關緩存也要重啟啊有木有?Velocity開緩存性能低下啊有木有?即使這些都不管,調整下某個數據校驗規則要改Action也要重啟有木有?
好吧,吐槽結束。
實際工作中性能問題可以通過良好的架構解決,容易犯錯的問題可以通過框架和規范以及全面的測試來解決,中間件選擇少些但其實該有的都有了,Java的靈活性一樣有不少可供考慮的解決方案,不說 OSGi 之類,就算是挫得要死的摘掉節點重啟,完成後重新上節點的策略也都能湊效。
所以,大家會看到單一語言的技術團隊也很多,這個問題的真正考慮還是更多在團隊自身的特點、積累等等。用了雙語言的,也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用這些,不用的也清楚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最後的最後說一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用雙語言方案的話,基本上你也就不需要考慮它了。
小豬,寫程序很好玩
後端java最大的優勢在於龐大的生態環境,你想解決的任何問題,java都有現成的方案,而且,相對其他語言來說,基於jvm的方案在運行效率和運維成本上平均來說是最佳的(這里不討論說什麼運維人員的能力之類的,只假設我們的運維都只具有一般的平均水平),所以,後端天然是傾向java的,無論前端用什麼。
至於前端,最大的問題在於,一個網站的UI,變動相當頻繁,傳統的基於java的開發方案,jsp tag lib,freemaker, velocity。。。。你讓前端怎麼改,怎麼調試?不經過專門學習他們怎麼看得懂?而且,java的開發模式,動不動上來就是MVC,後端跟前端結合太緊密了,基本上前端很難自由的在ui層工作。反過來,基於PHP的前端方案,至少做前端的都能看得懂,都能調試得了,這就是巨大的生產力的解放了,講後端java做成rest服務,前端所有的動態代碼都可以交給前端工程師,對他們來講,最舒服的動態網頁方案,自然就是PHP,這個是歷史沉澱決定了,誰也沒法改變,無論你多麼看不起PHP,包括我自己也是並不喜歡PHP,但是仍然要再強調一次,對前端工程師來說,最舒服最自在的動態網頁方案,仍然是PHP!就如同上面很多人回答的,PHP就是快,快在哪兒?PM說要改什麼,前端上手10分改好,30分鍾後已經release了。把任務發給後端工程師?那慢慢等吧。。。